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香玉
读常香玉的观后感
读常香玉的观后感常香玉,一个名字,一段传奇。
在观看了这位伟大的豫剧艺术家的表演后,我深受震撼。
她的舞台生涯,不仅是一个艺术家的辛勤付出和才华横溢的展现,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文化的印记。
常香玉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充满中原文化气息的地方。
豫剧,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在这里孕育出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和杰出人才。
常香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将豫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她的表演风格独特,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
每一次听到她的唱腔,都能感受到那股浓郁的中原韵味,仿佛是历史的长河在耳边低语。
而她的表演更是细腻入微,无论是角色的内心世界还是外在动作,她都能精准地把握,使得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仿佛是从剧本中走出来的一样。
除了技艺高超,常香玉的品德也是让人敬仰。
她的一生都致力于豫剧事业,为了推广豫剧,她不辞辛劳地巡回演出,走遍了全国。
即使在艰苦的条件下,她也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和对观众的承诺。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人为之动容。
常香玉的艺术成就不仅仅是在舞台上。
她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等职务,为豫剧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豫剧演员,使得豫剧的火种得以延续。
她还是一位优秀的代表和活动家。
她是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她用自己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政治敏感度,为人民发声,为国家献策。
常香玉虽然已经离世,但她的艺术和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她的一生是对豫剧的最好诠释,也是对艺术的最高追求。
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有的品质:才华横溢、品德高尚、执着追求、无私奉献。
观后深感,常香玉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她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豫剧的壮丽篇章,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艺术家致敬,也为她的艺术和精神永远点赞!。
常香玉个人简介资料 常香玉的资料
常香玉个人简介资料常香玉的资料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常香玉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常香玉简介常香玉(1923年-20XX年),原名张妙玲,出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豫剧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为第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曾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教授等职。
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格调新颖,以声绘情、以情带声;表演刚健清新、细腻大方,内涵深邃、性格鲜明。
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
代表作有、、、、、等。
常香玉人物生平1923年,常香玉出生在河南省巩义市董沟。
1932年5月,随父亲张福仙搭班开始拜师学艺,拜了翟燕身、葛燕亭、周海水等人为师。
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
1933年年初,随父搭太乙新班习演,向王金枝、徐双槐求艺。
1935年11月,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
到开封不到两月,便凭借文武不挡、生旦俱佳的出色技艺,崭露头角。
由垫戏改为中轴,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
1936年,连演3场,轰动开封。
从此以后,常香玉正式成为主演。
1937年2月,常香玉在张福仙、王振南、史书明等的扶持下,成立了中州戏曲研究社。
1938年2月,为宣传抗日,戏曲研究社排演了王振南编剧的新戏。
1941年秋,初识崔兰田,并与汤兰香重逢,合作演艺。
1944年6月3日,与陈宪章结为连理,结婚仪式在西安东大街正大豫饭庄秘密举行。
1945年4月28日,正式公开与陈宪章的关系。
不久,长女常小玉出生。
1946年7月,次女陈小香出生。
1947年10月,陈宪章被国民党逮捕,常香玉竭力营救,几近倾家荡产。
1948年春,在西安创办“香玉剧校”。
6月,儿子陈嘉康出生。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率剧社开始为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全国巡回演出。
国务院关于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4.07.07•【文号】国发[2004]19号•【施行日期】2004.07.0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决定(国发〔2004〕19号)人事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香玉同志是我国著名豫剧大师。
在70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她善于继承,勇于创新,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常派艺术。
