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从河流到丛林(一)
丛林中的梦魇——埃博拉病毒
丛林中的梦魇——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引发的疫情最初是在1976年非洲中部的扎伊尔[1997年改称“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的一个村庄中暴发的。
由于这个村庄附近有一条河名为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从1976年到2014年这漫长的30多年间,埃博拉病毒引发的传染病曾多次出现,基本都是同样的模式,即病毒在某一个村庄突然出现,迅速传播,导致几十到几百人死亡。
埃博拉病毒出现的时候很突然,消失得也很快。
恶魔回到了丛林之中,似乎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然而,真的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吗?非洲丛林中的隐秘恶魔在那30多年中,埃博拉病毒似乎对人类影响不大,然而,对于生活在丛林中的灵长类动物来说,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
科学家发现,从2002年到2003年,刚果(金)就有约5500头大猩猩死于埃博拉病毒。
这并不是唯一一次由于埃博拉病毒导致的灵长类动物大量死亡的事件。
除了大猩猩外,黑猩猩也经常成为埃博拉病毒的受害者。
在很多地区,由于埃博拉病毒在黑猩猩和大猩猩中传播,已经开始威胁到这些物种的存续了。
不过,虽然埃博拉病毒多次在大猩猩和黑猩猩中传播,但它们不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对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来说,埃博拉病毒更为致命,通常死亡率都在90%以上,所以它们不可能长期携带病毒。
那么,病毒藏身在哪里呢?目前,科学界对这个问题还未完全达成共识。
不过,一些科学家通过研究推测,埃博拉病毒最有可能的自然宿主应该是某些种类的蝙蝠。
研究发现,某些蝙蝠可以被埃博拉病毒感染,但是不会出现症状。
此外,对野外的蝙蝠研究发现,在一些蝙蝠体内可以分离出埃博拉的RNA片段。
这些证据都指向“蝙蝠自然宿主”理论。
不过,由于人一般很少和蝙蝠直接接触,所以通常还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完成把病毒传播给人类的“重任”。
在很多次人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疫情中,这个中间宿主就是丛林中患病的灵长类动物。
非洲农村有一种食用“丛林肉”的传统,“丛林肉”即我们所说的野味。
在很多情况下,黑猩猩和大猩猩会被捕获,成为“丛林肉”的来源。
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引言:伊波拉病毒,也称为埃博拉病毒,是一种由伊波拉病毒科内博病毒属(ebolavirus genu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该病毒在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引起严重的疾病,具有高度致命性。
伊波拉病毒感染通常导致严重的出血症状,如内出血、外出血,甚至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本文将对伊波拉病毒的病毒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毒学:伊波拉病毒属于负链RNA病毒家族,属单链直链RNA病毒。
该病毒由七个已知亚型组成,分别为苏丹亚型、扎伊尔亚型、象牙海岸亚型、卡萨伊亚亚型、利伯里亚亚型、阿拉伯亚型和“Bundibugyo”亚型。
其中,苏丹亚型和扎伊尔亚型是最具致命性的亚型,死亡率可达到90%。
二、流行病学:伊波拉病毒最早于1976年在刚果南部扎伊尔河流域的伊波拉河发现,由此得名。
该病毒在非洲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乌干达、尼日利亚等国家流行。
近年来,伊波拉病毒也在东非的乌干达和肯尼亚被发现。
人类感染伊波拉病毒往往源于与感染了病毒的动物接触,如食用野生动物的肉类、接触其体液或摄入污染的水源。
三、病理生理学:伊波拉病毒感染后,暴露期通常为2-21天,在此期间没有任何症状。
然后进入急性病期,感染者会出现高热、头痛、肌肉疼痛、咳嗽、嗜睡等症状。
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和内外出血症状。
该病毒破坏了人体的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凝血和血小板减少,从而引起出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四、预防和控制: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可用于治疗或预防伊波拉病毒感染。
因此,预防和控制成为关键。
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1.加强对伊波拉病毒的监测和早期诊断能力,及时隔离和处理疑似病例;2.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伊波拉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3.加强卫生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维护卫生环境的清洁;4.加强个人防护意识,尽量避免接触可能感染伊波拉病毒的动物和人体液体,严格执行个人防护措施,如使用防护服、手套和口罩;5.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伊波拉病毒的威胁。
艾博拉病毒
埃(艾)博拉病毒(英语:Ebola virus)是丝状病毒科的其中一种病毒,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罹患此病可致人于死,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
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性休克或器官衰竭。
来源简介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此地接近首次于1976年爆发的部落,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透过患者体液传染,如血液、汗、呕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并无飞沫感染的证据。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仍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
