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合集下载

科学研究的四种范式

科学研究的四种范式

科学研究的四种范式图灵奖得主,关系型数据库的鼻祖吉姆·格雷(Jim Gray)也是一位航海运动爱好者。

2007年1月28日,他驾驶帆船在茫茫大海中失联了。

而就是17天前的1月11日,在加州山景城召开的NRC-CSTB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Computer Science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oard)大会上,他发表了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次演讲“科学方法的革命”,提出将科学研究分为四类范式(Paradigm,某种必须遵循的规范或大家都在用的套路),依次为实验归纳,模型推演,仿真模拟和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

其中,最后的“数据密集型”,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科学大数据”。

人类最早的科学研究,主要以记录和描述自然现象为特征,称为“实验科学”(第一范式),从原始的钻木取火,发展到后来以伽利略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初级阶段,开启了现代科学之门。

但这些研究,显然受到当时实验条件的限制,难于完成对自然现象更精确的理解。

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尽量简化实验模型,去掉一些复杂的干扰,只留下关键因素(这就出现了我们在学习物理学中“足够光滑”、“足够长的时间”、“空气足够稀薄”等令人费解的条件描述),然后通过演算进行归纳总结,这就是第二范式。

这种研究范式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都堪称完美,牛顿三大定律成功解释了经典力学,麦克斯韦理论成功解释了电磁学,经典物理学大厦美轮美奂。

但之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出现,则以理论研究为主,以超凡的头脑思考和复杂的计算超越了实验设计,而随着验证理论的难度和经济投入越来越高,科学研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20世纪中叶,冯·诺依曼提出了现代电子计算机架构,利用电子计算机对科学实验进行模拟仿真的模式得到迅速普及,人们可以对复杂现象通过模拟仿真,推演出越来越多复杂的现象,典型案例如模拟核试验、天气预报等。

简述科学研究的第一,二,三,四范式

简述科学研究的第一,二,三,四范式

第一范式:实证主义1.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科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建立在经验和实证观察的基础之上,认为唯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取可靠的知识。

实证主义强调客观、可重复的科学方法,强调科学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和可验证的数据,反对主观假设和信念的干扰。

2.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哲学家康德、波普尔等,他们强调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严格的逻辑推理和事实观察之上,强调理论的测试和修正,以验证其有效性和真实性。

实证主义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现代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3.实证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其过分强调客观事实和可验证性,忽视了科学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理论、观念和假设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实证主义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和批评,因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对象较为复杂多样,难以仅仅依靠客观观察和实验来完全解释。

第二范式:解释主义1.解释主义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强调科学研究应该关注人类行为的意义和理解,而不仅仅停留在客观事实的观察和实验。

解释主义认为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复杂多样的内在意义和规律,需要通过丰富的文化、历史知识来解释和理解。

2.解释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学派等,他们强调个体的行为和社会现象不是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是受到文化、历史、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解释主义在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3.解释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其过分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忽视了客观现实和普遍规律。

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时,解释主义方法可能会受到各种主观偏见和误导因素的影响,导致研究结论的不确定性和主观性。

第三范式:批判理论1.批判理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新型科学研究范式,其核心理念是对科学方法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强调对权力、压制、不平等等社会问题进行挑战和改变。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

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知识点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程序,用于探索和解释心理现象。

这些范式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心理学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来研究不同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常用研究范式的知识点。

一、自我报告范式自我报告范式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旨在获取个体主观体验和意识活动的信息。

研究者通常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的形式,通过让被试者回答问题或叙述经验,来了解其感受、态度、意见等。

自我报告范式在研究心理过程、认知心理、情绪和人格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观察范式观察范式是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

观察可以是自然观察,也可以是实验观察。

自然观察不对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干预,观察对象在真实环境下自然表现。

实验观察则在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观察和记录参与者的行为反应。

观察范式常用于研究儿童发展、动物行为等领域。

三、实验范式实验范式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

实验范式通过人为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获取因果关系的信息。

实验范式具有高度的实验控制性和重复性,可以用于研究认知、学习、记忆等各个领域的心理过程。

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组间设计和随机对照试验等。

四、问卷调查范式问卷调查范式是一种收集大量主观信息的常用方法。

研究者通常设计一套问题,以书面或在线的形式发放给被试者,被试者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答题。

问卷调查范式可以用于调查心理特征、评估心理状态、探索态度和意见等。

问卷调查范式具有快速、成本低、数据量大等优势,但也存在被试者回答不真实的可能。

五、脑成像范式脑成像范式借助于神经影像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研究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测量脑活动的变化,脑成像范式可以用于探索认知、情绪、注意力等心理过程的神经机制。

