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 救助的思考

合集下载

当前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城市低保工作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救济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更是我国目前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护网。

最低生活保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一、城市低保的概念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简称低保),是指对家庭月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采取的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差额救助的社会救济制度。

199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1997]29号),要求1999年年底前,县级以上城市和县政府所在地的镇都要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以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街道来说,全街共有低保家庭485户、697人,低收入家庭38户、59人,特困家庭15户、26人,人数占全街道总人口数的5.4%。

近年来,随着各项相关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惠民生、解民忧、保稳定、促和谐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城市居民低保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难点。

街道作为城市低保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当前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低保政策的错误认识。

最低生活保障是给予城市困难居民的无偿救助,在享受低保的同时还能得到低保所配套的其他优惠政策。

而在城镇居民中,有大部分人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明明生活不困难,但觉得反正是政策给的钱,我也可以享受吧。

把最低生活保障看作是政府给的利益分成,人人有份。

这种想法忽视了那些真正有重大疾病、严重残疾等家庭才是应该享受这一政策的真正人群。

这是对国家保障和家庭保障概念的不正确的理解,也是对低保的一种曲解。

(二)对财产收入的难以确定。

想要进入城市低保,一个最硬性的指标就是申请对象的家庭月人均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并且我市采取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差额救助。

北京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现状浅析及思考

北京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现状浅析及思考
增 长 1 .% 5 8 ;人 均 消 费性 支 出6 3 元 ,比上 年 增 长 78
养 型食 品 的消 费数 量却 低于 全 市平均 水 平 。 2 .医 疗 保健 支 出下 降 ,但 所 占 比例 仍 高 于 全
市 平均 水平
7 1 。从 收支 水平 来看 ,城 市低保 家 庭整 体呈 现 量 .%
颜 察 与 思 考
北 京 城 市低 保 家庭
生活 现状浅析及思考
江 欣
社会 保障 标准 的连 续提 高和 生 活补 贴 的发放 有力 地 促 进 了城 市低 保家 庭转 移性 收入 快速 增 长 ,确 保 低 收入群 体 收入增 长 。2 1 年 ,北京 市城 市低保 家庭 01 人 均 可支 配 收 入 7 0 元 , 同 比增 长 1 . % 28 5 8 。从 家庭 收入 构 成来 看 ,城 市低 保家 庭人 均转 移性 收入 5 5 9 1 元 , 占家 庭 总 收入 的 比重 达7 . % 5 7 ,其 中人 均 社会
活 保 障制 度 。 展 ,社会 条件 逐步 成熟 时 ,应放 宽保 障 范 围,制 定
可行 的救 助认 定标 准 ,真 正做 到应保 尽保 。这 必 将 对 北京 的发 展 、稳 定 起积 极 的推动 作用 。 3 建 立 综 合 性 立 体 式 社 会 保 障 救助 体 系 。 因 . 贫 困具 有 区域性 、结 构性 、 自然性 、长 期性 及 复杂 性 等特 征 ,也 就造成 各个 地 区贫 困原 因 的复杂性 和
多元化 ,作 为 起着保 底 作用 的一 项保 障制 度 ,其涉
( )城市 最低 生 活保 障人 数大 幅增 加 一 城 市低 收入 制 度 实 行 之 初 , 保 障 对 象 仅 为 三 无 老人 等原 民政 对 象 ,1 9 年为 减轻 企业 负担 ,将 98 单 位保 障对 象 纳入 社会 保 障管理 。2 0 年 又将 单位 02

对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对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对现行社会救助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工作,是党和政府惠济民生的重要途径。

然而,如何去发展好、促进好和实现好社会救助工作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尚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

近年来,九龙坡区民政局率先在全市探索建立了《九龙坡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绩效评估办法(试点)》,创新了全国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荣获重庆市民政局2010年社会保障政策创新一等奖。

现以城乡低保为代表的社会救助保障政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城乡低保政策绩效的评估办法、现实价值论述如下:一、城乡低保基本情况九龙坡区坚持以改善民生为主线,把保民生、保稳定、保发展作为执政为民,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坚持民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各项社会救助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民政事业各项工作综合评定,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

目前该区总人口80.62万人(农业20.64万人,城镇居民59.97万人),低保人员共25463人(农村低保8029人、城市低保17434人),占总人口比例3.2%,其中农村低保占农业人口比例为3.9%,城镇低保占城镇居民比例2.91%。

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不因物价上涨而生活受到大的影响,政府利用节日等方式,适时进行了物价上涨补差,低保人均补差水平呈上升趋势。

至2011年春节,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达260余元,人均享受低保全额标准达89.7%;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达120余元,人均享受低保全额标准的80%,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有了一个基本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现时的社会救助政策存在城乡低保标准低于区域GDP经济增速、家庭收入测算不科学和低保对象“福利依赖性”较强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救助工作机制不配套目前,通行的社会救助标准较少考虑到家庭支出等其他因素,救助标准适时调整的动态机制滞后,保障标准与同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不同步的现象。

