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技巧(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技巧(共20张PPT)
例2 某市规定车辆在市区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车遇到情况急刹车 后,经时间1.5s停止,量得路面刹车痕迹为s=9m,问这辆车是否违章?
(43.2km/h>40km/h 违章)
知识讲解
例3 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公路旁每隔15m安置一个路标, 如图所示。汽车经过A、B两相邻路标用了2s,通过B、C路标用了3s,求汽车通过A、 B、C三个路标时的速度。(8.5m/s、6.5m/s、3.5m/s)
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例5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
别是24m和64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1m/s 2.5m/s2
知识讲解
五. 图象法 利用图象反映物理规律,分析物理问题,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运动
知识讲解
三. 比值法 在处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首先考虑用以上的几个比值关系求解,可以 省去很多繁琐的推导或运算,取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4 运行着的汽车制动后匀减速滑行,经3.5s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s内、 2s内、3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3:5:6)
知识讲解
四. 逐差法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用基本规律可以推出Δx=aT2 即: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知识讲解
5、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特殊规律: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S为等分位移) (1)1T末、2T末、3T末、…、n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 (2)1T内、2T内、3T内、…、n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
知识讲解
(3)第1T内、第2T内、第3T内、…、第nT内位移之比 xⅠ∶xⅡ∶xⅢ∶…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3.每课一题:
代入各物理量得:x
1 2
(v0
v)t
又v=v0+at
得:
x
v0t
1 2
at
2
巩固训练:
【练习1】 一辆汽车以1m/s2的加速度加 速行驶了12s,驶过了180m,求汽车 开始加速时的速度是多少?
9m/s
小结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t图像中
的一块矩形的面积。 2、公式:x = v 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对应着v- t图
问题5:此科学思想办法能否应用到v-t图 象上?
从v-t图象中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
2
梯形OABC此时速度为v0)到t(此时速度为v) 这段时间的位移。
3
4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1、从v-t图象推导:
由图可知:梯形OABC的面积
S=(OC+AB)×OA/2
像 中图线与时间轴之间包围的梯形面积。 2、公式
3、平均速度公式
=(v0+v)/2
课堂练习:
1、一质点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抛出,得到它 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试求出它在前2 s内 的位移,后2 s内的位移,前4s内的位移.
5m
-5m
0m
布置作业:1.教材40页练习2、3 2.学时作业 (九)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研究
知识回想:
v
一、匀速直线运动
1、概念 2、v-t图象 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
v
1、概念 2、图象
3、分类:
t
a方向和v方向相似——匀加速直线运动
v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ppt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ppt课件
根据 v=v0 +at 得:
汽车 10 s 末的速度为 16 m/s,从刹车到停下来要用 2.67 s。
知识讲解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分析已知量和待求量; 2.弄清题意画示意图,明确初速度v0、末速度v、加速度a和时间 t及各量的正负号。 3.将已知量带入公式求未知量,若所求量是矢量,要说明方向。 4.对计算结果和结论进行验算。
知识讲解
解法二:直接解,再检验 解:以初速方向为正方向,则 a=-5 m/s2 vt =v0+at=20+(-5)×10m/s=-30m/s 汽车刹车过程是一个实际的运动过程,一旦车的速度减到0, 汽车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后退,由结果可知,车实际已经停下来了, 所以6s末 vt =0。
18
知识讲解
人 教 版 高 一 物 理 必 修 1 第 一 学 期 第 二 章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的 含义是指加速度恒定. 2、科学思维:理解v t图像中图线与纵轴的交点、斜率的 物理意义. 3、科学探究:会从加速度的定义式中推导速度和时间的 关系,明白在v t图像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会用v=v0+at解释简单的匀变速直 线运动问题.
分析:依题意,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都是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1)问是 已知加速的时间求末速度。第(2)问是已知末速度求减速的时间。两个问题都需 要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式来求解。其中,第(2)问汽车加速度的 方向跟速度、位移的方向相反,需要建立坐标系处理物理量之间的正负号问题。
知识讲解
解 (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 v0=36 km/h =10 m/s,加速度 a=0.6 m/s2 ,时间 t=10 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二章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二章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1.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 0 2 =2ax。
2.推导过程: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v0+at。
1
2.位移公式:x=v0t+2at2。
3.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2-0 2 =2ax。
课前篇自主预习
新知预习
自主检测
1.正误辨析
(1)公式v2- 0 2=2ax只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A 对。2时,物体的速度等于全程的