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病毒结构每个病原体是由链状的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粒子构成。
3'端没有多聚腺苷酸化,5'端也没有加帽(capping)。
基因组编码七个结构蛋白和一个非结构蛋白。
基因顺序是:3'端一NP—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两端的非编码区含有重要的信号以调节病毒的转录、复制和新病毒颗粒的包装。
如果缺少相应的蛋白,单基因组本身并不具备感染性,其中一种蛋白是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是病毒基因组转录成信使RNA所必须的酶,它对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也有重要作用。
其所编译的蛋白中,NP是核衣壳蛋白,VP30和VP35是病毒结构蛋白,VP35具有抗I型干扰素作用,GP是跨膜糖蛋白,与病毒的入侵过程及细胞毒性有关,VP24和VP40与病毒的成熟释放有关,前者是小型膜蛋白,后者是病毒基质蛋白。
传染方式:体液传染。
埃博拉病毒介绍
临床表现
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 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 并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 并慢慢被分解。 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 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 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防治
●落实个人卫生与手部清洁,与患者接触后都必须洗手。 ● 由于疾病初期症状较不具专一性,医护人员照护所有患 者需提高警觉并配戴标准防护配备。 ●如有必要前往疫区国家,应先主动了解前往地区疫情概 况再考虑前往。 ●前往疫区时,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至医院探病或接触 病人,并携带卫生纸、口罩、体温计、洗手乳等物品。 ●游期间避免接触或食用高危险性野生动物包括果蝠、黑 猩猩、大猩猩、猴、森林羚羊与豪猪等。 ●若出现高烧、严重倦怠、肌肉痛、头痛及咽喉痛等症状, 请配戴口罩,并立刻通报。
传播方式
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 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病毒可 透过与患者体液直接接触,或与患者皮肤、黏膜等接触 而传染。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各 种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普遍易感,经肠道、非胃肠道或鼻 内途径均可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出现高热,6~9天 死亡。发病后1~4天直至死亡,血液都含有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10月6日发布公报说,埃博拉病毒 不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 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 是没有根据的臆测。
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并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病毒(EBV)属丝状病毒科
埃博拉病毒 ppt课件
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 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 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 “哥德巴赫猜想”。 ——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
游戏中幻想的埃博拉患者活死人状态
ppt课件
《极度恐慌》1995 (以非洲真实的埃博拉 病毒传播情况为背景拍 摄的科幻动作惊悚片) 13
ppt课件
9
病毒特征
埃博拉病毒是“活死人”现象的原因之一,除了骨头和骨 骼的肌肉外,埃博拉病毒对人体任何其他组织后器官都一视 同仁地加以侵蚀。 病毒 血细胞 血细胞 复制 死亡凝结 感染器官 出现死片 胶原成 浆状物 器官表面 出现孔洞
皮肤下面 出现血斑
所有孔 窍渗血
皮肤肌肉表 面隔膜炸裂
所有内脏化脓腐烂 崩溃的血管流入体腔
人类患者半数以上在两星期内七孔流血而死。有人比喻说把 HIV病毒一年所起的作用浓缩在一星期里,那就是艾博拉病毒的 威力。 艾博拉病毒通过体液传播,粘液、唾液或血液都是媒介,甚 至握一握手就会传染。 10 ppt课件
埃博拉病毒 感染者尸体 部分残骸
ppt课件
11
控制病毒传播及治疗的措施都是极其有限的!
主要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防护: 1、凡怀疑患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疑似病例,必须立即与其 它病人隔离开来,执行严格的隔离看护,疑似病例的观察时间, 要求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接触后3周。 2、与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要求被严格观 察,偶尔的接触也应该处于警惕中。
3、静脉输液和处理分泌物等高度危险的操作,应该在严格 隔离保护条件下进行。医院工作人员应该按照最高级别生物安 全防护的要求搞好隔离防护。
Ebola
埃博拉病毒简介
The single biggest threat to man’s continued dominance on the planet is the virreate
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是病毒
病毒性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拉沙热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等
伤寒 恶性疟疾 其他: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单核细
胞增多症等。
疫苗研究
❖ Reversion of advanced Ebola virus disease in
nonhuman primates with Zmapp.
