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上篇 杂剧的创作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分析窦娥 形象? 《窦娥冤》的核心问题,是揭露社会的不公正。 ——《窦娥冤》故事梗概 ——窦娥命运坎坷,接受命运安排 ——现实不允许,窦娥被逼反抗 ——窦娥屈打成招,在法场上控诉 ——小结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关汉卿既是关心社会现实的文学家,也是最熟 悉舞台表演,全面继承杂剧艺术传统的剧坛宗 匠,其剧作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 (1)、人物形象鲜明; (2)、戏剧冲突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 变化;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合剧情又富个 性。
小结
•作为浪子文人,浪子的风流与儒者的情怀, 在关汉卿身上交融在一起,使他的剧本于 市民性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文人性。当 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 视历史的时候,他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 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 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他评价历史、慨叹 人生,井将这种种体会呈现到剧本中,使 其剧作流露出儒者的悲思。
从关汉卿生平与个性分析他与一般文人的区别? 1、关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 头”,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活面貌, 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会价值 系统的大胆宣; 2、关汉卿欣喜于自由与快乐,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 的士夫心理分明带有“挑衅”的意味; 3、对于社会中弱小者的同情和赞颂包含着个人在社会 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这和许多具 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来的同情不 同。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 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 铜豌豆......


当然,关汉卿不仅是一个“风流浪子” 而已。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 主张及时享乐,同时(特别是在他的戏 剧作品里)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 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 颂。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
杂 剧 上 的 篇 创 作
一、元杂剧的创作 分期及特点
元杂剧是我国各种表演艺术长期发展而形 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其创作大致 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 初期: 形成、发展和繁盛期 关汉卿、 白朴、高文秀、石君宝、马致远(前期)纪君 祥等优秀作家,《窦娥冤》《梧桐雨》《赵氏 孤儿》《汉宫秋》等悲剧经典。作品以悲剧为 主; 艺术风格上作家以本色派为主,奠定了元杂剧 语言的本色传统。
3、艺术成就
关汉卿既是关心社会现实的文学家,也是 最熟悉舞台表演,全面继承杂剧艺术传统的 剧坛宗匠,其剧作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 吸引力: (1)、人物形象鲜明 (2)、戏剧冲突集中,主干突出,情节 富于变化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合剧情又 富个性
(1)、人物形象鲜明
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冲突中来表现,从而 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如《窦娥冤》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刻画善良 而刚强的窦娥形象。 „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 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 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宾白 科范 折 楔子 题目正名 •二.简答题 •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阐述) •2.简述元杂剧创作的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 特点。(阐述) •3.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 (阐述) •4.明杂剧创作可以分为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明 杂剧各有什么特点? (阐述) •5.元明杂剧创作主体各有什么特点?这对杂剧的 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阐述)
中期:继续繁荣期 内容和风格不同于初期。 文人色彩更强。 爱情剧:有王实甫《西厢记》、郑光祖《倩 女离魂》、乔吉《扬州梦》; 神仙道化剧:有马致远等《黄粱梦》、《陈 抟高卧》《任风子》等; 文人事迹剧:有郑光祖《王粲登楼》等。 艺术风格上以文采派为主,王实甫是首屈 一指的文采派作家。
晚期:剧作家大部分活动在南方,杂剧和 当地繁荣的另一戏剧形式南戏相互交流, 孕育了中国戏曲的转机,奠定了明代杂剧 的变化、传奇的兴盛之基础。 虽然没有能和初、中期相比的作家、作 品,但也独具特点,表现为内容上的道德 色彩,形式上的追求离奇,语言上的以本 色为主及南戏和北剧的交流。
关汉卿剧作所表现的浪子文人和儒者情怀相结合特 点 评点: 作为浪子文人,他一方面主张“人生贵适意”,主张 及时享乐.同时浪子的风流与儒者情怀,在关汉卿身 上交融在一起,使他的剧本于市民性之外,也表现出 一定的文人性。当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 生、审视历史的时候,他深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丑陋, 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 争。他评价历史、慨叹人生,井将这种种体会呈现到 剧本中,使其剧作流露出儒者的悲思。
第 二 章 关 汉 卿
三、关汉卿
一、生平和剧作
1.生平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市)人。约生 于金末,卒于元成宗大德年间。 他是一个一生落拓、不屑仕进的文人,是一 个多才多艺、放浪不羁、性格倔强的艺术家。他在 《不服老》套曲中曾这样描述自己:

问题: 1、关汉卿剧作表现了什么思想?他是怎能样表现 这一思想的? 阐述 2、关汉卿剧作所表现的浪子文人和儒者情 怀相结合特点?阐述 3、从关汉卿的生平和个性看关汉卿与一般 文人的区别?阐述 4、《窦娥冤》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分 析窦娥形象?阐述 5、关汉卿杂剧创作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 方面?阐述
不同时期明杂剧创作的特点 (1)更生期(明初至嘉靖):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 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明开国至成化年间,特点是: A、有名氏作家很少;B、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 系紧密;C、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 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D、语言表现出华丽雅致的 倾向;E、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而有所突破。二 是弘治到嘉靖年间。特点是:内容上,用杂剧来表 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形式上 比较随意。 (2)繁荣期(隆庆以后):特点:形式上,折数不 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内容上,多写 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人物形象,多为陶渊明、苏 轼、杨慎、唐寅等文人。
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
(2)文人地位的变化; (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
元杂剧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 (1)初期:其特点是作者大多经历过朝代变革的 沧桑,而且熟悉舞台演出;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 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 《赵氏孤儿》等;语言以本色为主,本色传统由 此奠定。 (2)中期:特别是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爱情剧 更关注爱情本身,神仙道化剧在创作中有重要地 位,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精神归宿的思考探求。文 人事迹剧则表达出当代文人的感慨。艺术风格上 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如王实甫、郑光祖等。 (3)晚期:内容上道德色彩较浓,语言上以本色 为主;形式上表现出北剧和南戏的交流。
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
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心、对大众文化十分热 爱;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 政学说 ,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就创作态 度而言,他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却 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他的剧本与市民性 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文人性. 每一种剧作都借不同的故事和形象,深切地传达着 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打上了鲜明的儒家思想的烙印。
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 生了怎样影响?
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
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
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 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 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 世界。
明杂剧: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
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
—元代:下层官吏、落拓文人、隐逸之士 —明代:明代杂剧作家作为一个整体,其社会 地位比元代的杂剧作家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变化对元明杂剧的影响:
—元代剧作表达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 史人生的思考; —地位的变迁使明代作家对文人群体自身表现 出更多的关注,更直接的展现自己的精神世 界。
元杂剧剧本的体制特点:一般一本四 折(楔子);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每 一折由曲词、宾白和科范三部分组成。 明杂剧:形式上折数不定 元杂剧的角色分工:一本戏中主要人 物为正色,男主角叫正末,女主角叫正 旦。此外,还有副末、贴旦、净、孤、 细酸等。杂剧只有主要角色独唱,正末 唱为 末本,正旦唱为旦本。

二、儒者的悲思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提 倡“仁政”,反对暴虐统治;关注现实,积极入世。
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民众日益觉
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的年代。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及艺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风貌便也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
关汉卿虽然自称是“浪子班头”,但他还是一个文人, 所以他的作品却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作为 他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 考。他以他所受的教育、以他的意识观念来反映生活,捕


2.关汉卿的创作
关汉卿见于载录的杂剧共六十六种,现存十八 种:《窦娥冤》、《单刀会》、《哭存孝》、 《蝴蝶梦》、《调风月》、《救风尘》、《金 线池》、《切脍旦》、《绯衣梦》、《谢天 香》、《拜月亭》、《双赴梦》、《玉镜台》、 《裴度还带》、《陈母教子》、《单鞭夺槊》、 《五侯宴》、《鲁斋郎》,其中个别作品是否 关汉卿作,尚有争议。 另有小令57首,套曲14套。
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
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剧本有楔子(四折之外的独
立小段落);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由曲词、宾白 (剧中人物的言语,简称“白”)、科范(说明剧中 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简称“科”)三部分 组成。
二、明杂剧的创作分期及演化
明杂剧以嘉靖、隆庆之交为界分为两个时 期,明初到嘉靖了杂剧的更生期;隆庆以后为 独具特点的繁荣期,形式上折数不定、用曲自 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内容上贴近世俗生活 的公案、发迹变泰、绿林等题材被文人津津乐 道的趣闻雅事所代替,人物形象也更乐于选择 陶渊明、苏轼、杨慎、唐伯虎等文人,从而使 杂剧成为文人群体表露其心声的工具和载体, 产生了一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王骥德、孟称 舜等。
窦娥冤
《窦娥冤》通 过窦娥这个 弱者的命运, 表达了自己 对社会黑暗 和不公的愤 怒。
公案剧《蝴蝶梦》通过继 母王氏舍弃亲生儿子以保全 前母所生儿子的性命故事, 赞扬继母的贤德,体现了作 者的道德思考。
《调风月》写侍 女燕燕和贵族子弟小 千户的爱情故事,揭 露了统治者的虚伪, 细腻地刻画了爱慕虚 荣的侍女的内心世界, 显示了作者对人性的 思索。儒者的悲思提 升剧本的思想价值。
如《蝴蝶梦》在理智和感情的激烈冲突中表 现继母王氏的贤德和慈爱。 《调风月》同样把侍女燕燕臵于矛盾冲突 的中心来刻画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了燕 燕这个既泼辣又软弱的侍女形象。 (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 变化。 《窦娥冤》《救风尘》:宋引章 赵盼儿 周舍
(3)、语言自然、真切、质朴,即切合 剧情,又富有个性。关汉卿熟悉城市各阶层 社会的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 群众活的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使其剧本语言质朴自然,极富表现力。 如《窦娥冤》“法场”的唱段: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 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婆婆也, 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儿‟念窦娥服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 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你把亡 化的孩儿荐。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 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 不暗,负屈衔冤。 这两支曲文连用四个“念窦娥”,反复哀求婆 婆念及自己的凄苦身世和悲惨结局,别忘了祭奠自 己;并劝慰婆婆不要啼哭烦恼。全是日常口语,呜 咽低回,声泪俱下,生动感人。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 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 一。”关汉卿奠定了元杂剧语言本色传统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