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与利率关系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的关系探析
避对策。 但是遗憾 的是他们的研究要么仅 分析各 种风险 的特征及其影 响 因素 , 要么仅 分析 某一风险的原 因及其 规避措施 , 没有进一 步分析各 种 风险之间的关 系, 因而不能为 风险管理提供充分 的理论 支持 。本文拟借
出 了新 的挑 战 。
近些年来 , 国一些学者对住房抵押贷款证 券化 的风险 已经进行有 我 益的探索 , 并取得一定 的成果 , 何小锋 (02分析 了资产证券化几种 如: 20 ) 主要风险的特征及其影 响因素 , 宾融(O2研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的 2O ) 风险特征 , 王海峰 等(04研究住 房抵押贷款证 券化的风险特征及其规 2O )
形成资产池 。 然后再 以该 资产池 为抵押发行抵押债券 . 借款人整体收 其 入也可 近似用国 民收入替代。根据宏 观经济理论可知 . 国民收入变化主 要受宏 观经济态势的影响 。即当宏观经 济持续 稳定发展并 走向繁荣时 。 国民收入增加 。 当宏观 经济步人衰退期时国民收入也随之下降。 因此 . 住
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因借款人 支付 能力下降而导致 的违 约风险应该主 要受宏 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影响 , 体表现为 : 具 宏观经济平稳 持续发展 时, 资产池的借款人群体的收入随国民收入增加而持续增 加 , 他们的支付能 力也随之增加 . 借款人 被迫违约的可能性下降 . 由此导致 的信用风险也 会相应降低 ; , 观经济步人衰退期时 , 相反 宏 国民收入 相对 下降 , 借款人 群体的支付能力也会随之下降 。 被迫违约的可能性上升, 由此引起 的信用 风险也上升。因此 , 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池借款人的被迫违约率与宏观经 济运行 态势呈负相关。
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的关系研究
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的关系研究引言信用评级是指评级机构对发行债券的企业或政府机构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为其发行的债券给予一个相应的等级。
债券利率则是指债券的年收益率。
这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投资者和发行者的影响。
信用评级的意义信用评级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风险指标。
评级机构通常将信用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等多个等级,其中AAA为最高等级,代表着最小的违约风险。
投资者倾向于购买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因为这意味着债券发行者的还本付息能力更强,投资风险较小。
债券利率的确定债券利率是在债券发行过程中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当一个债券的信用评级较低时,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利率作为补偿风险。
相反,如果债券的信用评级较高,投资者可能会接受较低的利率。
因此,信用评级对债券利率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债券利率与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也就是说,信用评级越高,债券利率越低。
这是由于高信用评级的债券更受投资者青睐,投资者愿意为其提供较低的借款成本。
而低信用评级的债券则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
对投资者的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可以降低投资风险。
投资者可以根据信用评级进行风险控制,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需求的债券。
然而,由于债券利率与信用评级存在负相关关系,购买高信用评级的债券可能导致较低的回报率。
投资者需要权衡投资风险与回报率之间的平衡。
对发行者的影响对于发行债券的企业或政府机构来说,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的相关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信用评级可以降低债务成本,减少支付利息的负担。
而低信用评级可能导致高债券利率,从而增加债务成本。
因此,维持或提高信用评级对发行者来说至关重要。
结论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高信用评级的债券通常具有较低的债券利率,而低信用评级的债券则需要支付较高的利率。
这对投资者和发行者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信用与利率
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
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
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利息率,通常简称为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利率。
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
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
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
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
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
