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可以控制糖尿病黎明现象

合集下载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的区别
糖尿病患者发生黎明现象或者是苏木杰现象,它有其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晚餐后血糖或者是睡前血糖基本正常,但空腹血糖偏高。

虽然这两种现象它的表现是一样,但是它发生的本质是不一样,黎明现象患者晚餐后或睡前血糖正常,但夜间没有低血糖的发生,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是因为凌晨升糖激素分泌过多导致。

而苏木杰现象是因为夜间出现了低血糖,然后反跳性的导致空腹血糖升高。

这两种现象处理的措施也是不同,对于黎明现象患者来说,我们通常情况下,如果没有应用其他胰岛素,这时候可以加用长效胰岛素来治疗。

而对于苏木杰现象,我们在应用胰岛素或者是降糖药物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减少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或者是降糖药物的剂量来调整血糖。

国外学者Somogyi(苏木吉)于20世纪30年代发现:胰岛素用量过大可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甚至不降反升,此时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反而能使患者血糖下降,于是他把这种低血糖后血糖反跳升高的现象称为“苏木吉反应”(又叫“苏木杰现象”)。

“苏木吉现象”常常表现为夜间低血糖,而清晨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其血糖变化具有“低后高”的特点(与我们前面介绍的“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不同),它主要是由于降糖药物(包括胰岛素)使用过量、晚餐进食量不足或晚饭后活动量过大而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
升高。

广义地讲,一天当中任何时间发生的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都属于“苏木吉现象”,而不仅仅局限于凌晨低血糖后引起早晨反跳性高血糖。

糖尿病黎明现象怎么办

糖尿病黎明现象怎么办

糖尿病黎明现象怎么办“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首先提出。

糖尿病黎明现象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消除患者的精神负担,改善和加深睡眠,合理饮食、运动治疗和选用降糖剂,改善INS敏感性等,均有利于DMDP的控制。

2、速效INS的应用有人将DMDP患者早餐前皮下注射(SC)的速效INS和早餐提前至黎明时应用,也有人于黎明前肌注速效INS或夜间持续静滴速效INS均取得一定疗效。

3、中效INS的应用晚餐前(17:30)SC中效INS有人于晚餐前SC中效INS可有效地控制DM患者DP。

若晚餐前与速效INS混注降低晚餐后高血糖更有利于DMDP的控制。

晚睡前(21:00)SC中效INS有人于夜晚睡觉前SC中效INS成功地治疗了DM。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2、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

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

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昏迷等。

如何知道自己血糖升高如果出现口干并有小便增多,提示血糖水平增高。

人通过小便将身体内不需要的物质排出体外,如果血糖过高了,尿量将增多,在尿中水分与糖一起排出体外,在排糖的同时还失去水分和电解质。

由于水分的丢失,就会感到口干并同时增加饮水量。

一旦有皮肤病,可能经久不愈合,或者出现泌尿道感染,或外阴瘙痒。

有些男士可出现阴茎红肿疼痛;女性亦不例外,可发生类似的脓疮,这是因为细菌喜欢在身体温湿的地方生长,一旦尿中含有糖,细菌长得更快。

血糖增高可能使病友感到疲倦无力,即使你进食,从食物中吸收而来的糖在血液中滞留而不能被人体利用,好像汽车没有汽油一样。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苏木杰效应和黎明现象的鉴别和处理
清晨空腹血糖在什么水平算偏高呢?60岁以下的患者,空腹血糖的目标宜控制在4.4~7.0mmol/L,超过7.0mmol/L就属于高血糖;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空腹血糖目标值的上限可放宽至8.0~9.0mmol/L,超过9.0mmo/L就属于高血糖。

如何鉴别“黎明现象”和“苏木杰效应”?可从凌晨零点开始,每隔2小时测1次血糖,直至第二天早餐前。

如果患者在黎明前后均出现低血糖(血糖小于或等于 3.9mmol/L),就说明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是“苏木杰效应”。

如果患者在夜间没有出现低血糖,而是血糖逐渐升高,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就是“黎明现象”。

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效应”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出现低血糖时,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体内的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从而引起继发性高血糖,这就是“苏木杰效应”。

这种效应可使清晨的空腹血糖随之升高。

出现“苏木杰效应”的患者,有时并无心慌、出冷汗等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且处于睡眠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此时应该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以避免凌晨低血糖的发生。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治疗效果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的治疗效果