❖ 2. 第二种看法则认为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一种古老病毒 演化出来的新种,自1976年以来的所有流行都是埃博拉病 毒逐渐扩散的结果,所有埃博拉病毒都来自 1976年扎伊 尔流行株。
果蝠的分布
近年在亚洲蝙蝠中也发现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在孟加拉进行的研究发现3.5%的蝙蝠有扎 伊尔型或莱斯顿型埃博拉病毒抗体,提示埃博拉病毒可能从非洲到了亚洲。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 根据当地的习惯,在葬礼上不少人接触了死者的体液,结 果相继发病,两名前来参加葬礼的人把病带回自己的村庄 ,一位医护人员在照顾病人时染病,并且把病传给更多的 人,导致疾病流行起来。
传播形式
➢ 家庭内感染
➢ 护理 ➢ 葬礼
➢ 院内感染
➢ 治疗、护理 ➢ 不安全注射
实验室感染
流行病学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治疗方案
无特效治疗措施,以 对症和支持治疗为主 ,注意水、电解质平 衡,通过输血等手段 预防和控制输血、控 制继发感染。 血清疗法 NPC1阻断剂
埃博拉病毒
前 言
埃博拉是人类迄今未能征服的致命杀手,是世界医
学界面对的一道难以解读的“哥德巴赫猜想”。
-----美国传染病专家海曼
居世界上最神秘的六种病毒之首!!! 第三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几种最可怕的病毒
1、埃博拉病毒 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
爆发,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理化性质
常温下较稳定,对热有中等强度抵抗力,56℃不能 完全灭活,60℃30分钟能破坏其感染性 紫外线照射2分钟可使其完全灭活 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醚、福尔马林、次氯酸钠等消 毒剂可以完全灭活病毒感染性 钴60照射、γ射线也可使其灭活
主要症状
发热、全身酸痛、极度乏力、头痛、咽喉痛 恶心、呕吐、腹泻、皮疹
脏器功能受损
体内、外出血
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死亡率极高,可在流行地区迅速传播,发病后短时间
内即可死亡,至今无治疗特效药。
分 型
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EBOV,1976年于扎伊尔发现) 苏丹埃博拉病毒(SEBOV,1976年于苏丹南部发现) 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UNDIBOV) 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ICEBOV,1995年于瑞士科特 迪瓦西部一只死亡黑猩猩体内分离获得) 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BOV,1989年于美国实验室猴 体内获得)
可能的宿主
狐蝠科锤头果蝠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可通过病人或被感染
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及其污染物感染等。其他还
包括注射传播、性传播等方式。
高发地区
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热带雨林和东南非洲热带
草原。
埃博拉病毒简介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六分。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六分。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六分。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六分。
鉴别诊断
❖ 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困难。要注重流行病学史。
❖ 做埃博拉病毒病可能诊断前应当排除的其它疾病。
3、马尔堡病毒。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 的感染者死亡。
4、西尼罗河病毒。病初起时像是得了流感, 之后可能出现脑膜炎、其它脑疾病和阵发性疾病。 有1/10的感染者终身无法痊愈。
5、登革热病毒。这是热带地区的一种地方病 。通过蚊子叮咬传播。50%的感染者死亡。
6、马秋波病毒。该病毒由老鼠携带。染病 初期表现为发烧,然后鼻子和牙龈开始出血, 胃肠内出血,30%的感染者死亡。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259657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六分。
❖ 这场埃博拉大流行始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和利比 里亚边境的一个村庄。2013年12月2日,一位两岁男孩发 烧、拉黑便、呕吐,四天后死亡。男孩死亡一周后,他母 亲去世,12月29日,他3岁的姐姐去世,1月1日,他的祖 母去世。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 五十六分。
The single biggest threat to man’s continued dominance on the planet is the virus
Joshua Lederberg, Ph.D.
Nobel laureate
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威胁是病毒
23 August
Senegal declared Ebola case
23 March: WHO deployed experts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及历史?
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及历史?要想搞清楚埃博拉病毒,我们⾸先要从埃博拉病毒的同胞兄弟“马尔堡”病毒谈起。
1967年秋,在西德的马尔堡和法兰克福、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的⼏所医学实验室的⼯作⼈员中同时暴发了⼀种严重出⾎热,31名患者中死亡7⼈,这些患者⼤都接触过⼀批从乌⼲达运来的⾮洲绿猴。
科学家们对患者⾎液和组织细胞进⾏了培养,分离出⼀种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病毒。
根据发病地点,将这种病毒命名为马尔堡病毒。
以后,在南⾮、肯尼亚、津巴布韦也相继出现过马尔堡病毒感染的病例。
近年来较⼤的⼀次流⾏发⽣在1998年⾄2000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马尔堡病毒造成了149⼈感染,123⼈死亡。
在马尔堡病毒被发现的⼏年后,1976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埃博拉河流域的⼀个⼩村庄⾥出现了⼀种特别可怕的疾病。
