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音乐公园业态和功能定位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改造思路及设计研究

郊工业区进行产业结构调 整的同时 , 要辅之环境整治及 景观改造 , 33 巧 改 建 ( ) 物 带动 旧 区的更新 . 构 筑 全面带动成都东郊土地价值 的提升 , 并通 过招商 引资 、 联合 重组 、 成都 东区音乐公 园的规划 设计 在空 间设计 中突 出外部 空 间 制度创新 , 优化东郊城 市功能 , 提升城 市形态 ; 调整原 则 中确 定 的序列变 化与重组 。改造工业建筑底 部 , 得原有 工业建筑 空 间 在 使 政府推动 , 企业 主力 , 市场运作 的原则。在成 都东区音乐公 园的改 串联起来 , 形成缩放有致 、 韵律完整 的有机空 间序列 , 大大 提升 了 造 中充分体现 了上述指导思想 , 以推动成都东 区旧城 改造 , 提升城 建筑外部 空间组合 的趣 味性 。改造 工业 建筑 原有 的较 大尺 度 的 市功能及形象 。 外部空 间 , 增设雕塑 、 座椅及花池等建 筑小 品, 营造 了外部 建筑 空
设 目标 与 内容 。
成 都东区音乐 公 园 以音 乐 产业 为 核心 , 规划 了包 括 商务 办
公 、 艺与展览 、 乐培训 、 演 音 音乐 主 题 零 售 、 吧 娱 乐 、 计 酒 店 和 酒 设
3 1 产业 转型 升级 带动 旧 区的更 新 .
间, 有效提升 了建筑 外 部空 间 的活 力。规划 交 通 流线 的重 新组 顺应音 乐体验产业在 国内迅速发 展 的势 头 , 高水平 打造成 都 织 , 地下两层停车场等设施 的配置 , 现 了人 车分流 , 实 且依 托步行 东 区音乐公 园音乐产业 。“ 验经济 ” 由美 国 L P公 司 的共 同 交通 系统 , 体 是 L 使各建筑更易 于到达。
旅游地产个案——东郊记忆

在开园以来,也可谓活动不断,同时还在积极 引进国际流行音乐院校年度大奖”“成都国际数 字音乐节”等大型音乐盛事,多类型的节庆活动、 社区活动、假日狂欢和专题活动,对于园区成功 的构建特色文化标识、塑造区域特色具有积极的 促进作用,也使其融入区域大环境,充分挖掘建 设路商圈的消费能级奠定了基础。
© Copyright Centaline Group, 2010
Jiong Box创意盒子
Rainbow八音盒 往来礼品店 发声练习 蜂鸟 工夫猫 BIG IDEA大想法 SD电影体验馆 缤果动漫 悠扬琴行 KK PARTY KTV 音画车间 肯派
拾得雨林实践中心
食画小院 东郊食堂 蓉锦一号 首席 大秒火锅 成都味道街沿边边 办公区(2F-5F)
泥巴陶艺馆
锦颂东方
主题演艺 东区音乐文化的展示中心和全球传播高地,包括演 播中心、小剧场聚落、展览厅、音乐博物馆、成都 舞台等业种。 音乐迷的专属消费、体验、交流天堂,设臵8个以上 单间投资数百万元的试听室,以及歌曲衍生品旗舰 店为首的各类音乐文化衍生体验式消费场馆。 成都娱乐新地标,酒吧工厂业种规划有慢摇酒吧、 LIVE HOUSE酒吧、西餐酒吧、主题酒吧。 明星街联手各大音乐公司及知名艺人在园区内建立 明星衍生品专卖商店,计划设臵12家,由知名艺人 的名字命名。音乐大市集主要包括以明星店、创意 商品展示及体验、特色商品店为主。 利用高空间的物业形态,创新餐饮商业模式,通过 餐饮与音乐演艺等业态的跨界组合,主要有首席大 妙火锅、东郊食堂等。
遗存类型 改造方案
改造成以中西餐厅、咖啡馆、创意小商铺类的业态为主的,主 临近广场、步行 题鲜明、装修精致、富有情调的休闲商业空间,形成连续的商 道的1-2层的厂 业界面,与开放空间形成互动,如音乐DIY创意集市、音乐大 房 集市、明星街、酒吧工场、文化餐饮街。 位于相对僻静的 改造成为外表朴实,内部装饰奢华的主题酒店、会所等,如汉 地方的独栋建筑 易雅间酒店、24房设计酒店等。 体量较大、层高 通常改造成剧场或露天演出、展示的空间,内部功能弹性化, 更高的大型车间 可兼做小型话剧场、电影放映厅、艺术展示、企业年会等用途 和面积较大的露 ,如成都舞台、演艺中心、音乐现场、影立方、KTV、FBA娱 天场所 乐体验馆、1899个人电影厂等。 3层以上的厂房 通常改造成创意办公的场所,如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星工 或办公用房 场等。 特殊构筑物及大 由于这些设备工业文化特征明显、标志性较强,故作为园区的 型设施设备 装饰性景观进行改造。
音乐主题公园设计方案

