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2016.7.18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此项手术尚未广泛开展,仅有几家较大医院有病例报告,但数量还不多,其中原因与我国医疗水平的普及程度较低、筛选出的患者较少、患者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认识不足有关;另外医生自身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性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影响我国未能广泛开展这项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医学专家呼吁,应加大脑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向患者清楚告知颈动脉狭窄的危害,尽早清除颈动脉血管内的“垃圾”,降低脑梗塞发生的风险,以免在出现严重脑中风后才来就医而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同时他提醒广大读者,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适当控制高胆固醇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量,多食五谷杂粮和新鲜的蔬菜水果,注意营养全面平衡,生活要有规律,学会放松自己,有车族应尽可能多走一走,多动一动,并积极参加有益身心的体育锻炼。
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缺血、缺氧、梗塞,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其好发部位在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虹吸部和椎动脉、基底动脉中下段。
20%~30%的血栓形成发生于颈部的较大动脉。
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当某一动脉完全闭塞时,其供血区域脑组织很快出现缺血性坏死即脑梗塞。
在动脉闭塞后6h以内,常常看不到明显病变,改变为可逆性的。
8~48h出现明显的脑肿胀、脑水肿,4~14天脑软化、坏死逐渐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
如病变范围较大,脑组织高度肿胀、中线移位,甚至脑疝为54000,它能激活纤维蛋白的溶酶原,使之成为纤溶酶。
[返回]适应症脑血栓动脉内溶栓术适用于:1.急性脑血栓形成,病变位于颅内主要动脉,临床产生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应争取在发病6h以内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最迟不超过48h。
2.在导管诊断治疗过程中并发的急性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临床产生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者。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禁忌症
01
02
03
04
颈动脉狭窄程度未超过50% ,且无明显脑缺血症状;
颈动脉完全闭塞,无法进行内 膜剥脱;
患者存在严重心、肺、肝、肾 功能不全,无法耐受手术;
患者存在严重出血倾向或凝血 功能障碍。
02
手术过程
手术准备
01
02
03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 查,评估手术风险和预期 效果。
05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发展
机器人辅助手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颈 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可能实现机器人辅 助操作,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
血管内超声成像
新型材料的应用
研发新型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用于替 代传统的手术材料,降低术后并发症 的风险。
血管内超声成像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血 管壁结构和病变情况,有助于手术过 程中更精确地剥离内膜。
长期随访研究
开展长期随访研究,评估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患者生存率和预 后的影响。
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针对手术并发症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跨学科合作
加强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影像科等学科之间的合作,共同推进颈 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研究和应用。
THANK YOU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用的血管内治疗方式,通过在狭窄的颈动脉处放置支架来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与颈内动 脉内膜剥脱术相比,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支架植入后仍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通过切除增 厚的颈动脉内膜来消除狭窄,改善脑部供血。与颈内动脉内 膜剥脱术相比,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手术风险较高,术后恢 复较慢,但适用于病变广泛或合并其他血管病变的患者。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手术技术。
它通过切除内膜层,清除血管内壁的斑块和血栓,恢复颈内动脉血流的畅通性。
这种手术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已经证明可以有效地预防或改善脑卒中等与颈内动脉狭窄相关的并发症。
在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中,手术步骤的正确执行是非常关键的。
准备工作包括术前评估、检查和准备所需设备和药物等。
