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及答案

2011学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卷B班级: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自由人2.异化3. 实践4. 市民社会5.价值6.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 和的统一构成社会形态。

3. 是马克思一生科学研究中的第二个伟大发现。

4.随着生产的发展,婚姻、家庭关系经历了如下几种依次更替的主要形式,分别是、、和。

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和。

6.列宁认为,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的同一,是指唯物辩证法是、认识辩证法和的统一。

7.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各个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代表着,代表着。

8.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和开放性等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42分)1.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什么是异化劳动?3.简述剩余价值理论伟大发现的意义。

4.简述交换的四种形式。

5.简述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6.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14分)1. 试论恩格斯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及其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自由人自由人,是以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于1842年在柏林成立的一个小团体(1分)。

所谓自由人的典型特征是不加区别的抽象的批判一切(1分),鼓吹彻底的否定,在毫不相干的场合高喊共产主义和无神论的极端激进的词句(1分),提不出任何积极的纲领和办法,这实际上是一种空想主义和无政府主义(1分)。

2.异化主体活动的结果成了主体的异己的力量(2分),并反过来危害和支配主体(2分)。

3.实践主体改造世界的能动的感性活动(2分),体现了客观性与主体性(1分)、物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1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30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答:(1)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主要是根据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经济地位来划分的。

(2)被压迫阶级反对压迫阶级的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因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而引起的。

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

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反映在阶级关系上,就表现为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

《资本论》的着述,恩格斯便毅然中断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和写作,担负起了批判杜林主义的责任。

在马克思的帮助下,恩格斯从1876年5月至1878年7月,历时两年多写出了《反杜林论》这一穿世名着,在科学上对杜林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

(2)主要内容: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理论贡献:⼀是创⽴唯物史观,发现了⼈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是创⽴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产⽅式和它所产⽣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业⾰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为科学揭⽰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提供了可能。

⼯业⾰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产关系变⾰。

急剧变⾰的社会发展为⼈们打破形⽽上学观念,确⽴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这为认识和探索⼈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盾:资本主义⽣产⽅式⽭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业⾰命不仅带来了⽣产⼒的迅猛发展,⽽且引起了⽣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业⾰命不仅创造了⼀个⼤⼯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个与⼤⼯业相联系的近代⽆产阶级。

4.⽆产阶级成为独⽴的政治⼒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的,⽽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争取⾃⾝解放和整个⼈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产阶级⽃争的性质、⽬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是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简述马克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在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为什么说《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标志着马克思两个转变的基本完成在这两篇文章里,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的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在宗教和政治解放等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他揭示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并批判了鮑威尔等人抽象的谈论人的解放的错误。

2.马克思指出,宗教这种颠倒的世界观是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这种颠倒的现实世界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宗教起着维护剥削制度的作用,只有先消灭了人间的压迫,才能消灭宗教的压迫。

马克思对宗教的上述观点表明他已开始建立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他用社会的客观现实说明宗教的作用及消灭宗教的根本途径,表明他接受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影响,同时表明他已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3.马克思明确的区分了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

他指出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派在批判宗教时抽象的谈人的解放,认为人的解放就是通过国家改革来实现政治解放。

实际上,他们讲的政治解放只是资产阶级革命,它并不谋求消灭私有制,因而也不可能消灭宗教。

可见政治解放并不是人的真正解放,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真正消灭宗教及其赖以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因而才能够实现人的真正解放。

在实现政治解放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上,鲍威尔等人认为通过哲学的批判就能实现对国家的革命改造,就能实现政治解放。

马克思指出这种用批判的武器代替武器的批判的做法,只是脱离社会实际的唯心主义幻想。

武器的批判并不能代替变革社会现实的革命实践,进行武器的批判的社会力量也不是鲍威尔之类的所谓批判者,而是被他们所蔑视的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

对现存的私有制社会,只有将批判的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对其彻底的改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马克思主义:由马恩两位天才的科学巨匠兼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产生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学革命化,摆脱了一切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诞生:(1)产生历史条件:时代产物—自由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三大工人运动)(2)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唯物主义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A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观点,b阐述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揭示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E 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及其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发展历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劳动价值观。

剩余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手稿’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剩余价值学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

1867《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内容》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1特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广西师范大学

