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简史

合集下载

汉字简史——精选推荐

汉字简史——精选推荐

汉字简史良渚⼈在建造⼤型⽔坝随着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中华⽂明正式进⼊上下5000年序列。

良渚遗址已经发现⼤约800多个“刻画符号”,正在研究解读中,能不能认定⽂字还需时⽇。

⽬前国际上认可的中国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为商朝有成系列的甲⾻⽂。

⼏⼗万⽚甲⾻和上千个单字,赫赫⽂采让⼈不能忽视。

由于夏朝没有发现⼤量成体系的⽂字,因此西⽅⼈不承认是信史!但是,从古书和⽥野考古发掘⾥,都发现了很多早于商朝的⽂字或“符号”,可以断定夏朝或之前有⽂字的可能性很⼤!今天,我们就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了解⼀下汉字从古⾄今的发展历程。

⾛进汉字的世界01中国迄今为⽌发现的最早“原始⽂字”,是河南贾湖遗址出⼟的刻画符号——专家解读为是个“⽬”字。

初步测定是公元前6000年刻画。

从材质和符号的形态来看,与公元前1800年左右出现的甲⾻⽂有异曲同⼯之处。

这似乎可以证明,甲⾻⽂的创造也是有源头的!贾湖遗址刻画符号除了刻画符号,贾湖遗址还出⼟了⼤量⾻笛,有些⾻笛⾄今还能演奏,这说明,早在8000多年前,中国的先民们就已经“⽂采斐然”了!贾湖⾻笛放⼤看⼀下这个中国最早的“⽂字”:⽬字?02良渚遗址发现了⼤量刻画符号。

分布在⼏百件器物,甚⾄很多碎⽚上都有刻画符号。

在其中的两块⽯钺上,有6个规整的刻画符号,与另⼀块⽯钺上的刻画符号基本⼀致,说明这6个刻符有⼀定的规范和体系,应该是具备早期⽂字的性质。

良渚陶罐上的刻画符号这是分布在陶器碎⽚上的符号,看起来⾮常规整,已经具备了“⽂字”性质:良渚原始⽂字引⼈注⽬的⼀块出⼟⽯钺,上⾯分布有6个规整的符号:成⼀⾏排列的原始⽂字⽯钺的反⾯:背⾯的⽂字还有下⾯这段“⽂字”,是不是很明显在表达某种意思呢?这也是⼀⾏字除了刻画在陶器上的,良渚遗址还出⼟了⼤量⽟器,⽟器上也有很多刻画符号。

是不是⽂字也⾮常值得我们深⼊研究:良渚⽟器上的刻画符号03仰韶⽂化出⼟的刻画符号,距今约5000-7000年。

仰韶⽂化刻画符号04⼤汶⼝刻画符号,距今约6000-4500年。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之一,它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4世纪的商朝晚期,当时的文字是用象形符号来表示事物的形状或特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象形符号逐渐演变成了更加简化的形式,形成了象形文字。

例如,“日”字就是由太阳的形状演变而来的。

二、汉字的发展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人们开始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祭祀活动,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2. 简化字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1年)秦朝统一中国后,为了提高文字的书写效率,秦始皇下令将汉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简化,这就是简化字的起源。

简化字的出现使得汉字书写更加便捷,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7世纪)汉字的书写形式经历了篆书、隶书等多个阶段,最终发展成了楷书。

楷书是汉字书写的标准形式,它具有规范的笔画结构和平衡的布局,成为了后来书法艺术的基础。

4. 现代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字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现代汉字除了传统的繁体字外,还出现了简化字和异体字等形式。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汉字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包括电子邮件、短信、社交媒体等。

三、汉字的影响和重要性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文学知识。

通过学习和传承汉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2. 交流工具汉字是中国人民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在国内广泛使用,也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学习和应用。

汉字的普及和推广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3. 认知发展学习汉字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汉字,儿童能够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汉字的历史资料50字

汉字的历史资料50字

汉字的历史资料50字汉字(Chinese character),也称中文,是与汉语相对应的文字,它由4300年前黄帝的史官仓颉所发明,在古文献中被称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用于指称中国汉族文字。

下面由店铺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在用的自源性文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是表意性质的单音节文字,现代常用的汉字有四千到八千个,大多数是形声字。

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汉魏隶书体-楷体-宋体演变而来的。

在长久的实践中,中国汉族创造的辉煌历史和长久积累的知识都依靠汉字保存至今。

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汉字历史--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周边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是其它文字的母字。

它是记录事件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汉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汉字更是民族灵魂的纽带,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

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

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

在海外,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几多慰藉几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

