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索规律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1.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
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
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开门见山,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2.注重开展自主学习。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由于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
缘于上述原因,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交流、讨论等创造条件,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交流、总结、应用的过程,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
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计算器学生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今天的新课,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计算器),有了它,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
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让学生带着“特殊功能”这个疑问进入新课。
⊙合作探究,总结规律1.建立猜想。
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1÷11 2÷11(1)使用计算器。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11的结果。
(2)根据结果猜想。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得出1÷11=0.0909…,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除数11不变,被除数乘2,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提出猜想:0.0909…×2=0.1818…,因为除数11不变,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探索规律9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探索规律9篇探索规律 1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11~11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索出乘法算式的一些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列算式:1×1=11×11=111×111=1111×1111=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每个算式里的两个因数相等,每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都是数字1。
教师:从上往下看,比较这些算式,你还能发现什么?学生:第1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一位数,第2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第3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三位数,第4个算式两个因数都是四位数。
教师:我们发现的都是这些算式的规律,既然这些算式有这么多的规律,那么它们的结果会不会也呈现出一些规律呢?学生自由猜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
[点评:用有规律的一组算式让学生发现规律,并用猜测算式的积是否有规律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本节课学习,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
]二、探索规律1教学例1。
教师:刚才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我们先用计算器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写下来。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1×1=111×11=121111×111=123211111×1111=1234321教师:刚才我们的猜测正确吗?学生:确实有规律。
教师: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后再组织汇报。
学生1:我发现当算式中两个因数相等,而且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是1时,两个一位数相乘,积是一位数;两个两位数相乘,积是三位数,两个三位数相乘,积是五位数;两个四位数相乘,积是七位数。
也就是积的位数总比两个因数位数的和少一位。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数的规律、图形规律、运算规律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规律,学生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2.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规律,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等,发现规律。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索规律,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数学知识,你们能回忆一下,都有哪些规律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规律。
例如:出示一些数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规律;出示一些图形的排列,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六年级数学探索规律
(3)最后两面旗是什么颜色的? 121÷7=17……2
答:最后两面旗是红色的。 (4)三种颜色的彩旗各有多少面? 121÷7=17……2 黄色:17×3=51(面) 绿色:17×2=34(面)
红色:17×2+2=36(面)
例2.(1)下面是一些有趣的数。先从左 往右,再从右往左读出各数的数字,你 发现了什么? 909 63136 4444 10101
(2)3,4,7,12,19,( ),( ),52
(3)0.5,2.5,6.5,12.5,( ),30.5,()
无论从左向右还是Biblioteka 右向左读都是 一样的数叫回文数。(2)任取一个自然数,把他倒过来与原 来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然后用这个和 重复上面的运算。一直重复下去,最后 总能得到一个回文数。用下面的数算一 算。 75 327 654 75+57=132+231=363
找规律,填数。
(1)5,9,13,( ),( ),( ),29
停西口中心小学
例1.一座南北方向的商业大楼有120 米,玲街一面的楼顶插着3种颜色的 彩旗,每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是1米。 (1)一共有多少面彩旗? 120+1=121(面) 答:一共有121面彩旗。
(2)第45面彩旗是什么颜色的?第69面呢?
