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A--面子威胁原则

合集下载

“安慰”行为的中日对比研究

“安慰”行为的中日对比研究

“安慰”行为的中日对比研究作者:高琳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7期摘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感到沮丧和不安的经历。

如果在陷入不良情绪时得到适当安慰,便可以缓解情绪并建立起与对方的信赖关系。

每种语言中都存在安慰行为,汉语和日语也不例外。

在所有文化中,适当的“安慰”表现都可以帮助双方维持更好的关系。

但如果是不适当的行为,可能会使对方情绪变得更加消沉,并使得人际关系恶化。

因此有必要从缓解他人情感的语言行为出发,从语用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安慰”行为。

关键词:不良情绪“安慰”行为语用论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7-0248-03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的“安慰”行为策略及其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汉语和日语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并通过语言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两种文化的差异,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解。

本研究将列举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都常遇到的容易引起人不良情绪的典型情景,具体分析在各种情况下中文和日文中经常出现的“安慰”表现以及“安慰”策略。

一、先行研究迄今为止,关于“安慰”的研究通常都是根据礼貌理论进行分析的,例如日本的関山(1998)、黒川(2001)以及中国的彭慧(2008)、杨易亦(2011)等。

Brown&Levinson (1987)认为人类行为都存在普遍规则,其中之一就是礼貌。

在B&L的礼貌理论中,“礼貌”被定义为“一种建立和保持顺畅沟通的语言策略”。

根据宇佐美(2002)的说法,B&L的“面子”概念必须理解为“人类的基本需求”。

每个人都有存在于社会中的维持自我形象的面子,面子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积极面子,这是一种被人们理解和钦佩,或者被喜欢和亲密的愿望。

另一个是消极面子,它是不被打扰和强迫,或不愿被阻碍自由的愿望。

威胁面子的行为称为FTA (Face Threatening Act)。

关于“安慰”行为的使用,既要考虑自己希望拉近与对方距离的积极面子,也要考虑对方不愿被他人打扰的消极面子。

礼貌原则与翻译

礼貌原则与翻译
rent approaches(研究视角)
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 The social-norm view of politeness The pragmatic view of politeness
Politeness as a real-world goal(礼貌是现实目的)
Politeness and translation(礼貌和翻译)
文本功能(textual function)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和人际 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
礼貌是判断译文人际功能是否做到对等(interpersonal equivalence)的一 个因素
礼貌面子观
Brown&Levins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 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面子在交际中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
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 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有自主的自由,不因迁就别人或受干预妨碍 而感到丢面子。
礼貌规则: (1)不要强加于人(don’t impose )-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势地位不均等的场合,如学生和老师,雇主和雇员 (2)给对方留有余地和空间(give options )-适用于交际双方权力地位平等但社会关系不密切的场合,如商人 与客户 (3)增进双方的友情(be friendly)-适用于好友、恋人
(3)增进双方的友情 It looks like you and I got into the wrong line.(刚认识的朋友)
礼貌原则和准则
英国语言学家Leech将语用原则分为“人际修辞”和“篇章修辞”。他的“修辞”指的是 交际中有效的运用语言,它由交际双方所遵循的原则和准则组成。人际修辞 (interpersonal rhetoric ),该框架包括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礼貌原则 (politeness principle)

论保全和修复面子的行为

论保全和修复面子的行为

论保全和修复面子的行为姓名:陈静恍班级:14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一、面子理论与会话修补理论自从戈夫曼着手研究面子以来,这种潜藏于交际背后的心理活动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

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理论认为,“面子”是“一个人在公众面前想要维护的自我形象”。

他们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类。

积极面子即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赞许;消极面子,即希望有自主的自由,不迁就别人或不受到干预妨碍。

他们提出的“面子保全理论”和“面子威胁行为”(FTA)认为威胁说话人面子的行为包括威胁积极面子的道歉、忏悔、认错,也包括威胁其消极面子的答谢、接受对方的道歉等行为;而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行为包括威胁积极面子的说话人不关心听话人的情感、要求等行为,也包含威胁其消极面子的说话人主动干涉听话人的行动自由行为等。

一旦面子威胁言行发生,如何挽回也成了研究的焦点。

根据王晓燕(2007)的观点,会话修补反映的是说话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清除误解,自我编辑,更正语言偏误,加强语力,力求表达的准确性,延续交际的心理认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准确传达说话者意欲传达的语言信息”,所以会话修补算是以恢复、保全面子为目的出发的一个实质性的语言策略。

二、讨价还价中的面子威胁与会话修补在有购买意向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威胁面子的言行时有发生;甚至可以说,讨价还价就是一场面子保全与威胁的言语游戏。

一旦任何一方的积极面子或者消极面子受到威胁,都会采取策略进行挽救。

在实时会话,特别是这种目的性很强的讨价还价的会话中,会话修补的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挽回面子,促进交易继续。

下面讨价还价实例是某个服装店的一笔交易。

售货员(S=Salesgirl)帮中年女顾客(G= Guest)试穿好外套后,顾客还在在镜子前留恋顾盼。

S1:大姐很有眼光啊,这件衣服很衬你的气质!G:……什么价啊?S:八五折。

原价668,打过折567.8G1:哦,折扣不能再低点了?S2:您看看这牌子……这个牌子的折扣已经够低了!G2:……那就去个零头吧。

论语用学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

论语用学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

论语用学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刘璃蔧【摘要】Pragmatics is a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rules that influence language behavior and rules that govern alternately speaking.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pragmatics in the past 70 years, linguist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been enriching and developing this field of research, forming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face-saving principle etc. Based on the above principles, this paper discusses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scourses:guided by adaptation theory, we should actively comply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mainly use the principle of cooperation, use cooperative principle, politeness principle, face-saving principle flexibly, so as to ensure the efficiency, friendship and harmony of the conversation.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English related practitioner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learning pragmatics and use language to guide practice.%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的科学.自上世纪70年代语用学成立以来, 国内外语言学家不断对其丰富和发展, 形成了合作、礼貌和面子保全等语用原则.文章在分析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实例论述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语用原则策略:以顺应性理论为指导, 正确把握语用原则间的辩证关系, 积极顺应交际语境的变化, 以合作原则为主要会话原则, 灵活运用礼貌原则和面子原则, 保证会话的高效、和谐与可持续.文章最后建议语言相关从业者, 积极关注学习语用学发展, 并用语用学指导交际实践.【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6页(P103-108)【关键词】语用学;语用原则;交际【作者】刘璃蔧【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辽宁大连 116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9一、引言在日常交往会话中,人们会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般情况下字面意思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语用学术语英汉对照

