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16年前的今天发生在中国的一场离奇空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7】16年前的今天,发生在中国的一场离奇空难
今天是2018年5月7日
这是馒头说第254 篇文章
在过去的文章中,其实写过好几篇关于空难的文章
写的过程和写之后,都会觉得挺难受的
原本今天不想再写一场空难的
但实在是因为这场空难在当时引起的反响太大
因为它的事故原因,甚至到现在都还有人怀疑【今日由头】2002年5月7日大连“5.7”空难
1
2002年5月7日,晚上9点半左右,姜连英接到了一个电话。

姜连英是当时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总经理,这个在晚上打来电话,让他心里有不安的感觉。

果然,电话那头的下属告诉他:公司的一架飞机在天上出事了,客舱着火。

姜连英抄起手机就冲出家门,开车往公司赶。

坐进车里才发现,自己穿的还是睡衣。

车开到半路,手机又响了:
“飞机不行了,是—等……”(注:指一等事故,机毁人亡) 在此之后,姜连英了解到了整个事件的大概情况:2002年5
月7日21时32分,大连周水子机场接到当时在傅家庄上空的北方航空公司由北京飞往大连的“MD-82”型客机(航班号CJ6136)报告,称机舱失火,此后飞机便与机场失去联系。

21时40分左右,飞机坠落在北纬38度57.063分,东经121度39.941分的海面上。

经核实,机上有旅客103人,机组人员9人。

全部遇难。

坠机的客机国际民用航空器注册号B-2138,是美国麦道公司生产的第1702架DC-9系列机,也是由中国(上海)组装的第23架MD-82。

1991年7月21日交付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使用。

在它短短的11年服役时间里,在1993年遭遇过2次劫机,最终在2002年5月7日坠毁。

2
这场空难,就是当年著名的大连“5.7空难”。

空难发生后,伴随着营救和打捞工作同时展开的,是事故原因的调查。

“5.7空难事故处理小组”迅速成立,担任副组长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闪淳昌做出承诺:
“空难处理小组将向国务院提交实事求是的、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调查报告。

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的责任者进行严肃处理。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
但是,这份最终的事故调查报告,却让外界足足等了7个月。

2002年12月7日,在不少人都已经多少淡忘了这场空难之
后,“5.7空难事故处理小组”通过新华社发文,终于向外界公布了这场空难调查下来的原因:
“5.7空难”并非客机出现故障或其他原因,而是有人故意纵火。

这个纵火的人,名叫张丕林。

这个调查结论一出,全国哗然。

在飞机全体人员遇难的情况下,究竟是怎么确定人为纵火的?又是怎样就能判定是一个具体的人的?
这个问题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兴趣,但整个调查组,却对得出这个结论的整个过程讳莫如深,这大大增强了公众的怀疑。

而事实上,据当时的一位知情人透露,“5.7空难”的事故调查,为了排除干扰,专门聘请了外方专家组。

事故原因在8、9
月份就基本调查清楚了,但为了慎重起见,又反复调查验证,最终在12月才公布结果。

因为,整个调查过程,确实百转千回。

3
这场空难的原因调查,当然首先是从“着火”开始的。

一般航班客机如果因自身原因起火,无外乎4种原因:电路起火,油路起火,发动机起火和烤箱失火。

由于失事飞机残骸和黑匣子事后都被打捞了起来,所以调查取证的难度相对要减小很多。

但通过调查发现,四个失火原因,一个都不能被证实。

北航总经理姜连英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第一是电路起火,不会这么迅速燃烧,从飞机残骸分析也否
定了这种可能;
第二是油路起火。

MD-82飞机的油路在地板以下,但飞机地板经检查没有损伤;
第三是发动机失火,但发动机在机舱外,火是在机舱里烧的。

且黑匣子捞上后还原了当时机组人员的录音,确认是“机舱着火”;
第四是烤箱。

烤箱是为机上乘客准备食物的。

也没有发现烤箱着火。

通过打捞起来的黑匣子调查,机组人员在起火后扑救程序合理,但火势蔓延非常快,短短几分钟内就让机舱内烟雾弥漫,大火熊熊。

而后舱的客人大量涌向前舱,造成飞机重量匹配失衡,加速坠落。

失事客机黑匣子被捞出时的照片。

但这张照片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是一个悲剧性事件,但照片体现出的却是一片欢腾
按照姜连英的分析,任何一种飞机自身起火的原因,都不会造成如此猛烈的火势。

而在调查过程中,有一项证据被发现了:
在飞机失事的海域,调查组发现了汽油残留——飞机用的是航空燃油,和汽油成分完全不同。

所以,一个结论被推导出来:飞机上当时有“外来火源”。

那么,凭什么就断定这个“外来火源”是人为纵火?
因为在另一路调查中,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有一名旅客,在登机前居然给自己买了7份航空意外保险。