在脑成像范式中,研究者常用任务激活和静息态等条件来比较不同心理状态下的脑活动模式。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解释学经常出现在哲学、艺术、历史、 宗教、语言等人文学科,强调仔细阅读或检验文本,其目 的在于揭示隐藏在文本中的意义。这是解释与认识不同的 一个地方。理解、解释和认识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从对象 上看,理解的对象是隐藏在文本后面的意义,而认识不涉 及意义。所以,理解比认识更复杂,其特殊作用在于把握 文本后面的意义。就是通过解释让别人明白,所以,理解 也就是一种起转换作用的机制。对自然事物我们需要认识, 而对于文本我们只能够理解。而解释学不关心具体的理解, 它是在理解之上反思理解。这样,理解和解释就是解释学 的对象。 • 人文社会科学大多数研究者都是直接同文本打交道的,因 此意义是我们这些人安身立命的基本:我们是在向意义讨 饭吃。
一、什么是范式?
“范式”(Paradigm),源自希腊文,有“共同显示”的意思,由此引出模 式、模型、范例等含义。 • 托马斯· 库恩在1963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范 式概念。他用范式概念来解释科学革命,将科学发展过程分为:前范式 阶段、范式阶段、革命阶段和新范式阶段。在他看来,科学家通常在占 主导地位的范式框架内进行研究工作,但是随着反常现象的逐渐增多, 传统的范式框架难以容纳和解释这些现象,于是就提出新的范式,进而 用新范式来取代旧范式。科学的历史就是范式革命的历史。 • 库恩本人没有直接明确地给范式下定义。根据他的描述,我们可以将范 式理解为:范式是用来观察和理解世界的一套完整的概念框架,它不仅 形塑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而且也影响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人们 看世界,就像相框装照片一样,所选用的相框会影响人们对照片的看法, 对范式的选择也会影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看法。范式包括一些最基本的 构成要素,如关于知识本质的看法、方法论、有效性标准。 • 范式远比理论要复杂。人们也永远跳不出某种范式来看世界。每个人看 世界,都是把世界装入自己的“框架”当中。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改革。

在教育学研究中,有不同的研究范式,它们提供了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教育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教育学研究范式,并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一、实证主义范式实证主义范式是一种强调科学性和客观性的研究取向。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观察数据,寻找变量之间的关联和因果关系。

实证主义范式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常用于测量教育现象、评估教育政策和教育项目的效果等。

例如,在研究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时,实证主义范式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背景信息,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与学习成绩相关的因素。

这种研究方法侧重于客观数据和量化分析,能够提供较为客观的研究结果。

二、解释主义范式解释主义范式侧重于理解个体和群体行为的意义和目的。

它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相互理解,关注研究对象的主观经验和意义构建过程。

解释主义范式常用于研究教育现象的内在意义、教育行为的动机和个体差异。

例如,在研究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时,解释主义范式可以采用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的主观感受、学习动机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这种研究方法注重对个体的细致观察和深入交流,能够提供具体而深入的研究结果。

三、批判主义范式批判主义范式强调对社会现实和权力结构的批判和反思。

它关注教育的社会背景、教育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及隐含的权力关系。

批判主义范式常用于研究教育中的社会不平等、教育体制的结构性问题和教育正义等。

例如,在研究教育公平性时,批判主义范式可以关注社会阶层对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不公正现象,通过对权力关系和结构性问题的批判来推动教育改革。

这种研究方法注重对社会背景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能够揭示教育中存在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

四、构建主义范式构建主义范式注重个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意义的共同构建,认为知识是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是指科学界中广泛接受的四种理论和实践方法。

这些范式分别是
经验主义、逻辑经验主义、辩证法和富勒理论。

下面将对这四个范式进行简单介绍。

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范式指的是基于经验和观察的理论和实践。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实验和观察
来发现和验证真相。

科学界通常会进行多项实验来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方
法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化学实验室中的化学家们会进行实验来研究化
学物质的组成和反应。

逻辑经验主义范式则更强调逻辑和推理,而非经验和观察。

这种方法认为,人类可以
通过推理和逻辑方法来推出未知的真相。

这种方法在哲学、数学和逻辑学等领域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例如,在数学领域中,人们可以通过证明来推断一个定理是否正确。

辩证法
辩证法范式是指一种研究事物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事物之间并不
是单纯的对立,而是存在着矛盾和互动。