对特殊个体救助、专项救助的办法机制不健全。

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心得体会

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心得体会

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心得体会近日,民政部会同中央农办、财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通知首次明确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这将为临时遇困群众申请救助提供极大便捷,让社会救助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社会救助工作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帮助相关群体尽快走出困境、渡过难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实践中,社会救助既要不断提升覆盖面,更要提升可及性,才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的及时雨作用通知首次明确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是对急难救助流程的进一步优化,有助于打破社会救助中存在的户籍地、居住地限制等问题,打通困难群众救急的“快速通道”实际上,近年来很多城市都在试点实施“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临时救助”的政策,取得了积极成效未来,我们要持续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还需要加大精细化工作力度,强化救助服务水平一方面,要畅通服务热线等咨询求助渠道,确保求助有门面对困难群众的诉求,相关部门要及时受理、快速响应另一方面,要摸底排查、主动发现通知明确要求,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3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受疫情影响暂未就业、基本生活面临困难的大学生,以及其他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临时困境的家庭或者个人,要进一步加强急难临时救助为此,各地可以尝试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把“人找政策”变成“政策找人”,实现更高效率的精准化救助对待困难群众的态度和举措,折射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政府的治理能力相信通过不断完善的制度安排和精准高效的大数据赋能,更多困难群体将会得到及时暖心的救助,从而更好地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2定条件,并随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调整健全完善低保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方法,综合考量家庭财产市值、实际营收情况以及其家庭实际生活状况等,实事求是地予以认定鼓励各地在申请环节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以书面形式将证明义务、证明内容等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人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相关要求,可不再索要有关证明,直接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审核确认等工作(三)落实低保渐退政策鼓励具备就业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员积极就业,对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的低保家庭,可给予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的渐退期低保家庭成员死亡后,应当自其死亡之日起3个月内对其家庭状况进行核查,并办理完成低保金增发、减发、停发等相关手续(四)细化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条件低保边缘家庭一般指不符合低保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1.5倍低保标准,且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鼓励各地制定低保边缘家庭财产状况认定标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经本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二、进一步加强急难临时救助(一)加强对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的临时救助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3个月无收入来源,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经本人申请,由务工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各地民政部门要加强临时救助与就业政策、失业保险的政策衔接,帮助有劳动能力的临时遇困人员渡过难关(二)加强对其他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群众的临时救助及时将受疫情影3响暂未就业、基本生活面临困难的大学生,以及其他因疫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临时困境的家庭或者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加强临时救助与受灾人员救助政策的衔接,对经过应急期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较大困难的受灾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防止因灾返贫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一)建立易地搬迁与低保工作衔接机制加强摸排统计,做好迁入地、迁出地政策衔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变更低保类别、低保标准、补助水平,防止困难群众因易地搬迁造成漏保或者重复纳入低保(二)加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项目,加快实现民政系统内部涉及婚姻、殡葬等信息互通共享;加大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推动不动产登记、银行存款、公积金养老金缴纳、市场主体登记、死亡等信息比对;完善异地协同查询核对机制,及时办理其他省份发来的核对请求(三)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拓展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应用,完善低收入人口预警指标,通过数据交叉比对、关联分析和综合评估,筛查存在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及时查访核实、实施救助帮扶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的信息共享,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与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数据对接机制,每季度或者每半年开展一次数据比对筛查,动态掌握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情况要针对重病、残疾、就学、失业等情况设置预警指标,对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特别是一些因病因残因意外事故等导致支出负担较重、增收压力大、返贫风险高的低保边缘群体、支出型困难群体、重病重残4人员等要密切关注,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各级民政部门在保障好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的同时,要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及时将求助信息推送至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根据职责提供其他专项社会救助或者帮扶,形成救助帮扶合力四、优化规范办理流程(一)明确办理期限各地要明确低保审核确认的办理期限,包括启动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启动信息核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初审意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确认等各环节的具体办理期限低保审核确认工作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发生公示有异议、人户分离、异地申办或者家庭经济状况调查难度较大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至45个工作日(二)落实公示、公布制度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经调查核实提出的初审意见,应在申请家庭所在村(社区)进行为期7天的公示低保审核确认完毕后,申请人姓名、家庭成员数量、保障金额等信息应当在低保家庭所在村(社区)公布信息公示、公布应当依法保护个人隐私,不得公开无关信息(三)优化非本地户籍人员救助申请程序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可以由其中一个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一致的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请或者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申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均不一致的,可由任一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有序推进持有居5住证人员在居住地提出低保申请或者低保边缘家庭认定申请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直接实施救助,为临时遇困群众救急解难五、落实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牵头统筹职责,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要把进一步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列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紧调整完善相关政策,层层落实责任,周密组织实施要通过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对低保家庭的人口状况、收入状况和财产状况进行定期核查,会同有关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夯实工作基础,努力提升对象认定准确性和数据统计质量(二)强化资金保障地方各级财政要把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放在重要位置,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资金保障,统筹使用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资金,扎实做好低保等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三)加强监督检查各地要加强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落实的指导监督,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工作规范有序要切实管好用好困难群众救助资金,不得挤占、挪用、截留或者扩大资金使用范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保命钱”要结合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审计整改、社会救助综合治理等工作安排,加强对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的督促检查鼓励建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基层社会救助干部担当作为(四)加强能力建设各地要加强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提升社会救助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社工、志愿者等作用,在村级全面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加强社会救助业务培训、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政策解读、专家授课、案例培训、经验介绍等方式,增强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提升服务水平(五)加强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救助领域信用管理,引导鼓励社会救助对象诚信申报强化申请或者已经获得低保家庭的如实申报义务申请人要按规定如实申报家庭人口、收入、财产等状况低保家庭的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家庭成员要及时告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低保家庭的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超过3个月未主动告知的,县级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进行批评教育对于发现条件不符合的,要决定停止低保;对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低保的,要决定停止低保,责令退回非法获取的低保金,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和建议【6篇】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和建议【6篇】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和建议【6篇】第一篇: 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问题和建议根据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安排,6月上旬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社会管理专业第一代表小组,围绕“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如何有效开展社会救助”主题,深入襄州区11个镇(街)及区民政局,通过座谈、随机走访、查阅工作台账资料等方式,对全区今年以来的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全面了解。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城市低保工作规范运行。