麻醉和定位是为了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或局部麻醉状态,并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定位。
动脉开放和内膜剥脱是核心步骤,其中包括切开动脉血管以暴露内膜层,并彻底剥离内膜以清除斑块和血栓。
最后,动脉修补和关闭是为了确保手术区域的血管重建和完整,以及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手术,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颈内动脉的正常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仔细操作,严格遵守手术步骤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有望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文章的组织框架和主要内容安排。
通过清晰明确地呈现出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和获取所需的信息。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提供有关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背景和重要性的信息。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概述,并解释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手术步骤。
首先,我们将介绍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简介,包括术前准备和患者选择的要点。
然后,我们将详细描述手术的步骤,包括准备工作、麻醉和定位、动脉开放和内膜剥脱、动脉修补和关闭等关键步骤。
结论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供对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血管外科动脉内膜剥脱术技术操作规范

血管外科动脉内膜剥脱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局限于骼动脉、股动脉的的严重狭窄或闭塞。
2 .局限于腹主动脉分叉处的粥样硬化狭窄病变。
3 .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手术。
在吻合口邻近的主干动脉有明显的内膜增厚时,先行内膜剥脱术。
【禁忌证】1.长段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4 .中小动脉的粥样化病变。
5 .伴有瘤样扩张的动脉。
【操作方法及程序】1.切口术前确定的动脉闭塞段部位选择皮肤切口。
6 .加露及解剖游离闭塞段动脉,向两侧解剖直至基本正常动脉。
7 .切开动脉壁阻断两端动脉血流,全长纵行切开闭塞段动脉前壁。
8 .剥离内膜用内膜剥离器剥除病变内膜。
可自一端开始,或自中部开始剪断,再向两侧剥离,两端用剪刀剪下。
9 .缝线固定内膜游离缘动脉远端内膜切缘用无损伤缝线缝合固定于动脉中外膜上。
10 清除碎屑清除残留碎屑,用肝素生理盐水冲净碎屑及血块。
动脉切口直接缝合或用补片修复。
开放阻断钳,检查通畅情况。
11 关阅切口按层缝合切口,视渗血情况决定放置引流与否。
【注意事项】1.游离动脉段时,宜保留外膜。
除阻断部位外,后壁不要游离。
12 正确掌握内膜剥离层面,剥离后血管腔面应光滑完整。
13 远端内膜游离缘必须做固定缝合,应取双针缝线由内向外缝合,在动脉腔外打结,双针针距不可过宽。
14 缝合动脉切口前,应清除碎屑,暂时开放两侧阻断钳,排除血块与空气。
直接缝合可能造成管腔狭窄的,应采用人工血管或自体静脉补片修复。
切口缝合后应检查血流通畅情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准备流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准备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预防脑卒中的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定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脑卒中的一种方法,已被证明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在国外已开展50年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将关注脑血管病的重点前移,预防脑梗塞的疏通式手术。
一般这一手术是在患者已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等临床症状之后。
【护理评估】1、一般情况评估:病人血流动力学情况。
2、专科情况评估:(1)观察有无头晕、视物模糊症状。
(2)观察有无肢体麻木及活动障碍。
【护理诊断/问题】1.疼痛与手术切口有关2.自理能力底下与术后需要卧床有关3.焦虑、恐惧与担心手术后回复有关4.潜在并发症:颈部血肿,神经损伤,血栓等【护理措施】1 术前护理1.1 进行术前教育,关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重视心理变化。
颈注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要告诉患者,手术的目的是预防缺血性卒中而不是治疗已患卒中,同时告诉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高风险性及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对患者介绍科室的技术力量,使患者建立对医生的信任,坚定治疗疾病的信心。
1.2 完善常规化验,如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血流变等以了解患者全身健康状况,心电图、心脏彩超、胸片、肺功能测定以了解患者肺功能,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全脑血管造影及CT检查,了解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及对侧代偿情况。
1.3调整全身状况,对于有高血压病史者,指导患者按医嘱口服降压药,有效地控制血压在正常值上线或略高水平以满足围手术期血压的要求。
督促糖尿病患者进食糖尿病饮食,监测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调整降糖药的用量,使血糖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水平,达到围手术期的要求。
1.4避免压迫患侧颈动脉,目的是为了防止斑块脱落,避免造成脑梗塞。