第一章测试1.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是()A:《神圣家族》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答案:C2.马克思对唯物史观进行初步探索的著作是()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关于林木盗窃案的辩论》D:《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答案:A3.以()和剩余价值论这两大发现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总结,找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力量和现实途径,使社会主义从空想转变为科学。

A:科学社会主义B:剩余价值论C:唯物史观D:劳动价值论答案:C4.以马克思的名字命名的这个学说,是一个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群体的()的结晶,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争取解放伟大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A:个人智慧B:集体智慧C:历史智慧D:群体智慧答案:B5.恩格斯说:“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

这个人指()。

A:谢林B:康德C:费尔巴哈D:黑格尔答案:D6.《神圣家族》的主要内容包括()。

A:揭露思辨哲学的秘密,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揭示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决定作用C: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英雄史观,指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D: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关系概念答案:ABC7.《德意志意识形态》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其主要内容包括()。

A:考察了分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B:分析了市民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C:表述了社会形态及其更替的基本观点D:阐明了唯物史观考察历史的出发点E:揭示了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答案:ABCDE8.马克思说:“我们见解中有决定意义的论点,在我的1847年出版的为反对蒲鲁东而写的著作《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虽然只是论战性的概述。

”《哲学的贫困》的主要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业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业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作业题答案(总3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视域⒈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必要性和途径分别是什么?必要性:这是由工人运动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的特性决定的。

一方面,工人运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健康蓬勃的发展。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才能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途径:第一,指出了工人运动的国际联合和团结。

认为分散的工人运动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大工业下交通工具的发达使得工人运动国际化联合成为可能。

工人的联合才能保证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

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第二,实现经济的解放是工人阶级斗争的伟大目标,要实现经济上的解放就必须争取政治上的权利,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政治斗争中必须要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思想。

论述了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的重要性。

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还与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最斗争,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五,第一国际成立期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了经验,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表现在:⑴进一步证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⑵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进行暴利革命和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

⑶进一步深化了对工人阶级的国家的认识。

⑷完善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

第五、进一步论述了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组织同盟军重要性。

⒉马克思恩格斯如何看待和平道路和普选制?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斯和恩格斯对和平道路和普选制的看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一、对于和平道路的看法:19世纪70年代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强调暴利革命夺取政权。

后来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冲突和阶级矛盾逐渐缓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进行了新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一、单选1、标志着马克思实现哲学和政治上的转变基本完成的是《德法年鉴》;2、马、恩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成为标志着他们唯心主义到唯物之、从革命XX主义到共产主义;3、黑格尔《哲法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国家观;4、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完全转到共产主义的著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5、被誉为新世界观的首次理论探索著作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6、被誉为唯物史观形成的前夜的是《神圣家族》;7、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是列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8、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过程中,未对帝国主义进行研究的是马克思;9、1938年10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命题;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成型于斯大林;1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3、马、恩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而共同创作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14、被誉为唯物史观天才萌芽的著作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5、在中共七大上,X少奇正式提出了思想;16、苏联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的主X;二、多选1、马克思发展史一般分为奠基、开拓、发展、创新时期;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含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部分的内容;3、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写了“三篇”著名的评论性文章,即《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构成了他的世界观转变的三大环节4、恩格斯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表明他已经实现了从唯心到唯物,从XX到社会主义上的转变,这两篇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5、下列思潮哪些是早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批判的思潮: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普鲁东主义、XX尔主义、巴枯宁主义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设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个根本性问题三、简答1、简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答:(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最终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最终版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及理论特质时代背景:1.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主义产生是以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大生产为物质前提,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继在西欧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2)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越来越尖锐起来。

(3)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组织建立、壮大,无产阶级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2.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界,地质学、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等一批说明自然联系和发展的科学纷纷建立并发展起来。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沉重打击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全面、深刻揭示世界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

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李嘉图、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利润、地租、利息、分工理论);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欧文、傅利叶、圣西门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尖锐的批判,明确提出资本主义必将被未来的理想社会所代替);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复辟时期法国历史学家的思想(梯里叶、基佐用阶级分析法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理论特质:1.批判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批判性理论批判以往理论;批判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断地批判自身理论。

2.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的首创,并且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实践观点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一切认识包括理论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丽水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丽水学院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丽水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1大体来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个主要的历史时期。