平均速度,B 错。若末速度为 v,则2 = ,故中间位置的速度 v 中= =
2
2
1 2
,C 对。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到达中间位置用时 t',则 l= at , =

2
2
1 2
2
at' ,所以 t'= t,D 对。
2
2
答案B
课堂篇探究学习
随堂检测
知识归纳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三种速度及其关系
1.平均速度:某段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即
1
= 2(v0+v)。
2.中间时刻的速度:某段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
1
2
的平均速度,即 = = (v0+vt)。
2
3.中间位置的速度: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平
速度为1 m/s,接着车身上某点B经过站台时速度为4 m/s,车尾上某
点C经过站台时的速度是7 m/s,A、B、C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则
AB和BC距离之比为 (
)
A.17∶65
B.5∶16
C.5∶11
D.11∶5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ppt课件

专题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ppt课件

• 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且与运动方向平行。 •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运动,实际并不存在。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v
• 图象 a
s
s t
t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4)比例法
s1 : s2 : s3 : …… = 12 : 22 : 32 : …… v1 : v2 : v3 : …… = 1 : 2 : 3 : …… sⅠ : sⅡ : sⅢ :……=1 : 3 : 5 : ……
t1 : t2 : t3 : …… = 1 : ( 2 ― 1) : ( 3 ― 2 ):……
无初速度地释放一颗,在连续释放若干钢球后,对准斜面
上正在滚动的若干小球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AB=
15cm,BC=20cm.求: (1)拍摄照片时B球的速度
CBA
(2)A球上面还有几颗正在滚动的钢球 答案: (1)VB=1.75m/s (2)2个
例4、如图所示,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路上启动时的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2m/s2
(1)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 1s (3)刹车后8s内前进的距离 25m
➢“速度”的误区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例9、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4m/s ,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 AD )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ppt课件

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ppt课件
5、时间中点(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v0 vt 2
v
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m·s-1
v
v0
vs
2
vA2 vB2 2
0
t/s
Vs/2>Vt/2
先后通过A、B两点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A、B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的和vB。若通 过A、B连线中点C的瞬时速度为v1,由A到B所用 时间中间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2
作业本 P20 21
2.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 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 (1) 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变速运动; (2) 2s前甲比乙速度大,2s后乙比甲速度大; (3) 在2s时刻,乙追上甲; (4) 在4s时刻,甲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 A 只有(1)(2)(3)正确 B 只有(1)(2)(4)正确 C 只有(1)(3)正确 D 只有(2)(4)正确
A 若做匀加速运动,则v1>v2
CD
B 若做匀减速运动,则v1>v2
C 若做匀加速运动,则v1<v2
D 若做匀减速运动,则v1<v2
X,V0,V,a,t
五个物理量、四量一方程、 三个导出式、两个基本式
知三求二
应用
① 选定正方向(一般默认初速度方向为正向) ②找出已知量,统一单位 ③列出矢量方程 ④解方程得出结果
⑵可知对应时刻的瞬时 速度; ⑶它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⑷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⑸ 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t 时间 内的位移。
1.下图给出了汽车从A点出发 到B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 根据图线填空。 (1)在0 s-40s内汽车做____ 运动;加速度是 _。 (2)在40 s-120 s内汽车做_ 运动;加速度是____ (3)在120 s-200 s内汽车做 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 ;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 (4)图中得到汽车从A点开始 到速度大小为10 m/s 时所需的 时间是_________。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总结词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重要工 具,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 单的模型。
详细描述
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分析物 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将多 个力合成或分解为一个或几个力,从而简化问题。例 如,在分析斜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将重力分解 为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求解加速度和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能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能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可以求解物体 的速度和位移。
详细描述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因此,通过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例如,在分析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时,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物体下落的高 度和速度。
竖直上抛运动
要点一
总结词
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为负的地球重力加速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竖直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向上抛出,仅受重力 作用,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公 式包括:速度公式v=v₀-gt,位移公一个典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需要 考虑汽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和刹车距离等因素。
距离时间图象可以展示出物体在匀变速直 线运动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位移情况。通 过图象,可以观察到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趋 势,从而理解加速度对位移的影响。
加速度时间图象
总结词
直观反映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详细描述
加速度时间图象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匀变速直 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 过观察图象,可以了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本质。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共49张PPT)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共49张PPT)

