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糖友睡前血糖正常,凌晨却飙升!医生称:这种现象很危险!
糖尿病熬夜引起血糖波动不可小觑,保证睡眠质量助力血糖平稳!
![糖尿病熬夜引起血糖波动不可小觑,保证睡眠质量助力血糖平稳!](https://img.taocdn.com/s3/m/b14dc739af1ffc4ffe47accd.png)
糖尿病熬夜引起血糖波动不可小觑,保证睡眠质量助力血糖平稳!展开全文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工作压力的增加,很多人会有熬夜的习惯。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经常熬夜是会给身体带来伤害的,特别是糖友。
有些糖友反应自己平时都会严格的用药和控制饮食,但血糖依然不够稳定的,那建议糖友们可以关注一下自己的作息时间,是否熬夜情况严重。
如果有这种情况,糖友们就应该警惕,多半是熬夜惹的祸。
熬夜危害多经常熬夜会使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受到干扰,会让自己身体的一些激素分泌增多,也就会导致血糖跟着上升。
而且经常熬夜会让第二天的精神变差,也会让内分泌失调。
若是偶尔的熬夜,第2天往往会因为缺眠而让自己的情绪不稳定,不稳定的情绪也容易影响血糖水平。
有研究发现情绪的波动跟血糖的波动有很大的关系,当情绪不能够稳定时,血糖也会上升而不能下降。
熬夜会使得肝脏转化、储存功能会下降,导致机体不能充分地将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导致大部分分解产物停留在血液中,进而影响血糖。
而经常熬夜会过度的消耗精力,这也会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个体减少,让血液循环变慢,在血液循环变慢的情况下会让糖类及其它的营养物质不能很好的运输到机体的各个器官,就会让各个器官得不到充分的糖供应而让血糖过低,容易导致反跳性高血糖的出现。
而且有研究证明,凌晨4:00到早上9:00的时候是血糖最容易上升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不按时起床吃药进食容易让血糖陷入紊乱中,特别是一些需要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如果在晚上经常熬夜而在第二天睡懒觉就会让自己不能及时注射胰岛素,就会让血糖直线上升。
而且有些糖友在早上会通过运动的方式降低血糖,如果熬夜会让自己第二天没有精神运动,也就会让血糖不能通过运动下降,也跟着上升不稳定。
除了血糖以外,熬夜对于血压来说也有很不利的影响。
血压在一天中呈现着一定规律的波动性。
通常情况下,血压在夜间比较低,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白天基本上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而且多数人的血压会出现有双峰,一个是上午的6:00~8:00,另一个是下午的4:00~6:00。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却升高!到底咋回事?医生为你解惑
![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却升高!到底咋回事?医生为你解惑](https://img.taocdn.com/s3/m/d77ea32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a.png)
空腹⾎糖正常,餐后⾎糖却升⾼!到底咋回事?医⽣为你解惑有不少⼈会有这些疑问:明明空腹时⾎糖正常,⽽餐后⾎糖却升⾼。
这到底是为啥?其实这叫做糖耐量异常,俗称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的危险信号。
在门诊,医⽣多建议病⼈作糖耐量试验,以揪出这个隐患。
糖耐量异常会转变为糖尿病吗?其实糖耐量异常的转归有三种:⼀种是转变为真正的糖尿病;⼀种是保持不变;还有⼀种是恢复正常。
有资料统计,近七成糖耐量异常病⼈会转变成糖尿病病⼈。
其危害是显⽽易见的:糖耐量异常病⼈,⽐普通⼈群更容易患上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如⾼胆固醇⾎症、⾼⽢油三酯⾎症等)、⾎压异常也较普通⼈群更容易发⽣。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逐渐对⼼、脑、肾造成慢性损害。
糖耐量异常怎么办? 建议运动加上饮⾷控制。
1、有氧运动,多动腿糖耐量异常病⼈,选择能促进全⾯⾝⼼健康的运动形式最好,有氧代谢运动就是⼀个绝佳的选择。
有氧运动那么多,该如何选择呢?以下介绍⼏种基本活动,供⼤家参考:1.步⾏(倒步⾛、快⾛或登⼭)。
⾛路最安全、简便,同时也是最易坚持下来的运动。
它的特点是动作柔和,不易受伤,⽽且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进⾏。
2.跑步。
跑步被称为有氧代谢运动之王。
跑步不需要什么技术,也不需要⽤具和场地,只要有平整的道路、较⼲净的空⽓就可以了。
运动量的⼤⼩因⼈⽽异,适宜的运动强度是每分钟⼼率为170减去年龄数,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15~20分钟。
3.游泳。
游泳是⽔浴、空⽓浴、阳光浴三者结合的全⾝运动,有⼈把它称为21世纪锻炼⾝体的最佳运动。
游泳的局限性是对场地有要求。
除⾮你有天天接触游泳池的可能,不然,长期坚持锻炼是有困难的。
此外,骑车和有氧健⾝操也可以尝试。
2、限甜限脂,管住嘴糖耐量异常病⼈除了要多动腿(运动)外,还要管住嘴。
饮⾷上要限制热量摄⼊(控制主⾷量,每⽇400克左右),限制甜⾷、动物性脂肪及饱和脂肪酸含量⾼的脂肪摄⼊,但要供给⾜够的蛋⽩质。
可以选择瘦⾁类,包括猪⾁、⽜⾁、鸡鸭的瘦⾁部分以及鱼⾁、虾、兔⾁、甲鱼等含脂肪少的动物性⾷物。
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
![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https://img.taocdn.com/s3/m/397b5a3003d8ce2f01662321.png)
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文章目录*一、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二、为何会发生“黎明现象”*三、“黎明现象”应采取的措施*四、黎明现象可能机理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1、黎明现象血糖可通过每小时检测一次夜间1-3点的血糖进行分辨。
如果血糖值在6.0mmol/l左右,那就是黎明现象。
2、如果把一天连续测得的糖尿病人血糖值,连接画成图,就会发现: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天有两个高峰。
第一个,从凌晨4点开始,血糖逐渐上升,到早晨7、8点钟升至高峰,这种在黎明发生血糖增高的现象,称为黎明现象(DMDP)。
即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为何会发生黎明现象1、生糖激素:我们把能促使人体血糖升高的一些内分泌激素统称为生糖激素,如:血清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皮质醇、胰高糖素等。
生糖激素从0点分泌开始增加,至早晨4~6点到高峰;下午5~7点出现第二个分泌高峰。
与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发生时间大致相一致。