葡萄 糖毒性 来改 善 白天 胰 岛素分 泌 和
胰 岛素敏感 性 _ 2 l 。 本研究 采用 睡前 口服 二 甲双胍治疗 D P , 探讨其对 D P治疗 的 效 果及安 全性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 般 资料 研究对象为 2 0 1 1年
注: 与治疗前 比较 , ¥P<0 . 0 5
医堂 壹
生笙 鲞 箜 塑
1 65
二 甲双 胍 对糖 尿 病 患者 黎 明现 象 的治疗 效果
李芝
黎 明现象 ( D P ) 是糖 尿病 常见 的临 2 结 果
患 者 未 再 出 现 胃肠 道 反 应 ,均 完 成 二
床表 现之 一 ,其 高血糖 毒性 的危害 在
于 白天三 餐后 ,尤其 是 早餐 后血 糖难
人选 患者 5 6例 , 其 中有 4例 患者 甲双胍治疗 。 经治疗后 5 6例 患者 中 4 8 现轻 微 的恶心 , 无呕 吐 , 予小 剂 量二 例 空 腹 血 糖 低 于 7 . 0 mm o l / L.达 标 率
以控 制 。研究 发现 高 血糖是 糖尿 病各 甲双胍 起始 服用 , 3 d后缓 慢加 量 或改 8 5 . 7 %。治疗前后 患者血糖监 测指标进
显 示 其 平稳 的降 糖 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3 d后 。经 医生取 激素及 清晨 皮质 醇增高 , 从而 导致肝 双胍 治 疗后 下 降 . 肝糖 原分 解 、 葡 萄糖 输 出 作用 , 而低 血 糖 发生 的风 险 治疗 后 比 下监测器 .用信号提取 器采集数 据 , 通 糖异 生增加 、 因此 我 们 认 为 二 甲双 胍 是 过专用软件分析显示该患者 3 d内均存 增 多 、葡 萄糖 利用减 少 及可 能存 在 的 较 无 增加 , 和) 肝脏 与 外周 比较 有效 、 安全 的治疗 D P的选 择 。 二 在晚餐 后 2 h血糖 ≤1 0 . 0 mm o l / L 、 空腹 胰 岛素清 除率增加 或 ( 血 糖 ≥7 . 0 mm o l / L ,且排 除夜 间低血糖 组 织对 胰 岛素 的敏感 性 下降有 关 。糖 甲双 胍 主 要 的 副 作 用 主 要 表 现 为 消 经 小 剂 量 起始 服 用 后 可改 后 高血糖 ( S o mo g y i ) 现象 。 其 中男 3 2例 , 尿 病患 者 由于胰 岛素 缺乏 及胰 岛 素抵 化 道 反应 . 不 能对 抗皮质 激素 的作 用 , 善, 该治疗 措 施 适 用 于大 部 分 糖尿 病 女 2 4例 ;年 龄 3 6~6 5( 4 8 . 2 1 ±9 , 6 5 ) 抗 等 原因 , P最为理想 的方 患 者 。 岁, 病程 1~1 8 ( 6 . 7 8±4 . 5 2 ) 年 入 选 导致 血糖升 高。克服 D 法是 使用胰 岛素泵 , 增加 黎明时基 础 另外 在本 项研 究 中使用 实时 动态 患 者 目前 均对 口服 降糖 药 物 有 效 . 且 经 严 格 饮 食 控 制 及 口服 降 糖 药 物 治 胰 岛素 的量来 纠正 ,但 该方 法 因经 济 血糖 监 测 系 统使 其 结 果 更具 可 靠 性 , 既往 关 于 治疗 D P的报道 多使用 多点 疗 ,无糖 尿病 急性 并 发症 及心 脑 肾等 及 技术 等 原 因不 能广 泛 被 患 者接 受 。 此外 睡前 注射 中效 胰 岛素是 临床 上应 测指尖 血糖 分析 治疗 效果 ,其 不 能全 慢性严 重并发症 : 肝肾功能正 常 。 1 . 2 方 法 每例 患者 均予 以睡前 口服 用最 广 、 疗 效 最为 肯定 的一 种 治疗 D P 面地反 映夜 间血 糖波 动 ,多数 不 易察 甚至 S o m o g y i 现象 未被 发 二 甲双胍 5 0 0 m g . 1周 后 如 F B G≥7 的方法 .但 在 基层 医 院以及 对于 门诊 觉 的低血 糖 , 就诊 的患者 来说 , 存在 着使用 不方 便 、 现 , 导致其结果存 在一定 的误 差 。本 项 m m o l / L,则 将 二 甲 双 胍 剂 量 加 大 至 G MS每 5分 钟 记 录 1 次 血糖 7 5 0 m g , 最 大剂量为 睡前 8 5 0 mg 。治疗 胰 岛素 剂量 易过 量造 成 低血 糖 、价格 究 通 过 C 2周 后 , 再 次予 以正规佩带 实时 动态血 偏 贵 及 注 射 胰 岛 素 不 易 被 接 受 等 缺 值 , 能客观 地反 映患 者 的血 糖 变化 , 及 糖 监测 系统 3 d ,经 专用 软 件分 析 , 以 点 : 而 晚上使 用生 长抑 素 、 抗胆 碱 能药 全 面地体现治疗效 果 。因此 , 晚睡前 口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

黎明现象与苏木杰反应作者:暂无来源:《糖尿病新世界》 2013年第10期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各种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先出现了并发症状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糖尿病的。