患者的表现主要是发热、休克,然后七窍出⾎⽽死亡。
短短的⼏个⽉时间⾥,患病者达到300多⼈,88%的⼈死亡,其中1例感染者是⼀位国外的旅游者,因此引起西⽅医学界的注意。
在疾病暴发后不到6个⽉,科学家在电⼦显微镜下发现了⼀种和马尔堡病毒⾮常相似的病毒。
这种病毒像长长的纤维丝,⼀端绕成了⼀个“索扣”,因此被科学家分类为与马尔堡病毒同族的纤丝病毒属。
由于疾病暴发于埃博拉河流域,便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是刚果(⾦)(旧称扎伊尔)北部的⼀条河流的名字。
1976年,⼀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灵涂炭,有的家庭甚⾄⽆⼀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得名。
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苏丹,⼀时⼫横遍野。
经过两次“暴⾏”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影⽆踪。
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样,真可称得上是⼀种“索命病毒”。
⼀旦被这种病毒感染,这像被病毒索住了性命,九死⼀⽣。
它可溶解⾝体⾥的所有组织细胞,使红细胞凝集,阻塞⾎管,导致出⾎和器官坏死,最终导致死亡。
2020生物中考复习专题12 综合题训练——资料分析题
(3)骑行过程中,完成各种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反射弧 ; 骑行爬坡会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调节此过程的神经中 枢位于 脑干 。 (4)骑行较长时间会感到饥饿,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会 减少 ; 适度骑车锻炼能改善脑组织 营养物质和氧气 的供应,提 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返回
4.为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1 年秋季国务院在全国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 计划,计划要求保证学生要吃得安全,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试从合理调配膳食、食品安全等方面,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午酸奶、苹果
③ 米饭、家常豆腐、青椒炒肉片、拌小白菜
④ 鸡腿汉堡、炸薯条、可乐
返回
(3)为了预防得贫血,在设计食谱时要搭配一些含 蛋白质和铁 丰富的无机盐类食物,某同学最近一到晚上就看不清东西, 他需要补充的是动物肝脏或蔬菜中的胡萝卜等食物。 (4)人受到突然惊吓时,心跳往往也会加快,此瞬间的心脏从 反射弧的角度看,相当于 效应器 。
返回
10.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世界上禾本科植物有 620 多属,10000 多种,中国约 有 1200 种。 资料二:2018 年 10 月,在天津召开了国际种业博览会。参展 企业共展示了 4400 多个优良品种,其中青花菜有 789 个,番 茄 381 个。
返回
(1)地球上生物很多,资料一显示的是 物种多样性 ,资料二
返回
资料二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有重要作用。2017 年,我国独立 研发的埃博拉疫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审查,走进非 洲。人体接种该疫苗 28 天后,体内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值。 资料三 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 如图为某科研人员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 实验的效果曲线图。
埃博拉出血热资料
“埃博拉出血热”资料一、简介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通过身体接触传染。
是目前已知的毒性最大的病毒性疾病,病死率高达50-90%。
该病起源于非洲和亚洲的丛林中,也叫埃博拉病毒病,主要流行在非洲的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南非等国家。
二、病原体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为埃博拉病毒。
博拉病毒可分为四种不同亚型: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科特迪瓦埃博拉和瑞斯顿埃博拉。
前3种亚型可使人和灵长类动物发病,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的致死率为88.8%;苏丹埃博拉则为53.2%。
而瑞斯顿埃博拉只会使灵长类动物发病,但人类也可能感染这种病毒亚型从而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在西太平洋就有这种病例出现。
三、传染源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灵长类动物均可为本病传染源、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其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
四、传播途径一般来讲,埃博拉出血热有4个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等体液传播;2.通过直接接触病人尸体传播;3.处理发病或病死的猩猩、猕猴等动物引起传播;4.医务人员在护理病人时未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也会引起传播。
五、临床症状潜伏期2-21天。
其疾病特征为突然发热、极度虚弱、肌痛、头痛以及咽痛,继而呕吐、腹泻、皮疹、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
部分病例还可出现内脏和体表大量出血。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肝酶升高。
疾病早期症状与一般感冒相似。
患者一旦发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六、检测方法埃博拉病毒是高度危险的病原体,必须在专门的实验设施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在非洲疫区主要通过检测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以及检查病毒抗原或核酸等进行诊断。
七、治疗1.抗病毒药物对其无效,包括利巴韦林和干扰素。