汉字历史--简介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自发明的那天起,直到现在一直被中国人使用。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几千年前的商代和西周时期。

以下是关于汉字发展历史的详细资料。

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出现在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甲骨文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这些文字以象形为主,形状生动,包含了丰富的信息。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的文字形式,主要刻在青铜器上。

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形状更加规整,结构更加复杂。

金文的发展标志着汉字从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转变。

3. 简化字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8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字的广泛应用,汉字逐渐简化。

简化字的出现使得汉字的书写更加便捷,也使得文字的传播更加容易。

在这个时期,汉字的结构逐渐变得规范,并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字形和笔画。

4.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7世纪)楷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风格,也是汉字书写的标准形式。

楷书的字形规范、笔画流畅,成为了汉字书写的典范。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经典和文献被书写成楷书,使得楷书成为了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

5. 楷隶书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10世纪)楷隶书是楷书和隶书的结合体,兼具了楷书的规范和隶书的工整。

楷隶书在唐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许多重要的文献和书籍被书写成楷隶书,使得楷隶书成为了汉字书写的主流形式。

6. 楷书至今(公元10世纪至今)自宋代以来,楷书成为了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现代,汉字的书写规范和字形结构更加统一,汉字的形式也逐渐规范化。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汉字的输入和显示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使得汉字的使用更加便捷。

总结:汉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简化字、楷书、楷隶书等多个阶段的演变。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转变,形成了一套基本的字形和笔画。

中国汉字的历史

中国汉字的历史

中国汉字的历史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文字系统之一。

其历史悠久,演变丰富,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化。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汉字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象形文字的起源中国汉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以刻制工具和绘画方式来记录日常生活和社会事务。

这样的绘画图案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象形文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图画表达物体和事物的含义。

例如,一只画有鱼的图案就代表着“鱼”,一个描绘太阳形状的符号则代表“日”。

二、隶变篆:汉字的进一步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象形文字的刻制和书写变得越来越复杂,逐渐产生了新的字形。

商代和西周时期出现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具有规范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这一时期的文字形式与现代汉字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相似性。

到了秦代,随着中国各个地区之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了统一文字,秦始皇下令统一字形,使用小篆作为官方文字。

小篆是一种形态规整、笔画简练的字体,它的使用使得汉字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楷书与行书:书法的艺术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汉字的书写也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汉字的书法包括楷书和行书两种主要形式。

楷书是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形式,每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比例都要求严格。

楷书的字形工整,线条流畅,被誉为书法的典范。

而行书则更加草率和随意,但笔画之间的连贯性更强。

四、汉字的影响与传播随着中国的国力崛起,汉字也逐渐传播到周边地区和世界各地。

与此同时,汉字也对其他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东亚地区,包括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地,都曾经使用过汉字或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字系统。

在这些地方,汉字演变成为了各自独立的文字体系,但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共同性。

此外,汉字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东欧等地。

到了现代,汉字也逐渐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和学习。

五、现代汉字的发展和挑战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汉字的使用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纸笔书写已经逐渐被电子书籍和智能手机取而代之。

汉字学简史

汉字学简史

• 40年代,还有的学者开始从心理学的角度 研究汉字。 • 有的研究现代汉字学的问题。 • 有的把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对内: 如何教小学生;对外,如何教外国人。
• 80年代,大陆(内地)出现一种“文化 热”,即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汉字,有人就 公开、明确提出“汉字文化学”。 • 其实这里的研究,名义上是从古代汉字出 发,但实际上谈的是汉语与文化的关系, 并非从汉字出发,而是从语言的角度出发 的。
3、字书的编纂 • 在汉字学史上,“字书”一词作为通名有 两种含义: • 一是指童蒙识字课本,通常只是编次文 字,没有解说; • 二是指解说汉字形、音、义的书,即后世 所谓“字典”。
• 汉字学史上第一部字书就是相传为周宣王 时太史籀搜集、汇编的童蒙识字课本《史 籀篇》。 • 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奏罢不与西土文字相 合者,又据《史籀篇》加以整理,或省其 繁重,或改其奇怪,而成秦篆,乃作《仓 颉篇》。同时赵高作《爰历篇》,胡毋敬 作《博学篇》。
二、汉字学的范围
• “文字学”这个名称,虽然在我国出现是 在。 • 然而研究汉字的学问,传统的文字学(小 学),从汉代算起,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 历史。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 第一部文字学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汉字 字典,它成书于公元100年,发表于公元 121年。
• 它的出现标志着汉语文字学的正式创立。
汉 字 学 简 史
本讲要点
一、汉字学 二、汉字学的范围 三、汉字学简史
一、汉字学
1、汉字学的定义 • 汉字学:是以汉字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 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汉字的形和形与 音、义的关系。
2、汉字学的名称 • 然而“汉字学”这个名称,过去是没有 的。 • 传统观念,“文字”就是“汉字”,因 此,“文字学”就是“汉字学” 。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它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将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华夏族先民开始使用象形文字记录生活和交流信息。

