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必修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8张)
合集下载
课件2: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2: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b8aa2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6.png)
美苏之间在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推动了第 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练经典小题]
1.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
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学者
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
时殷弘 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
余伟民
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
徐蓝
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
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
——摘编自《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探究] 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 “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 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
[提示] 表现: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中 日建交促进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影响:促进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 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
8 国。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
()
A.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 B.遏止苏联向欧洲的扩张
C.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D.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该体系为《东南亚集体防务条
约》,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故选 A 项。 答案:A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 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 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 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 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 出现在地平线上。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练经典小题]
1.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
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学者
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
时殷弘 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
余伟民
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
徐蓝
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
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
——摘编自《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态势》
[探究] 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日三角关系 “具有明显的互动性特征”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 时中美日三角关系互动的影响。
[提示] 表现: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中 日建交促进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
影响:促进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 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巴基斯坦
8 国。美国主导建立该体系的目的是
()
A.组建反共同盟围堵中国 B.遏止苏联向欧洲的扩张
C.控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D.援助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该体系为《东南亚集体防务条
约》,以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扩张,故选 A 项。 答案:A
材料二 1950年春,让·莫内(“欧洲之父”)提出:由于美 国经济进入萧条期,即将结束的马歇尔计划不可能延长;联邦 德国成立引发法国公众舆论开始担忧德国威胁的重演……让·莫 内敏锐地感觉到,上述因素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欧洲走向联合 的机遇……1951年,坚冰已经突破,更广泛的欧洲联盟的前景 出现在地平线上。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图知史实
一语评历史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6a018e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7.png)
课标解读:1、认识冷战的基本特点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2、认识国际格局演变历程及影响因素
一组特殊年代的概念
什么是冷战? 什么是两极格局? 两者有什么关系?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 两大集团之间非战非和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 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化
日本:
改革开放
80年代第二经济大国
追求成为政治大国
第三世界: 从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资 本 主
美义 国阵
营 逐 渐 分 化
二、变动时代中的国际格局
阅读教材,完成大事时间轴。
美国入侵阿富汗, 大搞军备竞赛,实 施“战略防御计划”
美苏签署《关于消 除两国中程和中短 程导弹条约》
二、变动时代中的国际格局
20世纪50年 代至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末至8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中至90年代初
两极对峙形成 多极化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瓦解 美苏既对抗又缓和
合作讨论
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国际格局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 中至今
世界多极化
纵观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你从这60年的国际格局变动中可以 获得哪些启示?
结合书本114页,指出60、70年代新崛起了哪些重要力量?
材料: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 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 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中外历史纲要》(下)
一组特殊年代的概念
什么是冷战? 什么是两极格局? 两者有什么关系?
冷战是指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 两大集团之间非战非和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 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化
日本:
改革开放
80年代第二经济大国
追求成为政治大国
第三世界: 从万隆会议到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 第三世界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资 本 主
美义 国阵
营 逐 渐 分 化
二、变动时代中的国际格局
阅读教材,完成大事时间轴。
美国入侵阿富汗, 大搞军备竞赛,实 施“战略防御计划”
美苏签署《关于消 除两国中程和中短 程导弹条约》
二、变动时代中的国际格局
20世纪50年 代至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末至8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中至90年代初
两极对峙形成 多极化趋势出现 两极格局瓦解 美苏既对抗又缓和
合作讨论
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国际格局示意图
20世纪90年代 中至今
世界多极化
纵观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历程,你从这60年的国际格局变动中可以 获得哪些启示?
结合书本114页,指出60、70年代新崛起了哪些重要力量?
