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
浅谈中国文化中对天、地、人之间关系的感悟
浅谈中国文化中对天、地、人之间关系的感悟作者:章熙来源:《美术界》 2011年第5期■TEXT,章熙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无数宝贵的东西,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地、人之间关系的感悟是其中最为宝贵的东西之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人之间关系的感悟与西方的认知有本质的不同,她是中国文化的根基,绝不能弃失。
在世界文化历史的进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人的文化和思想与以西欧为主的西方人的文化和思想皆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起源。
一方面,西方人的文化,体现出一种扩散式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思想,带有表现独特个性的特质,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自由性和个人意识。
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和归纳方式,具有源远流长的科学系统,其根本目的是求知。
因此对所有问题都要追根溯源,都要通过形式上的逻辑思辨来把握,表现出严密的系统性、分科性及理论结构的庞大。
在西方人的眼中,世界是一个实体世界。
另一方面,中国人的文化,展现出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思想表现为比较集中,注重综合思考,带有感悟、神秘性和求同的特质,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觉把握和直陈式的描述。
中国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强调艺术、文化对于情感的构建和塑造作用,如《乐论》(苟子)。
西方则重视艺术的认识模拟功能和接近宗教情绪的净化作用。
中国由此而来的是情、理结合,以理节情的平衡,是社会性、伦理性的心理感受和满足,而不同于西方禁欲性的官能压抑,也非理智性的认识愉快,更不是具有神秘性的情感迷狂(柏拉图)或心灵净化(亚里士多德)。
本尼·迪克特[美] (RuthBenedict.1887~ 1948)曾依据一些原始民族的调查认为:“文化就有酒神型和日神型的类型差异。
酒神型则癫狂、自虐、追求恐怖、漫无节制。
日神型的原始文化讲求节制、冷静、理智、不求幻觉。
”不能说中国的文化是日神型的,但她不是酒神型的。
这可以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有启示和帮助。
“在京剧中,醉步也要美、百衲衣也要美……而许多直接引起情感官能的过分刺激或憎恶的事物图景,流血创伤、死尸白骨、战争恐怖、苦难现实、强奸凶杀……便经常被我们所排斥或回避。
中华民族的天下观
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中华民族的天下观,是指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看法和态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这一观念源于古代中国,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中华民族的天下观包含着中国特有的宇宙观、价值观和国际关系观等多个方面。
首先,中华民族的天下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天地万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人认为天地万物的变化和发展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种观念对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民族的天下观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追求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荣。
其次,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体现了中国人对于价值观的独特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社会秩序。
在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中,人们追求的是一个公平正义、和谐有序的世界。
中国人强调亲和、包容、谦虚、孝道等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指导,在与他人交往和处理国际关系时,遵循善待他人、平等相待的原则。
再者,中华民族的天下观提出了中国人对于国际关系的看法。
中国人对于国际关系的理解和实践,一直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平、友好与稳定都是重要的价值目标。
中国人以外交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以和平协商的方式推进国家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也在不断演变和丰富。
在当代社会,中国人更加注重多元文化的包容和交流,更加重视全球化下的互联互通。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张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倡非军事的国际关系。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如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反恐等。
中华民族的天下观也逐渐与国际社会产生交融和互动。
总结起来,中华民族的天下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涵盖了宇宙观、价值观和国际关系观等多个方面。
中华民族的天下观强调和谐共生、和平共处和合作共赢的理念,对于中国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人的天地观
中国人的天地观中国人的天地观是中国人民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看法和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被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与自然、社会和宇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关系。
天地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与天地万物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天地的诗词和哲学思想,如《庄子》中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其逝”等等。
中国人的天地观也包含着崇拜和敬畏自然的态度。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天命”和“天道”。
这种观念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和道德准则,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
中国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也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中国人的天地观还体现了人类与社会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类社会是天地之间的一个微观世界,人类在社会中应该遵循道德规范,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社会。
中国人的天地观也与宇宙观相互关联。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文观测和天文学研究非常发达,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观测和推算,对天体运动和天象变化有着深入的了解。
中国人认为人类与宇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宇宙中的星辰和行星对人类的生活和命运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的天地观也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
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如《山海经》中记载了丰富的自然界生物和景观,古代绘画中常常描绘自然风景和动植物。
中国人的天地观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宇宙之间的和谐和联系。
这种观念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塑造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精神。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观,提倡保护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观是指中国千年来所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一世界观包括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 天人合一:中华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了“人道天道合一”的观念,认为人类社会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大自然。
2. 爱国主义:中华传统文化强调爱国主义精神,认为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国家的兴衰关系到每个人的命运。
中华文化鼓励个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强调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联。
3. 仁义道德:中华文化倡导仁爱之心和道德操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公德。