2 术后护理2.1、密切观察血压变化:连续生命体征监测,血压保持在120-160mmHg/60-90 mmHg,以防血压过高导致脑出血。
2.2、严密观察病人自觉症状,有无进行性头痛,以预防高灌注综合征和脑血肿的发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手术并发症
1、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若出血量大,可能被迫终止手术,导致狭窄残留、 进展、血管闭塞等。麻醉风险。
2、术中需要临时阻断颈动脉、术中颈动脉斑块脱落,可能发生脑缺血、脑梗塞, 造成术后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如昏迷、偏瘫、失语、失明、感觉障碍、癫痫、智力 精神改变等,严重者死亡。术后过灌注,导致再灌注损伤、颅内出血等。
谢谢!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心脑血管病的医疗支出 药物预防 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现状
北美每年接受CEA的患者超过13万例 纽约州每年施行CEA超过5000例 我国全国每年施行CEA的总例数在1000
例以下 在我国,CEA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
有巨大的患者群体
颈动脉三角
3、术中损伤邻近组织及器官,如气管、食管、甲状腺、颈部肌肉、迷走神经及其 分支、舌下神经、面神经分支、颌下腺、腮腺、周围血管(颈动静脉)等,导致术 后功能障碍,声音嘶哑、声带麻痹、舌肌萎缩、构音不良、局部肿胀、涎腺漏、面 瘫等,严重者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4、内膜剥脱困难,斑块切除不全,动脉破裂,需要修补。术后缝合处出血、颈部 血肿、压迫气管、窒息,需要气管切开等手术治疗。术后颈动脉残余斑块狭窄,急 性血栓形成,颈动脉闭塞,导致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脑水肿,脑疝,需要开颅 手术、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等治疗。或脑过度灌注,恶性高血压,造成恶性脑水 肿,需要紧急手术。
5、术后脑梗塞加重,或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梗塞,脑血管闭塞,导致昏迷不醒等严 重并发症。
6、术后手术外,心律失常,可导致死亡。术后出现其它系统并发症,
如肺炎、呼吸衰竭、哮喘、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糖尿病、恶性高血压、肺 栓塞、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8、术后仍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有出血危险。颈内动脉近期及远期仍有再狭窄 可能。 9、术后患者因并发症或病情反复,增加的医疗费用,由患方承担。 10、其他意外情况。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课件》

3 麻醉准备
评估患者麻醉风险,做好麻醉药物的准备。
手术步骤和技巧
1
1. 麻醉
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切口
2
术过程的舒适和安全。
在颈部适当位置进行切口,暴露颈动脉,
并将血管夹与吻合器放置好。
3
3. 内膜剥脱
小心剥离颈动脉的内膜,清除狭窄部位
4. 术后处理
4
的斑块和血栓。
关闭切口,给予患者良好的术后护理。
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颈动脉血流情况,并进行相关的康复和药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并发症
• 颈部血肿 • 感染 • 术后狭窄复发
处理方法
• 局部冷敷和压迫止血 • 抗生素治疗 • 进行动脉成形术或再次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和前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脑供血不足和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课件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和颈动脉硬化的手术,本课件将详 细介绍该手术的定义、原理、手术步骤以及术后管理要点。
定义和原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通过剥离颈动脉内膜以减轻动脉狭窄或防止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的手术。该术式可改善 血流,预防脑卒中,并减少心脏病风险。
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 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等。
禁忌症
严重脑血管病变、器质性出血倾向、术前 不可控高血压或低血压、血液凝固功能异 常等。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1 病史评估
2 术前检查
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包括既往手术史、 疾病史、过敏史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TIPs-2: 麻醉选择---个体化
1. 全麻:可降低脑组织的代谢及增加脑血流,麻醉师可管理 病人的气道和呼吸,并且全麻可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以及 可暴露良好的手术视野。
2. 颈丛麻醉:颈丛麻醉创伤小,术中病人可以保持清醒状态, 便于术中及时了解脑血供情况。
最近几年欧洲进行了一项CEA全球的全麻或颈丛麻醉下的前瞻性 多中心临床研究,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会同神经科、麻醉科参 加了此项临床研究,最新的研究结果已经在Lancet杂志公布。
栓子脱落
颈动脉颅外段完全闭塞
术后监护、用药
心电监护:
防治心血管事件
控制血压:
防止过度灌注损伤
高危病人应用药物保护(激素、脱水药等)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波立维
一般不需要抗凝
影响CEA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因素
术中阻断颈动脉导致颅内缺血
术中微栓脱落致脑栓塞事件
证实CEA是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最佳治疗方 法
(Lancet,1991;337:1235)