她先后在《花木兰》、《白蛇传》、《拷红》、《破洪洲》、《五世请缨》和《朝阳沟》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常香玉同志对民族戏曲艺术充满着炽热的情感,始终履行自己提出的“戏比天大”的诺言,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我国民族戏曲事业。
常香玉同志对党、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凡是党的号召、人民的需要她都竭尽全力。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剧社巡回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
随后,她又率团亲赴朝鲜,冒着战火硝烟慰问志愿军,在175天中演出了180场。
此后在大庆油田初创期间和其他重大活动中,她都率团慰问演出。
近年来,尽管她年事已高,但仍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病重治疗期间还抱病参加慰问奥林匹克中心建筑工人的演出。
她的一生是献身艺术的一生,是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一生。
常香玉同志是人民的艺术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她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事业、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贯彻落实发展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弘扬常香玉同志的崇高精神,国务院决定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国务院号召全国广大艺术工作者以常香玉同志为榜样,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学习她对艺术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艺术品格;学习她德艺双馨、无私奉献的品质和崇高精神,为繁荣和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常香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
常香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5篇常香玉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篇1“谁说女子不如男!”听到这句著名的豫剧唱词,人们大多会想起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
她集豫剧之大成,开创了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常派艺术;她德艺双馨,靠义演给抗美援朝志愿军捐飞机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
常香玉原名张妙玲,1923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县南河渡镇董沟村一个贫寒家庭。
为了不当童养媳,她9岁起随父亲学习豫西曲调,练就了“吐字重而不死,轻而不飘”的绝功。
凭着刻苦练就的一副“金嗓子”,常香玉10岁就登台演出,13岁时得到“文武全才之伶童”的美誉,开始在梨园崭露头角。
然而在各种旧势力的压迫和欺侮下,常香玉的生活并不安定,戏场多次被地痞恶霸捣乱,戏台也多次被军阀用手榴弹炸毁。
为了活下去,她不得不四处漂泊演出。
1948年,常香玉在陕西西安创办香玉剧校(后改为香玉剧社),培养豫剧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次剧社在甘肃酒泉演出,常香玉看到解放军战士看戏不光自觉买票,纪律严整,散场后还主动帮剧社搬道具、提戏箱。
这给从旧社会走来的常香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打响保家卫国之战。
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常香玉决定进行巡回义演,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
当时,一架飞机需要十几亿元(旧币),对常香玉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她卖掉剧社的运输卡车,取下金戒指,拿出多年积蓄,作为捐献义演的基金,还把3个孩子送进了托儿所。
1951年,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的演职人员辗转华中、华南、西北等地演出180余场次,半年时间里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行程逾万里。
观众被常香玉的爱国热情所感动,掀起了爱国捐献的热潮。
最终,义演筹集到15.2亿余元。
常香玉把钱交给当时的“抗美援朝总会”,并委托他们代买一架战斗机,献给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将士们。
1953年春天,经上级批准,常香玉率领香玉剧社奔赴朝鲜战场,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战地慰问演出。
她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条件特别艰苦,我跟志愿军将士们吃住在一块,朝夕相处,一起出生入死,耳闻目睹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分析豫剧代表名家常香玉及其作品《花木兰》中反映的思政元素。
分析豫剧代表名家常香玉及其作品《花木兰》中反映的思政元素。
豫剧代表名家常香玉:常香玉是著名的豫剧名家,1921年出生于河南巩县的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幼年家贫,家里有八口人但只有半亩地,常香玉到了九岁的时候,开始跟豫剧演员的父亲张凤先学艺,不久后又进入了科班学艺。
半年后常香玉出了戏班,开始跟父亲到处搭班演戏,在军阀林立、土匪横行的年代,这些戏曲演员的日子很不好过,常香玉从小就受尽了苦楚。
常香玉比较早地打破了这一传统框框,把长于表现昂扬情绪的豫东调和长于表现深沉情绪的豫西调粹合在一起使用。
后来,她又把豫剧里的(二八板〕和〔流水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了长于叙事和抒情的(二八流水混合板〕,这样就大大扩展了豫剧唱腔的表现能力。
解放以后,常香玉的艺术视野更加开阔了,对豫剧唱腔的革新也就更加大胆了。
她在几十年中创造的许多优秀的、丰富多彩的唱腔,对丰富和发展豫剧旦角的唱腔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花木兰》中反映的思政元素:《花木兰》中的虚实相生,即是借助实际的情境激发出无限想象的空间,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效果。