4
这名旅客,就是张丕林。

在2000年代初,旅客购买航空保险的价格是20元/张,大家购买的主观意愿并不强,而且起飞前购买航空保险主要是要到专门柜台人工办理,所以当时坐飞机的旅客购买保险的人并不多。

不过,就在2002年5月7日之前的4月15日,国航129航班刚刚在釜山发生空难,128人不幸遇难,所以在5月7日的CJ6136航班上,77名从北京购票的旅客中有44人购买了航空意外险。

但是,所有的客人都是给自己买一份意外险,只有张丕林,在买了5份保险之后,又新增了2份,一共买了7份。

当年的飞机保险单
那么,是否就因为多买了几份航空保险,就能确定张丕林是纵火者?
当然不能。

那么,张丕林到底是谁?为什么要买7份保险?
在案件公布后,《南方周末》的记者采访到了张丕林的家属。

但是,根据报道,公众虽然了解了张丕林的身世,却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更大的怀疑——张丕林有买保险的习惯。

张丕林,1983年从大连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1987年本科毕业后又考取本校物理系的研究生。

1993年,张丕林和妻子李云结婚。

妻子李云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

张丕林在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大连市公安局户籍处搞计算机工作,因为房屋分配问题,离职去大连一家电脑公司工作,之后还在一家外贸公司做过管理层,直到2001年8月自己辞职下海开公司,开的是一家装修公司,有10多名员工。

据张丕林的哥哥介绍,虽然这家装修公司业务还不多,但局面已经打开,在2002年“五一”期间开工的工地就有10处——哥哥认为就凭这一点,弟弟不至于因为生意不景气想骗保。

妻子李云则从经济条件方面提出质疑:她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已经上市,她持有一些原始股,很值钱。

她后来又在大连平安保险公司工作。

现在在—家证券公司工作,属于管理层,在当地属于高收入者——张丕林家的经济条件应当是中等
偏上。

那么有没有其他动机呢?李云说,她们家刚买了房,又买了车,张丕林没有厌世的理由。

而张家人极力否认张丕林身患绝症的传言。

张丕林照片
那么,是不是有负债?
按张丕林家人的说法,张丕林只有三个债务:一是公司里3.3
万元的装修材料款,这属于正常欠款;二是去年贷款买了一辆东南富丽卡豪华商旅车,每月要还贷5000元,还需要一
年半的时间就还清了;三是他们家买的环海公寓的房子,也是贷款买的,总价50万,亲戚支持一部分,剩下也不多,
张丕林夫妇收入都不低,还清房屋贷款应该没有问题。

那么,关于保险呢?
李云给出的解释是,她在保险公司工作过,所以一家人的保险意识比较强,认为买保险是家庭开支的一部分,所以家里面一直会买各种保险。

张丕林哥哥透露,弟弟买车的时候,保单上所有的险种他都买了,每年的保险金额要近8000元。

而且,张丕林在2002年4月前后,出过3次车祸,被吓得不轻。

唯一的异常,是妻子李云说的:5月7日这一天早上,张丕林和往常一样去公司上班,但到了下午5点多,忽然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说人在北京了,然后晚上会飞回来。

张丕林在电话里有没有说其他的话?据妻子李云说,并没有,就说“回来再说”。

当天张丕林给妻子发来了短信告知航班号,但李云以为丈夫是第二天才会回来,所以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到单位,才知道丈夫搭乘的班机在前一天晚上坠海了。

按照张家人的说法,张丕林一点“作案”的动机都没有。

但还是存在一个问题:媒体的采访只有张丕林家人这一个信源。

这也很难责怪媒体,因为调查组方面和公安都没有公布进一步的具体细节。

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可能:
张家人并没有说出全部事实呢?
5
时隔几年后,果然又有了一个新的说法。

2007年,在某民航网站上,忽然曝出了一篇疑似任树奎的
内部讲话稿速记。

任树奎做的这个报告的题目是《全国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相关政策分析》,当时他的身份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综合协调司司长”。

但他还有个更重要的身份——他是当年“五·七空难事故调查
小组”的成员。

在这篇讲话中,任树奎果然提到了当年的“五·七空难”。

他的叙述,和张丕林家人当初的叙述,出入很大:
“……5.7空难”是北京飞到大连的飞机,在飞机上这位同志从大连飞到北京,哪也没去,在北京转了一圈,然后坐车到公主坟,然后没干什么又返回机场,又坐飞机返回大连。

