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_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案(1)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说明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荆人袭宋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作标记。
澭水突然涨水,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以前他们先在澭水作标记的时候,(标记)可以引导楚国人涉水,现在水已变化并涨了很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记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自主探究】(1)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1)因为夜间澭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失败。
(2)荆人袭宋这个故事启示我们:由于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做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生变化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发生变化。
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1)(2)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的。
【想一想】世界永恒发展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世界永恒发展是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包含的趋势,而并非指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发展之中。
4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想一想】事物的发展是杂乱无章的吗?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普遍的和永恒的,但不是杂乱无章的、毫无秩序的,而是有规律的。
二、发展的实质1事物的灭亡。
2进和【想一想】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吗?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倒退的、下降的,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探究点一发展的普遍性不用纸巾用手帕、不坐电梯爬楼梯、开汽车不如骑单车……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加剧,过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的“低碳”生活理念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问题:这一现象蕴含了什么哲理?提示: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基本原理: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P63--64(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2)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
3、量变和质变相互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3>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A.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C.要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
注意:以量变、质变认识的五个误区误区1:量变即事物的变化,质变即事物的发展误区2:量变是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量变与事物性质无关误区3:质变就是由事物数量上的增减才引起的。
误区4:只要有量变,就一定会发生质变。
量变的总和就是质变。
误区5: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是截然分开的。
二、练习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这体现了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2.《孙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及答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1课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课标要求】目标内容学习建议1.识记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
2.理解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整个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区别。
1.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养成归纳。
概括的能力。
2.培养分析、判断、比较的能力。
3.在学习中,学生要善于通过分析自己学习的知识,来认识自然界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初步培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体系构建(要求:认真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知识结构,不能填写的,自主探究后再做。
)运动、变化的总趋势二.自主探究(课前自主回答完成下列问题,把握教材知识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一:问题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将问题的有关内容在课本上画出,找出关键词句,试着快速记忆。
)1.发展的普遍性表现在那些方面?2.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4.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如何?5.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自主探究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方法论要求发展的普遍性易错辨析(具体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分析)1.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3.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4.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性质出现根性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5.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是前进和上升的。
自主探究三:困惑扫描(写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仍不能达成共识,组间或全班讨论解决。
)【释疑解惑】一.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图示说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二.运动、变化、发展的联系与区别区别运动变化发展含义不同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侧重于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
这种改变既有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也有下降的、向后的、退步的。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具有前进的、上升性质的变化。
性质不同没有表达或规定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总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趋势、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学习方法
1、按照“自主预习---合作研讨---检测评价---反思总结”四环节进行学习。
2、预习时,要运用“查、划、写、记、练、思”的方法读课文两遍;按照观点提要法和概念比较法独立完成自主预习单的有关问题。
3、研讨时,要按照“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的流程进行,同时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全面的、联系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4、评价时,要采用“自主练习---交流评价---自我纠错”的流程进行,强调独立性和纠错性。
5、养成每节课反思总结的习惯,学会整理笔记。
学习过程
程序(要素)
时间分配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3分钟
多媒体显示材料《机智的东方朔》,这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哲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渴望。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即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二、检查学生自主预习情况
15分钟
1、组织学生谈谈对自主预习单上的思考题的理解,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2、检查学生对评价单上的习题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的精神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是如何在发展中的?人类的社会历史发展中有哪些观点?请举例说明。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2.通过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3.通过解释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Step 3: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案例,如工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影响,社会主义革命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推动等,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中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整理出案例中的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总结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
Step 4:方法探究(25分钟)1.讲解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方法: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2.通过教师提供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进行分析。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对一个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学生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Step 5: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总结并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以及方法。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讨论的质量,评价学生对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理解和熟练运用方法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主题: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内容: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定义和基本内容。