一是及时上调救助标准。

今年以来,襄州区根据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社会救助标准的通知》规定,及时上调了社会救助资金,并补发了4月、5月社会救助资金上调后差额部分。

二是严格备案管理。

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及时将张湾、肖湾新成立的7个社区46名两委班子成员名单和区财政局提供的三类人员信息全部录入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系统,进行备案管理,并每月复核相关信息,实现了城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全覆盖、无死角。

截至202-年6月,全区城市低保对象共611户1030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306.94万元,其中1-6月新增城市低保对象38户63人、新增发放资金3.45万元。

(二)农村低保工作扎实有效。

按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加强对各镇(街)农村低保工作的监督力度,各镇(街)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每月上报镇(街)村(社区)两级公开公示相关资料,确保城乡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截至202-年6月,全区农村低保对象共6279户11626人,累计常规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740.22万元,其中1-6月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46户500人、新增发放资金18.96万元。

(三)农村特困供养落实到位。

围绕做好农村特困供养工作,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襄州区民政局全面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压实协议责任,落实协议内容,鼓励动员生活不能自理的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到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

截至202-年6月,全区共有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899人,累计常规发放农村特困供养资金1710.90万元,其中1-6月新增特困供养对象52人、新增发放资金4.54万元。

城镇低保边缘家庭的调研与思考

城镇低保边缘家庭的调研与思考

对城镇低保边缘家庭的调研与思考XX区自1996年建立并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认真贯彻“应保尽保”等相关政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和逐步完善,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2010年全区共有城市低保3411户、5888人,占非农业人数的3.11%。

农村低保648户、1393人,保障率3.24%.低保政策的实施为促进民生和谐、社会稳定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但应当看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镇低保边缘家庭已经成为新的突出的贫困群体.这类边缘群体在全面推进民生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应引起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和帮助.一、城镇低保边缘家庭的概念及其群体特征城镇低保边缘家庭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保线(290元/月.人)以上的,享受不到属于低保对象的一些专项救助(如子女学费减免、医疗救助、住房补贴等)且实际生活水平偏低的,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的城镇居民家庭。

群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年龄偏大的“4050”城镇(转非)居民、无业离享受养老保险差3至5年;二是生存环境与低保群体相差不大且收入相对较低;三是文化低、无技能,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弱;四是“转非”多年,未就业时间较长、加上家庭低生活成员多且不能享受低保,他们的实际生活可能会比城镇低保户更艰难。

二、城镇低保边缘家庭的生存现状城镇低保边缘家庭的生活状况可以用“艰辛”来形容。

在面临重病、残疾、下岗、住房困难、子女就学、就业困难等诸多实际问题的同时,往往只能够依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计,而他们微薄的收入也通常是非稳定性的。

以AA镇DD村5社居民牟启惠为例,女,53岁,家庭成员3人。

于2006年征地农转非,缴纳养老保险20500元,肢体二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收入,生活靠家人照顾。

丈夫郭树林,男,55岁,??下岗失业人员;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儿子郭俊28岁(未婚),文化低,无固定工作以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

浅谈社区低保工作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浅谈社区低保工作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浅谈社区低保工作的难点和解决措施浅谈社区低保工作的难点和解决措施浅谈社区低保工作的难点和解决措施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贫富程度差距日益拉大,低收入群体面临较大的生活困难,政府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了困难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

这项惠民措施实行以来,解决了各类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困难,缓解了他们看病难、看病贵的困难。

我市的低保救助工作在实践运行中也面临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接下来,我结合工作实践经历和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谈谈对低保救助工作的想法。

一、我社区低保救助基本情况社区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人口6894人,现有低保户96户。

我社区共有小区、双桥门片区、居易时代、南城美境和金陵王榭五个小区,其中小区和双桥门片区为老小区,人员主要是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职工住房和下方回宁的房屋,困难居民较多,也是社区低保救助的难点和重点。

二、我社区低保救助工作的难点社区开展低保救助工作多年以来,帮助了很多困难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也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目前也面临不少问题,存在较多工作难点。

一是人户分离人员难管理。

我社区低保户较多,按人户情况可分为人在户在和人户分离两种情况。

其中人在户在是指户籍在我社区,实际居住地也在我社区的低保家庭。

这类人群便于掌握其家庭实际情况,也便于管理和服务。

人户分离是指户籍在我社区,居住在其他社区的低保家庭,这类人员又多是因拆迁在外过度或者已经拿到经济适用房为迁户口。

低保救助工作的政策对收入情况和住房面积有明确的要求,而社区对人户分离低保家庭收入和住房面积的掌握主要是通过低保年审时的书面审查和其他途径了解。

这种方式为无奈之举,并不能准确、全面的掌握他们的情况,给我社区的低保救助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是政策宣传和落实在内容和时间上存在差距。