还没飞回到大连的时候,这个飞机就从大连湾的海上突然掉下去,然后失去联系,整个飞机上124人全部丧命(笔者注:124人,原文如此)。


“……他买了七张保险,一般人都买一张保险,他买七张保险
干什么啊?首先查查他,查他为什么买七张保险,就说他在北京转了这么一圈,有没有跟家里联系啊,就查这个电话,最后在电话局里面把他在北京的时段打电话的时间找回来,40多个电话,40多个电话查到之后,他给他妻子的电话都
谈了哪些内容?内容就是我很爱你、也很爱孩子,我买了七份保险,你们就去准备吧。

这话是什么意思啊?问他妻子,说没有这个事,什么都没收到,但电话局里我们看到的短信和电话都查到了。


“……这个人是一个公司经理,他欠了别人四五百万的帐,都说今天要还,就说飞机坠毁的这天要还,但他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没钱还,所以想出这么一个方法来,买了七张保险,一张是20万,一共140万,也不少,他自己是不想活了。

”我先是在互联网多篇文章中看到对此的引用,然后通过搜索,找到了可能的源头:一篇发在一个叫“民航资源网|非常准”()上的帖子,当时有人求助“5.7空难
的录音”,然后在回帖中看到了全文,时间是2007-09-16 20:18:56.0——这是我目前找到的时间最早的来源。

因为无法确认这个速记的版本真伪,所以关于张丕林的动机,本文无法做出最后的判断。

(据我个人经验,这份速记为真
的可能性较大。

全文共15000余字,提及5.7空难的只有1600余字,其余都是各时各地的事故教训举例和各种总结——当然,这是对速记内容的真实性判断,而不是对案件真
相的判断。


但无论怎样,之前所举的,都是对张丕林纵火的动机推测和判断,那有没有他真正在飞机上纵火的“实锤”?
一份来自参与调查事故的小组成员、法医朱明川是这样表述的:
“在遇难者中,有一个人叫张丕林,座位在机舱后部,除其右臀部、右大腿后侧和下腹部外,尸体体表其余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

这些特征显示,张丕林位于火源中,而且一直保持坐姿不变。

另外,在复检中,我们发现张丕林的足背右侧有点状的烧灼损伤,这是有助燃剂爆炸飞溅的迹象。

经过我们对张丕林气管和残骸等理化检验,发现有汽油及汽油燃烧后的成份。

”但光靠这个分析,就能够判定张丕林就是纵火者?
还是有可推敲之处——万一是有人把汽油泼向张丕林呢?万一张丕林就是在瞬间高温中失去意识没有挣扎呢?
于是,可能是整个调查中最关键的一个证据,浮出水面。

6
关于这个证据,目前的说法来源找到两个。

第一个来源,还是来自任树奎那篇内部讲话的速记稿:“……北京的所有的录像带里面把那天经过这十个安全通道挨着察看,最后从第十个安全通道查到姓张的人的录像,怎么进去、东西怎么搁的,全部都查到了。

其中查到在他的钥匙链后面搁了一个包,其他的包搁的比较远,另外从打捞姓张的尸体上找到的车钥匙,到机场的停车场上打开了他的车门,这个车肯定是他的,从录像上又看到他带着5个可乐瓶,但颜色和可乐不一样,可乐什么样,汽油什么样,然后查看和汽油颜色一致,这就对上了。


飞机发动机被打捞出水
而另一个来源,来自2016年5月13日“天涯”上“天涯论坛”
大连板块的一个帖子《大连5.7空难直接原因是机组自杀模仿,而非乘客张丕林纵火》(此贴我认真看过,个人觉得不
可信,有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其中一个叫“前驱和后驱”的网友在5月17日回了一帖,帖中引用的是一篇题目为
《之三:那些未能见报的真相——五七空难纵火者是如何确定的》。

这篇文章的作者应该是一个大连的记者,写文的时间应该是在2009年。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回忆了2005年6月28日他去参加的一个安监口的会议,是一位国务院参事给大连的乡镇(街道)以上领导干部上安全课。

上课的这位国务院参事还有个头衔,是国务院办公厅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副组长,他的名字叫闪淳昌。