()参考答案:42.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发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共产党宣言》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为研究对象()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传播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4.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是()()参考答案:欧洲的经济发展程度;欧洲历史文化;欧洲工人运动5.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其传播范围在20世纪的(),有了重大发展,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参考答案:中国;俄国6.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

()参考答案:对7.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发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的欧洲。

参考答案:19世纪40年代2.()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参考答案:康德3.列宁认为()第一个指出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也是肩负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的先进阶级。

( )参考答案:恩格斯4.1845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理论巨著()在法兰克福出版。

参考答案:《神圣家族》5.马克思于1847年发表的()成了第一部公开阐述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的重要文献。

参考答案:《哲学的贫困》第二章测试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早期阶段是()。

参考答案:1843年到1857年2.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时间是未来社会首要经济规律的思想是在()。

参考答案:《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3.《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货币章》中完成了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

其理论上的重要突破包括()。

参考答案:首次揭示出商品的二重存在形式,探讨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期末考试答案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内容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从对象看,它主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从内容看,他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部分;从功能和作用看,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

作为客观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应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应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因而首先具体地描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主要代表人物创立、丰富、展开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重点描述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理论环节。

(2)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理论科学,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在描述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其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如何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产生、修正、丰富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时期的重心的转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各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实现民族化的过程。

(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特殊的历史科学而不同于一般的历史科学。

其特殊性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争取解放的革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又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理论武器的理论。

这个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必须紧密结合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各章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各章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提纲绪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不仅指….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其后继者所继承和发展了的思想观点的科学体系。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运用、发展、创新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

——客观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运用、丰富和创新的历史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1.时代和实践2.具体实际3.吸收斗争4.曲折前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的依据?(1)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2)无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的发展阶段(3)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4)马克思主义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和实践活动的阶段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1.马克思主义创立2.列宁3.苏东剧变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无产阶级^三大发现@思想理论条件^德国:奠基者,集大成,画上句号.黑格尔哲学遗产: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过程论思想(发展思想)和总体性思想。

费尔巴哈哲学遗产: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方法和人本主义历史观。

^英国:奠基者,完成者*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1.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3.剩余价值,地租,利润,利息^英法: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构想欧文的“共产主义公社”实验贡献:1.抨击2.方案缺陷:1.动因2.本质3.途径4力量5.幻想*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思想历程?1.青年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起点: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博士论文》的主题:证明自我意识哲学的合理性。

内容:通过分析伊壁鸠鲁原子偏斜运动的意义来肯定人的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存在的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马克思是下列哪国人?( C )A、法国B、英国C、德国D、比利时2.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下列哪一部马克思的著作?( B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序言》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共产党宣言》D、《德意志意识形态》3.马克思的博士学位是下列哪个大学授予的?( C )A、波恩大学B、柏林大学C、耶拿大学D、汉堡大学4.下列哪部著作是马克思1843年在德国莱茵省克罗茨纳赫期间的研究成果,这一成果为马克思实现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根本转变奠定了基础?( C )A、《德法年鉴》B、《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C、《黑格尔法哲学批判》D、《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5.哪本著作标志着伯恩斯坦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以及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决裂?(C)A、《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B、崩溃论和殖民政策C、《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D、《礁石》6.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问题?(D)A、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后者实行粮食税制。

B、前者实行工业全面国有化,后者实行部分国家资本主义。

C、前者禁止私人贸易,后者允许相当程度的自由贸易。

D、前者试图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后者主张利用资本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7.下列不是苏联模式在政治方面的体现的是哪一项?(D)A、一党制B、高度集权,以党代政C、大量使用行政强制手段D、国家成为经济活动主体8.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的标志是什么?(A)A、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发表。

B、《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现。

C、“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D、生态主义社会主义的产生。

首先把俄国十月革命介绍到中国并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 B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李达 D.毛泽东10.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 C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解决所有制问题D.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4个小题,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一名词解释1异化劳动: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2市民社会(马、恩):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着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

3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概念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与专制主义并存,并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现在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效率偏低的传统农业,是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代表。

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二简答1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观答:唯物史观是《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共产党宣言》所贯穿、渗透着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包含三个要点:第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与社会生活。

