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送别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别诗鉴赏》导学案
(总4课时)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离别”自然也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尤其是唐代的送别诗”更是诗歌中
学习目标:
1把握送别诗的特点,感知送别诗的意象选择
2 •体会送别诗的感情,分析送别诗的写作技巧学习课时
第1课时:概括送别诗的情感特点,学习《春夜别友人》、《送魏万之京》。
第2课时:学习《送友人》,归纳送别诗的一般特点。
第3、4课时:完成送别诗练习
一、结合诗句概括出下面送别诗的情感特点
(1)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宽慰对朋友的友好祝愿
(2)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劝慰中带难分难舍
(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表诗人高尚的志节
(4)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5)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情感:情深意长的勉励网
二、送别诗例析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
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本诗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1.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与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对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
2•分析该诗的炼字艺术。
2•“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
见别意的深沉。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
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离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 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3•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技巧。
3.衬托(融情于景),借树阴遮住西沉的明月,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
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亦可从“炼字”的角度回答,抓住“隐”、“没”两字来体会)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诗歌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 这首诗选择鸿雁、云山、树色、砧声等意象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抒发了悲秋伤别和 _______________ 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2、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
的什么情绪?
2、“微霜” “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 ____________ 黯然神伤的情绪。
3•“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3、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
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
4、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4、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______________ 时光。
5•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请从叙事、写景、抒情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说说
这首诗的炼句之妙。
5.诗人是把叙事、写景和抒情交织在一起来写的。如首联,先说朋友要走,再说“昨夜微______________ 霜初渡河”,点明昨晚的景象,是一种倒叙的笔法。将深秋时节朋友告别的萧瑟气氛渲染得
极为凄清,叙事中有景,有情。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的手法,加深了描写。“鸿雁”、“云山”
是感官接触到的物象,但出自“愁里听”和“客中过”,即是由事见景,由景生情。尾联则
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过来人对后来者的警诫。语句凝练、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
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说说该诗是如何借助物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写出了故人恋恋不舍的情感。离群的马和萧萧马嘶,则双写游子和故人的深情厚谊。
2•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字描画出白
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白水环绕的送别图景。
3•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喻友人的
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喻自己像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三、归纳送别诗的特点
(1)情感内容:1.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
(2)时间地点:长亭古道相送、夕阳芳草离情
(3)意象选择: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4)送别原因:赴考、出使、迁谪(宦游) 、征戎、乡旅、归隐等
战乱频仍,戍守边关;仕宦为官,贬官异地;宦游不归,漂泊在外;
(5)送别对象:朋友亲人爱人
四、送别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1、直接写别情: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间接写别情
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写送别场景,以景写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4、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
柳永《雨霖铃》
五、送别诗的鉴赏技巧
1、把握诗歌的风格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别薛华》、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柳宗元的《重别梦得》等。
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丝毫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此外还有高适《别董大》,表现了对朋友美好的祝愿;岑参的《送李副使磧西行军》,充满豪情壮志,感情慷慨激昂。
2 掌握常见意象的寓意
A、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
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B、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
C、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