材料:当我们展望今后五年、十年或许十五年的时候,我们会看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 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在即将到来的世界中, 美国将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3ed508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7.png)
2.两极格局的瓦解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
(1)原因②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__共__产__党___的
领导地位。
(2)标志:苏联解体。
(3)影响① ②持 两续 极近 格半 局个 中世 出纪 现的 的_世冷__界战_____随_多_之_极_结 _化__束趋__。势____不可逆转。
3.冷战的表现
美国
苏联
“___杜__鲁__门__主__义____”:1947年3
1947年9月,苏联和波兰等东欧国
政治
月,杜鲁门发表演说,宣布世界 已经分裂为两个对立的营垒,美
家成立_____共__产__党__和__工__人__党__情____ __报__局___,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帝
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
(2)走向缓和
时间
1985年以后
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1991年,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 表现
取得重要进展 ③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___两__德__统__一___
④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知识点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对抗。 (2) 表 现 : 在 美 苏 开 展 对 话 的 同 时 , 发 生 了 第 二 次 柏 林 危 机 和 ___古__巴__导__弹__危__机_____。 (3)影响: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 的战争特别是__核__战__争___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①标志事件:拥有“___两__弹__一__星___”、恢复在__联__合__国___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3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654712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1c.png)
指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 对行动。
美国率先挑起了冷战
2.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 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 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 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 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 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 “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 西欧 “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 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 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
(凯南“长电报”)美国在 “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 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 和敌对行动。
(诺维科夫“长报告”)美 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 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 霸权的最大障碍。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材料:“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 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 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 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 围内……”。
(一)冷战爆发的原因
美国意图称霸世界
1.概括罗斯福 的主张 2.指出美国的 战略意图
指出战后苏联的“国家战略”
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
博弈与暗战
材料1:“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 子并承担责任。”
“称霸世界”战略
3.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 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 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4.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对外政策 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二)冷战的表现
阅读教材112页,梳理美苏冷 战对抗的具体表现。
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和敌 对行动。
美国率先挑起了冷战
2.马歇尔计划
二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经 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英国、法 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 此起彼伏。这种状况使美国政府意 识到,“共产主义是在贫困和不满 的土壤里蔓延和滋长的”,为了 “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防止 西欧 “变质”,无论如何也要稳定 欧洲、复兴欧洲。于是美国政府出 台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 即“马歇尔计划”。
(凯南“长电报”)美国在 “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 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 和敌对行动。
(诺维科夫“长报告”)美 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 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 霸权的最大障碍。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材料:“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 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 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 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 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 围内……”。
(一)冷战爆发的原因
美国意图称霸世界
1.概括罗斯福 的主张 2.指出美国的 战略意图
指出战后苏联的“国家战略”
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
博弈与暗战
材料1:“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 子并承担责任。”
“称霸世界”战略
3.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苏联极 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友好,苏 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4.在消灭了法西斯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对外政策 从大国合作转向了对抗。
(二)冷战的表现
阅读教材112页,梳理美苏冷 战对抗的具体表现。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25张PPT)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34bb16333d4b14e84246871.png)
吉 尔 铁 幕 演 说
维 科 夫 长 报 告
共
产
党
和
杜 鲁 门 主 义
工 人 党 情 报 局
1946 1947
北
第
经
大
一
济
次马互
柏歇助
林尔委
危计员
机划会
西 洋 公 约 组 织
1948 1949
华
沙
朝
条
鲜
约
战
组
争
织
1950 1955
是谁,挑起了冷战?
据材料,分析冷战兴起的背景条件。
材料一 丘吉尔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 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 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第二幕 冷战扩大 时急时缓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剩余内容,续写60年代以来,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时间条。
西
方
第
对
二
东
次
欧
柏
和
林
平
危
演
机
变
1958 1961 1962 1967 70年代 1971 1972 1979 1985 1987 1991
日 本 经 济 腾 飞
中
国
尼
恢
克
复
松
在
访
联
华
合
国
合
法
——丘吉尔(1946年于美国) 丘吉尔先生现在是站在战争挑拨者的立场上,而且他并不是孤 独的,他不仅在英国有朋友,而且在美国也有朋友。丘吉尔先 生的方针是进行战争的方针,即号召同苏联开战。
——斯大林就丘吉尔演说答记者问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36dbc4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7.png)
3.影响: 这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的战争
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 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 战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具有使美 苏两国之间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这场冷战持续了40多 年,成为二战后近半个世纪中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三)两极格局瓦解
1.原因: 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 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
历史纵横:
“和平演变”战略
“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
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
斯大林为什么会这样说? 波兰问题对苏联又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因为苏联国家的安全与波
兰息息相关。斯大林决心解决波兰问题,将波兰变为苏联的友好邻邦。 实际上不仅波兰,斯大林力图将整个东欧都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③国家利益的冲突: 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美苏联及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 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分析冷战的影响?
