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2)
孔孟论学复习资料
孔孟论学复习资料孔孟论学,是指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孔子和孟子的思想理论。
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孔孟论学的复习资料,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
一、孔子的思想1. 仁:孔子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仁”,他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境界。
仁是一种道德素养,体现在人际关系中的情怀和道德行为中。
孔子强调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仁为核心。
2. 教育思想:孔子非常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关键。
他提倡以德治国,将教育视为“立人之本”,主张通过学习和修身来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
3. 礼乐:孔子非常注重礼仪和音乐的作用。
他认为通过恪守礼仪规范和欣赏音乐美,可以培养人的修养和涵养,提升个人素质和道德水平。
二、孟子的思想1. 天命思想:孟子提出了“天命”思想,认为天有天命,人有人命。
他主张顺应天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追求仁义道德,做到自身的完善和圆满。
2. 性善思想:孟子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与孔子的性本恶思想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认为人的善良本质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修身来发展和完善的。
3. 君臣义务:孟子强调君臣关系中的义务和责任。
他认为君主有义务为人民谋福利,而臣子则有义务对君主忠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宁。
三、孔孟思想的共同点1. 仁德:孔子和孟子都强调以仁德为核心,认为仁德是人类最高的境界和追求目标。
2. 教育为本:孔子和孟子都非常重视教育。
他们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格修养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3. 社会责任:孔孟两位先贤都强调人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学习孔孟思想的意义1. 传承传统文化:学习孔孟思想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2. 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孔孟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公德心,学习这些思想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人生观。
3. 增长知识智慧:了解孔孟思想可以增加知识储备,开阔思维,提高个人的智慧和见识。
《孔孟论学》阅读理解及答案
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
孟子,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内容理解:1、本文节前四则选自《论语》。
作者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是儒学派的创始人。
后四则选自《孟子》,作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
2、第一则,是写孔子为学一生的过程和体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需要不断积累的一个过程;第二则,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要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相得益彰;第三则,阐发了孔文子的谥号“文”的含义,表明学习态度要谦虚,不懂就问;第四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关键在自身的努力。
3、后二则中,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一曝十寒,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两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第二则,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不要迷信书本,要汲取书中的精华。
要有貭疑精神。
4、从文中归纳出的成语有不耻下问、功亏一篑、一暴十寒、专心致志。
三、理解性阅读一)孔子的这些话从什么角度,阐明了关于学习的什么道理1、第一则:(孔子论学习的作用:学习将会使人终身受益。
)2、第二则:(孔子论学习方法: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
)3、第三则: (孔子论学习方法和态度:要勤勉好学,不耻下问。
)4、第四则:(孔子论学习态度:不能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坚持不懈。
)二)孟子的这些话从什么角度来论学的?5、第五则:(孟子论学习的态度:学习不能一暴十寒,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6、第六则:(孟子论学习的态度:不要迷信书本,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
)7、孔孟论学言简意赅,却讲究说理方法。
如运用比喻、举例、对比等说理的方法。
请试作说明。
1)以(“为山”“平地”)比喻(学习),来阐明(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孔孟论学习》2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读课文):《孔孟论学习》第二课时课前预习:1.准备背诵、默写。
背的熟,写的准。
2.熟练翻译全文。
3.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名句。
4.区分论学习的四个角度。
相关课程标准:“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能熟练准确地背诵、默写、翻译重点句。
2.区分论学习的四个角度。
3.感受孔子、孟子的光辉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4.进一步积累文言词语、名句。
评价任务:1.能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翻译句子并理解意思。
2. 能积累重点字词,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3.能熟练准确地背诵、默写、翻译重点句。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容丰富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总结上节课知识点,指名提问复习巩固,进一步讨论明确。
二.检查预习。
各组展示预习成果,小组长汇总,讲台上展示,互通有无。
如一词多义、古今义、意动用法等。
三.示例讲解。
第三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这则语录讲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学而不思的后果是“罔”,思而不学的后果是“殆”,两种情况对举,从反面证明了“学”与“思”的重要性,指出了它们不可分割的关系。
由此可见,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十则:翻译略孟子以“一暴十寒”作比喻,解释了大王“不智”的原因,告诉人们,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收获。
又以“学弈”为喻,通过两人学习态度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即使是同一位老师来教,即使是最好的老师来教,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由此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并强调了学习的效果不在于智力因素,而是由学习态度决定的。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
《孔孟论学习》的教案第一章:简介孔子和孟子1.1 孔子的生平简介出生时间:公元前551年出生地点:鲁国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教育思想:仁、礼、中庸之道主要著作:《论语》1.2 孟子的生平简介出生时间:公元前372年出生地点: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教育思想:性善论、仁政、义利之辨主要著作:《孟子》第二章:孔子的学习观2.1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学习是提升个人品德和智慧的重要途径2.2 学习的方法谦虚好学,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反复练习学以致用,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第三章:孟子的学习观3.1 学习与天赋的关系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天赋的差异不影响学习的结果每个人都有学习和进步的潜力,关键在于后天的努力3.2 学习的目标孟子强调学习的目标是实现仁爱和道德的实践学习应该以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公益为最终目标第四章:孔孟论教育的原则和方法4.1 教育原则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教育以身作则,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启发诱导,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4.2 教育方法孔子提倡“温故而知新”,即通过复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孟子主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第五章:孔孟论学习的态度和修养5.1 学习态度孔子强调学习要有谦虚好学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和自满孟子认为学习要有坚持和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5.2 学习修养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学习中要培养同理心和宽容心孟子强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习要追求道德的真理和价值第六章:孔子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的关联6.1 孔子教育理念的核心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不分贵贱贫富。