语用学术语英汉对照

语用学术语英汉对照adaptability顺应性(1.2.2)affective mutuality情感共享(4.5.3)agreement maxim一致准则(2.2.1)anaphora前照应(6.1.1)anaphoric use前照应用法(6.1.1)approbation maxim赞誉准则(3.2.4)appropriate conditions合适条件(3.2.4)assertives断言类(以言行事)(3.2.3)behabitives表态类以言行事(3.2.1)calculability(含意的)可推导性(4.4.2)calendric time units历法时间单位(6.1.3)cancellability(含意的)可取消性(4.4.2)change-of-state verbs状态变化动词(6.2.4)code model代码(交际)模式(2.1.1)cognitive environment认知环境(5.2)cognitive mutuality认知共享(4.5.3)cognitive pragmatics认知语用学(1.5)collaborative performatives协作性施为句(3.2.1) commissives承诺类(以言行事)(3.2.1)common knowledge共知(5.2)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交际能力(7.1)communicative intention交际意图(1.3.2)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语言交际能力(7.1)constatives表述句(3.2.1)context语境(1.1)context of situation情景语境(5)contextual assumptions语境假设(1.5.4)contextual correlates语境相关因素(5.1.1) contextual effects语境效果(1.5.4)contextual features语境特征(5.1.1)contextual implication语境暗含(1.5.4)contextual meaning语境意义(1.2.3) contrastive markers对比性标记语(6.4.1) contrastive pragmatics对比语用研究(1.5.2)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常规含意(4.4.1)conventionalization规约化(1.3.2)conversation analysis/CA会话分析(1.2.2)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意(4.4.1)conversation structure会话结构(1.2.2)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2.1.2)co-text上下文(5.1.1)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8.1)cross-cultural pragmatics跨文化语用学(1.2.2)culture-loaded words富含文化内涵词语(8.2.1)declarations宣告类(以言行事)(3.2.3)decoding解码(2.1.1)defeasibility(含意的)可废除性(6.2.5)deictic center指示中心(6.1.1)deictic expression指示语(1.1)deictic use指示用法(6.1.1)deictics指示语(1.1)deixis指示语(1.1)developmental pragmatics发展语用学(1.6)directives指令类(以言行事)(3.2.3)disambiguation消除歧义(5.4)discourse deixis话语指示(6.1.1)discourse markers话语标记语(1.2.4)discourse meaning语篇意义(1.2.4)discourse operator话语操作语(6.4)discourse particles话语小品词(6.4)dynamic pragmatics动态语用学(4.6)elaborative markers阐发性标记语(6.4.1)emphathetic deixis移情指示(6.1.4)encoding编码(2.1.1)encyclopaedic information百科信息(1.5.4)entailment蕴涵(6.2.1)equivalent effect等值效果/等效(9.4)essential condition(实施言语行为的)基本条件(3.2.3)ethnography(of communication)(交际中的)人类文化学(1.2.2)exercitives行使类(以言行事)(3.2.1)explicature明说(1.5.4)explicit performatives显性施为句(3.2.1)expositives阐述类(以言行事)(3.2.1)expressives表情类(以言行事)(3.2.3)extended speech act theory扩充的言语行为理论(3.2.4)face面子(2.2)face theory面子理论(2.2)face threatening acts/FTA威胁面子的行为(2.2.2)factive verbs叙实性动词(6.2.4)felicity conditions合适条件(3.2.1)filler填充语(3.3)gambits话语策略语(6.4)general pragmatics(1.2.2)generalized implicature一般会话含意(4.4.1)generosity maxim慷慨准则(2.2.1)gestural use手势用法(6.1.1)grammatical competence语法能力(7.1)group performatives群体性施为句(3.2.1) guiding culture主文化(8.1)hearing meaning听话人意义(1.2.4)hedge模糊限制语(6.3)illocutionary competence施为能力(7.1)illocutionary force施为用意(3.2.1)implicated conclusion暗含结论(4.5.2)implicated premise暗含前提(4.5.2)implicative verbs含蓄性动词(6.2.4)implicature暗含/含意(4.5.2)implicit performatives隐性施为句(3.2.1) indeterminacy(含意的)不确定性(4.4.2)indirect speech act间接言语行为(3.2.3)inference推理(1.3.2)inferential markers推导性标记语(6.4.1) inferential model推理模式(1.3.2)informative intention信息意图(1.2.4)ingredients of context语境成分(5.1.1)initial context初始语境(5.3)intention意向(2.1.1)interlanguage语际语言/中介语(1.5.2/8.2.2)interlanguage pragmatics语际语用学(1.5.2/8.3)intra-lingual communication语内交际(9.2)linguistic channel语言信道(5.1.1)linguistic context语言语境(5.1.1)linguistic meaning语言意义(4.2)literal meaning字面意义(2.2.1)locution以言指事(3.2.2)locutionary acts表述性言语行为(3.2.2)logical connector逻辑联系语(6.4)logical infromation逻辑信息(1.5.4)logical form逻辑(形)式(2.1.1)loose talk随意言谈(6.3.3)macropragmatics宏观语用学(1.2.2)manifestness显明(2.1.3)maxim准则(2.1.2)maxim of manner方式准则(2.1.2)maxim of quality质的准则(2.1.2)maxim of quantity量的准则(2.1.2)maxim of relation关系准则(2.1.2)meaning in context(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4)meaning in interaction言谈应对中的意义(4.6)meaning in use(语言在)使用中的意义(4)mental world心理世界(5.1.1)message model信息模式(2.1.1)metalinguistic performatives元语言施为句(3.2.1) micropragmatics微观语用学(1.2.2)mitigator缓和手段(6.3)modesty maxim谦逊准则(2.2.1)modal particles情态小品词(6.4.1)mutual cognitive environment相互认知环境(2.1.1 mutual knowledge互知/互知性(2.1.1)mutual knowledge hypothesis互知假设(2.1.1)mutual manifestness互明(1.5.4)natural meaning自然意义(2.1.2)negative face负面面子(2.2.2)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负面礼貌策略(2.2.2)negotiability商讨性(1.2.2)negotiability of meaning意义磋商(4.6)non-anaphoric use非照应用法(6.1.1)non-calendric time units非历法时间单位(6.1.3)non-conventionality(含意的)非规约性(4.2.2)non-deictic use非指示用法(6.1.1)non-demonstrative inferene非实证性推理(2.1.3)non-detachability(含意的)不可分离性(4.2.2)non-natural meaning非自然意义(2.1.2)non-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交际(8.1)optimal relevance最佳关联(2.1.3)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3.3)orgazational competence(语言的)组织能力(7.1)ostension明示(2.1.3)ostensive-inferential model明示-推理模式(2.1.3)over-informativeness过剩信息(9.1)particularized implicature特殊会话含意(4.4.1)performative hypothesis施为假设(3.2.1)performative(s)施为句(3.2.1)performation verb施为动词(3.2.1)perlocution以言成事(3.2.2)perlocutionary acts成事性言语行为(3.2.2)person deixis人称指示(6.1.1)physical context物质语境(5.1.1)physical world物质世界(5.1.1)place deixis地点指示(6.1.1)poetic effects诗学效果(4.5.3)politeness principle礼貌原则(1.2.5)politeness strategies礼貌策略(1.2.4)positive face正面面子(2.2.2)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ies正面礼貌策略(2.2.2)power relations权势关系(3.1)pragma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用语言能力(7.1)pragmalinguisics语用语言学(1.5)pragmatic acquisition语用习得(7)pragmatic ambivalence语用含糊(5.4)pragmatic competence语用能力(7.1)pragmatic connectivs语用联系语(6.4)pragmatic development语用发展(7.3)pragmatic failure语用失误(1.5.2)pragmatic function words语用功能词语(6.4)pragmatic inferenceh语用推理(1.4)pragmatic markers语用标记语(6.4)pragmatic operators语用操作语(6.4)pragmatic strategies语用策略(1.2.4)pragmatic transfer语用迁移(1.5.2)pragmatic vaguenss语用含糊(5.4)pragmatics语用学(1.1)pre-emptive usage(指示语)先用现象preparatory condition(实施言语行为的)预备条件(3.2.3)presupposition前提(1.2.2)presupposition-triggers前提触发语(6.2.1)primary illocution act首要的以言行事行为(3.2.3)principle of relevance关联原则(2.1.3)procedural meaning程序意义(6.4.2)*projection投射/影射(6.2.5)propositional content命题内容(2.1.1)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实施言语行为的)命题内容条件(3.2.3)propositional form命题形式(5.4)prospective discourse markers后指性话语标记语(6.4.1)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心理-生理机制(7.1)*reference assignment确定指称对象(5.4)relative appropriateness相对合适性(3.2.4)relevance theory关联理论(1.2.4)representatives表述类(以言行事)(3.2.3)retrospective discourse markers前指性话语标记语(6.4.1)ritual performatives仪式性施为句(3.2.1)scalar particles等级小品词(6.4.1)*secondary illocutionary act次要的以言行事行为(3.2.3)semantic enrichment语义充实(5.4)semantic meaning语义意义(4.2)semantic representation语义表征(2.1.1.2)sentence meaning句子意义(2.1.1.2)sincerity condition(实施言语行为的)真诚条件(3.2.3)size of imposition强加程度(2.2.1)social action社会行为(3.2.4)social context社交语境(5.1.1)social deixis社交指示(6.1.1)social distance社会距离(2.2.2)social power社会权力(2.2.2)social world社交世界(5.1.1)societal pragmatics社会语用学(1.2.2)socio-cultural pragmatics社会文化语用学/研究(1.5.2)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she社交语言能力(7.1)sociopragmatics社交语用学(1.5.3)solidarity平等关系(5.1.1)space deixis空间指示(6.1.4)speaker meaning说话人意义(1.2.2)speech act言语行为(1.2.2)speech act pragmatics言语行为语用学/研究(1.5.2)speech event言语事件(5.1.1)strategic competence策略能力(7.1)subordinate culture亚文化(8.1)symbolic use象征用法(6.1.1)syntactic-pragmatic句法语用(6.4.1)*sympathy maxim同情准则(2.2.1)tact maxim得体准则(2.2.1)talk-in-interaction言谈应对(3.3)textual competence篇章能力(7.1)time deixis时间指示(6.1.1)topic change markers话题变化标记语(6.4.1)truth value真值(3.2.1)utterance话语(1.2.4)variability变异性(1.2.2)verbal context语言语境(5.1.1)verbs of judging评价动词(1.2.4)verdictives裁决类(以言行事)(3.2.1)weak implicature弱暗含(4.5.3)we-exclusiv-of-addressee不包括听话人(的所指)(6.1.2)we-inclusiv-of-addressee包括听话人(的所指)(6.1.2)1. 谦虚准则Thanks for your compliment, but I know I still got a long way to go. 谢谢你的夸奖,不过我清楚我还有很长的路(还要继续努力)。