45÷7=6……3 69÷7=9……6 答:第45面彩旗是黄色的,第69面是绿色 的。
浅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及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及重要性小学数学探索规律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索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方式和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实践和合作来发现问题的规律。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数列,要求他们找出数列的规律,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通过游戏和实践来进行。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规律。
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数学探索,例如通过测量、组织数据等方式。
通过游戏和实践,学生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理论。
探索规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探索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一种整体思维方式,它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
通过探索规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这些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探索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通过探索规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并形成知识体系。
探索规律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提高他们对抽象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探索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思考、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这些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探索规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游戏和实践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规律的学习,帮助他们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建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西师大小学数学五上探索规律学习教案
西师大小学数学五上探索规律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规律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规律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现并理解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彩色条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1)讲解规律的概念,举例说明。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生活中的规律。
(2)针对例题,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小结5. 应用拓展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规律的概念2. 规律的发现与描述3. 解决规律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至少三个具有规律性的现象,并用数学语言描述出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度;6.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启发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1)在讲解规律的概念时,要强调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数学本质的体现。
西师大小学数学五上探索规律学习教案(1)
西师大小学数学五上探索规律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探索规律”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数字规律,探索图形规律,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字规律、图形规律的基本知识,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兴趣,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字规律、图形规律的认识和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组数字:2、5、10、17、26,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字之间有什么规律。
2.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字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2)讲解图形规律,如图形的对称、旋转、平移等。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规律。
(2)完成教材第38页的练习题。
4. 小组讨论6. 应用拓展(1)运用所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形。
(2)思考:如何将所学规律运用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数字规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2. 图形规律对称、旋转、平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第39页第1题:找出下列数字的规律,并继续填写下去。
1、2、4、8、16、32、()、()、()(2)教材第39页第3题: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形。
2. 答案(1)64、128、256(2)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字规律和图形规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规律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规律,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数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乐趣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索数学中的规律就像是在一个神奇的世界中寻宝。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探索规律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不仅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
规律是什么呢?简单来说,规律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稳定的、重复出现的模式或关系。
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规律有数字规律、图形规律、运算规律等。
让我们先来看数字规律。
比如,有这样一组数字:1,3,5,7,9,_____ ,_____ 。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组数字是按照每次增加2 的规律排列的,所以后面两个空应该填 11 和 13 。
再比如,2,4,8,16,32,_____ ,_____ 。
这组数字则是每次乘以 2 的规律,因此后面两个空是 64 和 128 。
图形规律也很有趣。
例如,有一排三角形,第一个是黑色的,第二个是白色的,第三个又是黑色的,第四个是白色的,以此类推。
那么第 10 个三角形是什么颜色呢?我们可以通过计算 10÷2 = 5,没有余数,所以第 10 个三角形是白色的。
还有像这样的图形排列:□△○□△○□△○……,问第 20 个图形是什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每 3个图形为一个循环,20÷3 =6……2,余数是 2,所以第 20 个图形是三角形。
除了数字和图形规律,运算规律在小学数学中也很常见。
比如乘法运算中的“九九乘法表”,就是一种规律的总结。
还有加法运算中的“凑十法”,也是一种规律的应用。
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去探索这些规律呢?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
让他们仔细观察所给出的数字、图形或运算式子,看看有什么特点,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部分。
比如,给出一组数字:5,10,15,20,25,让孩子们观察这些数字之间的差值都是 5 。
其次,鼓励孩子们大胆猜测。
在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发现,猜测可能存在的规律。
即使猜错了也没关系,这是探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浅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及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及重要性【摘要】小学数学规律探索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方法、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过示范数学规律的应用案例,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规律的应用。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在探索规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规律,探索,教学方式,独立思考,学习兴趣,数学规律,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结论1. 引言1.1 探讨小学数学规律的意义小学数学规律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探讨数学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认识。
