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的实现
英汉互译与视角转换研究
英汉互译与视角转换研究作者:熊潇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和描述的转换过程,是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而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受英汉语言文化影响很大。
英、汉两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
因此,翻译人员必须转换视角,进行“语义翻译”。
对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进行了研究整理,同时提出翻译教学必须重视“文化转型”。
关键词:翻译;视角;转换;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322-04翻译是一种双语处理艺术,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和描述的转换过程,即用接受语复制出与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过来文化又给语言以很大的影响,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活动。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上的差异及东西方人在思维上的不同使英汉之间的转换变得复杂与困难。
巴尔胡达罗夫说:“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即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
” 奈达和泰伯也提出:“翻译是接受语复制原语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等值物,首先是在意义方面,其次是在文体方面的等值物。
”翻译等值理论指出,要使译文“自然”、“可读”,原文与译文要达到最大程度的等值,就需作必要的调整和转换,借助必要的变通手段,摆脱常规,采取不同程度的意译的对策,准确、通顺地译出原文、在翻译中有目的地进行视角转换,以符合译入语的逻辑、风俗习惯,使译文在通顺流畅的同时获得异曲同工的效果。
视角转换的运用为等值翻译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一、视角转换的必要性翻译是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的艺术,需要经过不断地调整、取舍,使之符合译入语的逻辑、风俗习惯。
翻译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译者应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进行翻译[1]。
功能派翻译理论视翻译为一项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试图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应妥善处理两种文化差异的问题。
论汉译英过程中视角转换的作用
论汉译英过程中视角转换的作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成为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
而在翻译中,视角转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在汉译英过程中,视角转换的作用尤为明显。
本文将从汉译英的角度出发,探讨视角转换在汉译英过程中的作用。
一、视角转换的含义视角转换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从源语言的角度切换到目标语言的角度,以更好地理解、解释和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视角转换需要译者具备对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深入了解,以便能够准确地把源语言的意思传达给目标语言的读者。
二、视角转换在汉译英过程中的作用1. 帮助译者理解源语言的意思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视角转换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的意思。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些中文表达在英语中可能无法准确表达。
如果译者能够进行视角转换,从英语的角度出发去理解中文的表达,就能更好地理解中文的意思,并将其准确翻译成英语。
2. 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语言习惯视角转换还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语言习惯。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如果译者只是简单地把中文翻译成英文,那么译文可能会显得不够流畅自然。
而通过视角转换,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从而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语言规范和习惯。
3. 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读者的习惯和文化背景视角转换还可以使译文更符合英语读者的习惯和文化背景。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有些中文表达在英语中可能不太合适,或者不太容易理解。
通过视角转换,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读者的习惯和文化背景,从而将中文的意思准确地传达给英语读者。
4. 帮助译者更好地进行语言创造视角转换还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进行语言创造。
在翻译中,有时候需要进行语言创造,以使译文更加准确、生动、形象。
通过视角转换,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语言创造。
三、视角转换的实现方法视角转换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但它并不是一项容易掌握的技能。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移
“Stay in”可以翻译成“不出门”;“out of sight”可以翻译成 “眼不见”;“keep the rain out”可以翻译成“别让雨进来 了”。
3. 时间视角的转移 时间有先后之分,同一件事发生的时机可以从前往后 看,也可以从后往前看,这是时间视角转移的基础。
分析 在翻译时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和民族思维方式不同,我们经常按 照译语的思维方式或表达习惯重新组织原句的信息,从与原语不同的 角度来表达同样意思。 例子中采用了人称视角,原译的视角没有变化,而试译则将all the people换成了“此地”,这便是从人称视角到物称视角的转换。
这里的“人称视角”不是语法上的第一、二、三人称的意思, 而是以“人”为切入点的表述视角;与之相对的“物称视角”则指表 述时以“物”或“事”为着眼点。采用了物化视角的转换,可以与前 一部分“我抵达斯丹尼斯劳时”的地方对应,使句子前后意思更加一 致。
4. 正反视角的转移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由于两种语言习惯的不同,经 常需要把英语中的正说译成汉语中的反说,或把英语 中的反说译成汉语中的正说,这样才能确切表达原意 并符合目标语的规范。
从根本来说,是逻辑习惯和语言习惯决定了在翻译中是否应 该采取正反视角转移的方法。
比如这样一句话“He would say no more”, 如果用否定的方法翻译,可以翻译成“他不肯再多说 了”, 如果用肯定的说法,可以翻译成“他只肯说到这里”。
在以下几个例子中,译文的主体都不同于原文的主体,均发生了主体的转移。
(1) I felt that life was passing me by.