例如:在木兰建功立业之后,贺元帅想将他的小女许配给木兰,于是向木兰提亲,然后木兰用“巧计”哄走了贺元帅,这是对实景的描写;接下来,木兰就想着她将要回家与父母重聚的喜悦场景,想着弟弟忙着为自己“宰猪羊”,想着姐姐和过去一样漂亮,然后“开我的东阁门,坐我的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些是虚景的描写。
该选段的念白虚实结合,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即将回到家乡的无限喜悦与憧憬之情。
所以,豫剧《花木兰》通过文学意境的展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家”文化的理念。
《常香玉》好句摘抄大全
《常香玉》好句摘抄大全
《常香玉》是鲁迅的一部小说,其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
以下是一些摘抄:
1. "我只知道我已经没有父母了,也没有兄弟姊妹了,也没有亲戚了,也没有朋友了,也没有世界了。
"
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的孤独和绝望,展现了她内心深处的苦楚和无助。
2. "我是人,我不是畜生。
"
这句话展现了常香玉对自己尊严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反抗,表达了她对命运的不屈和对自由的渴望。
3. "我是一个女人,我不是一个男人。
"
这句话体现了常香玉对性别歧视的反抗,她拒绝被社会规范束缚,坚持追求自己的尊严和平等。
4. "我是常香玉,我是一个人。
"
这句话是常香玉在面对逆境时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坚定,展现了她对自己身份和存在的坚守。
以上是《常香玉》中一些优美的句子摘抄,这些句子展现了小说中主人公的坚强、勇敢和对生活的态度,也反映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爱国艺人常香玉读后感800字左右
爱国艺人常香玉读后感800字左右示例文章篇一:《读〈爱国艺人常香玉〉有感》嘿,你知道常香玉吗?我最近读了关于她的故事,可真是太让我震撼了,今天就想和你唠唠呢。
常香玉啊,她可不是个一般的艺人。
她就像一颗超级闪亮的星星,在戏曲的天空里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像她那样厉害就好了。
她唱戏那功夫,简直绝了。
那声音,就像百灵鸟一样清脆婉转,但是又比百灵鸟的声音多了好多好多的感情。
她在舞台上的样子,哎呀,就像是仙女下凡一样,每一个动作都那么美,每一个眼神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我读到她为了给国家捐一架飞机的事儿,我都惊呆了。
一架飞机啊,那得多少钱呢?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那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可常香玉就那么坚定地要做这件事。
她就想着,国家有难了,自己得做点啥。
她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虽然没有拿着枪在战场上杀敌,但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在战斗。
她开始到处去唱戏,一场又一场。
不管多累,她都没有放弃。
我就想啊,要是我在学习上也能有她这种精神就好了。
我有时候做几道数学题就觉得累了,不想做了。
可常香玉呢,她要面对那么多的演出,要到处奔波。
她在路途上肯定也很辛苦,可是她心里就想着给国家捐飞机的事儿,那些辛苦就都不算啥了。
她的这种爱国精神,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我心中的热情。
我觉得自己也应该为国家做点事情,虽然我现在还小,不能像她那样捐飞机,但是我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啊。
我跟我爸妈说起常香玉的事儿,我爸就说:“这才是真正的艺人啊,现在有些艺人,光想着自己出名赚钱,和常香玉比起来,那可差远了。
”我妈也点头说:“就是啊,常香玉心里装着国家,她的境界多高啊。
”我听了爸妈的话,就更觉得常香玉了不起了。
常香玉在唱戏的时候,她把对国家的爱也融入到了戏里。
她的戏就像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让人们看了戏,也能感受到爱国的力量。
我想,那些看她戏的观众肯定也特别受鼓舞。
就像我们在学校听老师讲英雄的故事一样,听了之后就热血沸腾,想要成为像英雄一样的人。
常香玉的故事
常香玉的故事常香玉,一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着古典韵味的女子,她的故事,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芳香,让人心驰神往。
常香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家境贫寒,但她并不因此而气馁。
从小,她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勤奋的品质。
她喜欢读书,喜欢写字,尤其钟情于诗词歌赋,她的文笔清新脱俗,让人赞叹不已。
在那个年代,女子读书的机会并不多,然而,常香玉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知识的渴望。
她默默地努力,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自己的梦想。
她的才情渐渐被人所知,她的诗文更是广为流传,成为当地的一代才女。
然而,命运的齿轮并不总是顺利的。
在常香玉二十岁那年,她的父亲病倒了。
家里的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但她没有退缩,她挺起胸膛,挺起腰杆,用自己的双手支撑起整个家庭。
她放下了手中的文房四宝,挽起袖子,下地劳作,将家里的田地打理得井井有条。
常香玉的坚韧和勇敢感染了身边的人,她成为了村里的楷模,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她的父亲也在她的呵护下渐渐康复,家里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安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香玉的名声越来越大,她的诗文更是被收入了当地的文集中,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
她的故事也被口口相传,成为了一代代人心中的传奇。
常香玉的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的事物,而是我们是否愿意用心去发现。