尽管实验显示,凝固干扰素似乎可以起一些作用,在本来感染埃博拉病毒100%必死的猴群中存活下约33%,但凝固干扰素在人体的效果如何尚未确定。
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1979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
埃博拉是人畜共通病毒,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病人一旦感染这种病毒,没有疫苗注射,也没有其他治疗方法,实际上几近自己给自己判了死刑。用一位医生的话来说,感染上“埃博拉”的人会在你面前“融化”掉。唯一的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病人完全隔离开来。
结构形态
“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病毒粒子一般直径约80纳米,但长度可达1400纳米,典型的埃博拉病毒粒子平均长度则接近1000纳米。在病毒粒子中心结构的核壳蛋白由螺旋状缠绕之基因体RNA与核壳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病毒蛋白VP35、VP30、L组成,病毒包含的糖蛋白从表面深入病毒粒子10纳米长,另外10纳米则向外突出在套膜表面,而这层套膜来自宿主的细胞膜,在套膜与核壳蛋白之间的区域,称为基质空间,由病毒蛋白VP40和VP24组成。
2023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
2014年10月8日,世界银行公布报告称,根据预测,随后两年时间内由埃博拉疫情引发的经济损失将高达320 亿美元。报道指出,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三国已经由于疫情爆发而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农 业带来的经济价值分别占到三国GDP总量的39%、57%和20%,此外,西非地区铁矿和金矿丰富,西方国家很多矿业 集团都在西非设立了分公司,但由于利比里亚当地已有2000多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丧生,为防止扩散,除几条重 要的边境通道外,其他通道都已被政府关闭,矿产资源的贸易往来被迫大幅减少。
2015年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宣布,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在塞拉利昂已经已经终止。继利比里亚之 后,塞拉利昂成为第二个结束疫情的西非埃博拉主要疫情国。
2016年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非洲西部埃博拉疫情已经结束。但在几个小时后,塞拉利昂的卫生官员 证实,塞拉利昂又有人因埃博拉病毒而死亡。
2014年12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宣布,西班牙的埃博拉疫情于2日宣告结束,世卫组织对该国为防控 埃博拉病毒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
截至2014年12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数据显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肆虐的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 几内亚等西非三国的感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已达19031人,其中死亡人数达到7373人。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3月 17日在日内瓦宣布,2016年1月在塞拉利昂复燃的小规模埃博拉疫情于当日结束。
2014年10月14日,塞拉利昂球员迈克尔·拉霍德说,受到国内埃博拉疫情的影响,塞拉利昂国足在比赛中受 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受埃博拉病毒影响,塞拉利昂队最近的非洲国家杯预选赛主场比赛只能在第三方国家举行。 塞拉利昂队的大部分球员都在欧洲、亚洲或者美国踢球,自7月以后,他们就没有机会回国比赛。
(完整版)埃博拉病毒课件
1、埃博拉病毒 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现,埃博拉病毒能 使人体内脏破碎,感染者每个毛孔都会 往外渗血。高达90%的被感染者死亡。 2、拉沙热病毒。 医生们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注意到该病 毒。一旦染上这种病毒,人的内脏会大 出血。每7个感染者中有1人死亡。 3、马尔堡病毒。 这是又一种致命性病毒。25%的感染者死 亡。 4、西尼罗河病毒。
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对热有中度抵抗力,在室温及4℃存放1个月后,感染
(6)
性无明显变化。60℃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该病毒对 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和脂
溶剂敏感。
埃博拉4级病毒
1 传染源和宿主动物
流行病学特征
➢ 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 ➢ 非人灵长类动物 ➢ 自然宿主: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 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 ➢ 已知黑猩猩可以作为首发病例的传染源
病例的发现和报告
❖ 各级医疗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符合埃博拉出血 热留观、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及时报告相关信息。病 例的分类和定义参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 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
电镜下丝状埃博 拉病毒正在从坏 死细胞上脱离
埃博拉病毒 侵入组织
眼部粘膜 出血
诊断和治疗
诊断
埃博拉出血热潜 伏期为2-21天,常 为5-12天;一般急 性起病、病情凶险; 其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和 实验室检查
治疗
无特效治疗措施 ➢主要是对症和支持 治疗 ➢注意水、电解质平 衡 ➢预防和控制出血及 继发感染 ➢治疗肾功能衰竭和 出血、DIC等并发症
伊波拉病毒国语
伊波拉病毒国语伊波拉病毒是一种高度致命且传染性极强的病毒。
它最早于1976年在非洲苏丹河畔的伊波拉河流域被发现,因此得名伊波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引发的伊波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情恶化迅速,死亡率高达90%。
