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部神经阻滞

合集下载

疼痛门诊神经阻滞疗法

疼痛门诊神经阻滞疗法

注药1
垂直进针触及颈5横突后结节。回抽无血无脑脊液 后,注入0.26%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5mg。
注药2 拔针1cm,针尖向后滑过横突后结节再刺入
1.5cm,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0.26%利多卡因 5ml+曲安奈德5mg,以阻滞后支,或浸润斜方肌间 隙阻滞肩胛上神经。
C5椎旁注射适应症
颈源性肩背及上肢痛 肩关节周围炎 肩背或上肢带状疱疹神经痛
回吸无血无脑脊液,注入0.26%利多卡因5-7ml+曲安奈 德5mg。
二、腰椎侧间隙注射(小关节内侧缘法)
棘突旁开0.8-1.0cm,8-10cm5号长穿针垂直刺 入,针尖稍向外侧直至抵住关节突。
退针少许,针尖稍向内滑过小关节内侧缘,进针 过程中玻璃注射器始终保持正压。
玻璃注射器注气阻力突然减小,则提示针尖进入 硬膜外侧间隙,注入0.26%利多卡因10ml+曲安奈 德10mg。
(三)颈椎椎旁注射(后入路法)
棘突旁开3cm,8-
10cm5号长穿针垂
直刺入直至抵住椎
板外侧。
将针退至皮下,
针尖稍向外进针,
进针深度超过垂直
1cm。
玻璃注射器注气
无阻力即到椎旁,
注入0.26%利多卡
因5-7ml+曲安奈德
5mg。
3cm
棘突旁开3cm,垂直刺入至椎板外侧。
将针退至皮下,针尖稍向外进针,进针深度超过垂直深度 1cm,注气无阻力即到椎旁。
疼痛门诊常用的神经阻滞
杨阳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
一、颈椎椎旁注射 颈椎椎间孔注射
(侧入路法)
(一)C2椎旁射(侧入路法)
定位
乳突下一横指或下颌角平齐处,胸锁乳突肌后缘为 颈2横突后结节。

神经阻滞疗法综合治疗头痛

神经阻滞疗法综合治疗头痛

神经阻滞疗法综合治疗头痛【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头痛的方法。

方法根据神经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应原理,利用头面部穴位与神经的关系选择头面部神经阻滞穿刺点。

采用低浓渡的局麻药、少量激素、维生素复合液;先行头面神经阻滞,再行一侧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头面部穴位神经阻滞:采用头面部穴位神经接近法,根据病情选择1~6个穿刺点不等,常选的穴位穿刺点有:风池穴、风府穴、太阳穴、攒竹穴、眉中穴或阿是穴(痛点)等。

此处分别为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的分枝和病变部位。

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颈6横突神经接近法。

结果53例头痛患者经1个月随诊治疗观察:痊愈43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6%,无效0例;治疗后所有患者即时显效,均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头痛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有头清目明之轻快感。

偶见一过性喉返神经阻滞,无其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结论低浓度的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少量激素、微生素复合液与头面部穴位神经接近法和气管旁颈6横突星状神经节接近法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头痛的方法,能达到有效地治疗头痛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是治疗头痛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神经阻滞疗法; 星状神经节; 头面部穴位; 气管旁颈6横突; 治疗头痛头痛是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大约占门诊患者数的2%。

[1] 头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以往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兼以中医等传统治疗方法,一般疗程长,有些患者需长期服用安定类、止痛类药物,以致产生药物依赖现象。

作者根据神经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应原理,利用头面部穴位与神经的关系来选择头部神经阻滞穿刺点,综合治疗头痛53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头痛患者53例,男25例,女28例,年龄14~47岁;病程最长11年,最短1 d。

经颈颅多普勒检查提示颈椎动脉或脑动脉血管功能异常,其他检查未见异常。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纤维,就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与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

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与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与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

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

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就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

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

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

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

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

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

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

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

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适应征】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神经阻滞口诀