辩证法范式通常会分析矛盾之间的相互关系,并
通过调整来达成更为适宜的结论。

这种方法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社会学中,研究者们通常会利用辩证法来分析社会事件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富勒理论
富勒理论范式是一种系统论和综合性的方法,认为各个研究领域之间存在协同性,需
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由于现代科学中越来越多的领域之间出现交叉和重叠,所以富勒理
论范式在当今科学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方法强调综合各类信息,从而形成更加完
整的理论模型。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换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换
1、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即某种学术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有与前人 不同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有一套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一套完整的 研究模式或框架,有共同的认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认识论。例 如,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以功能作为自己 的研究视角,围绕文化功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以共时性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民族志田野调查作为收集 资料的主要方法,与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完全不同。 因此,人类学界把功能学派形成之后的人类学称为“现代人类学” ,而把之前的人类学称为“古典人类学”。
一、范式的概念与特征
(一)范式的概念。 什么是范式?范式一般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研究
传统”、“理论框架”、“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信念”、科学 研究的“模型”和具体运用的范例。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一书中认为:“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我选 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科学实际实践的公认范例—— 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 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 在库恩看来,范式是指常 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本学科学者们 认可的一组理论、假说、原则和研究方法的总和。
二是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由拉德克利夫-布朗创建。他的理论是从 “结构”的角度研究功能,认为功能就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相 互调和相互作用,各种社会制度是社会的各种器官,在维护社会整体 持续、稳定、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其方法是“社会结 构分析法”,关注社会整体如何运行,注重分析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 习俗在维护社会整体均衡运行中的作用。
二是“独立发明说” ,认为各民族、各地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不是传播的结果,而是 “独立发明”的,因为人类的心理一致,物质环境也大同小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 由简而繁、独自发展而来的。

主流研究范式、方法、研究设计过程

主流研究范式、方法、研究设计过程

主题:主流研究范式、方法、研究设计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研工作者们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而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研究过程,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关键。

一、主流研究范式1. 实证研究范式实证研究范式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科学数据来验证假设或理论。

它注重事实和证据的收集和研究,强调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最为广泛应用的研究范式之一。

2. 解释研究范式解释研究范式则着重于对事物背后的原因和机制进行深入的解释和分析,强调理论的发展和修正。

它常用于历史、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中。

3. 批判研究范式批判研究范式强调对权力和阶级关系、社会变革等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研究,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

它常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以量化的数据和统计分析为基础,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和实证分析来验证研究假设。

常见的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

2. 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则偏重于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通过深度访谈、观察、案例分析等方式来获取详细的描述性数据和丰富的信息。

常用于人文科学领域的研究。

3. 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将定量和定性方法结合起来,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

通过“三角验证”,可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研究设计过程1. 确定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清晰、具体的研究问题,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尽量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2. 文献综述在确定研究问题之后,应进行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了解已有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方法,以避免重复和将研究融入已有研究的背景之中。

3. 选择适当的研究范式和方法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进行研究。

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数据类型、研究目的等因素做出科学的选择。

4. 设计研究方案在确定研究范式和方法之后,应设计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对象的选择、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研究过程的时间安排等。

中国哲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中国哲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十章揭 出“ 圣希天 , 贤希圣 , 士希 贤” 旨( 之 即人 当以
圣人为标准 的结 论 ) 至于人 何 以要成 圣 成贤 的 问 , 题没有明确提及 ; 此后 讨论 的重 心转 向了成圣 成 贤
今仍有 广泛 的影 响 , 并理所 当然地 享有崇高的权威 。 人们 只要一从事 中 国哲学 研究 , 自觉 不 自觉地 落 便 入这 四大范式 , 既受 到 它们 的激励 , 受 到它 们 的 也 制约。 因此 , 对这 四个 范式进 行 理性 的反思 , 将有 助
四个 范式各 有其优缺 点 , 都一定程度上使 古代 文本 在现代语 境 下获得 了重新解读 , 但都
未 触及古代语境 的 自明前提。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范式 语境 普遍哲 学
[ 中图分 类号] 2 [ 献标 识码] [ B 文 A 文章编号 ]4 7— 6 X(0 9 0 0 6 0 4 6 2 20 )6— 0 0—0 6
中国哲学作为一个 学科 正式 出现 , 以追 溯到 可

11 9 9年胡适 的《中国哲 学 史 大 纲》( 上 ) 开 出 卷 公
版。它标志着 中国学 者开始以现代哲学 的眼光来整 理和诠 释 中国古代的思想内容及其发展过程 。 自此 之后 , 们尝试 了多种 方法和多种视角 , 中国古代 人 对 思想进 行了多个 层面 的清理 和挖掘 , 并取 得 了相 当 丰硕 的成果 。每一种方 法都 包含着研究者 自己的研
中国哲学 研究的四个范式
是, 现代语境从根本 上颠覆 了使古 代人 认之 为 自明
的东西得 以成立 的整个世 界 图式 、 历史 叙事 和价 值 体系 , 即打碎 了整个古代语境 , 而代 之的是 全新 也 取
具有几乎无人能撼动 的权威性 。

你了解社会科学第四研究范式吗?