在正常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会随着生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血糖的正常。
可是,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抵消生糖激素引起的生糖作用。
这种胰岛素分泌与生糖激素的分泌不协调,是产生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平升高为DP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健康老年人GH分泌明显减少,其基础分泌仅为青年人的30%,且无明显DP发生。
2、用药因素:前一晚用药剂量不够,或服药时间过早,亦容易产生黎明现象。
3、如果血糖值低于3.9毫摩尔/升,那就属于苏木杰反应,如血糖一直平稳,黎明后出现血糖升高,血糖值在6.0毫摩尔/升左右,则为黎明现象。
若为前者,应减少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若为后者,则适当加大胰岛素剂量,且要使其作用维持到黎明前后。
黎明现象应采取的措施1、早餐前降糖药提前在6点服,早餐也随之提前在6点半左右。
血糖高的人,晚上会出现4个症状,若一个没有,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
![血糖高的人,晚上会出现4个症状,若一个没有,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https://img.taocdn.com/s3/m/08dff7c581c758f5f61f673f.png)
血糖高的人,晚上会出现4个症状,若一个没有,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展开全文糖尿病,是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疾病,然而在以前,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也可以说是一种“富贵病”!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变得越来越高,并且,患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年轻化!因此,我们要注意的,就是要时刻控制饮食,注意糖尿病的症状,做好预防准备!“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的儿子,他才14岁啊!”抢救室外,一对父母苦苦声声恳求。
这名半夜被送过来的男孩名叫小正(化名),今年上初二,163的身高,体重却达到了190斤!而小正的病,却是糖尿病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紧接着,医生一边为小正控制血糖,一边进行肾衰竭治疗,忙碌到了天亮,才将小正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而对于小正的疾病,医生也有些奇怪: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怎么会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呢?这时,小正的父母才说出了原因:两年前,小正的体型只是偏胖,小升初考试结束以后,小正想要放松一下,就去找表哥玩了几天,表哥喜欢喝可乐,经常买来与小正一起喝。
结果小正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要喝很多可乐,出门走在街上,也要买一瓶可乐。
小正的爷爷心疼孩子,就为小正整箱得批发可乐。
然而自从喝上了可乐,小正就越来越胖,吃得多还经常喊饿,小便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父母见了,只是觉得小正奇怪,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小正已经患了老年人才有的糖尿病,直到这天晚上,小正去厕所小便,突然晕倒才引起了父母的警觉!听到这个原因,医生也是一阵无语,痛斥父母:你们太无知了,这明显是糖尿病,谁说糖尿病之后老年人才会得啊!医生:晚上出现4种症状,要注意血糖升高1、腿抽筋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老年人晚上睡觉前经常腿抽筋,可能是钙流失过多,或者是血值太高导致的血管堵塞,引起的腿部抽筋。
除此之外,血糖太高时,若引起了血管疾病,也会出现腿抽筋的现象!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若出现腿抽筋,首先要考虑血糖升高。
2、皮肤发痒加重血糖的升高,皮肤下的葡萄糖也会跟着升高,就会出现皮肤的瘙痒的情况,尤其是到了晚上,症状会更加严重。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cb586bcfcfc789eb162dc83b.png)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10期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各种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先出现了并发症状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糖尿病的。
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可以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系统组织,血糖过高如果影响到心脏会引发冠心病,影响大脑则会引发脑梗塞,影响到眼睛则会引发眼部病变,影响到神经会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影响到下肢会引发下肢血管病变,影响到肾会引起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血尿,这些都属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如果糖尿病病情急剧加重,还有可能引发以恶心、呕吐、腹痛、脱水、昏迷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众多并发症中,糖友们分不清楚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黎明现象所谓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人在清晨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这种高血糖现象,与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凌晨3点左右血糖开始升高,持续到上午8~9点。
黎明现象大多数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少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可以发生。
黎明现象的发生与体内的多种内分泌激素有关,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与胰岛素有相互拮抗作用,可使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保证人体的需要。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在午夜熟睡后渐升高,糖皮质激素在晚上12点后分泌渐增加,而糖尿病人的胰岛β细胞已受损害,不能分泌足量胰岛素来拮抗,因而就会出现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