神经阻滞口诀

腰丛分支有特性,主要三支来组成,
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股神经,
发自胸12至腰4,全由前根来聚拢,
髂腹股沟髂腹下,腰1发出两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由腰2、3来组成,
自腰1,到腰4,组成闭孔股神经,
离开椎间孔之后,行于腰大肌沟中。
腰肌沟阻滞不难,髂后上棘作连线,
线中点下3厘米,旁开125px来定点。
麻药进入神经鞘,准确药少也成功,
要想产生好效果,体位首先来调整,
仰卧扭头臂垂膝,锁骨中线把点定,
手顺胸乳肌后滑,顺藤摸瓜找臂丛,
锁骨上方一厘米,前中斜角肌当中,
锁骨下A位下前,手指触摸有搏动,
血管后方把针进,碰到一肋针就停
深约2-3厘米, 过深易致血气胸,
针向下后勿偏内,缓慢进入方向正,
局麻垂直把针进,触L4横突针有感,
针干调整尾倾斜,滑过横突前上缘,
再进零点五厘米,针有明显落空感,
此处即为腰肌沟,穿刺过程操作完,
注入麻药三十五,剂量再大毒性添,
多看解剖勤练习,正确穿刺求安全
股神神经阻滞口诀歌
股神经,很常用,来自3对腰神经,
腰丛3支它最大,腰肌沟内向下行,
骶丛神经阻滞口诀歌
腰骶部的脊神经,起个名字叫骶丛,
形状向下成三角,尖端朝向坐大孔①,
骶尾神经腰骶干,均由前支编织成,
盆内位于梨状前②,由盆筋膜来遮蒙,
多数出自梨状下,其他类形状不同,
短小分支不祥赘,四个主支要记清,
阴部神经臀上下③,坐骨神经最常用,
他的变异比较多,分支平面很难说,
穿刺操作要细心,一定减少并发症。
注:
①指坐骨大孔

神经阻滞定位

神经阻滞定位

常用神经阻滞▲额神经阻滞:定位:眶上缘内侧1/4处额孔或切迹。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操作:用10cm 长、7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1-1.5cm滑过至翼突外板至标记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2ml。

注意:多压,以免出血。

下颌神经阻滞:在上颌神经阻滞定位的下1/3。

其它同。

▲耳颞神经阻滞:定位:外耳道与下颌关节处,颞动脉搏动处外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颏神经阻滞:定位:第一磨牙前下方,嘴角稍下部颏孔处。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1).过深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可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2).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3).注入过浅进入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咽时呛咳;4).穿刺部位过高可以阻滞膈神经、部分臂丛神经。

膈神经阻滞:定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间隙锁骨上2.5-3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严禁双侧阻滞,肺功能不良者禁忌,避免误入胸腔造成气胸。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1)颈侧入路法: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颈深丛神经阻滞操作亦相同。

病人取仰处,(2)定位:C4横肩胛上神经阻滞:定位:坐位,背朝术者,双肩放松自然下垂,确定肩胛冈,从脊柱缘至肩峰作一连线,连线中点做一标记。

再标出肩胛下角,于肩胛冈中点作另一连线,两连线交点的外上角作分角线,延长至肩胛冈前缘,极为穿刺点。

或简单定位,即肩胛冈连线中点与外1/3连线之中点前缘。

用腰麻针进针至冈上窝后滑上1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避免进入胸腔,反复穿刺容易引起肩胛上动脉损伤。

▲斜角肌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手臂垂直放松平贴身旁,在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间隙下移触及锁骨下动脉,示指下压出现手臂麻木感,此处为肌间沟,再确定C6横突或环状软骨作一连线,与肌间沟交点为穿刺点。

▲下角为7▲▲腰丛神经阻滞:又称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1。

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4。

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

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

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

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

25~2。

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

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2)颈外静脉穿刺穿刺时可选在锁骨上方6cm处的胸锁乳突肌浅面至该肌后缘的一段,穿刺方向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斜向前下。

颈椎旁神经阻滞

颈椎旁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已被医学界所认可是治疗有效的方法!一、星状神经节与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相比较,因星状神经节周围有气管、喉返神经、颈总动脉、颈内静脉。

迷走神经、椎动脉、臂丛神经。

椎旁颈交感神经阻滞是一种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的方法,并且无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出现的气管、食道、胸膜及喉返神经阻滞等并发症。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是神经阻滞治疗中应用甚多的方法,可单侧阻滞,也可交替阻滞,但应相膈2小时。

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阻滞侧血流增加,对侧血流减少,两侧颈总动脉血流变化有产生“借贷(窃血)现象”的可能性。