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化;在规范微观主体行为方面,应首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问题,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产权制度和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金融市场方面,国家应努力朝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进,为市场上的各类竞争主体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融资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四、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
金融学-第2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3
复利更能反映利息的本质特征
(一) 零存整取 零存整取是每月(每周或每年)存入相同的 金额,到约定的期限本息一次取出。 (二) 整存零取 整存零取是一次存入若干金额的货币,而 在以后的预定期限内,每月(每周或每年) 提取相等的货币,并在最后一次提取中, 本利全部取清。
储蓄投资理论下的利率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生变量,由中 央银行直接控制。因此,货币供给独立于利率的变动。 货币需求(L)则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 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
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
连续复利
设r为年利率(单利),n是1年内计算复利的 次数,则用复利的方法计算的年利率(按年计 息的复利率) rn为 1+rn=(1+r/n)n
当计算复利的时间间隔越短,1年内复利的次 数就越多,按复利法计算的利率就越大。
r n r 1 rn lim (1 ) e n n
本杰明· 弗兰克说:钱生钱,并且所生之钱会生出更 多的钱。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的本质。
单利与复利
三、现值与终值 现值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 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终值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 即本利和。 通常,用现值去推导终值的过程叫复利过 程,把终值换算成现值的过程叫做折现过 程。
e=2.71828
四、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一)、利率的决定因素
资金供求状况 平均利润率 物价水平
汇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 国家经济政策 利率管制
(二)、利率的决定理论
1. 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也称真实利率理论,它建立在萨伊法则和货币数量
信用利率过高的原因
信用利率过高的原因
信用利率过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 风险因素: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是决定信用利率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果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较差、收入不稳定或有其他风险因素,放贷机构可能会认为贷款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因此会提高利率以弥补可能的损失。
2. 市场供求关系:信用市场的供求关系也会影响信用利率。
如果贷款需求较高,而资金供应相对紧张,放贷机构可能会提高利率以吸引更多的资金供给。
3. 经济环境:整体经济环境对信用利率也有影响。
在经济繁荣时期,贷款需求增加,利率可能会上升;而在经济衰退或不稳定时期,放贷机构可能会更加谨慎,提高利率以降低风险。
4. 政策和法规:政府的货币政策、利率政策以及金融监管法规也会对信用利率产生影响。
例如,央行的利率调整、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等都可能导致信用利率的波动。
5. 竞争因素:放贷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也会影响信用利率。
如果市场上存在较多的放贷机构,为了吸引客户,他们可能会竞相降低利率。
反之,如果市场竞争不激烈,放贷机构可能会提高利率。
需要注意的是,信用利率过高可能会对借款人造成负担,因此借款人在选择贷款时应仔细比较不同机构的利率,并确保自己有能力按时还款。
对于放贷机构来说,合理定价和风险管理也是维护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信用和利率课件
• 最后,古典理论认为对借入资金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企业部 门。然而,今天消费者和政府都是重要的借款人,影响着 信贷的可获得性和成本。我们将看到最近的利率理论都是 针对古典理论这些局限性的
信用和利率课件
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
• 1、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 产生的,是由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信用方 式发行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 职能中产生的,是国家强制发行的。
• 2、银行券是为了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 为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而发行的;纸币是 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
• 3、典型的银行券可以兑现,纸币不能兑现。
信用和利率课件
• 既然利率如此重要,它由什么决定呢?