中华文化崇尚仁义道德,强调尊重他人、宽容与谦逊,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4. 尊师重道:中华文化崇尚尊师重道,强调对知识和智慧的尊重。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师德高尚,一切知识和智慧皆应受到敬重和追求,提倡勤学好问、虚心学习和传承师道。
5. 和平共处: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和平共处,追求和平与安定的世界。
中华文化强调以和为贵,鼓励人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平相处,推崇不争不抢、和而不同的价值观。
这些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广泛传承与弘扬,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观也具有普世价值,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建立和谐世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a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西南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1、五服包括_甸、候、绥、要、荒。
2、就考古发现论,在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___巫山大溪龙骨坡___。
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_木铎响而天下应。
4、“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_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5、考古证明,___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____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6、人之行事通过_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于天地间立足。
7、对山水的崇敬,在儒家那里,被看作是_仁智精神的象征。
8、先贤曰:“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_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
9、“中”字是本义是_旗旒之象形。
10、“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_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
11、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_八维。
12、“中央之国”,即是_中国。
的称谓。
13、通过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实现_取法于天——大象无形。
14、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是_太初历。
15、九天之说对人影响深远,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这一影响的是_九州赤县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16、__米芾___被人称作“石痴”。
17、《诗经.小雅.大东》中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歌主要表明了_被周所征服东方诸国的臣民,怨怼、讽刺周王朝失道。
18、下列句子中包含“苍璧礼天”意蕴的是_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19、石,被先民看作是_地之骨。
20、何谓“中央”_天帝所居北辰。
21、通过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来实现_取法于地——大德曰生。
22、人的智慧通过_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达到圆融、圆通的境界23、___牛郎织女______所蕴含的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对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的向往。
24、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的诗句。
西南大学2019春《中国文化的天地观》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2019春《中国文化的天地观》作业答案课程代码:1285单项选择题1、五服包括_。
候、甸、彝、男、析候、甸、男、析、采甸、候、绥、要、荒甸、候、卫、粦、绥2、就考古发现论,在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______。
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坡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巫山大溪龙骨坡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_。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木铎响而天下应4、“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_。
《易.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5、考古证明,_______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猿人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北京猿人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6、人之行事通过_于天地间立足。
从已知事物出发,去图式陌生事物顺天道以安排人事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尽人事、听天命7、对山水的崇敬,在儒家那里,被看作是_的象征。
礼义精神仁义精神仁智精神礼智精神8、先贤曰:“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_。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9、“中”字是本义是_。
旗旒之象形北辰所在之位过也,传也中间、中央10、“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_。
从天之行而下,到文之形而上的升华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北斗”在后世多用于指代帝都、京师11、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_。
中国人的天下观
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人的天下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秩序的思考方式,体现了中国人的独特文化视角和价值观。
它具有多元化和变化性,可以从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
在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中国人的天下观。
一、历史观中国历史上有“天下一家”的思想,在唐宋时期有盛行的天下观念,它认为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世界上,应该构建一个和谐、和平、发展的世界秩序。
中国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归于天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先进者,有责任为世界奉献自己的力量,带领世界进步。
二、哲学观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一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存在着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如果打破了这种天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就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所以,中国人的天下观认为,人类与自然应该和平共存,相互促进和发展。
三、经济观中国人的天下观也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新时代中国人的天下观认为,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应该共同参与、贡献和分享全球经济发展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表示了充分的开放和合作态度,以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方便化和便利化。
中国人认为,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是全球共同的责任和愿望,因此,各国都应该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发展中。
四、政治观中国人的天下观也涉及国际政治领域。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是中国人对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的基本构想。
中国人认为,在全球化和多极化背景下,各国应该尊重彼此的主权、领土、平等和民族特性,通过对话、合作和协商来解决任何问题。
中国人在对外关系中更高度重视世界和平与全球发展,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总之,中国人的天下观涵盖了广泛的领域,从哲学、历史、经济到政治等方面,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视角。
总的来说,中国人希望维护一个和谐、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秩序,让世界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
这正是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___19春[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在线作业-答案