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后,整个面部有热感,双侧Horner综合征出现,即说明两侧颈总动脉各自血流均有增加。

从避免临床副作用(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考虑,仍以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为宜。

而椎旁颈神经阻滞双侧同时进行,无喉返神经麻痹并发症,避免颈总动脉血流有产生“借贷现象”。

三、根据解剖:颈交感分上、中、下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随血管分布到头颈各器官,如下颌下腺、腮腺、泪腺、瞳孔散大肌、甲状腺及头面部血管和汗腺,并发出心上、中、下神经分布到心脏。

颈上神经节:最大,呈棱形或长扁形,长25-45mm,中国人平均长度为26.3mm,该节位于第2、3颈椎横突的高度,其后方有颈长肌及其筋膜,其前方有椎前筋膜覆盖,筋膜的前方有颈动脉鞘、舌咽神经及副神经,一般认为该神经节由3个或4个神经合并而成,有时有狭窄之处,或分为两个。

其节前纤维有脊髓上胸节发出后,大多数经上部胸神经及白交通支至交感干内上升此节,绝大部分纤维在节内换元,少部分纤维到颈内动脉丛内细小神经节换元,其节后纤维分布如下:1.灰交通支灰交通支进入第1-4对颈神经,此外,颈上神经节与迷走神经的上、下神经节,舌咽神经的下神经节及舌下神经都有交通,与椎动脉丛、膈神经也有交通。

2颈内动脉神经起自节的上端,为该节最大的分支,攀附颈内动脉走行,形成颈内动脉丛、经颅底颈动脉管进入海绵窦,在颈动脉管内口出,颈内动脉丛发出岩深神经,穿破裂孔至颅底,与岩浅大神经汇合形成翼管神经,向前穿翼管至蝶翼腭神经节,随面神经来的副交感纤维一起分布到口鼻粘膜的腺体及血管。

颈丛神经阻滞术考核评分标准

颈丛神经阻滞术考核评分标准
9
2.常规消毒(4分),戴无菌手套(2分),铺巾(2分)。(若定位前戴无菌手套,需再次消毒手指)
8
3.颈深丛阻滞:两手指固定皮肤(2分),穿刺针沿穿刺点垂直入针(1分),约1~2cm,抵颈椎横突(3分),退针1~2mm(2分),回抽无血脑脊液(4分),注局麻药5~7ml(1分),推药过程嘱助手观察压力(2分),每3~5ml回抽(3分)。
18
4.颈浅丛阻滞:退针至皮下(2分),缓慢进针穿透筋膜出现落空感(2分),回抽无血(2分),注入局麻药8~10ml(2分),也可向枕小,耳大,颈横,锁骨上神经方向作浸润,局部按摩片刻(2分)。无观察压力扣2分。
10
5.评估阻滞效果
2
6.阻滞效果:阻滞不全扣10分,完全无阻滞效果扣20分
20
术中处理
4
3.开放静脉通路(1分),吸氧(1分),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测量(1分)
3
4.麻醉前用药(口述)(1分)
1
穿刺
过程
(67分)
1.帮助患者摆体位,去枕,仰卧位,头稍偏向对侧,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2分)。颈深丛定位(3分):乳突尖与锁骨中的连线中点为颈4横突,也可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点附近,也可B超定位。颈浅丛定位(3分):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也可B超定位。标记(1分)。定位错扣4分,无口述扣2分。
8
总分
100
得分
颈丛神经阻滞术考核
患者:住院号:被考核人:考核人:时间:
评分标准(细则要求)
满分
得分
扣分原因
术前准备
13分
1.术前核对1分、自我介绍1分、告知病情(无禁忌症)1分、知情同意2分
5
2.器械药物准备(无菌盘,治疗巾,消毒液,消毒刷,记号笔,注射器,延长管,针头,配置药物)(1分),洗手(1分)、戴口罩与帽子(1分),备无菌手套(0.5)、备用呼吸机和插管用具(0.5);无口述药物浓度扣1分