音乐主题公园设计方案音乐主题公园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音乐主题公园是以音乐文化为主题,集休闲娱乐、观赏表演、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针对目前市场上音乐主题公园相对较少的现状,设计希望能打造一个独特、有吸引力的音乐主题公园,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方位的音乐体验,推广音乐文化。
二、主题定位公园的主题定位以“音乐与自然的融合”为核心理念,通过将音乐元素融入自然景观,打造浓郁的音乐氛围和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
三、景区规划1. 主入口区域: 以巨型音符造型门为主入口,门前设计音乐广场,可以举办各种音乐表演和活动。
2. 中央活动区: 设计一个宽阔的中央广场,用于展示各种音乐表演、舞台剧和音乐会。
3. 音乐教育区: 设计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各种音乐器械的培训教室,提供专业的音乐教育培训。
4. 音乐文化区: 设计音乐博物馆、音乐图书馆等设施,展示音乐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5. 自然景观区: 设计美丽的花坛、湖泊和小山丘,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与音乐相得益彰。
6. 亲子娱乐区: 设计游乐设施和亲子活动区,让家庭能够在音乐的世界中一起欢乐。
7. 休闲区: 设计有咖啡馆、休息区和观景亭等设施,供游客休息和欣赏音乐。
四、特色项目1. 音乐喷泉: 在自然景观区设置音乐喷泉,根据音乐的节奏动态喷水,营造出独特的音乐与水的表演效果。
2. 音乐迷宫: 在园区中设置音乐迷宫,迷宫中的每个角落都融入不同风格的音乐,让游客在迷宫中尽情享受音乐的魅力。
3. 街头艺人表演: 在公园的各个角落设置小型表演场地,吸引街头艺人在此表演,为游客带来不同音乐风格的表演。
4. 多媒体音乐体验区: 设计多媒体设备,让游客可以体验音乐的创作和制作过程,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感。
五、环保设计1. 充分利用景区内的自然资源,减少土地破坏,保护自然环境。
2. 采用可再生材料和环保材料进行建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合理设计景区的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环境卫生和健康。
六、市场推广1. 进行线上线下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音乐主题公园的特色项目和独特魅力。
论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设计

而最引人 注 目的莫过 于仿 工业时 代的 “ 东 致。尽管就局部地 区而言 , 一点似 乎微 不足 道 , 对 于 已经 都 锦里 的小 吃一条街 , 这 但
园内建 筑外 观主要 以红色 、 色以及 土黄 为基 调 , 黑 与工业 时
规划和开发数十年 的大城 市如成 都 , 考虑 到城市 设计 的要 求 , 这 区食堂 ” 。 种 微妙关 系的处理就显 得尤 为重要 。2 棕地 再开 发过程 中不 可 ) 多 青 避免的环境改造 。就现有 的棕地资源来 看 , 由于其作 为废弃 场地 代 的建筑风格相吻合 。建筑 高度普遍 在 三层左 右 , 以红砖 、
城市需要有 自己的记忆 。城市设计 所要表 达的 , 也是一个 城
非 常重要的瑰宝 , 如何能利用棕地 , 怎样 用好它们 , 是每 一个规 划
者都应 思考的。
城市的经历 , 以让世人为之 留下深刻 印象 。 足 显而易见 , 这些土地和空 间在人 口日渐激增 的 当代 社会 中是 市 的特 色。历史 , 东 区音乐公 园是 全省 唯一 的城市 工业用地 更新 与工 业遗 产
主要 的大型音乐 艺术活 动都将 何做到兼顾周 围建筑环 境 , 保持 片 区风 貌 的协调性 。更进 一 步 , 成 都舞 台的文化广场和演艺 中心 ,
在考虑其功能设计和发展的前提下 , 如何与整个 城市或 城镇保 持 在这里进行 。最南 面的第 三板块 为文化餐饮类 服务用 地 , 似成 类
都是 不可忽略的。 让 这一 切成 为可能。城 市不再 是空洞乏 味的聚合体 , 它让 生活在 过程 中, 其 中的居民感到愉快 , 从而促使整个城市范 围内的 良性发展 。