译文 我感觉自己在虚度光阴。 (2) Now I do not for a moment mean to disparage business. My whole point is that it was not for me.
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
多实践,积累翻译经验
总结词
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积累翻译经验,提高对不同语 境和文本类型的处理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视角转 换。
详细描述
翻译实践是提高视角转换技巧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 的练习和反思,译者可以逐渐掌握不同语境和文本类 型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同时, 要注意总结和归纳翻译经验,不断优化自己的翻译策 略和技巧。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多阅读,提高语言敏感度
总结词
通过大量阅读英文原著、新闻报道、专业文献等,提高 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敏感度,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原文的 视角和意图。
详细描述
阅读不同类型的英文材料可以帮助译者熟悉不同语境下 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增强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不同作者或 文本的视角和观点,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合同翻译
商务报告翻译
在商务合同翻译中,视角的转换有助于更准 确地传达合同条款的意图,避免歧义和误解。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合同条款,可以提高译文 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在商务报告的翻译中,适当的视角转换可以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提高 报告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词性转换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有时需要将英语中的某个词转换成汉语中的另一个词,以使译文更加符合语境和表达习惯。这种转换可 以是名词与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之间的转换等。
例如,英语原文“She is a good student.”可以翻译成汉语的“她是一个好学生。”(名词),也可以翻译成“她学习很好。” (动词),具体选择哪种词性要根据语境和表达习惯来决定。
要点一
[重点]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1.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人类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语言中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的信息,所体现的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
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
2.文献回顾在研究翻译的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
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的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的“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
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的重要性和视角转换的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的观点。
3.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由于英、汉语在产生的背景、经历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文化的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请看如下一例: 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hake(鳕鱼)和herring(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的,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
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的“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的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
3.1翻译中视角转换的必要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的变通手段。
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的不可少的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的必然结果。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翻译技巧研究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与翻译技巧研究一、引言在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影响下,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大有不同。
英语翻译中要在跨文化基础上对语言整合,要求译者掌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利用一定的翻译技巧与转换方式,确保将英语原文用汉语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不会让人产生歧义与误解。
在跨文化视角下进行英语翻译,主要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虚实转换等方面入手,能够解决部分英语翻译问题。
二、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重要性翻译并非简单对两种语言进行词与词的转换,而是要对原作进行忠实再现,即在另一种语言与环境下最大限度与原作及其风格相接近。
当然,也不能为了忠于原作忽视了译者风格,这是因为每个翻译家的风格都不相同。
每种语言都受到特定文化背景的影响,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形成独特表达方式。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行为,通过视角转换的翻译技巧,能够让译文更具可读性与连贯性,确保源语与译语在语义上尽量保持等值,让译语与目标语在表达习惯上尽量相符。
视角转换的范围很大,在翻译中应从各自语言文化背景、语言习惯出发,确保译语传递的信息与源语尽量保持相同。
三、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根源(一)地域与自然环境差异地域文化对语言表达影响很大,是在特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传统,如地方民俗、传统习惯等。
