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序: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契,于是文字兴焉。
夫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乃权舆焉。
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有专门。
欧阳永叔曰:“《尔雅》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是有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体各异,于是又字书之学;五声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音,于是有音韵之学。
”吴敬甫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三曰音韵。
胡元瑞谓“小学一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
”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字书三者学而已。
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稽旁证,求其至当。
然其得失异同,匿庸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则以字形字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
盖所以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已耳。
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
盖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之;而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之也。
《易》曰:“艮其辅,言有序。
”《诗》曰:“出言有章。
”曰“有序”,曰“有章”,即此有形有声之字,施之于用、各得其宜而著为文者也。
《传》曰:“物相杂故曰文。
”《释名》谓“会集众采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词谊,如文绣然也。
”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者,则古无传焉。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而已,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能,其道奚从哉?《学记》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
其《疏》云:“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绝也。
”《通雅》引作“离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时习之,先辨其句读也。
马氏文通
• 《马氏文通》出版至今,已整整一个世纪了。19世纪末叶 ,清政府极端腐败,当时的中国,“其见欺于外人也甚矣 ”(马建忠《拟设翻译书院议》)。帝国主义的坚甲利炮 ,轰开了闭关锁国的中国之门,也震醒了中国人民,尤其 是他们当中的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马建忠作为当时进步的 爱国知识分子之一也在探索科学救国的道路,他认为中国 贫穷落后的原因,在于掌握知识的载体——汉语太难,难 的原因是“隐寓”在汉语中的“规矩”(语法规则)没有 被揭示出来。这就使得国人“积四千余载之智慧材力,无 不一一消磨于所以载道所以明理之文”。这样,要想与“ 达道明理之西人相角逐焉,其贤愚优劣有不待言矣”(《 文通· 后序》)。
《文通》出版后的十多年里,因其“文繁而征引旧籍多,今贤所束阁 者,故不独喻之者寡,即寓目者亦已少矣”。(注:《介绍严复为 〈马氏文通要例启蒙〉所作的〈序〉》。)可见《文通》曾一度受到 冷落。语法学界真正对《文通》进行学术研究和评论,盖始于20年代 末至30年代初。而且这些评论,除了指责它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外, 主要是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 这类批评,时断时续,绵延达半个多世纪之久。正如邢庆兰师所说: “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 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中国文法 研究的进展》)陈望道也说:“二三十年来,‘忆了千千万,恨了千 千万’对于《马氏文通》体系的千万忆恨缠结也就从这一部书的出版 时候开始。”(《〈一提议〉和〈炒冷饭〉读后感》)
马建忠(1844-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太 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愤 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学。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言记行》、 有《文通》(通称《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文法研究汉 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 马建忠还是位杰出的外交家,参加平定朝鲜壬午兵变,韩国 国旗图案即是马建忠的提议。马建忠精通拉丁语、希腊语、 英语、法语等多种西方语言,又对中国古籍和中国传统语文 研究有深厚功底,长期从事中、西语之间的翻译工作从而具 有较为明确的语法观念,更重要的是他把撰写语法著作视为 发展民族文化、振国兴邦的良策之一。