糖尿病并发症几乎可以涉及到人体的每一个系统组织,血糖过高如果影响到心脏会引发冠心病,影响大脑则会引发脑梗塞,影响到眼睛则会引发眼部病变,影响到神经会引发周围神经病变,影响到下肢会引发下肢血管病变,影响到肾会引起糖尿病肾病,出现蛋白尿、血尿,这些都属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如果糖尿病病情急剧加重,还有可能引发以恶心、呕吐、腹痛、脱水、昏迷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众多并发症中,糖友们分不清楚黎明现象和苏木杰反应,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黎明现象所谓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人在清晨出现高血糖的现象。

这种高血糖现象,与糖尿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有密切关系,一般在凌晨3点左右血糖开始升高,持续到上午8~9点。

黎明现象大多数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少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可以发生。

黎明现象的发生与体内的多种内分泌激素有关,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这些激素与胰岛素有相互拮抗作用,可使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保证人体的需要。

生长激素的分泌主要在午夜熟睡后渐升高,糖皮质激素在晚上12点后分泌渐增加,而糖尿病人的胰岛β细胞已受损害,不能分泌足量胰岛素来拮抗,因而就会出现黎明时血糖异常升高。

另外,精神紧张、睡眠不好也可在黎明时出现血糖升高。

某些糖尿病人服用降血糖药物过量时,可在夜晚出现低血糖后反应性血糖升高,或由于降糖药用量不够,在整个晚上至次晨的血糖居高不下。

以上两种高血糖的治疗与黎明现象血糖升高完全不同。

为了明确诊断,必须全面了解出现血糖升高前一天晚上所表现的症状,如果前晚深夜出现乏力、心慌、饥饿、出汗等低血糖现象,多为反应性高血糖,则应减少晚餐前降糖药物剂量,若无上述表现,而尿糖、血糖持续较高,此为降血糖药剂量不足所致,需增加晚餐前降糖药剂量。

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血亏虚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黎明现象的临床疗效观察PPT演示课件

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血亏虚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黎明现象的临床疗效观察PPT演示课件

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黎明现象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常常合并失眠症状。其中,黎明现
象是指患者在凌晨时分出现血糖升高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
量和健康状况。
02
阴血亏虚型糖尿病
阴血亏虚型糖尿病是中医对糖尿病的一种分型,主要表现为阴虚和血虚
症状,如口干、咽干、心悸、失眠等。对于这类患者,中医药治疗具有
安全性评价
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治疗过程中,仅有少数患者 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
应,发生率低于5%。
严重程度及处理措施
不良反应症状轻微,未出现严 重过敏或肝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或消
失。
对治疗的影响
不良反应对治疗无明显影响, 患者均可顺利完成治疗过程。
06
讨论和结论
天王补心丹治疗阴血亏虚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黎明现象 的优势和特色
提供有效治疗方法
本研究结果为阴血亏虚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 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指导临床用药
研究结果表明,天王补心丹在治疗阴血亏虚型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 黎明现象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用药依据。
促进中医药发展
本研究展示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助 于推动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更广泛应用。
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
符合阴血亏虚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诊断标准,且出现 黎明现象的患者。
排除标准
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精神疾病或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等。
分组情况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给予天 王补心丹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研究方法
01
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设 计,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

1型糖尿病会出现黎明现象吗

1型糖尿病会出现黎明现象吗

1型糖尿病会出现黎明现象吗文章目录*一、1型糖尿病会出现黎明现象吗*二、1型糖尿病通常有4个征兆*三、儿童1型糖尿病饮食1型糖尿病会出现黎明现象吗1、黎明现象指的是在黎明时分(或夜间结束时)出现自发性血糖升高现象,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都能发生。

由于夜晚结束时肝脏葡萄糖的生成,发生黎明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大约在凌晨3点至4点时,血糖水平从最低值开始自发性升高。

非糖尿病个体不会发生此现象,因为正常人能自动调节内源性胰岛素生成来对抗肝脏葡萄的生成。

2、有“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睡前加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收到良好疗效,使清晨空腹血糖高的现象得到控制。

但要注意的是,注射前需要加食睡前小吃,如半杯牛奶和两片饼干等,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

一旦清晨空腹血糖得到满意控制,白天餐后血糖也易于控制。

1型糖尿病通常有4个征兆首先会出现频繁口渴现象,甚至夜间多次起床喝水。

孩子在一段时期内出现小便频繁现象,多年不尿床的孩子多次出现尿床现象,家长应该带孩子进行糖尿病检查。

突然消瘦。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体重应该连续稳定上升,但突然出现体重下降情况,家长要警惕,很可能就是儿童糖尿病的表现。