你了解社会科学第四研究范式吗?

你了解社会科学第四研究范式吗?⼀、社会科学研究的四种范式社会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从定性、定量、仿真向⼤数据研究的第四研究范式转型。

本⽂所说的研究范式不等同于科学知识式,四种研究范式也并⾮从⼀到四逐渐替代,它们都是我们认识世界、进⾏社会科学研究的有效⼯具。

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四种研究范式⾛向融合,弥补各⾃缺陷,并在认识论、⽅法论上逐渐形成“通宏洞微”的连续谱。

第⼀研究范式分为两个阶段。

第⼀阶段(17世纪以前)不区分⾃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较笼统,把所有知识⼤⼀统于“ ⾃然哲学”的体系之内,为⾃然和社会现象提供同⼀套解释系统。

对社会认知进⾏哲学思辨,建⽴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理念论、早期辩证法、演绎法、三段论与归纳证明、有机论的⾃然观和经验论等。

对推动后来的科学发展起到了巨⼤的作⽤,许多知识⾄今仍然是我们认识社会的出发点和基本准则。

第⼆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即现代社会科学的定性分析。

通常涉及:(1)观察和记录事实;(2)分析、⽐较和分类;(3)归纳概括事实间的关系;(4)接受进⼀步检验四个步骤,是“⾃下⽽上”的研究路径。

定性研究在对定量研究的批判中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概念体系、具体⽅法和理论,开发了规范化的操作程序和研究⼯具,个案研究、扎根理论和叙事探究等定性研究设计类型也得以使⽤,并出现了“参与”和“倡导”实践。

第⼆研究范式是社会科学试图通过模仿⾃然科学的⽅法和语⾔,⽤⾃然规律解释⼈类社会过程中形成的。

在逻辑实证主义和操作实证主义共同推动下,定量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在社会科学创⽴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的作⽤。

通过定量研究,社会科学学科分⽀呈扇形逐步细化和延伸,学科理论不断深化,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更为紧密。

近50年来,社会科学总体向更为严格的科学主义取向、更为专业的⽅向发展,这在相当程度上是以统计学的⼴泛运⽤和定量研究为基础的。

第三研究范式是在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与⼈类对全球问题应对的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社会学四大范式,你知道吗?

社会学四大范式,你知道吗?

社会学四大范式,你知道吗?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学长社会学四大范式满足学者多维研究旨趣社会学教科书通常将社会学的理论划分为三大流派(或体系、板块)——功能论、冲突论和互动论,或将社会学简化为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两大部分;另一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将社会学划分为实证主义和非(反)实证主义两大类(或将其划分为定量社会学和定性社会学两块);而美国社会学家瑞泽尔认为社会学是一门多元范式的学科,主要包括旨在探索以社会事实、社会行为和社会释义为标志的三大范式。

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三大范式已确立英国当代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早期代表作《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中,重点考察了与现代资本主义密切相关的三大古典理论家——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并认为他们分别阐述了现代性(社会学的核心问题)的三个重要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化。

此后,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认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是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

一般认为,上述三大家提出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奠定了西方社会学的基本框架与走向,并形成三个相当具有号召力的社会学传统或范式:以涂尔干为代表的实证主义,以韦伯为代表的解释主义和以马克思为代表的批判主义。

事实上,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上述三大家所开创理论的不断批判与重建的过程。

德国当代社会理论大师哈贝马斯关于合法性知识划分的主张与三大范式是吻合的,他从认识旨趣的角度将合法性知识划分为三类——经验—分析型、历史—解释型和批判型,相应的三种认识旨趣分别是控制、实践与解放。

总之,三大范式的划分逐渐在社会学界较大范围内达成共识。

后现代主义范式有一定潜力后现代主义作为一股重要的文化思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西方,逐渐流行后不断向全球扩散。

它以拒斥现代性为基本特征,其核心源自后结构主义,摈弃现代主义思想教条的哲学与理论立场。

它对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引发了众多社会研究的新探索。

问题是,后现代主义能否称得上是一种与前面三大范式并列的社会研究或社会学范式?对此存在较大争议。

科学研究的四大范式

科学研究的四大范式

科学研究的四大范式
科学研究的四大范式是指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四种基本方法或思
维方式。