消极: 美苏军备竞赛,发生局部战争,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积极: 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相互借鉴,世界整体发展 ③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史料阅读:
尼克松的预测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
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 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 战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具有使美 苏两国之间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这场冷战持续了40多 年,成为二战后近半个世纪中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三)两极格局瓦解
1.原因: 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国内改革背离 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最终形成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局面。
历史纵横:
“和平演变”战略
“和平演变”是指西方国家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渗透,对苏联、东欧等
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促使它们向资本主义“和平演
斯大林为什么会这样说? 波兰问题对苏联又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因为苏联国家的安全与波
兰息息相关。斯大林决心解决波兰问题,将波兰变为苏联的友好邻邦。 实际上不仅波兰,斯大林力图将整个东欧都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
③国家利益的冲突: 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 美苏联及其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为确保东欧国家 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分析冷战的影响?
消极: 美苏军备竞赛,发生局部战争,使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积极: ①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长期共存、相互借鉴,世界整体发展 ③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 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史料阅读:
尼克松的预测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
课件1: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件1: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c194c19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4.png)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识] 材料作者对苏联解体后的政治格局有较清醒的认识,这是难能可贵的。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 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简而言之,就是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 动。
►[注] 战后初期的苏联 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到1945年,拥有军队1 140万人,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扩大了领土面积,西部邻国的一些地区先后划入苏联版图。 在苏联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苏联的国 际威望空前提高。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3)影响: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带来空前严重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 险 2.国际关系的变化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_西__欧___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2) 东 欧 国 家 反 对 苏 联 控 制 的 斗 争 , 以 及 中 苏 关 系 的 破 裂 , 以 苏 联 为 首 的 _社__会__主__义__阵__营___开始瓦解。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 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2)马歇尔计划隐含美国多重国家利益要求 [史料]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 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 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探究:如何理解杜鲁门、马歇尔讲话中隐含的对外立场? 提示:(1)从史料来看,杜鲁门主张美国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2)马歇尔讲话表面是追求和平、稳定,背后隐含着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恢 复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多重目的。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 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简而言之,就是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 动。
►[注] 战后初期的苏联 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到1945年,拥有军队1 140万人,军事工业仅次于美国。 扩大了领土面积,西部邻国的一些地区先后划入苏联版图。 在苏联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苏联的国 际威望空前提高。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也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出现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3)影响: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带来空前严重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 险 2.国际关系的变化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逐渐分化,_西__欧___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2) 东 欧 国 家 反 对 苏 联 控 制 的 斗 争 , 以 及 中 苏 关 系 的 破 裂 , 以 苏 联 为 首 的 _社__会__主__义__阵__营___开始瓦解。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 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2)马歇尔计划隐含美国多重国家利益要求 [史料]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 和混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 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探究:如何理解杜鲁门、马歇尔讲话中隐含的对外立场? 提示:(1)从史料来看,杜鲁门主张美国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 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2)马歇尔讲话表面是追求和平、稳定,背后隐含着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制度,恢 复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多重目的。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https://img.taocdn.com/s3/m/e38c5d21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d.png)
材料二:10月25 日,最高苏维埃主席 团一致同意,这场危机不应当朝着一个 "沸点"发展…我们双方应当采取谨慎 且节制的态度,为这场危机寻求一个理 智的解决方案。
——[美]梅尔文·P·莱弗勒著,孙闵欣 等译《人心之争:美国、苏联与冷战》
贰 墙的裂缝:新兴力量的冲击
导入
墙的筑起
墙的裂缝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冲击
入后冷战时代。 ——Soviet Leaders Recall 'Inevitable' Breakup Of Soviet Union
苏联解体
导入
墙的筑起
墙的裂缝
墙的崩溃
反思: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小组讨论)
军备扩张
“冷”
“冷”与“热”
战争灾难
“热”
导入
墙的筑起
墙的裂缝
墙的崩溃
课后作业:冷战的结束意味着西方世界的最终胜利吗?
新墙出现?