关于汉语插入语的言语交际功能的分析

关于汉语插入语的言语交际功能的分析
○ 文学语言研究 2007年3月号下旬刊
关于汉语插入语的言语交际功能的分析
沈姣
( 徐州师范大学 语言研究所2004级 硕士研究生, 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和关联理论为依据, 对汉语插入语的语用价值进行分析, 进一步明确了汉语插入 语的语用功能。
关键词: 插入语 语篇功能 人际功能 修辞功能
( 9) 到如今, 你们看, 咱全村的树都成材料啦, 结果子, 全 村都好过啦。
3.3 修辞功能 3.3.1 增强话语表现力的功能 插入语往往可以赋予话语一定的表现力, 使话语显得或 者亲切自然、生动活泼, 或者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这主要是指 那些表达各种主观态度、吸引注意力和起衔接功能的插入语 , 如 “幸 亏 、好 在 、天 晓 得 、怪 不 得 ”。 ( 10) 幸亏荐头的情面大, 辞退不得, 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 种无聊职务了。 例10由 于 增 添 了 插 入 语 “幸 亏 ”, 充 分 表 达 了 说 话 人 的 情 感态度。 3.3.2 赋予话语以一定修辞色彩的功能 插入语还有一个重要的修辞功能: 赋予话语一定的语体 色彩— ——或是无拘无束的口语色彩, 或是正式拘谨的书面语 色彩。这是因为在大量的插入语中, 有些是属于口语范畴的, 如 “瞅 ”、“你 猜 怎 么 着 ”、“还 有 一 说 呢 ”、“话 又 说 回 来 ”。有 些 则 属于书面语范畴, 如“总而言之”、“据报道”。它们的出现给句 子带来了相应的语体色彩。 ( 11) a.事情明摆着, 你看, 我们还能不管么?
语 行 为 都 是 一 些 所 谓 的 “威 胁 面 子 ”的 行 为 ( FTA) , 即 人 们 的 话语总会不同程度地使对方或自己的面子受损。如果人们在 交际中要相互合作, 就要在保留面子方面进行合作。面子是要 相互保护的,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 最好使用礼貌语言。Brown & Levinson还 区 分 了 消 极 面 子 和 积 极 面 子 。 消 极 面 子 指 “不 希 望 别 人 强 加 于 自 己 , 自 己 的 行 为 不 受 别 人 的 干 涉 和 阻 碍 ”, 而 积 极面子则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喜爱”。因此, 维护消极面 子是为了满足个人安全的需要, 而维护积极面子则是为了满 足个人受尊重的需要。拒绝语是威胁请求者正面子的言语行 为, 因此常常使用礼貌策略来缓和对对方的面子伤害。

树立大语文观_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树立大语文观_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新教材将语文的教学目标重新定位,调整为“语文是培养素质的重要手段”,这意味着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学科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学科,语文素质的培养是人类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而我们语文教育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基本上还处于被动状态。

在语文课本面前,教师处于被动状态,完成着一篇篇课文的程式化的分析、讲解,心里总在盘算,把书教完,然后投入总复习;而所谓总复习,又是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和学生一头扎进某些资料的题海之中,做完了一册又一册;而临近中考,各地的试卷纷至沓来,于是教师忙着组织测试、阅卷、讲评,一份又一份。

最后,惶惑地看着学生走进考场,心里茫然地占卜着自己为教的命运……学生的学,基本上处于无趣味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的正襟危坐,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不起兴趣,有时却还要硬着头皮记那没完没了的笔记。

有的阅读试题,让学生如堕五里云中,似是而非,模棱两可;听了老师的讲解,似乎还不能自圆其说,只好认可,实在乏味。

我们常听有些学生说:“学了十几年语文,现在倒不知道语文怎么学了。

”真叫人心寒……面对着语文教育的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语文素质培养,需要有更为自由广阔的空间,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全面地培养学生素质。