伊波拉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如果蝠、猴子等)或染有感染者体液的物品传播给人类。
该病毒可以通过血液、粘膜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而且一旦感染上,症状将在2到21天内出现。
伊波拉病毒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肌肉疼痛、头痛、咳嗽、喉咙痛和乏力等症状,随后病情恶化,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功能衰竭以及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虽然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及早支持性治疗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为了预防伊波拉病毒的传播,个人应避免与受感染动物或患者接触,并采取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的体液和从受污染的地方获取水源等。
此外,疫苗的研制和广泛接种也是预防伊波拉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针对伊波拉病毒的爆发,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各国卫生部门加强了疫情监控和控制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时派遣专家前往疫情发生地协助应对,同时向全球发布了警报,提醒各国做好防控工作。
此外,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人们对伊波拉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总的来说,伊波拉病毒是一种极具威胁的病毒,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挑战。
面对伊波拉病毒的威胁,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共享疫情信息和研究成果,共同努力阻止病毒的传播,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同时,个人也应提高自身防范意识,采取措施预防感染,并及时就医。
只有人类团结合作,共同抗击伊波拉病毒,才能最终战胜这一难以抗击的敌人。
埃博拉病毒介绍
埃博拉病毒介绍埃博拉杀人血淋淋埃博拉是民主刚果北部的一条河流,1976年一场烈性传染病首次肆虐那里,造成沿河55个村庄280人命丧黄泉。
由于这种病病因不明,便称为埃博拉病。
3年后,埃博拉病又在苏丹出现,也造成数百人死亡。
此后,这种不明病因的疾病每隔几年或10余年就要兴风作浪一次,或大打,或小闹,弄得全世界人心惶惶。
比如,1995年埃博拉在民主刚果爆发,夺去245人的生命,2000年又出现在乌干达,导致近百人丧生。
埃博拉的凶险不仅在于其传染途径,而且在于其发病后致死病人的惨状和病人极度痛苦的样子。
埃博拉可以通过任何液体,包括血液、唾液、汗液、精液和任何分泌物传播,经过4—16天的潜伏期后,病毒在患者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侵袭各种器官组织。
病人首先表现高烧、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继而出现呕吐、腹泻、内出血,半数病人在发病后第5天出现皮疹,大多数在第5-7天七窍流血而死亡。
最为恐惧的是,由于埃博拉病毒在体内侵蚀和毁坏各种器官,就像绞肉机一样绞碎人体内各种组织器官,使得病人不断把坏死的组织从口中吐出。
当无数病人都这样口吐鲜血和坏死的组织,并产生广泛的内出血、脑部受损而挣扎着死亡时,无异于一场异常残酷激烈的战役结束后,在战场上留下尸横遍野的血腥场面,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血腥味和浓烈的臭味。
同样,与SARS一样,埃博拉最易受感染的是医护人员。
1995年,埃博拉在民主刚果流行时,第一例被发现的病人就是医院的36岁的化验师金夫姆,因为他的工作是采集血样,因而最易受到感染。
刚开始医生诊断他时还以为他是痢疾,因为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腹泻。
但几天后金夫姆的病情就迅速恶化,出现流血、吐血,在发病后第4天金夫姆便死亡。
随后,参与医护金夫姆的5名医护人员也染病,且全部病死。
这种现代社会的烈性传染病震惊了国际社会,世界卫生组织(WHO)因此把埃博拉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第四级病毒”。
埃博拉的庐山真面目如此凶险的疾病,如此猖獗的病毒,那么它的庐山真面目到底是什么?非常遗憾,从1976年发现这种病毒和疾病直到今天,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埃博拉的真相,目前只知道它是一种丝状病毒,其共同的特征是体积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仅由一个核酸核心和一个蛋白质外壳组成。
埃博拉病毒PPT
图3-3 埃博拉病毒的相关动漫
图3-4 刚果(金)贝尼安全埋葬
《血疫》是美国作家理查德·普雷斯顿所著的纪实 小说,叙述了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过埃博拉病毒的 事件,并对病毒进行了常规性的介绍,描写和渲染 其对人类的屠杀,以及人类与埃博拉病毒的抗争。
他感到眩晕,极度虚弱,脊梁塌下来,松弛无力,他失去了所有平衡感,进入了休克状态。他俯下身,头部搁在膝盖上, 随着一声痉挛般的呻吟,胃里涌出巨量血液,泼洒在地上。他失去知觉,向前倒在地上。房间里只听得见喉咙里的哽咽声,他已 经昏迷,但还在继续呕出血液和黑色物质。这时响起了床单撕裂的声音,那是大肠完全打开,血液从肛门向外喷射。血液里混着 肠壁组织。他排泄出自己的内脏。肠壁组织脱落,随大量鲜血一同排出体外。
注:埃博拉病毒为何如此致命? 埃博拉毒株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
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病毒在体内 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 出血,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 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PART 01
埃博拉病毒的地区 分布
PART 02
图2-1 埃博拉病毒
1. 接触传播为最主要的途径。病人或动物的体液、 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高度的传染性,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各种体液、器官及其污染物 而感染。
2. 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 因素。