《马氏文通》对我国传统语法学的继承与发展——以《正名卷》为例
周
祥 : 马 氏 文 通 对 我 国 传 统 语 法 掌 的 继 承 与 发 展
法 。( 元・ 陈栎 《 勤有 堂 随录 》 )( 5 )钟鼓之鼓是实 字 ,是二物 ,毛作钟鼓,与古礼不合,此毛不及韩诗 者一,说文引诗以日女。( 清・ 皮锡 瑞 《 经学 通论》 ) ( 6 )人止 知实字有 理 ,不 知虚字 亦有理 ,重句亦
性地描写。马 氏不仅 继承 了我国古代语法学思想的精 华,而且 以其敏锐 的思维触角发现 了许多 “ 华 文所独”之处,确立 了较符合汉语特 点的语法标准 ,揭 示出现代汉语 中许 多至今仍 在继承 的规律。
关键 词:马 氏文通;语法学;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 :H 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8 1 3 5( 2 0 1 5 )0 5 — 0 1 2 l _ O 5
一
、
《 文通 》对我 国传 统语法学的继承
( 一 )实 字与虚 宇 语法界普遍将词汇划分为 “ 实词”和 “ 虚词 ”两大类 ,古代汉语中的词大多都有单音节的汉字充当,中国
古代学者习惯性称 “ 词”为 “ 字” 。《 文通 ・ 序》中言:“ 凡字有义理可解者 ,皆日实字,即其字所有之义而类
之 ,或主之,或宾之,或先焉,或后焉,皆随其义 以定其句中之位 ,而措之乃各得其当[ 】 ” ,这是 “ 实字 ”第一 次作为术语出现在语法著作中。而 “ 实字”第一次以文本形式 出现,最早可追溯至隋唐。当时 “ 实字”并非是
一
个专 门的语法术语,但从其隐喻可知,有强调本体的意味。可见,语法观普遍存在于我 国古人的认知演化当 中,区别于显性和隐性之分,《 隋书》与 《 毛诗正义》中有关 “ 实字 ”的表述是隐性语法认知的雏形 。如:( 1 )
《马氏文通》的出版与版本溯源
《马氏文通》的出版与版本溯源《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汉语语法的学术著作,开创了中国语法学的先河。
作者马建忠(1845—1900),字眉叔,江苏丹徒人,清末著名外交官与学者。
《马氏文通》是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搜集创建的一套汉语语法体系。
全书共十卷,由介绍术语始,依次论述各类实词和虚词,最后一卷论句读,汉语语法的基本内容均包括在内。
从此,汉语语法与世界接轨,该书的价值被学术界公认。
《马氏文通》作为商务印书馆早期第三种出版物(前两种为《华英初阶》《华英进阶》),原书扉页印有“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商务印书馆排印翻刻必究”字样。
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即1898年11月,距离商务印书馆创办只有一年多,当时商务还只是一家以代客印刷、出售铅字铜模、代售印刷机械为主要业务的小印刷厂,在《马氏文通》前后出版的都是英语教科书或参考书,出版《马氏文通》这种学术专著确实显得有些突兀。
那么,书中有没有关于出版情况的记载呢?《马氏文通》有两篇序,一篇撰于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九日(1898年4月9日),一篇撰于同年九月初九日(1898年10月23日),后一篇正是写于出书前不久,两篇序论述的都是写作意图与语文学的问题,没有涉及出版。
接着,作者有篇“上册付印题记”,提到了出书,文字不长,抄录如下:《文通》之作,其用意具详前后两序并凡例矣。
一时草创,未暇审定,本不敢出以问世。
友人见者,皆谓此书能抉前人作文之奥,开后人琢句之门,非洞悉中西文词者不辨。
人苟能玩索而有得焉,不独读中书者可以引通西文,即读西书者亦易于引通中文,而中西行文之道,不难豁然贯通矣。
怂恿就梓,得六卷,而论实字已全。
其论虚字,论句读,且俟续印。
建忠自记。
作者说的“友人”与“怂恿就梓”者是谁呢?值得考究。
像马建忠这样身份的学者,不可能找刚创办一年多的小印刷作坊出书。
虽然都在上海,但他是天主教徒,与基督徒夏瑞芳等商务创办人不一定有来往。
马氏文通·后序 翻译
释译《马氏文通·后序》荀子说:人之所以不同于飞禽走兽,是因为他们能形成群体。
所说的“群”,难道仅仅是群体的形式嘛?也是说能交流、沟通他们的思想感情吧。
那么,所用来沟通今人思想感情的是话语;所用来沟通古人思想情感的是文字。
《说文解字》中说:形、声相加叫作“字”。
那么字形中的横竖、曲直、正斜、上下、内外、左右,字音中的抑扬、开塞、合散、出入、高下、清浊,这其中的变化难以理出头绪。
不只分散生活在五大洲的人们,他们的文字的是继承了梵、伽卢、仓颉,然而从左书写、从右书写、从下书写他们的文字,互不相似,所以不能相互交流沟通。
即使一脉相承,世代相传,然则字形由圆成方、从繁至简,字音从舌而齿及唇、递渐变化(遞,同“递”),交流沟通的能力也几近于穷尽了吧。
然而言语所不能精确表达的,最后精确翻译成外族文字而辞意相通。
形声文字或其他的文字,通透训诂就能通晓经书的涵义。
如果所见的不一样,只有那改变了字形、字音的文字,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纵观古今(亘:连接)、横贯世界(塞:充满),无论它的人种或黄色,或白色,或紫色,或黑色都是人,上天都把心(头脑)给予他所以能够思考,思考能表达于外的本领。
有时常探寻讨究使用横行文字的国家或民族语言的源流(画:“货”音),如果把希腊语、拉丁语拿来加以比较的话,会发现它,词分别词类、句子制约词,他们所凭借语音表达思想、能用文字传递信息,都有一定固有的语法规律,而用这语法规律来分析、衡量我们的经史子集等书,其主要的语法规则没有什么不同。
此用共同的语法规则来探讨、说明不同的语言现象,这也是本书所以编成的目的。
或许有的人会说:“您对于西学,思想形态上‘人性的精深微妙’和‘自然与人的关系’的学说,‘遵循自然法则与修身准则使自身善、使一生善’的学说、以及‘历史的和现在的治道、教化的因袭变革’学说,实际功用上‘富国强民本体与功用’的知识、‘军事政治上纵横皮比的权谋策略’的知识、以及关于‘度量、算数、重量、化学、水、热能、光能、电能等自然科学’的运用。