___19春[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在线作业-答案1、五服包括候、甸、男、析、采。
2、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坡是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之一。
3、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是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
4、“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中庸》中所言。
5、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6、尽人事、听天命是人之行事通过于天地间立足的方式。
7、先贤曰:“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神霄、___、碧霄、___、___、___、___、___、___。
8、“中”字的本义是中间、中央。
9、“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
10、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八纮。
11、通过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实现取法于天——大象无形。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正确答案:3改写后:___握绳居中央,掌管四方之地。
北京的紫禁城象征着地之中心,五色土来自于“九土”的概念,即指土的颜色。
先民对___进行尊崇祭祀,地坛建立在宫殿中轴线的后面。
13、___之说对人影响深远,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这一影响的是_。
正确答案:1改写后:九州赤县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重阳者,集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人有九窍,与天有九重相对应。
14、______被人称作“石痴”。
正确答案:2改写后:___因其对石头的痴迷而被人称作“石痴”。
15、《诗经.小雅.大东》中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___,不成报章。
___彼牛郎织女,悲其神伤。
”正确答案:牛郎织女之间悲戚、动人的爱情故事改写后:《诗经.小雅.大东》中描述了___的故事,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周朝就已为民众所熟知。
___之星座也因此而命名,与养蚕、缫丝、纺织有直接关系。
这首诗也讽刺了周王朝失道的现状。
16、石,被先民看作是_。
正确答案:地之骨改写后:石被先民视为地之骨,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 天地万物 论语
论语中提到了许多关于天地万物的观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万物”是一个重要的理念,它体现了人们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
本文将从《论语》中的概述和章节中寻找关于天地万物的观念,探讨这些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一、《论语》中的概述《论语》的开篇就提到了“天”和“地”的概念。
“天”在《论语》中常常指代上帝或自然界的力量,而“地”则代表人类所处的环境。
在《论语》的概述中就提到了“天”和“地”二字,说明了孔子对这两个概念的重视。
这表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人应当敬畏和顺应自然界的力量。
二、孔子对天地万物的看法1. 天人合一的观念在《论语》中,孔子提倡天人合一的观念。
他认为人应当与天地相和谐,顺应自然规律生活。
孔子强调人应当尊重天地之间的关系,不应违背自然规律,而应当顺应天地万物。
这种思想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界的崇敬和顺应。
2. 对待万物的态度孔子在《论语》中多次谈到对待万物的态度。
他认为人应当对待万物应当和谐共处、互相尊重。
在孔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作用,都应当受到敬畏和尊重。
这种观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深受人们的认同,人们普遍认为生活在天地之间的所有生灵都应当受到人们的尊重。
三、天地与人的关系1. 天地对人的影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普遍相信天地万物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论语》中也不乏对此类观念的讨论。
孔子认为人应当顺应天地之间的变化,接受自然界对人的影响,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种观念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界不可控因素的敬畏和顺应。
2. 人对天地的感悟《论语》中也记录了孔子对天地的感悟。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值得人们去敬畏和品味。
这种态度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界的崇敬和顺应,使人们更加珍视身处于天地之间的宝贵机会。
四、天地伦理观念与我国传统文化1. 天地伦理观念的意义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天地伦理观念的观点。
四海与天下:中国人的天地观
四海与天下:中国人的天地观胡阿祥中国人的天地观,建立在对天地的形状和相互关系的讨论上。
以盖天说和浑天说为基础,产生了一批祖国的古老名称。
这些名称体现出古人对天地的理解,比如大地“载水而浮”,于是有了“四海”“海内”的说法;“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于是有了“天下”一词。
天笼盖着地,天的下面就是天下、就是大地,大地既是浮在水面上的,又为大海所包围,所以“四海”“海内” 的范围就是大地,大地在天地之间的具体位置就是“天下”,换言之,“四海”“海内”“天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致的。
《尚书·大禹谟》中“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汉书·地理志》中“秦遂并兼四海……分天下为郡县”,《汉书·董仲舒传》中“今陛下并有天下,海内莫不率服”:可见“四海”“海内”“天下”都是可以互换的名称。
而“四海”和“天下”,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历程和指代范围。
先说“四海”和“海内”。
《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话是说:只要君子做事认真而无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貌,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是兄弟了,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而直到今天,“四海之内皆兄弟”还是中国人张口就来的习语,形象地显示了我中华民族的豪迈性情。
那么,“四海之内”也就是“四海”“海内”的说法从何而来呢?从文献记载看,“四海”一词最早出现于商朝遗民所作《诗经·商颂·玄鸟》的“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这话的意思是:商朝开创的疆域,达到了四海边,四海的诸侯都来朝觐。
我们知道,东方的商人本来就是滨海而居的,习见东方海陆相连;同时,商人又已经有了四方的观念,比如甲骨文中称:“东土受年,南土受年,吉。
西土受年,吉。
北土受年,吉。
”这是占卜预测东土、南土、西土、北土的年谷成熟。
而由此进行推演,在地理知识还比较落后的时代,人们认为如果大地的东方边际是大海,那么另外的西、南、北三方,自然也是以茫茫大海作为边际的;既然大地的四周都是大海,那么“四海”或者“海内”就可以用来指称中国了。
《中国文化的天地观》第一篇
中国文化的天地观第一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传统。
其中一个核心概念就是中国文化的天地观。
天地观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人类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文化的天地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观是宇宙观的基础。
天地观认为,天地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是天地间的一个微小存在。
天上有星辰、日月,地上有山川、河流,人类是有限的存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天地道义。
因此,中国文化注重平衡和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观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相互繁荣。
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是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以自然元素为基础的诗歌、绘画和音乐作品,表达了中国人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
例如《山水诗》中常常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观,表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崇敬和追求美的情感。
中国的画家也常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自然的壮丽和自然的美。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天地观的核心理念。
天地观还影响了中国人对社会关系的看法。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重要的礼仪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道德准则。
礼仪观念指导着人们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中的行为。
