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 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 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 衍说[19]。至于逐字之部分 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 之义,且同一字也,有弁于 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以 及句读先后参差之所以然, 塾师固昧然也[20]。而一二 经师自命与攻乎古文词者, 语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 明之耳,未可以言传也[21]。 噫嘻!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 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 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

让人感慨的是小学生去私塾上课, 开始就教《四书》,听见他们整 天说着“伊伊吾吾”的话;等到 长大后,当了私塾先生,也只能 就其经文推衍义理。对于逐字住 句批区分词性及词在句中的词法 成分,字与词之间相匹配形成的 语义;对于一个字,有的时候放 在句首,有时批在句尾,句读间 的先后顺序完全参差不齐 ,形成 这样的原因 是私塾先生的愚昧无 知。那些以经师自命的人研究经 文、古文词汇,言之如何通晓, 没有一个不说是在于凭心灵来体 会明白,无人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唉,这和那些知道道路却不知道 理如何推晓有什么区别?后来的 人,又将如何探求语法学问?

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 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 稽旁证,求其至当。然其得失异同, 匿庸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 讼纷纭,莫衷一是[7]。则以字形字 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 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盖所以 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 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 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 已耳[8]。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 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 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 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 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盖 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之,而 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 之也。《易》曰:“艮其辅,言有 序。”[9]《诗》曰:“出言有 章。”[10]曰“有序”,曰“有章”, 即此有形有声之字,施之于用各得其 宜而著为文者也。《传》曰:“物相 杂故曰文。”[11]《释名》谓“会集 众采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词谊, 如文绣然也。”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 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 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 者,则古无传焉[12]。
作者简介


马建忠(1845.2.9-1900.8.14), 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 叔。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 是《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 第二十世孙。 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 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 学。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 言记行》、有《文通》(通称 《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 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 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 统的语法著作。

上考察经史,连带涉及诸子百家,下到方志书 籍和笔记。所有的措辞遣句,都可以拿来表述 我心中的意思并且传达告示现在和以后的人, 互相引用参考,总是有个不能改变模式。不考 虑自己的城府浅陋,《四书》、《三传》、 《史》、《汉》、韩愈的文章这些历代的文章 的变化的大端。同时关联到诸子、《语》、 《策》,把他们按字按句排列,广泛的援引事 例,比较事例并归类他们,掌握一类事物并且 据此增长同类事物。了解从古到今的文章,字 字句句的意思,一下子全都明白理解了,都是 像这样回合疏通,编辑一本书,名叫(马氏文 通)。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正名,天下可 以拿来学习的事情有所不同,他们所用的名称 不同,他们主要的意思也不同不能相互混淆。 佛家的“根”、“尘”、“法”、“相” ,法 律家的:“以”、“准”、“皆”、“各”、 “及”、“其”、“即”、“若”与那些军中 的法令,官场上的规矩,都各有各的不同。以 及屈平之“灵”,庄周之“因是”,鬼谷之 “捭阖”,苏张之“纵横”,他们的解释不能 拿到其他书籍中引用, 阅读的人一定会觉得这 些书籍像汪洋大海一样而不知道讲得什么因此 认为他是第一名的。再说议论实词,只要是有 意义的可以理解的词都是实词。那么这类词的 所有意思进行分类,可以作主语,也可以作宾 语。或者是放在句子少年,或者是放在句子后 面,都是随着词的意思来决定它在句子中的位 置而改变。就可以得到他们正确的用法。 再说 议论虚词,只要是没有意义的不可以理解的只 可以用助词来弥补修饰不足的词,叫他虚词。 刘彦和说:“至于夫、惟、盖、故者,句首是助词; 之、而、于、以者,句中起连接作用的久远的 用法;乎、哉、矣、也,也是陪在句子结束或 停顿之后常用的方式”。虚词的助词,大概就 不外乎句首、句中、句末三处。因此用分类区
马 氏 文 通 序

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 契,于是文字兴焉[2]。夫依类象 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 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3]。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 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乃权舆 焉[4]。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 有专门。欧阳永叔曰:“《尔雅》 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 是有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 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 体各异,于是有字书之学;五声 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 音,于是有音韵之学。”吴敬甫 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 三曰音韵[5]。胡元瑞则谓小学一 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 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 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 字书三者学而已之[6]。