信用和利率课件
一种简易模型——可贷资金模型
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 个人储蓄 企业储蓄 政府预算盈余 货币供给的增加 国外资金流入
可贷资金的需求 家庭信贷消费 企业投资 政府预算赤字 国外借款
信用和利率课件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 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 支票种类:即期支票、定期支票、记名支 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 保付支票等
• 支票的出票人必须是银行的存户,而且出 票时帐户上有足额存款,
信用和利率课件
几点补充
• 按承兑人不同,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 兑汇票
• 远期汇票需要承兑,支票一般为即期无需承兑, 本票也无需承兑
• 本票是约定(约定本人付款)证券;汇票是委托(委 托他人付款)证券;支票是委托支付证券,但受托 人只限于银行或其他法定金融机构。 我国的票据在使用区域上有区别。本票只用于同 城范围的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以及其他款项的结 算;支票可用于同城或票据交换地区;汇票在同 城和异地都可以使用。
影响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
影响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利率是指金融市场上资金借贷的价格,是市场经济中资金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体现。
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众多,可以从宏观经济因素和市场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因素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发展的政策工具。
当中央银行通过收紧货币政策增加利率时,借款成本增加,资金需求减少,利率水平上升。
反之,当货币政策宽松时,市场上资金供给增加,利率水平下降。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水平也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高经济增长意味着市场对借贷需求增加,借贷风险相对较低,银行会降低贷款利率,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反,低经济增长会导致借贷需求不足,银行可能提高贷款利率来降低风险。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对利率产生影响。
当通货膨胀情况严重时,中央银行为了抑制通胀,可能会提高基准利率,以增加借贷成本,减少消费和投资借贷需求,控制总需求和价格上涨。
相反,当经济通胀压力较小时,中央银行可能下调利率,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复苏。
4.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实施也会影响利率水平。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的税收和支出政策等,当政府增加支出,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时,政府发行的债券数量增加,资金需求增加,可能会导致利率水平上升。
5.外汇市场:外汇市场对利率水平也有影响。
当国内货币值较低时,可能出现资本外流的情况,为吸引外资流入,国家可能提高利率来提高汇率,增加货币的价值。
相反,当国内货币值较高时,可能会降低利率来促进出口,增加资金流入。
二、市场因素1.供求关系:市场上资金供求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到利率水平。
当借贷需求增加时,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利率会上升。
反之,当借贷需求减少或者供给增加时,利率可能会下降。
2.借款人信用状况: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对利率水平也有重要影响。
银行在考虑贷款给借款人时,会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给予不同的利率。
信用优秀的借款人可能能够获得较低的利率,而信用较差的借款人则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以反映风险。
投资债券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
投资债券市场中的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引言:在投资领域里,债券是一种常见的工具,其相对较低的风险和固定的收益使其备受投资者青睐。
然而,投资债券市场并非没有风险,其中最主要的两种风险是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本文将对这两种风险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投资建议。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债券发行人或购买者无法按时或完全履行偿付义务的风险。
在投资债券市场中,不同的发行人信用状况不同,因此其面临的信用风险也不尽相同。
信用风险的影响:1. 价格波动:当市场对某一债券发行人的信用状况发生担忧时,其债券价格将会下跌,投资者可能会遭受损失。
2. 违约风险:如果债券发行人无法按时或完全支付债券本金或利息,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债券违约的风险。
二、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利率变动引起的债券价格波动的风险。
利率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1. 市场利率上升: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已发行的债券在次级市场上的价格将下降,导致投资者持有的债券面临损失。
2. 重新投资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投资者在债券到期后重新投资的利率将可能更高,导致投资者错失更高的回报机会。
应对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的方法:1. 多样化投资组合: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发行人、不同债券类型和不同到期日的债券,可以降低单一债券发行人或债券类型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
2. 调整期限:一个有效的策略是根据当前市场利率水平和预期利率变动情况,选择合适的债券期限。
当市场预期利率上升时,选择较短期限的债券可以减小重新投资风险;相反,当市场预期利率下降时,选择较长期限的债券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息收入。