通常来说,传统文化表现出稳定性、独特性等特征,环境的差异会导致文化有所不同,且地域文化也影响人们说话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
对英语语言国家来说,其语言上有浓郁民族色彩,如地理上的不同,会导致英国人在理解汉语古诗词时存在较大偏差[1]。
从深层次角度分析,特定语言环境下某些事物往往带有丰富延伸含义,若是处在其他语言文化氛围下,则很难将真正含义表达出来。
基于此,英语翻译时应该关注各民族特点与地域文化,采用适宜的翻译技巧,才能提高英语翻译的准确性。
(二)社会与历史背景差异历史渊源不同会导致人们生活态度、举止行为等的不同,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会对语言发展带来较大影响。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作者:王天润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10期英汉翻译中既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又要使译文通顺流畅,才能完整地实现翻译的目的。
英汉之间由于文化的差异,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导致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因此,英汉翻译中常常需要调整视角才能在译文中准确流畅地表达原文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英汉翻译中视角的转换。
一、叙述角度的转换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有的句子或词语在英语中表达顺利,但同样的叙述方法在汉语中却不顺利或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而需要转换叙述角度。
1.因为语言习惯的不同,有些词语的表达方式不同,如At this his heart missed a beat and he became pale.(听到这些,他心里咯噔一下,吓得面无血色)/But you never know what’s in store for you.(但你永远不会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事情)/He made believe he was innocent.(他装作一副无辜的样子)。
上面几个例子中,his heart missed a beat 原意是“他的心停跳了一下”是比较具体的描写,而汉语说“他心里咯噔一下”视角在于“他”的感觉,描写比较口语化。
he became pale如直译为“他变得苍白”,不太顺口,翻译时把“吓得”和“面”的意义补充出来句子更通顺。
what’s in store for you原意是“什么事情在等着你”翻译成“你会遇到什么事情”更符合汉语习惯。
make believe 字面意思是“使人相信”,译为“装作”更通顺。
2.在某些并列结构中,英语和汉语表达相同的意思时,表达顺序却不同。
如:old and new 新和旧;iron and steel钢铁;northeast东北;southeast东南;northwest西北;southwest西南。
3.有些固定的表达方式英语和汉语的用词不同,如: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浓咖啡(不加糖或牛奶);black eyes挨打或撞成的青肿的眼睛;dark eyes黑眼睛;brown sugar红糖;blue movie色影片;in the black有盈余,有节余;in the red亏损,有赤字;white lie善意的谎言。
英汉翻译——视角转换
正反转换
正说反译 原文肯定的意思,译文用否定的词表示。 反说正译 原文否定的意思,译文用肯定的词表示。
翻译中的正反转换
正说反译
Please keep the fire burning when I’m out. 我不在家时,请别让炉子灭了。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Even the wise are not always free from errors. 我们走到桥边就停下来。 We went no further than the bridge. 他这学期全勤。 He has never missed a class this semester. 开卷有益。 One cannot read a book without learning something. 我对你感激万分。 I couldn‘t thank you enough.
英语具体词汇抽象化
来自He who has a mind to beat his dog will easily find his stick.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When I met you, I finally felt like I was part of something. 遇到你之后,我终于有了归属感。 I was practically on my knees but he still refused. 我几乎是苦苦哀求,但他依然拒绝。 She was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her mouth. 她生长在富贵之家。
英语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英语笔译 王艺桥
粮食最能激起民众的感情,因为它 最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存乃至国家 的生存。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语言研究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李晓红【摘 要】视角转换即“换个角度看问题”。
本文将结合具体例子,首先讨论翻译中视角转化的必要性,然后从多方面着手,讨论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视角转换 翻译手段 表达方式一、视角转化的必要性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创造性的活动”即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摆脱原语的思维模式,使用各种语言手段,将原文思想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过程。
中西方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表达习惯,原语和译语之间可能存在认知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要充分表达原文内容,就必须进行适当的视角转换,重组原语的表层信息,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
如对原语逐字逐句翻译,很难找到合适的译文。
如,有人将“ He is an old dog”翻译成“他是一条老狗”,表面上看是对等的翻译,但二者文化含义却不尽相同,在汉语中狗通常是卑劣与无耻的代名词,大多与狗有关的习语含有贬义。
如汉奸走狗、狼心狗肺等等。
西方人却对狗倍爱有加,将狗视为宠物,许多与狗有关的语句含有褒义。
如a luck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
所以若将“old dog”翻译成“老狗”就扭曲了原文的意思。
正确译文为“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人”。
二、视角转换的具体运用(一)主语转换翻译中,主语的选择直接关系着译文句型的确定,乃至整个句子的质量。
作为不同语系的语言,英汉主语存在巨大的差异。
就主语的种类而言,英语主要包括四种:实施主语、受事主语、形式主语和主体主语;而汉语的主语至少有十种,其中包括实施主语、受事主语、时间主语、地点主语、方式主语等。
就主语的构成成分而言,英语句子的主语只能由名词性成分(包括代词)充当,而汉语主语除了可以由名词成分充当外,还可以由动词性、形容词性、数词性成分充当。
就使用习惯而言,英语经常使用无生命体的事物做主语(无灵主语),而汉语更倾向于有生命的生命体做主语(有灵主语)。
翻译技巧:--视点转换+使用总结性衔接词语
high price.