2020年7月23日,美国国务卿彭培奥于尼克松图书馆进行演讲。BBC 将蓬佩奥的此次演讲视为开启“第二次冷战的铁幕演讲”。
根据所学内容,思考“新冷战”与传统冷战相比新在哪里?中国将扮演怎样的 角色?写出你自己的思考(300 字以内)
竞争领域更加多元 提示 国家内部同样需要关注
国家利益仍为根本
(包括波兰、匈牙利、东德、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
拉夫、阿尔巴尼亚)。1990年两德统一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陷入瘫
冷
痪,一年后华约组织宣告解散,而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也在1991年6月宣 告解散。
东欧剧变
——Brill Academic Pub, The Changing Political Structure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881542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1.png)
北约
华约
1949年,美国和英法等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 成立包括民主德国和其 军事 组织,简称“ ”,1955年5月,北约接纳联 他东欧国家在内的华沙
邦德国为成员 地缘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 政治 1949年相继成立,德国分裂
条约组织,简称“ 23 于
4.评价: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 是,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
[典型例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 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 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O
[典型例题]
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后,提出建立以法、德为核心,以法国为领导的“欧 洲人的欧洲”,通过“缓和、谅解、合作”逐渐实现“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 洲”,最终走出“雅尔塔”。这一外交方针的提出( ) A.表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B.说明法国主导着欧洲联合 C.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 D.推动了欧洲一体化的实现
知识点二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美苏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 抗。
(2)对抗: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 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的成立和发展, 经济的“起飞”及其要
(2)实质:继续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论从史出]
二、 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 局的多极化。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 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是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的根源所在。 (2)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由于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东欧国家 要求摆脱苏联控制的斗争日趋激烈,同时,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开 始瓦解。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4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15497b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d.png)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过程
阵营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以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阵营
杜鲁门主义 (1947.3) 马歇尔计划 (1948.2-1952)
北约(1949.4)
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
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9)
经济互助委员会 (1949.1)
华约(1955.5)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2.过程:杜鲁门主义(1947.3)
美国提出遏制战略,美苏从合作转向了对抗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背景
(1)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2)两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 (3)雅尔塔体系形成(美苏划分势力范围),两国国家战略、 国家利益严重冲突。 (4)美国提出遏制战略,美苏从合作转向了对抗。 (5)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美苏都拥有强大 的军事力量,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轻易诉诸战争。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背景
材料四:美国黄金储备几乎占世界的2/3,生产的各种产品占世界总量的1/3 ;武装部队高达1200万人,国防预算达到800亿美元,在海外56个国家驻军 并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在战后初期垄断了核武器;操纵联合国。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 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 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 畏缩战。后”美—国—实《力罗强斯福大在,美制国外定交全政策球协扩会张发表大关战于美略国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
“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 的基础上的。
“极”:在国际关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 系中的其他力量。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https://img.taocdn.com/s3/m/1f35718d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d.png)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国际格局的演变
传统 以欧洲 为中心
二战后 美苏
两极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目录
对立的两极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一、对立的两极
(一)冷战的背景
材料一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
共同敌人的目标……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 往会使同盟分裂。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 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中共十九大报告
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我们去承担两个义务:一是对我们的人民,二 是对所有人民。二者并不总是和谐一致:一个是参与构成历史之网的战 争,另一个是为和平工作。
法国国际政治学者雷蒙·阿隆说:“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 讽刺意味的……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 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的对外战略是否发生转变?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说明你的理由。
2018年,特朗普提出美 国将退出《中导条约》
成立“欧共体” 弹一星”;恢复
联合国合法席位
日本:经济起飞, ;中美关系正常
谋求政治大国
化;
第三世界: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
苏联 为首 社会 主义 阵营 开始 瓦解
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美国总统克林顿任期内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当中就 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 世界的能力。”
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
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 “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
国际格局的演变
传统 以欧洲 为中心
二战后 美苏
两极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后 “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
目录
对立的两极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一、对立的两极
(一)冷战的背景
材料一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
共同敌人的目标……战后,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 往会使同盟分裂。
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 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中共十九大报告
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我们去承担两个义务:一是对我们的人民,二 是对所有人民。二者并不总是和谐一致:一个是参与构成历史之网的战 争,另一个是为和平工作。
法国国际政治学者雷蒙·阿隆说:“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 讽刺意味的……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 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的对外战略是否发生转变?
