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日常监测记录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的,可导致工人健康损害的因素。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是保护工人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与分布(1) 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 化学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毒物等。

(3) 生物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等。

(4) 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之间分布不均,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不同。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方式(1) 环境监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水质、辐射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工人健康监测:通过对工人的职业病健康检查、生理指标检测、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定期监测,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方法(1) 环境暴露评价:根据环境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等参数,评估工人暴露水平的高低。

(2) 生物学评价:通过对工人体内的生物标记物、生理指标等进行监测,评估工人暴露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程度。

(3) 职业病发病率评价:通过对工人的健康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职业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4.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存在的问题(1) 数据收集不完整:由于监测评价的流程复杂,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导致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 监测方法有待改进:目前的监测方法多为定期采样监测,无法全面反映工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3) 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全面,无法全面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三、监测评价制度的改进措施1. 数据完善措施(1) 加强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日常监测记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日常监测记录
噪音、粉尘
≤85
≤8
≤4
生产运行部
水泥磨主巡检
噪音、粉尘
≤85
≤4

生产运行部
散包装(现场管理、辅机巡检)
噪音、粉尘
≤85
≤4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
2)是否达标填写“达标”或“不达标”。
≤8
生产运行部
辅料破碎
噪音、粉尘
≤85
≤8
生产运行部
石灰石取料
噪音、粉尘
≤85
≤8
生产运行部
辅料取料
噪音、粉尘
≤85
≤8
生产运行部
原料磨巡检
噪音、粉尘
≤85
≤8
生产运行部
煤磨巡检
噪音、粉尘
≤85
≤4

生产运行部
预热器巡检噪音、粉尘≤Fra bibliotek5≤1

生产运行部
窑主巡检
噪音、粉尘
≤85
≤1

生产运行部
石膏及辅料上料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日常监测记录
表5-1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日常监测记录
监测部门:生产运行部
监测日期
车间/部门
岗位或工种
职业病
危害因素
接触限值
监测结果
是否达标
监测人
备注
噪音(dB)
粉尘(㎎/m3)
噪音(dB)
粉尘(㎎/m3)
噪音(dB)
粉尘(㎎/m3)
生产运行部
石灰石破碎
噪音、粉尘
≤85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
(四)监测结果准时登记、报告及公示。

监测中发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时的处理原则:
(一)准时向所在部门告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状况。

(二)在现场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三)进入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场所配备必需的个人防护用品。

(四)对超标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订治理方案并加以落实。

二、粉尘检测周期
(一)总粉尘:
1.作业场所中的粉尘浓度,井下每月测定两次或者采纳实时在线监测,地面每月测定一次或者采纳实时在线监测。

2.粉尘分散度,每6个月监测一次。

(二)呼吸性粉尘:
作业场所个体呼吸性粉尘检测,每月测定1次。

(三)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6个月测定一次,在变更工作面时也应当测定1次。

(四)粉尘检测的数据必需精确,牢靠,并按时上报。

(五)粉尘检测的仪表、仪器必需按时到经国家有关部门指定的归口单位鉴定合格。

(六)通风队要对检测报表、粉尘分散度、游离SiO2、
仪表、仪器的送检等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职业危害因素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提出整改措施。

三、托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准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和劳动力参与率的不断提高,职业病的数量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

为了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就是为了记录和把握危害因素的情况,预防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档案内容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监测和检测,记录和分析企业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因素包括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金属和非金属物质、化学试剂等。

记录这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浓度、分布等信息。

2.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光照强度、辐射等。

监测和记录这些物理因素,对于确定职业病的发病与否,具有重要作用。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真菌等危害因素。

记录这些危害因素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有助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4.社会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强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等因素。

这些因素是引发职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检测评价结果监测和检测企业工作场所的各项危害因素后,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以判断危害因素是否超过国家标准。

检测评价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数量这是对危害因素监测结果的一个总体评价,可以确定企业工作场所的环境质量,有没有危害人员的健康。

2.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对于减少职业病的发生非常重要。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超标超标意味着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予以处理,以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三、维护和管理档案附件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是一个实用工具,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保存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生成评价结果的基础,因此需要有效地保存,以便日后查询和评价。

2.及时更新随着企业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危害因素也会随之变化,因此需要定期更新监测和检测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4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与管理,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事有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职工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

第四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并由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监督人员进行监测。

第五条本制度的实施主体为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六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应当强化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监测台账和档案,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第七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应当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环境的检测、工作人员的监测以及防治措施的评估。