疲乏无力:孩子本来处于精力较为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应该多动,但突然在一段时间内老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户外活动,精神较为委靡,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儿童1型糖尿病饮食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在肥胖儿童中呈上升趋势,超重与肥胖是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比2型糖尿病发展的饮食要注意的事项多,原因是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是儿童或者是青少年,此种人群需要丰富的营养物质进行身体的发育,所以在安排1型糖尿病饮食过程中,既要保证血糖情况稳定,又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营养,1型糖尿病饮食安排常常令家长们头痛。

下面是关于饮食的一些建议:平衡膳食。

实际上,糖尿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关键是吃什么,吃多少量。

4.窦京涛-黎明现象的思考

4.窦京涛-黎明现象的思考
Havlin CE, Cryer PE. Nocturnal hypoglycemia does not commonly result in major morning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Diabetes Care. 1987;10:141-147. Bolli GB, Gerich JE. The “dawn phenomenon”—a common occurrence in both non-insulin-dependent and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N Engl J Med. 1984;310: 746-750.
苏木杰现象(Somogyi phenomenon) 低血糖后反应性的高血糖 胰岛素用量不足 口服降糖药物不足 睡前高血糖 其他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噻嗪类、非经典抗精神药物
Adapted from Mary F. Carroll, David S. Schade , ENDOCRINE PRACTICE Vol 11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5
黎明现象的监测
• 连续动态血糖监测
– 可以获知黎明现象的幅度,通过计算早餐前血糖值与晚间血糖最 低值的差值
• 睡前和早餐前血糖结合每周一次的3am血糖监测
– 鉴别是否存在先导低血糖、是否为持续高血糖
Mary F. Carroll, David S. Schade , ENDOCRINE PRACTICE Vol 11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5 Porcellati and Associates, DIABETES CARE, VOLUME 36, DECEMBER 2013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60例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60例

乌梅丸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60例
高悉航;牟淑敏;王德双;牟光远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4(000)005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乌梅丸对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且均存在糖尿病黎明现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

实验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中药,对照组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每晚睡前加服二甲双胍0.5g。

服药2周后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结果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乌梅丸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效果优于西医疗法。

【总页数】2页(P942-943)
【作者】高悉航;牟淑敏;王德双;牟光远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济南 250014;山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济南 250000;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济南 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济南 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大剂量胰岛素治疗“黎明现象”明显的2型糖尿病加用西格列汀的临床观察
2.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临床影响研究
3.木丹颗粒联合晚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治疗以黎明现象为频发症状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α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
4.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诊断
和治疗中的意义5.睡前加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可改善预混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

黎明现象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措施
综 耋 ;
述 i


i ;
i i i i i 健 i 康 导 报 ; i . 医 学 版2 ; ; i 0 i 1 5 年第 6 i ; 期2 0 卷
黎明现 象 的发生机制及治 疗措施
任 惠珠 单春艳
( 天津医科 大学代谢 病医院 内分泌研 究所 卫 生部激素与发育重点 实验 3 0 0 0 7 0)
1 . 1 l m mo l / L ( 2 0 m g / d 1 ) 以上可 确诊 。 恶性 循环 。 2 . 1 . 2 生 长激 素 ( GH)和胰 岛素样 生长 因 子 ( I G F . 1 )
1 .空腹 高血糖 的原 因 空腹高 血糖 的常见 原因有 四种 ,即黎 明现 象 、S o m o g y i 反应 、 降糖药物剂量不足和睡前加餐。这四种情况在处理上各不相 同, 需加以鉴别,否则选择错误的治疗方案,会进一步加重血糖紊乱。 S o mo g y i 反应 :由于胰 岛素 或 降糖药 物过 量 导致低 血糖 ,低 血糖 刺激 体 内的胰 岛素拮 抗激 素胰 高糖 素 , 肾上腺 素 、糖皮 质激 素 、 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 ,从而使清晨空腹 血糖 增高 。降糖 药物 剂量 不足 :常 见 原因 是 晚餐前 或 睡前 的 降糖 药物 剂量 不足 ,不 能有效 地 把夜 间血糖 控 制在 良好 水 平 。鉴别 以 上情 况最 好的 办法是采 用动 态血 糖监 测 系统 , 通 过描 记 2 4小 时血 糖曲线,区分空腹高血糖原因。 2 . 黎 明现 象的发生 机制 黎 明现象 的发生 机制 尚不清 楚 , 可 能 与胰 岛素 拮抗激 素增 多 、 胰 岛素 分泌不 足及 其他 因素 有关 。糖 尿病 是 双激 素异 常疾 病 :参 与 血糖 浓度调 节 的激索包 括 两大 类 :升糖 激 素和 降糖 激素 ,前者 包 括胰 高糖素 、生长 激 素、糖 皮质 激素 、肾上 腺素 和 甲状 腺激 素 , 后 者 只有胰 岛素 一种激 素 。这两 大类 激 素通 过对 糖代 谢途 径 中关 键 酶 的诱导 、激活或 抑制 来实现 对 血糖 的精 细调 节 。 2 . 1 胰 岛素拮 抗激 素增多 2 . 1 . 1 胰高糖素 . 有 文献 报道 清晨胰 高糖 素 的过 度升 高 是黎 明现 象 的主 要原 因 之一【 4 J 糖尿病 是 绝对 或相 对胰 岛素缺 乏 和 相对 胰 高糖 素过 多造 成 的 慢性血 糖升 高为 特征 的代 谢性 疾病 ,胰 岛素 缺乏 导致 葡萄 糖 利 用 异常 ,胰 高糖素 过多 导致 葡萄 糖 产生 增加 ,两 种情 况 均可 升 高血 糖水 平 。胰 高糖 素是 最重 要 的胰 岛素 拮抗 激 素 ,正常 人血糖 升高 时 ,胰 岛 素分泌 增多 ,胰 高糖 素 分泌 受抑 制 ,但 血糖 持续 升 高 ,胰 岛素对胰 高糖素 的旁 分泌 抑制 作用 减弱 。 多项研究显示 ,血糖与胰高糖素的分泌关系呈 “ u”形,低 血糖可使胰高糖素水平迅速升高,血糖水平轻度升高会抑制胰高 糖 素分泌 ,而 血糖显 著升 高会 出现葡 萄糖 毒 性 ,长期 的高 血糖 可 降 低 n细胞对 血糖 的敏 感性 ,导 致葡 萄糖 对胰 高 糖素 分泌 的抑 制 能 力减弱 甚至丧 失 ,引起 反常 的高胰 高糖 素 血症 【 5 】 ,造 成高8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3 2 — 5 2 8 1 ( 2 0 1 5 ) 6