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说明你的理由。
2018年,特朗普提出美 国将退出《中导条约》
成立“欧共体” 弹一星”;恢复
联合国合法席位
日本:经济起飞, ;中美关系正常
谋求政治大国
化;
第三世界: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
苏联 为首 社会 主义 阵营 开始 瓦解
二、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美国总统克林顿任期内在阐述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讲话当中就 说:“世界必须有一个领导,而且只能有一个,美国最具有领导这个 世界的能力。”
外交政策的演说》(1944年10月21日)
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 “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共36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d617f9c77da26925c5b05d.png)
冲击两极格局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阅读教材p135-136回答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
• 1.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 2.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 3.苏联的退让和妥协 • 4.苏联解体(直接原因)
• 1.1983年3月23日晚里根总统通过电视发出“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 划
• 2.1985年1月3日,白宫正式公布《总统战略防御计划》 • 3.1985年5月,里根总统签发第172号总统令,“星球大战计划正式启动” • 4.1985年6月26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尖锐批评此项计划 • 5.为了对抗“星球大战计划”,到1986年,苏联创立了个独立的综合企业,并成
思考1:美苏为何会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 思考2:美国战后的意图是什么?它为何会有这样的意图?怎么证明它有这样的 意图? 思考3:战后苏联的意图是什么?苏联的意图和美国的意图为何会发生冲突? 思考4:苏联和美国有没有想过解决意图上的冲突?两国意图冲突的后果是什么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它拥有全球 财富的50%,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形成
(1)杜鲁门主义VS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VS经济互助委员会
两大政治集团形成
两大经济集团形成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VS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地缘政治版图形成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达到了拖垮苏联的目的
为了保持与美国在军备竞赛中取得的战略均势,苏 联通过多次妥协,希望美国在星球大战计划上做出 让:
立了“空间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中的开发与利用管局。”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阅读教材p135-136回答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
• 1.多极化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 2.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 3.苏联的退让和妥协 • 4.苏联解体(直接原因)
• 1.1983年3月23日晚里根总统通过电视发出“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 划
• 2.1985年1月3日,白宫正式公布《总统战略防御计划》 • 3.1985年5月,里根总统签发第172号总统令,“星球大战计划正式启动” • 4.1985年6月26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尖锐批评此项计划 • 5.为了对抗“星球大战计划”,到1986年,苏联创立了个独立的综合企业,并成
思考1:美苏为何会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 思考2:美国战后的意图是什么?它为何会有这样的意图?怎么证明它有这样的 意图? 思考3:战后苏联的意图是什么?苏联的意图和美国的意图为何会发生冲突? 思考4:苏联和美国有没有想过解决意图上的冲突?两国意图冲突的后果是什么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它拥有全球 财富的50%,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两极格局形成——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形成
(1)杜鲁门主义VS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VS经济互助委员会
两大政治集团形成
两大经济集团形成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3)德意志联邦共和国VS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地缘政治版图形成
美国战略防御计划基本上达到了拖垮苏联的目的
为了保持与美国在军备竞赛中取得的战略均势,苏 联通过多次妥协,希望美国在星球大战计划上做出 让:
立了“空间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中的开发与利用管局。”
第十八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高中历史
![第十八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下部编版高中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e5312c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1.png)
——杜鲁门
美国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将苏联视为最大障碍。
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矛盾尖锐。 战略冲突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 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3、形成过程
(1)政治
1947年3月,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发动冷战的标 志。同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冷战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 一切方面处于对峙和竞争状态。 *冷战持续了40多年,成为二战后近 半个世纪中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 首脑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缔结 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后,建立了以美 苏两大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
——《古巴导弹危机的启示:危机需要理智管控》
问题探究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 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 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 同的立场和共同语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
——1948年4月《欧洲复兴法案》
(3)军事 1949年,美国主导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主导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1949年德国分裂。
德国的分裂
美英法占领区合并并实行币 制改革,随后,苏联采取针锋相 对 的 币 制 改 革 , 并 于 1948 年 6 月 封锁柏林,由此引发了第一次 “柏林危机”。近一年后,危机 随着苏联的退却而结束,但德国 分 裂 已 完 全 不 可 逆 转 。 1949 年 9 月和10月联邦德国(西德)和民 主德国(东德)相继成立。
美国战后欲称霸世界,在全球进行扩张,将苏联视为最大障碍。
苏联努力扩大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矛盾尖锐。 战略冲突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 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3、形成过程