第二,人类社会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使得整个社会获得解放的最后的阶级斗争。

2简述马克思的“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思想”答:马克思的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矛盾论),其三大规律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个中心,三个规律,这些都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辩证法不仅用来研究人们的思维和逻辑问题,而且还推广到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形成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B卷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史课程试题〖B〗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统一命题的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阅卷后要进展复核,发现漏评、漏记或总分统计错误应及时更正;对评定分数或统分记录进展修改时,修改人必须签名。

特别提醒:学生必须遵守课程考核纪律,违规者将受到严肃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番号填入下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马克思1935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到以下哪所大学读书?〔 B 〕A、洪堡大学B、波恩大学C、耶拿大学D、柏林大学2.以下哪部著作是马克思花费心血最多、写作时间最长的?〔 B 〕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德意志意识形态D、反杜林论3. 以下哪部著作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C 〕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自然辩证法4.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合作共同他们的见解和主张所形成的标志性著作是〔 B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共产党宣言D、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5.经历批评主义和哲学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危害后果十分严重,最重要、最直接的伤害表达在哪一方面?〔B〕A、造成工人运动的极大思想混乱。

B、危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危害社会民主当的组织稳固和革命事业的安康开展。

D、危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理观。

6.列宁是基于什么理论而提出“帝国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一论断的?〔A〕A、帝国主义理论B、国家及革命理论C、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D、辩证法理论7.提出“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是哪位思想家?〔B〕A、马尔库塞B、哈贝马斯C、高兹D、奥菲8.以下哪一项不是生态社会主义的主张?〔D〕A、实行稳态经济或零增长经济B、“更少地生产,更好地生活〞C、建立“较易于生存的社会〞D、“资本主义是犯有死罪的社会〞。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后一、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伟大思想家们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一种思想体系。

它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研究社会和经济问题,并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和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法避免的经济危机。

他们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机制,并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才能消除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马克思主义得到了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验证,在列宁的领导下成为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想。

随着苏联的建立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并在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的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早在20世纪初,中国学人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传播,并且将其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深入剖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革命路线。

在新中国的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继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人民公社和大规模的集体经济组织。

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错误的理论和实践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的混乱。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国逐渐摆脱了这些问题,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仅在中国发展壮大,也对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克思主义成为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理论,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为苏联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题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考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思想体系。

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法学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巴黎公社的成立C 第一国际的成立D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3、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A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B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劳动价值论B 剩余价值论C 再生产理论D 平均利润理论二、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 40 年代,当时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矛盾和危机之中。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工人阶级的贫困、劳动条件恶劣、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

同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运动不断兴起。

在思想领域,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科学性体现在它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策略,具有严密的逻辑和论证。

革命性体现在它始终以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致力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为实现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和答案与解析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 年春写成的一份只供自己研究用的笔记,在它生前并没有发表。

1888年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首次公诸于世。

《提纲》虽然十分简短,却是非常宝贵的,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提纲》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领和一系列重要思想。

《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在随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地阐述,因此这两部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诞生的标志。

2 、异化劳动异化劳动是指劳动者的劳动及其产品反对、奴役、控制劳动者的劳动形态。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发生了异化,因而人的本质也发生了异化。

异化有四个基本规定: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前提和结果。

消灭私有制的共产主义革命是消灭异化劳动的必然途径。

3 、亚细亚生产方式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在1859 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正式提出来的概念,用以指称人类社会的最早形态。

它的基本特征是土地公有制和专制主义并存。

19 世纪70 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认识到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原始公社生产方式的所有特征,在原始氏族中不存在阶级、私有制和国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形态。

亚细亚生产方式中的公社所有制的存在,并不能作为社会原生形态的标志或者依据。

因此,以后马克思就不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来指称整个原始公社生产方式这一社会的原生形态了。

4 、普列汉诺夫普列汉洛夫(1856-1918),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在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论战中,在与俄国民粹主义的论战中,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论战中,他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等方面对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作了较为全面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作了较为冷静的思考。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4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4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4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1.1927年初,毛泽东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

这一思想()A.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B.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主张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这一思想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基本理论,故选C项;1927年初,中国还未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思想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发展”一词不妥,排除B项;1927年初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已经到来,排除D项。

2.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最基本的条件”是指()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A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B项错误;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也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C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

3.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B.当时国内“左”的错误已经泛滥C.中国共产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这是正确的思想, ;“左”的错误是一种错误的忽视国情的思潮,故B项错误;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只是要结合本国国情,故C项错误;毛泽东的这段话并非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发表的,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马克思主义:由马恩两位天才的科学巨匠兼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的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

