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项复习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2 高考命题点一 情节类题——三大题型三思维,梳理手法作用明
![2 高考命题点一 情节类题——三大题型三思维,梳理手法作用明](https://img.taocdn.com/s3/m/288d7668551810a6f4248600.png)
高考命题点一情节类题——三大题型三思维,梳理手法作用明【知识导图】[必备知识]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这些生活事件要组织起来,就有一定的结构模式,常用的有: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开端是小说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开始(往往能够看出作者的褒贬倾向)发展是小说主要矛盾冲突从发生到激化的演变过程高潮是决定矛盾各方面的命运或者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部分)结局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一人一事一线贯穿到底,情节单纯,其间间或有转折、曲折、升降等,但无论怎样变化、反复,情节线索总是单一的。
双线结构的特点是情节交叉或平行。
一般来说,三条情节线索以上的结构,比较复杂,高考时一般不考。
不论几条线索,通常都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
2.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欧·亨利”式:是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又习称为“欧·亨利”式。
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4.“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了小说的结构张力。
5.抑扬式:情节本欲“扬”,却先从“抑”着笔,最后笔锋突转,归在“扬”。
或者相反。
6.意识流式:是现代小说一种新兴的结构方式。
它不按事物的因果规律和时空关系来安排结构,而是按照人物心理活动的流程来组织材料,通过人物的回忆、联想、闪念、内心独白、幻觉、梦境等内心活动连缀生活片段。
(完整版)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纳复习
![(完整版)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纳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aa6449616fc700aba68fc34.png)
【思考角度】情节对情节,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本身的阅读效果。
【作答步骤】①辨析题干:题干是否只要求回答“情节展开”作用?题干表述是否与“情节作用”等价?②找出所考察的情节区间,分析情节内容。
③从四个角度为切入口,分步作答。
【答题格式】①对情节:照应前文,为下午铺垫/设悬/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转折,与另一情节对比,使小说波澜起伏,预示故事结局,将故事推向高潮等。
②对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或特征,促成人物发展变化,丰富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鲜明,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等。
③对主题:点题,突出主题,升华主题(多在结尾),暗示主题(多在开头)等。
④阅读效果:引人入胜,跌宕起伏,陡生波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思考角度】小说叙事结构,情节的展开与脉络,叙事方式,前后情节关系(伏笔、照应、烘托、铺垫、悬念、图转、抑扬、对比、补充、因果、依据等),情节作用。
【作答步骤】①抓人物抓事件:根据人物读懂小说,明晰中心事件。
②抓时间抓地点:寻找时间、地点标志,梳理故事脉络,根据事件发展过程或者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分析叙事结构,抓住小说的线索与思路。
③理结构分层次:把小说全文分成几个板块,概括“何人做何事”。
【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为何、何人做何事。
(何人、何事不可省略)【思考角度】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①顺叙:按时间顺叙/故事发展/空间地点变换为顺序,展开情节。
②倒叙:将后发生的情节前置,再回头从头开始叙事。
③插叙:情节中断,插入某段与中心情节偏离的文字,将之完全删除不影响情节的表达。
④补叙:将之前发生的情节故意隐藏,直到后文再来叙述。
补充:“嵌套式”叙述结构:故事中套故事的手法,既体现人物内心世界,又有外部观察,叙述动人心魄。
【作答步骤】判断叙事方式,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格式作答,注意详细分析。
【答题格式】①顺叙的优点:事件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②倒叙的优点:设下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类
![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情节类](https://img.taocdn.com/s3/m/6e3eb91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c.png)
有限视角: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故事的叙述者往往只是小说中 的一个人物,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人从小说中某 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形成某一人物的有限视角。
题型一 概括故事情节
[解题方略] 二、通晓四大解题技法
类型
解题方略
1.结构连贯法: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如《祝福》)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的一个
明 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 考 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型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
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言为心声, 对 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采用对话的模式, 话 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 式 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
题型一 概括故事情节
突转式( 在结尾处,情节突然向相反方向转变,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 欧·亨利 都出人意料;但由于前面的情节早已埋下伏笔,照应前面的情节,
式) 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题型一 概括故事情节
2.常见外国小说模式
将时空浓缩到一个小小的点上,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
横截 面式
小说 学案二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小说 学案二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feef8f20e518964bcf847c7e.png)
审清设问,知道考什么
(1)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 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 简要分析。
(3)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4)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6)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3)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线索。如 2011 年江西卷小说 阅读《晚秋》就是以瓦萨卡的心理变化为线索,找出有关 瓦萨卡心理活动的地方,情节就很清楚了。
(二)情节梳理答题模板
情节(事件)=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 说明:①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何人”“做何 事”不能省略;②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相互交错;③ 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5)小说的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 之处。
(6)简要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变化过 程”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考查概括人物的 心理变化过程,暗含考查梳理小说情节)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一)梳理情节 4 种常用方法
阅读时先给文章各段标上序号,按 (1)按基本 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 脉络梳理 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进
理清思路,明确怎么答
(一)情节叙述手法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类别
特点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 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 第一人称 样会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 (有限视角) 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 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于抒 发感情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
严格来说,第二人称算不上一 种叙述视角。第二人称拉近了 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 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 于感情交流
1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命题点一 情节类题——三大题型三思维,梳理赏析明作用
![1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命题点一 情节类题——三大题型三思维,梳理赏析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fde987403d8ce2f006623cb.png)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片段、细节将主要通过人物心灵屏幕来展现。而这种展现,有 回旋,有倒流,有明暗,有跳跃,有时间的颠倒与空间的重叠, 有时空的分解与重新组合。心理结构是心理小说所采用的主要 结构方式,但又不同于心理小说。心理小说以人物心理为主要 表现对象,而心理结构,有的侧重于人物心理表现,有的侧重 于现实生活的反映。
5.抑扬式:情节本欲“扬”,却先从“抑”着笔,最后笔 锋突转,归在“扬”。之小说
二、散文结构形态 散文式小说的结构摒弃了那种由开端、发展而推向高潮,
然后下降到解决的情节模式,它没有常见的紧张集中的情节, 也不讲悬念、扣人心弦的戏剧效果,只是一些看似零碎的片段, 仿佛与日常生活差不多,并不明显地表现“起”“承”“转”“合”。 它像一棵树,枝枝丫丫向各个方向自然伸展,各有各的空间, 时空关系的设置很散。但仔细体会,舒展自如中又有一种内在 的联系,很有点像散文的“形散神不散”。