数学规律是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结构,通过探索规律,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探讨数学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总结和推理等方法来发现规律,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逻辑性得到提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讨数学规律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规律中蕴含着美和奥秘,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探讨小学数学规律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这些都为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2 引入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引入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学习体验。
西师大小学数学五上探索规律学习教案
西师大小学数学五上探索规律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西师大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探索规律”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的序列规律、图形排列规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规律现象。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理解和掌握寻找和表达规律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和表达规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将规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规律的本质,并能够自主发现和创造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规律现象,如红绿灯的变换、音乐节奏等,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数的序列规律,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出规律,并引导他们用数学语言描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群体讨论(10分钟)6. 应用练习(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的序列规律2. 图形排列规律3. 规律的发现与表达4. 规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25页第1、2、3题。
答案:见教材答案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老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布置一些探索规律的实践作业,如让学生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发现规律现象,并记录下来,增强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3. 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的情况。
4. 群体讨论的组织和引导。
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规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和掌握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
2.难点: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2.学具:图形卡片、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有趣的图形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1.老师出示第一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1)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
2.老师出示第二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1)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
3.老师出示第三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1)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
4.老师出示第四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
(1)学生观察图形,发现规律。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1)在下面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图形,使图形排列规律一致。
(2)根据规律,画出一组图形。
2.老师选取几名学生展示作品,并给予评价。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道拓展题:用10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多少种拼法?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观察生活中的图形,发现规律,记录下来。
2.家长签字确认。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规律,使学生掌握了图形排列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培养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预测。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自主发现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规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9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12345679 *()4、揭示课题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5、提出学习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1、数字宝塔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 666666.7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补充题学生的计数器数位不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果)2、寻找奥秘P31第7题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六年级【小升初】小学数学专题课程《探索规律》(含答案)
11.探索规律知识要点梳理探索规律一般分为重复的规律(周期问题)和变换的规律,其中变换的规律又分为数字排列律,计算式规律,图形排列规律,图形变换规律。
数字排列规律:数列填空,要在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和、差、积、商中发现共同点,寻找规律。
数组填空,一般先看到每组第一个数与组数的关系,再分别看每组中后几个数与本组中的第一个数的关系。
数阵或数表填空,要分析数的横行或竖列中各数的关系,找出规律。
图形的变化规律:先确定有儿种图形,然后观察每种图形在不同组的位置变化,最后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颜色交替规律:通过发现两组颜色的变化来找出规律。
间隔排列物体个数之问的变化规律:两种物体间隔着排成一行,排在两端的物体个数比中间多1个。
或者说排在中问的物体个数比两端的少1个。
解决周期问题主要是找到循环重复的部分,用有余除法进行解答,而探索变换的规律时要注意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要多加练习不同的题型。
考点精讲分析典例精讲考点1 数字排列规律【例1】找规律填空。
(1)1,5,9,13,17,( ),()……(2)10,11,13,16,( ),25……(3)1,3,7,15,31,( )……(4)1,1,2,3,5,8,( ),()……(5)4,9,16,25,( ),()……【精析】本题先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差,发现规律,(1)的差都相等是4,(2)的差是1 ,2,3,4……的有序自然数,(3)的差是2,4,8,16……的倍数关系数列,(4)的差是0,1,1,2,3又重复本来的数列,再总结下可以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等于前两个数的和,(5)的差是5,7,9...…奇数列,再总结下发现每个数是自然数的平方。
然后根据规律填空即可。
【答案】(1)1,5,9,13,17,( 21),(25)……(2)10,11,13,16,(20),25……(3)1,3,7,15,31,(63)……(4)1,1,2,3,5,8,(13),(21)……(5)4,9,16,25,(36),(49)……【归纳总结】此类题是数列找规律题目,解决时可以先观察数字之间的联系,如果直接看不出来的话通常可以算出数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然后再观察差的规律,根据规律推出差,进行加法计算,算出空的数字,此题中的(I)是小学比较重要的等差数列,(2)和(3)可以称为二阶数列(相邻两数差构成基本数列),(4)是著名的兔子数列(也叫斐波那切数列),(5)是平方数列,总结这些数列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答数列找规律的题目。
浅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及重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及重要性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而探索规律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对于以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学科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及其重要性进行探讨。