中考政治复习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考点扫描】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知识梳理】1、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上升的趋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静止和僵化保守思想。
3、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消极过时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方法论: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得到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4、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第8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3.鼓励学生将发展观运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并对下节课的学习提出期望。
五、作业布置
1.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发展观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能够体现发展观的四个方面,字数在800字左右。
-例如,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为背景,让学生思考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2.知识传授与探究:
-采用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发展观的内涵。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发展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实践与应用:
-设计实践活动,如小组课题研究、辩论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发展观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高二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备了一定的哲学素养。在此基础上,学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学生来说既是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也是一次思维能力的提升。然而,学生在实际应用发展观分析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对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产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分析具体问题时,难以将发展观与实际相结合,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发展的实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发展。
-发展的原因:内外因共同作用,其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
-发展的形式:量变和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发展的过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3.针对每个方面的讲解,教师可适时引入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新旧事物的含义、衡量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量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理解新事物为什么能够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原理,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上形而上学有两种表现形式2、过程与方法:分析‚活动探究‛教材和图片;比较新旧事物、量变与质变;哲学典故的运用、名言警句蕴涵的哲理;问题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看待人生道路中出现的挫折;树立矛盾分析的观点,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树立远大理想,奋斗目标与脚踏实际艰苦奋斗结合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难点:新事物的发展为什么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教学方法】引导讨论、启发思考、自主探究、课堂练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课前记忆,上课抽查)1. 发展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2. 发展的实质原理及方法论?3.什么是新事物?判断标准?二、导入新课成语导入:“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个成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学习目标展示(齐读)1.识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2.理解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行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重难点)3.理解事物发展的状态——量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重点)四、学案点评1、优秀个人、小组及批评的小组2、学生存在问题五、问题导学请各组同学根据课前的预习,相互交流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5、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范文】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忆目标(1)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2)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2、理解目标(1)发展的普遍性;(2)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3、运用目标(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3)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3、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4、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的实质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客观事物不仅处于普遍联系中,而且处于变化发展中。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忆目标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理解目标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运用目标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的实质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客观事物不仅处于普遍联系中,而且处于变化发展中。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的特征。
【讲授新课】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即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_第八课_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有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八课⎪⎪目题(一)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普遍性体现在哪些方面?(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整个自然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前进和上升过程。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
(×)辨析: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中。
2.人的认识可以跨越式发展。
(×)辨析:人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联系和发展的关系(1)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世界既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不可分割。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统一的。
(2)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3)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变化发展的,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事物的变化发展表现出来。
[典例应用](福建高考)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 解答漫画类选择题首先要明确漫画的寓意。
该漫画的大概意思是满树叶子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剩下一片叶子,人们才知道珍惜,这启示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成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答案为B。
[答案] B目题(二) 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什么?(1)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三单元 第八课 第1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同步教学课件 新人教必修4
第1课时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知识目标 (1)识记发展的实质。 (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材料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 展的。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 静止观。 (2)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 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典例】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 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
明( ) 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实在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C.龚自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 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引文的内涵。材料强 调的是事物的变化发展,并没有强调事物的客观性,所以 A 项 不符合题意。B 项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引文观点只 能体现一定的辩证法思想,而不能体现唯物论思想,C 项是错 误的。故选 D。
2.(教材 P61)(1)回顾 20 世纪中国的历史,你能否体会到中 国社会的巨大发展?