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分析

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效果分析目的:观察分析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已明确诊断为颈源性头痛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疗法,即先行患侧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枕小神经、枕大神经阻滞,再于患侧上颈部和枕部最常发且最为敏感的3个压痛点行小针刀治疗,1次/周,共进行3次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行神经阻滞治疗,即行患侧后入路法颈2椎旁神经、枕小神经、枕大神经阻滞,1次/周,共进行3次治疗。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每次治疗后、3次治疗后及3个月后的疼痛指标及总体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头痛程度均有明显缓解,但观察组患者的总体优良率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阻滞联合小针刀治疗颈源性头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尤其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神经阻滞,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

标签:神经阻滞;小针刀;颈源性头痛;疗效分析颈源性头痛主要是因颈部软组织、颈椎病理性损伤或功能性损伤导致的以单侧头颈部长期慢性牵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好发于20~65岁,女性多于男性,多数患者有头颈部受伤史[1]。

主要临床表现有额部、眼部、颞部、头顶部、枕后一处或多处出现酸痛或钝痛,可同时伴有颈部疼痛、压痛、颈部活动障碍、颈部僵硬等症状。

过去常被误诊为偏头痛、血管神经源性头痛、精神抑郁症等而延误治疗。

轻度的颈源性头痛可口服止痛药物或康复理疗进行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常有些疼痛的治疗经口服药物或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因自身因素无法耐受手术或不适合手术者,常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此法可进行头痛性质的诊断或治疗,具有可靠稳定的优点。

神经阻滞疗法通常能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收到令人满意的疗效。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往往要多次反复注射麻醉性除痛剂,虽然短期缓解疼痛效果较佳,但是也仅仅是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神经阻滞诊治颈源性头痛90例临床分析

神经阻滞诊治颈源性头痛90例临床分析

颈 源性 头 痛 ( E C H) 是 由颈 椎 、颈 部 软 组 织 的功 能性 或 器质 性 病 变 所 引 起 的 慢性 单 或 双 侧 反
点 各注混 合 液 2—3 L 疼痛 明显 者 加 服 扶 他林 , m。
复头部疼痛 为主要表现 的一组临床综合 征。19 98
年 国际 头痛协 会采 用 了 Sas d j t O颈 源性 头 痛 的 诊 aa
至V S A 评分小于 2分停止服药。3 次为 1 疗程。 13疗效评定 应用 视觉模 拟评分 ( A )分 别 . VS 记录每组治疗前 和治疗 1 、2周 V S 和睡眠情 A 值 况 ,随访 3月 。评 判 效果 :显 效 :头痛 消失 或 基
本消失 ,颈 部 体 征 明 显 改 善 ,V S2分 以下 ;好 A
维普资讯
第 4期
张 图强 : 神经 阻滞诊治颈源性头痛 9 临床 分析 0例
・l 9・
本组 4 8例病例经过平 均 16次 神经 阻滞 治 .
疗,使 V S降低到 0 8 ± . 8 A .2 08 ,而对照组虽然有 效但作用缓慢 ,且 3个月复发率高 ,对 比差异有
( 彭泽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西彭泽 3 2 0 ; 37 0 2九江学院 医学院 江西九江 3 20 ) 30 0
关键词
颈源性 头痛 ;神经 阻滞 ;治疗 R7 7 2 文献标识码 4 . B 文章编号 10 0 6—33 (0 7 4— 1 8 8 2 0 )0 0 8一 ( 2 0)
中图分类号
维普资讯
九江医学 20 年第 2 卷第 4 07 2 期

1 ・ 8
Ju agMei l ora2 0 ,2 4 i in dc un 07 2 ( ) j aJ l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
神经阻滞是一种医学操作方法,用于减轻或阻断神经的传导,常用于麻醉或疼痛管理。

这里提供几种常见的神经阻滞操作方法:
1. 局部浸润麻醉: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目标区域周围的组织中,以阻断感觉神经的传导。

常见的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下浸润、关节周围浸润等。

2. 逐渐阻滞法:通过逐渐注射麻醉药物,在特定的解剖结构或区域阻断神经的传导。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神经阻滞,如神经丛阻滞或神经导管阻滞。

3. 穿刺神经阻滞:通过穿刺皮肤和组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入特定区域,以阻断神经的传导。

例如,在硬膜外腔注入硬膜外麻醉药物。

4. 中枢神经阻滞:通过注射麻醉药物到脊髓周围的腔隙(如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以阻滞神经传导。