糖尿病用药总结

糖尿病用药总结

糖尿病用药汇总一、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应用注意事项:作为 PPAR 受体激动剂作用越发明确,药物价格逐渐回落,该类药物比较具有应用前景,但几个方面在应用时应该加以重视:1、贫血的患者,女性 HGB<10g/l,男性 HGB<11g/l,不得使用(这点往往易被忽视,切记!!)2、转氨酶>100,谨慎使用(在高脂血症、脂肪肝等代谢性因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下,可以在监测肝功的情况应用该药)3、心功能Ⅱ级或者更差的情况避免使用;4、水肿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二、糖尿病患者浮现肾功受损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1、胰岛素2、磺脲类之中的糖适平(格列喹酮)3、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4、α糖苷酶抑制剂,推荐倍欣(吸收率极低,仅有百分之零点几),拜糖平谨慎使用(吸收率 7%-8%);5、TZD 类6、双胍类不能使用三、糖尿病患者浮现肝功受损的情况时可以使用的治疗方法:1、胰岛素2、α糖苷酶抑制剂,推荐倍欣(吸收率极低,仅有百分之零点几),拜糖平谨慎使用(吸收率 7%-8%);3、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4、若为肥胖、高脂血症引起的肝酶↑,可以在监测肝功的情况应用双胍类及TZD;5、肝功不全磺脲类及 TZD 类是禁忌。

四、血脂↑HDL ↓选用双胍类、 TZD、α糖苷酶抑制剂。

有关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使用的一些经验问题:1、对初始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胰岛素剂量估计全天总剂量(u)≈空腹血糖(mmol/l)× 2如果保守一些可以≈ (空腹血糖 mmol/l × 2)× 2/32、睡前中效胰岛素的剂量(u)≈ 空腹血糖(mmol/l)普通剂量都≥8u,3、住院期间尽量避免浮现低血糖事件,首先高血糖病人生命以年计算,低血糖病人生命则是以分钟计算;其次低血糖会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认为在医院医生的匡助下都会发生低血糖,在家里没有医生匡助的情况下可能更会发生低血糖,因此对严格血糖控制存在一定心理障碍,对今后的血糖控制不利。

睡前服用二甲双胍500毫克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

睡前服用二甲双胍500毫克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

睡前服用二甲双胍500毫克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摘要:目的观察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普通片500毫克对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经证实存在黎明现象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000毫克每日两次,观察组患者每晚餐中1000毫克二甲双胍调整500毫克至睡前口服,两组患者每日二甲双胍总剂量相同,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

结果睡前口服二甲双胍500毫克治疗组,空腹血糖、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睡前服用二甲双胍500毫克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

关键词: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二甲双胍二甲双胍通过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肝脏的糖异生和糖原分解,减少肝糖输出,从而降低血糖。

同时,其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Ⅰ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减少ATP合成,激活AMPK,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脂肪酸β氧化,减少脂肪合成,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有研究[1]发现,二甲双胍还可以显著增加血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的水平,同时增强胰岛GLP-1受体编码基因的表达。

通过上述多种作用机制,二甲双胍可以全面降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

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除控制血糖外,还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

因此,国内外众多权威糖尿病诊疗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

二甲双胍的降糖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但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个体化差异等诸多原因,临床上其用药剂量及频次存在诸多差异。