城 市设计起 源于 15 , 90年 被认 为是 着 眼于城市造 型 , 展露城
东郊记忆景观分析与发展策略

东郊记忆景观分析与发展策略摘要:东郊记忆是以红光电子管厂旧工业厂房原址为依托,传承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传统文化,将场地赋予艺术文化,外观上仍以工业为其景观风格,将时尚与工业的理念的相碰撞,构成了一个成都东区的音乐产业旅游区,在规划上,东郊记忆不仅成为了成都老工业区的记忆,在设计上,赋予了场地艺术符号,将时尚文化赋予到工业主题中,东郊记忆成为了成都时尚的标志。
关键词:东郊记忆;后工业;景观设施1区位分析1.1地理区位东郊记忆原名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东郊记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建设路建设路南支路,公园占地面积约2.05ha[3],公园内建筑面积约19万km2。
东郊记忆原址本为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是在其旧址上改建而成为现代文化产业新型园区,是国家音乐产业基地,AAAA级旅游景区,被称为“中国的伦敦西区”,科技与文化融合示范园区[3],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2]。
1.2自然环境概况东郊记忆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为500m,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雨水集中于7,8两个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风向为静风。
区位地貌类型为平原地,土壤类型为黄壤土[2]。
1.3东郊记忆发展历程东郊记忆为原国营红光电子管厂,随着2002年市委市政府对东调工程的启动,将原红光电子厂搬迁至成都市郊区县城。
2009年,政府对成都市的创意产业进行调整,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文化创意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全面将文化创意做为成都东区的主导方向,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就在这个大背景下成立,并且在成立之处就确定了以音乐产业为其主导产业,将音乐产业大力发展,在原有工业建筑基础上,与音乐产业结合,形成其核心竞争力[3],在规划上,保留了中国上世纪建筑的特色,并赋予新世纪新时尚的符号,将原有工厂厂房改建为商用建筑,并对园区内部分单体建筑进行专项设计,构建了以东郊记忆发展历史为脉络的历史回忆功能区。
东郊记忆调研报告

东郊记忆调研报告12020年4月19日东郊记忆游客印象调查报告一、东郊记忆概况及现状分析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设南支路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成都文化产业创意重点项目、国内首个集生产、体验、消费、结算等音乐产业链于一体的音乐主题商业街区,并于 11月1日起正式升级更名为“东郊记忆”。
当前,景区的一期改造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各类音乐消费商家已入住,一个在东郊老工业区旧址上涅槃再生的文化产业园区已正式和大家见面。
它在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内,项目占地380亩(一期改建218亩),在18万平方米的旧工业厂房原址改建,是成都“东郊工业区”东调后唯一完整保留的老工业厂区。
原厂区建筑类型包含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沉淀了充满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讲究效率的多层厂房,以及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厂区内高大桉树和梧桐枝繁叶茂,共同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