常见的中枢神经阻滞包括脊髓麻醉和硬膜外麻醉。

5. 神经导管阻滞:在目标神经周围放置导管,以便随时注射麻醉药物,实现神经阻滞。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长时间的麻醉或疼痛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和监控,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操作前请咨询医生进行适当的评估和指导。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周围,阻滞七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下面介绍颈神经丛阻滞和臂神经丛阻滞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颈神经丛阻滞适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颈浅丛阻滞需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同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颈深丛阻滞则采用改良方法,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颈交感神经阻滞合并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局麻药毒性反应、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臂神经丛阻滞有两种方法:肌间沟组织法和锁骨上阻滞法。

肌间沟组织法适用于肩膀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时,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锁骨上阻滞法适用于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手术。

操作时,病人仰卧,双臂靠身体平放,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在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并向内、后、下方缓慢推进。

当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时,证明定位正确。

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30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等。

腋路阻滞法适用于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最佳。

操作时,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前臂屈曲9°,充分暴露腋窝。

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一、概述颈椎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部位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颈椎痛的病因多样,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关节突关节炎、颈椎肌肉劳损等。

神经阻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注射药物阻断疼痛传导途径,缓解颈椎痛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颈椎痛神经阻滞治疗方案。

二、适应症1. 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椎痛;2. 颈椎间盘突出引起的颈椎痛;3. 颈椎关节突关节炎引起的颈椎痛;4. 颈椎肌肉劳损引起的颈椎痛;5. 颈椎手术后疼痛;6. 对颈椎痛治疗有明确要求的患者。

三、禁忌症1. 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2. 严重血液系统疾病;3. 患有出血性疾病;4. 颈椎感染;5. 对局部麻醉药物过敏。

四、治疗方法1. 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颈椎痛的病因、病程、治疗经过等;(2)完善相关检查,如颈椎X光片、MRI等;(3)签署知情同意书;(4)术前1小时给予患者0.5mg阿托品,预防心动过缓;(5)术前30分钟给予患者0.1mg地西泮,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 神经阻滞方法(1)定位: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根据疼痛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如颈椎横突点、颈椎椎间孔等;(2)消毒:用碘伏消毒穿刺点皮肤,范围约5cm×5cm;(3)局麻:用1%利多卡因进行皮肤局部麻醉;(4)穿刺:根据穿刺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如7号穿刺针,穿刺针与皮肤呈30°~45°角,缓慢进针;(5)注射药物:注射药物包括局部麻醉药物、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如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6)注射量:根据患者病情和体重,注射药物量一般为5~20ml;(7)拔针:注射完成后,缓慢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

3. 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2)观察穿刺点是否有出血、感染等并发症;(3)嘱患者术后6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4)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预防感染;(5)嘱患者定期复查,了解治疗效果。

颈交感神经阻滞术

颈交感神经阻滞术

颈交感神经阻滞术颈交感神经阻滞术【名称】颈交感神经阻滞术(Cervical Sympathetic Block)【概述】颈交感神经阻滞术又称星形神经节阻滞术(stellate ganglion block),目的是阻断头、颈和上肢的交感神经。

多采用前方入路。

【适应证】(1)伴有上肢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肢体难忍性疼痛,经药物治疗无效。

多用于灼性神经痛,也可用于截肢后的幻肢痛、残端痛和Sudeck损伤性营养不良等。

(2)伴有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的上肢痛,如雷诺病,红斑性肢痛和上肢血管损伤性痉挛等。

(3)作为上胸段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切断术术前预测疗效的措施。

【禁忌证】(1)有肝、肾或严重肺功能障碍等器质性疾病的老年病人,宜慎重考虑。

(2)有普鲁卡因等注射药物过敏者。

【术前准备】(1)告诉病人阻滞术过程中出现的感觉,使之密切配合。

(2)注射局部皮肤清洁、消毒。

【麻醉与体位】进针点用局部麻醉。

精神过分紧张者,静脉内酌情注入地西泮(安定)5~10mg。

前方入路采用仰卧位或正坐位,头部向对侧旋转45°。

后方入路,病人取侧卧位,患侧在上。

【手术步骤】1.前方入路(1)进针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上3~3.5cm相交处(图1A)。

(2)进针时,用左手示指将胸锁乳突肌和颈动脉向前推开,在指尖处用0.5%普鲁卡因作皮丘,再以22号10cm长的腰椎穿刺针经皮丘垂直刺入,直达第6颈椎横突;将针退回少许再改向内下刺入直抵椎体外侧,回吸无血液、空气或脑脊液时,即达星形神经节处(图1B)。

