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传播的教育功能
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性
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性自然界依靠信息传递而自成体系,而人类社会通过信息传递的路径实体化而形成基本的社会结构,无论是远古时代的结绳时纪,还是现代社会的大众媒体,信息的传播从根本上推动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的不断循环和发展。
而新闻传播作为近现代人类社会对信息传递的这一概念的重新解读,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层面上都对现代社会产生着非常巨大的影响,而且作为一个全新的科学门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通过现代媒体来对社会大众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想通过新闻传播来发挥出现代媒体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闻传播这一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与价值,并从实际出发促进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新闻传播学是在传统新闻学和传播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门具有非常浓厚时代气息的学科,可以说新闻传播学的出现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精神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腾飞的阶段。
但是由于国家资源过多的向物质经济方向偏移也导致了我国近年来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形成冲撞的时候,大众媒体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职能,这一点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
所以在我国经济已经打下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紧抓社会大众的精神层次,保证物质社会与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的同时,根据时代特性来重新解读新闻传播的重要性,并发挥出新闻传播应有的价值和对社会大众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摆脱时代的滞后性,树立科学发展观,并有效提升新闻传播力。
一.新闻传播的相关理论概述新闻传播学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讲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在传统的新闻学基础上引进传播学内容之后重新构架起来的新闻传播科学。
以新闻学和传播学等作为基础内容,已经被列为我国一级学科,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五个二级学科。
(一)新闻学新闻学起源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德国和美国的学术中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而从我国的新闻学发展来看,新闻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到我国的教育领域内还是要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主要标志。
试论我国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试论我国⼤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2019-10-08摘要: 本⽂从⼤众传媒和公共政策的内涵⼊⼿,分析了⼤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四个过程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众传媒参与公共政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众传媒公共政策影响国家政治⽣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并通过公共政策管理社会、服务民众。
⼤众传媒与公共政策有着与⽣俱来的联系。
⼤众传媒作为信息的集约者、传播者和沟通者,增加了公众了解政府政策、参与政府决策、表达⾃⾝利益的机会,对政府的⾏政作为加以监督,保证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化、民主化及科学化;同时,⼤众传媒⼜是国家进⾏政治社会化、塑造⾃⾝形象和增进政府合法性的重要舞台,国家利⽤这⼀公共空间加强与社会民众的交流,可在很⼤程度上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理论认识:⼤众传媒和公共政策的内涵界定结合⾏政管理学的知识,运⽤⼤众传媒理论,从新闻传播学的⾓度来了解和把握⼤众传媒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需要对⼤众传媒和公共政策的内涵作⼀个清晰的界定。
(⼀)⼤众传媒的概念界定与社会功能。
⼤众传媒是⼤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传播学的核⼼概念之⼀。
它指的是信息传播上专门收集、复制及传播信息的机构,⼀般专指报纸、杂志、⼴播、电视及新兴的⽹络媒体。
⼤众传媒是连接传播者与受众、实现沟通与交流的中介和纽带。
现在,⼤众传媒已渗透到了社会⽣活的各个⾓落,并促使社会问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
⼤众传媒具有如下社会功能:1.传递信息的功能。
在社会中,把发⽣的能够引起⼈们关注的事情告知社会⼤众,协助⼈们认识复杂的环境事物,使⼈们能够充分的获得信息。
2.协调和管理的功能。
推动政策的制定和执⾏,反映社会舆论,以促进社会机制的运⾏。
3.教育功能。
⼤众传媒可以教育社会成员,传播⽂化知识、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
4.娱乐功能。
摆脱⼯作和⽣活烦扰的娱乐,附带起教育和社会化的功能。
(⼆)公共政策的概念界定及其与⼤众传媒的关系。
公共政策是20世纪中叶之后由西⽅国家⾸先提出的概念,是指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制定的⾏为规范,其本质体现了政府对全社会公共利益所作的权威性分配,⽬标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新闻评论》第一章 新闻评论体裁及其特征
案例二
5月20日,全国降半旗为遇难同胞志哀的当天,《人民日报》 更发表了《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的社论,凝练而深刻地体 现了全国人民的真挚感情:
