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4讲:等差数列

合集下载

数学六年级第4讲:等差数列(最新数学课件)

数学六年级第4讲:等差数列(最新数学课件)
这是近三百多年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 1682年 1758年 1834年 1910年
1986年
1758-所1以68下2=次7下6出次现时的间哈是雷:1彗91886星3+4-你761=7能25086=27年6 1910-1834=7看6 到吗? 1986-1910=76
76年出现一次
例题1
已知一组等差数列的第1项是1 ,末项是 2 1 ,公差
=9+1 少呢?

=10(项)
练习3 在等差数列
3 、5
、7
,…中,3 8 是第几项?
11 11 11
11
53 2 11-11 = 11 752 11 - 11 = 11
( 3 8 - 3)÷ 2 11 11 11
+1
38 2
=
11
÷
11
+1
公差: 2
11
=19+1
=20(项)
答:3 8 是第20项。 11
在等差数列 1 、34、55 ,…中,2 20 是第几项?
7
34 1 3 91- 7 = 13 55 34 3 91-91 = 13
91
91
91
÷
公 差 +
公 式 : (
1=
公差:133
(2
20 91

1 7
3 )÷
13
189 3
+1
项 数
末 项 -
= 91 ÷ 13公+差1 是多
首 项
答:2 20 是第10项。 91
公差是多 少呢?
1=
÷
公 差 +
公 式 : (
项 数
末 项 -



24点游戏! 不能移动数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并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的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数列的定义,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表示数列有哪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1).国际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的由下表给出:你能看出这4次撑杆条跳世界记录组成的数列,它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48、46、44、42、40、38、36、34、32、30引导学生观察:数列①、②有何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总是一个常数,数列①先左到右相差0.2,数列②从左到右相差-2。

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以下几点: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所以上面的2、3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0.20,-2。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PPT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PPT
【探究】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 常数,且p不为0,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 是,其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解:取数列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1与an , n N . an pn q, an1 p(n 1) q, n N .
an1 an p(n 1) q pn q p,n N . 它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所以{an }是等差数列。
8
7 6
a 4, n N . n
5
y பைடு நூலகம்4, x R.
4
● ● ● ● ●●● ● ● ●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等差数列的图象为相应直线上的点。
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类型的函数?其图像什么样?
从函数角度来看,an=dn+(a1-d)是关于 n 的一次函数(d≠0 时) 或常数函数(d=0 时),其图像是一条射线上一些间距相等的点
22 1,23, 2
23 1,24, 2
24 1,25, 2
25 1,26 2
观察:以上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对于每个数列而言,从第 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 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一、等差数列的概念
一般地说,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 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 n∈N*
通 项 公
∵{an}是等差数列,则有
a2 a1 d
累加法

a3 a2 d
的 证
a4 a3 d
当n=1时,上式两边 都等于a1


an an1 d

等差数列课件ppt课件

等差数列课件ppt课件
等差数列课件 ppt
contents
目录
• 等差数列的定义 • 等差数列的性质 •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 等差数列的应用 • 等差数列的习题与解析
01
CATALOGUE
等差数列的定义
等差数列的文字定义
总结词
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的差是一 个常数。
详细描述
等差数列是一种有序的数字排列,其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间 的差是一个固定的值,这个值被称为公差。在等差数列中, 首项和末项是固定的,而其他项则可以通过首项、末项和公 差进行计算。
等差数列的数学公式定义
总结词
等差数列的数学公式可以用来表 示任意一项的值。
详细描述
等差数列的数学公式是 a_n = a_1 + (n-1)d,其中 a_n 是第 n 项的值,a_1 是首项,d 是公差 ,n 是项数。这个公式可以帮助 我们快速计算出等差数列中的任 意一项。
04
CATALOGUE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公式推导
公式推导方法一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通过累加法推 导得出求和公式。
公式推导方法二
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代数 运算推导得出求和公式。
公式应用
应用场景一
计算等差数列的和,例如计算 1+2+3+...+n的和。
应用场景二
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例 如计算存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
,公差是多少?
进阶习题
进阶习题1
进阶习题2
题目: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依次为 a-d, a, a+d,如果该数列的第2008项为 2008,那么它的第10项是什么?