(3)将1%普鲁卡因10ml,于1min内缓慢注入,观察5~10min,如未出现Horner综合征,可稍移动针头,再注入普鲁卡。

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颈1颈2脊神经节阻滞联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2 结果
均年龄 7岁 , 史1 0 , 1 .年 ;0 0 0 , 1例 、 6 l 病 ~2年 平均 0 5 3 ~5 岁6例 男 4 女4
例, 平均年 龄4 岁 , 0 病史6 月 ~1年 , 个 8 平均 9 年零3 ;5 0 4 , 月 1 ~3岁2 例
男1 例 、 l 例 , 1 女 3 平均年 龄2 . , 2 5 病史3 岁 个月 ~1年 , 2 平均6 年零2 个月。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善 , 需间断服用止痛药 ; : 仍 无效 头痛减轻不显著 , 颈部症状 与体 征同治
疗 前。
18 患者根据Sasa的 诊断标准口 5例 jatd 诊断为颈 源性头 痛。 所有 患
者均来 自我 院20年 1 05 月至20年 l月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疼痛 科门诊资料 完整的病 08 2
【 图分类号 ] 6 1 中 R 8
I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4 0 4 ( o oo () 0 9 -0 文 1 7 - 7 B2 1) 5a- 0 0 2
痛, 1 颈 脊神经节 出现枕 部和顶部放散痛 , 脊神经节枕部和顶部 出现 颈2 放射样疼痛 , 与原发疼痛 区一致 , 固定针尖位置 , 回抽无血及脑脊液 , 缓 慢注入 1 利 多卡因 、 % 曲安奈德2mg 0  ̄合液 3 , mL 注射后 观察3mi以 0 n 上, 无不适方 可离院 , 脊神经 阻滞每 周1 ,次 1 次 3 个疗程 。 13 疗效 评定 . 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A ) V S分别于治疗后 1 、、、个月 周 136 通过 电话 及门诊复诊 方式随访 : 良 : 痛消失或 基本消失 , 优 头 颈部 症状 基本消失 、 部体征 明显改善 ; 颈 好转 : 痛减轻 , 头 颈部 症状 、 体征有所 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眶上神经阻滞

并发症 出血 误入眶上孔
滑车上神经阻滞

解剖 滑车上神经起源于眼 神经最大分支的额神经 纤维,额神经分出一较 大的外侧支即眶上神经 和较小的内侧支即滑车 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阻滞

适应症 滑车上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滑车上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仰卧位,触摸定位患 侧眶上嵴,鼻梁与眶上 嵴交界点外侧进针,向 内侧进入皮下组织
颈椎小关节神经阻滞

适应症 创伤、关节炎或颈椎小关节感染引起的疼痛
颈椎小关节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脊神经内侧支阻滞技术 盲法穿刺 透视引导
颈椎小关节神经毁损

穿刺方法 后路 椎间孔途径
颈椎小关节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经关节内技术 盲法穿刺 透视引导
颈椎小关节神经阻滞

并发症 误入椎动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伤脊髓和神经
滑车上神经阻滞

并发症 出血导致血肿
眶下神经阻滞

解剖 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 终支,通过眶下沟、眶 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 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 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眶下神经阻滞

适应症 眶下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眶下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经口腔外路径 经口腔内路径
眶下神经阻滞



卵园孔
三叉神经节阻滞

穿刺方法
经冠状切迹入路(侧 入路) 取仰卧位,反复张闭 口触摸确定冠状切迹位 置。确定位置后,张口 保持在自然位置。沿颧 弓正下方冠状切迹中央 进针,与颅骨平面垂直, 抵至翼突外侧板调整方 向。
三叉神经节阻滞

并发症 出血 术后感觉障碍 术后运动障碍,咀嚼肌萎缩等
眶上神经阻滞

解剖 眶上神经为眼神经的 分支,由眶上切迹或孔 穿出至皮下,分部于额 部皮肤。
眶上神经阻滞

适应症 眶上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眶上神经支配区域手术麻醉
眶上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仰卧位,触摸定位 患侧眶上压迹,与眶 上压迹平行,与垂直 面内侧15℃方向进针, 直至骨膜
颈浅神经丛阻滞