• 开这么高的价,简直是敲竹杠。(反说正译)
• 【例2】Law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说正译)
• 【例3】Suddenly he heard a sound behind him,
and realized he was not alone in the garage.
• 一、正说和反说的转换
•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逻辑、表达习惯不同, 英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语或句子,译成汉语时, 反而从反面表达更符合汉语习惯,而英语里有些从 反面表达的词语或句子,译成汉语时则从正面表达 更通顺。如:
• 【例1】It is no less than blackmail to ask such a
• 他突然听见后面有声响,意识到车库里还有别人。
• 【例4】Please tender exact fare.
•
恕不找赎(请备好零钱)。(正说反译)
• 【例5】Keep off the lawn!
•
请勿践踏草地! (正说反译)
• 常需要正说反译的词和短语有: 动词fail,grudge, miss,deny,形容词last,short,absent,final,介 词beyond,past,against,off,from,but,except, 固定搭配far from,too…to, wiser... than, live up to one's expectations, divert attention from, be at a loss, rather than以及neither,seldom,rarely, differently等表示否定的词,等等。
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
英汉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分析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汉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英语和汉语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和恰当翻译技巧的运用至关重要。
一、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必要性不同的文化拥有独特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规范。
这些文化元素在语言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例如,英语中的“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在西方文化中通常被视为积极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主和独立;而在汉语文化中,更强调集体主义,注重群体的和谐与统一。
如果在翻译时不进行跨文化视角的转换,就可能导致误解或信息传达不准确。
再如,颜色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在西方,白色通常与纯洁、婚礼等美好事物相关;而在中国,白色更多地与丧葬、悲伤联系在一起。
如果在翻译涉及颜色的文本时,不考虑这些文化差异,就可能让读者感到困惑。
此外,宗教信仰也是影响语言的重要因素。
基督教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深远影响,许多英语表达都与基督教的教义和故事有关;而中国主要受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相关的语言表达也截然不同。
二、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方法1、了解文化背景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深入了解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包括历史、地理、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
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观看影视作品,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等方式,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能够敏锐地感知文化差异,并在翻译中进行恰当的处理。
2、避免文化定势文化定势是指对某个文化群体的过于简单和片面的看法。
在翻译中,要避免这种定势思维,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不同文化,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以目标语读者为导向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译文。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视角转换时,要站在目标语读者的角度思考,采用他们熟悉和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三、常见的英汉翻译技巧1、直译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谈谈英汉互译中视角的转换
谈谈英汉互译中视角的转换不同民族和国家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有时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对同一个事物或现象就可能会各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的这种视角不同表现在许多方面,表现在有灵主语句和无灵主语句以及被动句方面,在英汉互译中一定要注意。
标签:英汉互译;视觉;转换不同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不同的民族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面临许多类似的问题,但是,由于各国具体生活环境和习惯不一样,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有时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同一个事物,反映在各自的语言上,对同一个事物或现象就可能会各有不同的表达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因而有许多表达上的差异,这是翻译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请看下面这两句:Let Joe please himself.The lack of furniture had accentuated the feeling of space如果照字面将这两句分别译为“让乔自己愉悦自己吧”和“缺少家具加重了空间感”,那就显得非常别扭。
要将意思说清楚,必须换个视角,根据汉语的习惯翻译成“乔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和“由于家具少,地方显得更宽敞。
”下面再看一些句子:Most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万事开头难。
(译成“大多数事情在容易之前的是难的。
”感觉又怎样?)I have no opinion of him他给我的印象太坏。
(也可译作“我对他的印象太坏”,但不要误解为“我对他没有意见”。
)I have his ear ,of course.他当然听我的话。
(照字面译成“我有他的耳朵”会使人莫名其妙。
)Are you a father?你有孩子了吗?(显然比问“你是父亲吗”要自然很多。
)You are telling me 我早就知道了。
翻译中的视角
1.3含主语从句的被动句型译为主动句 以it作形式主语的英语句子,翻译时常要转为 主动形式,有时可加上“有人”、“大家”、 “我们”等不确定主语。例如: (1) It is suggested that meeting be put off t ill next Monday。 有人建议会议推迟到下星期一举行。 (2) It is well known that natural light is ac tually made up of many colors. 众所周知,自然光其实是由许多种颜色构成 的。
2. 主动与被动转换
英语大量使用被动语态, 主要形式是助动词 be+过去分词。 汉语很少使用被动语态,即使用,也不像英 语那样有统一,固定的构成形式。主要有两 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含有“被,受,挨,遭, 给,为,叫”等字样; 第二种是用主动态表 达被动含义,此种形式大量存在。如:“飞 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英汉互译中,常常要变换语态。
1)The visitor was flattered and impressed. 这位客人受宠若惊,深为感动。 2)He was described as impressed by Deng ’s flexibility. 据说他为邓的灵活态度所感动。 3) 全国同胞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 Fellow-countrymen,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proclaimed. 4) 当下众人七言八语。 By now proposals of all kinds were being made.