第六章 第4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

第六章 第4讲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

抓住2个考点
突破4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1)设{an}的公比为 q,则 b1=1+a,b2=2+aq,b3
=3+aq2,由 b1,b2,b3 成等比数列得(2+aq)2=(1+a)(3 +aq2), 即 aq2-4aq+3a-1=0.* 由 a>0 得, Δ=4a2+4a>0, 故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 再由{an}唯一, 知方程*必有一根为 0, 将 q=0 代入方程* 1 得 a= . 3
抓住2个考点
突破4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2)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n}的前n项中首末两端等“ 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 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即 是用此法推导的. (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 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 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就是用此法
所以Tn=b1+b2+…+bn=(21+22+…+2n)+n
抓住2个考点
突破4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21-2n + = +n=2n 1+n-2. 1-2
设An=Tn-6n=2n+1-5n-2,则An+1-An=2n+1-5, 所以当n=1时,有An+1<An;当n≥2时,有An+1>An. 故最小项为A2=23-10-2=-4. 即数列{Tn-6n}中最小项的值为-4.
抓住2个考点
突破4个考向
揭秘3年高考
(2)假设存在两个等比数列{an},{bn}使 b1-a1,b2-a2, b3-a3,b4-a4 成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 设{an}的公比为 q1,{bn}的公比为 q2,则 b2-a2=b1q2-
2 3 3 a1q1,b3-a3=b1q2 - a q , b - a = b q - a q 2 1 1 4 4 1 2 1 1.

等差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公式小学

等差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公式小学

等差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公式小学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就开始了解并应用。

下面,我将对小学等差数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公式和相关概念,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知识点一: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个数与它的前后两个数的差值相等。

这个差值称为公差,用字母d表示。

比如,数列1、3、5、7、9就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 知识点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可以使用通项公式来表示,通项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

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其中an表示数列中第n个数,a1表示数列的第一个数。

比如,对于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3、5、7、9,其通项公式就是an=1+(n-1)2。

3. 知识点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除了通项公式,等差数列还有一个重要的公式,即前n项和公式。

前n项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得等差数列的前n项之和,这在实际问题中很常见。

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公式为Sn=(a1+an)*n/2,其中Sn表示数列的前n项和。

比如,对于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3、5、7、9,其前n项和公式就是Sn=(1+1+(n-1)2)*n/2。

4. 知识点四: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有一些重要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等差数列。

其中一些性质包括:- 等差数列的任意三项成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数列的前几项和公式,则可以求得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数列的前几项,并且知道其中两项之和以及之差,则可以求得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5. 知识点五:等差数列的应用等差数列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概念,它在实际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计算机科学中,等差数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循环操作;在经济学中,等差数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投资收益;在物理学中,等差数列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描述连续变化的物理量等。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PPT课件

小学奥数-等差数列PPT课件
(85-1) ÷3+1 =29(人)
CHENLI
15
• 有一组数列如下:5、9、13、17、21、 …325、329你能求出这组数列共有多少个 数吗?
项数=(末项-首项) ÷ 公差+1 (329-5) ÷4+1 =82
• 拓展1. 39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989,其中最大 的一个奇数是多少
• 答:因为39个连续奇数之和为1989,所以中间一个数是这39个数的
第二行:(2+51) × 50 ÷ 2=1325 第三行:(3+51) × 50 ÷ 2=1375
…… 第四十九行:(49+98) × 50 ÷ 2=36 第五十行:(50+99) × 50 ÷ 2=3725 方阵所有数之和: 1275+1325+1375+……+3675+3725 =(1275+3725) × 50 ÷ 2
=4+3 ×(20-1)=61
(2)298是这个数列中的第几项?
项数=(末项-首项) ÷ 公差+1 (298-4) ÷3+1 =99
CHENLI
8
求 和 : 和 = (首项+末项)×项数÷2
1 + 2 + 3 + 4 + 5 + … …+ 99 =(1+99)×99÷2 = 9900÷2 = 4950
平均数,1989÷39=51,
• 比51大的另外19个奇数为:53,55,57,…,87,89.或用末项=首项+公差 × (项数-1)
• 51+19×2=51+38=89.所以其中最大的一个奇数为89.
CHENLI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探究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运算,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等差数列和正方形数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这两个概念,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能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和运用;2.难点: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2.准备正方形数和等差数列的例子;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正方形数和等差数列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等差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

