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CC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EICC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制程序
EICC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制程序) 编号:CXS-QI-0002丰宾公司标准机密等级:一般程序文件第 1 页 / 共 3 页 2 版 EICC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制程序1. 目的:根据本公司的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针、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和EICC方针,制定EICC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确保对EICC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EICC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制定、更改和实施。
3. 定义:无4. 权责:4.1董事长负责EICC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批准。
4.2人力部组织制定EICC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并监督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
4.3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EICC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
4.4各部门负责EICC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具体实施。
5、程序内容5.1 EICC目标和指标5.1.1 EICC目标和指标的制定5.1.1.1 EICC目标和指标制定的时机A.人力部每年12月底(本年度最后一次管理评审之后)组织各部门根据本年度EICC实施状况以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变更,制定新的EICC目标和指标,经管理者代表审核,董事长批准后生效。
B.体系建立之初的EICC目标和指标,由人力部部根据初始状态评审结果,组织各部门制定,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予以传达和实施。
5.1.1.2 EICC目标和指标制定时应考虑的事项a(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b(相关方要求;c(商业机会;d(技术、财务及实施的可行性;e(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的精神;f(应尽可能量化,并设置可测量参数;g(将目标和指标细化到有关的职能部门及层次上;h(为目标和指标的实现设置完成时间。
发行单位批准审核制定 2009年05月07日制订品保部) 编号:CXS-QI-0002丰宾公司标准机密等级:一般程序文件第 2 页 / 共 3页 1 版 EICC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管制程序5.1.2 EICC目标和指标的更改在相关法规及其它要求和EICC管理方案的进度状况以及内外界因素(包括市场、产品、活动和服务发生变化等)发生变更时,目标和指标应重新评审和修订。
EICC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EICC管理评审管理程序管理评审管理程序(RBA6.0/SA8000-2014)1.0目的:对本厂各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确保本厂各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法律法规和对应的标准/准则的要求。
2.0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厂管理层对各管理体系的评审。
3.0定义:无4.0职责:4.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制订管理评审计划、组织管理评审、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4.3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并落实评审中提出的纠正措施。
5.0内容:5.1管理评审频次:5.1.1公司管理层至少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对各管理体系评审一次,两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
5.1.2出现特殊情况时,如质量/环境/HSF目标实现困难、产品质量出现较大问题、人事重大变革、工艺重大变革、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EICC管理体系等重大变更、关键设备异常、HSF产品HS浓度超标招回、重大客诉事件、环境事故、相关方重大投诉事件发生时等,由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提出报告,经批准后,可临时安排管理评审。
5.2管理评审计划:5.2.1管理者代表应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前半个月,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确定管理评审的会议议程、评审内容、参加评审人员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提前7天通知参加人员。
5.2.2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提前准备评审所需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如相关报告、信息、数据。
5.3管理评审输入(评审内容):5.3.1 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包括如下内容(但不仅限于此):A、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B、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含内审和外审)。
C、以往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跟踪。
D、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E、质量方针、HSF政策的适宜性。
F、质量目标、HSF目标及削减计划的达成情况。
供应商EICC管理控制程序
天津迈凯电子有限公司供应商EICC管理控制程序编制:审核:批准:20年 01 月 10 日发布实施1目的:Tianjin M&C Electronics Co., Ltd. 修改码 31.1.建立维持供应商管理程序,确保公司供应商懂得EICC标准的要求并逐步执行及改善其EICC表现。
1.2.建立维持供对内对外沟通程序,确保与所有利益相关供应商就EICC表现进行适当沟通。
1.3.遵守有关禁止或限制物质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确保向客户提供符合ROHS及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