CEA--无症状颈动脉狭窄—获益?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Asymptomatic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tudy,ACAS):
综合了北美39家医疗中心1659例ACAS(狭窄 程度60%~99%)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
刘昌伟 刘暴
背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 CEA)手术已有50年历史(1954年最早报道) , 90年代初美欧临床实验证实了其优越性。
CEA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动脉手术
2000年,美国共计10万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提高生活质量:颈动脉内膜剥
B
脱术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颈动脉内膜剥脱
C
术可以减少脑卒中的并发症,
如偏瘫、失语等。
延长寿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D
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从而
延长患者的寿命。
术前评估
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 能、凝血功能等
评估患者是否有其他疾病,如高 血压、糖尿病等
降低卒中风险
01
颈动脉内膜剥 脱术可以显著 降低卒中风险
02
颈动脉内膜剥 脱术可以改善 脑血流,降低
脑缺血风险
03
颈动脉内膜剥 脱术可以预防 脑梗塞,降低
脑卒中风险
04
颈动脉内膜剥 脱术可以降低 脑卒中的死亡
率和致残率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脑部供血:颈动脉内膜剥
A
脱术可以改善脑部供血,降低
脑卒中的风险。
06
遵医嘱,按时服药, 防止并发症
改善脑供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可以改善脑供 血,降低脑缺血 和脑梗塞的风险。
颈动脉内膜剥脱
2 术可以减轻脑动 脉的狭窄程度, 提高脑血流量。
颈动脉内膜剥脱
3 术可以降低脑动 脉的阻力,改善 脑供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 术可以预防和治
4 疗脑动脉粥样硬 化,降低脑卒中 的风险。
演讲人
目录
01.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概述 0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实施 03.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 04.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注意事
项
手术原理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 一种用于治疗颈动脉 狭窄的手术。
01
手术的目的是减轻颈动 脉狭窄引起的脑缺血症 状,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南2018版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南2018版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这可是个很厉害的手术呢。
那咱就唠唠这个手术相关的事儿吧。
一、啥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这手术简单来说,就是把颈内动脉里面那些不好的内膜给剥脱出来。
就像给血管来个大扫除一样。
为啥要这么做呢?因为有时候血管内膜会增厚啊,长斑块啥的,就会让血管变得狭窄,血流就不顺畅啦。
这就好比一条原本宽敞的大路,突然中间多了好多障碍物,车就不好走了。
而这个手术呢,就是把这些障碍物清理掉,让血流又能欢快地跑起来啦。
二、手术的适应人群。
这可不是谁都能做这个手术的哦。
一般来说呢,如果有颈动脉狭窄比较严重的人,就可能需要考虑这个手术。
比如说,那些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就是突然一下子脑子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啊、眼前发黑啊之类的症状。
还有就是已经发生过小中风的患者,这种情况下,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就可能是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另外呢,如果检查发现颈动脉狭窄程度达到一定标准,医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合这个手术。
三、手术前的准备。
要做这个手术,术前准备可不能马虎。
患者得做一堆检查呢,像血管造影啊,这就像是给血管拍个超级详细的照片,医生能清楚地看到血管到底是啥样儿的,哪里狭窄,狭窄到啥程度。
还有血液检查,得看看身体的基本状况,有没有炎症啊,凝血功能正不正常之类的。
患者自己呢,在术前也要调整好心态。
毕竟这是个手术嘛,心里有点害怕是正常的,但是也不用太担心啦,要相信医生的技术。
而且术前要按照医生的要求来饮食,戒烟戒酒啥的,让身体处于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迎接手术。
四、手术过程。
手术的时候呢,医生可就像超级英雄一样。
他们会在颈部开个小口,然后小心翼翼地找到颈内动脉。
这个过程就像在一个很精密的仪器里面找零件一样,得特别小心,不能伤到周围的其他组织。
找到血管后,就开始把内膜剥脱啦。
这就要求医生的技术特别高超,手要稳,就像绣花一样精细。
而且手术过程中,还得时刻关注患者的各种生命体征,血压啊、心跳啊之类的,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辅导精华: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物的准备:新⾎管吻合器、蚊式钳、转流器、丰联蛋⽩胶、20毫升注射器1个5毫升注射器2个、18号套管针、阻断带(泵管)、20号⼑⽚、11号⼑⽚、速必纱、电⼑笔、利多卡因稀释成为(1%)、⼩直⾓钳、⼼⾎管专⽤7件(剪⼑2把、镊⼦2把、3号⼑柄1个)、钝头脊柱牵开器2把、甲状腺拉勾2把、cv7、cv8各2把。
⼆、⼿术步骤:1、病⼈仰卧在⼿术台上,肩下垫⼀软枕、⽿朵内塞上酒精棉球、眼睛涂抹眼药膏⽤贴膜封住眼睛、颈部伸直、头部侧转45度。
沿胸锁乳突肌前缘作切⼝,起⾃下颌⾓之上,向下⾏6-8厘⽶,延长⾄能显露全部颈动脉为⽌。