然后,呈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通过具体例子解释公式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正方形数,计算其对应的等差数列135…之和。

然后,各组汇报结果,交流解题思路。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思维强化训练: 等差数列(下)(解析版)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试题-思维强化训练: 等差数列(下)(解析版)全国通用

第四讲等差数列(下)1、巩固等差数列中求解和、项数、公差的公式,复习前一讲内容;2、学会应用等差数列求解生活中的问题;3、培养学生数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员数学学习的自信。

掌握等差数列中公差、首项、末项、项数等各个名词代表的意义,以及计算的公式和方法:(1)通项公式中更注重n ma a n m d-=-⨯()的应用。

(2)项数公式11nn a a d=-÷+()始终贯穿整个等差数列的专题。

(3)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4)注意中项定理在题目中的运用,找出需要的数量关系。

在本讲中除了巩固如上内容,添加1+2+3+……+(n-1)+n+(n-1)+……+3+2+1=n²在等差数列解题中的应用。

兔读一本书,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必须比前一天多4页,最后一天读了70页刚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几页?【解析】先求小红看了几天,(70-30)÷4+1=11天,再求这本书总页数:(30+70)×11÷2=550页。

解答:这本书共有550页。

计算:1+2+3+……+19+20+19+……+3+2+1【解析】方法一:分两个等差数列求和计算,(1+20)×20÷2+(19+1)×19÷2=400。

方法二:1+2+3+……+(n-1)+n +(n-1)+……+3+2+1=n ²,20×20=400。

解答:1+2+3+……+19+20+19+……+3+2+1=400。

把210拆成7个自然数的和,使这7个数从小到大排成一行后,相邻两个数的差都是5,那么,第1个数与第6个数分别是多少?【解析】由题可知:由210拆成的7个数一定构成等差数列,则中间一个数为210÷7=30,所以,这7个讲演者:得分:讲演者:得分:数分别是15,20,25,30,35,40,45。

等差数列ppt课件

等差数列ppt课件

等差数列的表示方法
通项公式
an = a1 + (n-1)d,其中an是第n项 ,a1是首项,d是公差。
前n项和公式
Sn = n/2 * (2a1 + (n-1)d),其中Sn 是前n项和,a1是首项,d是公差。
等差数列的性质
01
02
03
公差性质
公差d是任意两个相邻项 的差,即an - a(n-1) = d 。
04
等差数列的应用
在数学中的应用
基础概念理解
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基础 概念,对于理解数列、函 数等其他数学概念有着重 要作用。
数学运算
等差数列的特性使其在数 学运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求和、求差等。
解决数学问题
等差数列可以用来解决一 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例如 求解方程、不等式等。
在物理中的应用
综合练习题
题目: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4项 和为40,前8项和为64,求这个 等差数列的前12项和。
答案:88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得到前4项和$S_4 = frac{4}{2} times (2a_1 + (4-1)d) = 40$, 前8项和$S_8 = frac{8}{2} times (2a_1 + (8-1)d) = 64$。解这个 方程组得到首项$a_1=13$,公差 $d=-2$。然后根据等差数列的求 和公式,得到前12项和$S_{12} = frac{12}{2} times (2 times 13 + (12-1) times (-2)) = 88$。
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 存款利息、解决几何问题等。
公式中的参数意义
01
02