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会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抵触情绪,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相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他们自己发现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数学规律的发现往往需要多方面的观察和思考,而这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
通过分组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学生在合作中也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学习,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具体问题的探索和解决,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不仅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运用,也可以在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得到应用。
探索规律的教学方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规律的探索需要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方式。
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通过给予一定程度的启发和引导,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都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探索规律能力的培养。
探索规律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探索规律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实用五份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实用五份《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1“探索规律”问题蕴涵着观察、猜想、归纳的思想方法,是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好素材。
鉴于上学期学生已经有了找规律的经验,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分了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的“智力测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数字规律中发现这些数字都是通过“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建立联系的。
同时向同学们传达了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即:先发现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
第二环节的“杨辉三角”是数学史上很著名的体现数字规律的篇章,通过寻找杨辉三角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去观察,大脑去思考、归纳,然后利用发现的`规律续写杨辉三角。
接下来我向同学们介绍了杨辉三角的悠久历史,使同学们为我们民族的数学发展感到自豪,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
这么著名的杨辉三角究竟有什么用途呢?这时我将它与我们最*学*的多项式乘法联系起来,引导同学们观察(a+b)n[n是正整数]的展开式,按照a的指数依次降低的顺序排列之后,将各项的系数拿出来排列成表,发现恰好是杨辉三角,同时还发现各项中字母指数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学生们已经学*了多项式的乘法,感受更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运用杨辉三角来简化多项式(a+b)n[n是正整数]的运算。
《探索规律》六年级数学评课稿 2纵观全课,蔡老师能细研教材,结合实际,灵活组织教材,通过截取“乘法口诀”、“数的排列”与“图形排列”三个知识环节,引导学生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及其变化趋势,鼓励学生探索数字之间、图形之间以及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规律。
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赏析及商榷,评得不到之处请见谅。
一巧妙创设情境,让孩子在轻快、神秘的魔术色彩中进入新课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好的开课能让人耳目一新,通过“猜数魔术”开课,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学*热情,教师的语言及教态,此时都能散发出一种强大的气场。
稍为遗憾的是教师陈述结果时不够干脆利落,还略有疑虑及出错现象,这稍有降低“魔术”的神秘色彩及吸引力;另外,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尾没有看到这个“魔术”的揭秘环节,略为遗憾。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4.3 探索规律》课件
(1)议一议,填一填。
第2组图形中小正方形 的个数是第1组的2倍。
我发觉3×2=6, 6×2=12, 12×2=24,…
后面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前一组小正方 形个数的2倍。
(2)议一议,填一填。
第2组图形中小正方形 的个数是第1组的一半。
我发觉16÷2=8, 8÷2=4, 4÷2=2,…
后面每组小正方形的个数是前一组小正方 形个数的一半。
解题思路:
前面每组是后一组的2倍 2个正方形是下一组的2倍
解答:下一组应是( 1 )个正方 形。
找规律,填一填。 1,3,9,27,( 51 ),243。
错误原因:没有找出 数的排列规律。
找规律,填一填。
1,3,9,27,( 81 ),243。
本组数的排列规律是后一个数 是前一个数的3倍,用前个数的( )倍。 3,15,75,375。 用后面的数除以前面的数。
解:5
2.找规律填数。 2,6,18,( ),162。 每个数都是后一个数的3倍。
解:54
3.找规律填数。 81,27,( ),3,1。 每个数等于前面一个数除以3。
解:9
4. 下面一组应是( )个三角形。
想发觉数的排列规律,需要视察所给的数, 运用数的顺序和加、减、乘、除的相关知 识,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和、差、积、商的 特点,从而发觉规律。
1.填一填。
5,10,20,( ),80。 解题思路:
每个数是前一个数的2倍 括号里的数是20的2倍
解答:5,10,20,( 40 ),80。
2. 下一组应是( )个正方形。
后面每组三角形的个数是前面一组 的2倍。
解: 16
5.找规律填空。
后面每组圆的个数是前面一组 的2倍。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
小学五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通过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数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方法,发现数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规律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运用计算器发现并掌握数规律。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器、PPT、黑板。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PPT展示一个数序列,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计算几个简单数值,让学生感受计算器在数学探究中重要作用。
2. 例题讲解1×1=1,2×2=4,3×3=9,4×4=16,5×5=25,…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找出规律。
(2)讲解规律,并进行拓展:平方数规律。
3. 随堂练习1+2=3,2+3=5,3+4=7,4+5=9,5+6=11,…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进行讲解。
(2)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其他数规律。
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规律:平方数:1×1=1,2×2=4,3×3=9,4×4=16,5×5=25,…连续奇数:1+2=3,2+3=5,3+4=7,4+5=9,5+6=1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使用计算器计算1×2,2×3,3×4,4×5,5×6,…,并找出规律。
(2)使用计算器计算1+3,2+4,3+5,4+6,5+7,…,并找出规律。
2. 答案:(1)规律:每个乘积比前一个数多1。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探索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探索规律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探索规律数学教学探索规律一1、提高“探索规律”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既然探索规律性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就需要重视起这类内容的作用。
首先,在公式、法则或计算方法这类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发现与探索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正确性。
其次,将探索规律类知识作为数学中数与代数中间的独立体,有利于探索规律教学内容重要地位的明确。
小学数学教学中,规律大都是通过数与形的方法展示出来的,比如在学习“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规律探索内容就展示在图形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图形中分析出公式类的结论,会大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加喜数学。
