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典型题[1]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典型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典型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及典型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清单及重点题同仁学校张妮第一部分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 + 加数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要点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表内乘法一、求几个相同加数和,可用乘法表示。
比如:7+7+7+7+7+7就是求6个7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6×7或7×6表示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几就是几。
0乘任何数都得0。
二、乘法应用题有两种:1、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3个8是()又如:6个7是多少?三、解决问题每个鸡舍里有8只鸡,这里有9个鸡舍,一共有多少只鸡?求一共多少只鸡,也就是算9个8是多少用乘法每个鸡舍的只数×鸡舍的个数=一共有的只数8× 9= 72 (只)答:一共有72只鸡。
四、乘加乘减问题:乘加:6+6+6+6+6+4=5×6+4乘减:6+6+6+6+6+4=6×6—2方法:比5个6的和多4,所以是加4;比6个6的和少6,所以是减2。
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的6倍是()。
5的9倍是多少?解决问题一辆小客车可以坐9人,大客车坐的人数是小客车的5倍。
大客车可以坐多少人?求9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5个9是多少。
9× 5 =45(人)答:大客车可以坐45人六、注意与加法区分1、2与5的和是多少?2+5=72、2与5的积是多少?2×5=103、2个5的和是多少?2×5=104、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2×5=105、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多少?2+5=76、2个5相乘,积是多少?5×5=25第二章角(1)一个角有( 1 )个顶点,( 2 )条边。
(2)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我们红领巾上有( 3 )个角,其中有( 2 )个锐角,有( 1 )个钝角。
(4)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 4 )个角,他们都是(直)角。
钝角>直角>锐角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短无关。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最新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最新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直接写出得数。
9×7= 24÷4= 8×3= 42÷6= 20÷5=25-7= 31+48= 72-59= 37+23= 99-36=4×9÷6= 45÷5÷3= 8×6-2= 7×5+6= 7×4+4=2×3×9= 35÷7×9= 64÷8÷8=2. 口算。
45÷9= 30-5= 45÷9= 46+6=49÷7= 56÷8= 8×9= 6×7=3×5+2= 3×4÷6= 15-10+5= 72÷9÷4=3. 直接写得数。
2×7= 48-20= 27+30= 7×8-3=63÷9= 45÷5= 24-8= 6×6+12=70-8= 7×7= 56÷8= 34+10-8=4. 直接写出得数。
33÷6= 79÷8= 62÷9= 34÷5= 22÷7=48÷7= 44÷6= 79÷8= 38÷6= 29÷5=73÷8= 26÷4= 38÷9= 66÷9= 67÷8=48÷5= 37÷6= 29÷6= 35÷8= 25÷6=5. 口算我能行,玩转加减法。
130-60 =______ 600-200 =______ 480-300 =______150-80 =______ 90-57 =______ 84-75 = ______二、根据题意填空。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一)
西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0: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标1.理解一、十、百、千的位数概念;2.能够用手工和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3.熟练掌握数字0-99之间数的写法、读法及比大小;4.能够掌握简单物品分类的思想。
教学重点1.数字的写法、读法及比大小;2.加减法的口诀;3.物品分类的思想。
教学难点1.能够用手工和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2.能够掌握简单物品分类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概念讲解1.介绍一、十、百、千的位数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数位的概念和数量级;2.引导学生认识0-99之间的数,掌握它们的读法、写法和比大小。
二、口算练习1.设计一些口算题,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口诀;2.引导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三、计算器练习1.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计算,加深他们对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2.设计一些计算器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四、物品分类讲解1.引导学生探究物品分类的方法,加深他们对物品分类的认识;2.设计一些物品分类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物品分类的方法。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展示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2.体验法:通过口算和计算器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评价1.通过考试,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字读写和加减法计算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物品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数字读写和比大小的方法,熟练掌握了加减法的口诀,掌握了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掌握了简单物品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同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和物品分类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西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完美版
西师大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7×9= 42÷7= 27÷3= 45÷5= 5×5=20+63= 40÷8= 35÷5= 8×4= 6×3=12÷2= 80-17= 6+6+6= 3+3+3+3=2. 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4×8=______ 8×8=______ 4×6=______ 7×4+7=______ 49+7=______ 9×5=______ 4+4=______ 6×8+30=______ 1×9=______ 35+7=______ 1×1-1=______ 9×9-9=______3. 直接写出得数。
4×6= 3×3= 5×5= 70-40=42+8= 76-50= 4×3= 4×4=30+48= 3×6= 43+40= 4×5=23+9= 1×6= 72-20= 46+5=2×5= 57+9= 6×5= 2×2=4. 口算。
72÷9= 54-6= 35÷7= 45÷5= 64-8= 7×6=28÷4= 36÷9= 27÷3= 24÷3= 56÷7= 49÷7=32÷4= 2×9= 20÷4= 24÷8= 9×5= 54÷6=5. 用竖式计算。
57÷9= 36÷8= 52÷7= 29÷6=43÷7= 50÷6= 86÷9= 60÷8=二、根据题意填空。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最全)(word文档良心出品)
总复习小学数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西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知识要点-全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1.84的乘法口诀(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
1.8 4的乘法口诀(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坚信“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今天,我要分享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4的乘法口诀》。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中关于4的乘法口诀的相关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4乘以1等于4,4乘以2等于8,4乘以3等于12,4乘以4等于16,4乘以5等于20,4乘以6等于24,4乘以7等于28,4乘以8等于32,4乘以9等于36。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掌握4的乘法口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
