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导学案(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归鹿门歌
【学习目标】1.结合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把握诗歌的内涵。
2.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隐逸的情怀
志趣。3.品味诗歌,并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洒脱的胸怀以及
隐逸的情怀志趣。
【学法指导】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
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2.反复吟诵,品味诗歌蕴含的
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采用讨论和讲析相结合的方法。4.点拨法。点拨最能体现意
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
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
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很狭隘。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
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
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是唐代
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和王维并称为唐代山水
田园诗歌代表,虽远不如王维的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
独特的造诣。天宝四载(745)宜城王士源辑录孟浩然诗,得
218首,其书已佚。现在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
较王本多45首,其中窜入有别人的作品。事迹见新、旧《唐
书》本传。
生平:开元22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
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
成。开元25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
故居。开元28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
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人格: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独
善其身,清白高尚。
2.了解背景
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
“南园”或“涧南园”。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
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
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
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
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
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偶尔也去住住,
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
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自主检测】
孟浩然(689~740)_____代诗人,字______。襄州襄阳(今
湖北襄樊)人,世称________。以写_______诗为主。因他未
曾入仕,又称之为______。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
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因纵情宴
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__________,以隐士终
身。他是个__________的人,不乐于_____________。他
_________的性格和_______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
【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情感,初步感知。
(1)诗的前四句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的其活动?并概
括所写场景。
(2)诗的后四句写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概括
所写场景。
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诗歌内容赏析
1.分析第1句: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
2.分析第2句: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
3.分析第3句: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
什么景象呢?
4.分析第4句: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
呢?
【学习小结】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
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
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
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
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
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
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合作探究1】——置身诗境
一、寻场景——根据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明确诗歌
中所写景或物,根据地点的转换看看能把诗歌分为几个场
景?
二、入场景——展开联想与想象,把两幅画面所牵涉的人或
景物及时间联系起来,用散文化的语言再现诗歌的两幅场景。
三、比场境
1.找出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两个场景的侧重点。
2.除此对比,同学们能找出两个场景内部存在的对比吗?
3.认真观察这几组对比可看出,两个场景实际就是两种生活。
两种生活环境不同,生活其中的人不同,那么同学们根据你
对诗中的个别词句或对孟浩然的了解,概括这两种生活具体
指哪两种生活?两种人具体指哪两种人?
(提示:结合诗人的经历与本诗的创作背景)
【合作探究2】——缘景明情
作者对栖隐生活的态度怎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呢?(提示:①抓住鹿门山“月照开烟树”的景物描写②
“忽”字的运用③“幽人”中“幽”的运用)
【总结升华】
1.总结“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思路。
高二语文选修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