那么如何开发语文大课堂,扩大语文学习空间?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呢?不妨从以下方面作些尝试:第一、开设语文活动课这里的活动课主要指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与传统的必修课有明显的区别,它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了学生自主实践,而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以学生的自我活动为主的。

在这些课上,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例“小记者行动“、“编写手抄报“、“快速阅读“等专题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感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大有用武之地,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觉得很实在。

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

汉语拒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

( 2) 哦, 是吗? ( 3) 唉, 有些事情只是说说罢了, 说不定过段时间就好了。 3.缓和词。缓和词用来缓和拒绝语气, 减轻对对方的面子 伤害。汉语拒绝中的缓和词表达是十分丰富的。在直接拒绝 时, 汉语中常常用“啊”、“呀”和“吧”等来缓和语气。 ( 1) 不用啦! 谢谢你的建议。 ( 2) 不用吧! ( 3) 不行呀! ( 4) 恐怕不行啊! 我只有1000元了, 还是为下学期攒的学费。 4.感谢语。常 用 于 拒 绝 对 方 的 邀 请 或 提 供 的 帮 助 , 如 “谢 谢 ”、“谢 谢 你 的 美 意 ”、“谢 谢 你 的 好 意 ”、“谢 谢 ”、“多 谢 ”、“谢 谢 你 了 ”。 例 如 : ( 1) 谢谢你的建议。我还想再考虑一下。 ( 2) 谢谢。我带了钱的。 5.道歉语。“对不起”、“不好意思”、“非常抱歉”等, 以期求 得到对方的谅解。如: ( 1) 真对不起。我也没有那么多钱, 要不我给家里讲一下, 让他们借给你, 你看行吗? ( 2) 非常抱歉, 我现在有事。 6.加 强 词 。 加 强 词 用 来 加 强 语 气 , 加 强 真 实 性 以 表 明 诚 意 , 如 “真 的 、的 确 、非 常 、确 实 ”; 还 可 以 加 强 程 度 , 如 “很 、非 常 、十 分 ”等 。 例 如 ( 1) 不好意思, 本人能力十分有限, 真的很想帮忙呢。 ( 2) 对不起, 我非常想去, 可是今天要加班。 ( 3) 很感谢你的建议。 7.模糊语。模糊语常常是对话语内容做出猜测, 表示不确 定 , 或 只 是 主 观 上 认 为 , 使 原 本 肯 定 的 语 气 趋 向 缓 和 , 如 “可 能 、恐 怕 、不 一 定 、谁 知 道 、估 计 、好 像 、听 说 、据 说 、我 想 、我 认 为 、我 觉 得 ”等 。 ( 1) 恐怕不行啊! 不过你放心, 我会尽力帮忙。 ( 2) 今晚我可能有事。 ( 二) 句法手段 1.重复请求的语言, 也可能是只部分重复。Davidson(1987) 和 王 爱 华 ( 2001) 认 为 , 拒 绝 者 重 复 请 求 者 的 部 分 话 语 有 几 个 功能: 第一, 当某人没有准备时, 用以争取时间。第二, 用来表 示对对方的尊敬, 以保留其面子: 其请求不能忽略, 即使我没 有现成的答案。 ( 1) 你要向我借钱? 我没有啊! ( 2) 借500元啊? 我想想办法。 2.省 略 : 省 略 要 拒 绝 的 内 容 。 听 话 人 根 据 提 供 的 语 用 信 息 、语 用 原 则 推 导 出 拒 绝 的 含 义 , 避 免 了 直 接 冲 突 , 缓 和 了 语 气。例如: ( 1) 你的好意我领了…… ( 2) 明天的报告我恐怕…… 3.附 加 问 句 : 在 句 末 加 表 示 征 询 的 语 句 。 如 “好 吗 、可 以 吗 、怎 么 样 、行 吗 、行 吧 ”等 。 在 建 议 商 量 的 基 础 上 给 对 方 以 自 由或选择的可能, 减缓冲突使语气缓和, 减少对对方面子的威 胁或伤害。 ( 1) 我有点事, 改天好吗? ( 2) 谢谢你的邀请, 下次我请你, 好吗? 4.套语或 成 语 结 构 。 利 用 这 种 结 构 可 以 使 拒 绝 时 的 氛 围 变得轻松, 被拒绝者甚至感觉不到被拒绝。例如: ( 1) 我也是泥菩萨过河, 自身难保啊! ( 2) 习惯成自然呗。 ( 3) 谢谢你的建议。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啊! 5.复合句。复合句本身较长, 需要听话人做更多的理解, 使 语 气 更 缓 和 。 间 接 拒 绝 时 常 使 用 转 折 、因 果 、假 设 等 复 合 句 。 ( 1) 我非常愿意去, 但我现在有事。下次好吗? ( 2) 你们有这样的建议我很高兴, 但是由于课程安排的时 间有限, 课程内容较多, 还有我们学校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去做 一些实践课。 五、结 语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汉语拒 绝语中的礼貌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汉语拒绝语中

从信息设计角度浅析面子威胁行为

从信息设计角度浅析面子威胁行为

从信息设计角度浅析面子威胁行为作者:曾楚妍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6期曾楚妍布朗和列文森认为,正因为礼貌是一个具有文化普遍性的价值观,所以才成为交流中最为常见的目标。

不同的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礼貌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尽管如此,人们都有获得的别人的欣赏和保护的欲望,学者们将其称为面子需求( faceneeds)。

积极的面子(positiveface)是指获得别人肯定、欣赏、喜欢以及尊重的欲望,如通过运用各类尊称来表达关心和祝福的情感;消极面子是指摆脱侵扰以及强加的欲望,如我们在向对方提出请求时,通常会强调由于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了对方,因此表达歉意。

1.处理FTA的方式在谈话时,如果我们威胁到对方的面子,礼貌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会潜在的威胁到我们人际的交往关系。

倘若我们的行为没有达到积极或消极的面子需求,那么我们所实施的便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

为了减轻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特定的手段来处理它。

当FTA出现时,我们可以采取四种不同的方式:直接采取FTA,不加任何礼节性的行为(bald onrecordwithoutredressive actions),积极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消极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l,eness)以及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off record)。

显而易见,以上四种方式是按照对面子威胁程度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的。

例如:(1)直接采取FTA,不加任何礼节性的行为:当你的期末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你想向老师申请延后几天提交。

这对老师来说,肯定是个面子问题。

他既然已经定下了交作业的截止日期,因此你的请求显得并没有充分的理由。

那你会怎么做?一种可能的方式是直接采取FTA:“老师,我作业没完成,晚两天再交。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你就严重威胁到了老师的面子,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这样没有礼貌的做法,一般是不会有人采用的。