这类句型还有: It is said that... 据说,有人说,人们 说;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必须指出的是;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 必须承认
Unit 12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语义翻译
在译入语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使译文从 语义和句法上接近原文,将原文确切的上下 文意义翻译出来。
常见介词性否定含蓄词
below beneath beyond under without except within instead
副词
She said idly, “Well, what does it matter?” 她漫不经心地说,“哼,有什么关系?”
反说正译法
某些英语否定词,用汉语的肯定词和肯定句 来表达更能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英语双重否定句,除了可以译成汉语双重否 定句外,也可以译成肯定句。
名词
The machine has two serious disadvantages. 那机器有两个严重缺陷。
The dishonesty of the city officials was exposed by the newspaper. 市政官员的欺诈行为被报纸披露。
Unit 12 The Shift of Perspectives in Translation
May, 2013
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正反转换 形象转换
虚实转换
正反转换
Only five customers remained in the bar. 酒吧里只有五个顾客还没有走。
I wrote three books in the first two years, a record never reached before. 我头两年写了三本书,打破了以往的纪录。
Sir Anderson’s spies were not going to lose sight of me. 安德森爵士的密探一直在监视我的行踪。
[精品]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
虚实转换
• I was practically on my knees but he still refused. • 我几乎是苦苦哀求,但他依然拒绝。 • The matter was finally settled under the table. • 事情终于私下解决了。
• 例中分别将knee和table两个具体形象转换为抽象 的引申概念,简单明了。如果将原文组字译出, 译文便会显得冗长呆板,缺乏灵活性。
英汉翻译技巧: 视角转换(Shift of Perspective)
• 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 是文化之间的交流。由于英、汉语在产生 的背景、经历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许 多文化的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 例: • 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正反转换(Negation)
• 正反转换是最主要的视角转换类型之一, 意即对那些正面译不通顺的英语表达从反 面来译,从反面译不通顺的从正面来译, 出于对译语优势、可接受性和可读性方面 的考虑,而舍弃形式方面的意义对等,保 留内容方面的意义对等。
正反转换(Negation)
• He manifested a strong dislike for his father’s business.
•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hake(鳕鱼)和herring (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 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 是非常必需的,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 生活习惯。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 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 不明其意了。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的“东 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的 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 所传达的意思。
英汉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
2018年第11期英语教师引言语言是人们日常交际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英汉翻译是在英语原文意思基础上用汉语替代英语的活动过程。
翻译结果既要符合原意,又要确保内容、思维完整。
事实上,英汉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语言交流活动,它要求翻译者熟识英语、汉语两种语言体系及各自的文化背景,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翻译的内容精准无误,也才符合接受者的实际需求。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翻译工作者,必须了解跨文化视角转换。
一、跨文化视角转换的必要性(一)文化背景差异英汉翻译实际上是英汉两种文化的交流,熟悉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异是成功翻译的前提条件。
文化本身是一个复杂概念,而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更是十分复杂。
想要成功完成翻译,翻译者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体系的文化背景差异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再基于跨文化视角转换进行翻译。
从语言形式看,汉语重意象,而英语重表音。
通俗地说,一个人看到不认识的汉字,虽然不知道怎么读,但可以通过字的组成或形态猜测出它的意思;看到不认识的英语词汇,可能知道怎么读,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从语言意思看,同一个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下可能有不同的意思。
