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如何正确的处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用东庐中学陈庚金的话说是“应该动态的”,“如果预设都做好了,学生上课时就没有新鲜感。”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美国教师教育专家克里克山克曾建议:“好的教育计划会避免无数在你班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他同时又借用苏格兰诗人罗伯特·伯恩斯的名言警告说:“老鼠和人类的最好计划常常走入歧途。”这两条似乎相互矛盾却也恰好说明:教学活动的预设与动态生成这一对矛盾总是交织在一起的。
预设与生成,是随着新课程出现的一对矛盾体。如若不能明白“课改,就是改课”的道理,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以学定教,老师只是一味的霸占着课堂的话语权,那么我们也就无须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了。新课程只有教师真正的参与进来,我们的课改才有希望。我们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对一线教育生活的真正参与。教育改革,需要我们真正的付诸
如行动。
讲课文蒲松龄的《狼》,我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把握狼与屠户的形象;2、理清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3、掌握课文中狼的阴险狡诈和屠户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以及课文所阐明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朗读;2、品读;3、讨论点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对于狼一样的害人虫必须识破它的假象,坚决斗争,善于斗争;并同社会上的假、恶、丑等阴暗面作斗争。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在第二节课时,我的预设是先由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够体现狼的本性的那个字,然后再慢慢地依次研究狼的其它特征。“黠”字体现狼的本性,文中有相关的语句;除了“黠”,其它的特点,还有“贪”、”凶”,也有体现的语句。而一个同学却打破了我的预设,为我带来了麻烦。她说狼很聪明团结等,我追问依据,她证据凿凿的说:“‘两狼之并驱如故’看出了狼的团结,并不为骨与肉而争抢相对;‘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还有‘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足见狼的聪明。”
遇到这样的意外,我始料不及,因为这课我讲了很多遍,也没有这么问的。预设与生成出现了矛盾,
我很清醒的知道是这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产生了误解。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实现学路、教路与文路的统一融合,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学。我笑了,没有完全的肯定这个学生的不足,而是先赞扬她的不同与他人的见解,也使学生们知道狼也真的是有这位同学所说的“团结、聪明”的特点。然后一转,我说“那么这篇课文作者对自己笔下的狼,所寄予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学生研讨得出,是讥讽嘲笑的,依据是结尾的作者议论:“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
正确的解读教材,是必须通过仔细的研读,而没有良好的阅读素养,即使仔细的研读也不会有自己的东西的。教师的读书的积极效应就在于此,而且,机智的驾驭课堂也是少不了。
生成可以是我们课堂上的精彩的花絮,而一旦的处理不好,却也可以会是我们课堂上的败笔之所在。
下面几个例子恰恰能够说明这一点:
一位教师执教《塞翁失马》:有学生在讨论中提出“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时,教师有些兴奋,马上放弃计划,抓住这一“可笑”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结果是一堂课就在争论“马的公母”中过去了,令人汗颜。
还有一位教师执教《虎门销烟》:当学生提出“林
则徐没有环保意识”时,教师对此观点大加赞赏,并即兴组织学生争论,文中的爱国情感被搅得荡然无存,令人啼笑皆非。
第二个例子就出现了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生成的契机而导致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这一课,我去年下半年教过,对教材,我很熟悉。学生提出“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这个问题,是对教材理解的不够,也不透,没有真正的明白“虎门销烟”中的“销”字,误以为是“烧烟”;本来出现这样的生成的问题,会极大的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而因为教师没有准确的把握好教材,盲目的引入学生的讨论,从而致使文本的德育教育的功能丧失殆尽。如果老师在问题出现后,能够强调“销烟”的“销”字,使学生明确林则徐用的是化学的方法,而不是烧烟;再指出当时外国人并不相信林则徐真的要禁烟,以为林则徐要发大财了的误解。可看到林则徐整个销烟的过程,信服了,也为林则徐卓越的组织能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所折服、赞叹。这样的机智处理,渲染了文本的爱国情感,突出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且还能够适时的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明确林则徐销烟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2,反应发出大量热,为防止废气,避免鸦片污染土壤,就采用向水中加入鸦片和氧化钙的方
法通过产生大量的热来分解鸦片,以激发学生对未知的欲求。由此看来,同是生成,教师的处理的方法决定了生成效果的优劣好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的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叶澜教授认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布卢姆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谙熟了这些教育的名言,我们就会更加准确的把握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也能够机智的处理意外的生成。大课无痕,好课无案,或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为了更好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要在处理教材时,做到以简驭繁。大道至简。而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与典范。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是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很长,要做到长文短教,我就采取了板块式教
学,以主问题的形式来构建教学流程。第一课时,阅读扫清文字障碍,理清行文线索,出示一个主问题:丑小鸭先后流浪到了多少个地方,受到了怎样的遭遇?最后研究得出结论:出生地(被排挤)→沼泽地(被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灌木林(向往美)→老农家(被追打)→花园里(被赞美);第二课时的主问题设计是:丑小鸭我说你就变成了白天鹅?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仔细的研读文本,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并相时的而做了如下的板书,形神并茂,给予学生以没干的同时,也暗示了从丑小鸭化蛹成蝶的要诀:
白天鹅
善追求/
有理想/
宽容/
善良/
丑小鸭/
为什么要以简驭繁的来处理教材呢?一是为了教有所得。我们的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即是少则得,多则惑。二是能够摒弃杂芜,更好的瞄准教学的目标,减少不必要的节外生枝的不良的生成。三是预设力行简约,才能有包容性和自由度,做到预设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