2、切开⽪肤、颈阔肌和颈筋膜,将胸锁乳突肌牵向外后⽅,显露斜⾏的⾯静脉和⾆静脉或甲状腺、⾆静脉⼲:(1)⽤蚊式钳锐性分离,确认下⽅的颈内静脉辨认横跨在颈动脉分叉处的⾯静脉,⼀边⼀把蚊式钳夹持,⽤剪⼑剪断,⽤1号线结扎或1号线缝扎分离⾯静脉,以显露其下⽅的颈动脉,将胸锁乳突肌与乳突分开,在⾆⾻⼤⾓下⽅分离动脉鞘,细⼼推开颈内静脉⽤甲状腺拉勾将颈内静脉轻轻地向外侧牵开。
在颈外动脉的起始部上⽅的内侧,为甲状腺上动脉避免损伤喉上神经。
(2)⽤⼩直⾓钳分离颈外动脉,并⽤阻断带将其轻轻提拉⼩⼼点动作要轻柔在颈外和内颈动脉之间的组织,⽤1%利多卡因做局部浸润⿇醉。
⿇醉颈动脉窦神经。
确认并保护分叉处上⽅横跨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的⾆下神经,避免损伤。
(3)在颈总、颈外、颈内动脉得到控制后,术者应与⿇醉师检查病⼈的⾎压及其⼼率,在颈动脉阻断时间,⾎压应维持在正常⽔平。
病⼈应全⾝肝素化,静脉给肝素5000单位,并记录时间。
然后剩下的肝素⽔给台上配盐⽔500毫升。
切开或⽤Boss 剪⼑颈总动脉,经颈动脉球向颈内动脉远侧延伸切⼝,直⾄超过粥样斑。
移去颈内动脉的哈巴狗阻断钳,让返流⾎⾃颈内动脉涌出。
将⼀尖端带有球囊的⾎管转流管,⼩⼼插⼊颈内动脉腔内,通过转流管的逆⾏⾎流进⼀步确定适当位置。
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指导规范解读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血管外科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
• CEA手术适应证
– 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
置引流 – 手术处理:清创、引流、间置血管替代、结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血管外科
CEA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 神经损伤:舌下神经、喉返神经、迷走神经
• 急性脑梗塞
• 术后高灌注
– 兴奋、胡言乱语、急性头痛、脑水肿、甚至脑出血 – 术后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行头颅CT或MR检查,
排除脑出血 – 预防:术后控制血压 – 处理:降颅压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血管外科
颈动脉外科治疗现状
• 1953年,第一例成功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由DeBakey在完成,开启了外科手术治疗 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疾病的时代。
• 本世纪初CEA已成为美国三大常规手术之 一(阑尾疝气、胆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 在美国每年大约要开展150.000例颈动脉 内膜剥脱术;中国,每年颈动脉手术估计 不到千例(2012年实施手术为131 0例)
• 经历多个环节:筹备、撰写、修改、审核 • 即将发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血管外科
特点
• 简单、明了,实用性强 • 从细节着手,适合初学者,又能满足具有
一定手术经验的医师 • 关注了颈动脉外科的热点问题,具有较强
的启发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市浦东医院 血管外科
规范结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应用规范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应用规范【适应证】1、症状型患者:6 个月内有过缺血性卒中或TIA(包含同侧大脑半球事件或一过性黑矇),狭窄程度在50%-99%,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6%。
2、无症状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70%无症状患者,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3%,可考虑CEA。
【禁忌证】1、放疗后引发颈动脉狭窄。
2、高位或低位颈动脉狭窄。
3、合并严重其它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4、病人和家眷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诊疗: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医院能够取得很好结果,但需要严格质控评价;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疗金标准和CEA 评定方法;CT 血管成像(CTA)也含有相同优势;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即使也能够取得很好图像质量,但非强化MRA特异性相对较差。
2、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验,其它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需检验给予评价。
可行CTP 或PWI,结合MRI DWI 了解脑梗死病人脑缺血区域。
3、行血生化检验了解电解质及血脂水平,评价心、肺、肾功效及控制髙血压。
4、抗血小板聚集诊疗:推荐围手术期单一抗血小板诊疗,降低血栓形成机会;口服双抗者于术前7天改用单抗。
5、控制危险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必需得到严格控制,尤其是她汀使用,据信能够长久获益。
6、不提议常规应用抗生素,如感染发生率高可选择头孢唑林等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
【手术注意事项】1、打开颈动脉鞘进行分离时,要注意刺激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引发血压和心率改变,可在分离前使用局麻药浸润。
2、要保护好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应熟悉其走行,尽可能降低对其牵拉。
3、在血管开通前保持略高血压,在开通后维持血压正常或略低。
4、术中在阻断动脉前10分钟给肝素抗凝,并无固定剂量推荐,术中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依据体重确定剂量均可,不推荐肝素中和诊疗,假如渗血较多可中和二分之一肝素。
【术后诊疗】1、患者需连续动脉血压监测。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培训计划