我们向遇难同胞致哀,向那些与死神不屈抗争的生命致敬! 汶川大地震,是对脆弱生命的无情摧残,也是对生命意志的永 恒见证。残垣断壁之下,多少生命依靠顽强的信念苦苦支撑, 不管是否创造了生命奇迹,但他们都与死神搏斗过,与命运抗 争过。他们的执着,他们的不屈,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渴望, 都将作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生命里。
新闻评论新闻性内涵之一的直接针对性,主要强 调的是“直接。
案例一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据国务院“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2011年12月25日公布的《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称,2011年7 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 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 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 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 371 65万元。举国震惊 ,不少媒体都发表了评论,这些评论有的针对高铁的管理漏洞 ,有的质疑对安全性论证的缺失,有的追问高铁迅猛发展背后 是否存在腐败,有的批评救援善后工作等等。《南方日报》在 事故遇难人员名单确定后,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今天,中国应 该坚持什么?》载《南方日报》,20110728。。文章以甬温线 重大事故为由头,除了沉痛地哀悼逝者,从事故发生、事后处 理的角度褒扬国人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对于生命的坚持与尊重 ,更围绕“坚持”这个关键词,探讨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文章 深刻指出:
“是报纸上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一定 看法和意见的文章”,虽然在阐述中又指出 它“是所有新闻传播工具的各种形式评论的 总称”。
新闻传播对受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论文
新闻传播对受众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的新闻,新闻传递信息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思想认识。
新闻传播利用其导向功能、保证功能以及育人功能,为观众提供正确的思想教育方向,有利于培养群众敏感的的政治意识。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闻传播;教育【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6-01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引入了很多国外的先进的价值观念,进而我国人民产生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思想观念。
他们对事物的理解有更多的见解,思维模式更加活跃,更愿意表达自身的意愿。
因此,新闻传播应运而生,主要起到向人民群众传递政府近期工作的重点以及出台的政策等的作用。
新闻传播的出现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便于人民群众及时的了解到国家大事,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观念。
新闻传播传递信息这种方式的根本就是它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功能。
新闻传播的功能广泛,基本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各类信息的需求,社会也需要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它传播范围广泛,接受者众多,影响深远。
正确利用新闻传播媒介,对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解放、政治意识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
只有充分的了解新闻传播的各种功效以及传播途径,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更加深入的开展全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高校校园媒体主要有校园新闻网、校园广播、有线电视、校报等四大主流媒体,这四大媒体共同构筑了校园内的宣传传播系统,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有效的传播途径。
目前高校校园里大都有校园广播,每天定时播出大学生喜欢的节目,丰富了大学校园文化生活。
但是由于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校园广播显得比较松散,其采编人员、播音和主持人都由大学生担任,从而节目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校园有线电视也会对它造成一定的冲击。
一、传播功能到目前为止,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大事以及出台各项方针政策都是需要通知给广大人民群众的,不能仅仅是国家中的小部分人知晓,而是需要所有人民群众都了解、都清楚。
论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同 ,因此功效 的发挥所呈现的方式也 不一样 。现在很多学校所采用 的教育方式都是显性教育 ,也就是所பைடு நூலகம் 的教育者直接向受教育者表 明教育的 目标 、责任和内容 ,利用直接向 学生教授的模式来组织教育活动 。但是新闻媒体却不一样 ,它具有鲜 明、具体和形象的特征 , 并不是利用强迫 、灌输和教授等一些直接的 教 育方式 ,而 是利用感染 、渗透和潜移 默化 的方 式来间接 的影 响大 众 ,让大众慢慢的被影 响。因此 ,它 的教育 目标 、 教育形式和教育内 容等都是隐形的 ,不外 露 , 是慢慢影响人们的一种方式 ,而且还能达 到学校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
1 . 3 育 人 的作用
新 闻媒体的育人作 用主要表现在利用相关 的新 闻事件进行传播和 引导 ,从而提升人们 的思想政治水 平 ,以便进一步 的完善人们的文化 内涵 。新 闻媒体在人们 日常的生活中 , 直接或 间接 的完成 了社会教育 这一项任务 。就像是法国的新闻学者贝尔纳 ・ 瓦耶那 曾经说过 : “ 真 正 的教育离不开新 闻媒体 。因为大众传播 工具是一种扩大器 ,可 以使 教育者 的作用超越一般传播对象。”因此 就有社会学者沙莲香对此进 行 了进一步 的阐释 ,她认为媒体的教育作用 主要表现在 “ 利用大众传 播把文化传播给下一代 ,并且不断教育离开了学校 的成年人 、社会成 员共享统一 的价值观 、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 。”我们都知道学校 具有培养人才 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大众媒 体不是学校 ,可是从另一个 角度来说 ,它也肩负着帮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 养人才 的重要任务 。列宁 曾经说过 :报纸的作用并 不是 只限于传播思 想、 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 同盟者。报纸不但是集体 的宣传员 和集体 的鼓励员 ,还是集体 的组织者。这样的组 织形式 主要表现在对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19页]