适应症 颈浅神经丛支配区域疼痛的诊断和治疗
颈浅神经丛阻滞

操作方法 仰卧位,头转向对侧, 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中 点进针
颈浅神经丛阻滞

并发症 损伤血管 误入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腔 膈神经阻滞,出现呼吸困难
颈深神经丛阻滞

解剖 起源于C1-4神经腹支纤维。
颈深神经丛阻滞
面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仰卧位,头转向对侧, 触摸定位乳突,在外耳 道正下方乳突前缘垂直 进针,至乳突表面,调 整针尖滑过乳突前缘, 缓慢进针约1cm
面神经阻滞

并发症 损伤血管 进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
颈浅神经丛阻滞

解剖 颈浅神经丛起源于C14神经纤维。在胸锁乳 突肌上部的后方,由 颈丛分出皮支和肌支。
面神经阻滞

解剖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 神经,属于混合神经。 在脑桥和延髓之间出 脑,穿过颅底的骨管 出颅后转向前,穿过 腮腺交织成丛,再发 出数支放射分布于面 部表情肌。
面神经阻滞

适应症 面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和痉挛的诊断和治疗 膝状神经痛 非典型面痛 Bell麻痹伴疼痛 带状疱疹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可作为一种诊断手段,用 于治疗存在诸多问题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穿刺方法 透视引导穿刺
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

并发症 误入椎动脉 损伤脊髓和神经
Thank You!
枕大和枕小神经阻滞

适应症 枕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枕大、小神经区域手术麻醉
枕大和枕小神经阻滞

操作技术 取坐位,颈椎向前 弯曲使前额靠在铺有 头垫的床沿或椅背, 在上项线水平触及枕 动脉,沿枕动脉内侧 垂直穿刺,至枕骨外 膜,轻微向上方调整 针尖位置,回抽无血 扇形注射5ml药物, 向外侧和下方调整可 阻滞枕小神经和部分 枕大神经浅支
穿刺方法 经鼻途径 经腭大孔途径 经侧方途径
蝶腭神经节阻滞

经鼻途径 取仰卧位,检查前鼻 孔,麻药滴鼻,局麻药 物浸泡棉签棒,双侧鼻 孔各插入一根,滴入局 麻药物
蝶腭神经节阻滞

经腭大孔途径 取仰卧位,保持颈部伸 展,腭大孔位于硬腭后 部第三臼齿齿龈线内侧, 通过腭大孔向上及轻度 向后插入2.5cm




膈神经 面神经 颈浅神经丛 颈深神经丛 颈椎小关节神经 选择性颈神经根
蝶腭神经节阻滞

解剖 蝶腭神经节(翼腭神经节、鼻神经节、Meckel神经节) 位于翼腭窝内中鼻甲后方,呈三角形
蝶腭神经节阻滞

适应症 急慢性偏头痛 急性丛集性头痛 面神经痛
蝶腭神经节阻滞

蝶腭神经节阻滞


经侧方途径
射频消融常采用侧方途径 蝶腭神经节穿刺时的体表定位与标记: 颧弓下缘中点及其后3~5mm是穿刺进针点, 对侧颧骨后缘前、后各0.5cm范围为穿刺针 朝向标志,应明确标出以便引导。 体位与穿刺方法: 坐位与仰卧位均可,贴颧弓下缘针向上仰 角0o或3~5o,前倾角50~80o,刺入 4.5~6.0cm,刺入时遇骨质后稍退5~10mm。
膈神经阻滞

适应症 顽固性呃逆的诊断和治疗
膈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仰卧位,头转向对侧, 嘱患者抬头确认胸锁乳 突肌边缘,胸锁乳突肌 后缘与前斜角肌之间可 触及沟状结构,在此沟 内或胸锁乳突肌后缘后 方锁骨上约2.5cm进针, 进针约2-3cm
膈神经阻滞

并发症 损伤血管 进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 喉返神经阻滞出现声带麻痹,双侧阻滞出现呼 吸困难
舌咽神经阻滞
适应症 舌咽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舌后部 咽下部 扁桃体部

舌咽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取仰卧位,确定乳突 与下颌角连线,茎突位 于该连线中点下方,与 皮肤垂直进针,触及茎 突后向后退针,并将针 尖指向茎突后方
舌咽神经阻滞

