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必备——动能定理教案

合集下载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定理教案教案:动能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和相关概念;2. 掌握动能定理的公式和应用方法;3. 能够通过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动能或速度;教学重点:1. 动能定理的原理和公式;2. 各种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2. 掌握不同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演示器材、实验器材;2. 学生准备:教科书。

教学过程:Step 1 知识引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动能?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Step 2 理论讲解1. 动能的定义: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定理的含义: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做功的时候,物体的动能发生改变。

3. 动能定理的公式:物体的动能的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所做的功。

∆E_k = W其中,∆E_k 表示物体动能的变化,W 表示外力所做的功。

Step 3 应用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1. 初始速度为0的情况下,利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动能:E_k = 1/2 mv^2。

2. 已知物体的动能和速度,利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所做的功:W = ∆E_k。

3. 初始位置和末位置之间存在高度差的情况下,利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速度变化:∆v = √(2g∆h)。

Step 4 实验演示教师设计一个与动能定理相关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Step 5 小结与拓展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重点概念和公式。

同时,布置拓展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Step 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Step 7 课堂讨论与解答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答案,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Step 8 Homework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Step 9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对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预告。

高三动能定理复习教案

高三动能定理复习教案

高三动能定理复习教案高三动能定理复习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动能定理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导学目标】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一、动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k=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v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

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即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

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和时间t,或不必求加速度a和时间t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

【典型剖析】[例1] 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y=2.5cos(kx+ π)(单位: m),式中k=1 m-1.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v0=5 m/s的初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当小环运动到x= m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处.[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现用一水平恒力F向右拉小球,已知F=0.75mg,问:(1)在恒定拉力F作用下,细线拉过多大角度时小球速度最大?(2)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例3]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平直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末节质量为m的车厢中途脱钩,待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过程中阻力始终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A的物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为了测量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另一个质量为mB的物体连接,开始时B距地面高度为h,A、B都从静止开始运动,最后停止时测得A沿桌面移动距离为s。

高考复习必备——动能定理教案

高考复习必备——动能定理教案

二.知识归纳(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举例: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

所以说动能表征了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

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

下面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如图: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 ,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

在恒定外力F 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 ,得到速度v ,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外力做功W =Fs =ma ×22212mv av =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动能,所以221mv 就是物体获得的动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用k E 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221mv E k =。