另外,精神紧张、睡眠不好也可在黎明时出现血糖升高。
某些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药物过量时,可在夜晚出现低血糖后反应性血糖升高,或由于降糖药用量不够,在整个晚上至次晨的血糖居高不下。
以上两种高血糖的治疗与黎明现象血糖升高完全不同。
为了明确诊断,必须全面了解出现血糖升高前一天晚上所表现的症状,如果前晚深夜出现乏力、心慌、饥饿、出汗等低血糖现象,多为反应性高血糖,则应减少晚餐前降糖药物剂量,若无上述表现,而尿糖、血糖持续较高,此为降血糖药剂量不足所致,需增加晚餐前降糖药剂量。
血糖的黎明现象是怎么回事
![血糖的黎明现象是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3c01b08d284ac850ad0242f6.png)
血糖的黎明现象是怎么回事文章目录*一、血糖的黎明现象是怎么回事*二、血糖的黎明现象临床处理血糖的黎明现象是怎么回事1、黎明现象指的是在黎明时分(或夜间结束时)出现自发性血糖升高现象,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都能发生。
由于夜晚结束时肝脏葡萄糖的生成,发生黎明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在凌晨3点至4点时,血糖水平从最低值开始自发性升高。
非糖尿病个体不会发生此现象,因为正常人能自动调节内源性胰岛素生成来对抗肝脏葡萄的生成。
2、从凌晨4点开始,血糖逐渐上升,到早晨7、8点钟升至高峰,这种在黎明发生血糖增高的现象,称为“黎明现象”(DMDP)。
即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血糖的黎明现象临床处理1、一般治疗消除患者的精神负担,改善和加深睡眠,合理饮食、运动治疗和选用降糖剂,改善INS敏感性等,均有利于DMDP的控制。
2、INS治疗2.1、速效INS的应用有人将DMDP患者早餐前皮下注射(SC)的速效INS和早餐提前至黎明时应用,也有人于黎明前肌注速效INS或夜间持续静滴速效INS均取得一定疗效,但因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不易为患者所接受;较好的方法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治疗过程中,于黎明时分增加速效INS用量,但开环式CSII缺乏持续血糖监测易发生低血糖反应,闭环式SCII价格昂贵不易推广。
2.2、中效INS的应用晚餐前(17:30)SC中效INS有人于晚餐前SC中效INS可有效地控制DM患者DP,多选用作用高峰持续时间较长的Monotard 和Lente,若晚餐前与速效INS混注降低晚餐后高血糖更有利于DMDP的控制。
晚睡前(21:00)SC中效INS有人于夜晚睡觉前SC中效INS成功地治疗了DM。
患者的DP且疗效明显优于晚餐前应用,可选用Monotard或Lente甚至作用高峰持续时间较短的NPH。
血糖突然升高什么原因
![血糖突然升高什么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6f4109cd4d8d15abf234e1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糖突然升高什么原因
导语:如今社会当中很多人们都老是出现三高的情况其中有一种就是血糖。
也有很多人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常常每隔几个星期就会自己去测血糖。
然而血糖
如今社会当中很多人们都老是出现三高的情况其中有一种就是血糖。
也有很多人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常常每隔几个星期就会自己去测血糖。
然而血糖突然升高这个问题有时候非常的困扰着大家。
毕竟人们都不知道这为什么?血糖突然升高这个问题非常的让家里边的人也跟着担心害怕。
为了让大家多了解这方面的医学知识今天我们就讲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以以下几列为突出:
①剧烈精神刺激,如大喜、暴怒或悲伤等情绪波动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
②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后血液中游离的葡萄糖增多,使血糖升高。
③剧烈疼痛、严重外伤、全身麻醉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也可使血糖升高。
④重症糖尿病病人停用胰岛素后,由于高血糖引起高渗性脱水,血容量减少,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而产生反应性高血糖。
⑤突然受寒冷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也增多,加速糖原分解,导致血糖升高。
⑥感染及某些药物,亦可影响血糖,使之升高。
糖尿病患者通过治疗血糖一般都能保持在一个比较恒定的水平,但有时也会突然升高。
北京国医堂中医研究院恒康中医医院糖尿病科沈春玉主任医师提醒广大患者,日常生活中除了饮食保持血糖的相对平衡外,更要注意个人的心里情绪影响以及外界环境、其他药物的不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有一种现象叫苏木杰
![有一种现象叫苏木杰](https://img.taocdn.com/s3/m/9276d9a5be1e650e53ea995f.png)
有一种现象叫苏木杰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2年第8期自从得了糖尿病之后,糖友的生活中就离不开一个词——血糖。
积极锻炼、严格控制饮食、按时吃药、坚持监测……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它。
而作为糖友的生活焦点,血糖却像一个娇气的孩子,有任何不顺心就可以跟糖友“闹脾气”。
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各种小脾气让糖友觉得无力招架。
就连老唐这个抗糖明星也受够了它的折腾。
最近一次见到老唐是在小区的花园里,远远看见他一个人坐在长椅上,佝偻的背影散发着说不出的落寞。
原来的老唐不是这样的,他一直是小区里的抗糖明星,大家都佩服他血糖控制得好,更羡慕他的那种乐观心态。
眼前这个苍老落寞的背影,和之前谈笑风生的老唐简直判若两人。
言语中,感到了老唐自责不已,他说自己本来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每天平稳的血糖曲线就像一颗定心丸,让自己觉得虽然得了病也可以过正常的生活。
凭着自己对糖尿病和胰岛素的理解,老唐偶尔自己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由于很小心,倒也没出过什么问题。
最近老唐发现自己早起的血糖有点高,所以自己就擅自加大了自己晚餐前胰岛素的用量。
本以为血糖能归于平稳,不料晨起血糖不降反升。
出现这样的状况,老唐慌了,他觉得血糖高了还是自己控制得不好,要不就是饮食控制效果不理想,要不就是胰岛素的剂量还是少。
所以当天晚上,老唐又一次给自己加了剂量。
结果,依然是晨起血糖很高。
面对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老唐觉得很无奈,除了继续曾加胰岛素量他想不到其他办法。
在家人的苦苦劝说之后,老唐来到医院。
医生的建议是减少晚餐前胰岛素的剂量。
老唐将信将疑,但也遵照医生的指示做了。
“ 还好,血糖降下来了。
” 老唐如是说:“ 要不是自己擅自增加胰岛素剂量,也不会出现这次状况,多年的平稳血糖,被我自己的自以为是害了。
如果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后果,就真是追悔莫及了。