浅析英汉道歉语及其道歉策略的选择

浅析英汉道歉语及其道歉策略的选择

浅析英汉道歉语及其道歉策略的选择摘要道歉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

生活中我们通常会因为不同的原因,以不同的方式向别人道歉或是接受别人的道歉。

然而,一提起“道歉”,人们可能会简单地将之理解为“对不起”“请原谅”等言语行为。

道歉言语行为通常发生在当说话者(Speaker)有意或无意中冒犯了听话者(Hearer)时而采取的一种旨在恢复两者之间以往特定关系的行为。

当一个人在社会团体中违背了社会规范或冒犯了他人时,他作出道歉行为,就可以维护此人的人际和谐关系,恢复其社会地位,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文章旨在研究分析英汉道歉语及其对道歉策略的选择的差异,通过阐述道歉的研究现状及其定义、道歉的种类、道歉策略及其制约因素,对中英道歉策略的选择进行比较,最后从其文化价值体现分析中国和英语国家道歉言语行为的差异。

研究表明,由于英汉文化不同、交际方式和价值取向的不同,从而导致在道歉策略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道歉;种类;社会因素;影响;道歉策略;AbstractThe apology is one kind of speech act in the spoke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In our daily life we may usually apologize to others in different ways or accept others’ apologies for different reasons. However, as far as "the apology" is concerned, people may refer it to the expressions such as "sorry" or "excuse me" and so on.. The speech act of the apology is one kind of behavior which usually occurs when the speaker intentionally or accidentally offends the hearer, for the purpose of restoring the former specific relation. When a person has violated the social norm or affronted others in the social group, if he makes apology, he can maintain the interpersonal harmonious relations, restore his social position, and set up the good individual imag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pologi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apology strategi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the apology’s definitions, the types of the apologies, the apology strategies and its restricted factors, 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selection of apology strategies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explores the difference in the speech act of the apology between China and the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from the characteristic aspect.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different cultures, the different ways of communication and value trend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lead to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apology strategies.Key words: Apology; types; social factors; influence; apology strategies;近年来,言语行为已成为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礼貌语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礼貌语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作用

礼貌语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作用金晓冬(宁波工程学院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016)摘要:商务谈判中,为谈判交际目的服务的礼貌语言呈现出其在商务谈判中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布朗和列文森的礼貌理论为商务语言的礼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商务语言内在的礼貌含义,谈判语言区分为词汇和句法两个礼貌层级以及面子维护、关系建立、融洽气氛、策略便通、利益维护等五种语用功能。

关键词:礼貌;商务谈判;语用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6574( 2007) 01- 0066- 06国际商务谈判是经济贸易合作的双方为达成某种交易或为了解决某种争端而进行的协商活动。

谈判人员的语言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谈判的结果和成效。

语用策略是为实现预期的交流目的而灵活应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

礼貌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为特定的交流目的服务的,在商务谈判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呈现出其独有的规律和作用。

本文拟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对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的礼貌性进行阐释,旨在充分发挥礼貌语言策略在谈判中的作用。

_、礼貌的理论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使用中的礼貌问题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课题。

1978年英国学者布朗和列文森发表了《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r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第一次对礼貌和面子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并在1987年对其理论又进行了完善。

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论包括三个基本概念:面子(face)、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 FTA)以及礼貌策略。

“面子”概念是指每个人意欲为自己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1]。

他们把面子又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人们想要得到他人的好评、理解;消极面子指人们希望有行为自由的愿望。

面子补救措施有两种形式:“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前者采用某种方式强调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的利益和愿望。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

礼貌原则研究综述作者:晏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5期摘要:礼貌原则的研究从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就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该领域正在朝着动态、应用、多元化的格局发展。

关键词:礼貌语言;礼貌原则;综述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90-03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1913—1988)在哈佛大学讲座上做了三次演讲,讲座的部分内容于1975年发表。

格赖斯认为,人们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之所以不会说出互不连贯的话语,是因为进行交际的双方有一个共同目的,即“双方话语都能互相理解,共同配合”[1]。

他认为交际双方为了实现这一共同目的便会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从而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各方共同目的的需要,以达到互相理解的目的。

格赖斯把这些需要共同遵守的原则统称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基本解释是:“在交谈中交际者所说的话都符合该交谈的目的[2]。

”且“在〔交谈中〕用话语作出某一贡献的特定时刻,按需要作出应有的贡献”[3]。

但是,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没有说明其本身为什么是必要的,为什么说话者会经常不遵守合作原则来进行交际以及听话者如何推导说话者话语的特殊含意等。

因此,合作原则需要补充。

在此基础上,如Lakoff、Leech、Brown和Levinson等众多学者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原则。

一、国外礼貌原则研究概况(一)国外早期礼貌原则研究简述早期国外礼貌的研究学者主要以言语行为作为理论依据,在语用学范围内寻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礼貌原则。

1973年,早期研究礼貌原则的学者Rabin Lakoff在《The logic of politeness; or, minding your P’s and Q’s》一文中努力将礼貌与合作原则结合起来,提出了“语用能力规则”,即“要清楚”(Be clear,等同于Grice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和“要礼貌”。

_脏话_在特殊语境下的得体性

_脏话_在特殊语境下的得体性
(二 ) 文学作品中 郑颐寿先生指出 :文章的写作要注意到语体 、 文体风格得当 。这就是“得体律 ”。“广义的适境 律可以包括得体律 。”[ 5 ]他认为言语行为的得体性 与语体和文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交际活动 中对言语的理解和言语是否得体常常受到主体 、 对象 、时间 、空间和话题五个因素的制约 :“脏话 ” 和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 ,在一定语 境中“脏话 ”便有可能不“脏 ”。 王希杰先生在《修辞学通论 》中指出 :“得体 性指的是语言材料对语言环境的适应程度 。”他认 为静态的语言层面不存在得体与否问题 ,只有在 动态的言语交际中才有得体与否的问题 。[ 6 ] 如《笑林广记 》是一部通俗的文学读物 。1993 年出版的《笑林广记 》的前言中有这么一段话 :所
第 25卷 第 5期 2007年 10月
【艺文丛谈 】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JO URNAL O F HENAN UN IVERS ITY O F SC IENCE AND TECHNOLO GY ( SO C IAL SC IENCE)
Vol. 25 No. 5 Oct. 2007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6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年
中要真诚 ,要尊重 、理解和关心交际对象 ,这样的 交际才可能得体 。不同的交际对象需要选择不同 的交际手段 ,正式的 、非正式的 ,文雅的 、粗俗的 , 等等 。比如 ,“面对朋友 ,话语中除了必要的礼貌 更多的是交谈的随意与话题的随便 ;面对同行 ,话 语中多一些专业术语 ;面对知识分子 ,话语中多一 些书面语 ;而面对文化层次较低的交际对象 ,话语 中要更多一些日常口语甚至俚语俗语等等 ”。[ 3 ]再 如 :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老朋友见面时许多人都 是用脏话打招呼的 ,显得非常自然和亲切 。吕萍 《浅谈北京脏话 》一文中的一则故事也很能说明生 活中特殊的语境下脏话的得体性 :故事说一日天 下大雪 ,四个不同身份的人避雪于某破庙前 。一 秀才提议 ,大家各吟一句诗 ,来写眼前景吐胸中 情 。秀才先说 :大雪纷纷落地 ,官员接道 : 正是皇 家瑞气 。财主说第三句 :下他三年何妨 ,农民勃然 大怒 :放你娘的狗屁 ! 农民固然说了脏话 ,但非如 是说不足以泄其愤也 ! 真要下了三年雪 ,岂不叫 穷人全都死光吗 ! [ 4 ]

