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概论2
内科学——心律失常二
内科学——心律失常二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奏异常,它可能导致心跳过快、过缓、不规则等情况。
在内科学中,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就心律失常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心律失常的病因主要有遗传因素、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药物、电解质异常、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
其中,心血管疾病是引起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
此外,某些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精神药物、抗生素等也可能影响心脏节律的正常工作。
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早期症状可能相对轻微,如心悸、胸闷、头晕等。
而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晕厥甚至心脏骤停等情况。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患者应尽快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心律失常的方法主要包括心电图(ECG)、Holter监测、心脏超声等检查。
其中,心电图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心脏的节律和电活动情况。
而Holter监测则可以记录长时间内的心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隐匿性心律失常。
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对于轻度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限制咖啡因摄入、避免过度劳累等)来改善症状。
而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药物治疗、射频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等手术治疗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心电图等检查,遵循医嘱服药。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大,保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有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总之,心律失常是内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患者自身也需积极配合治疗,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抵抗力,早日康复。
心律失常临床医学概论
3
气短和乏力
某些心律失常会导致呼吸急促,出现气短和乏力症状。
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评估
1 ECG的作用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常用工具。
2 Holter监测
通过24小时心电监测,可以记录日常 生活中的心律变异。
3 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以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为心律失常的评估提供依据。
心律失常的治疗
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的病因
遗传因素
有些心律失常与遗传基因突变 相关,例如长QT综合症。
心脏疾病
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疾病可导 致心律失常。
缺氧和代谢紊乱
低氧水平、电解质紊乱等因素 也可引发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1
突发性晕厥症状
一些心律失常可以导致突发性晕厥或昏厥。
2
心悸和胸痛
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心悸感以及压迫性胸痛。
心律失常临床医学概论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问题,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本演示将带您了解 心律失常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的定义和分类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心脏电活动异常的一种表现, 导致心跳速率、节律或传导异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具体根据导电通路和起始位置进行分类。
药物可以调节心律,控制心脏电 活动的异常。
心脏起搏器
心脏手术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在胸腔中 的小型装置,用于纠正心律失常。
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需要心 脏手术来修复或调整心脏结构。
心律失常(概论)课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二.冲动传导异常 折返: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的最常见的发 生机制
折返发生的条件: 1.心脏两个或多个部位的传导性与不应
期不同,相互连接成一个闭合环。 2.单向传导阻滞 3.传导缓慢 4.早搏诱发
心律失常的诊断
1. 病史 2. 体格检查 3. 心电图 4. 动态心电图 5. 运动试验 6. 食道心电图 7. 心腔内电生理
动态心电图(Holter)
了解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律失常与日常活动关系及昼夜分布特
点 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 评价心脏起搏器功能
食道调搏
了解室上速发生机制 鉴别室上速和室速 确定病窦诊断 终止室上速
心电生理检查
主要适应症: 1、窦房结功能测定 2、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 3、心动过速 4、不明原因晕厥
适应证:室上速 剂量和用法: 静注 20mg在5秒内推注完毕
无效者35min后重复 主要副作用: AVB;
心脏停顿; VT。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阿托品
适应证: AVB(高度或完全性);病窦。 剂量和用法:1mg(iv)
口服0.30.6mg 34次/日 主要副作用: 口干、眩晕、皮肤潮红;
普罗帕酮(心律平)
适应证: 房(++),室(++) 剂量和用法:静注 70mg/次 35min注完
口服 150mg 34次/日 维持 300600mg/日 主要副作用: 恶心呕吐,口干;头痛,眩晕;
窦停、AVB; 负性肌力作用.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美托洛尔