最早的汉字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这些文字形状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或概念有直接的关联。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为表意文字,并发展出了许多字形和字义。

二、汉字的演变1. 甲骨文时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主要出现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甲骨文的字形复杂,结构繁复,但仍保留了一定的象形特点。

2. 金文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3世纪):金文是甲骨文的发展阶段,出现在青铜器上。

金文字形逐渐简化,结构更加规范,开始出现了一些象形转化为指事字的现象。

3. 篆书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篆书是秦朝时期的字体,用于刻制印章和铭文。

篆书字形规整,结构简洁,标志着汉字从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的转变。

4. 隶书时期(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隶书是秦汉时期的字体,用于书写官方文书和文件。

隶书字形规范统一,笔画结构清晰,为后来的楷书奠定了基础。

5. 楷书时期(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楷书是汉字的标准字体,用于书写文稿和书籍。

楷书字形规范美观,笔画结构平衡,成为后来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三、汉字的发展1. 汉字的传播:汉字最早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地,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文字。

随着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扩大,汉字还传入了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2. 汉字的演变: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各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字形和读音。

例如,日本的汉字发展为“假名”和“片假名”,韩国的汉字发展为“谚文”。

3. 汉字的现代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数字化和电子化,出现了汉字输入法和汉字字库等工具,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用。

四、汉字的重要性1. 文化传承: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字的学习和传承,人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汉字发展简史

汉字发展简史

汉字发展简史汉字发展简史(5-1)汉字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从不规范到规范,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可用下列几个阶段概括说明:第一阶段结绳及刻符记事(汉字萌芽期)远古的人们以结绳、刻符的方法,用于记数、记事,这是最古老的保留记忆的方式。

刻符图例第二阶段绘画表意式图字远古的刻画性符号,以表达数量为主,随着人们活动的丰富和思维活动的不断发展,需要记忆和保存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仅刻符已满足不了人们的记事需要,聪明智慧的先民则采取了绘画表意式记事活动。

安阳殷虚博物馆墙壁上就有这种古老的绘画式表意图例。

绘画式表意图例:第三阶段仓颉造字绘画是一种艺术能力,绘画式表意需要人们具有绘画能力,但并不是人人都具备这种艺术能力。

所以,先民决不会停留在这种记事方式之中,于是有史上第一个造字之人的出现,即造字始祖----仓颉。

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相传为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左史官,仓颉为左史。

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现公认当年仓颉所造之字仅存28字。

仓颉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典籍记录的造字先祖,故称其为造字始祖。

第四阶段文字体系形成期----甲骨文清光绪二十五年,古董商、金石学家王懿荣在药材中发现一味刻有符号的龙骨,热爱与好奇的本能,以及见多识广的灵敏感知能力,使他意识到这些刻符似是我国的古文字,随后从中药店全部购买进行研究。

热心执着的王懿荣还追根求源,找到了这种龙骨字的发源地河南省安阳市区西北郊殷墟。

从此,推助了我国对安阳殷墟文化遗址长达近百年的几次重点发掘工作。

这种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先后发掘出多达十几万片。

研究发现,上面的文字中单字多达4500个,可译读的文字就有2000多个,后被称为“殷商甲骨文”。

内容多以商王朝统治者卜辞记录为主的叙述内容,包括商代社会政治、军事、文化、医药、习俗、天文、历法等方方面面。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历程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态上经历了刻画、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多种演变和变化,内涵上逐渐富含人类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本文将对汉字的演变历程进行简要梳理,并深入探讨汉字的发展轨迹和意义。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化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左右使用的一种文字,记录了商代人类的历史和纪念碑,是汉字发展初期的萌芽阶段。

金文是指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使用的铜器文字,它是中国文字演变的重要过程,为隶字和楷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汉字黄金发展时期主要为两汉和唐代。

两汉时期,隶书流行,汉代汉字的规范和标准化程度逐渐提高,汉字书写取得了显著进步。

唐代是汉字发展的黄金时期,楷书为主要书写体裁,成为端庄优美的书法奠定了基础。

唐代的书法家有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他们的书法作品深受人们的欣赏和推崇,成为后世学习书法的楷模。

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变迁,草书和行书逐渐兴起,其书写简便,便于笔墨的运用,也更容易在普通百姓中得到普及。

