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9

第二章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研究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除了古老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外,现代的“掌握学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一)“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成绩。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的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①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分层教学正是由于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特点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从而确保了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三)“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差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当讲授复杂、分量较多的新教材,又不能采用个别或分组教学形式时,应采用集体讲授或集体谈话的形式。他主张实行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佳结合。而分层递进教学的实质就是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进行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这既顾及了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

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不分对象“一刀切”的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升到可操作水平,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是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实施个别化的有效模式。

二、国内外分层教学的研究概况

20世纪初分层教学被引入学校教学以来,将班级进行分层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从1916年开始,对分层教学的研究也大量展开。分层教学在教育理论研究上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它经历了一个“马鞍型”的发展过程。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面对着大量移民儿童的涌入,为了教育这些背景各异的新生,教育官员认为有必要按能力和以前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进行分类(分层)。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并且始终待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所有的课程。但开始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认为它加强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低能儿童”的歧视,使他们的身心受害,而对“高能儿童”则给予特殊照顾,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由于分层,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分层教学陷入了低谷。

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使得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对教育制度进行抨击和反思,产生了要加速培养“尖端人才(精英)”的紧迫感,从而恢复了对分层教学的重视,并开展了再实验、再研究、现评价,形成了对分层教学新的研究高潮。经过再研究,教育家们发展儿童之间智力和能力客观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再加上在高度民主工业化国家高度社会分工需要各式各样具有不同能力、资格和水平的人才。据调查发现,60年代中期,英国的小学存在96%的教师都在分层后的班级里教书。法国政府70年就要求在初中三、四年级进行分层次,开设向职业教育分流的技术班。70年代~80年代中期,对分层教学的研究呈现出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种是持赞成的态度,认为教师对分层后的同质班级进行教学更容易,对学生也产生积极的效果。另一种是持反对态度,认为分层教学对差生不公平,认为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效果。

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据美国1993年的一项调查中显示,86%的公立中学仍在实施分层教学,只不过方法上有所调整。根据现有的研究,至今对于分层教学是好是坏的问题仍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结论。不同教学目的价值观使得人们对分层教学的评价

有赞有贬。

美国的“分层教学”与“小班化”教学,“主体教育”“赏识教育”相结合,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国外,分层教学的形式多样,有基础班,提高班等,并形成走班的选修制。但是我国的学校多数是大班额超负荷教学,盲目地照搬国外的分层教学模式确实行不通。因此,在中国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值得探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各地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都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像北京十一中英语学科分层教学的教育实验取得显著的效果,在当时造成很大的影响。90年代初上海率先提出实验。1993年福州八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实验,平行分班,分层授课,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东莞塘夏理工学校1999年实施以升学和就业进行分层的教学实践,连续两年都有170多名毕业生通过高职和普高高考。青岛经济职业学校2001年在英语、数学两学科实施“走班制”的分层教学管理,效果显著。(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13版)

山东威海第二职业中学在2001级学生数学、英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验,将数学、英语都分为A、B两个层次,变原来固定的班级授课制为固定班级授课制+流动的A、B两个层次教学制。结果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英语平均分差异不显著,但优秀率明显高于入学时;虽然A层(中差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许多,但是A层次教学压力很大。

沈阳市8所职业学校自2000~2005年进行了英语分层次教学,对A、B、C层的学生分别进行探索性教学、提高性教学和补偿性教学。实验显示成绩越好的学生进步越快,各层次学生在适应自己的空间学习,从而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最优发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在2002~2003年对四个B班(分A、B层)进行实验,通过对课型、教材组合、课堂活动、课外学习要求、评估标准等进行个性化设计并实施,大大地提高B层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学习效率。

北京外贸学校在2003级的英语教学进行“走班制”分层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其弊大于利,C层学生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建议用班内分层制。

温州教师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对2003级高一新生进行英语分层,探索利与弊,实验结果显示:分层有利于中高层次学生提高积极性和增强自信心,但对于成绩处于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