《马氏文通》的内容及其重要贡献
《马氏文通》的内容及其重要贡献杨娟丽摘要:作为汉语语法研究者的必读书目,《马氏文通》为汉语语法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马氏文通》的内容,第二部分先从这本书的内容、它在汉语语法史上的地位以及马建忠的个人优势等方面分析了《马氏文通》给汉语语法研究的经验,然后通过剖析其不足之处,总结了《马氏文通》给汉语语法研究带来的教训。
关键词:《马氏文通》;汉语语法;经验;教训马建忠作《马氏文通》奠定了中国语法学的基础。
众所周知,《马氏文通》在中国语法史上举足轻重。
学习《马氏文通》的内容,探索它对于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将为我们的汉语语法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路。
一、《马氏文通》的内容《马氏文通》全书内容丰富,结构宏伟。
分上下两册,共10卷,上册六卷出版于1898年,下册四卷出版于1899年。
书的内容分三部分,首正名,次字类,再次句读。
卷一正名,为书中提到的语法术语下定义,给出了较为明确的界说,共23条界说,词类方面10条,句法方面13條,以使文章中的各名称名正而言顺,避免了不必要的误会。
卷二至卷九为字类,他先将汉字分为实字和虚字两大类。
其中前五卷依次介绍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五类实字,后三卷则论述了四类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和叹字。
卷十论句读,是句法的总论,也是全书的本旨。
《马氏文通》不仅指明了实字和虚字的类别,而且关注实字充任的句子成分“词”和名字、代字在句读中的“位次”,还对句读、顿的结构及其运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本书用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规律,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语法学专著。
二、《马氏文通》对于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一)《马氏文通》给汉语语法研究的经验首先,就《马氏文通》的内容来说。
这本书第一次对古汉语语法材料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书中的古汉语语法材料上自春秋下迄唐韩愈,足见其调查研究的广泛了。
吕叔湘在1983年的“重印《马氏文通》”序中指出该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广收例句、摆出矛盾,他说:“《文通》收集了大量的古汉语例句,大约有七千到八千句。
《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马氏文通》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初版名《文通》。
马氏文通 后 序注释
马氏文通后序注释
马氏文通是辽宁马大师智慧经验的集大成,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
的古典文献。
文通由马大师于元代(1271-1368年)编撰而成,主要是
关于中医心理学技术及其使用,诸如汤药疗法、中药熏法、帖纸搭配、调气药物、体术操作等,综合上述技术,从而构造一套完整的综合运
用技术。
一、古典文献的重要性
马氏文通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古代医
学理论精华的得汇,而且还形成了中医心理学技术及其使用的系统性
理论体系。
二、马大师编撰马氏文通的背景
马大师在编撰马氏文通之前,受过多位名医的青睐,兼承传统中医理论,受汉唐龙晔、卷一中医等传统医学家们思想的影响,罹患疟疾,
因而将冬至以后的冷气传入中花式的冷气治疗术,精确记录传统中医
技术和经验,利用西方科学的理超实践,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整体思想。
三、《马氏文通》的主要内容
马大师在《马氏文通》中总结了心理学技术和使用技术,全书一共包
括50经,主要内容有:心理学技术,如自然界调理法、心法、七种情
绪体质类型测试等;帖纸搭配,如花花物痹物帖纸配搭,组织蒸汽冷敷;调气药物,如气月调息用药,穴位调理药,那支调理药;体术操作,如针灸,梁吐法;汤药疗法,如归茂药,一拍药等。
四、马氏文通的学术影响
此外,《马氏文通》还收录了诸多有价值的技术记载,如唐朝官方研
发的汤药,以及宋朝被定点实施的中医护理学,使得中草药丰富多彩,形成了一种现代中药学与中国古代医学理论思想的新结合。
马大师对
古代中医心理学实践的储备和思想的总结,也为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奠
定了基础。
《马氏文通》与日本广池《中国文法》——清末中日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
《马氏文通》与日本广池《中国文法》——清末中日汉语文言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李无未【摘要】日本广池千九郎的<中国文法>晚出于<马氏文通>4年,并尝试对<马氏文通>进行学术批评.二者文言语法研究内容体例编排特点突出,语法理论体系各自有差异,但或多或少都与西方语法理论有关,同时也注意吸收中国传统训诂成果,尽管程度有所不同.在语法研究方法上,二者划分词类皆以词义为标准,注意语法意义标准,同时也都考虑了汉语文言语法词类划分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马氏文通>一样,广池的比较法也有共时比较、历时比较、中英比较、中日英比较等几类,甚至比前者更为明显.<中国文法>和<马氏文通>文言语法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汉语文言语法和白话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功绩巨大,对当今文言语法研究也有诸多启示.【期刊名称】《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8页(P133-140)【关键词】《马氏文通》;《中国文法》;汉语文言语法体系【作者】李无未【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1受“西学东渐”学术思潮的影响,中国清末出现了像马建忠《马氏文通》(以下称《文通》,1898)那样的经典语法学著作,开创了中国学者系统研究汉语语法的科学时代。