同时,字形的演变和变化也在不断发生,一些原来象形的字在演变中逐渐让人难以辨认,另一些字则更趋简化,形成了新的字形。

二、汉字演变的意义和价值汉字的演变不仅是形态上的变化,更是人类智慧和文化传承的历史,它显示了人类文明和哲学发展的历程。

汉字的形态不断变化和发展,反映了汉字本身的适应性和发展前景。

汉字的传承和演化也反映了历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交流和融合。

这些交流和融合不仅加强了各国间的文化交流,还为人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

另外,汉字的演变也激发了人们对于汉字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促进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内涵和精髓也被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展。

汉字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互相交流的桥梁,它不仅传递了汉字文化的内在价值,也向全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文化影响力,并深深影响了世界的文化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中国史前时期。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最早的汉字出现在中国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这些最早的汉字被称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诞生,它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二、汉字的演变与发展1. 金文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汉字进入了金文时期。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的形状更加规整和统一,与甲骨文相比,更具有书法特色。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化。

2. 篆书时期:约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汉字进入了篆书时期。

篆书是刻在印章上的文字,它的形状更加简洁和规范,每个字的笔画结构更加明确。

篆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形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 隶书时期:约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字进入了隶书时期。

隶书是官府和文人学士所使用的文字,它的形状更加工整和规范,每个字的笔画结构更加规范和统一。

隶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形式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

4. 楷书时期:约公元3世纪至公元10世纪,汉字进入了楷书时期。

楷书是书法家所使用的文字,它的形状更加工整、规范和美观,每个字的笔画结构更加规范和统一。

楷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书写形式的极致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汉字的特点与优势汉字作为一种文字系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的表意能力:汉字的表意能力非常丰富,一个字可以包含丰富的意义和信息。

这使得汉字成为一种非常适合表达复杂概念和思想的文字系统。

2. 独特的书法艺术:汉字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汉字为基础,通过不同的书写风格和技巧,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字书法被誉为“东方艺术的瑰宝”。

有关汉字的历史故事

有关汉字的历史故事

汉字的历史故事汉字流行使用数千年,最早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汉字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的历史故事1一、文字起源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

结绳记事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

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

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

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

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

契刻记事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

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

以两者吻合为凭据。

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

二、图画文字由于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

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

“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

”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

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

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

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

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

这样,图画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

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

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

”这就是原始的文字。

三、甲骨文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

文字学简史——汉代

文字学简史——汉代
汉字学
文字学简史
——汉代
夯实基础
一、主要人物
(一)西汉
扬雄 司马相如 刘歆
扬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汉 族。西汉官吏、学者。西汉蜀郡成都(今 四川成都郫县友爱镇)人。 少好学,口吃, 博览群书,长于辞赋。年四十余,始游京 师长安,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 等赋。成帝时任给事黄门郎。王莽时任大 夫,校书天禄阁。扬雄是即司马相如之后 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所谓"歇马独来寻 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在刘禹锡著名 的《陋室铭》中"西蜀子云亭"的西蜀子云 即为扬雄。扬雄曾撰《太玄》等,将源于 老子之道的玄作为最高范畴,并在构筑宇 宙生成图式、探索事物发展规律时,以玄 为中心思想。是汉朝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者。 对后世意义可谓重大。
刘歆,字子骏,汉高祖刘邦四弟楚 元王刘交之后,名儒刘向之子。是 中国儒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后 因谋诛王莽事败自杀。建平元年(公 元前6年)改名刘秀。西汉后期的著 名学者,古文经学的真正开创者。 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 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 方面都堪称大家,他编制的《三统 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 年历的雏形。此外,他在圆周率的 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 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 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 0.0131。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 字长卿,汉族,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 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蜀郡(今四川成 都)人,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 史上杰出的代表。 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 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 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 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 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二人 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 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 马迁。"

详解中国汉字的起源

详解中国汉字的起源

详解中国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中国传统的书写系统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以下是汉字起源的主要阶段:1.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21年):•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出现在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中。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记录祭祀仪式。

•金文:随着商代的灭亡,西周时期的金文逐渐取代甲骨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内容涉及宗庙、祭祀、政治等方面。

2.篆书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3世纪):•小篆:随着秦始皇的统一,统一的文字体系——小篆出现。

小篆是统一的印刻字形,用于印刻官方文书和刻石。

•隶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篆逐渐演变为隶书,这是一种比较规范化、书写较为简便的字体,被广泛应用于文书和印章。