礼貌现象的语用特征何玲梅 夏决芬 曹耀萍

礼貌现象的语用特征何玲梅 夏决芬 曹耀萍

礼貌现象的语用特征何玲梅夏决芬曹耀萍来源:本站作者:编辑01 时间:2009-01-22 Tag:点击:61 摘要:布朗和列文森第一次从人类学和哲学的角度提出礼貌和面子问题,然而礼貌的语用研究探讨的不是说话人是否真正对他人友善,而是话语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

语用学中的礼貌是说话人为了实现某一交际目的,结合一定的语境条件,通过对不同的语言形式加以选择以改变交际情景或社交关系,或背离现状而采取的策略。

礼貌的语用特征表现为其主体性、互补性、灵活性、认知性以及社会层次关系等。

关键词:礼貌概念;面子;语体;主体性;互补性;社会层次关系;灵活性;认知性Abstract:BrownandLevinsontooktheleadinputtingforwardthepolitenessand“face "issuefromthepointofviewofanthropologyandphilosophy;however,thepragmatic sin“politeness"doesnotnecessarilymeanthatthespeakerisakindandgoodpersont ootherpeople.Itistheeffectsoftheutteranceuponthelistenerthataccount.Politenes sinpragmaticsisasystemofstrategiesthatthespeakerapplytoacertaincommunicat ivepurposeinacertainsocialcontextsoastochangethesocialhierarchyortoswervefr omtherealityofcommunicationthroughthealternationofvariedlinguisticforms.The politenessherehasexhibitedsuchpragmaticfeaturesassubjectiveness,compleme ntariness,flexibility,cognitivenesssocialhierarchyandsoonandsoforth. KeyWords:politeness;face;register;subjectiveness;complementariness;socialh ierarchy;flexibility;cognitiveness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038(2006)10-0046-040.引言语言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其基本的环节是表达和理解,表达是从意思到话语,从思考到陈述,说话人通过话语把自己的某种意图传递给对方。

语用学礼貌原则

语用学礼貌原则

例子分析
A:You speak excellent French! B:Thank you.I'm glad you think so.
A:您的英语好极了。 B:不,还差的远咧。我刚 开始学。
L1可看出英语文化中的回答遵循了赞同准则,受到赞美时要感谢一番,表示接受对方的评价,与对方取得一致 就表达了礼貌。 L2表明中国文化相应的回答更侧重谦虚准则,即受到赞美时要否定别人的赞美,并自贬一番,以贬己达到尊人 的目的。 由此可见:在一种文化中被人为实体的语言在另一种文化中就可能是鲁莽无礼的。礼貌原则不能有效的解释文 化的特殊性,不具有普遍性。
Would you mind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02
03
Would you do me a favor by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Would it be possible for you to do me a favor by taking me to the airport?
反思:而在实际的交往中,礼貌准则并不是绝对的原则,对这些准则遵循应 把握好一定的度,否则话语非但不显得礼貌,反而会给人不真诚之感
区分礼貌等级程度的标准
损一惠等级(cost-benefit scale)
“损一惠等级是从话题内容对说话人自身或 听话人造成的损惠角度去考虑的。
间接性等级(indirectness scale)
损及听话人时,说话人应使用间接的语言使 自己的话语显得礼貌些,话语越间接,就显 得越礼貌
可选择等级(optionality scale):
说话人允许听话人可以做出的选择度,话 语间接性越大,给于说话人的选择度就越 大,话语也显得越礼貌。

语用学 第五讲 语用原则3

语用学 第五讲 语用原则3
1)威胁听话人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给听话 人一定压力,让其干或不干某事:
命令和请求 建议、劝告 提醒 威胁、警告
2)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对 听话人的积极面子持否定态度:
否认、批评、蔑视、取笑、抱怨、谴责、指 控、侮辱等;
反驳、不同意、挑战;
3)威胁说话人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
表达谢意; 接受感谢或道歉; 托辞; 接受提供; 对听话人行动失控的反应;
尊职
我的工作、你的工作
意见 愚见、拙见
高见、尊意
我的意见、你的意见
作品 拙著、拙作 大作、佳作、杰作
我的论文、你的论文
家 寒舍、舍下
贵府、府上
我家、你家
处所 陋室敝处
贵处
我那儿、你那儿
探望 拜访 拜见 拜会 赏光、光临
看看、玩玩
单位 敝校、敝厂
贵校、贵厂、贵国
我们厂、你们厂
读书 拜读
斧正、惠正、过目、审阅
不情愿的许诺和提供。
4)威胁说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
道歉; 接受恭维; 身体失控; 自我出丑,推诿责任,表现懦弱,举止愚蠢, 自相矛盾; 供认、承认咎误或失职 ; 感情失控。
命令和请求;建议、劝告; 消极面子 提醒;威胁、警告。
听话人
否认、批评、指控、侮辱…
积极面子 反驳、挑战…
表达谢意;接受感谢或道歉;托辞;
礼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子路问政于孔子,孔子指出:“名不正则 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 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 措手足”
(《论语·子路》)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 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礼记·曲礼下》)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 曰不禄,庶人曰死。”

场合与面子威胁行为计量

场合与面子威胁行为计量

场合与面子威胁行为计量作者:张婉怡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7年第06期摘要:面子威胁行为(FTA)理论是布朗(Browm)和列文森(Levinson)提出的,他们认为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普遍使用的社会因素: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和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

本文认为影响面子威胁行为大小的参数还有场合。

场合对面子威胁行为大小有重要影响,主要在于场合的公开度和熟悉度。

关键词:面子威胁场合公开度熟悉度一、面子威胁行为的定义与参数(一)面子与面子威胁行为布朗和列文森把“面子”定义为“每个人要求他人认可的公众自我心像,是一种须情绪投入,可以丢失、维持或增加,并且在交往中需要被时时留意的东西”[1](P398),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指“个人的需要至少被一些人视为可欲的”[2](P56),也就是希望被认可和欣赏;消极面子则指“每个有能力的成人的行动都不被他人妨碍或强制的需要”[2](P56),也就是说人要有自由,不受别人的控制。

他们把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称为面子威胁行为(FTA)。

面子威胁行为按照威胁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威胁发话人的行为,另一种是威胁受话人的行为。

(二)布朗和列文森的估算面子威胁行为大小的公式1.三个参数布朗和列文森认为面子威胁行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三个普遍使用的社会因素,第一个参数是“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用字母D表示)”,第二个参数是“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用字母P表示)”,第三个参数是“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s,用字母R表示)”[3](P86)。

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社会距离的大小是以双方交往频率的高低和双方交换物质利益或非物质利益(包括面子)为基础的。

相对权势主要来自官方或非官方、身体上和经济上的物质控制和通过物质力量对他人行为的超物质控制。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摘要】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他认为交谈双方遵循这一原则,并在会话中向对方提供相关、真实、清晰、准确的信息。