第八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处理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相关的问题和事件。

第二章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流程第九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确定监测项目: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确定需要监测的项目。

(二)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项目的需要,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人员、监测范围等。

(三)实施监测工作:由监测人员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工作,包括采样、检测、分析等。

(四)处理监测结果: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处理和反馈监测结果,包括发布监测报告和通知相关人员。

(五)制定防护措施和措施计划: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措施计划,包括工艺改进、人员培训、个体防护措施等。

(六)监测工作评估:定期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完善监测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

第三章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要求第十条我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工作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定标准和要求进行监测。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病防治的保证。

有效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检测评价档案,有助于维护和提升工作环境质量,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在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时,需要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数量、性质、浓度等级等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适用于特定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方案,确定监测方法、时间和内容,记录测试结果,整理成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包括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测量值、测量值与法律标准或法定标准比较,允许浓度等;2)健康体检记录,包括健康检查的结论及其他处理情况;3)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日志,以及4)其他相关记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的建立和使用,可以明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名称及其浓度,对气体排放量、噪声、电磁辐射等危害因素的检测、记录和评价,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职业病危害,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率。

职业卫生全套表格

职业卫生全套表格

附表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汇总一览表企业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工作场所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所属行业登记注册类型企业规模从业人员数(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人)合同告知职业病危害人数(人)女职工人数(人)外协工人数(人)农民工人数(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人数(人)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数(个)设置警示标识岗位数(个)应职业卫生培训人数(人)实际职业卫生培训人数(人)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数(人)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数(人)应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数(个)实际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项目数(个)应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数(个)实际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项目数(个)职业病危害申报□已申报□未申报应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人)实际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人)岗前在岗离岗岗前在岗离岗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培训□已培训□未培训新发职业病病例数(人)累计职业病病例数(人)合计尘肺职业中毒噪声聋职业性皮肤病合计尘肺职业中毒噪声聋职业性皮肤病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人)检测点数(个)达标点数(个) 1.粉尘(小计)FC(1)矽尘FC1…………2.化学毒物(小计)HX(1)铅HX1…………3.物理因素(小计)WL(1)高温WL1…………4.生物因素(小计)SW(1)炭疽杆菌SW1…………填表人: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填表时间:年月日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所填内容为上一年度数据;2)所属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至小类;3)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填写;4)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外协工是指通过劳务派遣或承包单位到本单位从事生产、检修、工程建设、服务等作业人员;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和检查;— 1 —6)主要负责人是指董事长、经理、厂(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站长等。

《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和格式

《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和格式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主管部门: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联系电话:建档时间:______年____月____日档案交接记录:—1 —用人单位基本情况汇总一览表附表一2)所属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填写至小类;3)企业规模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填写;4)从业人员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和劳务派遣工;外协工是指通过劳务派遣或承包单位到本单位从事生产、检修、工程建设、服务等作业人员;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是指由取得国家认可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的检测和检查;6)主要负责人是指董事长、经理、厂(矿)长(含实际控制人)、站长等。

—2 —表1-1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览表填表时间:年月日注: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基本情况,人员变化时本表应重新填写并同调整前表格一并存档。

—3 —表2-1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一览表Array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每年度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应及时归档;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可与其他操作规程合并,但内容必须有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操作的相关规定。

—4 —表2—2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收集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文件,文件包括上级机关发文和企业发文;2)发布部门是指发文机关或企业发文部门。

—5 —表3-1 生产工艺流程图Array注:1)本图为生产工艺流程图示例。

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绘制工艺流程图,注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环节或部位;2) 生产工艺流程图按产品或车间流程绘制;3)生产工艺流程用方框标明工艺、装置和设备的名称,用箭头标明工艺流程;4)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及时更新生产工艺流程图,并将变化前工艺流程图一并归档。