3.楷书、行书、草书时期(公元3世纪- 十七世纪):•楷书:随着社会的发展,楷书逐渐取代了隶书成为主流书写体。

楷书是一种规范、端庄的字体,现代印刷体就是基于楷书发展而来的。

•行书:行书是楷书的草写形式,书写速度较快,常用于日常书写。

•草书:草书是书写最为草率、潦草的字体,用于速记、速写,书写速度最快。

4.宋体、楷体、黑体时期(十七世纪至今):•宋体、楷体、黑体: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汉字的字形逐渐规范,出现了宋体、楷体、黑体等印刷字体,这些字体在印刷出版、计算机文字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总体而言,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从最初的甲骨文和金文到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再到现代的印刷字体,形成了丰富而多样的书写传统。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是中国文字学领域的一个复杂而精彩的主题。

汉字发展简史 PPT课件

汉字发展简史 PPT课件

晋 王羲之兰亭序
2020/3/5
行书作品
1.2 汉字的演变
5)草书 草书是为了适应快速书写的要求而出现的。草书作为
一种字体而正式具有其名,还是东汉章帝时的事。章草保 持有隶书的笔势,比隶书简易,有些点画有所省略。
唐 怀素自பைடு நூலகம்帖
2020/3/5
草书作品
1.3 汉字的发展
1.3 汉字的发展
1.3.1 古文字时代 从19世纪末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到公元前221年的秦朝为古文字时代,它包 括:甲骨文、大篆、小篆、古隶。
认识各种书体
3 2020/3/5
前言
??? 为什么要学字体设计
文字的功能
1.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 2.文化传承与象征 3.形象符号与视觉吸引
字体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logo上的字体设计 2)招贴广告上的字体设计 3)POP广告上的字体设计 4)书籍装帧上的字体设计 5)利用电脑软件设计的字体 6)影视及多媒体中的字体设计 7)文字在版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0/3/5
1.1 汉字的起源
我们把在原始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
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的网坠等实物称为“绳
纹时代”。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代词人
张先描述失恋后的女孩思念古人、心事
纠结的状态。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
文化精髓,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 (宋代)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
2020/3/5
大篆作品
小篆作品
1.2 汉字的演变
2)隶书 隶书的出现,是为了加快书写的速度。是汉字一种比较简便易 于书写的字体。它出现于秦代,大量使用于汉代。隶书将篆书 的笔画减少,将圆匀的线条截断,化圆为方,变弧线为直线。

关于汉字的历史资料

关于汉字的历史资料

关于汉字的历史资料汉字作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为悠久的文字系统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的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

以下是关于汉字的历史资料的一些重要内容。

1. 谱系理论: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代晚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使用的一种用龟甲和兽骨刻写的文字。

在20世纪初,谱系理论被提出,指出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象形文字、指示性符号和象声文字。

这些不同形式的文字通过演变和组合形成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2. 金文研究:金文是指商代晚期至战国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使用的铭文和器物铭文。

通过对金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汉字在形状和构造上的演变。

金文的发现和解读,为汉字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3. 《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由东汉时期的许慎编写的一部重要字书。

该书按部首编排,对近8000个字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注释。

《说文解字》不仅为后来的字书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了准确的记录,成为汉字研究的重要资料。

4. 《康熙字典》: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康熙字典》是一部收录字数最多、内容最全面的字典,共收字字数千万。

《康熙字典》以部首排列,内容包括字义、字音和字源等信息。

该字典为研究汉字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成为后来字典的基础。

5. 汉字的外来影响:汉字的历史资料中还记录了汉字受到外来文字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梵文和悉昙文等外语词汇的汉字形式,这些外来汉字成为了汉字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与丝绸之路的交流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汉字逐渐传入并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文字系统。

通过对汉字历史资料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过程。

这些资料为汉字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线索与依据,同时也让汉字的美与深远历史更加引人入胜。

对于使用汉字的人们,对其历史资料的了解能够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知,并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字系统。

第1章 绪论(2) 中国文字学简史

第1章  绪论(2) 中国文字学简史

著錄銅器及其銘文的專書: 有呂大臨《考古圖》、趙九成《續考古圖》、宋徽 宗勅撰的《博古圖》兼錄器形和銘文; 有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王俅《嘯堂 集古錄》、王厚之《鐘鼎款識》單錄銘文。 呂大臨《考古圖釋文》為最早的金文字典。
博古圖