适应证: 房(++),室(++ ) 剂量和用法: 静注 5mg 510min注完
常见心律失常诊治课件
常见心律失 常诊治课件
2023-10-04
目录
01. 心律失常概述 02. 心律失常的诊断 03. 心律失常的治疗 04. 心律失常的预防
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或频 率异常
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 齐等类型
心律失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 脏疾病、药物作用、情绪波动等
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5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6
避免接触高温、寒冷等极端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 检查,了解心脏 功能
定期测量血压, 了解血压变化
定期进行血液检 查,了解血脂、 血糖等指标
定期进行心脏超 声检查,了解心 脏结构变化
定期进行运动心 电图检查,了解 运动时心脏功能 变化
定期进行24小 时动态心电图检 查,了解全天心 脏功能变化
及时就医
01
定期体检:及 时发现心律失 常的征兆
02
03
及时就医:出 现心慌、胸闷、 气短等症状时, 及时就医
遵医嘱:按照 医生的建议进 行治疗和预防
04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保持 良好的作息、 饮食习惯,避 免过度劳累和 情绪波动
谢谢
汇报人名字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悸、气短、头 晕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包括 窦性心动过速、窦性
心动过缓等
传导阻滞:包括窦房 传导阻滞、房室传导
阻滞等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 房性心动过速、房性
早搏等
心律失常综合征:包 括预激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等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
第三篇 第三章 心律失常2[可修改版ppt]
CAST试验
几种离子通道示意图
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I类
II类
III类 IV类
作用方式
对动作电位 的影响
1a
1b
1c
膜抑制 阻滞快Na通道
减慢0位相上升速率 降低IV位相上升速率
阻滞b-受体
延长动作电位 阻滞慢钙 通道
降低IV位相上 延长动作电位 抑制II、
升速率
时间
IV位相
主要作用的
心房
部位
心室 旁道
二、冲动传导异常
(一)生理性 干扰及房室分离
(二)病理性 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 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前、左后分支传 导阻滞)
(三)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快速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扑动 颤动
期前收缩 (premature,室早
≥6次/小时1727例患者(75%)进入主
试验平均随访10个月。
结 论: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MI后伴无症状
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增加患者猝死和病
死率
Reference:N Engl J med,1989,321:406-412 J Am coll cardiol,1991,18:14-19,20-28 Circulation,1995,91:79-83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主要诊断方法 动态心电图 食道心房调搏 心内电生理检查
心律失常的治疗
病因、病理治疗 药物治疗 电复律、除颤 手术 RFCA 起搏器
CAST(心律失常抑制试验)
试验目的:评估心梗后应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抑制 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心律失常能否降低 心律失常性的病死率
期前收缩的治疗
异搏定 硫氯卓酮
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04
呼吸困难:部分心律失常患 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 在心律失常发作时
常见心律失常类 型
窦性心律失常
01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分,常见于运动员、老年人等
02
窦性心动过速:心率高于100次/分,常见于年轻人、情绪激动 等
03
窦性心律不齐:心率不规则,常见于老年人、心脏病患者等
04
窦性停搏:心率突然停止,常见于心脏病患者、药物中毒等
室性心律失常
01
室性早搏: 心室提前 收缩,导 致心律不 齐
02
室性心动 过速:心 室快速收 缩,导致 心律过快
03
04
室性颤动: 心室不规 则收缩, 导致心律 紊乱
室性停搏: 心室停止 收缩,导 致心律停 止
心律失常的诊断 和治疗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 的重要手段
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心律失 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脏起搏器:植入心 脏起搏器,帮助心脏 恢复正常节律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 心律失常,可进行外 科手术治疗
心律失常的预防
生活方式调整
04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01
03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避 免久坐和缺乏运动
02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 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高 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 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避免诱发因素
1
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充足的休息 和睡眠,避免过
度劳累
2
避免情绪激动: 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激动
3
避免吸烟、饮酒: 戒烟、限酒,避
免吸烟、饮酒
4
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剧烈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
心内科——心律失常(二)