如,“老”在汉语体系中表示对年纪大或有经验的人的尊称,而在英语体系中则表示无用、没有价值(陈海霞2016)。
(二)社会风俗差异社会风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
国家不同、生活背景不同,社会风俗自然也不同。
在不同的社会风俗下,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点在中国人和英美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由于中西方社会风俗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使得语言表达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必须了解语言成长的文化环境,把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
(三)思维方式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汉语注重具象表达,而英语注重抽象表达。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翻译者一般要先理解源语,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翻译。
汉-英语汇对译中的视角转换
汉-英语汇对译中的视角转换邓巨;李学玲【摘要】翻译是意义的再现,不是词与词的一一对应.但是形神皆备,是翻译的最高境界;某些情况下,译者对词的处理,无法回避.视角作为识解事物的角度,影响甚至决定人们的判断.在汉-英语汇对译中,视角转换至少存在13种主要类型.其中,原因视角—结果视角、结果视角—原因视角、部分视角—整体视角、整体视角—部分视角、功能视角—方所视角、行为视角—方式视角占有主导地位.汉-英语汇对译中的视角转换,并不呈现规整的规律性对应.【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学术版)》【年(卷),期】2014(031)010【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语汇;对译;视角;转换【作者】邓巨;李学玲【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重庆400031;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重庆4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一、引言本文探讨汉-英语汇对译中的视角转换问题。
我们采用语汇这一表述,是因为认知的原型性特征,造成作为认知的产物的语言的层级界限并不那么泾渭分明。
这一表述,可以涵盖某些介于词和词组的案例,从而避免分歧。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再现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的活动。
因此,翻译的首要任务是意义的传达,而不是词对词的形式转换。
但是,人们无不认同:形神兼备,是翻译的最高境界。
“Benz”,译为“奔驰”,“Liberty”(一种强化地板),译为“利保地”,“BMW”译为“宝马”,既直击所指,又确保了语音上的高度近似。
语音,属于形式层面,这样的翻译,堪称典范。
本文探讨汉语语汇英译过程中的视角转换。
语汇,包括词语词组,有其读法、写法及所指,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不可否认,在翻译过程中,有时候源语中的某一个词,并不出现在译语里。
“你不懂这里的规矩”,译为“You don’t know what is proper here”,译文之中找不到源语中“规矩”的对应词,意义传达却明白无误;如果加进这个词,感觉反而刻板。
英汉互译的视角转移
英汉互译的视角转移曹旭【摘要】句子主语是构成语言视角的基础性因素,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往往需要从对译文主语的准确把握上出发,对复杂的语言材料进行视角处理.主要有4种情形的视角转移处理方式:变换主语的人称或物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义逻辑,搭配好主谓;对上下层级的处理;着眼句群.英汉互译过程中要注意视角的差异及正确处理视角的变化,这样才能使译文地道,使译文具有可读性,真正做到翻译与文化的融合.【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英语;汉语;翻译;视角转移;主语【作者】曹旭【作者单位】黎明职业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视角是叙事学当中最重要的词汇之一,它体现出人物观察事物的角度;角度不同,则事物展现出来的面貌很可能大相径庭。
一个句子以什么样的视角出现,句子的主语是决定因素;主语不同,则视角不同。
英汉互译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两种语言在主语设定及其效果的差别,使译文更加符合语言的自然形式,更加贴近中、西方各有的思维习惯、观察事物习惯。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主语或用人称或用物称的差异,导致英汉语句视角有所差别,这应当是英汉语句视角差异的最基本表现。
这也成为研究英汉语句视角差异须首要了解的问题。
虽然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都大量存在人称做主语的现象,但是,英语句子除了以人称做主语外,还有大量的以物称做主语,即以动物、或物品、或事件作为句子的主语。
相比较而言,汉语更多使用着以人称做主语的句子,此外是大量的无主句——无主句中被省略的主语也多为人称主语。
英语以物称做主语,是由于西方文化历来注重自然科学和逻辑学,更注重客观。
可见,在英汉两种语言间翻译,需要在相应语言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准确把握语句的主语。
连淑能就英语常以物称做主语这一现象,认为:“非人称表达法仍是英语常见的一种文风,尤其常见于书面语,如公文、新闻、科技论著以及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的实现本文基于奈达的对等理论,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研究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问题。