无论遭遇怎样的坎坷,都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常香玉,她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懂得,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常香玉为国捐飞机的俗语
常香玉为国捐飞机的俗语爱国之心如烈火常香玉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啊!她为国捐飞机,这事儿真的太了不起啦!就像那句俗语说的“人心齐,泰山移”,常香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
当年国家处于困难时期,需要支援,常香玉二话不说,决定通过义演来为国家筹集资金买飞机。
她带领着剧团,四处奔波演出,那股子拼劲,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记得听我爷爷讲过,那时候他们村里的人都知道常香玉在为国家捐飞机努力,大家虽然生活也不富裕,但都纷纷省吃俭用,去看她的演出,就是想为国家出一份力。
常香玉就像一个火炬,点燃了大家心中的爱国之火,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团结和力量的伟大。
艺术之力化壮举常香玉啊,她可是艺术界的大明星呢!她凭借着自己精湛的豫剧表演艺术,实现了为国捐飞机的壮举,这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最好体现。
她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都饱含着她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为了能多筹集一些钱,她一场接一场地演出,从不喊累。
有一次,她在一个小城市演出,剧场条件很简陋,但观众们都被她的表演深深吸引。
演出结束后,一位老奶奶激动地说:“这闺女唱得真好啊,她是为了国家在拼命啊,我们可不能落后。
”常香玉用自己的艺术魅力,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欢乐,更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她把艺术的力量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爱国行动,真的是太伟大了!坚韧之志破难关常香玉决定为国捐飞机的时候,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她就像一棵顽强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始终没有放弃。
资金不够,她就不停地增加演出场次;演员们累了,她就给大家加油打气。
我听说有一次在去演出的路上,车子坏了,大家都很着急,但是常香玉却很淡定,她鼓励大家说:“这点困难算什么,我们是为了国家在做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在她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实现了目标。
她的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为了国家可以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奉献之爱暖人心常香玉为国捐飞机的行为,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常香玉打板子阅读理解答案
常香玉打板子阅读理解答案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王怀让香消了也么哥,玉碎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也么哥……常香玉去了,她在六月的第一天的清晨悄悄地去了。
她把俏皮的小红娘留给了我们,她把悲愤的白素贞留给了我们,她把英武的花木兰留给了我们。
她留给我们的还有很多:还有她做人的感悟——戏比天大,还有她从艺的经验——艺无止境……有了这一切,这个世界上便永远有个常香玉。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岁月的记忆里。
9岁学艺,13岁唱红,她说她是为着“乡亲们一辈子不生气”而唱,她是为着“乡亲们每一天乐呵呵”而唱。
那是一个艺术被僵化和保守禁锢着的年代,豫剧怎么也流传不开。
少年的常香玉开始了创造。
她背着师傅们偷偷地学别的了,她把京剧、曲剧、坠子和民歌中的许多好听的东西拿过来,悄悄地糅进豫剧的唱腔里。
不知道哪一天,人们忽然觉得常香玉的唱腔变了,变得好听了,于是送给她很多掌声。
也有暴风骤雨,有人说常香玉是豫剧的“叛徒”,常香玉的演唱“四不像”。
常香玉说:“管它几不像,我就要一个像,像真正的戏剧;叛徒就叛徒吧,我就是要投降好听的。
”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人民的口碑上。
1938年,我们看到了被黄河洪水淹没了家园的河南难民们,一路呼号,一路乞讨,向西流浪的画图。
我们也看到了,年轻的常香玉把自己的演出所得全部拿来买成小米,煮成热粥,拯救了成千上万的儿子搀扶着的就要倒下的老人,母亲怀抱里的奄奄一息的孩童。
这使人想起她的一位巩义老乡,一位一千多年以前的瘦老头子。
就是这个瘦老头子,在一个风高雨急的夜晚,面对着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卷去,无限感慨地吟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她莫非得了他的真传,诗也好,戏也好,大凡艺术都是相通的。
所以她说:“没有博大的胸襟,你就别搞艺术。
” 世界上永远有个常香玉,常香玉在和平的守望里。
突然有一天,美帝在朝鲜投下的炸弹炸碎了和平,一个艺术家在剧场里的演唱再也继续不下去了。
她和她的同仁们一道,过黄河,过长江,过珠江,然后又过珠江,又过长江,又过黄河,一百多天风和雨,八千里路云和月,用自己唱遍了半个中国的歌声买回了一架飞机。
常香玉
常香玉常香玉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巩义人1922年生,原名张妙玲出身艺人家庭的她九岁随父张福仙搭班学戏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初学武丑,小生,须生,后专演花旦(旦脚)幼功深厚十岁登台十三岁主演6部西厢名满开封,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腔。
1938年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1941年赴陕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华南,中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美誉,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