产生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创立,继承和发展了19世纪创造的先进思想文化成果,是科学革命化,摆脱了一切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2马克思主义诞生:(1)产生历史条件:时代产物—自由资本主义的大发展,机器工业取代手工业创造了巨大财富,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引发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三大工人运动)(2)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唯物主义发现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唯物史观发展历程: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1845《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系统阐述唯物史观基本观点A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基本观点,b阐述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揭示社会分工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E 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规律,揭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观点及其矛盾运动。

唯物史观揭示人类“历史之迷”的神秘面纱,实现了哲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为创立完整的马克思体系奠定了牢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2)剩余价值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发展历程:《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阐述了劳动价值观。

剩余学说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上,‘手稿’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剩余价值学说,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转变。

1867《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内容》首先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征和实质,1特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主义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

实质:剩余价值生产。

其次,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及其作用,再次,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必亡的命运。

科学的剩余价值伦理的创立是马克思政治经济研究中划时代的功绩之一,剩余价值理论与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二列宁和列宁主义1列宁主义:1870-1924是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小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的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2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1)发展A唯物主义发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对物质下了科学定义。

B阐述了哲学的党性原则C辩证法方面:总结例如辩证法的十大要素,揭示了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D认识论方面:强调了认识的客观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E在历史唯物主义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阐明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发展马义关于阶段阶级斗争理论及国家学说。

(2)列宁对马政治经济学的发展:A创立关于帝国主义经济的理论:明确提出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垄断是帝国主义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阐明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指出帝国主义是寄生,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及革命的前夜。

B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高度概括了苏维埃俄国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的实际经验,奠定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例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还有一系列政策的制度。

3列宁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1)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的理论创新。

创造性地提出在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一国或几个国家胜利的理论。

(2)无产阶级革命的策勒:(俄国十月革命)(3)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4)关于民族殖民地的理论:一切被压迫的民族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斗争。

(5)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民主集中制党政工作。

三斯大林和苏联模式1 斯大林(1879-1953)模式内容:a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赶超战略b以高度国有化为基础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缺乏制约和监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2 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a斯大林模式比较成功的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中,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难度很高的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b它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初步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c它探索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d取得了卫国战争时刻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e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3 为什么会形成那个时期的苏联模式?a 苏联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形成的。

三大运动相辅相成紧密配合最终催生了一个以过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苏联模式。

b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整个世界资本主义处于大动荡之中,革命战争连绵不断,苏联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它的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实现目标工业化以求在资本主义包围的国际环境中生存下来,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斯大林体制的某些方面适应了国际形式的需要满足了苏联社会发展的要求。

4 历史事件(1)1922年1月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报告,他提出“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

(2)1934年底开始斯大林发动了一场政治恐怖风暴。

(3)1944年冬,苏联先后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领导苏联人民粉碎了德国纳粹的进攻。

四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1893-1976)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1)独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a时代的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基本国情b 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纲领三大法宝)(2)由新民主主义过度到社会主义的思想a建国初期社会基本矛盾和经济结构b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c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d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A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b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理论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d有关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e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

六苏联东欧的改革和剧变剧变给各国共产党人和世界人民留下了许多值得深思的教训,单苏联东欧剧变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原因:原有苏联模式的积弊太深,表现为长期存在的三个矛盾1 过"左" 急于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尽快提高。

2 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火和对外关系体制同社会主义要求尽快发展社会主义明主和自由的矛盾3官僚特权集团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尖锐,俄罗斯主义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深化4戈尔巴乔夫的错误5外部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

启示:1 要警惕右但要纠正左的错误2 改变过程中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只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3 要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实践经验和教训4 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5 加强党的建设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标志党理论已成熟)1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科学的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体系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 邓小平理论的划时代贡献(1904-199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从理论和实践上成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2)社会主义的本质论。

最新成果之一它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传统思想极大的提高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初级阶段的总路线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定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根据这一理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开创性的探索。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回答了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的关系问题它要求党和国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八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成果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新典范体现在:(1)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其中围绕生产力: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只能等。

这些都是党对社会本质和根本任务认识的深化)(2)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马克思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这一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准确规定当代先进文化的本质特征,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规律的总体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3)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原理的运用和发展史观。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九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结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毛邓三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