图实12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 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 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 计时器下端; 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 实验. (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b”或“c”)来计算 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 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 点. 6.准确作图 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 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 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高考方向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例 1] (2015· 广东高考)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图实17
单位: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 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 x3-x1=2a1T2 x4-x2=2a2T2 a1+a2 1 a= 2 ,又知 T= f =0.1 s 联立以上各式得 a≈4.30 m/s2. (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a′=gsin θ=g h 2 = 5.88 m/s >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 s h 【答案】 (1)4.30 (2)a<g s =5.88 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ppt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ppt课件

由 a = vt - v0 t
vt = v0+ at
当 v0 = 0 时
vt = at
物理(电工14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例题1 汽车在紧急制动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 如果必须在2 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 少?
解:汽车制动后的运动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选 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汽车启动时、子弹在枪膛里都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2)两辆公交汽车,一辆正常进站,另一辆紧急 制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物理(电工6 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分析:它们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子弹速度增 加得快,汽车速度增加得慢;汽车正常进站时,速度减 少得慢,汽车紧急制动时,速度减少得快。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为
s = vt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改变的,它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时间t内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平均
值,即
v = v0 + vt 2
上两式整理得
s
=
v0t
+
1 2
at
2
物理(电工16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二、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改 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物理(电工7 电子类)(修订版)
a
第一章 运动和力
2.加速度的公式 v
v0
vt
a
设质点沿 x 轴正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由 v0
经一段时间t后变为vt ,速度的改变量为vt-v0 。用a 表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二、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中学物理常用的方法. 要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就要分析打出的纸带.纸带分析时要做的 工作一般有:
1.判定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 因打点计时器每隔相同时间 T 打一个点,设物体初速度为 v0,则第一个 T 内纸带位移 s1=v0T +12aT 2,
3.(多选)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
加速度大小为2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
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ACD )
A.1 s B.3 s C.4 s D.5+ 41 s 2
解:当物体的位移为
4m
时,根据
x=v0t+12at2
得,4=5t-1×2t2,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 ①加速度不变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相等时间内速 度变化量相等)③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同方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反方向。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规律
飞机的离舰速度是( C )
A.40m/s B.45m/s C.50m/s D.55m/s
解:前一段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12 2a1x1
代入数据解得 v1 30 2m / s
后一段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22
v12
2a2 x2
代入数据解得 v2 50m / s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
直线运动;初位置坐标为s0 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
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12021/3/12021/3/12021/3/1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2)由于只有两个数据,无法用“逐差法”,只需使用Δs= aT2 即可.
小车的加速度 a=sBC-T2sAB=[52-240-.122 4]×10-3 m/s2=0.40 m/s2 答 案:(1)0.26 (2)0.40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所用电源频率为 50 Hz,取其中某段纸带如图 2-3-7 所示,设 0 点为计数点的 起始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打有 4 个点未画出来,则 s1 为 ____ cm;加速度 a 为____ m/s2;物体经过第 4 个计数点的速度 v 为____ m/s.
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分析 1.实验目的:用_打__点__计__时__器__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实验原理:分析纸带求出各位置速度并求出加速度. 3.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 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并把 纸带穿过_打__点__计__时__器__,连接好电路;
又 s4+s5=0.24 m,则 v5=s42+Ts5=2×0.204.5 m/s=0.24 m/s.
其 v-t 图象如图 1 所示.
图1 答案:0.12 0.24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12021/3/1M onday, March 0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9:24:58 AM
同理:a2=
s53-T2s2,a3=
s6- 3T2
则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a

1 3
(a1

a2

a3)