3. 深入研究发行人信用状况:在投资债券之前,仔细研究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财务状况和业务模式等,以评估其违约风险,并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4. 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各种可能影响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的因素,及时调整和管理投资组合。
结论: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是投资债券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两大风险。
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的关系研究
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的关系研究近年来,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信用评级机构评估公司或国家的信用风险水平,而债券利率是投资者对债券的回报要求。
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资本市场发展和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信用评级是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或国家更有可能按时偿还债务,因此投资者对其信用风险较低,债券利率也相对较低。
相反,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或国家则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投资者对其要求更高的回报,债券利率较高。
这种正相关关系是市场上的一般观察结果。
然而,仅仅依靠这种传统的正相关关系解释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一现象。
实际上,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情绪、政治环境、经济前景等等。
因此,信用评级本身可能不仅仅基于客观的财务数据,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因素。
投资者在评估债券投资时也不仅仅关注信用评级,还会考虑其他风险因素和市场条件。
因此,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简单的一对一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一些国家或企业的信用评级较低,但其债券利率并不高。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对这些债券的需求相对较高,投资者在追求回报时对风险有更高的容忍度。
此外,一些市场参与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收益预期,导致他们对信用评级的解读和评估存在差异。
这也会导致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变化。
其次,信用评级机构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在金融危机中,一些机构在危机爆发前依然维持着较高的信用评级,导致投资者未能及时对冲风险。
这种滞后性可能导致信用评级与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内出现一定的错位。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信用评级和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市场和时期可能存在变化。
过去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创新,市场参与者对信用风险的认识和评估标准也在不断变化。
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市场利率与发行人信用评级
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市场利率与发行人信用评级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 市场利率与发行人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上,债券的利率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债券的价格以及投资者的回报率。
债券的利率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利率和发行人的信用评级。
市场利率对债券发行的利率起着直接影响。
市场利率是指市场上同期限同风险等级的债券的收益率水平。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发行的利率也会上升,因为投资者需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来补偿风险。
相反,当市场利率下降时,债券发行的利率也会下降,因为债券变得更具吸引力。
除了市场利率,发行人的信用评级也是债券利率的重要决定因素。
信用评级是评估发行人偿付债务能力和信用风险的指标。
常见的信用评级机构包括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
发行人的信用评级越高,代表其偿付债务的能力越强,风险越低,因此发行人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发行债券。
相反,信用评级较低的发行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债券发行的利率。
其中包括债券的期限、偿付方式以及市场对该债券的需求等。
较长期限的债券通常会带来较高的利率,因为其风险相对较高。
偿付方式的不同也可能对债券利率产生影响,例如,附带利息的债券可能具有较高的利率。
此外,如果市场对某一特定债券需求较高,发行人可以以较低的利率发行债券。
总结起来,债券发行的利率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市场利率和发行人信用评级。
市场利率的变动以及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将直接影响债券的利率水平。
其他因素如债券期限、偿付方式和市场需求等也可能对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投资者在购买债券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信用与利率(PPT)
三、直接 金融工具 (zhíjiē)
股票投资的特性:
1〕高收益性;
2〕高风险性;
3〕可转让性。
股票(gǔpiào)的类型: 优先股和普通股。二者区别如下: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
三、直接 金融工具 (zhíjiē)
优先股:股利(gǔlì)分配优先;固定股息;
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二、间接 金融工具 (jiàn jiē)
种类: 1〕按是否记载收款人姓名,分为(fēn 记 wéi)
名支票和不记名支票。
2〕按支付方式不同,分为现金支票、 转帐支票、普通支票。
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二、间接 金融工具 (jiàn jiē)
4、信用卡
概念:对具有一定信用的客户所发行的 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zhèngshū)。