即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

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 )。

一个物体处于某一确定运动状态,它的动能也就对应于某一确定值,因此动能是状态量。

试比较下列每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① 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② 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③ 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④ 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总结:动能是标量,与速度方向无关;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3)动能定理 ①动能定理的推导将刚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改动一下:假设物体原来就具有速度v 1,且水平面存在摩擦力f ,在外力F 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 ,速度达到v 2,如图2,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外力F 做功:W 1=Fs 摩擦力f 做功:W 2=-fs 外力做的总功为:k k k E E E mv mv av v ma fs Fs W ∆=-=-=-⋅=-122122212221212=总可见,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粤教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粤教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目标要求 1.理解动能、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解决一些基本问题.2.能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的功.3.掌握解决动能定理与图像结合的问题的方法.考点一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基本应用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作动能.(2)公式:E k=12m v2,单位:焦耳(J).1J=1N·m=1kg·m2/s2.(3)动能是标量、状态量.2.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ΔE k=E k2-E k1=12m v22-12m v12.(3)物理意义:合力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2.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3.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4.合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住“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2.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2)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3)动能是标量,动能定理是标量式,解题时不能分解动能.例1如图所示,AB 为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 ,BC 的长度也是R .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开始下滑,恰好运动到C 处停止,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A .μmgR B.12mgR C .mgR D .(1-μ)mgR答案D解析BC 段物体所受摩擦力为f =μmg ,位移为R ,故BC 段摩擦力对物体做功W =-fR =-μmgR ,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可知mgR +W 1+W =0,解得W 1=μmgR -mgR ,故AB 段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克=mgR -μmgR =(1-μ)mgR ,选D.例2(2021·河北卷·6)一半径为R 的圆柱体水平固定,横截面如图所示,长度为πR 、不可伸长的轻细绳,一端固定在圆柱体最高点P 处,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小球位于P 点右侧同一水平高度的Q 点时,绳刚好拉直,将小球从Q 点由静止释放,当与圆柱体未接触部分的细绳竖直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A.(2+π)gRB.2πgRC.2(1+π)gR D .2gR答案A解析小球下落的高度为h =πR -π2R +R =π+22R ,小球下落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12m v 2,综上有v =(π+2)gR ,故选A.例3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 分别为()A .tan θ,H 2B.v 22gH-1θ,H 2C .tan θ,H4 D.v 22gH-1θ,H 4答案D解析物块以初速度v 上升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v 2,解得μv 22gH -1θ.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v2,解得h =H4,故选D.例4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地面AB 与半径R =0.4m 的光滑半圆轨道BCD 相连接,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O 是BCD 的圆心,BOD 在同一竖直线上.质量m =1kg 的小物块在9N 的水平恒力F 的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x AB =5m ,小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当小物块运动到B点时撤去力F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1)小物块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2)小物块运动到D 点时,轨道对小物块作用力的大小.答案(1)45m/s(2)150N解析(1)从A 到B 过程,据动能定理可得(F -μmg )x AB =12m v B 2解得小物块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B =45m/s(2)从B 到D 过程,据动能定理可得-mg ·2R =12m v D 2-12m v B 2在D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N +mg =mv D 2R联立解得小物块运动到D 点时,轨道对小物块作用力的大小为F N =150N.应用动能定理的解题流程考点二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例5质量为m 的物体以初速度v 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 与一轻弹簧O 端相距s ,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 ,则从开始碰撞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A.12m v 02-μmg (s +x ) B.12m v 02-μmgx C .μmgs D .μmg (s +x )答案A解析根据功的定义式可知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f =μmg (s +x ),由动能定理可得-W 弹-W f =0-12m v 02,则W 弹=12m v 02-μmg (s +x ),故选项A 正确.例6(2023·广东深圳市光明区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一半圆弧形细杆ABC 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C 为其水平直径,圆弧半径BO =3.6m .质量为m =4.0kg 的小圆环(可视为质点,小环直径略大于杆的粗细)套在细杆上,在大小为50N 、沿圆的切线方向的拉力F 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 点时对细杆的压力恰好为0.已知π取3.14,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为()A .66.6JB .-66.6JC .210.6JD .-210.6J答案B解析小圆环到达B 点时对细杆的压力恰好为0,则mg =m v 2r,拉力F 沿圆的切线方向,根据动能定理F 2πr 4-mgr +W f =12m v 2,又r =3.6m ,摩擦力做的功为W f =-66.6J ,故选B.在一个有变力做功的过程中,当变力做功无法直接通过功的公式求解时,可用动能定理W 变+W 恒=12m v 22-12m v 12,物体初、末速度已知,恒力做功W 恒可根据功的公式求出,这样就可以得到W 变=12m v 22-12m v 12-W 恒,就可以求出变力做的功了.考点三动能定理与图像问题的结合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或图像斜率的含义例7(2021·湖北卷·4)如图(a)所示,一物块以一定初速度沿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滑,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大小f 恒定,物块动能E k 与运动路程s 的关系如图(b)所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m/s 2,物块质量m 和所受摩擦力大小f 分别为()A.m=0.7kg,f=0.5NB.m=0.7kg,f=1.0NC.m=0.8kg,f=0.5ND.m=0.8kg,f=1.0N答案A解析0~10m内物块上滑,由动能定理得-mg sin30°·s-fs=E k-E k0,整理得E k=E k0-(mg sin30°+f)s,结合0~10m内的图像得,斜率的绝对值|k|=mg sin30°+f=4N,10~20m内物块下滑,由动能定理得(mg sin30°-f)(s-s1)=E k,整理得E k=(mg sin30°-f)s-(mg sin30°-f)s1,结合10~20m内的图像得,斜率k′=mg sin30°-f=3N,联立解得f=0.5N,m=0.7kg,故选A.