二、新闻事业的类型
世界上的新闻事业,由于处于不同的 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 阶级、政党与社会背景,因而也就有着不 同的传播理念和价值标准、不同的报道方 针和新闻政策、不同的生存环境和发展道 路。这就形成了各种不同性质和种类的新 闻事业。
具体说,在现时期和现阶段,线,阐释党的政策,动员和团结 人民群众共同实现奋斗目标
新闻媒介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认真宣传和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 传和报道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新闻事业是以传播信息和报道新闻为 主要手段,满足人们信息与新闻需要的社会文化 事业”?
2、如何认识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和经济 属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3、如何区分世界新闻事业的种类? 4、新闻事业有哪些社会功能?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
喉舌,又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新闻媒介要积极宣传和报道社会主义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宣传和报 道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方 面的进展和做法,宣传和报道党和政府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反腐倡廉,廉 洁从政方面的成绩和效果。
(五)宣传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促进 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建设
(六)加强事业管理,搞好企业经营,壮大 社会主义传媒产业
第五章 新闻事业的性质与功能
新闻事业是人类运用已经形成一定规 模和系统的新闻媒介,有组织地传播信息、 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经常性 的社会报道活动。换言之,它也是一切新 闻机构及其全部活动的总称。
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重点笔记
绪论拉斯韦尔公式“五W”模式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取得了什么效果控制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受众研究效果研究一.传播和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意义以学事术,指导人们驾驭新闻传播规律,能动地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与新闻传播研究的理论水平新闻传播学是一门以基础性理论为特色的骨干课程,是应用课程和历史课程的先修课三.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的方法1.一般方法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点,观察与分析错综复杂的传播现象与传播社会关系实事求是地评估资产阶级新闻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产阶级报刊活动家的业务经验,为我所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作风和方法,在新闻传播活动和学术讨论中掌握新闻传播规律2.特殊方法科学抽象和理论思维定性和定量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新闻—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考察第一章新闻传播行为“延伸的人体”第一节行为和新闻传播一.动机和行为需要——动机——行为——目的动机性行为特点动因目标形成动机内在条件(需要、欲望)感到缺乏期待满足客观条件(诱因、刺激)勒温-人类行为行为公式B=f(P*E)行为=函数(人*环境)二.生存需要和新闻传播行为的发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心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的需求,这种活动直接产生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第二节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起源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它以满足社会的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为目的一.关于“新闻欲”任白涛-新闻及其承载物的产生,是由于人的社会需求二.关于“群居说”和“好奇说”非本质原因第三节新闻传播的特点一.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1.陈述事实最重要特征五要素:新闻写作学五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新闻六要素——如何H2.具有新意新近发生新鲜事实常报常新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3.报道及时第一时间内报道普通事实——质变——新闻事实——量变——普通事实反对“唯速主义”的前提下,抢新闻4.公开传播循公开渠道向全社会作无定向的传递二.新闻的定义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第二章新闻传播者新闻信息的推动力、传播活动的守门人第一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定位一.社会角色角色|戏剧用词——20世纪2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引入社会心理学个体社会角色社会化:个体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在某种程度上被引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社会或群体的规范,从而使自己从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新闻定义及作用
容易抓住读者的空余时间
·新闻时效性差
·内容没有网络广
·成本高
这 里
填
写
标
题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 报纸无疑是最多、普及性最