中国人注重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亲情、友情和邻里关系。
天地观使得中国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稳定和谐的特点。
天地观还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化中重视道德修养和互助精神,追求人类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
这些思想体系都是基于天地观的核心理念,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
在现代社会中,中国文化的天地观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社会矛盾的日渐激化,中国人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和谐。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西南大学19春[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在线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1、五服包括_。
1.候、甸、彝、男、析2.候、甸、男、析、采3.甸、候、绥、要、荒4.甸、候、卫、粦、绥2、就考古发现论,在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______。
1.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坡2.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3.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4.巫山大溪龙骨坡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_。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4.木铎响而天下应4、“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_。
1.《易.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3.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4.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5、考古证明,_______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1.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2.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猿人3.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北京猿人4.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6、人之行事通过_于天地间立足。
1.从已知事物出发,去图式陌生事物2.顺天道以安排人事3.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4.尽人事、听天命7、先贤曰:“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_。
1.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2.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3.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4.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8、“中”字是本义是_。
1.旗旒之象形2.北辰所在之位3.过也,传也4.中间、中央9、“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_。
1.从天之行而下,到文之形而上的升华2.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3.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4.“北斗”在后世多用于指代帝都、京师10、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_。
2018年12月西南大学网教《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1285大作业答案
答: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3.你如何理解“一点四方”与“五服”的关系?(20分)
答:“一点四方”就是指以天下为中,分为的东西南北等为四方,“五服”就是古代王戚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分为甸服、候服、要服、荒服、和称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一点四方的天下结构,在夏朝之初便已确立。在此结构上又规定了四方远近与天子的关系。到周时,虽名称变成候、甸、男、采、卫等五服,单其天下的结构完全相同,其后,这一结构定格为儒家的礼。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12月
课程名称【编号】: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1285】A卷
大作业满分:100分
1.你如何理解“三垣”的影响?(20分)
答:三垣文化的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道教兴起后,其影响更大。刘向的《列仙传》是将老子神话的开始,老子变成太上老君侧是最后的完成,因其传下《道德经》,又把他叫做“道德天尊”,把他奉为道教开山始祖。随即道教有创造出一系列神仙谱系,当道教成为国教后,佛教又拿道教的东西入他的体系,道教在明朝影响最大,永乐皇帝朱棣发迹于北方,一登基就在北方建紫禁城,在南方建武当山,紫禁城和武当山的紫霄宫都是直接对应天上的紫微宫。三垣的影响在民间比比皆是,如天市垣是天上的集市,古人认为对应人世民生商贸。天市明则市利逼迫,商人无利;星微小则吏弱,商人多利。天市中星众而明则岁实,天市中星稀而不明则岁虚,五谷伤,市谷大贵,人民饥,此外,屋外朝东载紫薇树,院中载紫竹,文人以紫竹做扇,种紫藤,画紫藤,照壁上书紫气东来,重紫衣,建紫阳书院,喜好紫端砚等等,都是三垣的滥影。
[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
织女 ”之星座命名,与养蚕、缫丝、纺织有直接关系
牛郎织女之间悲戚、动人的爱情故事
18、下列句子中包含“苍璧礼天”意蕴的是_。
.帝张四维,运之北斗
.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19、石,被先民看作是_。
.九州赤县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九五之尊
.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
.重阳者,集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
16、被人称作“石痴”。
.杜甫
.米芾
.王安石
.苏轼 17、《诗经.小雅. 大东》中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
.被周所征服东方诸国的臣民,怨怼、讽刺周王朝失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木铎响而天下应
易.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
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
13、通过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实现
B.取法于道 ——应势无为
取法于人 ——克己复礼
取法于天 ——大象无形
取法于地 ——大德曰生
14、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是_。
.万年历
.黄帝历
..太初历
..颛顼历
15、九天之说对人影响深远,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这一影响的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宇宙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宇宙观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宇宙观概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宇宙观,这些宇宙观体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深刻理解。
其中,“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是最为核心的观念。
这些观念不仅揭示了宇宙的奥秘,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整体。
自然界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秩序,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种宇宙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现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道法自然的宇宙观“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认为,万物皆有其本源和规律,人类应当遵循自然规律,不违背天意。
这种宇宙观强调了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
这种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宇宙观的现代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特别是“道法自然”的观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这些观念指引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外,这些观念还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追求健康、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例如,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性思维,统筹考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多个方面,制定出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