同年出国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醇厚,格调新颖,以声带情,以情带声,多彩垛多姿,雅俗共赏,表演刚健清晰,细腻大方,性格鲜明,在表达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上,细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大师的代表作有花木兰,拷红,断桥,人欢马叫,红灯记等。
常大师她1959年加入中国*,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同时也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豫剧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
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
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
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
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
流行地区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关于豫剧的起源。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
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
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说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常香玉: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常香玉: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早年的名字叫常洁英,江苏人,是中国著名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从影影片有《永别了武器》《伊索寓言》等。
常香玉出生在一个京剧家庭,自幼接受了京剧的训练。
在上海的法租界长大的常香玉能说一口地地道道的上海话,活泼开朗。
后来,她毅然决定辞去从小受到熏陶的京戏框框,选择成为一位话剧演员。
1946年,常香玉考入香港大学戏剧系。
在这里,她受到了西方话剧的熏陶,也向东方的文化传统汲取营养,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
1951年,常香玉毅然放弃在美国暂时的话剧事业,回到了祖国,开始了她在中国话剧艺术界的生涯。
常香玉的表演素以精湛的演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艺术水平著称。
她在《游园惊梦》中饰演的贾宝玉,让人眼前一亮,深感艺术家过目不忘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演力。
在她的演出里,贾宝玉的生动形象表现得饱满而自然,毫无间隔的完成了个性与展示的转换。
另外,在1953年,许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电影教育和电影研究同样重要,他曾任北京电影学院“演技课组”组长,领导了《白毛女》《八七》等脍炙人口的电影时代。
常香玉更是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成为同时代众多艺术家中享有极高声誉的人民艺术家。
常香玉曾经说过:“我练戏分两种,一种是体力,一种是精神。
每个演员都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来练习体力,在舞台上,也许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但演员必须要付出数年的辛苦,习惯技艺才能流利地表现出来。
精神上的练就是通感,演员需要在找到角色自己的一部分之后,去研究角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和导演和剧本一起琢磨出来的有机构成。
”常香玉想要让观众能够感受到这种“通感”,常常在演出的间隙里调整自己的情绪,回归到角色的感受上。
诸如这些,实在太多,常香玉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是“人民艺术家”,是因为她无私奉献、情感过人,能够在台上完美演绎每一个人物。
长辈艺术家们不断地给予新时代的年轻人教益,也为我们展现了多少艺术的光芒。
而作为代表人物之一的常香玉,其对于演艺事业的热爱、对于表演艺术的追求,一定会对我们每一个人产生深刻的启示。
爱国艺人常香玉读后感
爱国艺人常香玉读后感说起常香玉,可能有些人不太熟悉,但当了解了她的事迹,相信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常香玉,这位从旧中国走来的豫剧大师,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奉献。
读完关于她的事迹,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常香玉所经历的困难是我们如今难以想象的。
她从小就对豫剧有着极高的天赋和热爱,然而,学艺的道路却充满了坎坷。
家庭的贫困,社会的动荡,都没有阻挡住她追求艺术的脚步。
她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努力,硬是在豫剧的舞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但常香玉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她在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她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在抗美援朝时期,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常香玉得知前线志愿军物资匮乏,尤其是飞机短缺的情况后,她毫不犹豫地决定通过义演为国家捐赠一架飞机。
这个决定在当时简直是惊天动地。
要知道,那时候一架飞机的价值是巨大的,对于一个艺人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常香玉没有退缩,她带着她的剧团,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义演之路。
每一场演出,她都全情投入,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
哪怕是身体不适,哪怕是疲惫不堪,她都咬牙坚持。