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广告几乎是伴随着 报纸的创刊而诞生的。随着这时代的发展, 报纸的 品种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里丰富,版式更灵活,印刷 更精美,报纸的内容与形式填写 也越来越多样化,所以 报纸与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标 了。报纸成为人们了 解时事、接受信息的主要媒题 体。
第一,新闻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第二,新闻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第三,新闻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工作行为起 指向作用 第四,新闻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第五,将事实的真相客观的公布给民众 第六,满足传播以及接受主体的需求
谢谢欣赏
生活中新闻发布的形式:
壹 纸质媒体发布新闻 贰 电子媒体发布新闻 叁 现场发布新闻
壹
这
纸质媒体发里填 布新闻 写 标 题
纸质媒体作为传统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
是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印刷(包括手写)为记
录手段而产生的一种信这息媒体。按照其编辑方
法和出版特点可划分为里报纸、图书、期刊及特
种文献等类型。
生活中的新闻发布形式、各 自的优缺点以及新闻的作用。
壹 新闻的定义
目
录
贰 生活中的新闻发布形式
叁 新闻的作用
壹 新闻的定义
新闻的定义: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 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 的报道”,阐述开来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 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 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和传播。
·信息量大、快捷、可以随时更 新即时内容 ·传播范围广,受众命中率高 (利于窄众传播),交互性强
论教育新闻舆论传播导向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 关键词 】 教育新 闻;舆论传播 ;教育改革 ; 课 程改革
教 育新 闻简单 地 说 就是 关 于 教 育 国教育改革正 处于一个重要关 口,中国 这一重大举措 的实施 ,除 了国家强力推 行业 的相关新 闻。舆论 传播导 向就是 一 的教育改革在 近十几年间 ,从 “ 两种教 行之外 ,更 重要 的是教育新 闻立 足于国 种运 用社会舆论 引导人 们的意识 ,进 一 育制度 ”到 “ 调整 中等教育结构 ” ,再 情 的正 面宣传 ,积极 地引导舆论 ,有效
步 影 响人 们 的行 为 ,使 他们 按 照 管理 到 “ 高校大扩招 ” ,无不受到新 闻舆论 服务和发展 了教 育事 业 ,营造 了良好 的 阶层 制定的路线 、方针 、政策从事社会 的引导。如何 引导 教育新 闻舆论 ,关 系 舆 论 氛 围 。 生活 的传 播行为 。教育新 闻的舆论传播 到教 育事业改革发展 的大局 ,关系 到教 作 为一 项 系统 性 的工 作 ,教 育事
新 闻 的传播 ,也 要代表全社会 的意愿 ,
就是教育新 闻舆论传播导 向对教育事业 任务抓 紧抓实抓好 。要按 照党的十六届
从 而促进教 育事 业的发展和改革 ,从 而 影响 的外在表 现。如何指 引并 推动教育 四中全会 提出的要求 ,积极有效 地运用 推 进整个社会 的历史 进程 。2 0 1 0 年 ,我 改革 的发展 ,是教育新 闻舆论传 播的重 舆论工具 ,充分发挥新 闻宣传 的舆论 导
识 上 升 为 国 家 意 志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中 此 ,翻开 了中国师范教育改革 的一 页 。
教育 工作 的一 系列 重大政 策部署 。④ 同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研究
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研究作者:东静蕾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8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我党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把好高校新闻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的重要保障,是培养新闻宣传人才、提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高校新闻宣传者要站在党和国家新要求的高度,站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发力。
一、高校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是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历来是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阵地,始终处于新闻舆论斗争的最前沿。
历史和现实证明,做好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把好高校新闻舆论导向,是赢得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有力武器,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
这需要高校新闻工作者坚持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制定预见性、针对性强的工作计划,做好宣传引导和解释工作,使舆论导向真正深入师生的思想、行动中,使导向作用渗透到新闻宣传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之中,把握舆论主导权。
(二)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是凝聚高校改革发展共识的需要当前,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在这一关键时期,越是深化改革,越是面对巨大困难,就越需要我们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需要发挥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正面宣传、鼓舞干劲、增强信心、凝聚共识的作用,激发师生投身改革事业的强大力量。
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的对内和对外两种功能,对内要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为基础,以自身的办学实力定位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建设有本校特色的文化精神。