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培训计划篇一: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已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泳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
2.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3.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包括1)动脉栓塞:局部血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
4.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
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以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仅有这些非定位体征的患者被视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5.辅助检查:确定诊断有赖于有效的辅助检査。
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Ea评估的方法:cT血管成像(cT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虽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非强化的mRa特异性相对较差。
无论何种检査方法,特别强调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查,其他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须检査予以评价。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组 长:焦力群副组长: 余 波成 员:陈 东 陈 忠 顾宇翔 罗 祺马晓东 佟小光 佟志勇 王继跃唐小斌 史伟浩 王亚冰 宋 刚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陇德委 员:按笔划顺序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冯晓源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1],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 [2]。
2.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应用规范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应用规范【适应证】1、症状型患者:6 个月内有过缺血性卒中或TIA(包括同侧大脑半球事件或一过性黑矇),狭窄程度在50%-99%,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6%。
2、无症状型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无症状患者,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3%,可考虑CEA。
【禁忌证】1、放疗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
2、高位或低位的的颈动脉狭窄。
3、合并严重其它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4、病人和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1、诊断: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EA 评估的方法;CT 血管成像(CT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虽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非强化的MRA特异性相对较差。
2、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查,其他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须检查予以评价。
可行CTP 或PWI,结合MRI 的DWI 了解脑梗死病人的脑缺血区域。
3、行血生化检查了解电解质及血脂水平,评价心、肺、肾功能及控制髙血压。
4、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推荐围手术期单一抗血小板治疗,降低血栓形成机会;口服双抗者于术前7天改用单抗。
5、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必须得到严格控制,尤其是他汀的使用,据信可以长期获益。
6、不建议常规应用抗生素,如感染发生率高可选用头孢唑林等第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预防感染。
【手术注意事项】1、打开颈动脉鞘进行分离时,要注意刺激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引起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可在分离前使用局麻药浸润。
2、要保护好舌下神经、面神经下颌支,应熟悉其走行,尽量减少对其的牵拉。
3、在血管开通前保持略高血压,在开通后维持血压正常或略低。
4、术中在阻断动脉前10分钟给予肝素抗凝,并无固定剂量推荐,术中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或根据体重确定剂量均可,不推荐肝素的中和治疗,如果渗血较多可中和一半肝素。
【术后治疗】1、患者需持续动脉血压监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血压控制
术后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应该重新启动降压方案,如 有必要还应另外口服美托洛尔或静脉应用药物
术前血压控制良好者,尚无研究显示是否需将既往药物换 成对脑血流量无影响的药物
CAS围手术期基础收缩压>180 mmHg 的患者、收缩压变 化>50 mm Hg为高危患者
CEA
CEA
手术方法
在全麻下手术,暴露颈总动脉、颈内 动脉、颈外动脉,全身肝素化后,依次 阻断上述动脉,根据血管造影显示狭窄 部位行颈总动脉及(或)颈内动脉切开,剥 脱动脉内膜,再将血管重新缝合。术中 常规经颅多普勒监测脑血流,术后均放 置皮下引流管。
CEA术前护理
入院评估
• 评估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 • 评估患者精神状态、视野、视力、语言、伸舌、肢体活动、 四肢肌力等并记录。