3. 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 能性。
埃博拉病毒如何被发现
埃博拉病毒如何被发现1976年9月中旬,位于扎伊尔北部本巴(Bumba)地区扬布库村的一间小教会医院的医生报告几十例相同病例,比疟疾症状严重,包括出血性呕吐、鼻出血、出血性腹泻,其中14位病人死亡,其余病人的病情也很严重。
几周后受扎伊尔卫生部委派,一只国际专家组抵达扬布库村,发现的病毒被按流经本地的埃博拉(Ebola)河的名字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组成新的丝线状病毒科。
从河流到丛林(1)(2013-07-27 08:55:53)转载▼人类的故乡在中非,那里迄今还有一片很原始的地方,除非坐小型飞机,否则只能乘船才能抵达那些散落的村落,有的地方甚至得坐3周时间的船只才能抵达。
1976年9月中旬,位于扎伊尔北部本巴(Bumba)地区扬布库村的一间小教会医院的医生报告几十例相同病例,比疟疾症状严重,包括出血性呕吐、鼻出血、出血性腹泻,其中14位病人死亡,其余病人的病情也很严重。
扎伊尔首都金沙萨收到电报后,扎伊尔卫生部请求国际援助,10月初,该医院被迫关闭,几周后受扎伊尔卫生部委派,一只国际专家组抵达扬布库村,成员包括来自法国、比利时、加拿大、南非、扎伊尔和美国的专家,来自美国的是CDC的9人团队,因此其领队卡尔·约翰逊就成了专家组的组长。
约翰逊出掌专家组,一不是靠手下人多,二不是靠美国的势力,而是用命换来的资格。
1962年,正在巴拿马进行研究项目的约翰逊和麦肯齐(Ron MacKenzie)一道前往玻利维亚马格达莱纳(Magdelena),调查当地的一种出血热。
他们抵达马格达莱纳后,发现疾病流行情况非常严重,只好返回美国,争取到更多的资助的人手后,于次年重返玻利维亚,进行深入的研究,可是没多久,两人也被感染,被送到巴拿马抢救,幸好当地军队医院的医生有在韩战期间治疗流行病出血热的经验,用同样的办法救活了两人。
恢复过来后,两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免疫力,再次来到玻利维亚,成功地发现了病原,这是一种新型病毒,被命名为马丘坡(MACHUPO)病毒,进一步发现当地的一种小鼠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通过灭鼠解决了出血热流行。
世界最致命的病毒之埃博拉病毒
世界最致命的病毒之埃博拉病毒最近,西非出现了新型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
在西非,拉沙(Lassa)热则更加普遍。
但是,该地区也曾经出现过埃博拉病毒的活动迹象(见地图)。
几内亚变种在进化树中的位置更接近根部。
这一发现反驳了这一变种来源于中非的理论,而这株变种可能是有西非独立进化而来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埃博拉病毒要比想象的要分布更广。
图1 紫色的椭圆形表示过去和最近的线状病毒活跃的区域(2000至2005年刚果共和国和加蓬的边界,最近几年刚果和乌干达民主共和国之间的边界),红色椭圆形表示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最新爆发地点。
9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了科特迪瓦埃博拉病毒(现称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
研究员对受感染的黑猩猩进行尸检时感染了这一病毒,该病毒所致的疾病为非致死性。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塔伊国家公园的研究,该研究旨在确定该病毒的储存宿主。
但研究最终宣告失败。
此后,西非国家就没有报道过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
一、埃博拉病毒简介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有包膜,非节段性,负链RNA病毒。
丝状病毒科包括马尔堡病毒属,cuevavirus属和埃博拉病毒属,其中埃博拉病毒属有五个不同的病毒种(见图,埃博拉病毒的结构)。
图2 埃博拉病毒的结构二、埃博拉病毒的储存宿主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体。
整个撒哈拉中部和南部的非洲地区有不同种类的水果蝙蝠可以携带这种病毒。
而相比之下,马尔堡病毒,其储存宿主已经确定为棕果水果蝙蝠。
尽管有分子和血清流行病学证据,但蝙蝠中仍未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病毒传播给人类最有可能是通过接触蝙蝠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或接触其他终端宿主,如巨猿。
由于雷斯顿埃博拉病毒在菲律宾群岛的猪中发现,埃博拉病毒可能是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的。
这就需要进一步阐明埃博拉病毒生态学。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引起暴发,这往往是由野生动物库传播到另一个终末宿主开始,病毒变种的遗传基因几乎相同,与当前西非爆发的疫情相似。
其它的疫情可能有多个源头,这会导致更大的遗传多样性。
伊波拉病毒
病毒简介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已造成10次具有规模的暴发流行。
埃博拉病毒首次暴发就夺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刚果(金)让100多人命丧黄泉,2004年5月下旬苏丹南部疫情再发,已有4人死亡,同时俄罗斯一实验室女科学家因针刺感染而丧命,这一病毒杀手已引起WHO的高度重视。
病毒名称(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埃博拉病毒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
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
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该地区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buku 和苏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发的地方。
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2个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
其中扎伊尔318例感染,有280例死亡;苏丹有284例感染,117例死亡。
病毒分型目前已确定埃博拉病毒分4 个亚型,即埃博拉-扎伊尔型(EBO-Zaire)、埃博拉-苏丹型(EBO-Sudan)、埃博拉-莱斯顿型(EBO-R)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