表3-2 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表—6 —填表人:部门负责人: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岗位分布、人员接触情况,每年1月份填写,内容为上年度数据;2)接触时间是指每个班接触时间,以小时计,可在危害因素种类后以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如矽尘(6);3)合计是指一个部门或车间汇总情况,总计是指用人单位汇总情况;4) 其他危害因素是指生物因素、放射性危害因素等;5)岗位人员变动时,应及时将变动情况填入表3-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记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记录
保障
污水处理站
硫化氢
FS
6FS
达标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2)是否达标填写“达标”或“不达标”。
无泄漏
无泄漏
达标
9月1日
装置
离子交换
氢氧化钠
无泄漏
无泄漏
达标
9月1日
保障
污水处理站
氢氧化钠
无泄漏
无泄漏
达标
9月1日
保障
锅炉房
一氧化碳
FS
5FS
达标
9月1日
装置
脱色过滤
活性碳粉尘
ug/m3
78ug/m3
达标
9月1日
保障
锅炉房
煤尘
ug/m3
83ug/m3
达标
9月1日
保障
污水处理站
氨气
无泄漏
无泄漏
达标
9月1日
异构
噪声
dB
72dB
达标
9月1日
装置
色谱分离
噪声
dB
73dB
达标
9月1日
装置
罐装
噪声
dB
69dB
达标
9月1日
保障
锅炉房
噪声
dB
70dB
达标
9月1日
装置
液化
温度
38℃
32℃
达标
9月1日
装置
脱色过滤
温度
38℃
31℃
达标
9月1日
装置
离子交换
温度
38℃
33℃
达标
9月1日
装置
蒸发浓缩
温度
38℃
34℃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引言职业病是由于工作中长期接触或暴露于特定的有害环境中,导致身体和心理健康损害的一类疾病。

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公司需要建立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为员工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1. 监测对象和范围1.1 监测对象该制度适用于所有与工作场所相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因素:噪音、振动、辐射等;•化学因素:有毒有害物质、粉尘、气体等;•生物因素:病原微生物、致敏物质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流等。

1.2 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包括工作场所内部的各种设备、工艺、操作以及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

2. 监测方法和频率2.1 监测方法为了确定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监测:•实地测量:通过现场调查和测试仪器对工作场所进行实时监测;•采样分析:采集工作场所的空气、水、土壤等样品,并送专业实验室进行分析;•健康调查: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了解是否存在职业病症状;•工种评估:评估不同工种的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2.2 监测频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

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期监测:每月、季度或年度进行的例行监测;•特殊监测:根据工作环境变化、新设备投入使用或事故等特殊情况,进行临时监测;•事件监测:针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或事故,进行及时的监测和评估。

3.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3.1 监测数据采集监测数据采集应由专业监测人员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方式包括手工记录、电子记录等。

3.2 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数据的处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整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便于后续分析和评估。

2.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和专业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水平等指标。

3.数据比对:将数据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参考值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超过规定限值。

冀安监管职健〔2013〕52号,《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和格式[1]

冀安监管职健〔2013〕52号,《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和格式[1]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要求的通知冀安监管职健〔2013〕52号发布时间:2013-06-18 发布部门:办公室点击次数:385各设区市安全监管局,辛集市、定州市安全监管局:为贯彻落实《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7号)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9号)等有关要求,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以下简称两个档案),省局制定了两个档案的管理要求和通用格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总局“职业卫生基础建设活动”、我省职业卫生工作总体安排和本地实际,认真做好两个档案工作的全面部署、宣传培训和试点推进。

在具体实施中,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局职业健康处。

附件:1、《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和格式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要求和格式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13年5月20日附件列表:1:附件1:《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及格式.doc2:附件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建立说明及格式.doc附件1:《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及格式一、档案管理要求1、用人单位应按照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及本通知的要求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由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综合管理,制定借阅登记等管理制度并设专人管理;用人单位为总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公司总部的职业卫生档案可适当简化,但其下属用人单位必须按本通知要求设立职业卫生档案。

2、《职业卫生档案》由一个汇总档案和十二个分档案组成,汇总档案和十二个分档案应分别使用统一的档案盒分类保存,档案盒应注明档案名称。

3、《职业卫生档案》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和监察执法的重要依据,应永久保存,妥善保管。

当管理人员变化时,要做好交接工作。

4、《职业卫生档案》涉及职工个人隐私和单位的保密信息,应做好保密工作。

5、若用人单位涉及项目及人员较多,可参照样表增加表格予以补充。

6、《职业卫生档案》式样可根据工作实际做适当调整,但所涉及主要内容不能缺少,总档案和十二个分档案的设置不能减少。

新职业健康卫生档案6本规范台账

新职业健康卫生档案6本规范台账

档案编号: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负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目录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登记表(表1-1)2.建设项目批准文件3.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委托书与预评价报告4.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5.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与控制效果评价报告6.建设单位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病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的评审意见7.安全监管部门审核、审查、验收批文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治法律责任承诺书9.全套竣工图纸、验收报告、竣工总结10.工程改建、扩建及维修、使用中变更的图纸及有关材料表1-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登记表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投资:建设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审查结论: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说明:项目类型选择:新建、改建、扩建、技改(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引进)填报。