没错,就是担任“5.7空难事故调查小组”副组长的那个闪淳昌。

在讲课中,闪淳昌果然讲到了“5.7空难”,果然讲到了当时怎
样确定汽油是张丕林携带的:
“……这个下了很大功夫。

因为每个乘客携带的物品都要通过安检,安检是有录像的。

于是,调出当时的录像,一件一件行李进行分析,最终剩下一些装有瓶子的箱包。

但是,安检X光拍摄的录像无法确认瓶子中装的都是什么液体。

等于无法确认究竟是谁带的汽油。

这让专家们很头疼。

终于有人想出了一个“笨”方法,模拟当时的场面,把装有汽油的瓶子通
过安检,对拍摄出来的画面进行分析。

并与前面的画面进行比对,经过对比分析,终于确定了其中一个箱子里装有汽油。

而那个箱子里最明显的标志是有一串钥匙。

到这里也就是说,找到该钥匙,确定钥匙主人就能锁定纵火者。

幸运的是,茫茫大海没有湮没那串钥匙,最终调查人员找到了这串钥匙。

并且,最终用这串钥匙打开了张丕林的家门,从而确认他就是凶手。


虽然两段讲话有一些地方有出入(比如一个是打开车门,一个是打开家门,但也有可能是车钥匙和家门钥匙是串在一起的),但大体的事实还是吻合的。

凭这项证据,应该算是“实锤”了。

但是,疑问是否都解开了呢?
还有一个。

7
既然事实如此清楚,为何不向公众公开?
一个最可能的原因是:怕引起模仿。

为什么?因为“5.7空难”证明,当时中国的机场安检仪器无法检查出瓶子里的液体究竟是什么成分。

《南方周末》的记者当时采访了中国民航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永刚,他的观点是:
“对于空防来说,很多空难细节都是保密的,为什么呢?比如暴力影片,青少年看了有可能模仿,许多犯罪或者侦查片在涉及到一些具体细节时,都不会描述出来,是因为担心犯罪分子的手段会更高明和专业。


失事客机残骸
那么证明张丕林纵火的证据为何不能公布?王永刚认为:“证据本身就意味着犯罪的渠道,作案的工具、材料等就需要保密,有的空难还涉及到国际关系和社会稳定,所以在处理这些事件时,有关方面非常慎重。

”中国民航学院教授、民航安全科学研究所所长孙瑞山则认为: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国外也有一个时间限制,如果公司的系统有缺陷,有关部门会勒令其改正,甚至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如果该缺陷短期内是不可能改正,则还是要为它保密,有关当局会给它整改时间,以避免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缺陷危及公众安全。


但是,也有专家当时指出:
政府可以不公布空难的具体细节,但应该向公众解释不能公
布细节的理由,打消公众的疑虑,寻求公众的谅解。

有时候什么都不说,反而等很多事情想说的时候,都解释不清了。

【馒头说】
关于这场“5.7”空难,其实还有不少后续。

比如,张丕林那七张保险单最终兑现了没有?
张丕林的家属在2002年12月6日被公安部门告知:本次飞机失事,是因为张丕林的纵火造成的。

按照相关法规,保险公司最终拒绝赔付张丕林的七张保单。

又比如,关于那天机场的安检。

后来录像证明,张丕林还在旅行包里带了一把大剪刀,但安检却也没有检测出来,原因是那时候正好交接班。

后来涉事人员被开除,相关领导受处分。

还有,中国北方航空公司的业绩。

2002年5至6月份,北方航空公司的运输周转量、飞机日利用率、生产率、客座率、载运率等指标均产生了非正常性连续下降。

5月、6月分别比4月份减少了近8000万元和近1亿元的收入,亏损额明显上升。

上半年公司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9亿元,亏损了4.6亿元。

以及,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国家相关部门就拨下8亿元款项,支持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安检系统全面升级。

2003年2月5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对旅客随身携带液态物品乘坐民航飞机加强管理的公告》,所有携带上飞机的液体开始被
严格安检(这里多加一句:我非常不理解那些在安检处拒绝安检或辱骂安检人员的乘客,你这是对别人生命不负责还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

但是,所有的后续,都已经无法挽回遇难飞机上那些乘客的生命。

如果网上流传的调查组的调查结果为真,那么张丕林在对家人发短信说爱家庭爱孩子的时候,他有没有考虑过其他人的家庭,其他人的孩子?
他有什么资格拉那么多人殉葬?【本文主要参考来源】
1、《北航5-7空难幕后调查:张丕林的最后时刻》(《南方周末》,2002年12月12日)
2、《张丕林妻子及其家人首次公开接受媒体采访》(《外滩画报》,2002年12月12日)
(注:此两篇文章内容大部分完全相同,发表时间也基本一致,除了张丕林的妻子在《外滩画报》中名字变为了徐晶。

《外滩画报》的文章署名为“特约作者李玉宵”,而《南方周末》的文章末尾有一句“李玉宵对此文亦有贡献”,所以推测可能是授权关系)
3、《5.7空难结论公布为何如此简单?》(《南方周末》,2002年12月12日)
4、《全国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相关政策分析》(任树奎,“民航资源网| 非常准”)
5、“天涯”社区论坛“大连”板块(文章中已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