假设用利率收益曲线表示,有三种形 态:水平型、渐升型、渐降型。
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四、利率(lìlǜ)的期限结构理 论
关于利率(lìlǜ)期限结构的理论观点
1.预期理论
观点:长期债券利率等于现行短期利率与长期 债券到期之前人们对短期利率预期的平均值。
假定:(1)各种证券没有违约风险;
1〕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2〕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第二页,共六十六页。
2.1 信用 概述 (xìnyòng)
2.1.2 信用的形成与开展
一〕信用产生的理论分析 原始的物物交换,不存在信用关系; 当货币只起流通手段职能时,也不存在信用
关系;
当出现(chūxiàn)赊销、预付的商品流通,货 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关系便形 成了;
第九页,共六十六页。
2.2 信用 形式 (xìnyòng)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 补充:我国的国家信用 1. 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债券,只能由中央政府发行国债。 “奥运债券”胎死腹中,只能以奥运工程企业的名义才能 发行债券。
2. 存在问题: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 地方政府用钱却不需还钱,中央财政负担加大。
•
增加地方道德风险和中央财政风险。
金融学院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 帐户中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 类型8种:即期支票
远期支票
记名支票 不记名支票 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 保付支票 空头支票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4、信用证 (1)商业信用证: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 保证支付的信用凭证。 (2)旅行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用于支取现金的凭证。 5、旅行支票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五)消费信用 1、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2、方式 ①赊销。商业信用的体现。 ②消费贷款。银行信用的体现。 消费信用是一种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生产 发展的手段。
金融学院
货
币
银
第三章
行
学
信用、利息与利息率
(六)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本质上是资本输出的一 种方式。 1、 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 加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 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方银行提供的信用,分出口信贷 和进口信贷。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
六、利率决定理论
均衡利率决定理论是利率理论的核心,它研究 的是利率总水平的变动由什么因素决定。最具 影响力的理论有:马克思的利率理论、实际利 率理论、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借贷资金理论以 及IS——LM模型中的利率决定理论。
(一)马克思利率理论:理论的核心是平均利 润率决定利率。
(二)古典学派利率理论——储蓄投资理论 (三)凯恩斯利率理论——流动偏好利率理论 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M=L1(Y)+L2
求可按不同的需求动机分为两个组成部分, 即L=L1+L2,L1是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 机的货币需求,又是收入的增函数,即L1 (Y);而L2是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 它是利率的反函数,即L2(i)。
IS—LM曲线
i
LMΒιβλιοθήκη ieEO Ye
IS Y
S
O
Y
i B'
A' IS
O
Y
S
I=S
O i
i1
i2
I
IS
一、利率自由化(市场化)的涵义 二、金融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三、国外利率自由化实践的经验教训 目前我国的存款利率是由央行设定基准利率,
各银行只能在此基础上至多上浮10%。各期限 利率高低,根本上还是由央行说了算。所谓利 率市场化,就是要取消各期限存款利率的央行 基准利率,由市场自行决定。比如在美国,除 了隔夜利率由美联储议息决定外,其余期限利 率均通过债券市场等市场价格来决定。
返回
二、金融自由化与利率自由化理论
(一)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 1、金融抑制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
纳德.I.麦金农提出的——基本特征是低的 实际利率水平和有选择的信贷分配。 2、金融深化论是美国教授爱德华.肖提出 的 (二)理论的缺陷
我国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关系实证研究
…
…
.
.
警 .. .
圆
我 国信 用利差 与基准 利率 关系实证研究
陆文 磊
【 摘 要】 对现 阶段 我 国债券 市场短 期融 资券和企 业债 券 、 用利 差与政 策基 g 利率 的动、 态关 系研 究表 明, 信 t 静 无
论 从 静 态 还 是 从 动 态 角度 来看 , 券 市 场 对 信 用风 险 的 定 价 能 力 依 然 较 弱 , 用 利 差 对 基 准 利 率 变动 也 缺 乏敏 感 性 , 债 信
模型 的结论是 建立在 一 系列严格 的假定 前提之 下的 ,
准政 策 利率 的变 动 能在 多大 程度 上 影 响不 同 信用 等 级融
资 主 体 的 融 资 条 件 ,将 直 接 决 定 利 率 政 策 传 导 效 率 的 高 低 ; 一 方 面 , 据 B ra k 另 根 en n e和 G r e( 9 5 等 人 所 提 出 et r 19 ) l 的 货 币 政 策 信 用 机 制 传 导理 论 . 信 息 不 对 称 的 条 件 下 . 在
下 要 大 , 这 一 理 论 深 化 了 人 们 对 信 用 市 场 在 货 币政 策 传
于基 准 利率 升 幅 , 根据 后 者 , 而 由于信 用 市 场信 息不 对 称
性 的 存 在 , 无 风 险 利 率 的 上 升 将 会 导 致 信 用 市 场 债 务 合 约 更 大 幅 度 的 上 升 。 之 所 以 两 者 之 问 会 产 生 如 此 大 的 差
tn在 17 o 9 4年 提 出 .该 方 法 主要 借 鉴 Bak和 S h ls的 lc c oe 期权 定 价 思想 ,对 信 用利 差 的决 定 因素 以及无 风 险 利率 与信 用 利差 的动 态关 系进 行 了研 究 。 据 Metn模 型 , 根 r o 央 行 _调 基准 政策 利率 , 卜 将使 得信 用 利差缩 小 。 是 , r n 但 Met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
二者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来考察。