例8A、B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恒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先后撤去F1、F2后,两物体最终停下,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大小之比为1∶2B.F1对A、F2对B做功之比为1∶2C.A、B质量之比为2∶1D.全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做功之比为2∶1答案C解析由v-t图像可知,两个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由题可知A、B所受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A、B的质量关系是2∶1,故C正确.由v-t图像可知,A、B两物体运动的位移相等,且匀加速运动位移之比为1∶2,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之比为2∶1,由动能定理可得F1与摩擦力的关系:F1·s-f1·3s=0-0,F2与摩擦力的关系:F2·2s-f2·3s=0-0,因此可得:F1=3f1,F2=32f2,f1=f2,所以F1=2F2.全过程中A、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F1对A、F2对B做的功大小相等,故A、B、D错误.例9(2020·江苏卷·4)如图所示,一小物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最后停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和地面平滑连接,且物块与斜面、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常数.该过程中,物块的动能E k与水平位移x关系的图像是()答案A解决图像问题的基本步骤(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像,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之间的交点、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课时精练1.(多选)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v1增大到v2时,上升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 ,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12m v 22-12m v 12,其中W 为支持力做的功B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合=0,其中W 合为合力做的功C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mgH =12m v 22-12m v 12,其中W 为支持力做的功D .对电梯,其所受的合力做功为12M v 22-12M v 12答案CD解析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对物体做功的有重力mg 、支持力F N ,这两个力的总功(即合力做的功)才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W 合=W -mgH =12m v 22-12m v 12,其中W 为支持力做的功,A 、B 错误,C 正确;对电梯,无论有几个力对它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其合力做的功一定等于其动能的增量,即12M v 22-12M v 12,D 正确.2.如图所示,光滑的固定斜面顶端固定一弹簧,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自最低点A 冲上斜面.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A .mgh -12m v 2B.12m v 2-mgh C .-mgh D .-(mgh +12m v 2)答案A解析小球从A 到C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W G +W F =0-12m v 2,W G =-mgh ,解得W F =mgh -12m v 2,故选A.3.(多选)(2023·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宁夏银川一中模拟)如图,若小滑块以某一初速度v 0从斜面底端沿光滑斜面上滑,恰能运动到斜面顶端.现仅将光滑斜面改为粗糙斜面,仍让滑块以初速度v 0从斜面底端上滑时,滑块恰能运动到距离斜面底端长度的34处.则()A .滑块滑上斜面后能再次滑回斜面底端B .滑块滑上斜面后不能再次滑回斜面底端C .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产生的热量为18m v 02D .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产生的热量为14m v 02答案AD解析设斜面长度为L ,斜面倾角为θ,由题意可知12m v 02=mgL sin θ,12m v 02=mgs sin θ+μmgs cos θ,其中的s =34L ,解得μ=13tan θ,因mg sin θ>μmg cos θ,则当滑块滑上斜面到达最高点后能再次滑回斜面底端,选项A 正确,B 错误;整个过程产生的热量为Q =2μmgs cos θ=12mgL sin θ=14m v 02,选项C 错误,D 正确.4.(2023·广东揭阳市普宁二中月考)如图,质量为m 的滑雪运动员(含滑雪板)从斜面上距离水平面高为h 的位置静止滑下,停在水平面上的b 处;若从同一位置以初速度v 滑下,则停在同一水平面上的c 处,且ab 与bc 相等.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与通过a 处的机械能损失,则该运动员(含滑雪板)在斜面上克服阻力做的功为()A .mgh B.12m v 2C .mgh -12m v 2D .mgh +12m v 2答案C解析设运动员从静止开始滑下,停在水平面上b 处时,在斜面上克服阻力做的功为W 1,在水平面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2,由动能定理得mgh -W 1-W 2=0,当运动员以速度v 从同一高度下滑时,停在同一水平面上的c 处,且ab 与bc 相等,由动能定理可得mgh -W 1-2W 2=0-12m v 2,联立两式求得W 1=mgh -12m v 2,故选C.5.(2023·湖南怀化市模拟)如图所示,DO 是水平面,AB 是斜面,初速度为v 0的物体从D 点出发沿DBA 滑动到顶点A 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 ,让该物体从D 点出发沿DCA 滑动到A 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斜面及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不计B 、C 处能量损失)()A .等于v 0B .大于v 0C .小于v 0D .取决于斜面答案A解析物体从D 点滑动到顶点A 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mg ·s AO -μmg ·s DB -μmg cos α·s AB=0-12v 02,α为斜面倾角,由几何关系有s AB cos α=s OB ,因而上式可以简化为-mg ·s AO -μmg ·s OD =0-12m v 02,从上式可以看出,物体的初速度与路径无关.故选A.6.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用于多层建筑载人或载运货物.某次电梯从地面由静止启动,加速度a 与离地高度h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A .2h 0~3h 0范围内电梯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电梯在0~h 0和2h 0~3h 0范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C .电梯在3h 0处的速度大小为2a 0h 0D .电梯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能为3h 0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从0到2h 0,电梯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从2h 0到3h 0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为零时,电梯向上的速度不为零,仍会向上运动,则电梯上升的最大高度一定大于3h 0,故A 、D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得12m v 2=Fh =mah =mS 面积,则v =2S 面积,则电梯在h 0处的速度大小为a 0h 0,在2h 0处的速度大小为3a 0h 0,在3h 0处的速度大小为2a 0h 0,所以电梯在0~h 0和2h 0~3h 0范围内的速度变化量不相等,故B 错误,C 正确.7.(2023·广东省清中、河中、北中、惠中联考)如图所示,竖直圆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其中A为最低点,B 为最高点,C 为与圆心等高的点,质量为1kg 且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在轨道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已知小球动能E k 的变化范围为10~20J ,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g =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轨道半径为1mB .小球对轨道的最大压力与最小压力的大小之比为3∶1C .小球在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5ND .以地面为势能零点参考平面,小球在C 点的重力势能等于动能答案B 解析在A 点F N1-mg =m v max 2R ,在B 点F N2+mg =m v min 2R ,A 到B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 ×2R =12m v min 2-12m v max 2,又有12m v max 2=20J ,12m v min 2=10J ,解得R =0.5m ,小球对轨道的最大压力与最小压力之比F N1′F N2′=F N1F N2=31,A 错误,B 正确;在C 点F N3=m v C 2R,A 到C 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mgR =12m v C 2-12m v max 2,解得小球在C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F N3′=F N3=60N ,C 错误;以地面为势能零点参考平面,小球在C 点的重力势能E p =mgR =5J ,小球在C 点的动能E k =12m v C 2=15J ,D 错误.8.(2019·全国卷Ⅲ·17)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外,还受到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外力作用.距地面高度h 在3m 以内时,物体上升、下落过程中动能E k 随h 的变化如图所示.