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调查报告

题目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完成人姓名

系别体育系

专业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年5月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2001年,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要求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9年,中央拨专款用于补充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公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一要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广大农民工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到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就学经费保障机制,对接受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二要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的作用。充分挖掘公办学校的潜力,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待遇。

三要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力量。农民工子女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在短期内解决是不可能的,这就要充分发挥民办学校的作用。各地政府部门要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加强督导,规范行为,促进其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按照现行的有关政策,

这是流动人口在公立小学每学期200元、中学每学期300元、高中每学期500元的借读费,对于一些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的进城民工家庭来说,这确实是一道“门槛”。不过从采访情况来看,他们虽然不能从“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义务教育体制的高度来理解这是“目前过渡时期弥补城市教育经费不足的一种合理过渡方式”,虽然也希望能像郑州等城市一样降低借读费标准或者免收借读费,但大多数还是表示能够理解.

(二)不过实际的情况是一些学校收费比教育部门规定的标准要高,

有的甚至提出了“赞助费”的要求。额外的经济要求成为一些进城民工“不可承受之重”,有的不得不为孩子的教育支付巨额费用,有的则在无奈中选择放弃:让孩子返回原籍读书或者干脆处于辍学、失学的状态。

(三)在教育部门“降压”的同时,流动人口子女们的义务教育

却被无形中抬高了“门槛”。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文录认为,外来流动人员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辛勤劳动,但收入低廉,为流入地降低了财政的支出。此外,外地务工的流动人口在农村交纳了教育

附加费,在城市打工也缴纳了工商税、暂住费等一系列的费用。他们负担了城乡的双重费用,因此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不能以“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为由,以财政或其它原因推卸对他们子女上学的责任,更不应该有漠不关心甚至排斥的思想和意识。

(四)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他们能不能在合适

年龄受到必要的教育。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我省在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学问题上还缺乏主动。有专家认为,流动人口子女日益增多这是大势所趋,政府争取主动、未雨绸缪才是良策,等到城市有能力接纳了才接纳,很多孩子就有可能失去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可是,进城务工子女越过“经济门槛”向城市课堂迈进,是不是

就意味着“万事大吉”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发现自己试图融入的脚步又被另一道门槛阻挡着。

小刚这个孤独的外乡小孩被安排在课堂的一个角落里,没有哪个

老师关心他是否听懂了一节课的内容,还被同学们赐予了“弱智”的外号;李东东因为与一个当地同学发生了龃龉,对方睚眦必报的父亲非要把这个小外乡赶走;而在最近的一次家庭调查中,借读生占85%的石家庄市正东路小学竟有80%的学生有自卑情绪……

(五)在公立学校借读的流动儿童尤其是进城农民工的孩子

不在当地,经济条件薄弱,常被另眼相看;由于流动性太大,学校有时会疏于管理;由于没有学籍,成绩因此不计入教学考评,并且无机会参加评三好和一些竞赛,诸多原因让一些孩子们在心理上感到自卑和不平等。省妇联韩红红认为,如果他们伴随着这种心理成长,他们可能会趋于“激进”化,如果没有合理、平等的教育机制,这一群体可能成为不健康的社会群体。所以说,要从“今天的教育问题,明天的社会问题”的高度来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

作为一直关注儿童成长的韩红红希望全社会能为流动儿童创造这

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以完全开放的心态来接纳流动儿童,到哪儿他们都能顺利地上学,到哪儿他们都能平等地学习,那时候,‘流动’两个字就会成为历史名词。”

(六)了解几个城市相关的农民工子女上学的情况

内五个区,每个区建一至二所中学,缓解教育资源紧张的状况,从而解决外地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但是仅仅这些是不够的,有关专家呼吁,我省也应该与一些外省市区实现“接轨”,转变“包袱”观念,通过改善学籍管理办法、简化就学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费用等多种措施,来降低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有形门槛”。与此同时,在目前公立教育资源紧张的情况下,还可考虑这一弱势群体的特殊性,在农民工居住集中地区开办专门的民工子弟学校作为“次渠道”满足一部分民工子女上学的需求。

在河南各地的农民工子女,几乎全部能够顺利进入他们务工所在地的中小学校,令进城农民工发愁的子女上学难问题,在河南省已基本解决。2005年至2006年,河南省共安排“两免一补”资金26.2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80万人次,资助金额和受助学生人数均居全国首位。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6%。2007年,河南省将继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并将继续简化各种入学手续,城镇公办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得收取借读费,做到农民工子女与城镇职工子女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平等对待。河南省许多学校已经将迅速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在河南各地的农民工子女,几乎全部能够顺利进入他们务工所在地的中小学校,令进城农民工发愁的子女上学难问题,在河南省已基本解决。2005年至2006年,河南省共安排“两免一补”资金26.2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80万人次,资助金额和受助学生人数均居全国首位。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6%。2007年,河南省将继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认真做好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并将继续简化各种入学手续,城镇公办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分配的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得收取借读费,做到农民工子女与城镇职工子女统一管理、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统一安排活动、平等对待。河南省许多学校已经将迅速提高农民工子女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作为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一、农民工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子女教育支出过高。

农民工远走他乡,更多的是迫于窘困的生活。面对子女教育,没钱可以扼杀一家人的梦想。根据有关规定,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规定向农民工子女加收借读费等其他任何费用。尽管如此,无论怎样省吃俭用,农民工的低收入仍无法担负庞大的教育支出。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已入学儿童中约有10%因家庭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