政府和社会非常关心低保家庭的生活困难,也想尽办法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报纸作为重要的宣传工具,能够及时的报道我市对低保家庭的关怀和帮助,但由于报纸宣传时间和政策落实有一个过程,宣传的内容与实际落实在细微上也存在少数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了部分居民对社区低保工作的误解,甚至发生过居民拿着报纸要求社区落实惠民政策。

关于社区低保工作总结7篇

关于社区低保工作总结7篇

关于社区低保工作总结7篇篇1一、引言本年度,社区低保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有序开展,致力于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本报告将详细总结过去一年里社区低保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成果亮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二、工作内容概述1. 核实低保对象:对社区内困难家庭进行走访调查,确保低保对象的准确性和动态管理。

2. 发放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保障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3. 优惠政策落实:积极宣传并落实针对低保家庭的各种优惠政策,如医疗救助、教育援助等。

4. 拓展救助项目: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拓展救助范围,增加临时救助、节日慰问等项目。

5.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低保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重点成果1. 精准识别低保对象:通过大规模走访和调研,今年共新增XX 户困难家庭进入低保,同时清退了不再符合条件的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2. 资金使用规范透明:本年度低保资金共计发放XXX万元,资金使用规范,无违规现象发生,有效保障了低保家庭的基本生活。

3. 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针对低保家庭的医疗、教育等优惠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累计为低保家庭节省开支XX余万元。

4. 临时救助及时有效:对遭遇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实施了临时救助,累计救助金额达XX万元。

5. 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建立并完善了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快速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问题:部分低保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仅靠低保难以彻底脱贫。

解决方案:加强对低保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鼓励其自力更生,实现脱贫。

2. 问题:社区内部分群众对低保政策了解不足,存在误解和偏见。

解决方案: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普及低保政策知识。

3. 问题: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数据安全问题突出。

解决方案: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社区低保工作总结与改进方案

社区低保工作总结与改进方案

社区低保工作总结与改进方案一、工作总结近年来,社区低保工作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应该深入总结工作经验,分析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进一步提高社区低保工作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1. 问题分析首先,社区低保工作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挑战。

部分低保对象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或虚报家庭收入的情况。

这使得我们在审核、评估和发放低保金时难以准确判断是否符合资格,导致了低保金的不公正分配。

其次,社区低保工作中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目前,社区低保的评估主要依靠居民自我申报,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段。

这导致了评估结果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影响了低保金的发放和分配。

另外,社区低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亟需提高。

低保工作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扶贫政策等多学科知识,给予低保对象全面、细致、科学的帮助。

但是,目前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和学历要求较低,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专业、不规范的现象,影响了低保工作的质量。

2. 工作亮点尽管面临上述问题,社区低保工作仍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首先,我们注重提高低保对象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活动,帮助低保对象提高就业能力,增加收入来源。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低保对象参与社区义工活动,提升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融入感。

其次,我们注重架构社区低保工作与其他社会救助机构和社区资源的有效对接。

通过与就业、教育、医疗等部门的密切合作,我们为低保对象提供了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最后,我们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

我们组织了专业培训班,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 改进方案为了进一步完善社区低保工作,提高工作水平,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首先,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低保对象的真实情况记录和共享。

同时,加强对低保对象的日常监督和不定期复核,提高审核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其次,改进评估方法和指标。

引入社区低保工作的科学评估模型,结合家庭收入、社会保障等指标,准确评估低保对象的经济状况。

社区低保工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社区低保工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

社区低保工作的背景与现状分析社区低保是指政府针对社会上无法生活保障的低保户所开展的一项救助政策。

低保是社会福利事业的一种基本组成部分,旨在解决社会上最为贫困的人群生活困难,和谐社会建设也需要不断地体现公平和正义。

社区低保工作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共同利益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社区低保工作的背景和现状两方面展开分析,探究社区低保工作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社区低保工作的背景2005年,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家开始逐步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进程。

政府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加强社会保障意识,增强社会发展的稳定性。

在此背景下,社区低保工作逐步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政策。

2007年,国务院发布《城市低收入家庭救助办法》,正式明确了低保制度的基本标准、范围、条件、程序,规范了低保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再次明确了国家和社会对于低保事业所应承担的责任。

社区低保工作开始被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彰显了社区管理和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发挥了政府的作用。

2012年《社会救助法》第四次修改、完善,低保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种基础组成部分,不断优化和完善,为低保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区低保工作的现状社区低保工作目前面临多种问题。

低保标准普遍偏低,低保户的生活补贴难以满足基本人类需求。

低保管理机构在管理和应用方面存在困难,高质量的人员和机构承担保障工作的能力较弱。

此外,低保工作面临着有关资金使用和分配的难题,缺乏及时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社区低保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方面,进展缓慢,自动化程度较低。