重力加速度取10m/s 2.该物体的质量为()A .2kgB .1.5kgC .1kgD .0.5kg 答案C 解析法一:特殊值法画出运动示意图.设该外力的大小为F ,据动能定理知A →B (上升过程):-(mg +F )h =E k B -E k AB →A (下落过程):(mg -F )h =E k A ′-E k B ′整理以上两式并代入数据得物体的质量m =1kg ,选项C 正确.法二:写表达式根据斜率求解上升过程:-(mg +F )h =E k -E k0,则E k =-(mg +F )h +E k0下落过程:(mg -F )h =E k ′-E k0′,则E k ′=(mg -F )h +E k0′,结合题图可知mg +F =72-363-0N =12N ,mg -F =48-243-0N =8N 联立可得m =1kg ,选项C 正确.9.(多选)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载人滑草车与草地各处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载人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sin 37°=0.6,cos 37°=0.8).则()A .动摩擦因数μ=67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gh 7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 答案AB 解析对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全过程分析,由动能定理可知:mg ·2h -μmg cos 45°·h sin 45°-μmg cos 37°·h sin 37°=0,解得μ=67,选项A 正确;滑草车在滑道上段加速,在滑道下段减速,故滑草车通过上段滑道末端时速度最大,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μmg cos 45°·h sin 45°=12m v m 2,解得:v m =2gh 7,选项B 正确;全过程有W G -W 克f =0,则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2mgh ,选项C 错误;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为a =mg sin 37°-μmg cos 37°m=-335g ,故加速度大小为335g ,选项D 错误.10.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直径POQ 水平.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可看成质点)从P 点上方高为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恰好从P 点进入轨道.小球滑到轨道最低点N 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4mg ,g 为重力加速度.用W 表示小球从P 点运动到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A .W =12mgR ,小球恰好可以到达Q 点B .W >12mgR ,小球不能到达Q 点C .W =12mgR ,小球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D .W <12mgR ,小球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答案C 解析在N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N 2R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 N =F N ′=4mg ,解得v N =3gR ,对小球从开始下落至到达N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R -W =12m v N 2-0,解得W =12mgR .由于小球在PN 段某点处的速度大于此点关于ON 在NQ 段对称点处的速度,所以小球在PN 段某点处受到的支持力大于此点关于ON 在NQ 段对称点处受到的支持力,则小球在NQ 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于在PN 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小球在NQ 段运动时,由动能定理得-mgR -W ′=12m v Q 2-12m v N 2,因为W ′<12mgR ,故v Q >0,所以小球到达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选项C 正确.11.(2023·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模拟)如图甲所示,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滑块A 、B 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滑块A 的右端与滑块B 的左端接触.某时刻开始,给滑块A 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 ,使滑块A 、B 开始滑动,当滑块A 、B 滑动1.0m 时撤去力F .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A 、B 的动能E k 随位移s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求:(1)滑块A 对B 做的功;(2)力F 的大小.答案(1)12J (2)39N 解析(1)B 在撤去F 后继续滑行s B =1.0m ,撤去F 时B 的动能E k B =6J ,由动能定理有-f B s B =0-E k B在撤去F 前,对B 由动能定律得W AB -f B s =E k B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W AB =12J(2)撤去力F 后,滑块A 继续滑行的距离为s A =0.5m ,撤去F 时A 的动能E k A =9J ,由动能定理有-f A s A =0-E k A力F 作用的过程中,分析滑块A 、B 整体,由动能定理有(F -f A -f B )s =E k A +E k B代入数据解得F =39N.12.如图,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 的光滑圆弧轨道ABC 和水平轨道PA 在A 点相切,B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 为圆心,OA 和OB 之间的夹角为α,sin α=35.一质量为m 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 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 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 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2)小球到达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答案(1)34mg 5gR 2(2)152mg 解析(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F 0,小球所受重力和水平恒力的合力的大小为F ,小球到达C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C ,则F 0mg =tan α,F =mg cos α,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v C 2R,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F 0=34mg ,v C =5gR 2(2)设小球到达B 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 B ,小球由B 到C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2FR =12m v C 2-12m v B 2,代入数据解得v B =52gR 小球在B 点时有F N -F =m v B 2R,解得F N =152mg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在B 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 N ′=152mg .。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5篇)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精选篇1)1、研究带电物体在电场中运动的两条主要途径带电物体在电场中的运动,是一个综合力和能量的力学问题,研究的方法与质点动力学相同(仅仅增加了电场力),它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原理等力学规律.研究时,主要可以按以下两条途径分析:(1)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根据带电物体受到的电场力和其它力,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结合运动学公式确定带电物体的速度、位移等.这条线索通常适用于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的情况.(2)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定理根据电场力对带电物体所做的功,引起带电物体的能量发生变化,利用动能定理或从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研究带电物体的速度变化,经历的位移等.这条线索同样也适用于不均匀的电场.2、研究带电物体在电场中运动的两类重要方法(1)类比与等效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可与重力作用下的运动类比.例如,垂直射入平行板电场中的带电物体的运动可类比于平抛,带电单摆在竖直方向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可等效于重力场强度g值的变化等.(2)整体法(全过程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成对出现的,把电荷系统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不必考虑其间的相互作用.电场力的功与重力的功一样,都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它们分别引起电荷电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从电荷运动的全过程中功能关系出发(尤其从静止出发末速度为零的问题)往往能迅速找到解题切入点或简化计算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及其应用(精选篇2)1、与技能:掌握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并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的优点。