”苏木杰现象每一项真理提出的前提都是详细的论证,“ 苏木杰现象” 也一样。
20世纪30年代,那时候的糖尿病比现在更让医生头痛。
原因相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
![原因相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3ba52335ddccda38376bafde.png)
原因相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作者:李长玉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5年第06期病友们在听讲座或看报纸时,经常听到或看到的是糖尿病“黎明现象”或“苏木杰效应”,而很少知道糖尿病还有“黄昏现象”。
其实,糖尿病“黄昏现象”并不少见,只是目前对该现象还没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因而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通常认为,经常出现晚餐前血糖高于午餐后2小时血糖1~2毫摩尔/升的糖尿病患者,就可能存在糖尿病“黄昏现象”,但也有患者“黄昏现象”发生较晚,表现是睡前血糖高于晚餐后2小时血糖。
如何正确认识和治疗这两种高血糖现象,是病友们需要了解的问题。
两种高血糖的原因“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是原因相同而时间不同的两种高血糖现象。
高血糖发生在黎明时叫作糖尿病的“黎明现象”,发生在傍晚时叫作糖尿病的“黄昏现象”。
两种高血糖现象的发生机理是一样的,都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升糖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在24小时内的节律性分泌不协调有关。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升糖激素从半夜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至凌晨时分泌达最高峰,而在下午又有第2个分泌高峰。
其实任何人都存在这两种现象,只不过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会随着体内升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对抗了升高的血糖,因而不会出现如此两个高峰,保证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而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加上降糖药物使用不到位,不能有效地抵消升糖激素升高的血糖,因而就出现了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或“黄昏现象”。
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这两种现象,表示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用量不够,需调整治疗方案。
“黎明现象”要与“苏木杰效应”鉴别在诊断“黎明现象”时,需排除“苏木杰效应”引发低血糖反应后的高血糖。
“苏木杰效应”发生前往往有一个低血糖阶段,然后是血糖的飙升。
低血糖若是发生在白天,比较容易察觉;若轻微的低血糖发生在夜间,则可能无明显的不适感觉,但是翌日清晨会出现血糖升高,容易被误判为胰岛素用量不足,加大夜间或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结果会再次发生低血糖,致使“苏木杰效应”越来越厉害,高血糖、低血糖轮番出现,血糖波动越来越大。
睡觉时出现4种异常当心血糖已失控
![睡觉时出现4种异常当心血糖已失控](https://img.taocdn.com/s3/m/d7a67981af1ffc4fff47ac8d.png)
睡觉时出现“4种异常”,当心血糖已失控严循东 2021年5月7日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代谢异常疾病,体内胰岛素缺乏或功能不全,对糖类的利用能力减低,甚至完全无法利用而造成血糖过高。
正常情况下,我们吃进去之的食物会被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这时候血糖会上升,体内的胰脏会释放胰岛素,主要的功能是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成功进入细胞,供应细胞所需的能量。
但是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无法有效利用,所以造成血糖过高。
当血糖超过肾脏的负荷时,血液中的糖分便会经由尿液排出,故称为糖尿病。
糖尿病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是一种代谢类的疾病,主要跟胰岛素分泌上的缺陷或机体生理功能上的障碍有关,当然,肥胖、饮食、遗传、运动过少等都是其诱发的因素。
患上该病的人,若是不及时治疗,那么血糖会失控,可能会导致身体各个组织跟器官受损,出现功能障碍,引起多种异常症状,这些异常症状在夜间睡觉时可能较显著。
那么血糖失控的话,睡觉时会出现哪些异常症状呢?1、手脚麻木患该病者,血糖在升高的时候,会使得血液变得更加黏稠,增加血液流通的阻力,导致血循环障碍,致使手脚处血供不足,出现麻木的症状。
另外,手脚处于肢体的末端,离心脏供血的部位较远,更易受到血循环阻碍的影响,所以麻木的情况也更加明显。
若是晚上经常有手脚麻木的情况,那么一定要警惕血糖升高的可能。
2、饥饿一般来说,晚上进食之后,睡觉身体不会出现明显的饥饿感。
若是糖代谢障碍,血液中的糖分无法转换成能量,那么晚上就会出现饥饿感。
3、搔痒皮肤搔痒在平时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在皮肤卫生情况较差,皮肤表面干燥或受到蚊虫叮咬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搔痒。
若是晚上经常出现这种症状,那么一定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会使得体内的血糖升高,导致血浆跟组织液渗透压发生很大的变化,刺激神经的末梢,进而使得皮肤产生搔痒感。
4、口干血糖明显升高的时候,会刺激口腔神经,产生干燥感,若是晚上出现喝大量的水也无法缓解口干舌燥的症状,那么一定要警惕血糖过高的可能,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血糖14点虚惊一场
![血糖14点虚惊一场](https://img.taocdn.com/s3/m/e409db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13.png)
血糖14点虚惊一场《血糖 14 点虚惊一场》前段时间,我经历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健康风波”,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有些心有余悸。
那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单位组织了一年一度的体检。
对于体检,我向来没太当回事,觉得自己平时身体还算不错,能吃能睡,工作起来也精力充沛。
然而,这一次的体检结果却给了我一个“晴天霹雳”。
体检报告拿到手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随意地翻阅着,可当看到血糖那一栏的数字时,我的心猛地一沉——14 点!这对于正常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高得吓人的数值。