北宋時發現戰國秦王 詛咒楚王的刻石,即 所謂詛楚文,對於秦 大篆研究頗有價值。
東漢 熹平石經
許慎《說文解字》,是中國第一部研究、 解釋漢字的專著,其問世宣佈了漢語文字 學的建立,《說文解字敘》對漢字的起源、 發展、六書等漢字理論都有深入的研究, 奠定了傳統文字學的理論基礎。 劉熙《釋名》,從字音角度解釋字義,也 對後世的漢字研究產生了影響。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 主要表現在字書的編纂上。 自三國至隋,所著字書將近百部,如: 按漢字形體編排的《字林》(晉· 呂忱)、 《玉篇》(梁· 顧野王), 按字音分韻編排的《聲類》(魏· 李登)、 《韻集》(晉· 呂靜), 識字課本《千字文》(梁· 周興嗣)。
在其他古代铭刻,诸如玺印、货币、石刻、 陶器文字方面,清代均有专门研究的著作 问 世, 吴 大 澂 《 说文古 籀补 》 、 初 尚 龄 《吉金所见录》、张廷济《清仪阁古印偶 存》、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桂馥 《缪篆分韵》等书反映了这些方面所获的 成绩。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殷墟甲骨文被发现。 王懿荣为认识甲骨文字的第一人。 刘鹗《铁云藏龟》是首部甲骨文著录书。 孙诒让《契文举例》开研究甲骨文的风气。 孙诒让《名原》把金文、甲骨文、石鼓文和《说 文》中古文、籀文等古文字结合起来互相校勘, 这是用甲骨文考订金文的第一部著作。 罗振玉《殷商贞卜文字考》最早考定甲骨文的真 实出土地点为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即殷都故墟, 甲骨文是商王朝占卜的遗物,推进了甲骨文的 研究。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汉字是中华民族独创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

1. 原始文字阶段: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人们使用象形文字来记录事物。

这些象形文字是通过对实际物体的描绘而形成,如“日”字表示太阳,“山”字表示山脉等。

2. 甲骨文时期:在商朝晚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人们开始使用甲骨文来刻写文字。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卜辞和祭祀记录。

这些文字的形状更加简化,但仍保留了象形的特点。

3. 隶书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演变为隶书。

隶书是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开始使用的一种规范化文字,用于书写公文和文书。

隶书的特点是笔划简洁、结构规整,并且适适合毛笔书写。

4. 楷书时期:隶书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了楷书。

楷书是汉字书法中的一种经典字体,它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达到了巅峰。

楷书的特点是笔划工整、结构稳定,成为后来书法发展的基础。

5. 行书和草书时期:在楷书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为了行书和草书。

行书是楷书的草体书写形式,速度较快,笔划流畅。

草书则更加潦草,笔划简炼。

行书和草书的浮现丰富了汉字书法的表现形式。

6. 现代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汉字逐渐与时俱进。

现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更加规范,字形更加简化,适应了印刷和电子媒体的需求。

同时,汉字的使用范围也扩大到全球范围,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

总结:汉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原始文字阶段,经过甲骨文、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阶段的演变,最终形成为了现代汉字。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不仅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汉字的发展历史资料对于了解中华文化和汉字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汉字的发展过程

汉字的发展过程

汉字的发展过程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字之一,它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汉字的发展历程。

1. 象形文字阶段(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00年)汉字最早的形态是象形文字,即通过图画来表示事物的形状、特征和含义。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的形状,“山”字就是山的形状。

这个阶段的汉字形态比较简单,与实际事物的形状相似度较高。

2. 指事文字阶段(约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500年)在这个阶段,汉字开始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指事文字。

指事文字是通过简化象形文字的形状,以几笔勾画出事物的关键特征。

例如,“人”字就是一个简化的人的形状,“木”字就是一个简化的树的形状。

这个阶段的汉字形态逐渐抽象化,与实际事物的形状相似度降低。

3. 会意文字阶段(约公元前500年-公元前200年)会意文字是指通过组合两个或更多的象形或指事文字,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

在这个阶段,汉字开始出现了许多复杂的形态,需要通过组合和联想来理解其含义。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一个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

这个阶段的汉字形态逐渐增多,表达的含义也更加丰富。

4. 形声文字阶段(约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形声文字是指通过一个字的形状(形旁)和声音(声旁)来表示其含义。

在这个阶段,汉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形声文字的形旁通常表示事物的类别或特征,声旁则表示字的读音。