从国家层面来看,社区低保的工作要求和功能正在逐渐扩大。

据了解,最新的政策指出,社区低保工作需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倾向:1. 家庭改善计划的启动和执行计划的稽核2. 扩大低保范围的政策和资金策略的制定3. 加强社区卫生管理和服务的建设4. 联合社区班组管理的计划建设和安排的无缝衔接三、社区低保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如何发挥社区低保的作用,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注重的话题。

关于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思考

关于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思考

关于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的思考学院:经管学院班级:市场营销班学号:299060132XX:王霞内容摘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意味着针对城市贫困居民的社会救助由道义性向制度性转变。

该项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制度环境以及制度对象的影响而产生了多方面的延伸效果。

并且形塑了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利益结构,从而导致低保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走向重构,并预示着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再次转型。

关键词:城市居民;低保制度;制度演进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贫困形势的变化,政府扶贫工作发生了若干重要转变。

笔者曾经将这些转变概括为6个方面,即:从扶持企业到直接救助贫困人口,从道义性扶贫到制度性扶贫,从救助制度分立到救助制度整合,从基本生活救助到综合救助,从消极救助取向到积极开发取向,从忽视社区作用到重视社区作用(洪大用,2003)。

当然,这些转变并没有全部完成,有些方面只是表现出一定的趋势。

在上述转变中,所谓“从道义性扶贫到制度性扶贫”的转变,有可能引起一些人的批评。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道义与制度往往是密切相关的。

有时道义需要通过制度来体现,而制度的内核总包含着某种道义。

但是,笔者依然坚持这样的判断,大体上是想表达这样几层意思:第一,在改革以前乃至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追求充分就业和平均分配,所以城市贫困问题并不突出。

特别是相对农村贫困而言,更是如此。

因此,城市扶贫也就没有专门的制度。

当时确实存在着对没有劳动能力者、没有收入者、没有赡养人或抚养人者(所谓“三无人员”)实施救济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更多地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对特殊人群实施救助,而不是以权利保障为出发点、针对所有贫困人员的、具有普遍主义取向的救助制度。

第二,随着城市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贫困在198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1990年代。

逐步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但是,政府在一开始并没有作出有效的制度回应。

有关机构开展的救助贫困人口的活动主要体现为“送温暖”的形式,主要是在每年的元旦、春节这“两节”期间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活动,由各级工会干部与党政领导一起,深入到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家庭慰问、救助,把温暖送到职工群众的心里。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随着2024年的结束,我代表社区低保工作小组向大家汇报和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政策和决策部署,始终把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社区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团队充分发挥社区服务站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向群众普及社会救助政策,增强低保政策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在政策上,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创新,针对低保申请办理难的问题,推出了“一站式”申请服务,简化了申请流程,进一步提高了申请的便利程度。

二、优化低保标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低保标准,并按时按比例调整,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同时,我们注重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对象进行全面、细致的摸底排查,确保低保金发放到位,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三、强化救助措施,推进精准扶贫我们注重挖掘家庭经济困难人口的实际需求,积极与其他社会救助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开展合作,为困难群众提供精准救助。

组织开展劳务就业培训等活动,提高困难群众的就业能力和脱贫能力,逐步实现低保的动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监督管理,优化工作效率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社区低保工作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工作效率。

建立健全了低保工作数据管理和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低保信息的全面互通共享,方便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

总的来说,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资金投入不足、制度创新不够等。

2025年,我们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指导,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方式,进一步提高社区低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精准、高效的救助服务。

最后,感谢领导对社区低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各位同事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工作。

对加强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加强低保工作的几点思考城市低保工作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和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存权的一项根本措施。

做好城市居民低保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维护我街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城市居民低保工作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难点。

街道作为城市低保工作的具体承办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现就我街道低保工作情况以及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对策作简要的探讨。

一、目前我街道低保工作现状我街道目前共有19个社区,人口6.5万余人,至XX年10月止有低保户1842户,保障人口4290人,月发放低保金766892.42元,保障对象占户籍人口 6.6%。

造成我街低保户偏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我街属老城区型街道,又是城乡结合部,下岗失业人员多,困难群众多;二是我街弱势群体多,我街有残疾人850人,是全区残疾人最多的街道。

二、我街的主要作法我街低保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并结合地方工作实际,通过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低保审核程序化、对象管理动态化、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分类管理科学化、资金发放社会化、重点保障人性化的工作运行机制,有效保障了城市贫困对象的基本生活。

我们在开展城市低保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以健全组织为核心,加强低保工作的组织领导近年来,街工委、办事处始终把城市低保工作作为践行“xxxx”重要思想,解决城市困难群众生活的“民心工程”来落实。

为此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社会事务科科长、街低保专干及街监察科长为成员的低保审核评议小组,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低保评议小组,为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城市低保工作的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提高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近年来,我街严格按区有关规定,把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作为低保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了做好城市低保工作的长效机制。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范文(3篇)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范文(3篇)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总结范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社会分层现象也日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低保工作变得尤为重要,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改善生活条件。

本文将对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工作概述2024年是我国社区低保工作的一个关键年份。

在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的同时,社会福利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我市社区低保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全力做好低保工作。

具体工作如下:1. 完善低保制度。

通过对低保政策的研究和优化,完善了低保申请和审核流程,确保低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精准发放。

2. 加强宣传和动员。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加贫困群众对低保政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申请意识和主动性。