它们是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范式学派和社会构建主义。

实证主义是一种基于经验和观察的科学方法。

它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实验才能得出真实的知识和理解。

这种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设计来测试假设和理论,以确定它们是否正确。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语言和逻辑的重要性。

这种方法认为,只有通过语言和逻辑的分析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

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理论必须符合逻辑规则,同时还要与经验数据相符合。

范式学派认为,科学研究的进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范式(科学理论框架)来实现的。

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种固定的、有限的过程,而不是不断累积的过程。

社会构建主义认为,科学知识的构建是通过社会和文化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

这种方法认为,人类的观念和信仰是科学知识的重要来源,而科学理论本身不是客观的、绝对的真理,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被构建出来的。

总之,这四种范式各有其优劣和局限性,科学研究者应根据具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范式或方法来进行研究。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是指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本土家庭研究领域,旨在深入了解家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与演变。

在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中,存在着四大范式,分别是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冲突理论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和女性主义范式。

本文将对这四大范式进行详细论述,以便深入探讨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最早的一种范式,其基本理念是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

家庭在社会中承担着社会化、生育等功能。

该范式将家庭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协作和互补关系。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关注家庭的正面功能,强调家庭内部以及与其他社会机构的互动联系。

二、冲突理论范式冲突理论范式认为家庭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权力、资源和地位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家庭内部及其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冲突理论范式关注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不平等的社会分工以及阶级、种族等社会结构对家庭的影响。

三、符号互动主义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主要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过程。

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强调社会行为是通过人们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产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符号来实现。

该范式关注家庭中的日常互动、交往规则和家庭内涵的演绎。

四、女性主义范式女性主义范式是一种关注性别在家庭研究中地位和作用的范式。

该范式强调家庭中性别与权力的关系,并批判性地研究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家庭暴力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益等问题。

女性主义范式推动着关于家庭中性别不平等的讨论,并为促进社会公正与性别平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提供了多元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家庭的本质和变化。

这些范式在社会学家庭研究中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

通过综合运用这四大范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家庭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

第二讲:社会科学研究范式(1)所谓研究范式是在一定研究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研究的原则和方法体系。

我们主要介绍四种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科学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人文主义研究范式、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复杂系统研究范式。

这四种研究范式各具优势和弊端。

目前,整个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呈现出综合化和辩证化的趋势。

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范式”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史家库恩(Thomas kuhn,1922-1996)《必要的张力(The Essential Tension)》(1958年)一文中首先引用的,后经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的出版而广为流传并逐渐应用于各门学科的研究中。

什么是范式?范式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应明确的一个概念。

“‘范式’一词的原文是Paradigm,原意是‘词尾变化’。

在语法书中,词的变化是有规则的,库恩借用语法上的Paradigm这个词来说明范式具有‘范例’、‘模型’、‘模式’等意义。

’范式尽管是库恩首创,但他并没有对范式下过定义,但从他的使用上看,这一概念与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这个概念密切相关。

“范式就是指科学共同体用基本一致的思考方式来研究同一领域的特定问题,是常规科学研究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

简言之,范式代表了一种近乎固定的问题和解题方法。

范式不是理论,但它对理论的形式起着很大的作用。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2)共有的信念;(3)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在库恩看来,科学发展就是从一种科学研究传统过渡到另一种科学研究传统,常规科学的研究活动是由范式来指导的,科学革命其实就是范式的“格式塔转换”。

虽然库恩有关“范式”的这个概念最初指涉的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对自然科学史进行研究时提出来的,但是近年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对这个概念的借用十分广泛。

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是什么

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是什么

科学研究的四个范式是什么范式“范式”(paradigm)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Thomas Samuel Kuhn于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来,指的是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其中一科学的科学家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范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生变化,新范式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科学研究范式本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推动。

科学范式的提出图灵奖得主,关系型数据库的鼻祖Jim Gray(吉姆-格雷)在2007年加州山景城召开的NRC-CSTB大会上,发表了生前的最后一次演讲“The Fourth Paradigm: Data-Intensive Scientific Discovery”,提出了科学研究的第四类范式,其中的“数据密集型”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大数据”。

几千年前,是经验科学,主要用来描述自然现象几百年前,是理论科学,使用模型或归纳法进行科学研究几十年前,是计算科学,主要模拟复杂的现象今天,是数据探索,统一于理论、实验和模拟。

它的主要特征是:数据依靠信息设备收集或模拟产生,依靠软件处理,用计算机进行存储,使用专用的数据管理和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第一范式Describing natural phenomena,描述记录自然现象,也可理解为实验科学方法以基于实验或经验的归纳为主如:钻木取火,比萨斜塔实验第二范式,理论科学Using models, generalizations,在自然现象基础上进行了抽象简化主要通过构建数学模型进行研究如:相对论,博弈论第三范式,计算科学如:天气预报、核试验模拟第四范式,数据探索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知道“是什么”有时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