事实上,人们在自然谈话状态下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基于这一现象,礼貌这一概念得到了关注和发展。

不同于莱考夫、布朗和莱文森,利奇提出了与合作原则形式相仿的礼貌原则,并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

本文将以实例介绍人们对于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同时进一步阐明礼貌原则如何“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准则[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originated by the famous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linguist H. Paul. Grice,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in pragmatics.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supposed to observe this principle,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speak sincerely,relevantly and clearly wh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However,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speakers sometimes do violate the CP and its sub-principles in their natural talks. Based on this,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politeness is focused and developed. Differing from Lakoff,Brown and Levinson,the British Linguist G. Leech propos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alogous to the CP and he suggested that the PP could “rescue” the CP.This essa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violation of the CP and the observance of the PP. And it is also devoted to set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PP rescues the CP from serious troubles.[Key word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maxim合作与礼貌是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的使用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的使用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的使用国际商务谈判中, 双方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在保持合作关系的前提下, 各方都想获取最大利益, 这就需要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实现, 尤其是礼貌策略。

本文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 尤其是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非公开威胁面子的礼貌策略,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标签:礼貌礼貌策略国际商务谈判一、礼貌策略Brown 和Levinson有关礼貌的理论涉及三个基本概念:面子(face)、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和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ies)。

面子分为两种: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

前者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赞同;后者是指不希望他人干涉阻碍个人的行动自由。

在言语交际中,这两种面子都有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因为许多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行为。

交谈中只有满足上述两种面子的需求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

为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人们有必要采取礼貌手段来减弱威胁面子行为的侵害程度。

针对威胁面子行为,Brown 和Levinson提出了礼貌策略的5个等级:“公开地、赤裸裸施行面子威胁行为”意味着听话者以最直接的方式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积极礼貌以“接近为基础”, 说话者表明与听话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以满足对方积极面子需求;消极礼貌是以“回避为基础”,听话者通过承认并尊重对方的消极面子的需要,不干预听话者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非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对面子的威胁最间接,说话者的言语行为较模糊,使听话者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对之加以理解,这样,说话者对特定的意图就不会有责任;“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指说话者不施行某一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以避免对听话者可能的冒犯。

在决定选择哪一级礼貌策略之前,人们一般要对可能造成面子伤害程度的大小作出估计。

威胁面子行为的大小取决于三种因素:权势、社会距离和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程度。

FTA--面子威胁原则

FTA--面子威胁原则

FTA--面子威胁原则第一篇:FTA--面子威胁原则一般来说,直接、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给对方留有最少的选择余地,对对方的面子构成的威胁最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说话人可以采用这种礼貌策略。

如果情况非常紧急,或者交际效率占首要位置,那么面子需求就要退居次要位置。

如果说话人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相当小,或可能没威胁,又或者说话人的权势明显高于听话人,或说话人能赢得第三者的支持,在诋毁听话人面子的同时不必担心丢自己的面子,那么他也可以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积极礼貌策略关注的是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就是要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需求,使听话人所要求的个人形象与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体现的听话人的个人形象达到一致。

包括寻求一致,避免不和,假设有共同点,表示伙伴关系,提高听话人的兴趣,注意听话人的需要及夸大自己对听话人的兴趣、赞同、同情等。

消极礼貌策略是要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

说话人通过承认并尊敬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不干预听话人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

谦让,避免出风头,不夸夸其谈是其主要特征。

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被Brown和Levinson视为减少面子威胁策略中最为礼貌的策略。

对于说话人,这一策略可以避免对听话人存在潜在的面子之嫌;对于听话人,既可以躲避潜在的面子威胁,又可以给他以表现关心他人的机会。

这一策略主要包括暗示、夸张、暗喻、模糊、反语、低调陈述等。

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是指说话人不使用某一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这样就避免了对听话人可能的冒犯。

它和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一样,都是以含蓄、暗示为主要特征。

摘要:布朗与列文森提出了面子威胁行为理论模式及其相应的策略,深入研究了礼貌现象。

它既不同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也不同于利奇的礼貌理论,而是鲜明地反映了社会交流与人类思维灵活的交互关系。

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社会认知的反射性评价理论和冲突管理模式理论,并结合句法特点来研究面子威胁理论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直接、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给对方留有最少的选择余地,对对方的面子构成的威胁最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说话人可以采用这种礼貌策略。

如果情况非常紧急,或者交际效率占首要位置,那么面子需求就要退居次要位置。

如果说话人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相当小,或可能没威胁,又或者说话人的权势明显高于听话人,或说话人能赢得第三者的支持,在诋毁听话人面子的同时不必担心丢自己的面子,那么他也可以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积极礼貌策略关注的是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就是要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需求,使听话人所要求的个人形象与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体现的听话人的个人形象达到一致。

包括寻求一致,避免不和,假设有共同点,表示伙伴关系,提高听话人的兴趣,注意听话人的需要及夸大自己对听话人的兴趣、赞同、同情等。

消极礼貌策略是要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

说话人通过承认并尊敬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不干预听话人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

谦让,避免出风头,不夸夸其谈是其主要特征。

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被Brown和Levinson视为减少面子威胁策略中最为礼貌的策略。

对于说话人,这一策略可以避免对听话人存在潜在的面子之嫌;对于听话人,既可以躲避潜在的面子威胁,又可以给他以表现关心他人的机会。

这一策略主要包括暗示、夸张、暗喻、模糊、反语、低调陈述等。

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是指说话人不使用某一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这样就避免了对听话人可能的冒犯。

它和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一样,都是以含蓄、暗示为主要特征。

摘要:布朗与列文森提出了面子威胁行为理论模式及其相应的策略,深入研究了礼貌现象。

它既不同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也不同于利奇的礼貌理论,而是鲜明地反映了社会交流与人类思维灵活的交互关系。

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社会认知的反射性评价理论和冲突管理模式理论,并结合句法特点来研究面子威胁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面子威胁行为理论调控策略社会心理学基础1.引言布朗与列文森认为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框架本质上是正确的,而直言不讳威胁面子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遵循格赖斯所提出的准则(1987:94)。

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已经“在言语交际中约定俗成”(刘润清、文旭,2006:154),以此作为达到最大效果的指导原则。

然而,尽管格赖斯藉由会话含义说进一步支持他的理论,并解释了表面上违反合作原则的非合作的言语行为,但并没有阐释清楚人们生成和了解话语的根本动机。

例如,X是A的学生,他想找份工作,因此A为他写了一封介绍信,如下:Dear Sir,Mr.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ance to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Yours,etc.这封信并没有提供介绍信所需的足够多的信息量,因此违背了量的原则。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推测出A的隐含意义,但另一方面我们却无法抓住他提供少量信息的动机。

利奇(1983:80)认为合作原则(CP)解释了真值语义学中的命题意义,却无法阐释人们为什么不直接表达意图。

鉴于CP的弱点他描述了礼貌原则(PP),认为“PP不是对CP的必要补充,而是将CP从困境中拯救出来”(ibid.)。

就前文的例子而言,他认为PP的赞誉准则似乎可以解释。

此外,利奇还打算研究语用学原则是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以社会和心理学为指向来应用的,由此说明礼貌是人们不指明的主要动机。