我仿佛能看到,在那简陋的舞台上,常香玉身着华丽的戏服,唱念做打,一丝不苟。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那是为了国家,为了志愿军战士们的坚定。
她的声音,时而婉转悠扬,时而高亢激昂,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台下的观众,被她的表演深深吸引,被她的爱国情怀所感动,纷纷慷慨解囊。
在义演的过程中,常香玉和她的剧团遭遇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有时候,场地条件很差,甚至没有像样的舞台;有时候,天气恶劣,影响演出;还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人的刁难和阻挠。
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放弃。
常香玉亲自参与每一个环节,从节目的安排,到演员的调度,再到与各地的沟通协调,她都亲力亲为。
她不仅要保证演出的质量,还要操心剧团成员的生活和安全。
我能想象到她那忙碌的身影,那紧锁的眉头,以及在解决一个个难题后的欣慰笑容。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常香玉终于实现了她的目标,为国家捐赠了一架飞机。
【doc】常香玉和小女儿的恩恩怨怨
常香玉和小女儿的恩恩怨怨2005年6月1日.是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豫剧皇后”常香玉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在常香玉生命快要走到终点的时候.她给小女儿小五留下两张纸条.一张是”五毛好女儿.忍一下再想有好处”.另一张写着”戏比天大”.这是她留给孩子们的话中唯一一句与戏剧有关的话小女儿深知.这四个字是妈妈一生的原则和追求.妈妈把这四个字留给她.是对她寄托了极大的希望而年少时叛逆执拗的她.坚决不肯跟妈妈学习豫剧.以致伤透了妈妈的心这些往事.也成为了小女儿心头最大的伤痛与愧疚如今年近半百的常如玉小名小五.又叫五毛.她从小就嗓一室墼:z音洪亮.一化妆特别漂亮.悟性极佳.在学戏方面颇有天赋.常香玉看她是个唱豫剧的好苗子.便让她跟着自己学习豫剧. 可小五却偏不听.常香玉做了很多工作都不管用老伴儿陈宪章对常香玉说:”你继续做小五的工作,这孩子真是唱豫剧的材料.嗓子亮.扮相好.身材匀称,只要给她机会学.一定能行.她这会儿还没学过.回来随便哼哼. 挺像那么回事儿.”豫剧是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常香玉深知挑选一名优秀的豫剧演员非常不容易.恰好小女儿常如玉有这么好的条件.所以常香玉一直坚持让她学习豫剧.但常如玉偏偏不肯学.常如玉并不是不喜欢豫剧.她之所以不肯跟妈妈学, 是因为妈妈对子女的要求实在是太过严格.让她接受不了.有件事常如玉至今记忆犹新……那一年.不满20岁的常如玉带了六七个战友回家吃饭摆筷子时.心情愉悦的常如玉随El哼了一句戏文.站在一旁的妈妈听到了.突然严肃地斥责她:”你唱得不对.站在那儿再重新唱一遍”年轻的姑娘特别爱面子.她觉得妈妈这一招太狠.当着那么多战友的面批评她.让她下不来台.但她又不敢违抗妈妈的命令.只得站在7gJ1.,再唱一遍刚开始还轻松欢快的气氛立即变得紧张而尴尬.后来,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妈妈从不给常如玉留面子.经常当着大家的面严厉地呵斥她常如玉的自尊心因此受到了伤害,不由得对妈妈心生埋怨常香玉没有上过学.她唱戏那套独特的发声方法是她挨过多少打,受过多少气.流了多少血和汗以后,自个儿摸索出来的.常香玉只认一个理儿:梅花香自苦寒来.功夫好自苦练出.要唱好戏,一个字:练;两个字:苦练;三个字:还得练!就是一个练.没别的道理常香玉对小女儿常如玉说:”你如果哪一句唱不好.就连唱三千遍.看能不能唱好”可倔强叛逆的常如玉就不认她这个理.在常如玉眼里.妈妈对她不仅太严格.而且不太关心她.她很少能从妈妈那儿得到母性的温柔和体贴关爱.儿时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还深深刺痛着她的心……那是常如玉上幼儿园时.有一天.淘气的她爬到一个坏了的转椅上去玩.没想到转椅倒下来.砸到了她的小手.皮开肉绽.血流如注幼儿园老师立即通知了家长.妈妈急忙赶来. 把她送到医院.到医院后.一个戴眼镜的男医生给她打麻药缝针时,妈妈连声恳求医生:”大夫.你一定要治好她的手.这手若是坏了.她以后咋当演员啊?”戏剧演员有很多招式都要靠手来完成.要是手有了缺陷. 自然就不好做演员了.常如玉想.她的手受伤了.可妈妈真正关心的不是她的伤势.而是她受伤的手要是治不好.会影响她以后做演员妈妈对她的”忽视”从她小时候就开始了.在她一岁时.妈妈因为要拍电影.硬是给她断了奶.使她差点儿因为喝牛奶而夭折原来妈妈眼里心里只有豫剧.根本没有她这个亲生女儿!她甚至觉得.是豫剧夺走了妈妈对她的爱豫剧使常如玉和妈妈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所以她坚决不愿意学豫剧.这让视戏剧如同生命的常香玉无法接受.大为光火.一看见她就生气.不搭理她.小女儿做什么都看不顺眼而常如玉也不甘示弱.常跟妈妈对着干.有一次常香玉竟然气得要拿刀砍她那天.常如玉一回家.妈妈又唠叨起女儿不愿学豫剧的事.话说得很刺耳常如玉当即就反唇相讥.跟妈妈干上了.把常香玉气得够呛她二话没说.冲进厨房.拿了把菜刀.就冲女儿劈了过去常如玉的二姐在一旁见势不妙.一下抱住妈妈.爸爸惊恐地对常如玉大喝:”你还不快跑!”常如玉赶紧撒开腿跑了.好长时间都不敢回家.那次冲突过后,生性刚强,极少在人前落泪的常香玉.当着二女儿的面伤心地哭了.说:”小二.你说小五她咋那么狠心啊?戏比天大呀.她这么好的条件.咋就不肯学戏呢?”其实.常如玉也感到非常委屈.她觉得妈妈对子女有时简直不近情理她记得哥哥小时候经常挨妈妈的揍.因为他总爱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是常香玉的儿子.这是妈妈绝对不允许的.大姐也曾经抱怨过妈妈.有一次.大姐去部队演出.接待人员热情地把她拉上了妈妈坐的小车.妈妈却毫不留情地把大姐给轰了下去常香玉在河南省文化厅当顾问时.二姐已经是省戏校的业务骨干了.在评职称时.她想让妈妈帮忙说几句话.可妈妈不但不帮忙.反而还把二女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常如玉报考中央音乐学院时.想让妈妈和院领导打个招呼.妈妈却对她说: “做任何事情都要凭自己的真本事.自己没本事.谁也帮不了你.”年轻气盛的常如玉并不能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只觉得家教2005.7做她的孩子太不容易了豫剧让母女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1985年.30岁的常如玉毅然决定离家出走.远赴美国她这个决定伤透了妈妈的心.此后.常香玉几乎和小女儿常如玉断绝了母女关系常如玉从国外打电话回家.妈妈总跟她没话说,不愿搭理她有时.明明坐在电话机前.却不愿意接过话筒和她说话这让她很不理解:即使不学戏.我也是您的闺女啊! 好长一段时间.常如玉都赌气不打电话回家.在美国.常如玉有了属于自己的家.生了一对儿女.也做了母亲.她没有想到,她和女儿之间发生的一次冲突.