2、加强探索规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科学程度,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更多地取自于,教师可以利用生活情境的有效创设,给小学生呈现多样化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多联系和融合小学生身边的事物,从实际入手,利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的具体事例,组织学生去探究与发现规律。
比如在学习“间隔排列”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场景进行举例,描述一个小学生可以感知的场景,从而促进学生形象地了解知识。
教师可以说:“工人设计树木栽种时,为了美观,做出了这样的设计,不同树木的栽种设计不同”,同时为学生展示一个生动形象且真实的图片,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促使小学生成为规律的主要探究者。
数学教学探索规律二一、“探索规律”的教育价值审视数学中探索规律的过程,实际上是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综合运用的过程。
过去我们比较强调演绎推理,弱化了合情推理,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合情推理是丰富多彩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是两种用途最广的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常常要借助于直觉。
因此,在探索数学规律的思维活动中,既要用合情推理发现数学规律,又要用演绎推理加以论证,以保证结论的正确性,两者缺一不可。
这就好比人在迷雾中前行的眼睛与双腿,既要用眼睛观察方向、探寻道路,又要靠双腿循序渐进、达到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探索规律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要注意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要研究根据教学内容与对象,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活动与方式,把有探索价值的并且学生有能力探索发现的内容,尽量让学生去探索与发现,而那些毫无探索价值与意义的内容,或者即使有探索价值,可学生根本无能力探索的内容,应考虑采用讲授法。
要根据不同的课,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灵活的教学方法。
二、要注意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
教师首先必须要从数学结论的教学转变为数学过程的教学,把数学每一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充分展示给学生,让她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她们感受到数学知识不就是一堆死东西,而就是由一个活生生的问题组成的。
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解思考的全过程。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教学中:
三、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便架设“认知桥梁”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建构过程、不仅知其结果,还要了解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
四、要注意重视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
深刻理解徐长青教育专家所倡导的,
简约教学策略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就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
它就是“问题解决”的前提与条件。
问题就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启动器。
如何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就是知识经济发展与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学生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就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就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
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瞧待每个学生的提问。
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就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她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与个性差异。
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营造学习环境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首先,要创设一种宽松、与谐的学习环境。
课堂教学不而且也有情感的交融,没有纯情感的认知,也没有纯认知的情感,二者协调,相互作用。
积极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通过自己富有童趣的幽默语言、动作与表情传递给学生尊重与信任、宽松与鼓励的情感信息,让学生在一种宽松、与谐的环境中自由发表意见,发现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仅有知识的交流,其次,要创设一种民主、与谐的心理环境。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处,互相尊重。
教师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的提问以微笑、注视与评价,在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别人发言良好习惯的同时,允许她们自由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活动,提倡讨论、辩论与争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与教师、学生沟通信息。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问题”心理障碍,让每个人在发现与提出问题时都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一种平等、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激疑、促思。
另外,应注意创设开放的“问题”时空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发现问题的空间与解决问题的时间,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融洽,人人均思进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她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证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氛围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它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
教学中,应有意创设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犹如身临其境,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需求与迫切的“探究”心理,使她们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它就是影响学生
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
小学生的兴趣源于好奇。
教学中,应注意创设充满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寓抽象的数学问题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佳境中,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新知。
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可设计如下情境:同学们,今天让大家来做小老师,都来考考我。
大家随便报一个自然数,老师不用计算就会知道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您们可以用计数器核对。
随着学生报出的数,老师都能准确无误的判断,这时学生觉得老师太了不起了,特想知道老师用什么魔法来判断的。
老师没什么魔法,也不就是神仙,更没有特异功能,只就是老师比您们先掌握了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规律好不好?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创设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问题情境数学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常常就是前一个知识就是后一个知识的基础,后一个知识就是前一个知识的发展,就象环环紧扣的链条。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依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的过程。
教学中,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上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结构中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经过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四.鼓励质疑就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 ,质疑就是思维的开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都始于发现问题,始于问题所激发出来的探索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她们在一种与谐的教学情境中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