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二徐对《说文》的校定与研究
徐铉(916年—991年)五代宋初文学家、书法家。 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曾受诏校定《说 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 号称“二徐”; 大徐贡献: (1)“精加详校”: a、增补“漏落”, b、纠正时俗讹变, c、勘正《说文》流传之误; (2)创造性劳动: a、附益新字 b、统一反切 c、改易分卷 d、增加注解
2、王仁眗《刊谬补缺切韵》
《王一》:出自敦煌,称敦煌本王韵,平声不存,不知 韵目小注概况;上声存52韵,有19处韵目小注;去声 57韵,有17处韵目小注;入声28韵,有9处韵目小注。 《王二》:出自北京故宫,有明人项元汴子京的跋语, 称项跋本王韵或内府本,只有平声韵下有四处韵目小注; 周祖谟先生认为王二本“不能与切韵合为一谈,只能看 做刊谬补缺切韵系列的一种。”王二本分四声,五卷, 大韵分195韵,小韵3671个,韵字1万多。 《王三》:是完本,有宋濂跋语,称宋濂跋本王韵,与 原本十分接近,王三分五卷,平声54,上声52韵,去声 57韵,入声32韵,全书分4声,195韵。
周祖谟先生《问学集》有《李阳冰篆书考》,功绩如下: 1.修正篆文。对篆文中一些形体容易混淆的字进行区别。 如大徐本《说文》“王”字下引李阳冰的话说:“中画近上, 王者则天之义。”于“玉”字下引李阳冰的话说:“三画正均, 如贯玉也。” 2.改定形声。对形声字的构件进行改换。 例如《说文》:“忍,怒也。从心,刀声。”李阳冰认为 “刀非声”,改为“从刈省”(见大徐本《说文解字》。),即 把“忍”当成了省声字。 3.别出新意。对许慎的释义提出新说。 《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 凡日之属皆从日。������ ,古文。象形。”李阳冰曰:“古人正 圆象日形,其中一点象乌,非口一。盖篆籀方其外,引其点 尔。”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 其根。凡木之属皆从木。”李阳冰曰:“象草木之形。”
徐锴(920~974)南唐文字训诂学家。扬州广 陵 (今江苏扬州)人。徐铉之弟,世称“小徐”。 字鼐臣,又字楚金,精通文字学,。平生著述甚 多,今仅存《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 韵谱》10卷。 小徐特色: 1,以今语俗言证《说文》; 2,兼明假借、引申之义; 3,因声音探求字义; 4,梳理古今文字之体; 5,据《说文》训古书; 6,开始了《说文》的综合研究
2、秦代的疏通文字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又一 次文字整理活动。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 胡毋敬《博学篇》。
《说文· 序》: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 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 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 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 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三)字书、韵书等 本时期编有全面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字书 《字海》100卷,这是唐代以武则天名义编的, 惜未流传下来; 编有解释儒家和佛教经典著作文字音义的工 具书,如唐· 陆德明《经典释文》、玄应《一切 经音义》(又称《玄应音义》)、慧琳《一切经音 义》 (又称《慧琳音义》); 编有解释通用汉字音义的韵书,如隋· 陆法 言《切韵》、唐· 孙偭《唐韵》,它们实是按字 音分韵编排的字书。
(二)《说文》的传承和突破
1、李阳冰与《说文》 李阳冰,唐代文字学家、书法家。字少温,谯 郡(治今安徽亳州)人,祖籍赵郡(治今河北赵 县)。 李阳冰在唐代以篆学名世,精工小篆,圆淳瘦 劲,为秦篆一大变革,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 对后世颇有影响。自秦李斯创制小篆,历两汉、 魏、晋至隋、唐,逾千载,学书者惟真草是攻, 而篆学中废。李阳冰尝叹曰:“天之未丧斯文也, 故小子得篆籀之宗旨。”李阳冰曾刊定东汉许慎 所著《说文解字》为二十卷,但对原书的篆法和 解说都大加改动。 许慎的原本渐渐消失,而李氏刊本则盛行。直 至宋代初年,徐铉奉诏校订《说文解字》,对原 书内容进行了整理,才大致恢复许著原貌。