高潮 张、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格的 部分) 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的发展已经完成,故事有了最
结局 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示,是情节发展的必 然结果(往往是议论、抒情句段)
第一部分 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2.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 总会在发展、高潮处横生枝节,发生波折后,再回到轨道,这 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波折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 的魅力。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 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 群,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 人都在仰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 一个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 娇滴滴地喊:“喂,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aef7cac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6.png)
高考小说情节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情节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题提供服务。
从命题考查的角度来看,情节题是高考小说阅读中必考的一部分,它需要考生掌握小说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四个方面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一、情节梳理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理清小说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结局;b、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c、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顺序进行概括回答。
答题时要注意核心要素“何人”“何事”必须具备,并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答案,不要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常见实例:例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小说阅读《面包》第16题,考生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正确回答应为: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偷面包,但在对话中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
二、情节作用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
常见题型包括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以及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考生需要具体说明情节对于小说的表达、人物形象塑造、主题阐述等方面的作用。
文章中存在格式错误,无法进行具体修改。
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后,可以按照以下答题模式进行回答:在小说中,情节的作用有很多。
首先,情节可以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其次,情节可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同时,情节还可以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起线索作用,埋下伏笔等。
具体来说,XX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例如,在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中,___喝得酩酊大醉的情节在结尾部分出现。
从内容上看,这一情节表现了___的性格特点,他是一个从未喝过酒的人,但在这个下午,他却喝得酩酊大醉,这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或冲动。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a2dee0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4.png)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知识梳理一、情节梳理题情节梳理题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和事件。
情节梳理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2.依次概括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简要概括人物和事件变化的过程。
在回答时,要注意按照情节发生发展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
梳理小说的情节,可以从事件角度、人物角度、心理角度、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线索角度等几个方面考虑;还可以综合以上要素角度,全面概括。
无论从哪一角度切入梳理情节脉络、提取要点,都应做到环节清楚、条理畅达,简洁明了。
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这种提问形式需要注意与前四种的区别。
在回答时,需要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和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结尾。
如果题干中有“概括回答”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不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提示或要求,则说明需要答出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和结尾。
二、情节作用题情节作用题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和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回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大的角度考虑。
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
文章格式错误已被剔除。
以下是改写后的文章:在回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根据题目的显性和隐性要求确定答题方向和角度,以避免答非所问、以偏概全等错误。
此类题型的分值通常较高,因此需要注意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等要素。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0239e24a5e9856a56126025.png)
高考小说阅读情节类试题答题技巧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1.把握故事情节(1)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3)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鉴赏故事情节。
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是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内容作用+结构作用内容: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2、刻画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
4、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结构: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结构),突出了……,表现了……(内容)。
2、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如《睡美人》,开头说女A角失踪,制造悬念,结尾写她在观众席上鼓掌,揭穿谜底,使事故情节完整,又表现了人物性格,突出了主题。
又如《雪夜》开头结尾都写雪花飘舞,渲染凄凉气氛,暗示了人物命运。
小说概括分析情节高考三种题型
![小说概括分析情节高考三种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69ec097d48d7c1c708a145a6.png)
小说阅读重要考点:概括分析情节【突破点一:情节梳理】[设问方式]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某一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人物心理的变化过程。
④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答题模板]模板一: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小说的主要情节有:①……;②……;③……;④……。
典例(2013重庆,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
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
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
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
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
”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
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
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小说复习情节结构-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课件
![小说复习情节结构-2023年高考语文小说复习专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5fed0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7d.png)
——情节结构(以《祝福》为例)
命题角度一 情节
“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这类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对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概括。
题型一:概括小说情节
知识储备:①情节的运行方式/小说的基本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②情节切换:是否发生转折(或意外)要做到:①情节发展前后环节清楚。 ②舍去细节概括情节。 ③语言简洁明了。
思考:《祝福》从什么角度来叙述故事?有何作用?问题本质:
情节叙事手法的作用
情节结构手法
类别
释义
作用
悬念
设疑、设置悬念
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铺垫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做衬垫。