当时,我的脑子瞬间一片空白,各种可怕的念头在脑海中不断涌现:糖尿病、并发症、终身服药……我拿着体检报告,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心情也跌入了谷底。
回到家后,我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家人看出了我的异样,询问我怎么了。
我把体检报告递给他们,声音低沉地说:“血糖 14 点,可能得了糖尿病。
”家人听了,也都十分担心,但还是安慰我说:“先别自己吓自己,也许是体检结果有误呢,咱们再去医院好好检查检查。
”第二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医院。
医生听了我的叙述,看了看我的体检报告,表情严肃地说:“先别着急,我们再做一些详细的检查,才能确诊。
”接下来,我做了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一系列检查。
等待检查结果的过程是漫长而煎熬的,每一分每一秒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折磨。
终于,结果出来了。
医生拿着检查报告,仔细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别担心,这是一场虚惊。
你的血糖高可能是因为体检前一晚吃了太多甜食,加上最近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导致的暂时性血糖升高。
只要调整一下生活方式,注意饮食和休息,很快就能恢复正常。
”听到医生的话,我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起来。
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我抬头望着蓝天,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重新获得了新生。
经过这次“虚惊一场”,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以前,我总是仗着自己年轻,不把身体当回事,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也不规律,还喜欢吃各种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
65岁老人葡萄糖正常范围
![65岁老人葡萄糖正常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0719a6e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2.png)
65岁老人葡萄糖正常范围嘿,咱就来说说这65 岁老人葡萄糖正常范围哈。
咱先讲个事儿,就前几天,我去看我那65 岁的二大爷。
二大爷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可最近老觉得有点没劲儿。
我一进二大爷家门,就看见他坐在那摇椅上,愁眉苦脸的。
我就问:“二大爷,咋啦?咋不高兴呢?” 二大爷叹了口气说:“哎呀,最近不知道咋回事,老觉得浑身没力气。
” 我一听,这可不行啊,赶紧就说:“二大爷,咱要不咱去医院检查检查?” 二大爷摆摆手说:“哎呀,不去不去,麻烦得很。
” 我就劝他说:“二大爷,这身体不舒服可不能拖着呀,万一有啥大毛病呢。
” 好说歹说,二大爷终于同意去医院了。
到了医院,一通检查下来,医生就问了二大爷平时的饮食啊、生活习惯啥的。
二大爷就说:“我也没啥特别的呀,就是正常吃饭,偶尔吃点甜食。
” 医生一听,就说:“那可不行,上了年纪可得注意饮食。
” 然后就说到了这个葡萄糖正常范围的事儿。
医生说啊,对于65 岁的老人来说,空腹血糖一般在3.9 到6.1mmol/L 之间算是正常的。
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那可就得注意了。
二大爷一听,有点紧张了,说:“哎呀,那我这不会有啥问题吧?” 医生就安慰他说:“别紧张,咱先看看检查结果。
”等结果出来,还好,二大爷的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也有点偏高了。
医生就嘱咐二大爷,以后可得注意饮食了,少吃甜食,多吃点粗粮、蔬菜啥的。
二大爷连连点头说:“知道了,知道了,以后一定注意。
”从医院回来,我就陪着二大爷去菜市场买菜。
二大爷一边走一边念叨:“以后可不能随便吃甜食了。
” 到了菜市场,二大爷专挑那些蔬菜买,什么芹菜、菠菜、黄瓜啥的。
我就说:“二大爷,咱也买点肉呗。
” 二大爷说:“行,咱买点瘦肉,不能吃太肥的。
” 买完菜回家,二大爷就说:“以后我可得好好注意饮食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便吃了。
”咱就说啊,这65 岁的老人可得注意自己的身体。
这葡萄糖正常范围可得了解清楚了,要是血糖高了,那可麻烦了。
平时就得注意饮食,多吃点健康的食物,像蔬菜啊、水果啊、粗粮啥的。
老糖友如何平稳血糖 小心并发症
![老糖友如何平稳血糖 小心并发症](https://img.taocdn.com/s3/m/016b6ef30c22590102029d99.png)
老糖友如何平稳血糖小心并发症*导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怕的是跟随糖尿病而来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友要善于发现并发症的蛛丝马迹,其中头晕是重要征兆,不容忽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怕的是跟随糖尿病而来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糖友要善于发现并发症的蛛丝马迹,其中头晕是重要征兆,不容忽视。
血糖过高当患者血糖升高的速度过快、幅度过大,患者就可能出现头晕、乏力。
低血糖全身无力、头晕、心慌、出冷汗等,都是低血糖的典型表现。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最常见的表现是头晕、头痛和失眠等,而其中头晕是最突出的表现。
约30%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高血压,并发症这些疾病后,患者均可因脑的血流量及血液中氧和葡萄糖不足而出现头晕。
糖尿病合并高血脂高血脂也常与糖尿病同时存在。
当血脂过高时,可导致患者脑的血糖速度减慢,血流量不足及血液中氧的携带能力下降而出现头晕。
因此,糖友出现头晕一定要警惕。
说到降糖食品你能想到哪些?应该大多都是苦瓜和南瓜之类的吧,其实柠檬也是能够帮助糖友降低血糖的蔬果之一。
柠檬具有预防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
柠檬中富含的维生素C可以提高毛细血管的弹性,还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对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肾病都有一定的好处。
此外,柠檬还能稳定餐后血糖,那是因为柠檬汁是有机酸,能改变食物与人体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延缓胃排空时间。
因此,老糖友每天不妨在饮水或者吃粥粉面时加些柠檬汁,不仅能让食物增味,还能起到一定的稳定血糖的效果。
但需注意的是,患有龋齿和胃溃疡、胃酸过多的糖尿病患者则不宜多食柠檬,以免对牙齿和肠胃造成损伤。
指导专家赵同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近日,接二连三的台风到来,雨水也增多。