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特性,EBO-Z和EBO-S对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对人类不致病,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对人类有明显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致死,对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生物学性状“埃博拉”病毒的形状宛如中国古代的“如意”,利用电子显微镜对埃博拉病毒属成员的研究显示,其呈现一般纤维病毒的线形结构。
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现“U”字、“6”字形、缠绕、环状或分枝形,不过实验室纯化技术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形状产生的因素之一,例如离心机的高速运转可能使病毒粒子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博拉病毒如何被发现
1976年9月中旬,位于扎伊尔北部本巴(Bumba)地区扬布库村的一间小教会医院的医生报告几十例相同病例,比疟疾症状严重,包括出血性呕吐、鼻出血、出血性腹泻,其中14位病人死亡,其余病人的病情也很严重。
几周后受扎伊尔卫生部委派,一只国际专家组抵达扬布库村,发现的病毒被按流经本地的埃博拉(Ebola)河的名字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组成新的丝线状病毒科。
从河流到丛林(1)
(2013-07-27 08:55:53)
转载▼
人类的故乡在中非,那里迄今还有一片很原始的地方,除非坐小型飞机,否则只能乘船才能抵达那些散落的村落,有的地方甚至得坐3周时间的船只才能抵达。
1976年9月中旬,位于扎伊尔北部本巴(Bumba)地区扬布库村的一间小教会医院的医生报告几十例相同病例,比疟疾症状严重,包括出血性呕吐、鼻出血、出血性腹泻,其中14位病人死亡,其余病人的病情也很严重。
扎伊尔首都金沙萨收到电报后,扎伊尔卫生部请求国际援助,10月初,该医院被迫关闭,几周后受扎伊尔卫生部委派,一只国际专家组抵达扬布库村,成员包括来自法国、比利时、加拿大、南非、扎伊尔和美国的专家,来自美国的是CDC的9人团队,因此其领队卡尔·约翰逊就成了专家组的组长。
约翰逊出掌专家组,一不是靠手下人多,二不是靠美国的势力,而是用命换来的资格。
1962年,正在巴拿马进行研究项目的约翰逊和麦肯齐(Ron MacKenzie)一道前往玻利维亚马格达莱纳(Magdelena),调查当地的一种出血热。
他们抵达马格达莱纳后,发现疾病流行情况非常严重,只好返回美国,争取到更多的资助的人手后,于次年重返玻利维亚,进行深入的研究,可是没多久,两人也被感染,被送到巴拿马抢救,幸好当地军队医院的医生有在韩战期间治疗流行病出血热的经验,用同样的办法救活了两人。
恢复过来后,两人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免疫力,再次来到玻利维亚,成功地发现了病原,这是一种新型病毒,被命名为马丘坡(MACHUPO)病毒,进一步发现当地的一种小鼠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通过灭鼠解决了出血热流行。
这场流行感染者470人死者192人,死亡率40%。
之后病毒消失,一直到1994年才再次出现,10人感染6人死亡,死亡率60%。
马丘坡病毒是现在已知的烈性病毒之一,可以通过血液和接触感染,病毒在空气中能够存活。
但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不大,因为其天然宿主Calomys Calosus小鼠生存在玻利维亚丛林深处,由于交通不便,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使得这种烈性病毒不能在人群中扩散。
14年后,回想起在玻利维亚几乎丧命的经历依然心悸的约翰逊来到扬布库村,先将血液样品送CDC等实验室,经过电镜检查,确定是病毒感染。
这种病毒和1967年在西德和南斯拉夫出现的马尔堡(Marburg)病毒相似。
马尔堡病毒也引起出血热,那次流行31人发病,7人死亡,死亡率23%。
1975年在南非有3人发病,1人死亡。
后来时有流行,最严重的一
次是2004到2005年在安哥拉的流行,252人感染,227人死亡,死亡率90%。
扬布库村发现的病毒被按流经本地的埃博拉(Ebola)河的名字被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组成新的丝线状病毒科。
在进行紧急处理之后,根据马丘坡病毒的先例,约翰逊认为下一步要找到传播源,从而控制流行。
埃博拉病毒毫无疑问是一种动物病毒,也毫无疑问是一种能够从动物传染给人的病毒,其源头应该是某种不会得出血热的携带埃博拉病毒的野生动物,很可能还有一种动物作为中间宿主将埃博拉病毒从原宿主带入人群,这种中间宿主应该是一种和人类有接触的动物,而原宿主则是和人类无接触的动物,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突然出现埃博拉病毒流行。
根据这个推论,专家组从扬布库村的动物开始,先在村落里抓了818个臭虫,没有发现携带埃博拉病毒的痕迹。
下一个怀疑对象是蚊子,逮了很多蚊子,没有发现埃博拉病毒。
那么就可能是家畜了,在村落里抽了10头猪和1头母牛的血,一无所获。
也许是鼠类,抓了69只耗子、30只大鼠和8只松鼠,也一无所获。
只好扩大范围,抓了6只猴子、2头鹿和7只蝙蝠,依旧一无所获,也没有其他动物可以抓了。
此时患病者死亡率达到88%,专家组给扎伊尔卫生部提出几条防疫建议,结束了这次行动。
离开扬布库村时,专家组有一种预感,埃博拉病毒不会像马丘坡病毒那样重新返回丛林,因为这种凶悍病毒的宿主和传播途径都是未知。
也是在1976年,苏丹西南部也发生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流行,WHO派出专家组,从重症病人身上抽血后送英国微生物学研究所,希望那里的实验室能够发现病因。
1976年11月5日,在微生物研究所实验室工作的杰弗里·普莱特(Geoffrey Platt)用注射器将一只感染了苏丹病人血液的豚鼠的肝脏取出来,准备给另外一只豚鼠接种,不小心针头扎到了自己的拇指。
普莱特心里大叫不好,他知道苏丹疫区的病死率已经超过50%,赶紧摘下手套,将拇指泡在消毒液中,努力地想挤出几滴血,但挤不出来,他的情绪镇静下来,仔细看看拇指,没有找到伤口。
他知道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有扎进去,二是伤口很小,已经愈合了。
前者是好事,后者则是坏事。
普莱特尽力安慰自己,往第一种可能处想,即便是第二种可能,按照其他病毒传播的情况,这么一点点,应该不可能造成感染。
但是,4天后,普莱特病倒了。
苏丹的传染源也找到了:埃博拉病毒。
普莱特被送进一间特殊病房,按生物安全3级的标准,房间为负压,医生护士戴口罩。
先对他进行干扰素治疗,然后从非洲空运来一位从埃博拉病毒感染中恢复过来的病人的血清,给他注射。
4天后,普莱特的病情加重,呕吐腹泻之外,有免疫系统衰竭的迹象,医生只能给他多用非洲运来的血清。
到第8天,普莱特从鬼门关上回来了,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康复后出院,不仅体重下降,而
且头发几乎掉光了。
得益于及时的治疗,普莱特捡了一条命,也证明了一件事: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力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