(二)韵书
1.出现的条件:文字形体的变迁,反切注音方 法的产生,四声的发现等。 2.代表著作 (1)魏· 李登《声类》; 唐· 封演《闻见记》说,《声类》是“以五声 命字,不立诸部”。 (2)晋· 吕静《韵集》; 《魏书· 江式传》说,《韵集》是“宫商角徵 羽各为一篇”。
(三)古文字书
汲冢竹书: 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次大批出土的战国时代简牍 资料。西晋咸宁五年 (279)汲郡(今河南汲县)一 个名叫不准的人盗掘了一座战国晚期的魏襄王墓, 获得写在竹简上的各种书籍数十车。 曾整理出《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古籍。 这些简书被后人称为“汲冢书”或“汲冢竹书”。

《荀子· 解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 者壹也。”
(三)汉字的早期整理——书同文
周秦时代至少有两次汉字整理活动 1、关于史籀篇 《礼记· 中庸》“(子曰)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行同伦”。 《管子君臣》也云:书同文,车同轨,此至正 也……先王之所以一民心也。 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字书《史籀篇》可能就是 配合这次文字整理而编写的。
(五)许慎与《说文解字》
1、编排:“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 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 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源,毕终于亥。” 2、字体:小篆为正。兼收古文、籀文、奇字、或 体、俗体。 3、说形 4、释义 5、注音 6、说文价值:1,备列古籀篆文,是古文字资料 的宝库。2,阐发条例,奠定了文字学的理论基 础。3,构造系统,为历代字书编纂的楷模。4, 穷根析源,是统一规范文字的典要。
1、陆法言《切韵》
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书成于隋代仁寿元年即 601年,是中国传统语言学中一部划时代的大作,也是 中古音韵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 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 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 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 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 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
第二节 汉语文字学简史
一、 文字学的萌芽-创立时期(周秦两汉)
(一)周秦汉字分析与《周礼》“六书” 1、汉字: 文、名、书、书契 文字学:汉代叫“小学” 。
2、零星材料: 楚庄王“止戈为武”、 韩非子“自环谓之私,背私谓之公”、 《左传· 宣公十五年》“伯宗曰:‘故文,反正为 乏’。” 《左传· 昭公元年》“医和曰:‘于文,皿虫为蛊’。”
三、隋唐五代时期
(一)辨正文字之字书 适应纠正文字使用混乱这一需要而出现的。 最早的是颜师古的《字样》,是作为校勘 楷书正误的根据而作的. 《干禄字书》一卷,唐· 颜元孙 以平上去入 四声为纲,按206韵为次编列单字,每字之下所 列异体,分别以“俗、通、正”标明。 《五经文字》三卷 唐· 张参 对说文部首有 重要改动,部首归为160部 《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唐· 玄度,是补《五 经文字》之不足。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祖述《说文》之字书 1、《古今字诂》三卷魏张揖。是许慎之后较早地 承《说文》而编纂的字书。 2、《字林》七卷西晋吕忱 3、《字统》二十卷北魏阳承庆
4、《古今文字》十卷wk.baidu.com魏江式
江式(?—523)南北朝北魏官吏,文字、训诂学家。 字法安,陈留济阳(今河南兰考)人。少承家业,篆 体尤工,洛京宫殿诸门板题署,皆式所书。撰古今文 字凡四十卷,本许氏说文,上篆下隶。