《文通》不仅带动当时中国汉语语法学的迅速发展,而且名声也远播国外,其中,对日本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冲击也不小。
日本称为“支那文典”的语法书有几部,比如大槻文彦《支那文典》(1877)、村上秀吉《支那文典》(博文馆,1893)、广池千九郎《支那文典》(译为《中国文法》,简称《文法》,1905),都是以研究汉语语法而闻名于世。
前两部语法书以研究汉语口语语体语法为主,而后者则以研究汉语文言语体语法为主。
就当时日本的学术风气来看,“中国语”研究是“非正统”的学术,而“汉学”中“汉文”语言研究才是“正统”的学术。
《马氏文通》课件
古今比較二 ——和《古代漢語》教材的比較 和 古代漢語》
古代 漢語 馬氏 文通 (語法 語法 關係) 關係 聯合 結構 偏正 結構 主謂 結構
動字、 狀字 動字、 介字 名字與 動靜 與動 與動 動靜諸字 諸字 靜諸字 靜諸字 詢問代字 與動靜諸 字
歸納如下: 歸納如下:
第一,用在聯合結構裏。連接形容詞、 第一 用在聯合結構裏。連接形容詞、 用在聯合結構裏 動詞或形容詞性、動詞性片語,表示兩 動詞或形容詞性、動詞性片語 表示兩 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可用於順接或 種性質或行為的聯繫。 可用於順接或 逆接) 逆接 第二,用在偏正結構裏 用在偏正結構裏,連接狀語和謂語 第二 用在偏正結構裏 連接狀語和謂語 動詞。 前後語義相承 前後語義相承) 動詞。(前後語義相承 第三,用在主謂結構裏 連接主語和謂語。 用在主謂結構裏,連接主語和謂語 第三 用在主謂結構裏 連接主語和謂語。 (逆接 逆接) 逆接
古今比較一 ——和《漢語大字典》的比較 和 漢語大字典》
副詞。 《漢語大字典》而:副詞。 漢語大字典》 副詞 1、表示時間 相當於“才”。 相當於“ 、表示時間,相當於 2、表示範圍 相當於“只”、“唯獨”。 相當於“ 唯獨” 、表示範圍,相當於 3、表示繼續 相當於“猶”、“還。” 相當於“ 、表示繼續,相當於
能力有限 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授課結束 謝謝收看
承接連字而821例1831935而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例194197或用如狀字狀語例215221語例222228822229245246260261291292307能力有限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氏文通》( 》(讀 《馬氏文通》(讀本)本用法是連接動字或靜字 1、“而”連接動字(例70—118) 連接動字( 、 ) 2、“而”連接動、靜諸字(例119—148) 連接動、靜諸字( 、 ) 3、“而”連接狀字與動、靜字(例149—178) 連接狀字與動、靜字( 、 ) 4、“而”連接介字與動、靜字;“而”連接介 連接介字與動、靜字; 、 字與動字 (例183—193) ) 5、“而”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例194—197) 前後的名字用如動、靜字( 、 ) 或用如狀字(狀語)( )(例 或用如狀字(狀語)(例215—221) ) 6、“而”的前後項為代詞,代詞是作表詞,表 的前後項為代詞,代詞是作表詞, 、 詞可看作用同靜字, 實際上連靜字( 詞可看作用同靜字,“而”實際上連靜字(或狀 )(例 語)(例222—228) )
《马氏文通》中的语序问题述评
清末 马建 忠的《 马氏文通 》 是 我 国最 早的一部 汉语语 法 著作 , 它标志着我国的汉语 语法研究 工作进入 了一个新 的历 史时期 。作为汉语语法研究开 山祖师 的马建 忠 , 一方 面古 汉 语功底深 厚 ,对我 国古代学者研 究汉语语 法 的情 况非 常熟 悉, 另一方 面又通 晓印欧诸种语言 及其体系 。因此 , 他在 写 《 马氏文通》 时既继承 了国人 的语法研究成果 , 也模仿 了印欧 语法体系 , 但 他在继承和模 仿的基础上有 自己的创新 和独 到 的见解 , 发现 了很 多拉 丁语法没有 只有 汉语语法 特有 即“ 华 文所 独” 的语法规律 。比如语序在分 析汉语 句子 中的重要性
就是 马氏发现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简略述评 , 以加深
另 一方面 ,马 氏也发现 了有谓语 出现在 主语之前 的情
况, 他认 为这样 的特殊情况有 两种 : ( 1 ) 表示 感叹 , 强调 谓语 时, 谓语 提前 。
马 氏在《 马 氏文通 ・ 句读 ・ 彖二 ・ 系一 》 中写 道 : “ 咏 叹语 词, 率先起 词 。” [ 1 1 3 9 3 并 举例 ( 例见 马建 忠《 马氏文通 1 3 9 3 页)
于各篇 的, 梳 理 可 知 马 建 忠 确 定 句 法 关 系 的主 要 根 据 是 语 序 , 他 有 自 己关 于 汉 语 的 明 确 的 语 序 观 , 他 从 语 序 角 度 全 面 揭 示 了汉 语 文 言 语 法 的规 律 : 主语 在 前 , 谓语在后 , 这 是 汉 语 句 子 中主 谓 句 语 序 的 一 般 规 律 , 也 有 主 谓 倒 装 的特 殊 恃 况 ; 宾 语 一 般 在 动 词之 后 , 有 宾 语 前置 的 情况 ; 定 语、 状语在 前, 中心 语 在 后 。
《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历史功绩重议