同时,借鉴“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引导人们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承。
这些观念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化多样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宇宙观的传承与创新在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观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之一。
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天地观和人与宇宙的关系观。
一、天地观中国古代哲学的天地观主要包括天文观和地理观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天文观中国古代哲学的天文观认为天地宇宙是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存在着天、地、人三才相应的关系。
古人认为天是上帝的居所,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同时也是人类生活的根源和规律的源泉。
《尚书·周书·天官·人官》中有云:“天生万物,以养人民。
天犹覆背曰母,为人父母立宗庙。
”这说明天地被看作是人的父母,保育着人类。
同时,中国古代哲学的天文观认为天地宇宙是一个巨大的宇宙系统,有着严密的运行规律。
古代哲学家关注天体的运动、日月星辰的变化等现象,并试图探索宇宙蕴含的规律和秩序。
比如,古代哲学家对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进行了观测和总结,提出了日月食、季节变化等现象的解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观。
2. 地理观中国古代哲学的地理观认为地球是平面的,中央为中国,四周环绕着海洋。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是上帝眷顾的地方,因此,中国古代哲学认为自己特殊于其他地区和民族。
二、人与宇宙的关系观中国古代哲学对人与宇宙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思考,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观和道法自然观。
1. 天人合一观中国古代哲学主张人和自然、宇宙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
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与宇宙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共生关系。
《庄子·逍遥游》中有云:“彼竞争者天下也,吾从者人情也。
”这说明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遵循宇宙的秩序和规律,与宇宙保持和谐的关系。
2. 道法自然观中国古代哲学认为自然界存在着天道和人道两个层次的法则。
天道是超越人类的自然法则,它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包括宇宙的运行、演化、变化等方面。
人道是在天道基础上形成的人类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古代哲学家认为,人和宇宙存在着共通之处,人要遵循天道、顺应天道,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和谐共存。
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 第一章探讨天
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第一章探讨天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第一章探讨天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是中国古代哲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包含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
本章将探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认识和理解。
天的本义和象征意义天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多重含义。
从字面上理解,天指的是大气层中的空间,是人们所生活的宇宙空间。
然而,天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哲学中,天被视为宇宙的主宰和创造者。
天被认为是超越人类的存在,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天与道、命、德等概念密切相关,代表着宇宙的秩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与人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与人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人们相信天赋予了人类以生命和智慧,同时,人类的行为也会影响到天的运行。
人们通过各种仪式和祭祀来祈求天的保佑和支持。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观念之一。
人们认为,人类和天是一个整体,相互依存和影响。
人类应该遵守天的规律,并与天保持和谐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
天的崇拜与实践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也表现在人们对天的崇拜和实践上。
古代中国的帝王们视自己为天命之子,代表着天的意志。
他们通过祭祀和仪式来表达对天的崇敬和敬畏之心。
此外,人们通过各种宗教和修行来追求与天的联系。
、和儒家思想等都融入了天地观的概念,试图实现人与天的和谐。
结论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主题。
本章对中国文化中关于天的认识和理解进行了初步探讨。
通过理解天地观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张东莞. (2010).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地观[J]. 河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3): 18-22.- 赵志成. (2015). 中国传统社会的天地观及其研究述评[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30(09), 68-72.- 吴瑛. (2003). 天地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特点[J]. 中国矿业, (08): 34-35.。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摘要:本文将讨论中国人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
文中将介绍这四个观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其历史渊源以及如何今天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
关键词:中国文化,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正文:中国的宇宙观指的是一种万物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的观念。
根据这一观念,人们相信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流而构成,并且个体是它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中国的“天下观”指的是一种政治上的观念,即存在着一个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政治中心,其中一个国家拥有最高权力,而其他国家也应当服从其统治。
社会观是中国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它强调了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社会义务等的重要性。
同样,道德观被认为是社会的基础,它的内容包括道德的定义,以及衡量行为的标准。
中国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这些观点源自中国哲学思想,如儒家和道家,它们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并且在今天仍然在影响着中国社会和文化。
因此,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在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中国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来源和传承。
例如,理解中国的宇宙观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中国的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而理解中国的天下观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历史和法律体系。
此外,理解中国的社会观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的行为表现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家庭、社会关系和职业角色的变化。
最后,理解中国的道德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中国公民的道德准则和社会价值观,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因此,通过深入探讨和把握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来源、特点和演变,从而更好地拥抱和尊重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1285]《中国文化中的天地观》第二篇 说地
昆仑山
华山
天山
8.