信用与货币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相互独立发展到密切联系再到融为一体的过程。
早期的信用与货币这两个范畴是独立发展的。
从时间上考察,信用的出现比货币要早,当时的信用主要采用实物借贷方式,在很长时期内独立于货币范畴之外。
从早期的实物货币直至足值的金属货币制度,货币的发展也长期独立于信用关系之外。
可以说,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信用与货币二者虽有联系,但从主要方面看,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但是二者相互独立发展并不意味着否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历史进程中,信用与货币的联系有着久远的历史,其密切联系表现在二者的相互发展之上,一方面货币的出现是信用获得更大发展的基本条件。
货币借贷扩展了信用的范围,扩大了信用的规模。
另一方面,信用也促进了货币形式和货币流通的发展。
信用的出现发展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货币能在更大范围内作为商品流通媒介。
信用还加速了货币的流动,补充了金属货币数量的不足。
可见,信用与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换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
从货币形式看,货币形式同时就是一种信用工具,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和流通的,任何信用活动都导致货币的变动。
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
这样,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不可分割地联给在一起时,则产生了由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
因此,金融是货币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
当然,在金融范畴出现以后,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依然存在。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利率不但能够反映货币与信用的供给状态,而且能够表现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变化。
利率水平趋高被认为是银根紧缩,利率水平趋低则被认为是银根松弛。
因此,西方传统的货币政策均以利率为中介目标。
为了控制投资的高速增长,在央行采取的诸多货币政策操作中,被西方金融界称为货币政策“猛药”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调再调,而调整法定存贷款利率这一传统的政策工具,却一直没有使用。
这让市场感到很意外。
我们认为,央行之所以迟迟没有提高法定存贷款利率,除了考虑CPI、经济增长速度等正常的经济指标外,还受到一些特殊的外部因素的约束。
在我国利率发挥作用还不具备条件。
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利率政策非常有效,因而成为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的情况十分复杂。
统计分析显示,在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同利率变动的关系不大。
并且,利率水平的降低对存款总量的增长以及增长的速度都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是主要的贷款需求者,贷款需求的利率弹性必然较低;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利率敏感性一直较低。
另外,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导致大量短期资本涌入到国内,从而达不到提高利率紧缩信用的目的。
因此,有研究人员认为升息不能解决经济过热问题。
三、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向及其在宏观和微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利率市场化是指所有利率均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在利率制度方面,国家应尽早建立并完善利率决定机制以及利率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利率决定机制在最大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基础上实现利率风险水平的最小化;在规范微观主体行为方面,应首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问题,加速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在产权制度和银行治理结构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在金融市场方面,国家应努力朝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的目标迈进,为市场上的各类竞争主体提供一个尽可能公平,公正的投融资环境,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
进一步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逐渐提出来的。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同年12月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都对利率市场化的方向作了原则要求。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均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身不是目的,我们不是为改革而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这一稀缺资源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福利。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流向引导资源的流向。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经济实物系统的绝大部分商品和劳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决定,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人民因此享受了比改革前多得多的福利。
但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即利率的形成机制虽然近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上远远不如商品和劳务价格具有竞争性,因而由资金引导的资源配置效率仍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资金的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有待发挥。