四种研究范式

四种研究范式

四种研究范式介绍研究范式是指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或模式。

它们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组织和进行研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结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四种常见的研究范式: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性研究和构建主义。

我们将介绍每种范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优缺点,并探讨它们在不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一、实证主义范式1.1 基本原理实证主义范式是一种以观察和实证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通过观察、测量和可重复性验证来揭示客观真理。

实证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事实至上”,即通过收集和分析实证数据来验证或伪证研究假设。

实证主义认为研究者的主观意见和价值观应尽可能减少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1.2 方法实证主义范式的研究方法通常涉及定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研究者会设计实验、调查或观察研究来收集数据,并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量化和解释。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相关性。

1.3 优缺点实证主义范式的优点在于其科学性和客观性,它强调证据和数据的重要性,有助于产生可靠和可重复的结论。

然而,实证主义范式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它忽视了社会和文化背景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而且往往难以解释复杂现象和主观经验。

二、解释主义范式2.1 基本原理解释主义范式是一种关注人类行为和经验解释的研究方法。

解释主义认为人类行为和经验是受到主观意义和社会背景的影响的,研究者应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观点、体验和解释。

解释主义将重点放在了对个体和群体参与研究的主观观点的理解和解释上。

2.2 方法解释主义范式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定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研究者使用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关于个体和群体观点和经验的详细描述。

这些方法有助于研究者理解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行为动机和社会背景。

2.3 优缺点解释主义范式的优点在于其深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经验的能力。

它强调对个体和群体的观点和经验的尊重,有助于揭示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然而,解释主义范式也存在一些限制。

研究范式的类型

研究范式的类型

研究范式的类型
研究范式是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模式或总体方法,它包括了研究的目标、方法、程序、标准等各个方面。

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和用途,研究范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实证研究范式:以实证数据为基础,通过量化方法对事实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2. 现象学研究范式:以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和解释现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其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人文学科和哲学领域。

3. 解释研究范式:以解释为目的,通过对事实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揭示其内在的原因和规律。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领域。

4. 批判研究范式:以批判思维和社会变革为导向,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提出改革和革命的方案和策略。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社会科学和政治学领域。

5. 实践研究范式: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反思和总结实践经验,推进实践的深化和创新。

这种研究范式通常用于教育学和职业教育领域。

不同的研究范式有不同的理论基础、方法论和实践策略,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研究范式来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外语教育科研中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提要:目前在外语教育领域研究中主要有实证主义、诠释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这四大研究范式。

每种研究范式都有它所期望的内在规定。

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框架,它包括六个维度、十二个方面。

本文还对四大研究范式各在这十二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这个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类研究范式和研究设计,从而使我们自己设计的研究能更规范。

关键词: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中图分类号: H31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The Conceptual Components of the Four Paradigms i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Abstrac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aradigms – positivism,interpretivism, critical theory and poststructuralism. Each research paradigm i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assump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five conceptual components and twelve variables, to analyze paradigms, is proposed, and the four paradigms are also explored and outlined in terms of the twelve variables. The study adds clarity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research paradigms and research design, and looksclosely at the questions, problems and issues to which we teachers doing research should attend in determining our research approaches. Key words: paradigm; conceptual component; method; technique1. 引言研究范式的讨论涉及到对社会现实和研究本质的一系列基本假定,具有本体论、认识论、研究目的和方法论的意涵。

语言学 研究范式

语言学 研究范式

语言学研究范式
语言学研究范式是指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主流的语言学研究范式有以下几种:结构主义、形式语言学、生成语法、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

结构主义是语言学研究的第一个主流范式。

它强调语言的结构与规则,认为语言的规律存在于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中,而非单独的语言单位本身。

形式语言学是以数理逻辑为基础的语言学研究范式。

它通过正式语法来描述语言的结构和规则,以此研究语言的形式化特征。

生成语法认为语言的结构存在于人类语言能力的内在机制中。

它通过生成规则来描述语言结构的生成过程,以此研究语言的生成机制和语言知识的本质。

语用学关注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和理解。

它研究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条件,以此揭示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则从认知和心理学角度研究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使用。

它探讨语言知识的认知机制,以此揭示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

以上不同范式的出现与研究手段、研究对象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有关。

在具体的语言学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研究范式对于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都非常重要。