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理念,与现代教育个性化教学相呼应。
6.2 孔子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的应用现代教育应秉承孔子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
孔子强调的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依然重要,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考文言文点击-孔孟论学(附答案)
字
,
学派创始人
5.后两则作者
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名
字
。被
尊称为“
”
6.《
》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文选编得《论语》共四则。第一则,论述了_
__
_____ 。第二则,论述了___
_____ ____ _____ _
_______
__。第三则,论述了_________
_ _________
_________
_。第四则,论述了_________
_ _________
________
__。
8.课文选编得《孟子》有两则。第一则,论述了_
__
_____ 。第二则,论述了___
_____ ____ _____ _
_______
__。
孔孟论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
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一、字词解释
有:通“又”,置于零数与整数中间。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孔孟论学》参考译文
《孔孟论学》参考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二十岁懂得了礼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对事理都能明白,不受迷惑,五十岁掌握了自然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便能听从自己内心想要的,任何念头不会超过规矩、法度。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出危险。
”子贡问道:“孔文子因为什么称他的谥号叫做‘文’?”孔子说:” (他)勤勉并且喜爱学习,不以向学问比自己浅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他的谥号叫做‘文’。
”孔子说:(学习)好比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如果停止了,我也就停止了。
(学习)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下一筐土,前进了,我就前进了。
”孟子说:“对于王不聪明,(我们)不值得奇怪。
即使天下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再生长的植物了。
我和王相见的次数大少了,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极点,而那些谄媚小人就趁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帮助他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现在下围棋作为技术(巧)是一种小技术(巧);如果不把心思全放在上面,也就不能学到这门小技术。
弈秋,是全国的善于下围棋的人。
假如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只听弃秋的话;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起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习,(成绩肯定)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了。
这是因为这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如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
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采用它两三片罢了。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借极仁道的周武王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血流漂杵呢?”。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孟论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篇一:阅读理解卷及答案详解阅读理解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则不如无。
吾于,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1、孔子,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
孟子,时著名的家、家、家,有“”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
6、选文第四则,以“”和“”两个比喻,意在劝人。
7、选编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中的第二则,孟子的“”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精神。
答案: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孔孟论学习课文全解
学而时1习2之,不亦说3乎?(句解:谈论学习方法,强调按时温习的重要性。
)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1时:按时,在一定的时候。
2习:既指温习,也指实习。
3说:通“悦”高兴,愉快。
温故4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句解:谈论学习方法,仍然强调温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4故: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
(句解:谈论学习方法,指出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产生疑惑。
5罔:迷惑而无所得。
6殆:迷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7知8也。
(句解:谈论学习态度,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7是:这。
8知:通“智”,智慧,聪明。
敏而好学,不耻9下问。
(句解:谈论学习态度,指出学与问的关系,学习要勤学好问。
)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9耻:以……为耻。
知10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11之者。
(句解:谈论学习的三个层次,指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对于一件事),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把它作为自己的乐趣的人。
10知:懂得,了解。
11乐:以……为乐。
不愤12不启13,不悱14不发15。
举一隅16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句解:教学要注重方法。
同时,也从侧面说明学习要独立思考、自由开拓,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
)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12愤:苦思苦想而仍然不能领会的样子。
13启:开导。
14悱:想说而又说不出的样子。
15发:启发。
16隅:角落。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17?(句解:学习要注重交流、对话、请教。
)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17顺成:顺利成功。
诵《诗》18读《书》19,与古人居20;读《书》诵《诗》,与古人谋21。
孔孟论学习》
或者“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解析 这一句讲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正确 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 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 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 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思而不学,只是空想,不知道自己想的问题是 否前人已经解决,倘前人已经解决了,那再去 想不是白费了?倘前人没有解决,不知道从 前人已经研究过处继续前进,再从头开始,是 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也是浪费.所以一 定 要学与思结合才行.