高中物理必修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动能定理教案
一、课时安排
本课时安排为一节课,约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
1.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定义;
2. 动能定理的公式及推导;
3. 动能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示例引入动能定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定义,以及其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实例演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动能定理相关的练习题。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
1. 小明用力推动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使其加速度为4m/s²,求物体所具有的动能。

2. 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从高度为20m的斜面上滑下,滑到底部时速度为10m/s,求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变化量。

六、教学反馈
1. 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讲解来检验学生对动能定理的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一次简短的复习,检查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情况。

七、教学注意事项
1.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重点讲解动能定理的公式及应用,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3. 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理清思路,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高中物理必修动能定理的教案范本,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三物理下册《动能定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下册《动能定理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动能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我会展示一辆玩具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视频,并提出问题:“小车滑下斜面的过程中,它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这种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这个现象?能否用一个公式来描述动能的变化?”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动能定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从动能定理的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5.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设想活动:开展小组讨论、个人展示、书面作业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理解深度、应用广度和创新高度。
6.教学过程中,注重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假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设想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反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基本概念:讲解动能定理的定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核心内容。
3.应用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实验,让学生掌握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4.受力分析与计算:引导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动能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7.拓展延伸:介绍动能定理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新能源开发、防碰撞技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

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

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

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

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同学们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戏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热身训练让学生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

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5篇高三物理教案动能定理篇1一、教学任务分析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通用4篇)《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1课题动能动能定理教材内容的地位动能定理是功能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依据,因此是本章的重中之重。

在整个经典物理学中,动能定理又与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并称为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支柱。

也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

因此学好动能定理对每个学生都尤为重要。

--思路导入新课──探究动能的相关因素(定性)──探究功与动能的关系(推理、演绎)──验证功和能的关系──巩固动能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适用范围、简单应用。

3.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设置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探究和验证过程中掌握观察、总结、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

3.经历科学规律探究的过程、认识探究的意义、尝试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演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探究验证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3.用简单仪器验证复杂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不畏艰辛敢于进取的精神。

4.领略自然的奇妙和谐,培养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1.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演示实验的分析。

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教学资源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动能有了感性认识,在高中要定量分析。

高中生的认识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定性到定量。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通过前几节的学习,了解了功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了功能关系。

对物体做的功与其动能的具体关系还不清楚,这就是本节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习题教学法、类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仪器斜面、物块、刻度尺、打点计时器、铁架台、纸带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验证动能定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问:能的概念功和能的关系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的动能的概念动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动能和做功的关系。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述,能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1. 动能定理的表述和应用。

2. 动能定理与其他物理定律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1. 动能定理公式的推导和理解。

2. 动能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回顾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动能与速度的关系。

2. 提出问题: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是如何变化的?(二)新课讲解1. 动能定理的表述:物体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 动能定理公式的推导: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3. 动能定理的应用:(1)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根据动能定理,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3)结合实际问题,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三)课堂练习1. 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 根据动能定理,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

3.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动能定理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2. 分析动能定理与其他物理定律的联系。

3. 反思自己在学习动能定理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 加强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4. 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4篇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动能定理是本重点,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

动能定理是一条适用范围很广的物理定理,但教材在推导这一定理时,由一个恒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变化,得出力在一个过程中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然后逐步扩大几个力做功和变力做功及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情况。

这个梯度是很大的,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动能定理,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寻找物体动能的变化与那些力做功相对应。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的符号和表达式和符号,理解动能的概念,利用动能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表述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化性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含义,区别共点力作用与多物理过程下动能定理的表述(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动学公式推导动能定理2、理解恒力作用下牛顿运动定律与动能定理处理问题的异同点,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物理学中定性分析与定量表述的关系,学会用数学语言推理的简洁美。

2、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动能的概念,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会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与适用范围,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通过上节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功与速度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问:动能具体的数学表达式是什么?(二)动能表达式的推导1、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2、例;有一质量为的物体以初速度V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受到的拉力为F,经过位移为X后速度变为V2.。

根据以上,可以列出的表达式:3、动能1.定义: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量;2.公式表述:;3.理解⑴状态物理量→能量状态;→机械运动状态;⑴标量性:大小,无负值;(三)动能定理1、表达式:2、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该变量。

高三物理下册《动能定理(共同专题)》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物理下册《动能定理(共同专题)》教案、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如微积分、向量等,解决涉及动能定理的复杂物理问题。
5.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提高他们在物理学科中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索动能定理。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斜面实验中,如果斜面的倾斜角度改变,小车的速度和动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动能定理进行分析。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2.对于实践应用题和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使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解题过程,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3.小组合作题需在组内进行讨论,形成共识,并在作业中体现每个成员的分工和贡献。
1.对动能、势能等概念有初步了解,但可能对动能定理的本质含义和适用范围理解不够深入。
2.学生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可能难以将动能定理与其他相关知识有效结合,需要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存在恐惧心理,缺乏自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鼓励和支持。
4.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但个别学生仍需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基础题目:计算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动能变化,如斜面滑块、自由落体等。
2.提高题目:结合实际情境,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碰撞、抛物线运动等。
3.拓展题目:探讨动能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碰撞试验、运动员起跑等。
4.学生互评:学生相互批改练习题,交流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表达式:W = ΔK
3.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
-物体受力作用在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中。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

o掌握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和应用方法。

o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释和计算有关物理现象和问题。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让学生感受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重要性。

o引导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深入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动能定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推导和复杂问题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斜面、光电门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动能的概念、动能定理的推导、实验演示、例题解析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回顾功和能的关系,引出动能的概念和动能定理的重要性。

o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物体为什么能够运动吗?动能是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o动能的概念:解释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o动能定理的推导: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强调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o动能定理的应用:通过举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感受动能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解变力做功、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等。

3.实验探究o利用小车、弹簧、斜面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

o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4.课堂练习与讨论o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动能定理解答有关问题。

o讨论动能定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如机械能守恒、碰撞问题等。

5.课堂小结o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方法。

o提醒学生注意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和限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6.布置作业o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高三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

高三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1、复习:力对物体做功的表达式及公式的使用范围2、预习:(1)动能(2)动能定理二、知识讲解课程引入: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而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动能。

考点/易错点1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影响动能的大小因素: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3、动能的表达式:212kE mν=说明:动能是一个状态量,所以计算动能时要注意对应时刻的速度。