《汉文经纬》与《马氏文通》-- 《马氏文通》历史功绩重议1.关于《马氏文通》历史地位的评断眉叔是深通欧文的人,这部书是把王[引之]、俞[樾]之学融会贯通之后,仿欧人的文法书把语词详密分类组织而成的。
著书的时候是光绪二十一、二年,他住在上海的昌寿里,和我比邻而居。
每成一条,我便先睹为快,有时还承他虚心商榷。
他那种研究精神,到今日想起来,还给我很有力的鞭策。
至于他的天才和这部书的价值,现在知道的人甚多,不用我赞美了。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章十三)梁启超这段话,写于1923年。
他整理清代学术成就,要解决如何划分研究领域的问题。
传统的语言文字研究有一个现成的学科名称,即“小学”。
梁启超沿用了这个名称,但又不满意于旧的音韵、文字、训诂三分法,因为如果采用这种分类法,像《文通》这样一部书就会无所归属。
于是他提出,用“文字学”取代“小学”,作为语言文字研究的总称,其下再分“字义学”和“字用学”。
字义学的对象是“一个字或一个辞的意义”,历来的音韵、文字研究以及绝大部分训诂研究,都包括在里面;字用学的对象是“字和辞的联缀用法”,这门学问还“幼稚得很”,算得上的著作只有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俞樾的《古书疑义举例》和马建忠的《马氏文通》(见梁著章十三之一)。
由此可见,梁启超已做了把语法学与传统语言文字研究区分开来,使之成为专门领域的努力,尽管他还没有使用“语法学”这个学科名称。
他看到了《马氏文通》与以往有关研究的沿承关系。
刘淇、王引之、俞樾三人的书,现代语言学史家也往往把它们看作语法著作(如何九盈1985: 296—302)。
但因为借取了西方语法学的概念体系和描述方法,《文通》又迥然有别于所有这些探讨虚词用法的著作,用马建忠自己颇为自负的话来说,“此书为古今来特创之书”(例言)。
今天,中国学者对《马氏文通》历史地位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见王力1981:174—175;何九盈1985:302;胡奇光1987:331;周法高1980:21,32)。
马氏文通白话文翻译
马氏文通白话文翻译序古代先人们把发现事物当作自己的事业,于是废弃结绳而创造了书契,然后文字就出现了。
根据象形之法造出来的就叫文,形和声相搭配在一起的叫做字,形和声随着时代变化相沿习用,讹传谬误的地方可以说数不尽,上古时期文字不算太多,汉朝接着秦朝大兴文字之学,出现了郑玄,许慎等文字学家。
他们进行探究的时候一定要考究最初的书籍,于是小学兴起了。
从汉代开始衰退,小学各部分工,各司其职。
欧阳永叔说:“《尔雅》产生于汉代,给名物正名,用了大量的文字去说明,于是有了训诂之学。
”许慎作说文,于是产生了偏旁之学,篆书和隶书的古文字,形体各不一样,于是产生了字书之学。
五声异律、清浊相生,孙炎开始研究字音,于是有了音韵学。
吴敬甫把文字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体制,二是训诂,三十音韵。
胡元瑞则说文字学的支端,有十数种观点,有多如形文的,意思的,音韵的,迹象的,考究的,评论的,都要统统删除掉,文字学不外乎训诂,音韵,字书这三种学说而已。
这三种学说在清朝已经完备。
凡是训诂解释的难处,点画的细腻,音韵的细微处,没有不详细地参考旁证书籍的,探究出最合适的答案,但是各家的得失不同。
平凡的人和充满好奇心的人,通常又相互议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于是字形字声在传世的过程中不可能不发生变化,,如今想要用多次变化过后的字形字声区推测原始的字形字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根据已经变化的字形字声来证明那些原始的字的形声,应该追根溯源熟悉最开始的书籍。
被证明的是一个字的疑问,一个音的讹传,一笔一画的错误。
却不知道祖先在造字的时候,笔画音韵都是千变万化的,给他们字形和读音,原本就没有不变的道理,所以一个字有一个字的写法,一个字有一个字的读音。
形声都要一致,经历千百年,其变化也不能太大。
所以形和声最容易发生变化,是针对每一个字而言的。
而形声变化了,但是也有不变的部分就是针对由字组合成句子来说的。
《易经》说“艮其辅,言有序”。
《诗经》说“出言有章”。
吕叔湘与《马氏文通》研究
Lu Shuxiang and His Study of The Chinese Grammar
by Ma Jianzhong
作者: 邵霭吉
作者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江苏盐城224002
出版物刊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75页
主题词: 吕叔湘 《马氏文通》 语法理论 汉语 句法 语气 排版格式
摘要:吕叔湘对<马氏文通>研究的贡献是他人所不能及的.他的<中国文法要略>继承和发
展了<马氏文通>的语法理论,他的<重印〈马氏文通〉序>对<马氏文通>进行了极为恰当的总
体评价,他为孙玄常著<马氏文通札记>所写的批语体现了他对<马氏文通>研究方法的指导,他与王海合编的<马氏文通读本>,是<马氏文通>迄今为止的最佳版本,他的<汉语语法论文集>里也
闪烁着<马氏文通>研究的许多珠玉.。
《马氏文通》的语义结构分析
第26卷第4期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26 No.4 2008年7月JOURNAL OF G U I ZHOU UN I V ERSI TY(Social Sciences)Jul.2008《马氏文通》的语义结构分析袁本良(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马氏文通》中关于句子语义结构的大量阐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书语法体系的特点。