《上古今字表》: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 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 复加虚造。巧谈辩士,以意为疑。炫惑于时,难以厘 改。传曰:以众非非行正言。信哉得之于斯情矣。乃 曰:追来为归,巧言为辩,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 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 三字也。
5、《玉篇》 顾野王(519~581)字希冯,吴郡(今江苏苏州吴 中区)人,仕梁陈两朝。《玉篇》卷首有野王自序和进 《玉篇》启,为奉命而作(呈梁武帝之子萧绎)。 第一部楷书字典。原本《玉篇》16917字,残卷保存 2100余字。体例依据说文,分542部。增加了新产生的 “爹、爸、爷”等字。 唐上元元年(760)由孙强增字,宋大中祥符六年 (1013)陈彭年、吴锐、丘雍等重修。现存《大广益会 玉篇》已非野王原本;另有《玉篇》残卷存于日本,可 能是顾氏原本(于《古逸丛书》中)。
1、《匡谬正俗》简介
颜师古(581-645),唐训诂学家。名籀,以 字行(《唐书》本传及《新唐书· 儒学传》作“字 籀”。(《旧唐书》云:颜籀,字师古。)雍州 万年人。曾作《汉书注》、《急就章注》及《匡 谬正俗》等,考证文字,多所订正。 《匡谬正俗》收有一百八十二的条目,指陈前 人对书传的误解,并订正书籍传写之误和俗音俗 语之失。更注意到把语词和历史演变与社会生活 制度的变更结合起来考察,指出它的详细发展过 程。在《匡谬正俗》之前,驳正讹误的书还不多 见,直至中唐以后乃至宋代,笔记杂考之类的书 才渐渐多起来了。这本书可说是开风气之先 。
关于《仓颉篇》 以之为原型,汉代新字书:武帝司马相如《凡将 篇》、元帝黄门令史游《急就篇》、李长《元尚 篇》。元始中,扬雄《训纂篇》,班固《太甲 篇》、《在昔篇》。贾鲂《滂熹篇》,崔瑗《飞 龙篇》。
《急就篇》句例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 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请道其章: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 昌……姓名讫,请言物:……量丈尺寸斤两铨, 取受付予相因缘。稻黍秫稷粟麻粳,饼饵麦饭 甘豆羹……诸物尽讫五官出:宦学讽《诗》 《孝经》《论》,《春秋》《尚书》律令文。 治《礼》掌故砥砺身,智能通达多见闻……汉 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 境无事,中国安宁……
3、关于“六书” 《周礼》成书不迟于东周惠王时代(前676— 前652),“六书”至迟在东周早期已经形成。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 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二)汉字起源的传说和猜想
《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易经· 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 圣人易之以书契。”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 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2、《干禄字书》 颜元孙出身于精于训诂和书法的颜氏家族,高祖 父颜之推、伯祖父颜师古和侄子颜真卿皆为著名 士人。有子名颜杲卿。 《干禄字书》内容是辨别楷书笔画写法的正俗, 供为官和应试写字的参考,因此取名为《干禄字 书》。所收的文字按平上去入四声编排。同属一 声的字又按唐本《切韵》一类韵书的韵次排列。 同时,分别文字为俗、通、正三体,这是现 存最早的一本辨正楷书字体的书。
(六)文字学创立的历史文化原因
关于古文经的补充 汉武帝立五经博士,讫宣帝、元帝之时,经学博士增至 14家。博士所传经书,都是用隶书抄录的,隶书为汉代 通行文字,故称“今文”。 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刘歆受诏与父刘向领校秘书, 发现不同于“今文”经书的“古文经”。所谓“古文 经”,即以先秦古文抄写的经书。这些古文经一部分来 自民间所献,如北平侯张苍所献《春秋左氏传》;另一 部分来自“鲁恭王坏孔子宅”时所得图书。
(四)文字书的雏形——《苍颉篇》及其他 字书的形式: 以七言韵文为主,杂以三言、四言,罗列两千 余字,分类部居。如“金”字之后列“银 铁……”与以“金”为部首,统领诸从“金” 字的部首编排法完全吻合。 部首排列法是将汉字按意义范畴分类排列的自 然结果,因为同一部首的字在字义系统中一般 属于同一类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