对于糖友来说,下雨天要更小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赵同峰表示,因为阴雨天气容易滋生细菌,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血液循环不佳、抵抗能力差等原因,脚上常常出现小裂口,若不慎被雨水浸湿,容易引起足部感染,进而变成糖尿病足。
睡前血糖多少正常
![睡前血糖多少正常](https://img.taocdn.com/s3/m/ae379c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d3.png)
睡前血糖多少正常对于很多关注健康,尤其是患有糖尿病或者有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说,了解睡前血糖的正常范围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睡前血糖多少才算是正常呢?一般来说,对于健康的成年人,睡前血糖通常应该在 39 78 mmol/L 之间。
但这个范围并不是绝对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他们的身体仍在生长发育,血糖的控制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年龄较小的孩子,睡前血糖的正常范围可能会相对较宽。
其次,饮食对睡前血糖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晚餐摄入了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或者进食了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导致睡前血糖升高。
相反,如果晚餐吃得过少或者过于清淡,又可能会导致睡前血糖偏低。
另外,运动量也会影响睡前血糖。
如果当天进行了剧烈的运动,身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血糖可能会降低;而如果运动量不足,血糖则可能相对较高。
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睡前血糖的控制目标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
例如,对于病情较轻、没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一般建议将睡前血糖控制在61 100 mmol/L 之间。
但对于一些病情较重、有并发症或者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可能会相对宽松,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如果睡前血糖低于 39 mmol/L,就属于低血糖范畴。
低血糖可能会导致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等不适症状,严重的低血糖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避免睡前血糖过低。
为了保持睡前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合理的饮食安排是关键。
晚餐要注意营养均衡,适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蔬菜。
避免晚餐吃得过晚、过饱或者过于油腻。
适量的运动也有助于控制血糖。
可以选择在晚餐后适当散步、慢跑或者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但要注意避免在睡前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影响睡眠和导致血糖波动。
定期监测血糖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血糖仪监测血糖变化,可以及时了解血糖情况,调整饮食、运动和治疗方案。
晚睡会影响血糖水平吗
![晚睡会影响血糖水平吗](https://img.taocdn.com/s3/m/14e6178c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2.png)
晚睡会影响血糖水平吗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晚睡似乎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常态。
然而,你有没有想过,这种不良的睡眠习惯可能会对我们的血糖水平产生影响呢?要了解晚睡是否会影响血糖水平,首先得知道正常情况下血糖是如何调节的。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妙的机器,有着复杂但有序的运行机制。
血糖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这两种激素。
当我们进食后,血糖会升高,胰腺就会分泌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而在空腹或血糖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则会发挥作用,促使肝脏释放储存的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那么,晚睡与血糖调节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呢?研究表明,晚睡会打乱我们身体的生物钟。
生物钟就像是身体内部的一个“时钟”,它调节着我们的生理节律,包括激素的分泌、代谢过程等。
当我们晚睡时,生物钟会被打乱,导致激素分泌失衡。
胰岛素的分泌可能会受到抑制,使得血糖不能有效地被细胞摄取和利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而且,晚睡往往伴随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比如,很多人在晚睡时会忍不住吃宵夜。
夜间进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能量摄入,如果这些能量不能及时被消耗,就会转化为糖原或脂肪储存起来,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此外,晚睡还可能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增加,促使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增多。
这些激素会促使血糖升高,以应对身体感受到的“压力”。
长期晚睡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长期的睡眠不足和不规律的作息,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胰岛素抵抗意味着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得迟钝,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达到相同的降血糖效果。
久而久之,胰腺可能会因为过度工作而功能减退,进一步影响血糖的调节,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晚睡更是雪上加霜。
不稳定的睡眠会使血糖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例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这些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保持良好的血糖水平,我们应该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科普:什么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
