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裂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挫裂伤

是脑挫伤和脑裂伤的合称,因二者常同时存在,临床影像学又不容易将两者截然分开,故常一并诊断脑挫裂伤,是最常见的颅脑损伤之一。

病理:

①脑挫伤是指在一钝性外力作用下造成局部或大部脑组织的静脉淤血、脑水肿、脑肿胀、坏死、液化及散在多发小灶出血;

②脑裂伤是指在剪性或旋转外力的作用下导致脑、软脑膜和血管的断裂,也造成小灶出血,如果是脑皮质血管或软脑膜血管撕裂则伴发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较轻的可逐渐恢复,严重者出血较多,超过15ml则可发展成血肿,最后液化成囊肿;

③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国外学者把其称为白质撕裂伤,应属脑挫裂伤的范畴。1982年正式命名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外伤后即刻发生的,由于脑灰白质的质量有差异,因此运动的加速度(惯性)不同;又由于脑组织的不易屈性,以致突然加速或减速使各种组织间产生相对位移,形成一种剪切应力,造成神经轴索和小血管的断裂损伤。这种损伤好发于不同质量的组织之间,如白质和灰白质交界处,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胼胝体,大脑与小脑之间的脑干上端以及基底节与内囊区。

病理分期:

急性期(1w内)灰白质交界处及白质区弥漫或成簇的针尖样出血灶;基底节、内囊、海马和脑干等部位也可见到散在或成簇的出血灶;部分成融合状态。胼胝体可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中断。光镜下见病变区域轴索扭曲,肿胀和轴索回缩球(arb)。轴索在外力作用下肿胀,扭曲最后断裂,轴浆在断裂处溢出蓄积呈圆形或椭圆形,这种结构称为arb。吸收期(2w—8w)弥漫的小针尖样出血灶被吸收,较大的出血灶囊变,小疤痕形成。光镜下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大量小胶质细胞成簇增生,这是小胶质细胞对外伤性髓鞘分解产物非特异性增生反应的结果。恢复期(>8w)脑白质萎缩,脑室扩大,髓鞘变性。

临表:

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伤后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增高症状,较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表现危重,即伤后意识丧失,多数患者立刻死亡,部分患者可昏迷数周至数月,甚至成为植物人,即使存活多数亦有严重的后遗症。昏迷的原因主要是脑广泛性轴索损伤,使皮层与皮层下中枢失去联系所致。

ct表:

ct能准确的反映脑挫裂伤的病理变化。急性期脑挫裂伤的典型表现为低密度水肿区内出现多发,散在点状高密度出血灶,国外学者把其比作撒盐和胡椒面。病变局部脑池、脑沟变小,消失,病变范围广泛者还可使脑室受压移位,甚至变小闭塞。常并发颅内外血肿和蛛网膜下腔出血;dai 表现为脑灰白质界限不清,交界处或脑白质、脑干有小点、片状出血灶,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等。由于ct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伤,因此,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以下几条有助于诊断:⑴受伤时头部处于运动状态;⑵伤后昏迷时间长;⑶弥漫性脑肿胀或脑灰白质分界不清;⑷灰白质交界处或脑白质、脑干有点片状出血;⑸可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