1.4确保供应商基于公平的平台与同行业进行业务竞争1.5.确保供应商及相关方的知识产权受到有效的保护1.6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程序,定期对供应商运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确保EICC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确保供应商公司运作持续符合国家法规和国际标准。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提供本公司的主要原物料以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供应商或外协厂家的选择和评定。
3定义:A类供应商-- 供应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或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使用或安全性的物资(包括化学品)的供应商和外协厂家。
B类供应商–提供非直接用于产品本身的起辅助作用物资或服务的供应商。
4职责:4.1 采购部在管理者代表的指导下负责供应商管理,并采取行动要求并协助供应商的EICC管理。
4.2负责组织各部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并根据评估和识别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风险识别、评估4.3品质部负责对公司产品原料及包装材料的符合性进行监督,发现不符合要求立即停止使用。
4.4人事部负责与内部员工、当地政府、工会和其它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沟通,生产部负责与供应商及客户(买方)的信息沟通,管理者代表提供指导和支持,必要时报总裁批准,其它部门和员工代表支持和配合对内外信息沟通。
根据标准和法规要求制定本程序及监督执行效果,各部门配合执行。
EICC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危险源辨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修订记录1.0 目的本程序对公司活动(正常、非正常、紧急状态)中存在危险或可能存在危险的要素进行识别、评价、管理的方法进行规定。
2.0 范围公司内的所有公司员工、各协作厂商员工。
3.0 定义3.1 危险: 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疾病等伤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他们的组合。
3.2 风险:危险事件发生或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导致的伤害或疾病的严重程度的组合。
3.3 可接受的风险:其程度已降低到组织考虑其法律义务和其OH&S 方针后能容忍水平的风险。
3.4 风险评估:评估来自危险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的适当性和决定该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4.0 职责4.1 品管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4.2 各部门负责执行本部门内所涉及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和制订相对应的改善措施。
4.3 品管部负责对各部门所识别危险源和风险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组织确定对应的控制措施。
5.0 流程5.1 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品管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现状。
评审的内容主要有:明确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评价职业健康安全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对所有现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与程序、惯例、制度的审查;对以往不符合要求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职业健康安全事件、事故及职业健康安全处罚等的调查;识别本公司生产运行服务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i 初始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现状评审的过程和结果,由品管部整理为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5.2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的时机以公司的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在设定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前进行;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经营活动过程,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素的评价。
EICC风险识别评估及管理控制程序
******有限公司
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
(一)总则
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程序,定期对公司运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确保EICC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运作持续符合国家法规和国际标准。
(二)职责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定期对公司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并根据评估和识别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之组织领导工作。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风险识别、评估
(三)控制要点
◆风险识别、评价应覆盖公司整个范围内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同时考虑公司自身、员工、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之活动及工作场所内之所有设施(包括组织及
外界提供)、使用外部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环境和风险。
◆根据选定范围或系统的大小和复杂性等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风险识别、评价方法
◆综合考虑环境和风险控制现状和采取措施的可行性等因素,确定评价的结果。
◆针对评价结果,对风险分别按保持先行控制措施、采取新控制措施或制定目标与管理方案等进
行控制策划
◆明确控制、降低或消除风险之措施。
◆人力资源部组织安排风险的识别及影响评价,策划控制风险,并对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检
查。
◆公司活动、产品或服务发生变化时,应确保风险识别、评估同时更新。
(四)相关文件
风险识别、评估及管理控制程序。
公司 eicc社会责任风险评估管理程序+有害能源控制程序
1.0目的通过对劳工、道德、环境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以避免、降低管理风险。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劳工、道德、环境风险管理,也适用于对供应商分包商的社会责任风险评估管理。
3.0定义:(无)4.0权责4.1品保中心:组织对劳工、道德、环境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控制,制定管理方案,跟进各部门采取纠正预防措施;4.2各部门:实施风险管理方案。