![科普:什么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469dcaf050e2524de5187ea8.png)
科普:什么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
什么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有些糖尿病人会出现夜间血糖稳定,但从清晨却出现空腹血糖明显增高的现象。
医学上称之为黎明现象。
其危害性不大,通过饮食调节与调整胰岛素使用量一般都可以恢复到稳定状态。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黎明现象呢?糖尿病人要如何应对?一起来了解吧。
一、什么是糖尿病的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无低血糖发生,由于人体内有许多不同的激素,很多激素都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等,而这些激素的分泌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5~7时(或5~9)时发生,因此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这就是所谓的”黎明现象。
二、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发生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增多(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是有时间节律的),生长激素是促血糖升高激素,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
正常人的胰岛B 细胞自动分泌较多的胰岛素,所以血糖保持正常值。
而糖尿病人的胰岛B细胞功能缺损,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凌晨血糖显着升高,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中亦可出现”黎明现象。
其机制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清晨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
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有类似的昼夜节律,即清晨对胰岛素需要量增加,血糖正常与否取决于有无足够的胰岛素,正常人可通过增加内源性胰岛素分泌来代偿,而糖尿病人则因胰岛素分。
为什么我睡前血糖正常,早上空腹血糖却偏高?
![为什么我睡前血糖正常,早上空腹血糖却偏高?](https://img.taocdn.com/s3/m/9b8f153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7.png)
为什么我睡前血糖正常,早上空腹血糖却偏高?
苏木杰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后出现高血糖的现象,可持续数天至十余天,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多由于胰岛素过量后又发低血糖,机体自身的负反馈调节,促使体内胰高血糖素、生长素、肾上腺皮质急速及肾上腺素均显着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回升,以致出现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出现苏木杰现象反应多见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有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
临床上有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用量很大,常有低血糖反应,但尿糖很多;有的患者夜间尿糖很少,次日早晨血尿糖显著增加且尿酮体阳性;有的患者夜间发生不自觉地低血糖,而次日早晨尿糖阴性,仅表现为尿酮体阳性;还有的糖尿病患者在家里发生低血糖时,不能立即到医院查血糖,查出来总是高的。
老年糖友怎么避免夜间低血糖
![老年糖友怎么避免夜间低血糖](https://img.taocdn.com/s3/m/d2b9197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2.png)
老年糖友怎么避免夜间低血糖糖尿病是一个非常难伺候的“主”,伺候不好它能让你的血糖飙升,伺候好了也能让你血糖低到昏迷!很多糖友总是想着如何控制好高血糖,让血糖低下来,却不曾想过要防止低血糖的出现!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间都有可能发生。
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和白天类似,头晕、出汗都是常见症状[1]。
但是一些严重者会出现昏迷状态,甚至威胁生命健康。
严重的夜间低血糖,也称为“夜间未察觉低血糖”,是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是长期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并且年龄偏大,体型较瘦,肝肾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也要警惕“夜间未察觉低血糖”。
血糖越低越好是常见误区老年糖友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低血糖,不少老年糖友都认为血糖越低越好,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低血糖的危害也是极大的。
那么低血糖的标准是是多少呢?一般来说,成年人空腹血糖的浓度低于3.9mmol/L,就可以判定为低血糖。
但是只有血糖浓度达到更低的水平才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并发症,也就是临床所说的低血糖症。
一般来说,饥饿72小时之后,正常男性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正常女性血糖浓度低于2.5mmol/L,就属于较为严重的低血糖症。
老年人作为夜间低血糖症的高发人群主要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
首先,老年人消化系统较差,夜间进食后消化吸收能力不足,血糖供应不及时导致低血糖症[2]。
其次,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肝脏分解药物以及肾脏排泄药物的能力明显下降,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后不能及时分解和排泄,在夜间就会导致血糖的下降。
另外,由于老年人记忆能力下降,在进行降糖药的口服或者是胰岛素的注射时用量过多,就会导致夜间血糖的下降。
最后,很多老年糖友都伴有高血压等疾病,导致患者对于低血糖症状的反应能力较差,加重了其对身体机能的伤害。
夜间低血糖症的危害老年糖友在夜间低血糖症发作时,一般会有大汗淋漓、心慌头晕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糖友睡前血糖正常,凌晨却飙升!医生称:这种现象很危险!