学具:学生作业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4有关的事物,如4个苹果、4只小鸟等,引导学生发现4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2. 讲解4的乘法口诀:通过PPT展示4的乘法口诀表格,引导学生发现4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并讲解每个乘法口诀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以4乘以5等于20为例,讲解如何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4的乘法口诀计算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如4乘以3、4乘以6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4的乘法口诀的应用,互相交流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4的乘法口诀表格,突出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1)4乘以7等于多少?(2)4乘以8等于多少?(3)4乘以9等于多少?2. 答案:(1)4乘以7等于28。
(2)4乘以8等于32。
(3)4乘以9等于3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例题、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4的乘法口诀。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4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运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购买4个苹果需要多少钱?购买4本书需要多少钱? etc.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word完整版)非常全的小学数学知识点汇总,推荐文档
一、各年级知识点: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
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
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二、必背定义、定理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S= a×h÷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
公式:S=ch=πdh=2πrh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公式:V=Sh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公式:V=1/3Sh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三、计算方面读懂理解会应用以下定义定理性质公式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完整word版)(超详)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基本概念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其中“一”是计数的基本单位。
10个1是10,10个10是100……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5、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
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6、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7、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⑴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12。
543 亿。
⑵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⑶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几,比5小就舍去,是5或大于5舍去尾数向前一位进1。
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就叫做四舍五入法。
8、整数大小的比较: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以此类推。
1、小数的意义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要点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要点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资料第一章表内乘法一、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表示。
比如:7+7+7+7+7+7就是求6个7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6×7或7×6表示在乘法算式中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读法】6 × 7= 42读作:6乘7等于427×6=42读作:7乘6等于42乘几就是几。
乘任何数都得。
二、乘法应用题有两种:1、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如:3个8是()又如:6个7是多少?三、解决问题每个鸡舍里有8只鸡,这里有9个鸡舍,一共有多少只鸡?求一共多少只鸡,也就是算9个8是多少用乘法每个鸡舍的只数×鸡舍的个数=一共有的只数8× 9= 72 (只)答:一共有72只鸡。
四、乘加乘减问题:乘加:6+6+6+6+6+4=5×6+4乘减:6+6+6+6+6+4=6×6—2方法:比5个6的和多4,所以是加4;比6个6的和少6,以是是减2。
1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9的6倍是()。
5的9倍是多少?办理问题一辆小客车可以坐9人,大客车坐的人数是小客车的5倍。
大客车可以坐多少人?求9的5倍是多少,就是求5个9是多少。
9× 5=45(人)答:大客车能够坐45人六、注意与加法区分1、2与5的和是多少?2+5=72、2与5的积是几何?2×5=103、2个5的和是多少?2×5=104、一个因数是2,另外一个因数是5,积是几何?2×5=105、一个加数是2,另一个加数是5,和是多少?2+5=76、2个5相乘,积是多少?5×5=25第二章角2(1)一个角有(1)个极点,(2)条边。
(2)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我们的红围巾上有(3)个角,个中有(2)个锐角,有(1)个钝角。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例如15÷3=5,所以15能被3整除,3能整除15。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 、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5.2分米的认识(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
5.2 分米的认识(Word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西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长度单位,这一次我们将聚焦于分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分米是长度的一种计量单位,它位于厘米和米之间,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那么,我们就从分米的认识开始吧。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五章第二节《分米的认识》。
这一节主要教学分米与生活事物的联系,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大小,并能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了解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能够运用分米进行实际物体的长度测量。
3. 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掌握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进行长度测量。
难点则是让同学们理解分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根长度为1米的绳子,然后剪成10段,每段就是1分米。
通过这个情景,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分米的长度。
2. 分米与厘米、米的关系:我会通过教具演示和讲解,让同学们理解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3. 观察和操作活动:我会给每组同学发放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同学们用尺子测量,并用分米记录长度。
4.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一个桌子高8分米,一个椅子高3分米,请问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分米?”来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分米进行计算,如“一根铅笔长15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米与厘米、米的关系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换算成分米后记录下来。
2. 计算一下教室的长度,换算成分米后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它们对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分米概念至关重要。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因数×因数=积,其中4和5都是因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一个加数= 另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因数×因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2021年上册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重点知识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2021年上册期末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重点知识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大家算一算。
3×6-2=______ 2×6+5=______ 2×5+2=______ 2×5+1=______ 3×6+6=______ 6×2+3=______2. 直接写出得数。
65⨯= 93⨯= 549÷= 785⨯-= 158+= 637-= 408÷= 427⨯⨯= 88⨯= 729÷= 74⨯= 6378÷+=3. 用竖式计算。
174+583= 108+264= 241+739=388+421= 245+38= 254+128=4. 用竖式计算。