经济运行的实物系统与货币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在实物系统价格绝大部分已经实现市场化的条件下,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客观上也有了市场化的需要。
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加入WTO意味着我们承诺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经济,虽然对中国金融市场我们仍然可以实行一定的利率管制,但外资金融机构大量涌入中国金融市场,由此带来大量新的经营方式和新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工具,大大增加了我国货币和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难度。
很有可能我们会在与其的市场博弈中非常被动地接受变相的市场利率化,即接受市场利率实际上、某种程度已经自由化的现实。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对境内中资金融机构的利率仍然管制过于严格,中资金融机构过于缺乏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中进行竞争的经验,其结果可能会使他们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某种劣势,这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利率在微观的作用:利率是通过对现代商品经济中一系列机制发生影响从而影响社会再生产的。
(一)企业投资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企业为扩大再生产进行新的投资,还是企业产品销路不好时维持简单再生产,甚至仅仅为了偿还债务,都需要借贷资金。
利率的变化将影响借贷资金成本,从而鼓励或者抑制企业投资,甚至关系到企业生存。
(二)利润取得较高利润是商品生产者生产与经营的直接目标。
然而,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利润的多少。
这是因为,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利率的高低与利润的多少是成反比的。
(三)货币借贷资金市场的扩大和发展,投资场所的不断增加,人们收入的增加使得人们更加注意比较使用货币的效益,选择货币的用途。
因此,当利息率提高时,储蓄增多,货币数量相对减少;反之,当利率下降时,储蓄减少,货币数量相对增加。
(四)工资与消费利率通过影响企业投资规模和基本建设规模、企业利润状况进而影响就业状况,从而影响工资和消费基金水平。
当利率较高时,企业投资、基律规模受到抑制,因而减少就业机会,从而减少工资性支出和消费基金总额,利率下降时,情况则相反。
不仅如此,利率的变动还能促使消费基金和投资基金的转化。
当利率提高时,人们会把原计划用于购买消费品的一部分钱储蓄起来,投资资金会增多,消费基金就会相应减少。
反之,当利率下降时,投资基金减少,消费基金相应增加。
五)价格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价格水平的高低。
这是因为一方面货币量的变动将直接影响至(价格水平。
另一方面,企业都把利息作为生产费用计算。
现代商品经济中,消费信贷也在不断扩大。
对那些生产某些“垄断”性商品的企业来说,利率提高,成本增加,为了不减少利润,需要提高价格。
但是利率的提高,同时影响到储蓄增加,货币流通量相对减少,使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减少,从而使社会商品的价格下降。
那些生产某些“垄断”性商品(主要是其中一部分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企业在此时即使提高价格,但整个社会购买力的减少,也能抵消这一影响,抑制一般商品价格的上升。
同时,较高的利率还能抑制消费信贷。
因此,从总的方面讲,提高利率是能够起到抑制社会一般商品的价格水平上升的作用。
而降低利率,情况则相反。
(六)证券证券的价格和利率的变动成反比。
利率提高,股票、债券价格下降,将影响企业直接吸收社会资金;利率下降,股票、债券价格上升,能够鼓励企业吸收社会资金。
企业投资、利润、货币、工资与消费、价格、证券都是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利率对它们所产生的作用也无异对社会经济发挥着作用。
四、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目前我国的这种低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商品的价格,也使得利率这一重要的经济杠杆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很多人主张通过利率市场化来理顺金融商品的价格体系,提高利率的敏感性和弹性,恢复利率杠杆应有的作用。
我们认为,利率市场化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必然进程,谁也没有理由反对利率市场化,但目前我国宏微观经济环境都不利于利率市场化的过快推进。
如下:1、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
我国过去长期搞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许多方面都与成熟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2、利率运作主体行为不规范。
(1)中央银行的独立自主性不强。
中央银行并未真正拥有利率的制订权和调整权。
(2)国有商业银行行为非市场化。
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制度建设落后,银行的产权界定模糊,加上管理层和一般员工没有利益驱动机制,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难以实现利益的激励兼容,经营者非市场化选择的倾向很强,这是引致银行效率低下的根源所在。
国有商业银行的大量非市场化行为的存在,即使利率自主权放开,银行也难以按照市场规律借贷资金。
(3)企业的行为不规范。
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并未达到预定目标,其在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约束机制和利益推动机制尚不健全,大多数企业只负盈不负亏,在国家的保护伞下安稳过日子,利率高低对其来讲并不很重要。
3、企业对利息的承受能力低下。
4、金融监管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因不能摆脱行政干预而缺乏超脱性和真实性。
外监管标准、手段和技术也不能确保监管的信息质量和使金融机构采取稳健和审慎的经营原则。
在我国这样一个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要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期。
就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重点而言,不是去设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时间表,而应是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
如前所述,利率市场化同一国的市场经济完善程度、金融交易主体的市场化倾向以及金融监管等外围制度环境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为利率市场化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