• 不惑:不受迷惑.逾[yù]矩:超过规矩、 法度.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懂得礼
仪,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
就懂得了自然规律、法则,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
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
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矩.”
——
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敏:聪慧、灵敏.耻:以……为耻.
•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给他取谥号为‘文’ 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慧又喜欢学习,不 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 学为耻辱,因此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
• 四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要读书而又不 能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
• 二,分别归纳孟子两则语录的论据和论点.
•
• 一论据是:两人向弈秋学弈,专心程度不同导致 结果不同.论点是: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
•
二论据是:自己不相信《武成》关于周武王
《孔孟论学》原文及译文
《孔孟论学》原文及译文赏析《孔孟论学》阅读理解卷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阅读训练1、孔子,是(时期),著名的家、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
2、《孟子》,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
孟子,时著名的家、家、家,有“”之称。
3、选文第一则,是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的过程和认识能力提高的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累的规律,告诉我们学习能使人。
4、选文第二则,强调了。
5、选文第三则,孔子借孔文子的谥号阐发了“文”的含义,表明。
6、选文第四则,以“”和“”两个比喻,意在劝人。
7、选编《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必须;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
8、选编《孟子》中的第二则,孟子的“”的著名论断告诉我们,读书要有精神。
参考答案1、孔子,是春秋末期(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孟论学习
课文字词,你掌握了多少?
1.温故而知新。(“而”是“而且”还是“从而”?)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为什么比“好之” 更值得肯定定?) 4.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不再教他”不是放弃了教育的责任 了吗?) 5.“诵《诗》”与“读《书》”孰先孰后?究竟有什么区别? 6.“居之安”和“资之深”可否译成“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深厚的 积累(学问)”?“居”从“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这样的意 义引申有没有道理? 7.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 “更恰当?
温习的重要(1、2) 学习与思考缺一不可(3) 虚心好学(4、5、8) 情感、态度对学习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6) 启发式教学原则,学习主体的第一性原 则(7) 学习经典是与大师、先贤对话、交流 (9)
学习深造的正确途径是依靠自己主 动学习、主动获得(10) 学习的关键在于专心致志(11) 做学问要有成就就必须持之以恒, 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12)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13)
《 显得逻辑性强。二是善做形象类比,常用故事、寓言、 孟 比喻作为其论据。这是孟子突出的特点,孔子所不及。 子 》 §两种议论方式 :事实论证(例证法,举例论证)、事理
论证两种;逻辑性强,形象性强,富有说服力。
拓展延伸
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谈了孔孟学习 之道?哪些道理和我们今天提倡的主 动学习相一致?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 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孔子
名:名丘,字仲尼, 时:前551——前479. 地:春秋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评: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 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 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自汉代以后, 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 响极大。
孔孟论学 字词解释和翻译
孔孟论学(一)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注释: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立志。
于:介词,在。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不惑:不受迷惑。
惑:受迷惑知:懂得。
天命:指自然的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从:随从,顺从所:所以。
欲:能够。
逾矩:超过规矩、法度;逾:超过。
矩:规矩,法度。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就符合礼的要求;四十岁时就掌握各种知识,不被迷惑;五十岁时懂得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时听到别人说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时就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法度。
”学习的作用。
人生六个阶段所达到的境界目标(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论语·为政》注释:罔:迷惑。
殆:危险,这里指劳神而无所得。
翻译: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出危险。
”学习的方法。
以对举的形式强调学习和思考的各自意义和不可分割的关系。
突出“思”的重要性。
(三)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注释: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何以:即“以何”。
以:因为。
何:什么。
“何以……”疑问句,为何……。
谓:谥号。
文:孔圉谥(shì)号“文”。
敏:勤勉。
好:喜好。
耻:以……为耻。
是以:因为这样,因此。
“是以……”判断句。
翻译:子贡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孔子说:“聪敏而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他浅的人求问而羞耻,因此称为‘文’。
””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四)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注释:譬如:比如。
孔孟论学PPT2 沪教版 (共36张PPT)
——《论语· 公冶长》
学与思结合 孔子的“四结合”读书法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问结合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与习结合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多,充足 学与行结合 此指有余力 【例】讷于言而敏于行。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思考】这则用了哪些方法来说理?
