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与道具在影视作品中的不同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场景与道具在影视作品中的不同寓意摘要:场景与道具在影视作品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影视作品中场景与道具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乱用,更不能错用,这就好比炒菜的时候放错了调料,错把盐当成糖放在菜里,或者吃西餐的时候拿了双筷子。作为一个好的美术设计者既要把道具的外形设计精美准确,又要反映出剧情所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因为一个小小的道具直接影射着那个时期的特点,如刀枪,战车,宫殿,文房四宝等都带有时代性。更加要考虑的是场景与道具意境体现,利用一景一物传达出作者想表达的内心情感。
关键词:场景;道具;真实;意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3-0147-02
一、真实
说起历史剧的拍摄的确是不容易,不仅需要严谨的拍摄手法更要懂得历史知识,不然就会闹出天大的笑话。冯小刚在拍摄《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其中有一场内景戏,桌子上放了一枚硬币,是一九八几年的硬币,冯小刚立刻纠正到:“那个时候有八几年的硬币吗”?
就一个普遍的现象来说,许多反映先秦时期的历史剧中就出现了马镫,要知道马镫是东汉末年才出现的。有的导演解释说“我不
可能为了拍一部戏就让演员们骑着没有马镫的马在战场上厮杀”,这当然有情可原的,但是看过《亚历山大大帝》这部影片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里面几万大军的厮杀场面没有一个士兵是骑着配有马镫的战马,导演奥利弗·斯通光是让演员练习骑没有马镫的战马就培训了几个月之久,西方的马镫是在公元6世纪才出现的,有些西方考古学家认为,是柔然人从中国东北把马镫传播到欧洲去的。
再如影片《英雄》开头处长空与秦国七大高手的对决,七大高手的剑被打成弯曲的,这样的设定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秦代的铸剑大多数是青铜剑,但是青铜剑不论在外形上还是韧性上都不是电影中人物所使用的剑的样子。电影中用的应该是用铁铸造的剑。首先,青铜剑的颜色应该是青绿色的,铁剑才是灰色并且有很亮的反光。其次,由于青铜的韧度较低,怎么会出现弯而不断的现象呢?剑的历史年代的失真,直接的后果就是人物和故事的失真。《英雄》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本身就是对历史的一种杜撰,在剑的使用上就可见一般。
二、文化
当然,上面讲到的是道具的真实性问题,在一些情感细腻的影视作品中道具不仅讲究真实性,更重要的传达文化与情感的工具。
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为人们成功塑造了一位巾帼女英雄的形象,其中影片的服装与配饰设计更是影片增色不少。《花木兰》的服装设计严格的以历史为依据,采用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服饰。影片中士兵的铠甲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北朝时期的铠甲主要有筩袖铠甲、裆铠和明光铠。两裆铠只在前胸后背有两片甲在肩部用带系联,腰上束带,李翔穿的这一套原型便是裆铠。里面的头式及妆容也唐朝女子的韵味,在与花木兰一起相亲的几个女孩中,首先映入眼帘就是头顶双鬟髻的女子,而花木兰则梳的锥髻。《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花黄”即指将金箔剪刻出花形,装饰在面部贴在额头上的叫花钿,贴在两颊的是靥钿。片中相亲时的第三位女子额头处点缀的便是花钿。而片中花木兰唯一的头饰就是头上的一个木兰梳子,来源于唐朝女子配饰中的栉。古时女子的栉上雕刻丰满,质地不俗,而木兰的栉上只有一朵木兰花,作为木兰留给家人的唯一信物,它已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装饰配件,而是一个象征符号,突出了木兰质朴,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性格,既满足角色装束上的造型又维系着剧情,既尊重历史,又不乏细节上的处理,这也正是道具设计的追求所在。
《谍中谍》系列历经十几年已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谍中谍3》中那二十分钟的中国外景场地的拍摄让我们大饱眼福。古朴的西塘小镇,繁华的上海都市,浓郁的生活气息,连同桥上的说唱的艺人与撑船的渔民共同构成了一幅天然的背景图案。与当汤姆克鲁斯在挥舞着双臂奔跑在西塘的街巷时,好莱坞想的无疑不是中国的市场,吸引的自然是中国观众的眼球,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这也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样的场景是全球的观众都在看,又何尝没
把中国推向世界呢?观众既可欣赏其中精彩的剧情,同时又能体会到中国西塘美景,中国的文化自然得到了很好的弘扬。中国的导演总想着把自己的东西推向全世界,但总找不到得体的方法。就像北京奥运会时我们做了很多外表精致的册子销往国外,然而销量却不尽如人意,外国人并不喜欢拿起书本了解一种文化,如果我们能在影片中设计这样的画面,比如两个人在小巷中追逐,我们将这时的小巷设计成老北京的胡同,两人在在这其中的一段追逐既可让国外的观众在观看精彩剧情的同时,对老北京的胡同及四合院有了一定的了解,观众可能更有兴趣用这样的方式去了解文化。
近些年的动作片尤其是古装动作片,《无极》《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白蛇传奇》等无论从场景空间造型,还是道具服装造型都已不再是对历史考证后的真实再现,而是对某些历史特征的提取,对传统纹样的艺术加工与再创造,增强了影片的视觉效果。华美绚丽的场景,精致艳丽的服装,俨然没有了历史时代性的特征。像《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皇宫与服饰,《夜宴》里的太子艺馆,这些仿佛是套着华丽外核的一个盒子,而盒子里面的含蓄,朴实的内涵没有了,突出的是气势、浪漫、情怀的外在形象。
三、意境
试想一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一条小河上,一叶扁舟在河上渐渐远去,而河岸上一个人正在默默地遥望着那远去的扁舟。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时,会不会觉得这个人心绪
烦闷、孤寂凄凉,似乎像那一叶扁舟一样即将远去呢?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站在的是滚滚长江的岸边,那又是一番怎么样的思绪呢,或是心潮澎湃或是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总之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所以选景与布景是格外的讲究,同样都是水,描写的心境截然不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场景道具反映了不同人物的内心感受,甚至有的时候同样的物品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钻戒固然是爱情的象征,当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求婚的时候,通常的影片里都会是以钻戒为道具,而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在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里,一对男女迷了路,而男友将仅剩的最后一瓶水留给了女友,这样的爱情只是通过一瓶水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中国人很含蓄,往往将要表达的东西隐藏在背后,然后让观者走迷宫一样,一层层揭开迷雾见青天,当我们看透其中的奥妙时,也正是大彻大悟之时。拍摄于1947年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曾先后六次出现了月亮的意象,用以表达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这部影片展现的是抗战前后十年的时间,片名巧妙地引用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句,展现了一幅“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画卷。当江上月圆之时素芬就会想起忠良对她说的话“但愿我们能永远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每当素芬这样想时,忠良还在上流社会纸醉金迷。影片利用空镜头月亮将主人公在不同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