(2)20 世纪人类社会的巨大发展对你有什么启示? 提示:(1)从课本中的图片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例,我 们可以感觉到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各方面的巨大变 化。 (2)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3)事物发展的道路◇理解:(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分析:(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二、【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方法点津】:(1)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
(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课文导语】: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4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学案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温故知新】1.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原理、方法论?2。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目标导航】高考考点:△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事物的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性的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1.为什么说发展具有普遍性?2。
发展的实质是什么?3.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方法论要求?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5。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温馨提示】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一、互动探究: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
(培根)亲爱的同学,请你参与讨论,合作共享。
1、议一议:如何理解发展的概念?事物的变化发展很广泛,既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后退的、向下的.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指出事物的发展仅仅是指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仅仅是指那些前进的、向上的、进步的变化。
2。
辩一辩:凡是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2)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3)有的人常常以事物出现的时间先后来判定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尽管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但却不等于说,凡是后来出现的事物都是新事物。
3.议一议: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
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这种看法对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应具体分析。
(1)“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哲学上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叫质变.(2)但认为“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则不准确了。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导学案
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主笔:审核:高二备课组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一、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认识发展的实质,认识新旧事物的基本含义,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具有辩证法的思想,并树立唯物辨证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2、结合实例认识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运用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来探讨方法论的要求,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地促进飞跃。
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彼岸。
3、结合实例认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发展形式。
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来正确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困难以及人生道路的曲折。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又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发展的实质;2、如何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三、学习过程(一)知识填空,熟悉课本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和。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一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的过程。
注:整个世界包括三部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综上可见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二)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和,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说课标 研教材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说课标研教材《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首先说课程标准,这一册书的基本目标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
实质课程的总目标也体现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表述着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说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发展的实质、量变和质变含义(2)理解发展的普遍性、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3)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2)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内容目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发展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包括三个基本要点:一是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二是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十了解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二、说教师用书(一)说教材编写特点本课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从思想方法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世界是怎样的”壮丽画面。
这一内容从科学逻辑的角度来说,属于辩证法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单元的续篇。
(二)编写体例及目的本课设计了两框,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正文编排的目的是学习知识的主题文本,承载教学的主要知识信息。
活动的目的是师生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是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内容结构发展是和联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概念,将联系必然讲发展。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个总体中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_教学设计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学设计石室中学张彬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是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运动、变化、发展。
本课通过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让学生领悟发展是普遍的和发展的实质,学会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步了解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基本观点,但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对生活中的经验还无法有效地上升到哲学高度,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从生活的实例出发加以引导使抽象的道理直观化形象化。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发展的普遍性,理解事物发展的实质,运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的实质;通过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事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对生命意义的感悟”的活动探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对待生活中、学习上面临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论证发展的普遍性;掌握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发展的实质;区别变化与发展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六、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教学内容2.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准备教学视频资料【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变化的世界》教师:这是一个什么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一个“变”字开始。
我准备了一个关于世界变化的视频,观看过程中请注意思考,“变”体现在哪些领域?学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教师: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揭示出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一框题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编制:张文萍审核:张琴2009、9、13【学习要求】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普遍性理解发展的实质【预习导读】1、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的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
把握发展的,了解发展的,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和,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的错误观念。
(提示:课文导语)2、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级到级、由到的运动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3、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纵观历史的进程,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有些国家进入了,人类还将进入到,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
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的过程。
4、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到,由到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入的过程。
5、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是的产生和的灭亡。
有了发展才有了缤纷秀丽的,才有生生不息的,才有日新月异。
【知识梳理】(一)发展的普遍性1、自然界是发展的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二)发展的实质【重难点解析】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准确理解和把握发展的概念。
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掌握区分新旧事物事物的根本标准。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相反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
我们判断一个事物是新是旧,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不能以①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②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完善③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等判断区别新旧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高二政治教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引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