3. 增加低保标准。

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变化,适时调整低保标准,确保低收入家庭能够获得必要的生活保障。

4. 强化审核和监督。

通过建立健全的审核和监督机制,严格把关低保申请资格,确保低保资金能够真正惠及贫困群众。

5. 建立健全低保档案。

及时归档并妥善保存低保申请材料和资料,方便后续的跟踪和审核工作。

二、工作成效2024年的社区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申请人数明显增加。

通过加强宣传和动员,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申请意识和主动性,申请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

2. 资金发放及时。

优化了低保申请和审核流程,使低保资金能够及时发放到被认定的低收入家庭手中,有效缓解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3. 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生活条件。

通过加大对低保家庭的帮扶力度,提供了必要的生活救助和各种社会福利,使他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4. 加强了低保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建立了健全的审核和监督机制,确保低保资金的使用符合规定,减少了滥用和浪费的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尽管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1. 宣传不到位。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心得体会(3篇)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心得体会(3篇)

2024年社区低保工作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变动等问题逐渐凸显,社区低保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我有幸参与了2023年的社区低保工作,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低保精准识别是关键。

在过去,社区低保工作往往不够精准,导致一些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员未能享受到应有的帮助。

2023年,社区低保工作在识别对象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采用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识别方法,将低保对象逐一核实,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待遇。

这种精准识别的改革使得低保工作更加公正、合理,确保了真正需要救助的人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

其次,社会资源整合是必要的。

社区低保工作涉及到金钱、医疗、教育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整合社会各方的资源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23年,在社区低保工作中,我们积极与相关单位合作,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为低保对象提供生活补助、就业培训、医疗救助以及教育帮助等。

这种资源整合的模式更加高效,不仅减轻了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也提高了低保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此外,社区低保工作需要注重家庭综合帮扶。

在2023年的社区低保工作中,我们注重了家庭的整体状况,而不仅仅是个体的经济状况。

我们鼓励低保对象的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就业培训和社区活动,提高全家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通过家庭综合帮扶,低保对象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能够得到更好的改善,为其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力宣传倡导是必不可少的。

社区低保工作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救助,更重要的是给低保对象带来希望和尊严。

2023年,我们加强了宣传和倡导工作,通过社区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低保政策和工作成果,鼓励低保对象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改变贫困状况。

这种宣传和倡导的方式能够增强社区居民对低保工作的认知和支持,减少对低保对象的歧视和偏见,为社区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2023年社区低保工作的一次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低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社区低保临时救助物资发放总结

社区低保临时救助物资发放总结

社区低保临时救助物资发放总结一、引言社区低保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活困难的群体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帮助。

本文将对我所在社区今年度低保临时救助物资发放工作进行总结,以期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

二、工作背景我所在社区位于城市的外围地区,居住着大量低收入人群和特殊困难群体。

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虽然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部分人群处于贫困状态。

为了确保这些家庭能够基本生活,社区成立了低保临时救助物资发放工作小组,负责定期发放物资援助。

三、工作流程与措施1. 资金筹备与管理为确保低保临时救助物资的供应,我们根据社区资金预算,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争取捐赠与赞助。

同时,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资金使用都符合规定,并进行公开透明。

2. 帮扶对象识别与评估我们通过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掌握家庭的实际情况,以了解他们的收入来源和生活状况。

通过居民自愿申请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推荐,我们筛选出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并进行细致的评估,确保援助物资发放给最需要的人群。

3. 物资采购与管理我们根据低保临时救助物资的需求量,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并与供应商进行合作。

为了确保物资的品质和价格合理,我们进行供应商的严格筛选,并签订合同,约定物资的交付时间和质量要求。

同时,建立物资库存管理系统,确保物资信息准确并做好防损措施。

4. 物资发放与跟进在物资发放时,我们注重礼貌和温馨的服务,倾听居民的需求,并积极帮助解决问题。

发放过程中,我们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跟进家庭的使用情况,确保物资真正发挥效用。

同时,通过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相关帮扶机构的密切合作,加强低保临时救助工作的有效对接,实现互利共赢。

四、成效与问题分析本年度,在我所在社区的低保临时救助物资发放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

帮扶了大量经济困难的居民,有效缓解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问题。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1. 物资供应不稳定:由于捐赠和赞助的不确定性,我们在物资供应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

最新社区低保工作心得体会

最新社区低保工作心得体会

最新社区低保工作心得体会社区低保是社区人民低保的基础保障,也是维护人民最低生活底线的重要防线,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社区低保工作心得体会,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关于社区低保工作心得20xx年我社区在办事处的领导下,领会文件精神,让真正有困难的居民感受到党的暖和,让他们的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现就具体的情况总结如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可喜成绩。

就低保工作而言,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努力学习文件并我社区现有低保57户,130人。

其中享受生活困难补助的有7户,残疾低保户的有16户,享受分类施保家庭有9户。

从XX年开始,我社区实行了;低保听证制度;成立了监视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对新申请的低保户实行先签到一个季度,同时,召开由各类职员组成的听证会,使低保工作更加透明、公正、肯定。