等差数列公式ppt课件

等差数列公式ppt课件

下节课预告
•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 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我们还将学习等差数列的性 质,进一步加深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感谢观看
THANKS
一般形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 表示为an=kn+b,其中k 和b是常数,n是项数。
特殊形式
当k=0时,等差数列变为 常数列;当b=0时,等差 数列变为等差序列。
扩展形式
通过变换通项公式,我们 可以得到其他形式的等差 数列。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数学问题求解
数学建模
利用通项公式可以求解等差数列中的 未知数。
日常计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等差 数列来计数物品,例如按顺序排列 的电话号码、门牌号等。
等差数列在数学领域中的应用
数学分析
在数学分析中,等差数列是研究 函数和级数的重要工具,可以用
于证明一些数学定理和性质。
几何学
在几何学中,等差数列可以用于 计算一些几何形状的周长、面积
和体积等。
组合数学
在组合数学中,等差数列可以用 于计算组合数的公式和性质。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我们可以利用通 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应用
等差数列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 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统计学、物理 学等领域。
03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01
通过对等差数列的性质进行归纳 和演绎,利用倒序相加法推导出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02
倒序相加法的原理是将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与后n项和相加,再除 以2得到n项和的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还可以用于解决一 些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存款的本金和 利息、计算工资等。

《等差数列课》课件

《等差数列课》课件
等差为负数的等差数列
当公差d<0时,数列为递减数列,通项公式为 $a_n = a_1 + (n1)d$。
特殊情况
当 $a_1 = 0$ 时,无论公差d取何值,数列均为非负数列。
03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
公式推导
通过等差数列的性质,将等差数列的项进行分组求和,再利用等差 数列的性质简化求和过程,推导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实例演示
以数列 3, 7, 11, 15, ... 为例,第 一项 $a_1 = 3$,公差 $d = 4$ ,代入公式得到通项 $a_n = 3 + (n-1) times 4 = 4n - 1$。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求任意项的值
根据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求出任意一 项的值,例如第10项 $a_{10} = a_1 + 9d$。
等差数列与函数
等差数列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函数,其图像为直线。理解等差数 列与函数的关系有助于加深对两者概念的理解。
等差数列与几何
在几何学中,等差数列的概念可以应用于图形构造,如等分线段、 等分面积等。
等差数列与三角函数
等差数列的项可以表示为三角函数的值,这为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提 供了新的思路。
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等差为0的等差数列
01
对于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n = n * a1。
等差为常数的等差数列
02
对于公差为常数的等差数列,可以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进行
求解。
等差数列的变种
03
对于一些特殊的等差数列,如等比数列、等积数列等,需要采
用其他方法进行求解。
04
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

等差数列的认识与公式运用

等差数列的认识与公式运用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⑴ 先介绍一下一些定义和表示方法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大(或小)一个常数(固定不变的数),这样的数列我们称它为等差数列.譬如:2、5、8、11、14、17、20、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大3 ,递增数列100、95、90、85、80、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小5 ,递减数列⑵ 首项:一个数列的第一项,通常用1a 表示末项:一个数列的最后一项,通常用n a 表示,它也可表示数列的第n 项。

项数:一个数列全部项的个数,通常用n 来表示;公差:等差数列每两项之间固定不变的差,通常用d 来表示; 和 :一个数列的前n 项的和,常用n S 来表示 .二、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1)三个重要的公式① 通项公式:递增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递减数列: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11n a a n d =--⨯() 回忆讲解这个公式的时候可以结合具体数列或者原来学的植树问题的思想,让学生明白 末项其实就是首项加上(末项与首项的)间隔个公差个数,或者从找规律的情况入手.同时还可延伸出来这样一个有用的公式:n m a a n m d -=-⨯(),n m >()②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知识点拨等差数列的认识与公式运用找项数还有一种配组的方法,其中运用的思想我们是常常用到的. 譬如:找找下面数列的项数:4、7、10、13、、40、43、46 ,分析:配组:(4、5、6)、(7、8、9)、(10、11、12)、(13、14、15)、、(46、47、48),注意等差是3 ,那么每组有3个数,我们数列中的数都在每组的第1位,所以46应在最后一组第1位,4到48有484145-+=项,每组3个数,所以共45315÷=组,原数列有15组. 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配组方法.③ 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对于这个公式的得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思路1) 1239899100++++++11002993985051=++++++++共50个101()()()()101505050=⨯=(思路2)这道题目,还可以这样理解: 23498991001009998973212101101101101101101101+++++++=+++++++=+++++++和=1+和倍和即,和(1001)1002101505050=+⨯÷=⨯=(2) 中项定理:对于任意一个项数为奇数的等差数列,中间一项的值等于所有项的平均数,也等于首项与末项和的一半;或者换句话说,各项和等于中间项乘以项数.譬如:① 48123236436922091800+++++=+⨯÷=⨯=(),题中的等差数列有9项,中间一项即第5项的值是20,而和恰等于209⨯; ② 65636153116533233331089++++++=+⨯÷=⨯=(),题中的等差数列有33项,中间一项即第17项的值是33,而和恰等于3333⨯.模块一、等差数列基本概念及公式的简单应用等差数列的基本认识【例 1】 下面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若是,请指明公差,若不是,则说明理由。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