术前检查
•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 糖 、血脂、心电图、肺功能、颈动脉彩超及CTA或MRA检查 等。
CEA术前护理
术前指导
•做好心理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劝戒烟酒。 •监测血压及血糖变化,高血压者使血压控制在正常值上线或略 高水平;糖尿病史者,监测其空腹及三餐后2 h血糖,调整血糖 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水平。 •加强营养,给予饮食指导,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有效的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 症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颈动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术后7内,病人15min内会出现 烦躁、偏瘫、昏迷等严重脑损害症状、体征。
CEA术后护理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观察
观察手术对侧肢 体有无偏瘫,运 动、感觉、障碍 及视觉障碍。
护理
及时发现及时纠 正,严格抗凝药 物的使用
颈动脉狭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组 长:焦力群副组长: 余 波成 员:陈 东 陈 忠 顾宇翔 罗 祺马晓东 佟小光 佟志勇 王继跃唐小斌 史伟浩 王亚冰 宋 刚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陇德委 员:按笔划顺序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冯晓源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1],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2]。
2.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3. 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3],包括1)动脉栓塞:局部血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脱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
4. 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以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仅有这些非定位体征的患者被视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5. 辅助检查:确定诊断有赖于有效的辅助检查。
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 E A评估的方法;C T血管成像(C T 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虽然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但非强化的M R A特异性相对较差。
无论何种检查方法,特别强调不应只进行颈动脉检查,其他脑供血动脉和颅内血管也必须检查予以评价[4]。
6. 诊断:建议采用“侧别/症状与否/狭窄度”的组合方式做出规范诊断,例如左侧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其中,狭窄度推荐按照NASCET方法测量[1]。
7.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7.1 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控制危险因素等,详细内容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其他相关指导规范。
7.2 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CEA):仍然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首要选择[5],技术细节详见后面内容。
7.3 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一般被认为是C E A的有效替代方法,虽然与C E A的对比仍存在争议,但在中国确实得到广泛开展,详细内容见国家卫生计生委CAS指导规范[5]。
二、CEA的理论基础1. 手术时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 I A)或卒中的2周内进行干预,可以降低卒中复发的风险,但也有增加再灌注损伤的可能[4],推荐术前使用磁共振弥散技术排除新生脑梗死的可能,这样对减少再灌注损伤的机会有帮助。
2. CE A的临床证据:临床试验证实,对于症状性患者,CE A 使重度狭窄患者2年卒中率降低17%,使中度狭窄患者5年卒中率降低6.3%,均具有预防意义;对于无症状患者,C E A使重度狭窄患者卒中率降低10%,同样具有预防意义[4]。
3. 手术适应征:由于我国没有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大部分采用国外相关指南。
3.1 症状性患者: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大脑缺血症状(包括大脑半球事件或一过性黑),具有低中危外科手术风险;无创性成像证实颈动脉狭窄超过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6%[2, 4, 5]。
3.2 无症状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的无症状患者,且预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应小于3%[2, 4, 5]。
3.3 慢性完全性闭塞患者:鉴于该类患者的卒中发生率可能并不高,指南并不推荐对该类患者行C E A治疗[4,5],但近年来部分中心的闭塞再通尝试似乎有所帮助,因此,建议仅在下述情况下尝试闭塞再通治疗。
3.3.1 症状性患者;3.3.2 脑灌注影像证实闭塞侧大脑半球呈现血流动力学障碍;3.3.3 仅在有经验的中心或医生实施;3.3.4 建议在严谨的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实施;4. 在现在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应该更加严格手术适应证,其他因素不建议作为手术指证。