346-97= 708-139= 600-425=802-198= 437-269= 21-143=5. 比一比,算一算。
8+24÷4=______ 36-28÷4=______(8+24)÷4=______ (36-28)÷4=______二、根据题意填空。
1. 父亲今年32岁,儿子今年9岁,10年后,父亲比儿子大_______岁。
2. 用0,9,4,1四个数字,可以组成________个各个数位不重复的四位数。
3.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东的身高是123(_____)。
教室大约长10(_____)。
4. 动动脑,填一填。
10,20,30,40,______,______。
5, 50,500,______, ______。
20, 40, 60,______, ______。
33, 43, 53,______, ______。
5. 想一想,再比较大小。
3分______ 30秒4时______ 400分240秒______ 4分100秒______ 2分半时______ 40分 100秒______ 1分6. 在计算35-35÷7 时要先算______法,再算______法。
(完整)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1 / 1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概括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 (m) 、分米 (dm)、厘米 (cm) 。
2、丈量较短物体往常用厘米或分米作单位,丈量较长物体往常用米作单位。
3、丈量时:把物体的一端瞄准 0,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假如不是对着 0,则用大数 - 小数,等于几就是几厘米。
4、 1m=100cm 100cm=1m 1m=10dm 10dm=1m 1dm=10cm 10cm=1dm5、角有一个极点,两条边。
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6、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一样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能够画出直角。
( 会在方格纸上画直角、锐角、钝角)7、三角板有 3 个角,有 1 个是直角。
长方形、正方形的4 个角都是直角。
8、要知道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能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关,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相关。
10、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能够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为简易。
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 5×4或 4×511、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如 3× 6=( )+( )+( ) = ( )+( )+( )+( )+( )+()12、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互换地点,积不变。
13、算式各部分名称。
5× 4 =2030÷ 5 = 6因数因数×因数 因数 积=积 被除数 除数被除数÷除数=商商被减数—减数=差加数 +加数 =和除数×商 =被除数积÷因数 =因数14、乘法、除法算式的读法5×4=20 读作5 乘4 等于2030 ÷ 5=6 读作30 除以5 等于 6(数字大小写都可)1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执教者:左姝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8、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
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9、“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练习:1、5个6相加写作乘法算式是()或()。
2、先看图,再填空★★★★★★★★★★★★(1)求一共有多少个的加法算式是:(2)求一共有多少个的乘法算式是:(3)第二行画△是4个3:第一行:○○○第二行:(5)在8×6=48中,8和6都叫做(),48叫做()。
(6)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写出两个相应的乘法算式。
(1)()八二十四(乘法口诀要大写)(2)七()六十三(乘法算式要小写)3、根据算式写出乘法口诀。
8×7()6×9()4、5+5+5+4=()或()8+8+8+8-7=()或()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尺可以画出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三角尺上有3个角,其中最大的那1个是直角,其余2个都是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直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6、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7、所有的直角大小都一样。
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2个锐角和1个钝角。
8、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9、拼角:一直(角)一锐(角)拼钝角10、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
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
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4、三角板中有三个角,有()个直角。
5、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三、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是1厘米,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
(算,数)4.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5、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6、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7、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8、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厘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四、观察物体[ 从正面、侧面、上面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1、从正面看一个立体图形,看到的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还可能是圆柱。
2、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还可能是长方体。
3、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还可能是圆柱,圆锥。
4、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一样,但方向相反。
5、观察组合物体的表面时,与物体的高矮和是否对齐无关。
练习(1)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不同。
(×)(2)在同一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
(√)(3)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看到一个长方形。
(×)(4)小明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物体一定是正方形。
(×)(5)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面观察,都不可能看到正方形。
(×)(6)从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7)从正面看一个正方体,只能看到一个(正方)形。
(8)从一个物体的上面看到一个正方形,它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
(9)从一个长方体的任何一个面看,不可能看到(圆)。
六、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5、多几的问题。
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五、表内除法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照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至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照没几个一份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三、用乘法口诀求商1.计算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
四、倍的认识【倍的认识经典例题与练习】一、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一个数×几倍=另一个数)例1、8个2相加等于多少?2、2的8倍等于多少?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数除以小的数(大数÷另一个数=倍数)例:1、45是9的多少倍?三、应用问题(一)画线段再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个数×倍数=大数平均数×份数=总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2、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大数÷另一个数=倍数)求每份数(总数÷平均数=份数)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
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三)画线段再计算,求一倍数(大数÷倍数=另一个数)求平均数(总数÷份数=每份数)1、爸爸今年45岁,是小玲年龄的5倍,小明今年多少岁?2、饲养小组有母鸡12只,恰好是公鸡的3倍,公鸡有几只?3、图书馆买来40本故事书,是科技书的5倍,科技书几本?(四)画线段再计算,几倍多几(数1×倍数+数2=大数)1、文具店运来三箱红墨水,每箱10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