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伏笔
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
思考:《祝福》用倒叙的方式来叙述有什么作用? 问题本质:
参考答案:
1.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
3.主题上,先写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突出(或深化了、升华了)反封建主题。
2、人物塑造上,先写祥林嫂在祝福中死去,更能突出人物的悲惨命运。
类别
优点、作用
第一人称:我、我们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第一人称的作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便于抒发情感和进行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你、你们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第二人称的作用:这种写法像是“我”向“你”诉说衷肠,一下子把“我”与“你”的距离拉近了,也把读者和主人公的距离拉近了。读时令人倍感亲切。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小说情节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小说情节](https://img.taocdn.com/s3/m/a50b989d27d3240c8547ef72.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之小说情节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梳理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一、梳理概括情节“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比如说“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暗考型: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例如“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XX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方法】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
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结 束
二、情节梳理的2个答题模板 模板一:完整叙述的答题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 少。“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模板二: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模板 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 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 做到前后贯通。 常用答题模板:某人做了哪些事。
题
型
一
题
型
二
题
型
三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结 束
方式三:根据线索来梳理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 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 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 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 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比如:根据事物线索来梳 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 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 有关。
题 型 一 题 型 二 题 型 三
情节手法”相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结 束
方式一:根据结构来梳理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 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 方式二:根据场面来梳理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 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 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 遇故交、市场 买刀寻 .. .. 敌、看管草料场 、风雪夜山神庙 复仇。 ... ...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结 束
题型突破(一)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 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 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 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 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常考查3种题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
题 型 一 题 型 二 题 型 三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学规范作答——解构满分,知怎么答 [例一] (2013· 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枪口下的人格 徐树建
结 束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 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 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 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 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 房东。
题 型 一 题 型 二 题 型 三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结 束
⑤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 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⑥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 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⑦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 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⑧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 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 ⑨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 杀死。
题 型 一 题 型 二 题 型 三
霍夫曼听了。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结 束
⑩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 惊慌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 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⑪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 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 面前。 ⑫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 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 ⑬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 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 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
题
型
一
题
型
二
题
型
三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题型一
情节梳理
结 束
定考题指向——审清设问,知考什么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5·安徽高考 )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 (1)题干 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2014·江苏高考 )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 中有“情 节”“脉 其具体内容。 络”“过 (2013·重庆高考 )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 程”等字 节。 样; (2)题干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中有“概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括”“梳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 理”等字 样。 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题 型 一 题 型 二 题 型 三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明答题技巧——厘清思路,知答什么 一、情节梳理的3种思考方式
结 束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 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小说的整体构思、贯串线索,又要注意各 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 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 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 节的叙述顺序。(小说的叙述顺序见“题型二 关内容) 在弄清情节的叙述顺序的前提下,要注意灵活运用以下三 种方式:
题 型 一 题 型 二 题 型 三
跟 踪 检 测
小说情节类3大题型
结 束
③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 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 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 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 ④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 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 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 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 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 “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