等差数列知识点总结一、等差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例如:数列 2,4,6,8,10就是一个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n 1)d ,其中 an 表示第 n 项的值,a1 表示首项,n 表示项数,d 表示公差。

通项公式的推导:第 2 项:a2 = a1 + d第 3 项:a3 = a2 + d =(a1 + d) + d = a1 + 2d第 4 项:a4 = a3 + d =(a1 + 2d) + d = a1 + 3d第 n 项:an = a1 +(n 1)d通过通项公式,我们可以根据首项、公差和项数求出任意一项的值。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若 m,n,p,q ∈ N+ ,且 m + n = p + q ,则 am + an = ap + aq 。

例如:在等差数列中,若 a3 + a8 = 10 ,a5 + a6 也等于 10 。

2、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d ,则 ak,ak + m,ak + 2m,(k,m ∈ N+ )仍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md 。

3、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Sn 表示前 n 项和,则 Sk,S2k Sk,S3k S2k ,仍为等差数列。

4、若数列{an},{bn}均为等差数列,公差分别为 d1 ,d2 ,则数列{pan + qbn}(p,q 为常数)仍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pd1 + qd2 。

四、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为:Sn = n(a1 + an) / 2 或 Sn = na1 +n(n 1)d / 2 。

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Sn = a1 + a2 + a3 ++ an将通项公式 an = a1 +(n 1)d 代入上式:Sn = a1 +(a1 + d) +(a1 + 2d) ++ a1 +(n 1)d将上式倒序相加:Sn = a1 +(n 1)d + a1 +(n 2)d ++(a1 + d) + a12Sn = 2a1 +(n 1)d + 2a1 +(n 1)d ++ 2a1 +(n 1)d(共 n 个)2Sn = n2a1 +(n 1)dSn = n(a1 + an) / 2又因为 an = a1 +(n 1)d ,所以 Sn = na1 + n(n 1)d / 2 。

等差数列教案(多篇)

等差数列教案(多篇)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进而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2. 讲解: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3. 举例:给出几个等差数列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公差。

4. 练习:让学生练习判断一些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找出它们的首项和公差。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

2. 讲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_n = a_1 + (n-1)d$,其中$a_1$ 是首项,$d$ 是公差,$n$ 是项数。

3. 推导:引导学生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推导出前$n$ 项和的公式。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任意一项,以及求前$n$ 项和。

三、等差数列的性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

2. 讲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有:①首项和末项的平均值等于中项;②相邻两项的差等于公差;③前$n$ 项和的公式为$S_n = \frac{n(a_1 + a_n)}{2}$。

3. 举例:给出一些等差数列,让学生观察并运用性质进行判断。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如求等差数列的中项、判断两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等。

四、等差数列的应用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讲解: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①计算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②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③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工资增长、人口增长等。

3. 举例: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进行解决。

4. 练习: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工资总额、预测人口增长等。

五、等差数列的综合练习1. 给出一些关于等差数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解答疑惑。

3.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和应用。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课件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课件