文章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试图从语义成分、语义关系、语义结构类型,以及语义结构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文章认为,《文通》注重语义结构分析,一方面是该书实用性目的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汉语语法自身特点所使然。
《文通》所反映出的“句法—语义”两个结构层面观以及该书对汉语“语义语法”的开创性研究,对后世的汉语语法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马氏文通》;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义语法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08)04-0079-07一 王海 先生曾经指出:“百年来的中国语法学批评,几乎是以对《文通》的评论为主线的。
把这成百上千篇(部)的评论文章和著作汇集起来,真可称得上‘《文通》学’了。
”[1]《马氏文通》问世以来,汉语语法学界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从片面到全面、从肤浅到深入的过程;而最近20多年的《文通》学研究,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可以说,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已经涉及到了《文通》内容的所有方面。
不过,正如人们对汉语语法现象及其本质的认识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一样,对于《文通》一书内容和价值的研究,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拓展认识的空间。
作为一部属于传统语法的著作,《文通》的语法体系具有注重意义的特点。
这一点应该是学术界的共识。
不过,《文通》一书在语义分析方面有些什么特点,语义分析在马氏语法体系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对此我们似乎还缺乏比较明晰的认识。
《马氏文通·后序》简注
《马氏文通后序》简注许守谦【期刊名称】《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年(卷),期】1987()4【摘要】苟卿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夫曰群者,岂惟群其形乎哉!亦曰群其意耳.而所以群今人之意者则有话;所以群古今人之意者则惟字.传曰:形声相益之谓字.夫字形之衡从、曲直、耶正、上下、内外、左右、字声之抑扬、开塞、合散、出入、高下、清浊、其变幻莫可端倪.微特同此圆顶方趾散处于五大洲者,其字之祖梵、祖伽卢、祖仓颉,而为左行、为右行,为下行之各不相似而不能群;即同所祖,而世与世相禅,则字形之由圆而方,由繁而简,字声之由舌而齿、而唇、而递相变,群之势亦几于穷且尽矣.然而言语之不达者,极九译而辞意相通矣;形声或异者,通训诂而经义孔昭矣.盖所见为不同者,惟此巳形巳声之字,皆人为之也.而亘古今,塞宇宙,其种之或黄、或白、或紫、或黑之钧是人也,天皆赋之以此心之所以能意,此意之所以能达之理.则常探讨画革旁行诸国语言之源流,若希腊、若辣丁之文词而属比之,见其字别种而句司字,所以声其心而形其意者,皆有一定不易之律,而因以律吾经籍子史诸书,其大纲盖无不同.于是因所同以同夫所不同者,是则此编之所以成也.【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马氏文通;能群;形声相益;西学;旁行;圆顶;希腊;制器尚象;意谓;语法规则【作者】许守谦【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4【相关文献】1.论王注《孔子家语》两篇“后序”是魏晋时人伪撰 [J], 王化平2.《〈指南录〉后序》误注之我见 [J], 门孔玲3.《指南录后序》教学简案与反思 [J], 赵宪宇4.接受学视域下《桃花扇》之注读语境与评点互动——以嘉庆刊本《桃花扇传奇后序详注》为例 [J], 杨蕊5.《马氏文通·序》简注 [J], 严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慨夫蒙子入塾,首授以《四 子书》,听其终日伊吾;及 少长也,则为之师者,就书 衍说[19]。至于逐字之部分 类别,与夫字与字相配成句 之义,且同一字也,有弁于 句首者,有殿于句尾者,以 及句读先后参差之所以然, 塾师固昧然也[20]。而一二 经师自命与攻乎古文词者, 语之及此,罔不曰此在神而 明之耳,未可以言传也[21]。 噫嘻!此岂非循其当然而不 求其所以然之蔽也哉!后生 学者,将何考艺而问道焉!
马氏文通序
126班15--28号整理制作 (第二组)
目录
作品简介
作者简述 马氏文通序 马氏文通后序 感想总结
作品简介
《马氏文通》是马建忠编著的一本书籍,该书是中 国关于汉语语法的第一部系统性著作。这本著作开 建了中国的语法学。该书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把 西方的语法学成功地引进中国,创立了第一个完整 的汉语语法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块 基石。《马氏文通》融汇汉语传统和外来的理论方 法研究汉语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外来理论和方法上 树立了一个典范。马建忠参照拉丁语法体系,同时 参照中国关于虚字的一些说法,经过长期的整理、 搜集创建了一套汉语的语法体系。
让人感慨的是小学生去私塾上课, 开始就教《四书》,听见他们整 天说着“伊伊吾吾”的话;等到 长大后,当了私塾先生,也只能 就其经文推衍义理。对于逐字住 句批区分词性及词在句中的词法 成分,字与词之间相匹配形成的 语义;对于一个字,有的时候放 在句首,有时批在句尾,句读间 的先后顺序完全参差不齐 ,形成 这样的原因 是私塾先生的愚昧无 知。那些以经师自命的人研究经 文、古文词汇,言之如何通晓, 没有一个不说是在于凭心灵来体 会明白,无人能说出其中的道理。 唉,这和那些知道道路却不知道 理如何推晓有什么区别?后来的 人,又将如何探求语法学问?