4、单位:焦耳(J)5、标矢性:它是一个标量。

6、动能的变化:k k k E E E ∆=-末初,它是一个过程量。

考点/易错点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定外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 ,速度由1ν增加到2ν,地面光滑,如图所示,计算外力F 做的功。

分析:由前面的功的公式可知:W Fl =提问:若F 为变力,如何求力F 所做的功呢?分析:F 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发生改变,动能改变了多少,F 就做了多少功,因此可以用动能的变化量来表示F 做功22211122F W m m νν=-。

提问:现在地面粗糙又如何计算F 做的功呢?分析:力F 做功不仅使物体的动能发生改变,而且还克服摩擦力做功,因此22211122F f W W m m νν-=-,因此,合外力做功使物体的动能发生改变,且做了多少功动能就变化多少。

1、 动能定理的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 表达式:kW E =∆合即k k W E E =-合末初理解:(1)123W W W W =++⋯+⋯合;W F S=合合(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力做功,然后求代数和)。

(2)反映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力对物体所做功之间的因果关系.可以理解为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小.所以正功是加号,负功是减号。

(3)它是一个标量式,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在物体受恒力作用且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得出的.但它也适用于变力及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情况.即动能定理对恒力、变力做功都适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也均适用.(4)对动能定理中的位移与速度必须相对同一参照物 3、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系统。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动能定理

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动能定理

高考一轮复习——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2.熟练运用动能定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动能定理的确切含义(2)动能定理的应用2、难点:动能定理的应用三、考点点拨:1.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2.应用动能定理应该注意的问题3.动能定理在多体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一)考点扫描1、知识整合(1)动能:①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②动能的大小: E k 1 mv 2 。

2③动能是 标量 ,也是状态量。

(2)动能定理:⑴动能定理的内容和表达式: 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W 总=ΔE K⑵物理意义:动能定理指出了 功 和 能 的关系,即外力做的总功,对应着物体动能的变化,变化的大小由 外力做的总功 来度量。

我们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又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物体动能的变化是指 末动能与初动能的差 。

⑶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曲线运动 。

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变力做功 。

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 以同时做用,也可以 分阶段作用 ,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和正负即可,这些正是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所在。

2、重难点阐释(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的情况:受哪些力?每个力是否做功?做正功还是负功?做多少功?然后求各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 E k1 和 E k2ω F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W 合=E k2-E k1 及其它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

(2)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要点:①动能定理的计算式为 W 合=E k2-E k1,v 和 s 是想对于同一参考系的。

②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

③动能定理不仅可以求恒力做功,也可以求变力做功。

在某些问题中由于力 F 的大小发生变化或方向发生变化,中学阶段不能直接利用功的公式 W=FS 来求功,,此时我们利用动能定理来求变力做功。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讲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公式。

2. 掌握如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物理题目。

3. 能够理解动能定理与动能守恒的关系。

教学重点:
1. 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公式。

2. 动能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过程。

2. 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入话题,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动能和动能定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动能定理的概念及公式推导。

3. 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包括计算动能、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

四、讲解与总结(10分钟)
1. 再次强调动能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总结动能定理与动能守恒的关系。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动能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在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动能定理的掌握程度也有所提高。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学生的动能定理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和应用动能定理的知识。

高考复习教案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考复习教案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

高考复习教案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名称:物理学高考复习教案——动能和动能定理一、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的概念,能够准确计算物体的动能;2. 掌握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和应用方法;3. 能够运用动能和动能定理解决与物体运动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动能的计算方法;2.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计算公式为:动能 = 1/2 ×质量 ×速度的平方(K = 1/2 × m × v²)。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与做功之间的关系的定理。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物体的净功 = 动能的增量(W净= ΔK)。

3. 动能定理的应用:a. 通过动能定理可以推导出力的功与动能的关系,即功 = 动能的增量(W = ΔK)。

b. 利用动能定理可以解决物体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问题,例如自由落体、斜面上的滑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动能的概念,如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来,引导学生思量小球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动能的影响。

2. 知识讲解:a. 介绍动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方法。

b. 讲解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和含义,解释物体的净功与动能的关系。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的净功,并利用动能定理验证实验结果。

4. 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一些动能和动能定理的计算练习题,包括不同情境下的问题,如自由落体、斜面上的滑动等,匡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应用:鼓励学生思量动能和动能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设计、机械能的转化等。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动能和动能定理进行总结,强调动能的计算方法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实验结论等。

物理高中动能定理讲解教案

物理高中动能定理讲解教案

物理高中动能定理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 掌握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公式;3. 能够运用动能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通常表示为K,其计算公式为:K = 1/2 * m *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指出,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物体所受外力的功。

即,ΔK = W其中,ΔK表示动能的变化量,W表示外力所做的功。

四、教学方法:1. 讲解动能概念和计算方法;2. 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和公式;3. 练习相关问题,加深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讲解:介绍动能定理的内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3. 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动能的变化和外力的功;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5. 总结:对动能定理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六、课堂检测:1.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速度为4m/s,求其动能;2. 如果外力对该物体做功20J,求物体的动能变化量;3. 一辆汽车质量为1000kg,速度由10m/s加速到20m/s,求汽车所受的外力功。

七、拓展延伸:1. 学生可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定理的正确性;2. 学生可尝试应用动能定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碰撞、弹簧等情况。