2n-12.
【名师点评】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a1+(n-1)d,由已知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就 可以求出首项和公差,从而写出数列的通项公
式.
等差中项 若 a、A、b 成等差数列,即 A=a+2 b,则 A 就是 a 与 b 的等差中项,若 A=12(a+b)时,则 a、A、b 成等差数列,这是判定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的条件.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 数列,要看任意相邻两项的差是否为同一常数, 要判断一个数列为等差数列,需证明an+1-an= d(d为常数)对n∈N*恒成立,若要判断一个数列不 是等差数列,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例3 已知数列{an},满足 a1=2,an+1=a2n+an2. (1)数列{a1n}是否为等差数列?说明理由;(2)求 an.
例1 已知{an}是等差数列,根据下列条件求它的 通项公式:a5=-2,a9=6. 【思路点拨】 由条件列方程求得其首项与公差,
即可由公 aa59= =-6,2, 则
aa11+ +48dd= =-6,2, 解方程得ad1==2-. 10,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10+2(n-1)=
【名师点评】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的 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定义法:an+1-an=d(d为常数,n∈N+)⇔{an} 为等差数列. (2)等差中项法:2an+1=an+an+2⇔{an}是等差数 列.
(3)通项法:an=kn+b(k、b为常数)⇔{an}是等差 数列.
警示:an+1-an=d(d为常数,n∈N+)对任意n∈N +都要恒成立,不能几项成立便说{an}为等差数 列.
例2 在-1与7之间顺次插入三个数a,b,c使这 五个数成等差数列,求此数列.

六年级数列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数列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数列知识点归纳数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六年级的学习中,我们需要对数列进行深入了解。

下面是六年级数列知识点的归纳: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列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

它通常由一般项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来表示。

二、等差数列1. 定义: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前一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我们用字母"a"表示首项,字母"d"表示公差。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等差数列的性质:- 首项:a1- 公差:d- 通项公式:an = a1 + (n-1)d- 前n项和:Sn = (n/2)(a1+an) 或 Sn = (n/2)(2a1+(n-1)d)三、等比数列1. 定义: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前一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我们用字母"a"表示首项,字母"r"表示公比。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3. 等比数列的性质:- 首项:a1- 公比:r- 通项公式:an = a1 × r^(n-1)- 前n项和:Sn = (a1 × (1 - r^n))/(1 - r)四、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比较1. 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

2. 关系:在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是常数,而在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是常数。

3. 增长速度:等比数列的增长速度比等差数列的增长速度快,因为等比数列中的公比通常大于1。

五、图像表示我们可以通过绘制数列对应的图像,来更直观地理解数列的规律。

等差数列对应的图像是一条直线,而等比数列对应的图像是一个指数曲线。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人教版

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材中给出了两个正方形数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方形数的性质和求和公式,对等差数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等差数列的和时,可能还不太熟练,需要通过练习来提高。