- 1 -。

四种研究范式

四种研究范式

四种研究范式
研究范式是指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和方式。

四种研究范
式包括:
1.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基于经验观察和实证分析的研究
范式。

它认为只有通过科学方法所获得的可观察的数据才是可靠的,
而其他形式的知识则不可信。

研究者在实证主义范式下,通常会进行
量化研究和实验研究。

2. 解释主义:解释主义是一种基于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研究范式。

它认为人类思维和行为背后存在着各种文化、社会和历史因素影响,
而这些因素不容易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

因此,研究者在解释主义
范式下,通常会进行质性研究和案例研究。

3. 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研究范式。

它认为
人是社会的核心,所有社会问题和现象都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去研究。

因此,研究者在人本主义范式下,通常会进行人文研究和实证研究。

4. 批判主义:批判主义是一种批判社会现象和权力关系的研究
范式。

它认为社会存在着权力和不平等,需要对这些不公平现象进行
揭露和剖析。

因此,研究者在批判主义范式下,通常会进行文化批判
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外语教育科研中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提要:目前在外语教育领域研究中主要有实证主义、诠释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这四大研究范式。

每种研究范式都有它所期望的内在规定。

本文在研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分析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的框架,它包括六个维度、十二个方面。

本文还对四大研究范式各在这十二个方面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这个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各类研究范式和研究设计,从而使我们自己设计的研究能更规范。

关键词:研究范式;内在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中图分类号: H319.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The Conceptual Components of the Four Paradigms i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Abstract: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al research, there are four paradigms – positivism,interpretivism, critical theory and poststructuralism. Each research paradigm is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assumption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hich includes five conceptual components and twelve variables, to analyze paradigms, is proposed, and the four paradigms are also explored and outlined in terms of the twelve variables. The study adds clarity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research paradigms and research design, and looksclosely at the questions, problems and issues to which we teachers doing research should attend in determining our research approaches. Key words: paradigm; conceptual component; method; technique1. 引言研究范式的讨论涉及到对社会现实和研究本质的一系列基本假定,具有本体论、认识论、研究目的和方法论的意涵。

然而,上述研究范式的四个维度缺乏可操作性。

所以,有必要对各种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进行一些更为详细的讨论。

另外,在当今,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新思潮的出现给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新视野,不少学科的研究者都纷纷开始对本学科的研究问题重新进行审视。

外语教育领域当然也应在其中只列。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2. 1研究范式的分类哈贝马斯(1999)曾提出人类的三种认识兴趣,即技术的认识兴趣、实践的认识兴趣和解放的认识兴趣。

此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开始对这种分类广泛应用。

在教育研究中,Thomas Popkewitz(1984)就曾按照哈贝马斯的分类提出教育学领域的三种研究范式:经验分析科学(实证主义)、符号科学(诠释、现象学)与批判科学。

由此,教育学领域划分研究范式基本按照这种模式:实证主义、诠释主义与批判理论。

近些年来,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思潮带给了人们新的观察世界的视野。

澳大利亚的教育学研究专家Patrick Danaher博士(2006)认为目前在教育领域研究中主要有四大范式:即实证主义、诠释主义、批判理论和后结构主义。

本文采用这种四大研究范式的分类。

2. 2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近年来国内外教育领域学术界出版了一批关于研究方法论的专著(如桂诗春宁春岩,1997;刘润清,1999;陈向明,2000;文秋芳等,2004;Johnson & Christensen,2004;Somekh & Lewin, 2005;Cohen, Manion & Morrison, 2007),还有大量学术论文发表。

但是鲜有讨论本文所关注的四大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框架的专著和论文。

国内学者陈向明教授(2000)对社会科学和教育学领域中的研究范式有独到见解,特别是她对前三大范式,即实证主义、诠(解)释主义与批判理论,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和对比。

她的阐述对我们理解研究范式和针对范式开展研究有很大帮助。

另外本文作者通过阅读大量较新的国外英文书籍和论文,在三大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对第四大研究范式(后结构主义)的范式特征有了理解和认识。

美国传播学领域的专家Edward J. Fink博士与其导师Walter Gantz教授(1996)曾从内在结构出发研究研究者是否忠实地遵循着他们各自的研究范式的内在假设。

他们通过对245篇传播学领域的论文进行内在结构分析讨论这些研究者在多大程度上遵循着三大研究范式(实证主义、诠释主义与批判理论)之一的内在规定。

他们建立的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划分框架包括十个方面(十个变量):本体论、认识论、研究问题、理论建构、假设检验、抽样、数据收集、研究合理性、数据分析和结论推广性。

他们的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划分思路对本文讨论分析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有很好的启发性。