心内科——心律失常(二)一、心传导系统的解剖,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心的冲动形成与传导,特殊心肌组成,它包括窦房结,节结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窦性心率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的交界处,长10-20mm,宽2-3mm,主要由P(起搏)细胞与T (移行)细胞组成。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1、冲动形成异常⑴窦性心律异常:①窦性心动过速。
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⑵异位心律失常:①房性逸搏及房性逸搏心率,②交界区逸搏及交界区逸搏心律。
③室性逸搏及室性逸搏心律。
④主动脉异位心律: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⑤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性,房室折返性、室性。
⑥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⑦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冲动传导异常⑴生理性:干扰及干扰性房室分离。
⑵病理性:①心脏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Ⅰ度、Ⅱ度和三度房室阻滞)束支或分支阻滞(左、右束支及左、右分支传导阻滞)或室内阻滞。
②折返性心律:阵发性心动过速(常见房室结折返、房室折返和心室内折返)③房室结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三、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冲动传导的异常。
1、冲动形成的异常窦房结、结节束冠、状窦口附近,房室结的远端和希氏束浦口眼系统等处的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律性,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均可导致不适当的冲动发放,此外,原来无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心房、心室肌细胞,亦可在病理状态下出现异常自律性,诸如心肌缺血、药物、电解质紊乱、儿茶酚氨增多等均可导致自律性异常增高而形成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
触发活动是指心房、心室与希氏束浦肯野组织在动作电位后产生除及活动,被称为后除极。
若后除极的振幅增高并达到阈值,便可引起反复激动,持续的反复激动即构成快速性心律失常,它可局限于它可见于局部出现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心肌缺血-再灌注,低血钾,高血钙及洋地黄中毒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入型室性早搏
发生在两次窦性心搏之间而形成。
室性期前收缩
多源性早搏: 在同一导联,室性早搏的QRS波有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形态,且配对间期不等。
早搏的鉴别诊断
房性早搏
P’波
P’-R间期
P’ 波多直立 形态异于窦性P 正常, 延长(干扰)
交界早搏
P’ 波多倒置
室性早搏
多无相关P 波, 如有,必倒置
P`-R<0.12s R-P`<0.20s
室上性 正常 完全
——
QRS波群 T波 代偿间歇
室上性 正常 不完全
宽大畸形 与QRS主波相反 完全
四、异位性心动过速(P 353)
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异 位心律,根据发生部位分为: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的病因是洋地黄中毒。其次为下壁心肌梗 死、心肌炎、内源性或外源性儿茶酚胺增加,急性风 湿热或心瓣膜术后。 心动过速发作与终止时,心率呈逐渐变化,有别 于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70-130次/min,通常规则。 QRS波正常。
称为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若P’波后无 QRS波出现,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 3、代偿间期多不完全。
房早
联律:每个正常窦性搏动后跟一个期前收缩或 每两个正常窦性搏动后跟一个期前收缩,如此连 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二联律或三联律。
房早伴室内差异传导
(二)交界性期前收缩
冲动起源于房室交界区,可作前向(心室)和 逆向(心房)传导,分别产生 提早出现的QRS波群 及逆行P波。 心电图特点: 1、逆行P`波; P`位置不定; 2、QRS波形态无明显异常;
心室扑动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六、心脏传导阻滞
病因:
1、传导系统的器质性病变;
2、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 3、药物作用。
心电信号传递和传导阻滞
• 第一站:窦房结
心 房
窦房传导阻滞 房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传导阻滞
• 第二站:房室结
束 支
• 第三站:浦肯野纤维与心室肌细胞 心室
一、窦房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P-P间隔逐渐缩短,出现漏搏后至 最长(文氏现象)。 Ⅱ度Ⅱ型:规则窦性心律中有漏搏,长间隙等 于正常P-P间隔整数倍。 一度体表心电图无法诊断;。三度者与窦性停 搏难以鉴别。
(二)房室传导阻滞(AVB)
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延迟或不能到 达心室。分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两类。
心房扑动(不纯性)
心房颤动
听诊特点 :
1)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2)心律绝对不整; 3)脉搏短绌(脉搏少于心率)。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不规则 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每分钟350-600次。 以V1导联明显。 2)QRS波群间距绝对不规则。其形态和振幅常有不 等,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 3)QRS波群形态正常,也可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3次及3次以上的室性早搏连续出现;
2、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继发性
ST-T改变; 3、室率140-200次/分左右;心率规则或略不规则; 4、窦性P波与QRS无关,呈房室分离,P波频率较慢。 5、有时可见心室夺获和心室融合波。
五、扑动与颤动
可发生在心房或心室,是一种较阵发性心动 过速频率更快的主动性异位心律。
(一)房扑 atrial flutter
病因:
阵发性房扑可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持续性 房扑则通常伴随有器质性心脏病,常见病因:冠心 病、高血压、心肌病等。此外,肺栓塞、充血性心 力衰竭等导致心房扩大,也可出现房扑。其他:甲 状腺机能亢进、心包炎等。
心房颤动
心房纤颤
(三)心室扑动和颤动
心室扑动和颤动是最严重的心律失常。常见 于缺血性心脏病。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 缺氧、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极快心室率等也可 引起。一般需具备二个条件: 1)心肌受损严重、缺氧或代谢紊乱; 2)异位激动落在易损期。