本研究针对部分2型糖尿病存在“黎明现象”的患者,其二甲双胍服用方法进行探讨。

[2]1.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

11 5 8・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ert r ioa C ieeadWetr Mei n 0 2Ma , 1 1 ) dr ora o t a dTa t nl hns n s n d ie2 t y 2 (4 I g e di e c 患 者 术 后 修 复 , 到 临 床 医 生 的 青 睐 。 同 时 手 术 切 1 保 护 受 3层 器 可 以很 好 地 避 免 腹 壁 子 宫 内膜 的种 植 , 绝 腹 壁 切 口 内 膜 杜 异 位 症 的发 生 , 观 察 组 273例 剖 宫 产 患 者 至 今 未 发 现 腹 本 8 壁 切 口 内膜 异 位 症 的发 生 , 由 于部 分 患 者 观 察 时 间有 限 , 但 完
全 杜 绝 需 要 进 一 步 的观 察 。 剖 宫 产 腹 壁 切 口内 膜 异 位 症 发 生
表 1 2组 产 妇 剖 宫 产 手 术 过 程 及 并 发 症 比较
率 据 国外 文 献 报 道 为 0 0 % ~1 0 % .3 . 7 , 内 文 献 报 道 为 国 提 高 手 术 操 作 技 巧 , 术 中 注 意 保 护 腹 部 切 口 , 理 应 用 抗 生 手 合 素 等 控 制 剖 宫 产 切 口愈 合 不 良 的 一 些 措 施 , 腹 壁 切 口愈 合 但 不 良仍 时 常发 生 , 生 率 没 有 明显 下 降 。应 用 抗 生 素 预 防 感 发 染 的剖 宫 产 患 者手 术 后 伤 口感 染 发 生 率 为 2 左 右 。最 新 % 资 料 报 道 剖宫 产 术 后 切 口愈 合 不 良发 生 率 为 2 5 % , 口感 .2 切 染率 为 11 。我院 剖宫产术 中使用 3 .% L手 术 切 口层 保 护 器 , 替 了 以往 保 护 巾 的 一 系 列 繁 琐 环 节 , 便 了 手 术 操 作 , 代 方 且 效 果 更 好 , 者 认 为 有 以下 几 点 优 点 : 手术 切 口层 保 护 器 笔 ①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怎么控制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怎么控制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怎么控制
一、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怎么控制二、知道自己的血糖增高的方法三、如何正确地检查血糖
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怎么控制1、糖尿病的黎明现象怎么控制
首先,该病患者在坚持使用一般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可适当地增加餐次(一日可安排4~5餐),同时,在晚上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应加餐1次,可少量吃些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物,如一杯牛奶、一小碗稀饭或几片面包等。

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夜间胰岛素的分泌量和敏感性,避免其出现糖尿病“黎明现象”。

其次,该病患者在常规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应在晚餐前或临睡前加用一次胰岛素。

常用的方法是:中青年患者可于晚餐前注射一次6~8个单位的胰岛素;而老年患者可于临睡前注射一次4~6个单位的胰岛素。

胰岛素的选择应以速效、作用时间短的剂型为宜。

2、黎明现象是什么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这一现象最初是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提出。

3、黎明现象的临床处理
3.1、速效INS的应用
有人将DMDP患者早餐前皮下注射(SC)的速效INS和早餐提前至黎明时应用,也有人于黎明前肌注速效INS或夜间持续静滴速效INS均取得一定疗效,但不易为患者所接受;较好的方法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CSII)治疗过程中,于黎明时分增加速效INS用量,但开环式CSII缺乏持续血糖监测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3.2、中效INS的应用。

雷氏芳香化浊方加味治疗_型糖尿病黎明现象57例总结

雷氏芳香化浊方加味治疗_型糖尿病黎明现象57例总结

分泌,促进体内毒物的排泄[3];丹参有抗氧自由基、抗凝及疏通微循环的作用[4]。

裴永清认为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治血[5]。

而急肝方主要针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因病机而组方,确实体现了“治病求本”、“审因施治”的原则,对改善症状、降低转氨酶以及退黄疸有很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1 叶维法.肝病治疗学.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3,2632 施鹤高.蒲公英保肝作用的机理与临床初步研究.中医杂志,1979,(12):513 李涛.大黄在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及作用机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5,(6):3834 叶红军,王秀敏,张丽,等.丹参注射液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临床肝胆病杂志,1991,7(3):1545 裴永清.论黄疸必伤血,治黄要活血.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1(1):21(收稿日期:2001-02-08)雷氏芳香化浊方加味治疗 型糖尿病黎明现象57例总结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00193) 梁苹茂 天津中医学院(300193) 张国霞摘要 采用内服雷氏芳香化浊方(藿香15g 佩兰15g 陈皮10g 半夏10g 厚朴10g 大腹皮10g 荷叶10g 黄芩15g 丹参30g 鬼箭羽15g )加味治疗 型糖尿病(痰湿型)黎明现象57例,并与单用西药二甲双胍治疗的32例作对比观察。