首先对视角转换的具体类型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继而以思维对等、文化对等、情感对等和行为对等四个方面为着眼点,考察英汉互译中运用视角转换的理据,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翻译的对等。
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现象,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给翻译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标签:视角转换翻译对等思维方式一、引言在全球化的文化多元性的环境中,随着国内外的密切交流,国外纷纷设立了孔子学院,出现了汉语热。
而翻译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
翻译是一项基于了解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而进行人类跨语言文化的转换、传播和交流信息的活动。
曹青(1995)指出:“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将储存于一种语言符号系统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符号的信息。
”而视角转换是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下进行翻译的重要手段,是清楚准确地表达信息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翻译对等的良好方法。
二、研究综述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的研究是目前翻译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此课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外国文化传入中国的时候。
前人时贤在不同的理论、视角、方法下就此问题展开了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聚焦于视角转换的具体类型和翻译对等的理论。
邵卫平在《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一文中从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入手,通过描述、分析九大视角转换的具体类型: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动态与静态、人称与物称、抽象与具体、顺向与逆向、替代与重复、省略、主语与主题、形合与意合,并给予相关的例证与翻译策略。
张勤在《英汉互译中的视角转换与等值翻译》一文中指出受制于中英文各自语言的结构特点,在中英文互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正反转换、句式转换、主体转换和词义的褒贬等翻译技巧和方法。
连淑能(1993)在《英汉对比研究》中对比分析了十个带有普遍意义的专题,内容涉及英汉的语法特征、表现方式、修辞手段、思维习惯、语体风格、翻译技巧以及某些文化因素,试图把学术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
刘宓庆(2005)在《新编当代翻译理论》中根据文化战略的考量,把握翻译学意义理论的核心与要旨,着眼于翻译的共性,提纲挈领地触及了中国翻译理论的特性,并指出了中国翻译理论对策核心思想即“功能代偿”,以及翻译学宏观架构和整体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尤金·奈达(Eugene Nida)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奈达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即“功能对等理论”)(张秀梅,2011)。
徐向辉(2010)指出所谓动态对等,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最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
动态对等理论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
不少人曾认为奈达只注重内容对等,而不在乎形式对等。
但奈达明确提出“内容第一,形式第二”,并不是只顾内容不顾形式(吕朦,2007)。
同时奈达提倡“读者反应说”,也就是张洁(2011)所言“奈达以读者反应作为评价翻译标准”,即评价译文的质量要以译文读者的反应作为衡量标准,译文读者对译文所产生的反应是否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
奈达提出译文读者和译文之间的关系,应该与原文读者和原文之间的关系基本相同(王艳艳,2010)。
所以说,“奈达的翻译理论是以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为依归,以译文和译文读者为中心的理论”。
(丁莹,2014)。
王华(2010)指出“功能对等”理论主要是通过四个标准来指导翻译实践的:传达信息;传达原作的精神和风格;语言通顺、符合译语规范和表达习惯;读者反应类似。
尽管如此,从思维对等、文化对等、情感对等和行为对等四个方面出发进行翻译对等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的思想精华,从这四方面对“翻译对等”进行详细研究和论述。
三、视角转换与翻译对等本文将翻译对等分为思维对等、文化对等、情感对等和行为对等4个部分,并通过正反(肯定与否定)、主动与被动、人称与物称、动态与静态、抽象与具体、替代与重复、省略、顺向与逆向、形合与意合、主语与主题、句式转换、词义的褒贬、修辞的具体视角转换进行分析。
(一)思维对等思维是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
人类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有基本的共性,即相互依存,融会贯通。
在思维方式共性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思维的调整,从而为实现双语转换提供有利条件。
西方人深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近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更具严密性;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受“儒、道、佛”三种哲学的影响,使其注重悟性(朱庆、史永红,2006)。
东方人重悟性、重直觉,强调主体意识,以人为本;西方人重理性、重逻辑、重实证,强调客体意识,主客体分明。