八、课后作业:1. 自主进行动能定理相关练习;2. 思考如何通过动能定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以上为动能定理讲解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物理《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了解动能定理,理解动能定理的含义。

3. 能够解决动能定理的基本计算题,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动能概念。

2. 动能定理的含义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利用动能定理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

2. 运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或实验向学生介绍动能的概念。

2. 课堂讲解1)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记作K。

动能的大小和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公式为:$K=\frac{1}{2}mv^2$,单位是焦耳(J)。

2)动能定理当力F对物体做功W后,物体动能的增加量ΔK等于所做的功W,即ΔK = W。

可以用公式表示成:$ΔK=W=\int_{s_1}^{s_2}Fds$3.练习与讲解1)动能定理应用:- 做功变动能:物体所受的力沿着位移方向做功,就会消耗这个力所具有的能量,将它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一定量的功可以产生不同的动能变化:不同的物体大小和速度,需要不同的功- 动能定理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等。

举个例子:某人以6.0m/s的速度跨过一段1.8 m宽的小溪,落差为0.8 m.假设这个人质量为70kg,他跨过溪流的时间为1.0s,求其从空中下落到地面时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势能的变化,其速度与动能的变化。

解: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知道动能定理可以解决相关问题,因此我们采用动能定理进行解答。

先看一下给出的已知条件:v=6.0m/s,d=1.8m,h=0.8m,m=70kg,t=1.0s。

首先,我们计算物体从空中下落到地面时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公式 $K=\frac{1}{2}mv^2$ 可以给出答案:$K_1=\frac{1}{2}mv^2=\frac{1}{2}\times70kg\times(6.0m/s)^2=1260J$接着,我们计算势能的变化,公式$ΔU=mgh$ 可以给出答案:$U_1=mgh=70kg\times9.8m/s^2\times0.8m=548.8J$最后,我们计算其速度与动能的变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知识归纳(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举例: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

所以说动能表征了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

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

下面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如图: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 ,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

在恒定外力F 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 ,得到速度v ,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外力做功W =Fs =ma ×22212m v a v = 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动能,所以221mv 就是物体获得的动能,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用k E 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221mv E k =。

即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

它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焦耳(J )。

一个物体处于某一确定运动状态,它的动能也就对应于某一确定值,因此动能是状态量。

试比较下列每种情况下,甲、乙两物体的动能:① 物体甲的速度是乙的两倍; ② 物体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③ 物体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④ 物体甲的质量是乙的一半。

总结:动能是标量,与速度方向无关;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3)动能定理①动能定理的推导将刚才推导动能公式的例子改动一下:假设物体原来就具有速度v 1,且水平面存在摩擦力f ,在外力F 作用下,经过一段位移s ,速度达到v 2,如图2,则此过程中,外力做功与动能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呢?外力F 做功:W 1=Fs摩擦力f 做功:W 2=-fs外力做的总功为:k k k E E E mv mv a v v ma fs Fs W ∆=-=-=-⋅=-122122212221212=总 可见,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量。

其中F 与物体运动同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增大;f 与物体运动反向,它做的功使物体动能减少。

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物体动能的变化。

问:若物体同时受几个方向任意的外力作用,情况又如何呢?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加,这个结论叫动能定理。

用总W 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用1k E 表示物体初态的动能,用2k E 表示末态动能,则动能定理表示为:k k k E E E W ∆=-12=总②对动能定理的理解a .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的理解有的力促进物体运动,而有的力则阻碍物体运动。

因此它们做的功就有正、负之分,总功指的是各外力做功的代数和;又因为总W =W 1+W 2+…=F 1·s+F 2·s+…=合F ·s ,所以总功也可理解为合外力的功。

b .对该定理标量性的认识因动能定理中各项均为标量,因此单纯速度方向改变不影响动能大小。

如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合外力方向指向圆心,与位移方向始终保持垂直,所以合外力做功为零,动能变化亦为零,并不因速度方向改变而改变。

c .对定理中“增加”一词的理解由于外力做功可正、可负,因此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动能可增加,也可能减少。

因而定理中“增加”一词,并不表示动能一定增大,它的确切含义为未态与初态的动能差,或称为“改变量”。

数值可正,可负。

d .对状态与过程关系的理解功是伴随一个物理过程而产生的,是过程量;而动能是状态量。

动能定理表示了过程量等于状态量的改变量的关系。

三.例题讲解例1.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B .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C .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D .物体加速度一定不为零此例主要考察学生对涉及力、速度、加速度、功和动能各物理量的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理解。

只要考虑到匀速圆周运动的例子,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B 、D 。

例2.在水平放置的长直木板槽中,一木块以6.0米/秒的初速度开始滑动。

滑行4.0米后速度减为4.0米/秒,若木板槽粗糙程度处处相同,此后木块还可以向前滑行多远?此例是为加深学生对负功使动能减少的印象,需正确表示动能定理中各物理量的正负。

解题过程如下:设木板槽对木块摩擦力为f ,木块质量为m ,据题意使用动能定理有:-fs 1=2k E -1k E , 即-f ·4=21m (42-62) -fs 2=0-2k E , 即-fs 2=-21m 42 二式联立可得:s 2=3.2米,即木块还可滑行3.2米。

此题也可用运动学公式和牛顿定律来求解,但过程较繁,建议布置学生课后作业,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看出动能定理的优势。