对外则要以高等教育改革事业大局为立足点,以积极的行动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是提升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水平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在新闻宣传工作方面取得了成绩,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新闻宣传人才,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的新闻宣传仍存在工作手段尚需提升、宣传能力尚需提高、宣传队伍尚需加强等问题。
高校校园新闻媒体的特点及其功能刍议
湖南社院学报Joum a l of H unan I ns t i t u t e of s oc i al i smV01.1l,N o.2(2010)高校校园新闻媒体的特点及其功能刍议张剑平’【摘要】当今社会,高校已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功能。
【关键词】高校;新闻媒体;特点;功能【中图分类号】G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93(2010)02一0047_02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价值取向和分配形式的多元化,以及学校教育体制改革、生源状况和就业渠道的多层次性,曾经平静的校园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校园尤其是高校校园成了新的新闻增长点。
2009年8月武汉理工大学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对博士生谢鸣抄袭论文事件进行了情况通报,2009年10月武汉大学官方网站发布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和原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涉嫌受贿的消息,这两件事均发生在武汉高校,一时间,高校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尤其是教育收费,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科技发展前沿动态,高等教育领域的非理性行为等等方面逐渐成为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拟着重对高等院校校园新闻媒体的特点及其功能,特别是舆论监督功能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也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高校校园媒体的特点校园新闻是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从属于教育新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新闻除具有一般新闻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有教育性、接近性、专业性、文献性和周期性等自身独有的特征:有声、有像,可听、可看、可读,几乎覆盖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具有新闻舆论的感染和引导作用,体现出浓郁的教育性;相对而言,学校空间位置比较集中,所占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人员密度较大,人际关系密切,人们终日生活在这较为特殊的环境里,对校园新闻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把校园新闻看作自己的新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新闻学概论课程教学计划教案(2024)
2024/1/26
19
新闻法规概述
新闻法规的定义
新闻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用 于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保障新闻自由
的法律法规。
新闻法规的体系结构
新闻法规的体系结构包括宪法、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
。
新闻法规的历史与发展
新闻法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 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阅读相关学术著作
推荐学生阅读新闻学领域的经典著作和最新研 究成果,以深化对新闻学的理解。
参与新闻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新闻采访、写作、编辑等实践活 动,提升新闻实务能力。
2024/1/26
关注新闻传播现象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传播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34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2024/1/26
3
新闻学概论课程的目的
2024/1/26
01
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 握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02
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判断力,提高其新闻 采写、编辑和评论的能力。
0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培养其社会责 任感和公民意识。
4
教学内容与安排
坚守真实性原则
始终把真实性作为新闻的生命,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保持客观公正立场
在新闻报道中保持中立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当事人。
尊重他人权益
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尊重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遵守法律法规
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不传播违法违规信息。
2024/1/26
浅论大众传播的文化传播功能
浅论大众传播的文化传播功能[摘要]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执行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我们认为主要有环境监视、社会协调、文化传播和娱乐功能四个方面。
本文主要针对对文化传播的具体功能和内涵,它所反映的人类对文化价值的思考与追求以及文化传播带来的正负效应进行细致的阐述,从而加深我们对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文化传播”这一功能的认识。
[关键词]文化传播;教育功能;价值取向;遗产传承“传播”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的事情,它离我们并不遥远;“文化”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事物,它就在我们身边。