上考察经史,连带涉及诸子百家,下到方志书 籍和笔记。所有的措辞遣句,都可以拿来表述 我心中的意思并且传达告示现在和以后的人, 互相引用参考,总是有个不能改变模式。不考 虑自己的城府浅陋,《四书》、《三传》、 《史》、《汉》、韩愈的文章这些历代的文章 的变化的大端。同时关联到诸子、《语》、 《策》,把他们按字按句排列,广泛的援引事 例,比较事例并归类他们,掌握一类事物并且 据此增长同类事物。了解从古到今的文章,字 字句句的意思,一下子全都明白理解了,都是 像这样回合疏通,编辑一本书,名叫(马氏文 通)。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正名,天下可 以拿来学习的事情有所不同,他们所用的名称 不同,他们主要的意思也不同不能相互混淆。 佛家的“根”、“尘”、“法”、“相” ,法 律家的:“以”、“准”、“皆”、“各”、 “及”、“其”、“即”、“若”与那些军中 的法令,官场上的规矩,都各有各的不同。以 及屈平之“灵”,庄周之“因是”,鬼谷之 “捭阖”,苏张之“纵横”,他们的解释不能 拿到其他书籍中引用, 阅读的人一定会觉得这 些书籍像汪洋大海一样而不知道讲得什么因此 认为他是第一名的。再说议论实词,只要是有 意义的可以理解的词都是实词。那么这类词的 所有意思进行分类,可以作主语,也可以作宾 语。或者是放在句子少年,或者是放在句子后 面,都是随着词的意思来决定它在句子中的位 置而改变。就可以得到他们正确的用法。 再说 议论虚词,只要是没有意义的不可以理解的只 可以用助词来弥补修饰不足的词,叫他虚词。 刘彦和说:“至于夫、惟、盖、故者,句首是助词; 之、而、于、以者,句中起连接作用的久远的 用法;乎、哉、矣、也,也是陪在句子结束或 停顿之后常用的方式”。虚词的助词,大概就 不外乎句首、句中、句末三处。因此用分类区
带过 寄 成 当 词 的 的 来自 予 熟 时 造 发 缘 一己 了 , 人 句 展 由 些的 自 在 们 方 的 , 启书 己 文 对 法 分 通 示能 的 章 文 的 析 过 给期的字剖,对 后望最的析对现 来。后理,学世 的希作解反者的 读望者尚映们文 者通也不了遣字
要马 解氏 释文 了通 作序 者主 写要 《这 马篇 氏文 文章 通主 》
马 氏 文 通 序
昔古圣开物成务,废结绳而造书 契,于是文字兴焉[2]。夫依类象 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阅 世递变而相沿,讹谬至不可殚极 [3]。上古渺矣,汉承秦火,郑许 辈起,务究元本,而小学乃权舆 焉[4]。自汉而降,小学旁分,各 有专门。欧阳永叔曰:“《尔雅》 出于汉世,正名物讲说资之,于 是有训诂之学;许慎作《说文》, 于是有偏旁之学;篆隶古文,为 体各异,于是有字书之学;五声 异律,清浊相生,而孙炎始作字 音,于是有音韵之学。”吴敬甫 分三家:一曰体制,二曰训诂, 三曰音韵[5]。胡元瑞则谓小学一 端,门径十数,有博于文者、义 者、音者、迹者、考者、评者, 统类而要删之,不外训诂、音韵、 字书三者学而已之[6]。
三者之学,至我朝始称大备,凡诂释 之难,点画之细,音韵之微,靡不详 稽旁证,求其至当。然其得失异同, 匿庸与嗜奇者,又往往互相主奴,聚 讼纷纭,莫衷一是[7]。则以字形字 声,阅世而不能不变,今欲于屡变之 后以返求夫未变之先,难矣。盖所以 证其未变之形与声者,第据此已变者 耳。藉令沿源讨流,悉其元本所是正 者,一字之疑、一音之讹、一画之误 已耳[8]。殊不知古先造字,点画音 韵,千变万化,其赋以形而命以声者, 原无不变之理,而所以形其形而声其 声,以神其形声之用者,要有一成之 律贯乎其中,历千古而无或少变。盖 形与声之最易变者,就每字言之,而 形声变而犹有不变者,就集字成句言 之也。《易》曰:“艮其辅,言有 序。”[9]《诗》曰:“出言有 章。”[10]曰“有序”,曰“有章”, 即此有形有声之字,施之于用各得其 宜而著为文者也。《传》曰:“物相 杂故曰文。”[11]《释名》谓“会集 众采以成锦绣,会集众字以成词谊, 如文绣然也。”今字形字声之最易变 者,则载籍极博,转使学者无所适从 矣,而会集众字以成文,其道终不变 者,则古无传焉[12]。
儒生们现在不读书就做文章也就罢了, 儒生们现在读书了做文章,将能够学 习以往人没能学习到的也能够用易懂 的办法给学习的人传授知识。这个道 理从哪儿来的呢?《礼记。学记》上 说,每年招收考生,隔一年就要考察 标点分段的能力。那本《疏》中说, 所说的离经,是指分离理清概要,使 句子和段落标记干净。《通雅》中引 用来作为“离经辨句”,说“丽于六 经,使是习之,先辨其句读也。”徐 邈说郑注中的“读”字音“豆”,皇 甫茂正说;“读书却不知道句度,对不 起郑玄”。度,就是读,所说的是句 心,如此说来,那么古代小学就必定 行讲解经书语句关系,断绝句读,就 是明白无疑的了。哪里知道所说的断 绝句读,必定要先知晓集字成句成读 的原因。刘氏《文心雕龙》中说“人 立言,凭借字生句,积累句子成章, 积累章成篇。篇目文采焕发,文章没 有瑕疵,文章明了,句子没有不清楚 的,句子意思清楚,字不会有错。用 一个语法规律可以驾驭千万类语句。 话说回来,刘氏并没有发现振本知以 的道理。