3. 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当我们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研究时要讨论某个具体的研究适合采用什么研究范式、什么研究方法和什么研究技巧,这样我们就需要对各研究范式的内在结构和规定有清楚的了解。

3. 1各研究范式的范式特征1)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实证主义源于经验主义哲学。

在主客体的关系上,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不受主观价值因素影响,主体和客体是两个截然分开的实体,主体可以通过对一套工具的操作而获得对客体的认识。

在对客体的认识上,实证主义认为社会现象必须是可以被经验地感知的,一切概念必须还原为直接的经验内容,理论的真理性必须由经验来验证。

理论与实践、价值与事实是相互独立的实体,不能相互渗透。

实证主义认为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必然存在逻辑因果关系,对事物的研究就是要找到这些关系,并通过理性的工具对它们加以科学的论证。

实验研究就是基于这一理论。

这种方法的重要前提是:研究对象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在,事物本身具有内在固定的、可以重复发生的规律,事物的量化维度可以用来计算事物的“质”(陈向明,1996:3)。

因此,实验研究不考虑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而对操作工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十分重视。

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下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收集数据多用考试卷和问卷/量表等,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诠释主义研究范式诠(解)释主义发源于象征互动主义和现象学。

与实证主义相反, 诠释主义认为价值和理论中立的事实是不存在的,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事物的性质。

此外,诠释主义流派还认为研究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价值取向和思想观点对研究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者本人对被研究现象的看法和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问题的提出、理论框架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和分析以及对结果的阐释。

诠释主义不承认主体和客体的截然分离,认为主客体的关系是一个互为主体、相互渗透的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实际上是主体在和客体的互动关系中对客体的重新建构。

因此,解释主义者特别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研究现场,在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下和被研究者一起生活工作,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对自己所使用的方法进行深刻的反省,注意自己和被研究者的关系对研究的影响,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对被研究者的意义解释系统进行建构和再现。

诠释主义研究范式主要采用质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多使用观察、访谈和日记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 ry)(Somekh & Lewin,2005),即从研究者自己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中构建理论。

3) 批评理论研究范式批评理论植根于黑格尔的辩证哲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因20世纪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兴起而闻名于世。

该理论认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某些利益动机,所谓的“知识”、“事实”、“真理”都受到某种价值观或理论的制约。

而由于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以及历史发展等原因,人们对这些潜在的制约没有意识,或者受到某种“误识”(false consciousness)的控制。

和诠释主义一样,批评理论也不认可主体和客体的分离。

但是,批评理论认为,主体在和客体的互动关系中不仅仅只是了解和认识客体。

由于主客体双方都有可能受到社会不公正意识形态的压抑,研究应该是一个主客体共同演化成长、摆脱误识、达到知识领悟的过程。

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发展和进步,从而对研究对象乃至自身获得更真切的理解。

因此,研究者不仅仅只是尊重被研究者的意见,而且应该让被研究者参与到研究之中,为双方自身的解放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努力(Somekh & Lewin,2005:344)。

批评理论认为,实证主义把一切现存的东西都当成“事实”而加以接受,排除了思维的批评性和否定性,实际上起着维护现实的消极作用,而诠释主义虽然强调了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却没有意识到研究对现实的批判和唤醒被研究者的作用。

批评理论认为,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不是像实证主义那样依赖于外部的原因,也不是像诠释主义那样求助于内部的理由,而是对事物本身的阐释性领悟。

批评理论认为研究者应该是社会变革的“倡导者”,对社会进行批判才是其真正使命。

在实践性比较强的教育学科里,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逐渐普遍应用。

此类研究运用批评理论的观点,着眼于社会变革,积极征得被研究者的参与,提出双方都认可的改革意见和对策。

不过,即使是从事这种研究的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了解和理解当事人观点的重要性,也提倡在作评价和提建议之前首先对事情的“真相”获得一个全面中肯的认识。

批评理论研究范式下的研究具有团队协作的性质,研究技巧多使用观察、访谈、小组讨论和重构分析(Danaher, 2006)。

4) 后结构主义研究范式后结构主义以福柯、德里达为代表,他们从尼采和海德格尔那里寻找灵感,走向更具批判性的后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虽然诞生于结构主义运动,但却是以“反”结构主义的姿态出现的。

后结构主义既是对结构主义的某种延续,也意味着对结构主义的批判、否定、扬弃与超越。

后结构主义继承了结构主义关于结构、主体、无意识的一些基本观念,但反对结构主义片面强调结构、中心和二元对立而无视结构的历史性、中心的相对性和语言的差异性的倾向,并抛弃了结构主义的理性主义和科学野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