(1)政治
1947年3月,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发动冷战的标 志。同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冷战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外 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 一切方面处于对峙和竞争状态。 *冷战持续了40多年,成为二战后近 半个世纪中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二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 首脑相继召开一系列会议,在缔结 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后,建立了以美 苏两大国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
——《古巴导弹危机的启示:危机需要理智管控》
问题探究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 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 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 同的立场和共同语言。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的特点。
——1948年4月《欧洲复兴法案》
(3)军事 1949年,美国主导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1955年,苏联主导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形成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地缘政治: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1949年德国分裂。
德国的分裂
美英法占领区合并并实行币 制改革,随后,苏联采取针锋相 对 的 币 制 改 革 , 并 于 1948 年 6 月 封锁柏林,由此引发了第一次 “柏林危机”。近一年后,危机 随着苏联的退却而结束,但德国 分 裂 已 完 全 不 可 逆 转 。 1949 年 9 月和10月联邦德国(西德)和民 主德国(东德)相继成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意识形态也尖锐对立。
冷战与两极格局
2.背景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 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 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 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
美利坚合众国现在是一个强国,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 就是说:有了这样强大的力量,他们有权取得全世界组织的领导 权……成吉思汗、凯撒、奥古、斯都、拿破仑、路易十四……所曾 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阿富汗战争是因苏联想维持—卫星国的政权而发动的。由于美国作岀了积极的反应, 组织、资助和装备了阿富汗抵抗苏联军队的起义者,而变成了一场冷战式战争。对于美 国人来说,苏联的失败证明了里根主义推动对共产主义政权武装抵抗的正确,并使他们 为苏联遭到可与美国在越南的遭遇相比的屈辱而感到安慰。这场战争的失败对整个苏联 社会及其政治制度都产生了影响,并极大地促进了苏联帝国的瓦解。美国人和西方人普 遍认为,阿富汗战争是冷战最后的、决定性的胜利,是滑铁卢之役。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
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欧洲煤钢共同体
——德国总理阿登纳
(1952年)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版画《苏联专家援建》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3)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4
1967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1970
1971
中国恢复联合 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1.冷战的发展 (2)表现:②冷战对抗 ➢ 第二次柏林危机
◎柏林墙示意图 (1975-1980)
◎建设中的柏林墙 ◎柏林墙把千千万万的德国 家庭分隔开来,许多居住在 东部的德国人无法再去西部 上班
这堵墙全长165公里,分 内外两层,两墙之间有100米 宽的“无人地带”。墙边设 有 280 个 观 察 哨 、 137 个 地 堡 、 273个警犬桩以及总计 108公 里长的坑道。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 上的讲话》
(4)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 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 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 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冷战与两极格局
3.美苏冷战的进程 (1)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由杜鲁门发表,宣 布世界已经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营垒, 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 家。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苏联经过战争的冼礼,成为有能力同美国抗衡的军事和政治强国。它拥有 世界上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武器制造技术也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战 时 的 领 土 调 整 , 它 的 领 土 面 积 扩 大 了 69 万 平 方 公 里 , 战 略 地 位 进 一 步 増 强。……在苏军控制的范围内,不少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
…… 从1958年起,苏联为了谋求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加强了对社会主 义阵营各国的干预和控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2)东欧反苏、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②中苏关系的破裂 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 内撤回全部1390名援华专家,废除343个专家合同 和257个科技合作项目。此举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和 科技事业造成巨大损失,很多在建的重要工程被 迫下马。1961年,苏联又趁中国经济困难之际,要 中国连本带息归还朝鲜战争时期的军事贷款(本 息共计达14.06亿卢布)。苏联对中国施加的压力 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为了顶住苏联的压力,维 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孟钟捷、霍仁龙主编 《地图上的德国史》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2)表现:②冷战对抗 ➢ 古巴导弹危机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材料一 10月25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一致同意,这场危机不应当朝着一个“沸点”发 展。这场大国之争的游戏还得继续玩下去。我们双方应当采取谨慎且节制的态度,为这场 危机寻求一个理智的解决方案。赫鲁晓夫希望能够以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为交易筹码, 换取美国从土耳其的基地中撤离木星导弹。
杜鲁门
(3)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冷战与两极格局
2.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 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 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 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2)东欧反苏、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