结果:治疗组57例中,良好30例,一般18例,不良9例,总有效率为48.0%;对照组32例中,良好16例,一般10例,不良6例,总有效率为26.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两组治疗后7Am ~8Am 空腹血糖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

主题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血糖 药物作用 @雷氏芳香化浊方 治疗应用 糖尿病黎明现象是指部分糖尿病患者在5Am ~8Am 期间血糖升高的一种现象。

笔者近年用雷氏芳香化浊方加味治疗 型糖尿病(痰湿型)黎明现象57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二甲双胍治疗的32例作对比观察。

对“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怎样鉴别与治疗

对“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怎样鉴别与治疗

对“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怎样鉴别与治疗“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两个常见的以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现象。

这两种病理现象的症状虽然十分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将这两种现象相混淆,一发现自己早晨的空腹血糖升高,就盲目地加大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从而导致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区分这两种病理现象对他们安全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久前的一天,我在医院值夜班。

天蒙蒙亮时,急症室打来电话请我速去会诊。

我急匆匆地赶到急症室,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位中年男子,他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神志不清。

患者的妻子告诉我,她丈夫在3年前被查出患有2型糖尿病,由于服用降糖药效果不佳,他在半年前改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前不久,他在家中自测血糖时,发现其早晨的空腹血糖有些偏高,就自作主张地将晚上睡觉前使用的中效胰岛素用量增加了两个单位。

在此后的几天里,他每晚都会做噩梦,而且出很多的汗。

昨天,他又复查了一次血糖,结果发现其早晨的空腹血糖非但没下降,反而比上次又升高了一些。

他因此认为自己的胰岛素用量还是不足,于是在昨晚又将中效胰岛素的用量增加了两个单位。

结果今天凌晨4点左右,家人在起夜时发现他全身出冷汗,昏迷不醒,于是,连忙将他送来我院。

听了患者妻子的介绍后,我判断,患者很可能是患了由低血糖引起的昏迷。

而随后的化验结果也证实了我的判断。

于是,我马上让护士给患者静脉推注葡萄糖。

半个小时后,患者逐渐清醒过来,一直在旁守候的家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苏醒后的患者除了对我表示感谢之外,又向我提出了几个问题。

他说:“我的空腹血糖有些偏高,我把晚上睡觉前胰岛素的用量增加一点有什么不妥?怎么会引起如此严重的低血糖呢?”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过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经历,其原因有很多。

在临床上,能引起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最常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苏木杰反应”,另一是“黎明现象”。

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65例分析

晚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65例分析
的方法。
【 关键词 】 黎明现象 ; 甲双胍 ; 型糖尿病 二 2 【 中图分类 号】 R 8. 【 57 1 文献标识码 】 A
【 章编号 】 10- 65 (09 0-09 2 文 03-30 20 )5_5—o - -
黎 明现 象 ( P 是糖 尿病 ( M) o) o 的常 见 临床 表 现 F G仍 > . m lL时则 为未 达 标 。并 根 据 试 验前 B 70 mo / B 一 .m o / B 之 一 , 处理 方法 有 多种 , 们 常常 采用 晚睡 前 注射 F G水 平 的 不 同 分 为 三 组 : 组 7 0 m lL<F G 其 我
1 对 象与方 法
P . 5为 有统 计学 意 象或未能坚持完成试验或条件不符而排除 , 人选 6 达 标 率 的 比较采 用 检 验 。 <00 5 例, 3 男 8例 , 2 女 7例 , 年龄最大 7 5岁 , 最小 3 4岁 , 义 。 平均 年 龄 5 . 38岁 , 程最 长 2 病 O年 , 短 1年 。所 有 最
5 o L 二组 8 5 m lL<F G≤1 . m o L 三 组 F G>1. o L mm l ; / . m o/ B 00 m l : / B 00 mm l 。晚 睡 前 口服 二 甲双 胍 0 5— / .
0 8 g观察患者试 验后 F G水 平的变化 ,B .5 , B F G≤7 0 mo L为达 标 , B .m l / F G>7 O m lL为 未达 标 , 录患 者 .m o / 记 病程 、 年龄 、 高、 身 体重。结果 ①一组 、 二组 、 三组达标 率 分别为 6 . % 、5 5 、1 1 。试 验后不 论那 一 25 4 . % 2 . % 晚睡前 口/ - J -甲双胍 治疗 2型糖尿病 黎 明现 象是一 种有效 R- 组血糖水平都有所 下降 , F G水平越低 , 但 B 疗效越佳 , 三组 间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②病程对疗 效有 明显 的影 响, 而年 龄及 体重指数对疗效没有影 响。结论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控制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疗效观察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控制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疗效观察

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控制2型糖尿病黎明现象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睡前口服二甲双胍治疗2 型糖尿病(T2DM)黎明现象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确诊T2DM 黎明现象者79例,根据空腹血糖(FBG)分为三组:A 组7.0 mmol/L≤FBG10.0 mmol/L,共19例。