心电图特点
1、心室扑动波,波幅大而规整,频率为200- 250次/分,有时难与室速鉴别。 2、心室颤动时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形态、 大小及频率均完全不规则的室颤波,频率为200 -500次/分。
心电图特点: 1)V1出现宽大R波,可呈rsR`型(M型); 2)V5、V6呈qRs或Rs,S波宽阔; 3)V1 、V2导联ST-T方向与主波方向相反。 4)QRS≥0.12秒为完全性RBBB, QRS<0.12秒(一般在0.10~0.11秒)
为不完全性RBBB。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心电图特征
1、P波消失,代以形态、间距及振幅绝对规则锯齿
样的心房扑动波(F波),频率250-350次/分。 (不规则者称不纯性房扑), 2、心室律规则,频率:150次/分左右 (房室传导比率恒定,最常见的房室传导比例为 2:1,快而规则)。 3、 QRS波群形态正常,可有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扑动
(一)房性期前收缩
简称房早,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 部位。正常人24小时监测,60%有房早。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人均可产生房早,常是快速 性心律失常出现的先兆。
心电图特点
1、提前出现的P’ 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的P波不同,
P’ –R 间期≥0.12秒。
2、QRS波群大多与窦性心律相同,若增宽变形
发生机理: 以折返激动为主 自律性增强占少数
心电图特点
1、心率150-240次/min,节律规则;
QRS波群形态正常。
(三个或三个以上室上性早搏连续出现)。
2、P`波逆行性,常在QRS波群中或其终末部分,
P`与QRS关系恒定; 3、突然起始,常由一个房性早搏触发,下传的P-R间 期显著延长,随之发生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P-R间期≥0.21秒;或前后两次心电图检
查中,心率相当的P-R间期延长超过0.04秒。
2)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群。
Ⅰ度房室传导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传至心室,致某些 P波后无 QRS波群,房室传导比例可能是2:1;3:2;4:3等。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型。 Ⅰ型又称文氏(Wenckebach)现象,或称莫氏 (Mobitz)Ⅰ型; Ⅱ型又称莫氏Ⅱ型。
(三)束支传导阻滞 ( intraventricular block)
又称室内传导阻滞,可见于各种心脏病。临床 上除心音分裂外无其它特殊表现。
根据传导阻滞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右束支、左束 支、左前半、左后半束传导阻滞。
根据QRS的时间是否大于0.12s又可分为完全性和 非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二度二型房室传导阻滞
P
P
两种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比较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1)P波均不能下传,P与QRS波群无关;
2)房率>室率,心房律可为窦性或异位; 3)心室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QRS波 群的形态主要取决于阻滞的部位,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3、代偿间歇多为完全性的。
房室交界性早搏
(三)室性期前收缩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
心电图特点:
1、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间>0.12秒,
其前无P波。
2、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早搏
联律:每个正常窦性搏动后跟一个期前收缩或 每两个正常窦性搏动后跟一个期前收缩,如此连 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称为二联律或三联律。
心电图特点:
1)V5、V6导联出现宽大的R波(M形),其前无q波, 其后常无S波;
2)V1V2导联多呈rS或QS型,S波宽大; 3)Ⅰ导联R波宽大或有切迹; 4)ST-T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八、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示意图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激动起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① 窦性心动过速;
② 窦性心动过缓;
③ 窦性心律不齐; ④ 窦性停搏; ⑤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2、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 1)逸搏(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 性); 2)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区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 1)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 2)阵发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室性);
心电图特点: 在一段较平常P-P间期显著延长的时间内不 见P波,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而长的P-P间期 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长间歇 后可出现结性或室性逸搏。
窦性停搏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SSS sick sinus syndrome)
定义:
简称病窦,是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 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SSS经常合并心房 自律性异常和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Ⅰ型传导阻滞(文氏现象)
心电图特点:
P波规律出现,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 后QRS波群脱落,脱落后的第一个P-R最短,以 后又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QRS波群脱落。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 若连续两个或两个 以上P波后无QRS波群称高度房 室传导阻滞,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