例如,“学”字的形旁是“子”,表示与知识有关,“声旁是“学”,表示读音。

这个阶段的汉字形态复杂多样,表达的含义更加精确。

5. 转注文字阶段(约公元200年-公元600年)转注文字是指通过在一个字的上下左右或周围加上其他字的部分,来表示新字的含义。

这个阶段的汉字形态非常复杂,需要通过组合和联想来理解其含义。

例如,“魏”字由“亻”和“鬼”组成,表示一个人对鬼的恐惧。

这个阶段的汉字形态繁复,表达的含义更加细致。

6. 简化字阶段(20世纪以后)为了提高汉字的书写效率和推广普及汉字,中国政府在20世纪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简化字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祖述《说文》之字书 1、《古今字诂》三卷魏张揖。是许慎之后较早地 承《说文》而编纂的字书。 2、《字林》七卷西晋吕忱 3、《字统》二十卷北魏阳承庆
4、《古今文字》十卷北魏江式
江式(?—523)南北朝北魏官吏,文字、训诂学家。 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兰考)人。少承家业,篆 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板题署,皆式所书。撰古今文 字凡四十卷,本许氏说文,上篆下隶。
(三)字书、韵书等 本时期编有全面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字书 《字海》100卷,这是唐代以武则天名义编的, 惜未流传下来; 编有解释儒家和佛教经典著作文字音义的工 具书,如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 经音义》(又称《玄应音义》)、慧琳《一切经音 义》 (又称《慧琳音义》); 编有解释通用汉字音义的韵书,如隋· 陆法 言《切韵》、唐· 孙偭《唐韵》,它们实是按字 音分韵编排的字书。
(四)文字书的雏形——《苍颉篇》及其他 字书的形式: 以七言韵文为主,杂以三言、四言,罗列两千 余字,分类部居。如“金”字之后列“银 铁……”与以“金”为部首,统领诸从“金” 字的部首编排法完全吻合。 部首排列法是将汉字按意义范畴分类排列的自 然结果,因为同一部首的字在字义系统中一般 属于同一类别。
2、王仁眗《刊谬补缺切韵》
《王一》:出自敦煌,称敦煌本王韵,平声不存,不知 韵目小注概况;上声存52韵,有19处韵目小注;去声 57韵,有17处韵目小注;入声28韵,有9处韵目小注。 《王二》:出自北京故宫,有明人项元汴子京的跋语, 称项跋本王韵或内府本,只有平声韵下有四处韵目小注; 周祖谟先生认为王二本“不能与切韵合为一谈,只能看 做刊谬补缺切韵系列的一种。”王二本分四声,五卷, 大韵分195韵,小韵3671个,韵字1万多。 《王三》:是完本,有宋濂跋语,称宋濂跋本王韵,与 原本十分接近,王三分五卷,平声54,上声52韵,去声 57韵,入声32韵,全书分4声,195韵。
周祖谟先生《问学集》有《李阳冰篆书考》,功绩如下: 1.修正篆文。对篆文中一些形体容易混淆的字进行区别。 如大徐本《说文》“王”字下引李阳冰的话说:“中画近上, 王者则天之义。”于“玉”字下引李阳冰的话说:“三画正均, 如贯玉也。” 2.改定形声。对形声字的构件进行改换。 例如《说文》:“忍,怒也。从心,刀声。”李阳冰认为 “刀非声”,改为“从刈省”(见大徐本《说文解字》。),即 把“忍”当成了省声字。 3.别出新意。对许慎的释义提出新说。 《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 凡日之属皆从日。������ ,古文。象形。”李阳冰曰:“古人正 圆象日形,其中一点象乌,非口一。盖篆籀方其外,引其点 尔。”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 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李阳冰曰:“象草木之形。”
三、隋唐五代时期
(一)辨正文字之字书 适应纠正文字使用混乱这一需要而出现的。 最早的是颜师古的《字样》,是作为校勘 楷书正误的根据而作的. 《干禄字书》一卷,唐· 颜元孙 以平上去入 四声为纲,按206韵为次编列单字,每字之下所 列异体,分别以“俗、通、正”标明。 《五经文字》三卷 唐· 张参 对说文部首有 重要改动,部首归为160部 《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唐· 玄度,是补《五 经文字》之不足。
3、关于“六书” 《周礼》成书不迟于东周惠王时代(前676— 前652),“六书”至迟在东周早期已经形成。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 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二)汉字起源的传说和猜想
《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易经· 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 圣人易之以书契。”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 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1、《匡谬正俗》简介
颜师古(581-645),唐训诂学家。名籀,以 字行(《唐书》本传及《新唐书· 儒学传》作“字 籀”。(《旧唐书》云:颜籀,字师古。)雍州 万年人。曾作《汉书注》、《急就章注》及《匡 谬正俗》等,考证文字,多所订正。 《匡谬正俗》收有一百八十二的条目,指陈前 人对书传的误解,并订正书籍传写之误和俗音俗 语之失。更注意到把语词和历史演变与社会生活 制度的变更结合起来考察,指出它的详细发展过 程。在《匡谬正俗》之前,驳正讹误的书还不多 见,直至中唐以后乃至宋代,笔记杂考之类的书 才渐渐多起来了。这本书可说是开风气之先 。