档案编号: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年度)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负责人: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目录1.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标准、文件(表2-1)2.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重点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表2-2)3.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及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成立文件4.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一览表(表2-3)5.职业病危害因素清单、岗位分布及人员接触情况表(表2-4)6.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材料及警示标识一览表(表2-5)7.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附: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检查表,表2-6)8.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及回执(附: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基本情况表,表2-7)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登记表(表2-7-1)9.人员变动表(表2-8)10.职业病防治经费(表2-9)11.职业病防护设施一览表(表2-10)12.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表2-11)13.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检修/维护/更换汇总表(表2-12)14.个人防护用品的购买、发放、更换、维护记录(表2-13)15.警示标识与职业病危害告知(附:工作场所警示标识一览表,表2-14;职业病危害告知内容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结果等的告知凭证)16.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7.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检查和处理记录(表2-15)18.职业卫生监管意见和落实情况资料(表2-16)(包括:现场检查笔录、行政处罚决定书、奖励等资料)表2-1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文件一览表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收集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文件,文件包括上级机关发文和企业发文; 2)发布部门是指发文机关或企业发文部门。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规范和加强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工作,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特殊作业的职工。

二、监测对象和内容1. 监测对象:所有从事特殊作业的职工。

2. 监测内容:监测工作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监测。

三、监测方法和步骤1. 监测方法:采用定期、不定期、临时和专项等监测方式。

(1)定期监测: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测计划,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2)不定期监测:根据工作场所的变化和职工的需求,不定期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3)临时监测:当发生突发事件或异常情况时,立即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

(4)专项监测:对特殊的作业环境或特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专项监测。

2. 监测步骤:监测工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确定监测目标和监测指标。

(2)采集监测样品。

(3)送样检测。

(4)分析监测结果。

(5)制定监测报告。

四、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1. 监测数据的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进行记录、整理和归档,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存和备份。

2. 监测数据的分析:监测数据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标准和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监测结果的应用1. 监测结果的应用: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改善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的防护意识。

2. 监测结果的通报和宣传: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给职工,告知职业病危害情况和防护要求,并进行相应的宣传和教育。

六、监测管理的责任和义务1. 监测工作的责任人: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监督和管理监测工作的实施。

2. 监测人员的义务: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保证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职工的义务:职工应积极配合监测工作,正确使用个体防护用品,自觉接受职业健康检查。

七、监测管理的措施和保障1. 人员培训:组织相关的职业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防护能力。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职业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导致工作人员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这包括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接触途径、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和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情况,规范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环境监测:对工作岗位上的环境空气、噪声、光照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2. 个体监测: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监测等,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监测。

3. 风险评估:结合环境监测和个体监测数据,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4. 档案管理: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其工作岗位、接触的危害因素、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监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 宣教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二)当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范本如下: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检测任务编号:HHWY-2016T-042检测报告用人单位: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声明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目录附件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附件2检测结果报告单附件3现场调查及检测照1.检测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2016]第48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2012]第47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治八条规定》(安监总局令[2015]第76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规范》(安监总局AQ/T4269-201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安监总厅总安健[2016]9号)技术规范和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锰及其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碳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氟化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芳香烃类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饱和脂肪族酯类化合物》(GBZ/)《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3部分:工频电场》(GBZ/)《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6部分:紫外辐射》(GBZ/)《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基础技术资料《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委托书》(2016年8月)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经济开发区名嘉西路西侧园区北路以南,企业投资2000万元,现有职工126人,其中生产工人110人,管理人员16人,年产钢圈80000件。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随着工业和劳动力就业的不断增长,职业病危害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用人单位恶性职业病的高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其中,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规范的主要内容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规定了危害因素评价的标准该规范要求用人单位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对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频度、持续时间、暴露途径的调查、测量、分析和判断。

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安全生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评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用人单位需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安全生产措施。

例如,对危害因素的监测、防护、限制、清除等。

还可以采用生产工艺调整、职业病危害因素替代等技术措施。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充分掌握危害因素的情况,才能够有效地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强化定期检测的行动用人单位应定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和监测,以迅速掌握工作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水平、变化趋势和工作环境对于劳动者的危害程度。