将这两个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讨论的主题——“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以文化信息为媒介内容的传播,是人类交流、开化的特殊形式,是传播的特殊范畴之一,是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功能。
威尔伯·施拉姆称文化传播“是社会得以形成的工具”。
社会学家扎尔斯·科利认为文化传播是“人类关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机制,是一切智能的象征和通过空间传达它们和通过时间保存它们的手段”。
人类学家爱德华·撒皮尔强调:“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明晰或含糊地涉及传播”。
这些描述说明了文化传播的可能性、普遍性以及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文化传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文化传播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文化传播促进了文化整合和文化增殖;文化传播造成了文化积淀;文化传播促成了文化分层;文化传播导致了文化变迁……文化传播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崭新的社会现象,面对着文化传播巨大功能产生的强烈冲击,我们准备好了吗?一、文化传播功能的横向细分说到“文化传播”必须先明确“文化”的概念。
我们对文化的定义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狭义上的文化是与特定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对应的,包括思想、道德、风尚、宗教、文艺、科技、学术、法律以及相应的制度和组织。
广义上的文化则是指人类经过劳动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的总和,它包括所有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试论新闻的性质及其作用
试论新闻的性质及其作用摘要:新闻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信息传播,其本源是客观事实,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阶级社会里,新闻是一定阶级的舆论工具。
就其作用而言,它对于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性质作用一、关于新闻的性质(一)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新闻,又叫做消息,它的根本特性是一种信息传播。
因为从广义来说,新闻是泛指人类通过口语(口传和广播)、文字(手抄和印刷)、照片(新闻摄影)、电影(纪录片)、电视(录像)等手段传播各种信息的社会现象,并不限于新闻机构所发布的消息。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新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精神交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说:“观念、思维、人精神交往,在这里仍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
”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彼此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人们相互间必然发生各种联系,建立各种精神交往,沟通各种信息。
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共同生产和生活,他们用手势、呼喊和各种信号传递信息,这也可说是原始的新闻活动。
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更加需要互相传递各种信息。
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商业、航海业日益发展,尤其是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各地交往频繁,新闻活动也就适应社会需要成为一种专业分工。
最初出现的是手抄新闻,进而又有人创办印刷所来印制新闻,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报纸。
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逐步有了电报、广播、电影、电视等现代化新闻手段。
今天,世界各国新闻活动数量之大、形式之多,是以往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
新闻已成为人们实现“精神交往”的最迅速、最广泛的手段。
它反映当今自然和社会的各种变化,传播各种信息,帮助人们去认识、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
(二)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说:“新闻是什么?”“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
”这里,正是指出了新闻最主要最本质的特征,强调了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体现了事实第一、新闻第二的唯物论的反映论,提出了新闻必须坚持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原则。
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
新闻视界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吴昆(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6005)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我国也越发的重视新闻媒体的传播教育。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变,想要满足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化要求传媒行业就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对其传播方式进行创新[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加更多的优势才能持续的发展,下文中,将主要针对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变革与教育的改革进行分析,以此来促进我国新媒体事业的不断进步[2]。