国际共运的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摩擦最早表现于战后初期的苏联与南斯拉 夫的冲突,虽然苏南冲突已经暴露了阵营内在的分裂因素,但其影响还是在局部范围, 苏联在将南斯拉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阵营内其他东欧国家的控 制,并通过与中国的结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材料一 努力利用我们的外交力量去推进和鼓励在全世界建立民主政权。我们不应该 害怕向世界表明我们的立场,那就是要求世界上的人民都享有建立一个真正民选政府的 权利。我们坚信,我们的具有生命力的民主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苏维埃共产主义是自由的主要威胁,美国具有无可争辩的责任去同它斗争。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马歇尔计划援助 欧洲各国数量对比
苏联与东欧国家共同成立(简 称“经互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成了以苏联计 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杜鲁门主义的全球扩张战略中,欧洲是重点。但是 战后前期西欧满目疮痍,经济濒临崩溃,社会矛盾日益激 化。美国要控制欧洲,首先必须稳定、复兴和联合欧洲, 于是“马希尔计划”因运而生。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美国
欧洲 共同体
(1967年)
苏联
欧
(1958年)
◎欧共体的建立过程
◎漫画《冷战下的欧洲》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日本的经济恢复工作到40年代末已基 本结束,……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 济进入战后持续高速増长时期,1960年国 家经济实力上升到世界第五位,1968年以 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企 业经营规模、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装备率方 面日渐逼近美国的水平。日本从一个战败 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9月,由苏联和波兰等东 欧国家成立,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 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 对与斗争的阵营。
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国自由人民堆持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 以抵制企图将极权政体强加于他们的种种侵犯行动,我们就将达不到我 们的目标。
——杜鲁门
冷战与两极格局
3.美苏冷战的进程 (2)经济上: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冷战与两极格局
3.美苏冷战的进程
(3)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1949年, 德国分裂。
1948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
占区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
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派
“冷战”正式开始
雅尔塔体系
丘吉尔
“铁幕” 演说
杜鲁门主义
“北约” 与“华约”
释放出“冷 战”的信号
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征: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①缓和:美苏开展对话
1956年初,苏联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缔结苏美友好合作条约的建议。条约草案中规 定有发展和巩固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义务;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它们的争端,在互利平 等基础上发展和加强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合作。美 国政府拒绝了这一建议。
◎铁托
不爱坐飞机的总统——铁托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的主要创始人。为了取得新兴国 家的理解和支持,他在10年间访问了30多个国家。由于他不喜欢 乘坐飞机,因此他最初出访时是乘坐游艇。可后来要去的国家越 来越远,他也不得不改坐飞机了。
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的演变 (1)紧张:
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
——麦可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1)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 和敌对行动,对苏联率先发动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
冷战与两极格局
2.背景
美国依仗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 地位。……战后初期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半以 上。……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战后初期曾一度 垄断了原子武器,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56个国家驻扎军队,建有 48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在核能利用、电子计算机发明和空间技术方面都 处于领先地位。
冷战与两极格局
2.背景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 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 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 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
罗斯福
美利坚合众国现在是一个强国,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 就是说:有了这样强大的力量,他们有权取得全世界组织的领导 权……成吉思汗、凯撒、奥古、斯都、拿破仑、路易十四……所曾 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阿富汗战争是因苏联想维持—卫星国的政权而发动的。由于美国作岀了积极的反应, 组织、资助和装备了阿富汗抵抗苏联军队的起义者,而变成了一场冷战式战争。对于美 国人来说,苏联的失败证明了里根主义推动对共产主义政权武装抵抗的正确,并使他们 为苏联遭到可与美国在越南的遭遇相比的屈辱而感到安慰。这场战争的失败对整个苏联 社会及其政治制度都产生了影响,并极大地促进了苏联帝国的瓦解。美国人和西方人普 遍认为,阿富汗战争是冷战最后的、决定性的胜利,是滑铁卢之役。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①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
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欧洲煤钢共同体
——德国总理阿登纳
(1952年)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版画《苏联专家援建》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3)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64
1967
第一颗氢弹 爆炸成功
1970
1971
中国恢复联合 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1.冷战的发展 (2)表现:②冷战对抗 ➢ 第二次柏林危机
◎柏林墙示意图 (1975-1980)
◎建设中的柏林墙 ◎柏林墙把千千万万的德国 家庭分隔开来,许多居住在 东部的德国人无法再去西部 上班
这堵墙全长165公里,分 内外两层,两墙之间有100米 宽的“无人地带”。墙边设 有 280 个 观 察 哨 、 137 个 地 堡 、 273个警犬桩以及总计 108公 里长的坑道。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 上的讲话》
(4)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 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为确保东欧国家对苏 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 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冷战与两极格局
3.美苏冷战的进程 (1)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1947年3月,由杜鲁门发表,宣 布世界已经分裂成两个对立的营垒, 美国将支持所有反对共产主义的国 家。是美国对苏联发动冷战的标志。