学生在探究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时,可能会有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计算、归纳等方法,让学生探究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计算、归纳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两个正方形数的例子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等差数列135…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讲解:教师对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
掌握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平均数与总数的关系,运用求和公式进行分析排除,选出最佳答案。
an= 0+1×〈n-1〉= n-1
Sn=〈0+n-1〉×n÷2
=〈n-1〉×n÷2>10.4〈n-1〉
n=21,擦掉的数是20×21÷2-10.4×20=2
2÷1+1=3〈项〉,擦掉的数是第3项。
答:擦掉的数是第3项。
生:……
师:我们可以知道这等差数列的公差是0.25,那第n项是多少?
生:0+0.25×〈n-1〉=0.25〈n-1〉
师:看来同学都熟练地掌握了等差数列公式,那各项的和是多少?我们一起来
重复一下公式。前项+末项……
生:……
师:那它肯定比哪个数大?
生:27。
师:我们来凑下n等于多少比较接近27?
生:n=16。
〈 - 〉÷〈9-1〉 + ×〈10-1〉 〈 + 〉×10÷2
= ÷8 = + = ×10÷2
= = =7.5
答:这个等差数列各项之和是7.5。
〈PPT出示〉
〈先学生自行解答,老师巡视;后一起分析解答〉
三、小结:〈5分钟〉
1. 分数等差数列和整数等差数列运算方法一样。
2. 计算出来的答案要最简分数。
师:那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漏加的数字是几了吗?只要用各项和减……
生:……
师:那它是第几项,请一位同学来算下。
生:……
师:如果n=17,也符合题意吗,同学们自己算下,告诉老师结果。
生:……
板书:
an=0+0.25×〈n-1〉=0.25×〈n-1〉
Sn=[0+0.25×〈n-1〉]×n÷2
= ×〈n-1〉×n>27
〈PPT出示〉
师:同学们,题中最后要求的是什么呢?
生:……
师:是的,要求的是所有项的数加起来的和,那有告诉每项的数是多少吗?生:……
师:是的,没有告诉我们,但是可以通过第1项和第3项求出来,可是需要一
个个的算出来,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
生:……
师:是的,刚刚就有同学想到了,当首项加上末项乘以项数再除以2时就是各
师:是的,算出来的答案再加上1就是这个等差数列的项数。这就是这题的解
法,你们都学会了吗?
生:……
师:刚刚同学说了可以套公式,是的,之前我们已经学过,老师也教过你们公
式,公式是:〈末项-首项〉÷公差+1=项数。下面一起去巩固巩固吧。
板书:
〈 - 〉÷ +1
= ÷ +1
=7+1
=8〈项〉
答:这组等差数列一共有8项。
= ÷2 = + = ×21÷2
= = =190÷2
=95
答:等差数列各项和是95。
〈PPT出示〉
〈教师配用PPT一步步讲解演示,引导学生整理思路,从而能自行解答题目〉
练习二:〈5分钟〉
在一个等差数列里,第1项是 ,第9项是 ,共有10项。这个等差数列各项之和是多少?
〈PPT出示〉
分析:
本题和例题类似,要求的也是各项之和,那么同样通过给出的条件算出公差,再由公差算出末项;最后利用公式〈首相+末项〉×项数÷2=各项之和。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5分钟〉
师:同学们,老师前两天看了一篇关于哈雷彗星的文章,你们猜猜这篇文章里
讲了什么内容?
〈PPT出示〉
生:……
师:好了,同学们就开始瞎猜了,老师给一个范围,与它每次出现的时间有关?
生:……
师:刚刚有一位同学说对了一半,这篇文章告诉了哈雷彗星下次出现的时间,
3. 等差数列求项数的公式是:〈末项-首项〉÷公差+1=项数
各项之和的公式是:〈首相+末项〉×项数÷2=各项之和
第二课时〈50分钟〉
一、导入〈5分钟〉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会了求等差数列的项数与各项之和,你们都还记得
这两个公式吗?
生:……
师:是的,求项数的公式是〈末项-首项〉÷公差+1=项数,求各项之和的公
〈一〉例题三:〈10分钟〉
在等差数列 、 、 ,…中, 是第几项?
师:这就是老师刚刚讲的题型,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给出了哪些条件?
生:……
师:是的,题中给出了一组等差数列的前几项;要我们求的是 是第几项,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都是首项+
公差×〈项数-1〉,那有告诉公差是多少吗?
项和;但同学们首项是知道,可末项呢?我们知道吗?
生:……