1.顺向与逆向东方人喜欢运用顺向思维,而西方人倾向于使用逆向思维。
《史记·太史公自序》:“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这正是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
以时间为例,西方人喜欢展望未来,觉得未来更美好,而东方人更注重过去,比较珍视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Looking back,I do not see the ancients;Looking ahead,I do not see the wise ones to come.若按汉语所表达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翻译,译文则是“Looking ahead,I do not see the ancients. Looking back,I do not see the wise ones to come.” 这会给英文读者造成思维上的混乱。
因为东方人喜欢运用顺向思维,西方人喜欢使用逆向思维。
汉语读者认为“前”指过去,“后”指未来,而英文读者的思维刚好相反。
故例句中所给译文更符合英文读者的思维模式。
(2)After you!您先请!汉语中的惯用思维是顺向的,就像例句中的用法,汉语使用者习惯用“先后”,而英语使用者喜欢用逆向思维“后先”,所以例句中英文用“after”,相对应地,汉语中用“先”。
2.正反转换正反转换也就是肯定与否定的转换,体现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这种转换使语言有了可读性与可接受性。
肯定的说法比较直接、平铺直叙并且是无异议的;而否定的说法则是比较委婉,语气上有较大的差别。
(3)riot police 防暴警察“riot”的意思是暴动、暴乱,按照字面意思是指暴动的警察,可是这违背了一般的思维和逻辑,因为警察的职责是维护治安等,所以运用视角转换中的正反转换将这词翻译成“防暴警察”更贴切,更为准确。
(4)crisis law 反危机法该词按照字面翻译应是“危机法律”,但这种表达令译文读者难以理解。
而译者将其译成“反危机法”,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5)warm clothes 寒衣在英文中,“warm clothes”一般表示“温暖的衣服”,而译者将这个词翻译成了“寒衣”,巧妙地运用正反转换,使译文更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逻辑。
“寒衣”古时指冬天御寒的衣服,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就居求寒衣。
”3.人称与物称西方人重客体型思维,中国人重主体型思维。
与此同时,视角转换中主动与被动的转换类型也必将导致人称与物称的转换。
被动句通常要求让物称充当主语,而主动句必然促成了人称倾向,因此英语多使用物称,汉语多使用人称。
在思维方式上,使用物称更为客观准确;使用人称更加主观。
《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万物皆备于我”,这是中国人的主体性思维模式。
(6)An idea suddenly came to me.我突然有了主意。
英文中以“an idea”作主语,属于物称,若译文也用物称作主语,就是“一个主意突然来到我身边”,这种表达并不自然。
译文使用了人称代词“我”,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7)A great exhilaration overcame us.我们欣喜若狂。
汉语一般不说“一个巨大的喜悦淹没了我们”,所以译者站在汉语的角度,以人称“我们”作主语,体现了中国的主体型思维,使得译文表达更具可读性。
4.主题与主语西方人侧重“线性”思维,直线推进,所以英文比较直接,倡导开门见山式,往往把重要内容放在首位。
中国人习惯于“螺旋式”的思维,思维活动螺旋式绕圈向前行进,所以汉语比较委婉,喜欢娓娓道来,常把重要信息放于末尾。
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表现在句子的层面。
主语是一句话的中心,统领了整句话,若主语改变,动词等整句话的表达形式也要随之改变;而中文重意合,表现在语篇的层面,重点突出的是主题。
例如:(8)His trousers are dirty because the soup is spilled.因为汤洒了,所以他弄脏了他的裤子。
英文中“his trousers”是主语,汉语中的主语是“他”。
例句的主题句“his trousers are dirty”位于句首,而译文中的主题句“他弄脏了他的裤子”位于句末。
这符合英汉各自的语言习惯,英语中凸显重要信息的内容一般放在句首,而汉语中重要的信息则位于句尾。
(二)文化对等本文所涉及的“文化对等”概念中的“文化”是从狭义角度出发,并不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是指与语言运用相关的东西方人的社会生活、认知以及经验等。
(9)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hake”指鳕鱼,“herring”指鲱鱼。
按字面意思来看,此句可译为:“我们从鳕鱼中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
”这种翻译会使译文读者困惑不解。
西方历史上,人们以航海捕鱼为生,鱼是生存的必需品。
而在中国历史上,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或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处:《淮南子·人间训》)。
译者只有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才能使译文更为贴切。
(10)as strong as a horse力大如牛若直译则为“力大如马”,这种表达难免晦涩难懂,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而谚语“力大如牛”,在英语中却没有“as strong as a cow”的说法。
在历史上战争频繁的西方,马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没有马便无法生存。
而中国是农业大国,以农业为主,牛则是农耕最重要的工具,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生活之本。
在这种文化差异的背景下,译者才如此翻译。
(三)情感对等《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
1.句式转换人类的语言充满了感情色彩,常常用句式转换来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