我社区为了把政府的有限资金真正发放给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居民身上。

我们经常进户走访调查,每季度对低保家庭进行审核给予调整,做到应保、尽保(如:我社区郝中敬,户在人不在,路振江家里经济收进增加了,经调查落实,我们按政策及时停止了他们享受低保资格。

)我社区对低保职员加强治理,定期组织低保职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组织低保职员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

如;;环境创新年;活动中,组织低保职员清理垃圾45吨,铲处小广告300多条,同时社区把低保职员分为6个小组,天天轮流值班。

在为孤寡老人和残疾人服务的活动中,大家都积极主动踊跃参加,受到了居民的好评。

我社区在为低保户、特困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还注重为他们解决在生活中碰到的实际困难。

冬季来临前社区就组织募捐活动,捐的衣物和现金极时送到享受低保孤儿乔云云家中;每逢传统节日到来之际,为社区困难家庭送往米面油,使他们充分的感受到党的暖和和政府的关怀,同时社区还通过黑板报进行大力宣传,让低保职员树立自强自立为国分忧的思想,同时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招聘会,并给他们提供信息,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创造就业的机会。

今后,我们更要努力把低保工作做的更好社区低保工作心得xx年我社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市、区民政局低保中心及镇办的指导下,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基础上,坚持认真做好各项低保工作。

社会救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社会救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

社会救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一标准,统一操作程序,确保这项工作不走样。

确保“三到位”:入户调查到位,操作程序到位,资金发放到位。

通过以上“四个三”达到了四个严禁。

严禁优亲厚友;严禁暗箱操作;严禁拿低保送人情;严禁不深入村、组、农户家中,在办公室抠老壳,想报谁就报谁。

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按“村组评议,张榜公示,乡镇审核,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分配民政经费,对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优抚等民政经费实行了银行“一卡通”发放,有效地杜绝了社会救助资金被截留、挪用、贪占现象。

二、存在的问题某某县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

城乡低保对象、部分优抚对象对社会救助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救助金额过低,对社会救助过分的依赖,“等、靠、要”思想严重。

部分农民素质较低,对农村低保金有不拿白不拿的思想。

主要表现在:(1)没有儿子,女儿已出嫁,或者虽有儿子,但父子多年分家立户,儿子不履行瞻养义务,申请享受低保;(2)重病住院,花去了一大笔医药费,很容易博得村民代表的同情,而获得低保。

(3)残疾人、老年人认为自己有残疾或年岁已大理应享受低保。

(4)人为剥离家庭中的残疾人、老年人等无收入的贫困人口,单独立户,骗取低保。

(二)农村居民收入难界定。

农村居民除未享受五保待遇、无劳动能力且生活特别困难的鳏寡孤独对象,家庭主要成员痴呆傻残、无劳动能力且子女未成年、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以外,其他农民的家庭收入难以准确界定,特别是隐性收入,是困扰农村低保救助,阻碍公平、公正的一个难点。

民政部门面对数量庞大的个人申报农村低保,在开调查核实工作时遇到难度极大,可能导致家庭收入难以界定准确。

(三)低保工作机构、人员与经费严重不适应工作需要。

目前,农村困难居民多,工作难度大,县乡两级几乎没有低保工作专职人员,缺乏必要的工作经费。

由于民政部门编制人员少,县乡两级都只能靠兼职人员开展农村低保工作,大部分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负责民政的也只有2个工作人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毕业作业题目:对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的思考分校:年级:12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王*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一、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特点 (4)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中存在的问题 (4)(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 (4)(二)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 (5)(三)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 (5)三、对策建议 (5)(一)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5)(二)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6)(三)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 (6)参考文献 (7)[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救助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应改变单纯的政府发放生活救助,动员各个层面,构建多维度多角度的救助体系。

笔者在开展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特点,指出现阶段的救助体系中存在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等不足。

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救助对做好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的思考做好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对城市贫困人口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确保城市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本途径,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重要的社会救助机制,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应改变单纯的政府发放生活救助,动员各个层面,构建多维度多角度的救助体系。

政府应按照“分类施保”要求,对残疾人、重病、慢性病人、单亲子女就读大中专院校家庭,给予重点保障并提高补差标准;社区应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成立了评议、审核、审批小组,聘请监督员、协管员对申请和享受低保的家庭进行民主评议、公开监督,增加了救助工作的透明度;社会公众按照“乐善好施”要求,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给予他人关爱和帮助。

一、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界定什么家庭属于低保低收入家庭?有什么标准?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特点首先,年龄偏大。

在笔者针对北京市某社区的调查中,年龄在40以上最多,占47.6%;其次是年龄在18—40岁的占32.4%,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20%。

由此可以看出,低保对象多数都属于中老年,是家庭生活的依靠和主要经济支撑者,他们肩负的经济负担重,承受的心理和精神压力大。

其次,文化程度偏低。

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低是低收入家庭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文盲的占4.32%,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6.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3%,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9.0%。

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分布构成看,呈现出明显的中间高两头低的"∩"型状,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62.4%,可见,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低收入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低,很难获得再就业培训的一技之长,这确实给他们重新就业带来困难,因此很少有人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就了业,也是在一些技能要求较低、劳动强度较大的工作岗位上,所得的工资自然也不会高。