师:诶!对了,通过第3项-首项再除以〈项数-1〉也就是〈 - 〉÷〈3
-1〉算出公差,然后乘以项数-1,加上首项,得出的就是末项。所以知
道首项和末项后,项数和是不是出来了?
生: ……
师:不错,看来你们都学会了,那一起去练练手吧!
板书:
〈 - 〉÷〈3-1〉 + ×〈21-1〉 〈 + 〉×21÷2
但为什么老师讲只说对了一半呢?看了下面这组数据你们就会明白了。
1682年 1758年 1834年 1910年 1986年
同学们,这是在过去三百多年里,人们看到哈雷彗星的时间;看了之后你能说出哈雷彗星下次出现的时间吗?
生:……
师:有同学知道吗?其实当你们用后面一个数减去前面一个数时就会发现:1758
-1682=76、1834-1758=76、1910-1834=76、1986-1910=76;哈雷彗星每
生:……
师:对的,是没有告诉,但可以通过前面几项的数可以算出来;那一起算算吧:
- = 、 - = 。
师:现在知道了公差,那你们知道怎么算 是第几项了吗?
生:……
师:是的,就是用 减去首项 的差再除以公差 就可以知道项数。咦?是
不是还忘了什么呀?
生:项数忘了加1。
师:哦,对的,项数忘了加1。其实老师是故意的,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在上
求第5项是多少,是不是要先知道公差?题目中有告诉公差是几吗?
生:……
师:是的,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公差,但通过末项-首项再除以〈项数-1〉就可以
算出公差是多少,可是项数是几项啊?
生:……
师:嗯,一下就被你们发现了,因为在两个数中插入4个数成等差数列所以一
共是6项,这时就可以算出公差是:〈 - 〉÷〈6-1〉=
练习三:〈5分钟〉
在等差数列 、 、 、…中, 是第几项?
分析:
本题与例题相似,也是给出前面几项,要求一个数是第几项;那么也是先通过前面几项算出公差,再用 减去首项 ,用它们的差除以公差最后加上1就是项数。
板书:
- = - = 〈 - 〉÷ +1=20〈项〉
答: 是第20项。
〈PPT出示〉
〈先学生自行解答,老师巡视;后一起分析解答〉
76年才出现一次,那么下一次出现的时间就应该是:1986+76=2062年。
师:像刚刚这种情况的数列我们叫做等差数列,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今天
我们就来学有关分数的等差数列。
板书:
等差数列
〈PPT出示〉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钟〉
〈一〉例题一:〈10分钟〉
已知一组等差数列的第1项是 ,末项是 ,公差是 。这组等差数列有多少项?
分析:
本题和例题有点相似,也是在两个数中插入几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也是要先算出公差,算出公差后再套入公式算出第三项是多少。
板书:
〈 - 〉÷〈7-1〉=2
+〈3-1〉×2=
答:第3项是 。
〈PPT出示〉
〈先学生自行解答,老师巡视;后一起分析解答〉
三、总结:〈5分钟〉
1. 求项数的公式是:〈末项-首项〉÷公差+1=项数
〈PPT出示〉
师:同学们,在题目中你得出了什么信息呢?
生:……
师:对的,题中首先告诉我们这是一组等差数列,而且还告诉了首项是 ,公
差是 ,最后一项是 ;那告诉了这么多,要求的是什么呢?有哪位同
学可以告诉老师?
生:要求的是这组等差数列一共有多少项。
师:是的,要求的是项数,那告诉这些条件对我们解题有什么帮助吗?想一想,
〈PPT出示〉
〈教师配用PPT一步步讲解演示,引导学生整理思路,从而能自行解答题目〉
练习一:〈5分钟〉
在一个等差数列里第1项是 ,末项是 ,公差是 ,这个等差数列一共有多少项?
〈PPT出示〉
分析:
本题与例题相似,都是要求项数;因为有对应公式,所以直接运用公式〈末项-首项〉÷公差+1=项数就可以了。
〈 - 〉÷ +1
=37〈项〉
答:一共有37项。
〈PPT出示〉
〈先学生自行解答,老师巡视;后一起分析解答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数学谜题,我们一起来猜猜看,第一
猜到的奖励2个大拇指哦。
老人拄拐杖〈猜数学名词一〉 垂直
〈PPT出示〉
〈二〉例题二:〈10分钟〉
在一个等差数列中,第1项是 ,第3项是 ,共有21项,求这个等差数列各项和是多少?
等差数列的特征是什么?
生:……
师:是的,两项之间始终相差同一个数也就是公差,所以说首项加上一定的公
差就会等于末项;你们知道怎么做了吗,有哪位同学可以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对的,很棒,因为首项加上一定的公差就会等于末项也就说末项减去首项
再除以公差就会得到项数,但算出来的就是这个数列的所有项数吗?
生:……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做24点游戏吧!今天我们来做个难点24点游戏,数字不能移动哦。
3 10 2 4
〈PPT出示〉
〈二〉例题四:〈10分钟〉
一组等差数列0、0.25、0.5、0.75、1……,欧拉直接用计算器相加,结果不小心漏加了一个数,求得的和是27,求漏加的数字是几?
师:一起来看看这题,谁可以告诉老师,你从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