以“近取诸身,远诸物”为基础,发明创造了候风地动仪、浑天仪等的是_______。
张恒
张衡
蔡伦
毕生
9.
万物之生发应对天时之变化也,体现了_。
五服观
阴阳观
天地观
候应观
10.
五色土,是地之根本。北京中山公园内仍保有明代所建之社坛。最上层15.8米见方、铺垫五色土壤:东方为青色、南方为红色、西方为白色、北方为黑色、中央为黄色。这又与五帝等相配。其中,黄、青、红、白、黑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赤壁赋》
《庄子.逍遥游》
14.
______在古人眼里,被称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
B. 黄河
D. 珠江
A. 长江
C. 黑龙江
15.
石,被先民看作是_。
地之黄金
地之骨
地之根本
地之宝
16.
______被人称作“石痴”。
杜甫
米芾
王安石
苏轼
1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黄帝位居中央,握绳,以掌四方之地
“族”之义便是带上“弓失”来建中之旗旒下,建立中华民族
“旋”是指众来旗旒下,绕旗以转圈,以之为神圣,出发誓师,得胜班师,皆绕其以祀
“游”聚于旗旒之众,并随之行进
“旅”是指执旗杆摇旗,借以招众
13.
对长寿的渴求,以“大椿”喻之,有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出自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
1.
天下之土是指_。
五色之土
五行之土
五方之土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内容
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内容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国古代传统的宇宙观强调“天地覆盖,日月
照耀,包容万物”,认为万物都是有机而和谐的,有自然和社会规律。
它将时间和空间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认为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有机相通的。
天下观:天下观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种子的根脉,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
传统政治、哲学、宗教观念。
他们认为“万法归宗,天下归一”,大命
贵正、小命贵和,认为为了确保天下有序,在“至上無上”的大道之下,君主要廉洁仁厚,下属要智谋忠臣。
社会观:社会观强调“家为本,天下为家”,强调家庭礼仪,强调家庭
伦理。
它认为一个家庭应该坚持“孝道”,应该富有德行,把上世纪的
传统价值观传承下去。
它崇尚“庶民有道”,秉持正义的原则,崇尚互
助合作的精神。
道德观:道德观强调“弱肉强食”,认为个人应该拥有正义、坚贞的品德,拥有崇高的道德、礼节和能力,应得到群众崇敬和信任。
道德应
该立足于家庭和社会,面向世界,并且应当考虑到时代的新变化,同
时拒绝表面文章,找准内在的根本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85 20182单项选择题1、五服包括_。
.候、甸、彝、男、析.候、甸、男、析、采.甸、候、绥、要、荒.甸、候、卫、粦、绥2、就考古发现论,在我国出土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是______。
.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坡.云南元谋县大那乌村.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巫山大溪龙骨坡3、以下句子中没有体现天人合一思想的是_。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有收无收在于雨,收多收少在于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木铎响而天下应4、“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最先出自于_。
.《易.乾卦》中所言:天行健,君子贵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中庸》中所言: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进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墨子所言: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庄子所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5、考古证明,_______化石是中国,乃至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
.巫山大溪龙骨坡发现的巫山人.陕西省蓝田县的蓝田猿人.北京房山县周口店的北京猿人.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人6、人之行事通过_于天地间立足。
.从已知事物出发,去图式陌生事物.顺天道以安排人事.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尽人事、听天命7、对山水的崇敬,在儒家那里,被看作是_的象征。