再次,从业偏少。

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从事小商小贩、干个体的占到5.6%,在外打零工的占到70.4%,在家闲居、无业的占16.7%,零就业家庭占7.4%。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低收入家庭都是在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其中下岗职工家庭和无业家庭占了较大比重。

二、当前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中存在的问题(一)低保户确定标准不够科学目前民政部门采用“家庭人均收入”的办法来确定低保对象,一方面,目前城市居民就业的多样性和隐蔽性,申报低保对象的收入情况很难掌握,如果他们通过隐报、瞒报等掩盖自己的实际家庭收入,审核部门无法鉴定。

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人均的形式,有的家庭虽然人均超过低保的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的难以支付诸如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大项支出,这一问题在部分空巢老人和下岗家庭表现尤为突出。

(二)低保户确定过程不够公开从对部分社区居民的访谈中了解到,在低保申请过程中,存在草率估算,随意填报,将个别不属于低保对象的家庭确定为低保对象的现象,而且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特别缺少民主评议及张榜公布等关键环节,影响了低保对象确立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度。

此外,这一现象也有引发骗保、人情保等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低保制度执行比较僵化在调查中发现,存在重入保轻退保现象。

贫困户列入低保,脱贫后退出低保比较少。

自推行低保政策以来,退出低保的人,除个别死亡的和极少数由于群众举报退出的外,几乎没有其他退出人员。

这一方面反映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在激发低保家庭主动脱贫机制建设上存在不作为的倾向。

三、对策建议(一)加强政府在救助制度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救助工作的行政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公平合理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

首先,要统一低保准入标准,完善低保对象动态评定机制。

建议由政府部门牵头,以民政部门为主,会同财政、物价、统计、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入户开展城市居民就业情况、生产项目、经济收入等方面调查,量化、细化核定项目和内容,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核定指导意见,统一家庭收入核定标准,统一标准。

凡是达到要求的,一定要使其享受低保,真正做到应保尽保。

其次,要统一低保审批程序,完善申报审批机制。

要在总结现有经验基础上,推进低保对象申报审批工作规范化。

确定低保对象应经过申请、评议、调查、复核、审批、答复六道程序,将列入低保对象的姓名、人数、金额三项内容在社区或一定范围内统一进行公开公示。

应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规范操作,从申报到审批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再次,要统一群众评议办法,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将城市低保的申报条件、申报程序等政策规定全部上墙,聘请有威望的社会知名人士为社会救助工作监督员,拓宽监督渠道,设立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对群众的举报投诉,及时派员入户调查,限期将调查处理结果反馈给举报投诉人。

最后,要建立低保退出标准,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

坚持做到定期审核,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真实全面地掌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生活状况,及时将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予以清退。

此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目前低保资金的投入主要依靠行政拨款,因此一方面要主动与上级政府协调,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支出结构,增加社会保障支出预算。

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长的机制。

(二)增强社区在救助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社区作为直接落实对城市社区低保低收入家庭的救助主体,应当在严格落实各项法规制度的同时,紧密结合社区特点和实际困难,适度调整,确保有效开展救助工作。

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切实提高困难群体的实际保障水平为目的,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等各级的制度和标准,对行政拨付的低保资金,应首先用于提高标准,确保低保户的基本生活,其次用于扩大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具体来说,在工作中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统一执行新的低保标准,即把早期享受低保的人员补助标准提高,与现行标准一致;二是对孤老、病残等特殊困难户,应适当提高实际补助标准;三是对那些家中有重病人或供孩子上大学的家庭,延长低保金发放时间,待家庭经济状况好转再取消低保;四是对家庭收入的核算,既要执行相关规定,更要实事求是、合情合理,对确实丧失劳动能力的,不应计算最低收入,县政府及劳动保障、教育、卫生、工商、建设、城管、税务、电力、广播电视、司法、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及区、市有关规定,减免低保对象有关费用,并对低保对象进行就业扶持,从而真正提高低保对象的实际保障水平。

把各种类型的困难群众纳入信息化管理,并进行动态数据分析,内容可涉及社会救助的全部范围,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援助、灾害救济、临时补贴、退职生活补助以及低保边缘户的救助等,对困难群众实行实时审批、即时救助,减少审批审核手续,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强社会公众在救助工作中的辅助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帮助低保对象的良好风尚,构建一个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其他救助、救济和社会帮扶为补充,城市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对低保的性质有正确认识,认识到低保不是困难者的终点,而是困难者新的起点,困难者不能永远躺在政府救助的温床上消极颓废,使有能力脱贫的低保对象和广大群众认识到享受低保不是最终目的,脱贫致富才是真正目标。

要积极发挥非政府、非盈利部门的作用,依靠社会福利社团和慈善团体,广泛发动各类社会捐赠,建立救助基金作为低保制度的有益补充,建立稳定、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

[参考文献][1]乔世东. 革新城市低保运作模式的必要性及思路——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2]乔世东.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低保的有关问题探讨[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03)[3]陈志发. 城市低保对象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1)[4]王磊. 城市低保基层实践问题刍议[J]. 宁夏社会科学,2008(5)[5]兰蓉,邹天韵. 完善低保认定条件逐年提高补助水平[N]. 吉林农村报,2013-09-18[6]严格落实低保,确保准确救助[N].中国社会报,2013-10-21[7]郑楠. 浅谈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J]. 华章,2013(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