苏联经过战争的冼礼,成为有能力同美国抗衡的军事和政治强国。它拥有 世界上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队,武器制造技术也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战 时 的 领 土 调 整 , 它 的 领 土 面 积 扩 大 了 69 万 平 方 公 里 , 战 略 地 位 进 一 步 増 强。……在苏军控制的范围内,不少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
…… 从1958年起,苏联为了谋求与美国合作主宰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加强了对社会主 义阵营各国的干预和控制。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2)东欧反苏、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②中苏关系的破裂 1960年7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决定,在一个月 内撤回全部1390名援华专家,废除343个专家合同 和257个科技合作项目。此举给中国的经济建设和 科技事业造成巨大损失,很多在建的重要工程被 迫下马。1961年,苏联又趁中国经济困难之际,要 中国连本带息归还朝鲜战争时期的军事贷款(本 息共计达14.06亿卢布)。苏联对中国施加的压力 严重损害了两国关系,为了顶住苏联的压力,维 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孟钟捷、霍仁龙主编 《地图上的德国史》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2)表现:②冷战对抗 ➢ 古巴导弹危机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材料一 10月25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一致同意,这场危机不应当朝着一个“沸点”发 展。这场大国之争的游戏还得继续玩下去。我们双方应当采取谨慎且节制的态度,为这场 危机寻求一个理智的解决方案。赫鲁晓夫希望能够以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为交易筹码, 换取美国从土耳其的基地中撤离木星导弹。
杜鲁门
(3)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冷战与两极格局
2.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 而且是个安全问题……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 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 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2)东欧反苏、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
国际共运的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国家间的摩擦最早表现于战后初期的苏联与南斯拉 夫的冲突,虽然苏南冲突已经暴露了阵营内在的分裂因素,但其影响还是在局部范围, 苏联在将南斯拉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阵营内其他东欧国家的控 制,并通过与中国的结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材料一 努力利用我们的外交力量去推进和鼓励在全世界建立民主政权。我们不应该 害怕向世界表明我们的立场,那就是要求世界上的人民都享有建立一个真正民选政府的 权利。我们坚信,我们的具有生命力的民主政体是世界上最好的政体。
——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 材料二 苏维埃共产主义是自由的主要威胁,美国具有无可争辩的责任去同它斗争。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马歇尔计划援助 欧洲各国数量对比
苏联与东欧国家共同成立(简 称“经互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成了以苏联计 划经济模式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杜鲁门主义的全球扩张战略中,欧洲是重点。但是 战后前期西欧满目疮痍,经济濒临崩溃,社会矛盾日益激 化。美国要控制欧洲,首先必须稳定、复兴和联合欧洲, 于是“马希尔计划”因运而生。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美国
欧洲 共同体
(1967年)
苏联
欧
(1958年)
◎欧共体的建立过程
◎漫画《冷战下的欧洲》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②日本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的追求”
日本的经济恢复工作到40年代末已基 本结束,……从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 济进入战后持续高速増长时期,1960年国 家经济实力上升到世界第五位,1968年以 后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并在企 业经营规模、劳动生产率和资本装备率方 面日渐逼近美国的水平。日本从一个战败 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9月,由苏联和波兰等东 欧国家成立,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 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两个相互敌 对与斗争的阵营。
除非我们愿意帮助各国自由人民堆持他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 以抵制企图将极权政体强加于他们的种种侵犯行动,我们就将达不到我 们的目标。
——杜鲁门
冷战与两极格局
3.美苏冷战的进程 (2)经济上: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冷战与两极格局
3.美苏冷战的进程
(3)地缘政治上: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直接导致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1949年, 德国分裂。
1948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
占区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
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美国派
“冷战”正式开始
雅尔塔体系
丘吉尔
“铁幕” 演说
杜鲁门主义
“北约” 与“华约”
释放出“冷 战”的信号
两极格局 正式形成
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征: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①缓和:美苏开展对话
1956年初,苏联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缔结苏美友好合作条约的建议。条约草案中规 定有发展和巩固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义务;只能用和平方法解决它们的争端,在互利平 等基础上发展和加强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合作。美 国政府拒绝了这一建议。
◎铁托
不爱坐飞机的总统——铁托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是不结盟的主要创始人。为了取得新兴国 家的理解和支持,他在10年间访问了30多个国家。由于他不喜欢 乘坐飞机,因此他最初出访时是乘坐游艇。可后来要去的国家越 来越远,他也不得不改坐飞机了。
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的演变 (1)紧张:
①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
——麦可尔·H·亨特《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
(1)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就在“反对共产主义扩张”的旗号下,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 和敌对行动,对苏联率先发动了冷战。苏联予以反击。
冷战与两极格局
2.背景
美国依仗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力量,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 地位。……战后初期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半以 上。……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战后初期曾一度 垄断了原子武器,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在56个国家驻扎军队,建有 48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在核能利用、电子计算机发明和空间技术方面都 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