.礼义精神.仁义精神.仁智精神.礼智精神8、先贤曰:“天有九霄”,其中九霄分为_。
.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宸霄.圣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振霄、紫霄、太霄9、“中”字是本义是_。
.旗旒之象形.北辰所在之位.过也,传也.中间、中央10、“每依北斗望京华”这句话体现的内在逻辑是_。
.从天之行而下,到文之形而上的升华.天之中与地之中的对应.由天之北斗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北斗”在后世多用于指代帝都、京师11、四方与四隅合起来称之为_。
.八极.八维.八纮.八殥12、“中央之国”,即是_。
的称谓。
.中原.中土.中州.中国13、通过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来实现_。
. B. 取法于道——应势无为.取法于人——克己复礼.取法于天——大象无形.取法于地——大德曰生14、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是_。
.万年历.黄帝历..太初历..颛顼历15、九天之说对人影响深远,下列句子中没有体现这一影响的是_。
.九州赤县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九五之尊.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
.重阳者,集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16、______被人称作“石痴”。
.杜甫.米芾.王安石.苏轼17、《诗经.小雅.大东》中写道:“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被周所征服东方诸国的臣民,怨怼、讽刺周王朝失道.牛郎织女的神话早在周朝便已为民熟知.“织女”之星座命名,与养蚕、缫丝、纺织有直接关系.牛郎织女之间悲戚、动人的爱情故事18、下列句子中包含“苍璧礼天”意蕴的是_。
.帝张四维,运之北斗.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19、石,被先民看作是_。
.地之黄金.地之骨.地之根本.地之宝20、何谓“中央”_。
.天帝所居北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苍梧之野,江南九嶷.四方八极之地21、通过呵护大地之万物生生不息,关爱生命来实现_。
.取法于人——克己复礼.取法于道——应势无为.取法于天——大象无形.取法于地——大德曰生22、人的智慧通过_达到圆融、圆通的境界.因势利导,辩证创新.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时俱进,应万物之变化,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三省吾身,反思己过23、_________所蕴含的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对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的向往。
.七夕节.织女.牛郎.牛郎织女24、李白的名篇《蜀道难》中,有“扪参历井仰胁息”的诗句。
_______都是二十八宿中的星宿。
. A. “参”、“井”. B. “历”、“井”. C. “参”、“历”. D. “井”、“息”25、甸、候、绥、要、荒指的是_。
.五服.五位.五气.五方26、后世常用________以指代“故土”、“故国”“乡里”、“故乡”等等。
.“乔木”、“桑梓”.“乔木”.“桑梓”.“社树”27、“中华”一词见诸文字,是在_一书中。
.《魏书.宕昌转》.《东都赋》.《后汉书.西域传》.《大人赋》28、______为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历法,因其颁行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而得名。
A. 《甘石星历》B. 《授时历》C. 《大衍历》D. 《太初历》.《甘石星历》.《大衍历》.《授时历》.《太初历》29、______在古人眼里,被称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
. B. 黄河. D. 珠江. A. 长江. C. 黑龙江30、对长寿的渴求,以“大椿”喻之,有言“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出自____.《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赤壁赋》.《庄子.逍遥游》31、银河西岸天琴座中最亮的星,叫_______。
.北斗七星.牛郎星.大角星.织女星32、关于诗句“九州赤县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的阐述有误的是_。
.“未央”出自于《诗经.小雅.庭燎》,意即为还未到中间.“常无事”即太平安乐.汉高祖修建“长乐宫”、“未央宫”是想将其国作为天下之中,万世长乐.“九州赤县”指的是中原33、“族”、“游”、“旋”、“旅”等字皆与“中”之旗建中有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族”之义便是带上“弓失”来建中之旗旒下,建立中华民族.“旋”是指众来旗旒下,绕旗以转圈,以之为神圣,出发誓师,得胜班师,皆绕其以祀.“游”聚于旗旒之众,并随之行进.“旅”是指执旗杆摇旗,借以招众34、三垣中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现为_。