让她第一次理解了妈妈当年对她的深切期望常如玉希望自己的女儿长大了能成为电影演员.所以她不惜血本地花钱让女儿上模特学校.给她买各种漂亮的衣服每个星期六,她都要开一两个小时的车.带女儿去上两个小时的表演课.为了让女儿在途中减轻疲劳.她还专门买了一辆舒适的大轿车.在车座位上放好枕头.让女儿休息怕女儿路上寂寞,她还特意买来耳机和一大堆磁带,让女儿听音乐解闷儿她怕女儿手脏了要擦手.连纸巾都为女家教2005.7儿准备得好好的.车上什么都有.只要是能想到的.常如玉都会想到做到.可谁知.才学了几天,女儿的兴致就开始大减.不想学了见女儿如此不争气.常如玉气得拿擀饺子皮的擀面杖追着她打.女儿就跟她急,跟她叫:”我不想做演员,你就要把我打死吗?”女儿的话使常如玉大为震动:自己小的时候.妈妈不也是这样对自己的吗?在期望女儿做演员这个问题上.妈妈对自己的态度和自己对女儿的态度.却是这样的相似常如玉陷入了沉思……没想到.事隔多年.常如玉突然理解了妈妈当年的心情. 她那时的行为肯定严重地伤害了妈妈的感情.屈指算来,他们已经10年不联系了.妈妈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没想到母女俩事不低头的倔强脾气使这场”战役”持续了这么久常如玉还是不愿学豫剧.但对妈妈的思念和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让她再也坐不住了.她恨不得立即飞回去看望亲爱的妈妈.可是固执的老人会原谅她吗?l995年.出国已经l0年的常如玉第一次回家.一看到苍老的妈妈.她情不自禁地”扑通”一声跪在妈妈面前.泪水夺眶而出.她知道自己不孝.妈妈流着泪喃喃地说:”算了,算了, 过去的事不说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你都已经在那儿成家立业了.过去的事就不提了.”10年的时间使母女的关系缓和了许多.但常如玉知道.执着的妈妈依然没有放弃让她学习豫剧的念头.常如玉想.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因为她在国外还做着生意.又年近不惑. 真的不适合学戏了2000年.对常如玉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她做了一个决定.一次.她开车时锁定了华人电台.正好一位听众点播豫剧《花木兰》.妈妈那字正腔圆,舒展浑厚,韵味悠长的唱腔一响起.她的眼泪突然无法控制就奔涌而出她第一次意识到妈妈离她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她突然发现,家乡戏对她的影响早已深入骨髓.如同生命的根.她猛然间明白,戏就是妈妈的命.妈妈的魂.不爱她的戏.就是不爱她.对妈妈而言.豫剧早已渗透了她全身的每个细胞.她一生的爱恨忧愁, 皆为豫剧而生.后来.常如玉在网上看到一条有关母亲的消息,说是常香玉的豫剧艺术是千古绝唱.后继无人,她的后代没有人能完整地把常派唱腔继承下来这条消息让常如玉感到痛心疾首.她突然醒悟过来,自己当年与妈妈斗气坚决不学豫剧.真的是太不孝,太自私了她终于下定决心用妈妈的唱腔配上自己的表演,制作成影像资料.把妈妈豫剧艺术的精髓保存下来.留给后人常如玉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我决定回国.去做你的音配像.你可千万别打击我啊!”妈妈的回答令常如玉吃了颗定心丸:”妈咋会打击你呢? 妈妈巴不得你把妈妈的东西学下来.传下去,妈妈真是太高兴了!”“可我这么大年纪了……”常香玉鼓励她说:”孩子.你记住,只要你有心.高难度的武打动作.妈妈给你把关.”于是.2000年7月.为了豫剧事业.常如玉放弃了美国的生意,丢开一对儿女.真正和妈妈走在了一起.10多年前,戏让母女俩分离;10多年后, 戏又让母女俩团聚常如玉一下飞机.就直奔家里常香玉早已为女儿安排好了各项事宜.她对女儿说: “记住.要实事求是.以你现在的年龄.各方面困难都很大,你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很多人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常如玉直到快50岁才开始吊嗓子,练功.正像妈妈曾经扮演过的穆桂英那样.”五十三岁又出征”尽管常如玉重新学习豫剧给了妈妈很大安慰. 但音配像的复杂和困难超乎她的想象年已八旬的常香玉一字一句悉心教导着常如玉.常如玉和妈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一大步,母女俩的感情前所未有地融洽起来她会钻到妈妈的被卧里和妈妈聊天.会在妈妈面前撒娇,再也不会惹她生气了正当常如玉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豫剧时.20o2年.母亲常香玉突然病倒住进了医院常如玉开始担心自己能否完成音配像工作.但病中的母亲给了她很大的鼓励她要求五毛每天都要练嗓子.曲不离口是曲艺人的规矩2004年4月.河南省召开大型国际经贸洽谈会.在开幕式晚会上安排了常香玉的节目.因为怕妈妈身体吃不消.常如玉拒绝了.常香玉知道后.挂着输液瓶让剧组来录像她对着镜头深情地说:”我爱我的家乡河南.我爱我们的豫剧.我更爱广大的观众我希望全国人民和全世界的朋友都来我们河南.都喜欢我们的豫剧……”常香玉拼尽最后的力气唱了《花木兰》,这也是她的绝唱常如玉被妈妈这份质朴无私的爱感动了.她学得更勤奋. 练得更起劲了5月28日.常香玉已经难以进食.问她什么事.她愿意就点头.不愿意就闭上眼.她的孩子们24小时轮流值班照顾她.那天.正好是常如玉值白班.她知道妈妈的心愿.就是把她这一辈子的演艺传下来.她过去没有学唱,现在太晚了.所以她就更加抓紧时间.从早到晚的练唱.她正在走廊上哼唱时.负责照看常香玉的阿姨突然惊喜地说:”小妹,你快来啊.咱娘睁开眼睛了,正在笑呢!”常如玉赶紧跑进屋,看到妈妈在望着自己欣慰地微笑,一抹泪珠滚落到了枕边.那是她最后的笑容.她一定是看到希望了PE?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她没能看到女儿常如玉推出的音配像. 这让常如玉感到非常痛心常如玉追悔莫及:”为什么我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认识到妈妈的技艺是艺术瑰宝?为什么没意识到自己不愿学豫剧的行为对妈妈造成如此的伤害.以致造成妈妈终身的遗憾?尽管她在生活中对我们的照顾太少太少.但她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太多太多我一定要尽我全部的力量来学戏.现在就开始物色学生往下教.千方百计地把母亲的豫剧艺术遗产尽量准确地传承下去.让豫剧这个艺术瑰宝大放异彩.”常如玉现在每天坚持早上6点起床.练2个小时的功.恢复身段很艰苦,毕竟她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妈妈去世后.常如玉开始排练《拷红》和《杜十娘》.唱好《拷红》和《杜十娘》这一喜一悲两出折子戏.是妈妈生前对她的希望妈妈临终前把”戏比天大”这句话留给她.常如玉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重既然决定唱.就下决心唱20年,为了妈妈.她要一直唱到70岁.对常如玉来说.唱戏只是她的责任之一.更重要的是,她要把常香玉的”魂”传承下去……家教2005.7一。
德艺双馨常香玉
艺德 , 远馨香扑面 。 永