就以上两个理论而言,布朗与列文森反对利奇衍生格赖斯的礼貌原则及准则。

首先,他们认为“CP是社会交际中立的预设体系”(1987:5),并且我们如果没有理由就不会偏离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PP仅解释了这一现象的理论化了的原因。

其次,PP广泛的解释功能却不能解释在某些情况下PP原则本身没有得到维护,甚至没有礼貌可言。

尽管他强调了交流中礼貌的普遍性,却不足以解释与礼貌相关的所有现象。

再次,利奇本意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但却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缺乏足够的说明。

不同的是,布朗与列文森的礼貌原则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更为紧密,并且格赖斯理论体系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够从面子威胁行为理论(FTA)及其对应的礼貌策略中得到反映。

简言之,FTA模式及其策略反映了探索语言交流本质的新角度。

上面的例子正说明了教师A一方面巧妙地通过不充分的信息来暗示自己勉为其难,另一方面又通过强调突出A的出勤率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A 积极面子的威胁。

本文正是通过将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理论结合,扩大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论基础,从而彰显其合理性。

2.FTA模式的社会心理学基础2.1交谈双方的特点2.1.1面子核心Goffman(1967)扩大了面子这一概念以描述自我的社会体现——我们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布朗和列文森(1987)把面子概念作为他们礼貌理论的核心,将其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希望在他人那里获得的自我形象”,并将它一分为二,成为了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

前者强调个人自立,即是行为自由不被他人干涉,而后者强调联系,即是渴望自我形象获得他人肯定和赞许。

个人面子的两个主要方面反映了交际双方为了自我和他人(主要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需要考虑语言的使用及其特征,因为这可能会促成实现交际目的,也可能会造成竞争性的甚至防御性的面子保全行为。

尽管如此,我们在日常话语行为中有时不得不做出有损面子的行为。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补救策略来减轻对面子的威胁,而这依赖于社会成员对个人形象的共同认识以及在交流中注意它的必要性(布朗和列文森:62)。

他们的礼貌策略表明面子其实是社会心理学与语言的界面,是达到有效交际的一个决定因素。

2.1.2反射性评价沙莲香(2002:90)表明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是紧密相关的,是研究“我们如何观察了解世界的”(Taylor et al.2004:67)。

更确切地说,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对自己进行评价,而且人们根据从环境中获取的社会信息而建立某种人际关系(Fiske and Taylor,1991)。

现代心理学重视有关“自我”的理论,而面子的构成因素可以重新表述为面子需求,相应地面对大众的自我形象可以通过他人对自我的反映证实。

库利(1902)提出了“镜中我”这一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如同他人感知我们一样,并根据他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己。

2.2礼貌策略与冲突管理2.2.1FTA模式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的面子在人际交流中都易受到伤害。

尽管我们不能避免面子威胁行为,但我们可以采取某些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威胁程度。

布朗和列文森提出了一系列面子威胁行为的补救策略。

此外,他们还坚称在选择策略时,说话人会衡量交际内容的三个方面:有效性、紧迫性及听话人的面子。

在这一过程中三大社会变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式为行为对面子的威胁程度Wx=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社会距离D (S,H)+相对权势P(H,S)+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Rx。

2.2.2冲突管理模式特定环境中恰当选择策略可以缓和面子威胁行为的后果并且推动交流顺利进行,而不当的策略可能会使冲突升级,这里的冲突并不一定指暴力冲突而是双方关系不和谐。

研究者已经发现冲突模式,即人们对冲突的习惯性反映其个体差异。

沙莲香(2002:80)等一些学者提倡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研究个体的反应,一是合作性(cooperativeness),即关注他人需求、愿意满足他人需求的程度;二是坚持性(assertiveness),即关注自己需求、坚持满足自己的需求的程度。

根据人们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可以区分五种比较典型的冲突处理方式:(1)竞争模式(confrontation)。

当一方比较关注自己的需求,就倾向于忽视他人的需要,从而体现出相对权势;(2)回避模式(avoidance)。

当一方对自己和他人的需求都漠不关心,即运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冲突,尽量不使冲突公开化;(3)顺应模式(accomodation)。

一方向对方让步,它高度关注对方的需求同时忽略自我的需求;(4)妥协模式(compromise)。

双方都放弃部分利益;(5)合作模式(collaboration)。

双方合作以获得双赢的结果。

冲突管理理论可应用到面子威胁补救策略中去。

首先,直言不讳策略(bald on record strategy)有时遵从于竞争模式。

布朗和列文森(1987:69)认为赤裸裸地不加任何补救策略去施行面子威胁行为遵守了合作原则,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合乎交际目的的信息,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一处理方式并不受到青睐,只有在以下情景中例外:(1)当说话人比听话人有权势,将倾向于采取竞争模式,同时也直接损害了听话人的面子,不附加任何的补偿。

在计算对面子造成的影响程度时,如果社会距离和言语行为所固有强加的绝对级别是相对稳定的,社会权势将会在面子威胁程度上起主导作用。

例如,教师可能会责令某学生道:“下午把作业带来。

”这个言语行为提供了信息并显而易见地维护了说话人的积极面子,但同时也可能让学生难堪。

(2)人们有时采用竞争模式是因为对话双方默许了情况如相当紧迫或迫切追求交际效率时,面子需求可居次要地位。

我们可能在突发事故中叫喊“起火了”或者“救命”,这类信息隐含了要求,威胁了听话人的面子,但可以得到谅解,可此类情况在生活中毕竟少见。

(3)布朗和列文森强调提供帮助、请求、建议等言语行为对听话人面子造成的危害较小,因为它们不会迫使说话人做出很大的牺牲,诸如“进来”、“快坐”等客套语。

这三种情况似乎并未传达说话人凌驾于听话人的含义,这是由于它们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套语,但实际上却表明了双方非对称的关系。

回避模式与竞争模式相反,主要针对非威胁面子行为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行性较低,因为我们多数情况下必须得采取威胁面子的行为以达到交际目的,而逃避人际交往是不能真正维护面子的。

第三种顺应模式完全忽略了说话人的愿望,以牺牲自我的面子需求来维护他人的面子,而且单方获益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偏离了交际的出发点,事实上是一种消极的策略。

妥协模式对自我和他人需要的关注都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消极方式,而主观共同努力合作、寻求双赢的合作模式体现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同时也是FTA模式中谈话双方的基本话语原则。

我们总是在交谈中自觉地选择最恰当的策略以实现个人的交流需求并维护人际关系。

毋庸质疑,我们总是尽量减小强加于自我和他人面子上的威胁,因此经常应用以下两种策略:一是采用补救策略以维护积极或消极的公开威胁面子的行为,二是非公开地实行威胁面子的行为。

3.礼貌策略的句法特点3.1省略说话人通常在社会变量和交流动机上将自我与他人比较。

请求性质的言语常常威胁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并且通常出现两种现象,即说话人采用向上比较方式而听话人采用向下比较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