.取法朝野关系来建构星空、天区,形成从人世到天上,从天上再反作用于人世的天人互动的交感模式.化民成俗,以天塑造中国人的人文精神,以此形成民族文化的深层基因,超越朝代,传承千年。
.从天上的北斗,到四季的生成,再到式盘,以及司南,在化生出家国、天下的理念,以及文人士子统。
.既有严密的推测,又有浪漫的想象;既有逻辑的推理,又有诗意的神话;既有科学理性的朦胧,又教神秘的滥觞。
35、先民把月绕地一周,谓之_____。
. D. “阴阳历”. A. “天圆”. C. “阴历”. B. “一月”36、“三尺”所代表的“士”确立于_。
.草原游牧人.古时先民.农耕为主的汉地.半农半牧的纳西先民37、先民制定历法体现了_。
.历法已成为礼乐文明的物质载体..一点四方的天下结构.对天道有常的领悟、把握、继而尊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8、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流传千年,并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体现了_。
.形而上、下转换、派生的全环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事求是的态度.本于天,化为文的过程,是从物的自然,变成人的文化的典型的过程.“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以桀亡”的规律39、________所阐述的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等等,已基本《逸周书》.《逸周书》.《礼记》.《月令》.《汉书·律历志》40、“三公”“九卿”“廷尉”“御史大夫”等朝廷职官之名所引用的星名来自于_。
.天市垣.太微垣.东藩墉.紫薇垣41、“万象更新,大地回春”指的是_。
.斗柄归寅.历和阴阳.天道有常.斗转星移42、“木铎响而天下应”中,______是摇动内木舌,以之撞击外铜铛,以之警示天下,号召民众。
.“木铎响”.“铎”.“木铎”.“木”43、下列关于斗柄归寅的说法有误的是_。
.斗柄之“斗”意为北斗.寅,12地支之一,五行为木,方位为东.夏以寅月为岁首,传布最久,农历至今仍沿用.斗柄由玉衡、天权、和摇光三星组成44、就天而论,天之中,即天帝所居北辰。
即所谓的_。
.中州.中央.中原.中土45、井、鬼、柳、星、张、翼、轸属于_。
.东方青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南方朱雀七宿.西方白虎七宿46、古六历的共有之处是_。
.皆因其分母为六,故而谓之“六历”.以十二月为起始,并按十二地支排列.“六历”之历元皆相同.以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为一回归年47、人对天的认识、人与天的关系亦或是天的形状都包含的意义是_。
.既敬天,又尽人事的可行而积极的态度.人与自然和神格的天的合一.在天地形成的解释中,先民多以其自身,即人的形象来构想.天道不因人事变,不受人之作为影响48、纳西象形文字的“天”着重强调_。
.与地相对.天地形状.天与人的关系.人对天的认识49、下列关于“黄历”的说法有误的是_。
.“黄历”与“皇历”的含义截然不同。
.“黄历”即“黄帝历” ,相传有黄帝创制,为中国最早的历法。
.“黄道吉日”之“黄”与黄历之“黄”相关,都是指“黄帝”。
.黄帝制历的神话,实际上是先民对黄帝制历的功德的颂扬。
50、以“近取诸身,远诸物”为基础,发明创造了候风地动仪、浑天仪等的是_______。
. F. 张恒.张衡.蔡伦.毕生51、下列关于九天的说法正确的是_。
.按照先秦的说法,天圆是讲天的广大与结构,九天则是说天的形状.《吕氏春秋》中对九天的划分是纵向的.“天以不见为玄”,即天广大、深远.《太玄经》中对九天的划分是横向的52、_______为帝都、仙界的神话,又衍生出了西王母、东王公、穆天子拜会西王母、玉皇成亲、瑶池、蟠桃、.祁连山.昆仑山.华山.天山5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
.人之囟门被认为是灵魂的通道.人出生,最先见天的是头颅.囟门的囟字是大脑两半球的结合处的裂隙的象形文字。
.中医认为阳气是沿督脉上升至此的,是阳气的汇集之所在,故而,又称其为“通天穴”。
54、一年之起点,以十一月为起始,按十二地支排列。
指的是_。
.岁始.初年.岁首.历元55、人认识到其与天的关系后,采取既敬天,又尽人事的可行而积极的态度,下列句子中体现了这一处事原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定胜天.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事在人为56、_______为帝都、仙界的神话,又衍生出了西王母、东王公、穆天子拜会西王母、玉皇成亲、瑶池、蟠桃、.昆仑山.祁连山.华山.天山57、与天之中相对应的是_。
.人之中.地之中.天地参.道之中58、《礼记•曲礼》中有段话:“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 。
这里,的“前.“东、西、南、北”.“东、南、西、北”.“北、南、西、东”.“南、北、东、西”59、四方风名是指_。
. A. 中原、中土、中华、中州.劦、屼、彝、伇.析、粦、韡、勹.候、甸、男、采60、观天之常道,试图使人之所作所为,尽量与天之常道相和谐,便是先民们对历法的不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