5.0程序内容:5.1风险等级的分类:5.1.1重大风险:可能导致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引起重大健康安全伤害;环境影响;导致发生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或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
5.1.2一般风险:可能导致人员轻微伤害或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等。
5.2风险的调查识别与评估5.2.1原则5.2.1.1风险调查识别与评估应依据本规范5.1条款的分类及有关规定及标准,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情况;5.2.1.2风险调查识别与评估应全面仔细,涉及劳工、道德、环境三个方面,考虑法律法规、EICC标准、消防安全、机器安全、劳动职业安全、环境污染等。
5.2.1.3对重大风险要进行重点分析,要防止遗漏,特别是可能导致严重违法要特别关注,要分析现有管理状况与标准要求的差距,制订纠正预防措施。
5.2.2调查识别5.2.2.1品保中心组织人员对公司劳工、道德、环境管理现状进行调查,识别出管理风险,形成《社会责任风险调查识别与评估表》。
5.3风险评估5.3.1风险评估方法5.3.1.1对一般因素、较易判断的行为性违章违规因素,采取直接是非判断法评价,评价结果分“轻微、可接受、不可接受”三种程度。
5.3.2风险评估原则与方法在《社会责任风险调查识别与评估表》中进行打分,分别将每种指标的得分相加,构成评估总得分,总得分R≧20分时,该风险判定为重大风险。
5.3.2.1严重性及影响程度:A.影响小,无明显后果;(0-2分)B.影响不大,产生的后果较轻微;(3-5分)C.影响大,产生的后果严重;(6-10分)5.3.2.2发生频率:A.极少发生;(0-2分)B.偶尔发生;(3-5分)C.经常发生;(6-10分)5.3.2.3法律法规:A.无相关法律法规,影响不大或暂无影响;(0-2分)B.暂无法律法规参照,但仍产生较大影响,须进行控制;(3-5分)C.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后果较严重;(6-10分)5.3.2.4涉及范围:A.涉及面极小,属于个别情况;(0-2分)B.涉及部份人员或区域;(3-5分)C.涉及的部门较多,范围广;(6-10分)5.3.3当下列情况不可接受,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5.3.3.1不符合劳工、道德、环境法律法规、EICC标准;5.3.3.2相关方严重抱怨或要求的;5.3.4根据上述标准并结合5.1条款,进行评价,将结果填写于《社会责任风险调查识别与评估表》中。
EICC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程序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程序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修订记录1.0 目的为加强公司特种设备管理和规范操作规程,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稳定、长期使用和相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2.0 适用范围适用公司所有特种设备的管理,包括电梯、压力容器、叉车以及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特种设备。
3.0 定义无4.0 职责4.1 生产部负责特种设备(厂内机动车除外)的归口管理,制订相关操作规程。
4.2 特种设备的使用部门负责按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点检。
4.3 行政部负责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
4.4 综合部负责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培训和取证上岗。
5.0 流程图无6.0 程序6.1 特种设备的验收6.1.1 对于新进特种设备验收,应由生产部会同行政部、使用部门和特种设备的供应厂商进行验收。
6.1.2 特种设备的供应厂商应当提供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
6.1.3 生产部应当仔细核对是否有上述文件。
验收合格的特种设备,方能由生产部交付使用部门正式使用。
6.2 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6.2.1 特种设备在验收合格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生产部应当向当地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
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6.2.2 对于新增的厂内机动车辆如叉车,运送课应当凭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去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办理厂内机动车辆的注册登记和厂内机动车辆牌照。
厂内机动车辆安装牌照并粘贴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后,方可投入使用。
6.2.3 生产部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6.3 特种设备档案管理6.3.1 生产部应建立《设备一览表》。
6.3.2 特种设备验收合格后,生产部应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b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c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d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保记录;f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RBA6.0(EICC)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RBA6.0(EICC)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第 1 章 : 前言1 .1 颁布和实施令为健全和完善公司RBA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确保符合劳工、健康与安全、环境及道德规范相关要求,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根据RBA-《责任商业联盟行为准则》并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制了本手册。
公司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执行本《RBA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和相关文件的规定,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认真学习,切实贯彻执行,保证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
公司及全体员工应做到:1)积极参与RBA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在自己的工作中贯彻RBA 社会责任、环境、健康与安全方针,为实现公司的社会责任管理目标,持续改进RBA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及过程能力而努力;2)遵守相关劳工、道德、环境、健康与安全法律法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3)严格执行程序文件,确保RBA 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有效性;4)不断加强相关劳工、道德、环境、健康与安全政策的宣传,不断加强环境健康与安全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境健康安全意识,通过对社会责任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避免或减少社会责任违规事件的发生,预防环境健康安全事故,降低企业风险。