几 十 年 来 ,常 香 玉 为 弘扬 与 创 新 , 取 百 家 之 长 , 谁 有 长 处 向 谁 学 习 , 包 括 其 它 剧 种 、 门派 。 她 集 豫 剧 之 大 成 , 把 豫 东 、 豫 西 、祥 符 、 沙 河 、 高 调 等 五 大 豫 剧 声 腔 派 系 熔
缝 了又 缝 ,枕 头 是 用 旧衣 服 裹
的 。离 开 人 世 时 , 穿 的 仍 是 她
平 生 最 喜 欢 的一 套 旧衣 服 。
拔 掉 输 液 管 ,戴 上 发 套 遮 掩 住 化 疗 后 稀 疏 的 头 发 , 在 家 人 的 搀 扶 下 登 上 舞 台 : 只 要 “
自始 至 终 坚 持 省 吃 俭 用 的
河 北 梆 子 及 河 南 坠 子 等 剧 种 和 曲艺 的 声腔 技 巧 ,形 成 了深
。 耋 圄 2 生 曼 塞 为 最 基 层 的 观 众 巡 回演 出 。 只要 为 人 民而 演 ,哪 怕病
热 心 扶 危 济 困 等 社 会 公 益 事 走 ,艺 随 精 神 长 。她 和 丈 夫 陈
高 尚情 怀 ,她 演 戏 先 做好 人 的
入 膏 肓 ,她 都 要 拖 着 病 躯 赶
玉 身 患 癌 症 在 北 京 住 院 。 当 得 知 奥 林 匹 克 中 心 工 地 有 一 场 专 门 慰 问 民 工 的 演 出 ,她
于 一 炉 ,而 且 广 泛 采 撷 了 河 南 曲剧 、 越 调 、京 剧 、 昆 剧 、
0 3年 底 ,8 0岁 的 常 香 座 不 起 眼 的小 平 房 ,一 住 就 是 来 。2 0
豫 剧 艺 术 努 力学 习 ,坚 持继 承 新 衣 服 ,衣 服 总 是 补 了 又 补 ,
常香玉有四宝
思 妻 有 度
小他 l 岁 的 老 伴 儿 去世 已 经
了肺 活 量 ,有 助 于 疾病 的 康复 。 各 种 各 样 的 动 作 使 身 体 的 各 个
多年 , 在 润 老 书 房 的一 只 茶几 上 部 位 、 穴位 、 关节、 肌肉、 筋 腱 得
汗液 , 这样“ 常欲 小 劳 ” 是 有 益
( 摘 自《 解放军报》 )
1 9 1 2年 出 生 的 郭 布 罗 。 润
麒 ,是 末 代 皇 后 婉 容 的 弟弟 , 而
此 刻孤 独 与不 适加 重 。这 时需 要
和 子 女 亲 友 建 立 一 种 新 的 更 加
润麒 的 夫 人又 是溥 仪 的妹 妹 。他 既 是驸 马 爷 , 又是 国 舅爷 。
突 ’的 声 音 ,才 能 高 兴 地 上 天
着对 已故爱 妻 的 一片 思 念之 情 。
润 老说 : “ 我们是荣获 ‘ 全 国
气血, 促 进 了新 陈 代 谢 , 从 而 增 强 了我 的抗病 能力 。 ”
堂 。” 无奈, 主管 领导 便 派人 到 家
中“ 考查 ” 他两天, 见 他 反 应 敏
香 玉 每 天 一 定 要 吃 一 碗 白 水 煮
奇 ,奇 就 奇 在 一 辈 子把 练 功 与 体 育 锻 炼 相 结 合 。 常 香 玉 练 功
讲 究 质 量 , 直 到 练 至 体 内排 出
的 青 菜 , 利 用 青 菜 的 纤 维 素 帮
助 消化 , 排 出体 内 代 谢 的 废 物 , 比较 符 合 科 学 的 保 健 理 念 。
常香玉
常香玉常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1923年9月15日出[1]生在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董沟,2004年6月1日去世。
原名张妙玲。
2004年6月1日逝世于郑州。
2004年7月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决定》,追授常香玉大师“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简历9岁随父亲张福仙学戏,后拜翟彦身、周海水为师并随义父姓改名为常香玉。
其义父姓常,为人爽性豪放,最喜戏剧而最爱项羽之类。
故易妙玲为常项羽,又觉此名不宜于女,故更名为香玉。
玉者,高雅纯洁、坚固之意,姓、名意义相联系,表现了她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要艺术之花常香不败;为人处事,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心灵纯洁,坚贞如玉。
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专演旦角。
10岁登台,总汇于旦角。
得王镇南先生帮助,13岁主演六部《西厢》,名满开封。
她原习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豫东、祥符各调于一炉,并广征博采,收各家各派及一些姊妹剧种之长,大胆创新,开豫剧唱腔改革之先河。
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乃更加潜心钻研青衣、花旦之表演艺术。
日寇侵华,她首演抗日时装戏《打土地》,显示了她作为一位爱国艺人的民族气节。
原唱豫西调,后在演出中逐渐融合豫东、祥符各调,并吸收曲剧、坠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剧等一些唱腔,别创新。
1938年后因病不能再演武戏而潜心钻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说白的改革。
1941年赴陕甘演出。
1948年在西安创办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
1951年为支援抗美援朝,率剧社巡回西北、中南、华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献“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有“爱国艺人”之誉。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同年出国演出。
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
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剧花木兰选段
香玉剧社号
为什么要捐献飞机 遇到哪些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 结果怎样
常香玉
河南巩县人。原名张妙玲。豫剧五大名旦之 首,常派创始人,豫剧大师。
募、盾、猖、搞、苟、踊、 蓄、申、翱
满目疮痍、一丝不苟、 百废待兴、丧心病狂
原因 常香玉(捐献飞机) ) ( )心( )狂 日夜( )( ) ( )( )不舍 ( )( )征程 一丝( )( ) 万众( )( ) 2、选择合适的词语天道括号里。 只有……才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 只有……才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 就 (1)( )明天下雨,运动会( )延期举行。 (2)( )老师病了,( )没来给我们上课。 (3)( )好好学习,( )就能取得好成绩。 (4)奶奶( )七十多岁了,( )身子还也能 够朗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