三、CEA的相关治疗1. 围手术期治疗:i. 抗栓治疗:推荐围手术期单一抗血小板治疗,降低血栓形成机会;术中在动脉阻断前给予肝素抗凝,并无固定剂量推荐,术中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T T)或根据体重确定剂量均可,不推荐肝素的中和治疗;ii. 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必须得到严格控制,尤其是他汀的使用,据信可以获得长期获益;i i i.其他治疗:有的临床报告表明,术后第一天使用部分激素或周围神经营养药物,有利于保护颅神经的功能,但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
2.麻醉国内大部分中心采用全麻手术,对于患者自身的感觉体验、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等,更为适合;与全麻相比较,局麻能实时观察患者血流阻断后的神经系统体征变化,所以会降低转流的使用率,但是局麻对于术者和麻醉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对患者会带来额外的风险和痛苦,因此,麻醉的选择在于不同中心的习惯,对于无专门培训的医院,建议常规采用全麻方式。
3. 术中监测与转流技术C E A术中推荐进行相应的监测,目的是明确脑血流在阻断和开放颈动脉时的变化,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目前主要的监测手段有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脑饱和度、残端压、脑电图(E E G)、诱发电位、颈静脉饱和度以及颈静脉乳酸水平等,尚无法确定哪一项特异性和准确性最好,参考国外Meta分析结果,推荐残端压与TCD或EEG联合使用能获得最好的监测结果[6]。
四、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方法1. 标准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standard CEA,sCEA):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对侧,取胸锁乳突肌前直切口,如果病变位置较高,切口上缘应沿下颌缘向后上转折,以避免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颈阔肌,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纵行分离,显露颈动脉鞘后,游离暴露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别阻断甲状腺上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
纵行切开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管壁,剥除颈动脉内膜及斑块,仔细清除附壁的斑块及内中膜组织直至血管壁光滑,远端内膜修剪整齐,部分病例予以缝合固定。
连续缝合动脉壁,然后依次开放颈外动脉、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阻断夹。
依次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s C E A是C E A的基础和标准,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虽然后期有补片成形技术和翻转式C E A的诞生,但s C E A仍是国内外最主要的手术方式之一。
2. 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手术(eversion CEA,eCEA):在分别阻断甲状腺上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后,沿颈内动脉起始端横行切断颈内动脉,沿颈内动脉周径环形分离斑块与血管壁,提起颈内动脉血管壁,并用剥离子剥除颈动脉内膜及斑块,像套袖一般将颈内动脉血管壁向上分离,直至斑块和正常内膜的移行部,锐性切断,去除斑块,然后将颈内动脉端侧吻合到原切口处。
依次缝合切口,手术结束。
eCEA的优点是,避免颈内动脉远端的切开和缝合,从而可能降低因缝合导致的再狭窄率[7]。
3. 补片成形修补技术:在s C E A中,外科医生很担心由于连续缝合的技术原因,而导致术后管径丢失或远期再狭窄,因此,补片成形修补技术得以使用[8,9]。
采用的补片包括静脉补片和合成材料等,方法是在s C E A清除斑块后,先将补片一端固定在切口上缘,然后分别做连续缝合。
4. 改良翻转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K u m a r等人[10]对翻转式CEA进行了改良,首先从颈总斑块近段纵切动脉,剪到颈内球部分叉处,不横行切断颈内动脉,直接翻转剥离斑块,该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在实际手术中,操作并不简便。
5. C E A术中需要的转流技术,目的是为了在阻断颈动脉后保持一定的脑血流,从而避免阻断导致的脑梗塞。
5.1 转流与否的选择:C E A术中是否需要转流存在一定争议,建议通过有效的术中监测手段来判断是否需要转流[11],例如,在动脉阻断后,如果TCD监测显示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降低至50%以下,推荐使用转流技术。
有一些学者对所有病例均采用转流,但存在转流管损伤动脉内膜等风险;也有的学者对所有病例均不进行转流,代之以大幅度提升血压,但有证据表明,术中血压的大幅度变化可能造成患者心脏功能的损害,存在潜在的风险。
5.2 转流技术:放置转流是在动脉阻断并切开后,一般先放置颈总动脉端,在转流管排气后,再放置颈内动脉端。
而在动脉结束缝合前,取出转流管,再进行动脉管腔的排气,最后缝合剩余的几针。
6. 关于几种术式的选择:虽然有几种手术方式,但总体而言,各种方法各有所长,手术技术本身并没有先进与否之分,关键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
6.1 sCEA与eCEA:Shah等人1993年-1998年间的数据表明[12],eCEA术后并没有出现sCEA术后的远端管径变小的情况,eCEA的并发症率低于sCEA,包括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率,更重要的是,随访发现e C E A再狭窄率为0.3%,而s C E A为1.1%。
这一研究与K o s k a s[13]和E n t z[14]等人的前瞻性研究,共同肯定了eCEA的优势。
但在此之后,Cao等人[15]的文献回顾分析显示,虽然e C E A可能对降低再狭窄率有所帮助,但对患者卒中或死亡的改善作用并不显著,而且由于病例数尚少,仍无法证明其优越于sC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