在秉承保护、传承现代工业文化遗产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拟定的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和德国鲁尔区的改造经验,确定了“保留为主、新旧协调、品质至上、创意时尚、注重现实、多样呈现”的改造总则。
22020年4月19日景区内按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和工业遗存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是工业遗存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景区。
园区现在拥有数字音乐的产业集聚区和体验区、中国新歌发布和音乐选秀基地、话剧表演、艺品超市、微电影拍摄基地、摄影艺术基地及主题会展空间等多元文化内容,是传承工业文明、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新型园区,实现了文化创意和旅游服务的有机融合,为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色示范区、旅游新业态的集聚地。
“东郊记忆”从以前由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产业聚集园和音乐文化体验园”定位,调整为“一基地、多名片”。
未来,“东郊记忆”将成为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成为对接现代化、国际化的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
产业园区“成都东郊记忆产业园”规划设计解析

Creative IndustrialClusterAnalysis on Composite MasterPlanning andDesigning Behavior成都东郊,曾有辉煌历史的老工业区,目前为西南规划面积最大的创意园区,工业遗址被完整保留,又以全新的理念、厚重的历史架构与浓郁的时代气象,变身为国内首家以音乐产业为主题的聚集区,并荣获“国家AAAA旅游景区”称号。
一、项目背景1.地域背景成都东郊记忆创意产业园位于成都二环路东二段以东,北临建设南路,西靠建设南支路,南邻12米宽的规划道路及光明厂的空地,东边为20米宽的规划道路。
基地项目原址是原红光电子管厂厂区,园区占地约13.17万平方米,占原厂区总面积约58.3%,利用旧厂房约13.2万平方米。
建筑基本为低层或多层建筑。
建筑类型包含了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援建的办公楼到20世纪90年代初修建的各类厂房:沉淀了情感记忆的红砖厂房,讲究效率的多层厂房,以及具有工业符号感的构筑物,厂区内高大的桉树和梧桐树枝繁叶茂,共同构成了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市场经济初期工业文明的历史遗迹。
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与环境2.人文背景解放前,成都工业仅有三根半烟囱(机械厂、火电厂和半歇业的染布厂)。
解放后,成都东郊工业有电子、纺织、航空、钢铁、仪表五大工业。
21世纪初,由于工业污染、城市更新,大部分东郊工业已搬迁或拆除。
原红光电子管厂为目前成都中心城区内遗留的具有规模和历基地与周边的关系史的工业建筑群。
如果保留原红光电子管厂建筑群,就保留住了成都的城市特色,保留住了成都现代工业的历史痕迹。
二、构思与策划三、规划方案1.整体构思1.空间布局公共绿地保留建筑新建建筑成都活跃的文化娱乐活动、成熟的音乐产业环境为成都东郊记忆创意产业园提供了坚实 的市场支持。
地下车库出口 地下车库出入等候区公交车停靠站地下车库入口 出租车停靠站 成都东郊记忆规划目标为:音乐主题,时尚街区,全国一流,国际水平。
成都东郊记忆公园分析

产业主导 创意呈现
以音乐产业为主导,以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为核心,充分挖掘无线 音乐基地巨大产业辐射能力和龙头效应,将音乐产业上下游企业和从 业人员整合到一起,在原创音乐内容的输入与输出、明星制作、演艺、 小剧场聚落等音乐产业的基础上,配套延伸发展音乐大市集、流行音 乐一条街、酒吧工厂等复合业态,形成音乐资源集聚、多元文化互动 的世界级、规模化数字音乐产业聚落和音乐新媒体发展基地、创意文 化体验园。