其作为一种哲学体系,能够全面深刻地反映自然界、社会及人类的发展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思想之一,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本存在形式,精神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和精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原理和方法,用以解析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
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概述1. 事物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
事物从初始状态发展到一个新的状态,必须经过一个总量的积累、累积和爆发的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逐步优化、深入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状态和旧的状态间产生了矛盾,解决了这个矛盾,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曲折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的。
事物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这个过程是逐渐前进的。
但是,事物的发展也是曲折的,经过了多次整体和局部的反复波动。
如果事物的发展仅存在一种直线发展的趋势,它在实际层面上是不能真正反映事物的特点和规律的。
3. 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运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原动力是矛盾运动。
软硬相结合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只有矛盾运动与事物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
4. 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能动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能动的。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主体具有能动的力量。
主体通过研究事物的原理和规律、洞察事物的内在矛盾、对事物进行适当的改造,促使事物得以迅速高效发展。
5. 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不同位置、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市烛光杯高中政治教学大赛课题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学设计一、考试说明:1、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2、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5、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二、考生必背:【了解】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前进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4.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进其成长;②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反对盲目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或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
【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质变基础上开始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捉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坚持适度原则。
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三、知识疏通:1、知识结构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1)、运动、变化与发展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而变化则侧重于强调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单纯的数量增减、位置的变更、状态的重复和循环、进化和退化、上升和下降等,都是运动和变化。
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绝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质变和发展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但质变有两种方向,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质变,也可以是下降的、倒退的质变。
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向上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事物的发展就是直线式前进吗?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但事物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存在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个过程。
旧事物在开始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4)、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吗?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不能简单地以出现时间的先后、形式的新旧、力量的强弱为依据,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结合。
因此,凡以出现时间的先后,或以其他任何理由作为区分标准,都会抹杀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都是不正确的。
(5)、对量变和质变的认识:并非先有量变,后有质变。
量变和质变不是截然分开的,两者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并非有了量变,就一定有质变的发生。
量变只有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
四、典型题解题分析:1.(2006·全国卷)“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下列与水有关的名句中蕴涵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哲理的是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分析:本题以古诗词为材料,考查发展的实质,考核学生阅读和获取及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①③符合发展的实质的要求,故选A项。
②体现联系观。
④不体现辩证法的道理。
解答:A2.(2007·江苏)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也有类似提法。
2006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过程说明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B.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D.旧事物还有可能重新压倒新事物分析:本题应选B。
由上世纪50年代提出,到改革开放时代一些文件的类似提法,到现在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ACD不是对材料内容的反映。
解答:B3.(2007·北京)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
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
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解析:本题以企业发展中两种不同轨迹为背景,考查同学们运用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示”类试题通常要求回答“如何做”,答案的组织要注意根据材料归纳出一般做法。
本题要求对“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谈启示,实际是要求用如何坚持发展的观点进行回答。
答案: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
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促成新事物的成长。
五、贴近实际:(2007·天津)材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而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为贯彻党中央精神,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增加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财政支出。
各级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自古读书需交费,而今上学不花钞”,道出了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的欣慰。
免收学杂费成为继免除农业税后又一场惠及广大农民的“及时雨”。
“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曾是农民看病贵的真实写照,而今形成的农村初级医疗保障制度使农民健康有了“保护伞”。
“关注民生之本,心系百姓利益”,“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再就业资金251亿元,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新成绩,谱写了一首民心歌、和谐曲。
结合材料一、二,用发展的观点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解析:本题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回答本题,一是要注意题目限定用“发展的观点”回答。
二要从事物发展的实质、原因、状态、趋势等多个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构建和谐社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解决民生问题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只有不断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六、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
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
这一事实说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依赖于人的意识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④事物的运动既是永恒的又是有条件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地了解过去、全面地把握现在、正确地创造未来。
”这段话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是()A.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
长征是播种机,它散播了许多革命的种子,在沿途11个省发芽、开花、结果。
这表明()A.新事物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联系具有普遍性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4.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
从哲学上看,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因为他们()①在困难和挫折中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②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③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④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西藏一直有“出国容易进藏难”之说,交通的不便严重制约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将使这一切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将开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繁荣之路。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B.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C.客观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D.事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发展7.2006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
1966年邢台地震后,我国开展了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其间既有辽宁海域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我国防震减灾工作40年来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艰难重重,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绩令人瞩目。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表明()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②地震的发生规律是客观的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④地震灾害是能够彻底消除的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8.(07·广东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9.(07·江苏卷)“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及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