关键词:媒介融合;新闻传播改革;新闻教育改革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存在着各种不足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对新闻传播与教育进行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化时代的环境中,新闻行业想要不断的进步就必须重视专业新闻人才的培养,采取科学、合理的改革方式,对传媒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3]。
一、新闻传播的各方面变化之前我国的媒体都是国家所有制,新闻全部都是由国家报道,私人媒体不得报道新闻。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传统的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很多的民间媒体开始播报一些新闻事件,尤其是政治新闻,政府在召开相关的新闻媒体发布会时也有民间媒体记者参加,群众就可以通过媒体落实对政府工作内容的监督,还能保证政府工作的质量。
在这个全新的媒体时代,媒体的形式越发的多元化,发生新闻事件时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4]。
传媒企业还可以挑选一些符合企业理念的内容报道,群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新闻事件。
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在场的群众都有被采访的权利,发生突发事件记者赶不到现场,群众拿起手机就可以充当记者的角色对其进行记录,保证了新闻的实时性。
记者确定事件的真实性后就可以采访调查完善相关的信息[5]。
职业记者在新闻事件中并不具备权威性,群众的智慧才是重点。
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已经从新闻传递的被动者转变成了新闻的制作者与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对新闻的看法,所以现在的新闻也被称为“公民新闻”,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结构发展的变化。
第二章 广播电视的特性 教案
第二章广播电视的特性教学目标:1、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2、理解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3、了解广播电视的负面功能。
教学重点:◐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传播的迅速性、信息的直观性、选择的被动性、接受的随意性、信息难留存。
◐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新闻功能、宣传功能、舆论功能、服务功能、娱乐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一、传播的迅速性1、报纸、2、电影、3、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传播的速度之快,甚至达到报道与被报道的事件同步,即同步传播。
广播电视的同步传播主要依赖于现代化的传播设备。
①采用电子技术:信息载体是空气中的介质或导线;使用电子设备录制好的素材就在电脑上直接编辑,做好的节目也无须复制;节目直接通过电子设备发送到用户。
仅信息的发送,就能在瞬间实现:这是由电磁波的传递速度决定的,电波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进行传播,其时间差几乎为零。
②节目的直播,这种播出缩短了公众和媒介之间的距离,省略了节目制作的过程,缩短了信源(新闻发生)与信宿(受众)之间的距离,利用距离的缩短产生了快捷。
二、传播的广泛性1、地域广泛。
广播电视的传播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地球的各个角落。
使人类真正实现了“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使偌大的地球变成了“村庄”。
2、受众广泛。
广播电视的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等的制约。
只要能听、能看,就可以从广播电视中获得信息。
三、信息的容量大广播电视由于传播迅速,节目循环周期比较报刊的循环周期短得多。
广播电视传播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新闻、评论、教育、文娱、体育、音乐、曲艺、文学作品演播、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等节目,都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播出。
为了适应不同的听众和观众的特殊需要,广播电视开设了许多专业电台和电视台,如新闻台、体育台、文艺台、经济台、音乐台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信息的直观性广播电视传输的是声像信号。
它可以将事物以原生形态(或接近原生形态)呈现于人的感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闻传播的教育功能
发表时间:2010-10-22T15:03:15.21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10月第1期供稿作者:陈勇
[导读] 新闻从业人员作为伦理的主体,自身行为的规范要以社会的普遍道德和新闻职业道德作为标准。
陈勇河南省平顶山市矿工路段中平能化集团电视台新闻部,河南平顶山 467000
中图分类号:G210
摘要:在当前社会生活中,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日益凸显。
本文主要分析了探讨新闻传播伦理特点,简述了其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对如何在社会中有效实现新闻传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功能
新闻传播行业本质的外在集中显现就在于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式各样价值观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人们的思维认识更加活跃、思想状况更为复杂。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在向人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信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新闻媒体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渠道将党和政府的意图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报道,这是一种省时省力、传递面广、生动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因此,要对新闻传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充分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其内在本质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
一、新闻传播伦理特点
(一)公共性