并发症 损伤颈静脉或颈动脉 损伤周围神经,阻滞迷走神经出现声带麻痹, 部分患者出现心动过速
头颈部神经阻滞技术
南京总院疼痛中心 刘红军
前言

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病因无法去除时往往需要控制疼痛对症治疗 口服、肌注或静脉镇痛药物是常用的镇痛方法 微创介入治疗
常见头颈部神经阻滞





蝶腭神经节 枕大神经 三叉神经 眶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 眶下神经 耳颞神经 舌咽神经
耳颞神经阻滞


适应症 耳颞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 创伤后 不典型面痛 颞下颌关节 带状疱疹
耳颞神经阻滞

操作方法 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头 转向非治疗侧,在患侧 颧弓起始部正上方触及 颞动脉,垂直进针至骨 膜,扇形注射
耳颞神经阻滞

并发症 出血致血肿
舌咽神经阻滞

解剖 舌咽神经的根丝,自 延髓橄榄后沟前部出 脑,与迷走神经和副 神经同出颈静脉孔。 舌咽神经出颅后先在 颈内动、静脉间下降, 然后呈弓形向前,经 舌骨舌肌内侧达舌根。
膈神经阻滞

解剖 由第3、4、5对颈神经的前支 组成,从前斜角肌上端的外 侧浅出下行,继而沿着该肌 前面下降至肌的内侧,左侧 沿锁骨下动脉下行至主动脉 弓区域,此处有一条从第二、 三肋间隙发出并延伸至左头 臂静脉的肋间后静脉,将迷 走神经与左侧膈神经区分开, 左右两侧膈神经从纵膈胸膜 与心包之间下行到达膈,最 终于中心腱附近穿入膈 。
经口腔外路径 仰卧位,触摸定位患 侧眶下切迹,与眶下切 迹平行,与垂直面内侧 15℃方向进针,直至骨 膜
眶下神经阻滞

经口腔内入路 仰卧位,触摸定位患侧眶下切迹,向后牵拉上 唇,局麻药物起效后经过局部粘膜向眶下孔穿 刺
眶下神经阻滞

并发症 血肿或瘀斑
耳颞神经阻滞

解剖 来源于三叉神经的分 支下颌神经-下颌神经后 干。为感觉神经。以两 个根起始,挟持着硬脑 膜中动脉,然后合成一 干,在下颌关节后方转 向上行,自腮腺上缘穿 出,与颞浅动、静脉伴 行分布于颞部皮肤、下 颌关节、外耳道的皮肤、 鼓膜及耳前面的皮肤
三叉神经节阻滞

穿刺方法 前入路
取仰卧位,枕薄枕保持 颈椎后伸,口角外侧2.5cm 确定穿刺点
穿刺点定位


1点 在嘴角外侧两指宽(2.5cm),相当于第二上磨牙(上排第6 齿)处。 1)如果要损伤第二、三支,经此点电极可插到卵圆孔的中央部 位 2)如果仅损伤第三支,建议用嘴角外侧一指宽处的点,经此点 电极可插到卵圆孔的外侧部分 3)如果要损伤第一支时,建议用嘴角外侧三指宽处的点,经此 点电极可插到卵圆孔更内侧部分 2点 让患者向前方直视天花板,该点就在瞳孔中央以下的部位、 也就是将面部分为三等份。 3点 位于外耳道前颞颌关节处,双侧颞颌关节连线是穿刺针向 后的极限。

蝶腭神经节阻滞

并发症 翼腭窝血供丰富,容易出现血肿 损伤邻近神经 偶可出现严重体位性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枕大和枕小神经阻滞

解剖
枕大神经由C2神经背支神经 纤维组成,少量来源于C3,穿 过枕动脉走行的上项线正下方筋 膜,支配后内侧头皮,向前可达 头顶部 枕小神经由C2和C3腹支神经 纤维组成,沿胸锁乳突肌后缘向 上走行,分出皮支支配后外侧头 皮及耳廓

操作方法 仰卧位,头转向对侧, 画一直线连接乳突与胸 锁乳突肌与锁骨交界处, 在此线上乳突下方约 5cm确定一点,从此点 前方约1cm进针
颈深神经丛阻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