定期检查并及时更改安全生产措施,以免对员工的健康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针对特殊人群进行个性化的检测在规定的检测周期内,宜对怀孕女工、初进岗位及从危险岗位调动或轮换出的职工严格把关,安排个性化检测,以更好地保障其身体健康。

现行实施情况在实际中,该规范始终被广泛地执行。

许多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规范化的评估和监测,高度重视定期检测。

此外,该规范的实施还促进了职业病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进一步保障了劳务人员权益。

总结通过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管理规范,我们可以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控工作,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定的生产流程,维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与权益。

该规范在未来的工业生产及劳动力发展中还将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范本(五篇)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及检测、评价管理制度范本1.引言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旨在规范相关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与义务,提高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及其下属单位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冶金、化工、建筑、矿山等行业。

3.定义3.1 职业病危害日常监测:指对员工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采样调查的工作。

3.2 职业病危害检测:指对员工在工作环境进行职业危害因素的定量及定性检测的工作。

3.3 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结果,综合评价员工受到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工作。

4.监测与检测流程4.1 监测计划制定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风险程度,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频次、监测点位、监测内容等。

4.2 监测实施根据监测计划,进行定期监测工作,包括现场测定、空气采样、有害物质检测等。

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监测要求和标准,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量和定性检测工作。

4.4 检测结果分析对监测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改善措施。

4.5 报告编制每次监测和检测完成后,编制监测报告,详细记录监测和检测过程、结果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5.评价管理5.1 评价指标制定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检测结果,制定职业病危害评价指标,包括职业病发病率、有害物浓度等。

5.2 评价周期根据监测和检测结果及其风险程度,制定评价周期,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5.3 评价结果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评估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改善措施和优化管理措施。

5.4 评价报告编制每次评价完成后,编制评价报告,详细记录评价过程、结果及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推动职业病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

日常监测报告案例

日常监测报告案例

目的:摸清某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岗位或工种提出控制措施。

方法:对鞋厂生产岗位或工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

结果:工人未佩戴防尘口罩,打粗工、打磨工接触粉尘总尘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工人也未佩戴防毒物的活性炭口罩、手套,各工种接触毒物(丙酮、甲苯)浓度符合职业卫生限值标准。

工作场所最大噪声强度98.0dB(A),最小声强72.0dB(A),平均82.2 dB(A),其中5个岗位或工种噪声强度不合格,合格率25.0%。

结论:某鞋厂作业岗位或工种对粉尘、毒物和噪声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还不完善,个别岗位或工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合格,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保护劳动者健康。

【关键词】职业卫生调查;台资鞋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中图分类号】R76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310-02 为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摸清鞋厂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给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我们对周口市某台资鞋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状况进行了调查、检测和评价,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周口市某县台资鞋厂生产场所。

1.2方法调查企业的基本概况,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原料及产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分布。

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粉尘(主要为皮毛)、毒物(丙酮、甲苯等)浓度检测和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检测。

粉尘浓度的检测按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和GBZ/T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测定。

噪声强度检测按GBZ/T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丙酮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脂肪族酮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55-200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

甲苯检测按《工作场所空气中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GBZ/T160.42-200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日常监测记录
表5-1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日常监测记录
监测部门:生产运行部
监测日期
车间/部门
岗位或工种
职业病
危害因素
接触限值
监测结果
是否达标
监测人
备注
噪音(dB)
粉尘(㎎/m3)
噪音(dB)
粉尘(㎎/m3)
噪音(dB)
粉尘(㎎/m3)
生产运行部
石灰石破碎
噪音、粉尘
≤85
噪音、粉尘
≤85
≤8
≤4
生产运行部
水泥磨主巡检
噪音、粉尘
≤85
≤4

生产运行部
散包装(现场管理、辅机巡检)
噪音、粉尘
≤85
≤4

注:1)本表记录用人单位进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情况;
2)是否达标填写“达标”或“不达标”。
≤8
生产运行部
辅料破碎
噪音、粉尘
≤85
≤8
生产运行部
石灰石取料
噪音、粉尘
≤85
≤8
生产运行部
辅料取料
噪音、粉尘
≤85
≤8
生产运行部
原料磨巡检
噪音、粉尘
≤85
≤8
生产运行部
煤磨巡检
噪音、粉尘
≤85
≤4

生产运行部
预热器巡检
噪音、粉尘≤85≤1≤来自生产运行部窑主巡检
噪音、粉尘
≤85
≤1

生产运行部
石膏及辅料上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