新闻传播对社会成员行为的道德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因此,其标准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即该标准在对行为善、恶进行正当与不正当的判断时,其并不是按照个人的好恶来判定,而是以一定社会阶段所认可的社会标准作为依据来进行衡量。
新闻伦理在职业道德的公共性体现两点:一是要以社会对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的标准为依据来衡量,二是要以新闻传播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为依据来进行衡量。
(二)规范性
新闻传播对社会成员行为的规范主要表现为:一是保障合乎伦理的社会成员的行为;二是限制违反道德规范的社会成员的行为。
新闻传播的这种规范性最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的形式来完成。
(三)自律性
社会成员行为的保障或者制约是通过法律与道德共同完成。
其中法律是对社会成员行为保障和制约的最基本要求,而道德则是对社会成员行为保障和制约的最高要求。
因此,法律与道德从产生作用的形式上来看,前者体现出他律的强制性,而后者则是具有一定的自律性,并是他律与自律的有效统一。
道德所具有的社会客观性就为他律的体现;相比其他规范,道德体的他律性是以自律的形式出现。
通过新闻传播界自身的自律就实现了新闻传播伦理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制约。
这样的自律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新闻传播界的行业自律;二是新闻传播从业人员自己的道德自律。
(四)选择性
新闻从业人员作为伦理的主体,自身行为的规范要以社会的普遍道德和新闻职业道德作为标准。
此外,一些行业自律准则也是由新闻媒体所制定。
从道德的自律性特点来看,社会成员对道德的自律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人们可以以自己对于道德的理解或者对于实践价值的判断为依据而做出相应的行为选择。
二、新闻传播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
信息传播在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
人们只要接触到新闻报道,就会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下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新闻报道就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方法和思想认识,甚至会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因此,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长期不断的健康积极的新闻舆论宣传无疑是一种无形的持续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
由于导向正确的新闻报道蕴含了大量的先进文化信息和科学知识,信息通过新闻媒体这种敞开式的传递,人们就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来接受与之爱好兴趣相吻合的信息,这就会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特别深刻的视听效果,加大了信息传播的深刻度,将使先进文化信息和科学知识很好的在民众中传播,从而得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二)是时事形势教育
由于新闻传播的信息包含了大量的国内外时事动态报道和政策法规,当人民群众在接受到新闻信息后,在人民心中对时事形势就必然会产生倾向性的认识。
因此,导向正确的时事报道就能使人民群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能接受时事形势教育。
三、如何在社会中有效实现新闻传播的教育功能
(一)承认并坚持新闻传播的德治功能
因受利益驱动、经济效益优先的影响,在新闻传播中无视新闻规律、为追求轰动效应而肆意歪曲事实、甚至凭空编造假新闻的错误倾向随处随时可见。
这样的错误倾向严重背离了新闻宣传的德治功能,严重扭曲了人们对新闻事实的认识,因此,该类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作为精神产品的新闻传媒,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决不允许为了经济利益而牺牲社会效益。
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
(二)认真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贯彻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样才能使新闻传播的德治功能真正得到强化和得以实现。
其中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不搞庸俗媚俗的东西,不猎奇、不哄炒,坚持党报健康向上格调。
在新闻报道方面只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主流新闻的报道,并以打击歪风、弘扬正气为目的,杜绝低级趣味的新闻出现并占据版面。
要以团结、稳定、鼓劲的政治态度来处理突发事件新闻与灾难性新闻。
要对报道在社会上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后果作充分的考虑,要积极正确引导对事件全面、正确地了解,对事件的发生要作正确地看待,要同时兼顾到消极与积极方面,尽量将消极化作为积极,尽可能的降低其负面影响,从而真正将新闻传播的教育功体现出来。
(三)改进和提高宣传报道质量
报道内容与报道形式是新闻传播的两个重要方面。
为使新闻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就必须继续推进对新闻的改革,不断改进和提高新
闻宣传报道的质量,让报道内容与报道形式达到完美结合,并让新闻宣传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大量的历史经验表明,新闻并非都是“易碎品”,例如,五六十年代的一批新闻通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好的新闻作品,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成为我国一项永恒的新闻精品和艺术珍品。
正是由于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在广大人群中能产生持久的内驱作用,不仅引导人们积极亲近真善美的事物,还可以将人的创造热情和奉献精神激发出来。
因此,新闻媒体要适应当前
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使其报纸版面和新闻表现手法得到不断优化,自身的生存与竞争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真正实现新闻传播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浩. 论新闻传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法制与社会.2009.
[2] 孟瑾. 要重视新闻传播的思想教育功能[J].社会教育.2009.
[3] 黎一君. 浅谈新闻传播的的执教 [J].新闻学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