1 3
s43-T2s1+s53-T2s2+s63-T2s3

s4+s5+s6-9T2s1+s2+s3.
(2)若实验数据少一些,或是只有 5 个计数点间距,一般采
用去头法或去尾法,取出 4 个计数点间距,用公式 a=
s4+s34-T2s2-s1计算加速度.
分析纸带求瞬时速度、加速度 [例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 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 图 2-3-6 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A、B、C、D 的 4 个计数点,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B、C 两点到 A 点的距离 已标在纸带上.
(3)先求出第2 个计数点的速度 v2=s21T3=21×5-0.31 cm/s=0.60 m/s
再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物体经过第 4 个计数点的速度 v 为 v=v2+at=(0.60+2×0.2)m/s=1 m/s. 答案:3 2 1
【教师参考·备选题】如图甲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 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 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 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 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 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 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 Hz.图乙中 a、b、 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a=2.08+1.90+1.793×-0.0212.48+1.32+1.12 ×10-2 m/s2
=4.97 m/s2=5.0 m/s2. 答案:5.0 2.98 段内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 v-t 图象 [例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各计数 点的瞬时的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号
1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思路点拨:(1)方法 A 只利用了其中的两组数据,偶然误差 较大,方法 D 也具有方法 A 相同的缺点.
方法 B 不可用,因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 也就是说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许多倾角不同的图线,再加上
测量角度时测量误差较大,故不能被采用,常用方法 C 求其加 速度.
(2)由上表中给出的数据,用作图法求其加速度,具体作法 如下:
(5)一般情况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标明各计数点, 测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__距__离_,求出各计数点的__瞬__时__速__度, 并求出加速度;
(6)描点作图,画出小车的_v_-__t_图__象__. 4.分析图象得出结论:如果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小 车做_匀__变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
①由表中给出的数据选好标度; ②描点,用“·”表示;
③用直线把描的点连起来,使所描的点尽可能在直线上或 对称地分布在两旁,个别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舍去;
④选图线中相距较远的两点由 a=Δv/Δt 求加速度,如图 2 -3-8 所示,则 a=[(150-50)/(0.55-0.14)] cm/s2=244 cm/s2 =2.44 m/s2.
图 2-3-6
(1)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B”的瞬时速度 vB=________m/s. (2)小车的加速度是 a=__________m/s2. 思路点拨:(1)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说明 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1 s 所以 B 点速度为 vB=s2ATC=52.20×0×0.110-3 m/s=0.26 m/s
乙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 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 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 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 2.5 m/s2.请根据加速度 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 b 段纸带中的 ___________.
解析:利用“逐差法” a=s4+s5+s6-s3+s2+s1 9T2
图 2-3-7
解析:(1)根据纸带可求出 s2=8-s1,s3=15-8=7 cm,有 Δs=s2-s1=s3-s2 即:(8-s1)-s1=7-(8-s1),解得 s1=3 cm;
(2)同时可解出Δs=s3-s2=7-(8-3)=2 cm=aT2,由题可 知 T=0.1 s
求出加速度为a= ΔTs2=2 m/s2;
为 0.5 s,小球从 1 位置到 6 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 度分别为 v1=0,v2=0.06 m/s,v3=_____m/s,v4=0.18 m/s, v5=______m/s.在图乙中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象(保留描点 痕迹).
图 2-3-9
解析:如题图所示,s2+s3=0.12 m,则 v2=s22+Ts3=2×0.102.5 m/s=0.12 m/s,
纸带的分析与计算 1.求瞬时速度 利用 vt/2= v =st .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1)若实验数据够用,一般选取 7 个计数点,测量并计算出
6 个间距(如图 2-3-5 所示).
图 2-3-5 由 s2-s1=aT2 得 s4-s1=s4-s3+s3-s2+s2-s1=3aT2 则 a1=s43-T2s1;
通过计数点 44.0
的速度(cm/s)
23456 0.20 0.30 0.40 0.50 0.6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1)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公式,用 a=Δv/Δt 算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 a=tan α求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由图上相距较远的两点, 由 a=Δv/Δt,求 a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其平均值 作小车的加速度 (2)由上表中给出的数据,用作图法求其加速度.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1日星期 一2021/3/12021/3/12021/3/1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12021/3/1Marc h 1, 2021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3/12021/3/12021/3/1M ar-211- Mar-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3/12021/3/12021/3/1M onday, March 01, 2021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3/12021/3/12021/3/12021/3/13/1/2021
图 2-3-8 答 案:(1)C (2)图见 2-3-8,a=2.44 m/s2
2.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 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
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 2-3-9 甲所示,1 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 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_滑__轮_,下边挂上合 适的钩码,接通电源,然后__放__开__小__车_,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打完一条立即_关__闭__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4)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__过_于__密_ _集__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