士生今日而不读书为文章则已, 士生今日而读书为文章,将发古 人之所未发而又与学者以易知易 能,其道奚从哉[13]?《学记》 谓“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14]其《疏》云: “离经,谓离析经理,使章句断 绝也。”[15]《通雅》引作“离 经辨句”,谓“丽于六经使时习 之,先辨其句读也。”[16]徐邈 音豆[17]。皇甫茂正云:“读书 未知句度,下视服杜。”[18]度, 即读,所谓句心也。然则古人小 学,必先讲解经理,断绝句读也 明矣。夫知所以断绝句读,必先 知所以集字成句成读之义。刘氏 《文心雕龙》云:“夫人之立言, 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 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 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 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 万毕矣。”顾振本知一之故,刘 氏亦未有发明。
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简介
马建忠(1845.2.9-1900.8.14), 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 叔。江苏丹徒(今属镇江)人, 是《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 第二十世孙。 太平军进军江南时,随家徙 居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因愤外患日深,开始研习西 学。主要著作有《适可斋记 言记行》、有《文通》(通称 《马氏文通》)十卷,以拉丁 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 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 统的语法著作。
上稽经史,旁及诸子百家,下至志书小说, 凡措字遣辞,苟可以述吾心中之意以示今 而传后者,博引相参,要皆有一成不变之 例[22]。愚故罔揣固陋,取《四书》、 《三传》、《史》、《汉》、韩文为历代 文词升降之宗,兼及诸子、《语》、 《策》,为之字栉句比,繁称博引,比例 而同之,触类而长之,穷古今之简篇,字 里行间,涣然冰释,皆有以得其会通,辑 为一书,名曰《文通》[23]。部分为四: 首正名,天下事之可学者各自不同,而其 承用之名,亦各有主义而不能相混[24]。 佛家之“根”“尘”“法”“相”,法律 家之“以”“准”“皆”“各”“及 其”“即若”,与夫军中之令,司官之式, 皆各自为条例[25]。以及屈平之“灵脩”, 庄周之“因是”,鬼谷之“捭阖”,苏张 之“纵横”,所立之解均不可移置他书 [26]。若非预为诠解,标其立义之所在而 为之界说,阅者必洸洋而不知其所谓,故 以正名冠焉[27]。次论实字。凡字有义理 可解者,皆曰实字,即其字所有之义而类 之,或主之,或宾之,或先焉,或后焉, 皆随其义以定其句中之位,而措之乃各得 其当。次论虚字。凡字无义理可解而惟用 以助辞气之不足者曰虚字。刘彦和云: “至于‘夫’、‘惟’、‘盖’、‘故’ 者,发端之首唱;‘之’、‘而’、 ‘于’、‘以’者,乃札句之旧体; ‘乎’、‘哉’、‘矣’、‘也’,亦送 末之常科。”[28]虚字所助,盖不外此三
训诂、音韵、字书这三门学问,一直到我 朝开始才算完备,所有诂释的难点,点画 的琐碎,音韵的细密,没有不详细稽查旁 证左引的,以寻求他们的恰当之处。然而 他们之间各种异同,一般人和嗜好猎奇者 又往往互相有各自的观点,议论纷纷,观 念很难协调。则拿字形字声来说,历经时 世也不可能一直不变,现在想求得多次变 化之前的原本样态,难啊。一般要用来证 明未变的形与声,但是因为这个原因已经 变了很多。原本要追本溯流的人,因为一 个字的疑问,一个音的讹变,一个笔画的 失误都会改变本意。殊不知古人造字,点 话音韵,都是千变万化的,以形命声等各 种方法,要有一条不变的规律贯穿其中, 以求历经千年而无变化或是少量变化。大 概形与声最容易变化的就是单独的字了, 然而形声不变的就是在每句话中。《易》 曰:“艮其辅,言有序。”《诗》曰: “出言有章。”曰“有序”,曰“有章”, 也就说,每个字每句话每篇文章,都是要 有条理可言的。《传》曰:“物相杂故曰 文。”《释名》谓“会集众采以成锦绣, 会集众字已成词宜,如文绣然也。”如今 字形字音最容易变化的字记录在书籍中, 但是循环变化的让学者无法欣然接受,但 是能够用这些字来成文让规律始终不变的 文章,古代是没有文字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