《荀子· 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 者壹也。”
(三)汉字的早期整理——书同文
周秦时代至少有两次汉字整理活动 1、关于史籀篇 《礼记· 中庸》“(子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行同伦”。 《管子君臣》也云:书同文,车同轨,此至正 也……先王之所以一民心也。 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字书《史籀篇》可能就是 配合这次文字整理而编写的。
(二)《说文》的传承和突破
1、李阳冰与《说文》 李阳冰,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谯 郡(治今安徽亳州)人,祖籍赵郡(治今河北赵 县)。 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 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 对后世颇有影响。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 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 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 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李阳冰曾刊定东汉许慎 所著《说文解字》为二十卷,但对原书的篆法和 解说都大加改动。 许慎的原本渐渐消失,而李氏刊本则盛行。直 至宋代初年,徐铉奉诏校订《说文解字》,对原 书内容进行了整理,才大致恢复许著原貌。

2、《干禄字书》 颜元孙出身于精于训诂和书法的颜氏家族,高祖 父颜之推、伯祖父颜师古和侄子颜真卿皆为著名 士人。有子名颜杲卿。 《干禄字书》内容是辨别楷书笔画写法的正俗, 供为官和应试写字的参考,因此取名为《干禄字 书》。所收的文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同属一 声的字又按唐本《切韵》一类韵书的韵次排列。 同时,分别文字为俗、通、正三体,这是现 存最早的一本辨正楷书字体的书。
第二节 汉语文字学简史
一、 文字学的萌芽-创立时期(周秦两汉)
(一)周秦汉字分析与《周礼》“六书” 1、汉字: 文、名、书、书契 文字学:汉代叫“小学” 。
2、零星材料: 楚庄王“止戈为武”、 韩非子“自环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左传· 宣公十五年》“伯宗曰:‘故文,反正为 乏’。” 《左传· 昭公元年》“医和曰:‘于文,皿虫为蛊’。”
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扬州广 陵 (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 字鼐臣,又字楚金,精通文字学,。平生著述甚 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 韵谱》10卷。 小徐特色: 1,以今语俗言证《说文》; 2,兼明假借、引申之义; 3,因声音探求字义; 4,梳理古今文字之体; 5,据《说文》训古书; 6,开始了《说文》的综合研究
5、《玉篇》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今江苏苏州吴 中区)人,仕梁陈两朝。《玉篇》卷首有野王自序和进 《玉篇》启,为奉命而作(呈梁武帝之子萧绎)。 第一部楷书字典。原本《玉篇》16917字,残卷保存 2100余字。体例依据说文,分542部。增加了新产生的 “爹、爸、爷”等字。 唐上元元年(760)由孙强增字,宋大中祥符六年 (1013)陈彭年、吴锐、丘雍等重修。现存《大广益会 玉篇》已非野王原本;另有《玉篇》残卷存于日本,可 能是顾氏原本(于《古逸丛书》中)。
2、二徐对《说文》的校定与研究
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曾受诏校定《说 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 号称“二徐”; 大徐贡献: (1)“精加详校”: a、增补“漏落”, b、纠正时俗讹变, c、勘正《说文》流传之误; (2)创造性劳动: a、附益新字 b、统一反切 c、改易分卷 d、增加注解
1、陆法言《切韵》
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书成于隋代仁寿元年即 601年,是中国传统语言学中一部划时代的大作,也是 中古音韵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 韵,去பைடு நூலகம்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 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 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 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 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上古今字表》: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 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 复加虚造。巧谈辩士,以意为疑。炫惑于时,难以厘 改。传曰:以众非非行正言。信哉得之于斯情矣。乃 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 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 三字也。
2、秦代的疏通文字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又一 次文字整理活动。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 胡毋敬《博学篇》。
《说文· 序》: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 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 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 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 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六)文字学创立的历史文化原因
关于古文经的补充 汉武帝立五经博士,讫宣帝、元帝之时,经学博士增至 14家。博士所传经书,都是用隶书抄录的,隶书为汉代 通行文字,故称“今文”。 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刘歆受诏与父刘向领校秘书, 发现不同于“今文”经书的“古文经”。所谓“古文 经”,即以先秦古文抄写的经书。这些古文经一部分来 自民间所献,如北平侯张苍所献《春秋左氏传》;另一 部分来自“鲁恭王坏孔子宅”时所得图书。
关于《仓颉篇》 以之为原型,汉代新字书:武帝司马相如《凡将 篇》、元帝黄门令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 篇》。元始中,扬雄《训纂篇》,班固《太甲 篇》、《在昔篇》。贾鲂《滂熹篇》,崔瑗《飞 龙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