儒生们现在不读书就做文章也就罢了, 儒生们现在读书了做文章,将能够学 习以往人没能学习到的也能够用易懂 的办法给学习的人传授知识。这个道 理从哪儿来的呢?《礼记。学记》上 说,每年招收考生,隔一年就要考察 标点分段的能力。那本《疏》中说, 所说的离经,是指分离理清概要,使 句子和段落标记干净。《通雅》中引 用来作为“离经辨句”,说“丽于六 经,使是习之,先辨其句读也。”徐 邈说郑注中的“读”字音“豆”,皇 甫茂正说;“读书却不知道句度,对不 起郑玄”。度,就是读,所说的是句 心,如此说来,那么古代小学就必定 行讲解经书语句关系,断绝句读,就 是明白无疑的了。哪里知道所说的断 绝句读,必定要先知晓集字成句成读 的原因。刘氏《文心雕龙》中说“人 立言,凭借字生句,积累句子成章, 积累章成篇。篇目文采焕发,文章没 有瑕疵,文章明了,句子没有不清楚 的,句子意思清楚,字不会有错。用 一个语法规律可以驾驭千万类语句。 话说回来,刘氏并没有发现振本知以 的道理。
来自百度文库
训诂、音韵、字书这三门学问,一直到我 朝开始才算完备,所有诂释的难点,点画 的琐碎,音韵的细密,没有不详细稽查旁 证左引的,以寻求他们的恰当之处。然而 他们之间各种异同,一般人和嗜好猎奇者 又往往互相有各自的观点,议论纷纷,观 念很难协调。则拿字形字声来说,历经时 世也不可能一直不变,现在想求得多次变 化之前的原本样态,难啊。一般要用来证 明未变的形与声,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已经 变了很多。原本要追本溯流的人,因为一 个字的疑问,一个音的讹变,一个笔画的 失误都会改变本意。殊不知古人造字,点 话音韵,都是千变万化的,以形命声等各 种方法,要有一条不变的规律贯穿其中, 以求历经千年而无变化或是少量变化。大 概形与声最容易变化的就是单独的字了, 然而形声不变的就是在每句话中。《易》 曰:“艮其辅,言有序。”《诗》曰: “出言有章。”曰“有序”,曰“有章”, 也就说,每个字每句话每篇文章,都是要 有条理可言的。《传》曰:“物相杂故曰 文。”《释名》谓“会集众采以成锦绣, 会集众字已成词宜,如文绣然也。”如今 字形字音最容易变化的字记录在书籍中, 但是循环变化的让学者无法欣然接受,但 是能够用这些字来成文让规律始终不变的 文章,古代是没有文字记载的。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 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 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 能,其道奚从哉[13]?《学记》 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14]其《疏》云: “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 绝也。”[15]《通雅》引作“离 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时习 之,先辨其句读也。”[16]徐邈 音豆[17]。皇甫茂正云:“读书 未知句度,下视服杜。”[18]度, 即读,所谓句心也。然则古人小 学,必先讲解经理,断绝句读也 明矣。夫知所以断绝句读,必先 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刘氏 《文心雕龙》云:“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 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 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 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 万毕矣。”顾振本知一之故,刘 氏亦未有发明。
马氏文通序
126班15--28号整理制作 (第二组)
目录
作品简介
作者简述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后序 感想总结
作品简介

《马氏文通》是马建忠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是中 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 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该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 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 的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 基石。《马氏文通》融汇汉语传统和外来的理论方 法研究汉语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外来理论和方法上 树立了一个典范。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 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 搜集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

上稽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下至志书小说, 凡措字遣辞,苟可以述吾心中之意以示今 而传后者,博引相参,要皆有一成不变之 例[22]。愚故罔揣固陋,取《四书》、 《三传》、《史》、《汉》、韩文为历代 文词升降之宗,兼及诸子、《语》、 《策》,为之字栉句比,繁称博引,比例 而同之,触类而长之,穷古今之简篇,字 里行间,涣然冰释,皆有以得其会通,辑 为一书,名曰《文通》[23]。部分为四: 首正名,天下事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 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而不能相混[24]。 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 家之“以”“准”“皆”“各”“及 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 皆各自为条例[25]。以及屈平之“灵脩”, 庄周之“因是”,鬼谷之“捭阖”,苏张 之“纵横”,所立之解均不可移置他书 [26]。若非预为诠解,标其立义之所在而 为之界说,阅者必洸洋而不知其所谓,故 以正名冠焉[27]。次论实字。凡字有义理 可解者,皆曰实字,即其字所有之义而类 之,或主之,或宾之,或先焉,或后焉, 皆随其义以定其句中之位,而措之乃各得 其当。次论虚字。凡字无义理可解而惟用 以助辞气之不足者曰虚字。刘彦和云: “至于‘夫’、‘惟’、‘盖’、‘故’ 者,发端之首唱;‘之’、‘而’、 ‘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 ‘乎’、‘哉’、‘矣’、‘也’,亦送 末之常科。”[28]虚字所助,盖不外此三

带过 寄 成 当 词 的 的 来自 予 熟 时 造 发 缘 一己 了 , 人 句 展 由 些的 自 在 们 方 的 , 启书 己 文 对 法 分 通 示能 的 章 文 的 析 过 给期的字剖,对 后望最的析对现 来。后理,学世 的希作解反者的 读望者尚映们文 者通也不了遣字
要马 解氏 释文 了通 作序 者主 写要 《这 马篇 氏文 文章 通主 》

当年古代圣人开通事物,通晓事理, 废弃结绳(上古时候给绳子打扣纪事 的一种方法)开始在龟甲兽骨上书刻, 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了文字。依据类 型跟物体相像叫做“文”,根据形声 配合叫做“字”,时代都发生了改变 而流传下来,(文字)现在与之前相 比谬误数不尽。上古距今太远了,汉 朝是在秦朝的焚书之后,郑玄、许慎 等出现,追求事情的本原,所以文字 学开始兴起。汉朝之后,文字学开始 出现分支,每个分支都有专门的理论 与研究。欧阳修说:“《尔雅》写于 汉朝,于是又有了训诂学。许慎写 《说文解字》,从那有了偏旁的学说; 篆书、隶书、上古文字,形体各不相 同,于是又有了以解释文字形体以及 音义的学说;五音不同律调,清音、 浊音产生,孙炎开始发明了注音,于 是有了音韵的学说。”吴敬甫将文字 分为三大类,一是体制,二是训诂, 三是音韵。胡元瑞则说文字学的支端, 有十数种观点,有多如形文的,意思 的,音韵的,迹象的,考究的,评论 的,都要统统删除掉,文字学不外乎 训诂,音韵,字书这三种学说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