例3.如图,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物体沿光滑曲面从高为h 1的A 处运动到高为h 2的B 处,若在A 处的速度为A v ,B 处速度为B v ,则AB 的水平距离为多大?可先让学生用牛顿定律考虑,遇到困难后,再指导使用动能定理。

A 到B 过程中,物体受水平恒力F ,支持力N 和重力mg 的作用。

三个力做功分别为F s ,0和-mg (h 2-h l ),所以动能定理写为:Fs -mg (h 2-h 1)=22(21A B v v m -) 解得 〕)(〔)(212212A B v v h h g F m s -+-= 从此例可以看出,以我们现在的知识水平,牛顿定律无能为力的问题,动能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其关键就在于动能定理不计运动过程中瞬时细节。

通过以上三例总结一下动能定理的应用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及所研究的物理过程。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确定各力所做的功,求出这些力的功的代数和。

(3)确定始、末态的动能。

(未知量用符号表示),根据动能定理列出方程12k k E E W -=总(4)求解方程、分析结果我们用上述步骤再分析一道例题。

例4.如图所示,用细绳连接的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A 位于倾角为30°的斜面上,细绳跨过定滑轮后使A 、B 均保持静止,然后释放,设A 与斜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A 受重力的0.3倍,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求B 下降1米时的速度大小。

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对象,那么可能有的同学分别选择A 、B 为研究对象,而有了则将A 、B 看成一个整体来分析,分别请两位方法不同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解法一:对A 使用动能定理 Ts -mgs ·sin30°-fs =21mv 2对B 使用动能定理(mg —T )s =21mv 2 且f =0.3mg 三式联立解得:v =1.4米/秒 解法二:将A 、B 看成一整体。

(因二者速度、加速度大小均一样),此时拉力T 为内力, 求外力做功时不计,则动能定理写为:mgs -mgs ·sin30°-fs =21·2mv 2 f =0.3mg解得:v =1.4米/秒可见,结论是一致的,而方法二中受力体的选择使解题过程简化,因而在使用动能定理时要适当选取研究对象。

四.课堂练习1 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 =5×103kg ,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的路程为s =5.3×102m 时,达到起飞的速度v =60m/s ,在此过程中飞机受到的平均阻力是飞机重量的0.02倍(k =0.02),求飞机受到的牵引力。

2 将质量m=2kg 的一块石头从离地面H=2m 高处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入泥潭并陷入泥中h=5cm 深处,不计空气阻力,求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

(g 取10m/s 2)3 一质量为0.3㎏的弹性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6m/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速度的大小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 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 为( )A .Δv=0 B. Δv =12m/s C. W=0 D. W=10.8J4 在h 高处,以初速度v 0向水平方向抛出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着地时速度大小为( )2-7-2A. gh v 20+B. gh v 20-C. gh v 220+D. gh v 220-5 一质量为 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绳悬挂于O 点。

小球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 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 点,如图2-7-3所示,则拉力F 所做的功为( )A. mgl cos θB. mgl (1-cos θ)C. Fl cos θD. Flsin θ 参考答案:1、解答:取飞机为研究对象,对起飞过程研究。

飞机受到重力G 、支持力N 、牵引力F 和阻力f 作用,如图2-7-1所示2-7-1各力做的功分别为W G =0,W N =0,W F =Fs ,W f =-kmgs .起飞过程的初动能为0,末动能为221mv 据动能定理得: 代入数据得: 2、石头在空中只受重力作用;在泥潭中受重力和泥的阻力。

对石头在整个运动阶段应用动能定理,有00)(-=-+h F h H mg 。

所以,泥对石头的平均阻力10205.005.02⨯⨯+=⋅+=mg h h H F N=820N 。

3、解答 由于碰撞前后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Δv=v t -(-v 0)=12m/s,根据动能定理答案:BC4、解答 小球下落为曲线运动,在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中,对小球应用动能定理,有2022121mv mv mgh -=, 解得小球着地时速度的大小为 =v gh v 220+。

正确选项为C 。

2-7-3 N Gf F0212-=-mv kmgs Fs N s v m km g F 42108.12⨯=+=02121ΔE 202K =-==mv mv W t5、解答 将小球从位置P 很缓慢地拉到位置Q 的过程中,球在任一位置均可看作处于平衡状态。

由平衡条件可得F=mg tan θ,可见,随着θ角的增大,F 也在增大。

而变力的功是不能用W= Fl cos θ求解的,应从功和能关系的角度来求解。

小球受重力、水平拉力和绳子拉力的作用,其中绳子拉力对小球不做功,水平拉力对小球做功设为W ,小球克服重力做功mgl (1-cos θ)。

小球很缓慢移动时可认为动能始终为0,由动能定理可得 W -mgl (1-cos θ)=0,W = mgl (1-cos θ)。

五.课后练习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一小球在穿过O 孔的绳子的拉力作用下沿一圆周匀速运动,当绳的拉力为F 时,圆周半径为R ,当绳的拉力增大到8F 时,小球恰可沿半径为R /2的圆周匀速运动在上述增大拉力的过程中,绳的拉力对球做的功为________.2 如图2-7-4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在电动机带动下,始终保持v 0=2m/s 的速度匀速运行,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夹角θ=30°,现把一质量m =l0kg 的工件轻轻地放在传送带底端,由传送带传送至h =2m 的高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