打造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园
• 在开发初期,成都传媒集团就与 中国移动四川公司签订了《关于 “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入驻 “成都东区”的合作协议》,充 分挖掘无线音乐俱乐部基地巨大 产业辐射能力和龙头效应,引进 中国电影集团、Channel【v】、 星空传媒、北京歌华、国家音乐 文化创意产业基地、D9数码音 乐集团及全球四大唱片公司、德 国歌德学院等其上下游产业链上 的CP(内容服务商)、SP(渠 道合作商)近200家
项目特色1:传统工业与时尚音乐文化共融
在建筑风格上,东郊记忆实现工业传统与音乐时尚的共融,不仅能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 还能近距离感受城市的变迁, 而“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其建筑的主要特色,结合了计 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营造了东区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
大车间被改造为影院和剧场;直 径达16米的氢气罐打造为国内一 流视听空间;多夹层、多管道的 厂房,化身为艺术展示殿堂;烟 囱、传送带、锅炉等巨大构筑物 围合而成的独特区域,已成为国 内最具特色的音乐酒吧区;老办 公楼则被改造为国内惟一的设计 酒店。
演艺中心
中国
明 星
移动
街 无线
音乐
基地
其主街较宽,动线设计明朗,大店铺约250-300㎡,小店铺约36-6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区音乐公园业态和功能定位
一、总体定位
东区音乐公园定位于音乐产业聚集区和以音乐为主题的娱乐目的地。
二、园区业态划分及功能定位
东区音乐公园园区商业划分为七大业态:演艺、音响视听、酒吧娱乐、主题零售、餐饮、主题酒店、商务办公培训。
(具体划分详见附件:业态分布图、业态分布表)
2.1演艺业态:东区音乐文化的展示中心和全球传播高地
包括演播中心、小剧场聚落、展览厅、音乐博物馆、成都舞台等业种。
2.2音响视听业态:音乐迷的专属消费、体验、交流天堂
以唱片公司的概念店、全球顶级音响品牌共同打造的高端发烧器材体验式空间。
设置8个以上单间投资数百万元的试听室,以及歌曲衍生品旗舰店为首的各类音乐文化衍生体验式消费场馆,更是顶级音响会展的绝佳场所。
2.3酒吧娱乐:成都娱乐新地标
东区酒吧工厂位于工业旧厂房集中区域,将引进各式音乐酒吧,酒吧的风格与工业旧建筑的冷峻格调相一致,突出
酒吧区的开放性和聚集效应特征,成为东区音乐公园极具特色的部分。
酒吧区业种规划有慢摇酒吧、LIVE HOUSE 酒吧、西餐酒吧、主题酒吧。
2.4主题零售业态(明星街、音乐大市集):明星衍生品的汇集区,歌迷与艺人互动的天堂。
明星街联手各大音乐公司及知名艺人在园区内建立明星衍生品专卖商店,计划设置12家,由知名艺人的名字命名。
音乐大市集主要包括以明星店、创意商品展示及体验、特色商品店为主。
2.5餐饮业态:利用高空间的物业形态,创新餐饮商业模式,通过餐饮与音乐演艺等业态的跨界组合,增加餐饮业态的体验性和创新性。
将零售注入餐饮业态中,打造主题餐厅+品牌纪念品的业态组合;将工业文明、娱乐注入到餐饮中,打造餐饮剧场、互动餐吧、主题餐厅等业态组合。
2.6主题酒店业态:音乐名士驻留东区的高雅个性空间
以音乐为主题,东区将选择高品位艺术酒店机构合作,打造个性鲜明的、高品位的音乐文化主题精品酒店,这里将成为国内外高端音乐人士流连成都东区的重要场所。
2.7商务办公、培训业态:数字音乐企业总部办公区,
与中移动结伴而来的产业集群、以星工厂为载体的培训聚落依托中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巨大的渠道引力,汇聚200家以上的内容提供商(CP)和服务提供商(SP)的总部、区域总部及其数字音乐研发及市场部门,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数字音乐企业集聚区,凸显数字音乐产业集群效应。
将星工场作为少儿音乐、表演、才艺培训的聚集聚落。
2010/10/14
策划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