比喻、对比 为山——没有继续努力,以致功亏一篑 平地——论说坚 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不做,这是我自己主 动停止的。比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了 一筐土,但是我继续干下去,那就是我主 动前进的。 孔子以“为山”和“平地”为喻, 论说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眼看就要成功的事, 终究不成,是因为没有坚持到底,以致前功 尽弃;艰巨的任务虽只刚开了个头,但只要 不断前进,终能成功。从中我们可以懂得: 学习贵在坚持,不能止步不前;而后退和前 进,全在自己,不在他人。
拓展练习
1、对下面一句的解释和理解作判断,对的 在括号里打“ √ ”,错的打“×” 。“今夫 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 也。” √ (1)这句话是有两个判断句构成的。 × (2)夫,意思是那。( ) (3)“之”助词,在主谓句间起取消句子 √ 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 (4)这句话可译为:下棋作为(一种)技 艺,是一种小技艺;但不专心学,是学不 √
开创私人讲学
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 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 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 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 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孔孟论学习课件(版)
孔孟论学习课件一、引言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课件旨在介绍孔孟的生平、思想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了解和领会孔孟的智慧。
二、孔子生平及思想观点1.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孔子提出了“仁爱”、“礼制”、“中庸”等重要思想,创立了儒家学派。
2.思想观点(1)仁爱:孔子认为,仁爱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他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2)礼制:孔子认为,礼制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
他提倡恢复周礼,强调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等关系的和谐。
(3)中庸:孔子主张“中庸之道”,认为过犹不及,应遵循适度原则。
他提倡在各种关系中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和谐。
(4)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他强调学以致用,提倡勤奋好学。
三、孟子生平及思想观点1.生平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他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亚圣”。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性善论”、“仁政”等观点。
2.思想观点(1)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天生具有道德观念。
他强调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主张通过教育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2)仁政:孟子主张君王应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注民生,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他提倡君臣同心,以德治国。
(3)天命观:孟子认为,天命是决定人类命运的力量。
他主张人应顺应天命,努力实现自己的道德使命。
(4)教育:孟子主张教育应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学习方法。
四、孔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儒家学派的发展:孔孟思想成为儒家学派的核心,对后世儒家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荀子、董仲舒、朱熹等,都在孔孟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
《孔孟论学》复习要点整理复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孟子关于读书学习的观点以及其他的有关文化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语句的含义,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3.体会蕴含的思想内涵。
一、文学文化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孟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人,人称“亚圣”。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孟子》: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著。
3、第一则中的有些词语,已成为年龄的别名.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耳顺,七十岁称古稀;耄耋(mao die)则是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4、1、不耻下问2、功亏一篑3、专心致志4、一暴十寒5、三十而立二、重点词句解释及翻译(二)、句子解释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3、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八年级上册语文《孔孟论学习》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孔孟论学习》教案设计内容预览:《孔孟论学习》教案阅读能力目标1)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现象,感知古今语言的不同。
2)感知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写作能力目标能够对读书生活中的人与事发表见解。
思想教育了解古今对读书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读书观。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言二、作者、作品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
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
《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
《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三、语文基础知识目标(一)生字: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ɡ dài 不悱不发fěi 举一隅yú 奕之为数yì 辟若掘井(pì) 流杵也chǔ(二)翻译课文、《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快乐不?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能够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能够做老师了、第三则:学习却不考虑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弗若与?曰:“非然也。”
同“欤” 语气词 这样