三组均在原治疗基础上于晚睡前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君力达)500 mg,服药后不进食,治疗2 w,观察三组患者试验前后FBG 水平、治疗的达标率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2 w后FBG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2个月。

晚餐后2 h 血糖≤10 mmol/L,而FBC 仍≥7.0 mmol/L,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心脑肾等慢性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除外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2方法入选患者根据试验前FBG水平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7.0 mmol/L≤FBG10.0 mmol/L,共19例。

三组患者均在原有治疗药物剂量不变的基础上给予睡前口服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君力达)500 mg,服药后不进食,治疗2 w,观察三组患者试验前后FBG 水平变化情况,治疗的达标率以及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FBG<7.0 mmol/L 为达标;糖尿患者低血糖标准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低血糖工作组定义的标准[1]:血糖≤3.9 mmol/L。

1.4统计学处理结果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三组治疗前后FBG水平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2 w后FBG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三组治疗后FBG 达标率的比较,不同血糖水平对疗效的影响达标率分别为84.8%、59.3%、21.1 %。

但FBG水平越低,疗效越佳,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观察期间所有受试者均没有出现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因为服用的二甲双胍肠溶胶囊故胃肠道不良反应轻微,仅有有2例在用药后出现胃肠道不适,但均能够耐受;未有因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药可以控制糖尿病黎明现象
文章目录*一、什么药可以控制糖尿病黎明现象*二、如何应对糖尿病的黎明现象*三、糖尿病出现“黎明现象”怎么办
什么药可以控制糖尿病黎明现象1、生长抑素治疗糖尿病黎
明现象
最早有人发现夜间持续静滴速效生长抑素可抑制糖尿病患
者黎明时的血清生长激素分泌从而治疗其黎明现象,清晨高血糖
得以消除,但因速效生长抑素作用持续时间短,不便给药,加之对
许多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以及胃肠道副作用等,使其临床应用受限。

长效生长抑素愈来愈为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的有效药物。

2、抗胆碱能药物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
抗胆碱能药物亦可抑制血清生长激素分泌治疗糖尿病黎明
现象。

选择性胃窦迷走神经阻断剂可避免副作用,在临床应用更广,许多研究发现哌吡氮平能成功地抑制患者的夜间血清生长激
素分泌,控制患者的清晨高血糖,其给药方法多为晚睡前口服
100mg~150mg或 15分钟内静注20mg,以口服给药法效果为佳。

3、甲吡酮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
午夜皮质醇分泌增多使夜间胰岛素的拮抗作用增强亦为糖
尿病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甲吡酮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黎明
现象,但长期用药可能发生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

4、赛庚啶治疗糖尿病黎明现象
国内有人用赛庚啶12~16mg/d治疗18例糖尿病黎明现象,
发现患者7:00的血清生长激素及皮质醇水平降低,有效地治疗了糖尿病黎明现象,其机理可能为赛庚啶通过其较强的抗组织胺与拮抗5羟色胺的作用抑制垂体前叶分泌血清生长激素而降低清晨高血糖。

如何应对糖尿病的黎明现象1、为了鉴别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患者可采用半夜多次测定血糖的方法。

一般的做法是先检测凌晨3时的血糖,以确定有无低血糖存在,然后检测清晨的血糖。

2、医生指出“黎明现象”导致的空腹血糖升高可以通过睡前加用中效胰岛素、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用量来解决。

常用的方法是:中青年患者可于晚餐前注射一次6~8个单位的胰岛素;而老年患者可于临睡前注射一次4~6个单位的胰岛素。

胰岛素的选择应以速效、作用时间短的剂型为宜。

但同时医生也指出,清晨空腹血糖升高时不要轻易加服降糖药,而应该先搞清楚引起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的原因,然后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调整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以避免低血糖发生而危及生命。

3、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坚持使用一般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可适当地增加餐次(一日可安排4~5餐),同时,在晚上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左右应加餐1次,可少量吃些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食
物,如一杯牛奶、一小碗稀饭或几片面包等。

这样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夜间胰岛素的分泌量和敏感性,避免其出现糖尿病“黎明现象”。

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

一旦清晨空腹血糖得到满意控制,白天餐后血糖也易于控制。

4、实践证明,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疗法结合起来使用可有效地避免糖尿病患者出现“黎明现象”,可减少或消除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波动而出现的不适症状。

这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其是对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也有较大的作用。

糖尿病出现“黎明现象”怎么办1、避免在睡前进食碳水化合物。

2、调整口服药或胰岛素的剂量。

3、更换另一种不同的药物。

4、从晚餐到睡前这段时间中,可通过改变用餐时间来调整口服药或胰岛素注射时间。

5、在凌晨至清晨这段时间中,可使用胰岛素泵来额外追加胰岛素,以使血糖平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