谭爷爷是一位老糖友,对于测血糖一直都非常上心。
这段时间,谭爷爷发现自己的血糖出现了异常,明明睡前测的血糖是正常的,但是早上起来时测却偏高。
“吃完晚饭后我就没有再吃东西,血糖怎么还会高呢?”谭爷爷非常不解,于是前往医院询问医生。
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医生发现谭爷爷是典型的糖尿病“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
1
激素、药物,导致“黎明现象”
所谓“黎明现象”,是指糖友的睡前及夜间血糖正常,但在凌晨4~7点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我院内分泌科陈小燕主任指出,人体内除胰岛素是降糖激素外,其他激素都属于升糖激素,通常情况下,凌晨4点以后正是人体多种激素的分泌旺盛期,如肾上腺皮质素、胰升血糖素、生长激素等都在此时进入峰值,如糖友的胰岛功能差,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来对抗升糖激素的作用,则会出现血糖水平增高,从而造成“黎明现象”。
此类多出现在Ⅰ型糖尿病和素功能衰退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很少。
此外,陈小燕主任提醒糖友们,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呈现像“黎明现象”的空腹高血糖。
如糖友有焦虑、抑郁或神经衰弱等;糖友熬夜或夜间工作;药物因素,如服用糖皮质激素类等升糖激素类药物;某些抗真菌药物、抗焦虑药物、免疫制剂等也会不同程度增加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进而造成“黎明现象”。
2
夜间高血糖,增加血栓风险
“黎明现象”的存在,提示患者整晚处于高血糖状态。
陈小燕主任提醒,夜间高血糖的危险性远远大于白天高血糖,由于夜间人体处于睡眠状态,血液流动速度缓慢,此时高血糖更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增加心梗、中风、猝死等的风险。
所以患者发现早晨空腹血糖等于甚至高于睡前血糖时,一定要重视。
由于“黎明现象”多不会给患者带来显著不适,所以只有当糖友测量全天不同时间血糖,尤其是测量睡前和空腹血糖时,才能及早发现。
专家指出,临床中发现很多糖友只测空腹血糖,或早餐后2小时血糖,忽视睡前血糖,如此一来就容易忽略“黎明现象”的存在。
3
动态血糖监测,证实“黎明现象”
当糖友们发现早晨空腹血糖等于甚至高于睡前血糖时,并不能简单地推断是“黎明现象”。
想要证实“黎明现象”,糖友还要测量夜间2~3点的血糖值,如数值正常,则可能为“黎明现象”。
如是低血糖,则可能是苏木杰现象(也称为反应性高血糖现象)。
陈小燕主任提醒,虽然“黎明现象”与苏木杰现象都会造成早晨空腹高血糖,但其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如误将苏木杰现象当做“黎明现象”治疗,很可能造成生命危险,所以糖友一定要明确鉴别。
陈小燕主任告诉糖友们,测量夜间2~3点血糖值,最准确的方法是测量动态血糖,它能帮助发现整个夜间甚至于全天的血糖波动情况。
如患者没有条件,也可由家属在不惊动糖友的情况下,在夜间2~3点间起夜帮助其测量。
但用此种方法测量值没有动态血糖准确。
4
睡前用降糖药或中效胰岛素
如糖友被证实为“黎明现象”,通常需要在睡前加服降糖药,或是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陈小燕主任指出,中效胰岛素的达峰时间大约在6~8小时,在晚上10点注射中效胰岛素,其作用高峰时间刚好与升糖激素分泌高峰重合,从而可有效控制血糖稳定。
糖友们还要找准导致“黎明现象”的原因。
如因熬夜,则需改正睡眠习惯;如因药物,则要根据药物性质调整治疗方案。
糖友由于其他疾病服用中长效激素类药物,如在中午或晚上服用则很可能造成“黎明现象”,而调整到早上服用,能最大限度减少“黎明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