孟子说:“对王的不明智不用感到奇怪。即使 天下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 一天,冷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再生长的。我和 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 到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 我怎么能帮助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下) 围棋作为技艺,只是一种小技巧,如果不专心 致志,就不能学好。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 的人。假使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个 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 在听弈秋的话,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将要飞来, 想拿起弓箭去射它。虽然他与那个人在一起学 习,一定不如那个人。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 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人
称“亚圣”。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 儒家经典著作。由孟子和他的 弟子所著,代表了孟子的治国 思想和政治策略(共七篇,多 用比喻、寓言等帮助说理) 。
孟子主张发扬人性善的一面。 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民 本思想),主张为君者应行王 道,对人民施行仁政,得民心 从而得天下,保民而王。
杵也。”
为什么 语气词
使…流 舂米或捶 衣的木棒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那还 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尚书》中 《武成》篇,不过采用它两三页罢了。 仁道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借极仁道 的周武王来讨伐极不仁道的殷纣王,怎 么会血流漂杵呢?” 论学习的态度 不要迷信书本,读书要有批判怀疑的 精神。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
主,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 的政治主张、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 不成。
孟子曰:“无或
乎王之不智也。虽有
明智 即使
同“惑” 于 奇怪
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植物 同“曝”,晒 冷冻
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
太少 和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吾退而寒之者至矣,
极 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极点,那些谄谀小人就乘 机来到王的身边
吾如有萌焉何哉?
对…怎么办,能有什么帮助 我怎么能帮助王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
称为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
(思维)敏捷 以…为耻
下问,
向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
是以 谓之文也。”
因此
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称他的谥号是 ‘文’?”孔子说:“他思维敏捷、爱好学 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 他的谥号为‘文’。”
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表明要勤奋虚心地学习,不懂就问,包括 要向不如自己的人(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 自己浅)请教。 成语:不耻下问
子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
连词,表转折 迷惑
思 而 不 学 则 殆。”
危险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 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出危 险。”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论学习的方法 强调了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
以何, 凭什么
谓之文也?”
从本文衍生的成语:
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
成语点击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 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词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公冶长》
成语点击
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
点儿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
【词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
成语点击
一暴十寒:比喻时而勤奋,时而懈 怠,没有恒心。
专心致志: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今夫弈之为 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
围棋 技巧,技术
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
学到 全 下围棋 让
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教导 其中的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只听弈秋的话 虽然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智
虽然 一起 不如 因为 智力
论学习的态度 学习不能一暴十寒,必须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必须专心致 志。
成语:一暴十寒、专心致志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
全 对于 《尚书》 采取、采用 在 片 讨伐
《书》。吾于《武成》,取二三 策 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 至仁伐
罢了 凭借 极
至不仁,而何
其血之 流
孔孟论学
《论语》《孟子》
( 儒 )家的代表人物
名
朝代
称呼
代表作
孔子 孟子
丘 轲
春秋 “至圣” 《论语》 战国 “亚圣”《孟子》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 记录,共20篇 。属语录 体散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 于 学,三十而
又 立志 在 学习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自立,指立 于礼,即做 事合于礼 受迷惑
天命,六十
指自然的规 懂得 律、法则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跟从
矩。”
指听到别人说 的话,用不着 怎么想,就能 领会。
超过 规矩,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志; 三十岁,说话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 各种知识,不致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 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的话,用不着怎 么想,便可领会;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 任何念头不会越出规矩。” 论学习的作用 少年应有志于学,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孔子自述他进德修业和认识能力提高的 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生经验不断积 累的规律。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止,
堆积土山 土筐 停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
填平洼地 倾倒 前进
往也!”
前进
孔子说:“譬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 而没有堆成,如果停下来,我也就停下来了! 又譬如填平洼地,哪怕只倾倒一筐土,如果 继续前进,我也就前进了!”
论学习的态度 不要止步不前,要不断学习,自强不息, 坚持不懈。 成语: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