5)《RBA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是公司社会责任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全体员工必须遵照执行,不断提高公司社会责任管理绩效。
《RBA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从2018年01月01日起正式实施。
总经理:日期:2017-12-251.2 目录第 2 章 : RBA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2.1 RBA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2.1.1 手册的编制、审核和批准RBA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由行政部根据《RBA 责任商业联盟行为准则》进行编制,总经理负责批准。
2.1.2 手册的分发和使用A)经审核和批准后的RBA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由总经理予以发布和实施。
文控中心负责手册的编号和分发,接收人须于分发记录上签名。
B)公司RBA 社会责任管理手册由行政部负责解释。
管理体系文件_EICC管理手册
管理体系文件_EICC管理手册
4.4、EICC管理方针和目标
4.4.1、EICC管理方针
********
4.4.2、EICC管理目标
*******
4.5、目标、指标和实施计划
4.5.1、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及各部门的EICC管理目标和指标,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各部门具体实施;
4.5.2、各部门的目标、指标的制定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以及体系持续改善的承诺;
4.5.3、制定目标时要遵循“目标要具体、指标要量化”的原则;
4.5.4、目标和指标的行动措施方案由办公室制定并实施、检查,管理者代表负责方案的批准。
4.5.5、建立程序来维护目标、指标及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定期进行评估。
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 EICC 版
有害物质控制管理程序1、目的:对有害物质进行有效的管控,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法律,法规及客户的环保要求.2、范围:公司内部及所有供应商(含外包商)所属原物料,制程管制及新产品等均纳入本程序管理3、职责:采购部: 要求供应商提交原材料和部品及辅助材料的环境管理物质资料(成分表或SGS DATA),并签订《环境关联物质不使用证明书》。
营业部: 了解客户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要求,并传递给品管部。
品管部: 样品、量产品有关环境管理物质资料的作成及提出,供应商来料环境有害物质含有的检测。
生产部/仓库部: 购入品、在制品追踪,确认,检查,标识及区分。
4、定义:SGS DATA:SGS检测机关所做的有关环境有害物质的测试报告。
成分表(材质证明书)MSDS:零部件材质中所含化学物质的组成比率,使用范围,安全因素,防护措施等,包括化学品、纸张及金属材质等。
5、内容:测定对象及规格测定对象品中所包含的环境有害物质含量值参见《环境物质管理规程》新样品提出营业部识别出客户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要求,将客户的要求或执行之标准传递给技术部,技术部打样时则按客户要求之内容进行打样,打样完成后,由技术部制定《样本确认书》《检查记录表》,并将所有原材料、辅助材料之SGS REPORT 、成分表,COPY 一份作为附件,附至《样本确认书》后面。
采购部对所有供应商按照《供应商管理程序》内之相关环境管理物质的要求进行对供应商品的控制,评估合格之供应商并签订《环境有害物质不使用证明书》,并列入《合格环保供应商名录》中。
供应商提供之样品,必须附有环境管理物质的检测报告资料,由采购部进行样品的验证,确定是否符合环境管理物质的要求,当符合要求时则验证成功,不符合要求时则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或重新送样确认,或寻找其它供应商。
所有的供应商提供的环境物质管理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之外来文件之控制流程编号盖章。
并分发之采购,品质等相关部门。
本公司采购之原材料品管部应当对供应商提供的SGS报告之检测数据进行确认,若上述数据与公司规定标准不相符时,要求供应商进行改善并重新作成,合格后将SGS检测报告、成分分析表归档保存。
SACOP-012EICC管理评审控制程序A版
1.0目的确保EICC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持续适宜、充分且有效。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管理评审活动。
3.0定义(无)4.0职责4.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编制管理评审报告;提供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报告(包括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及实施情况);对管理评审报告中提出的各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跟踪验证。
4.3公司各部门主管领导负责准备并提供本部门主管的各项劳工、环境、健康与安全、道德管理活动的实施情况报告;制定并实施管理评审中与本部门有关的各项纠正和预防措施。
5.0程序内容5.1评审频率5.1.1一般情况下,公司于每年的10月下旬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5.1.2在下列情况下,由公司总经理提出,适时进行管理评审:a)当公司的组织结构、资源发生重大改变与调整时;b)当公司发生重大环境、健康安全事故、严重违反相关劳工、道德法律规章、相关方有重大投诉时;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发生较大变更时;d)当总经理认为必要时,如第三方机构或重要客户进行工厂审查前的管理评审。
5.2评审人员5.2.1管理评审由公司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者代表协助。
由管理者代表做好与管理评审有关的各项准备工作。
5.2.2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通常有:各职能部门经理、主管。
5.2.3必要时,由总经理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参与管理评审的人员。
5.2.4每次管理评审的参加人员,在管理评审计划中做出具体规定。
5.3管理评审计划5.3.1一般情况下,在每年的12月初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如发生5.1.2之情况,则适时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管理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编制。
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人员、时间安排、评审方法、评审输入的准备等。
5.3.2管理者代表负责将总经理批准后的管理评审计划下发给参加管理评审的有关人员。
5.3.3管理评审计划的审批原件由管理者代表归档保存。
管理评审程序(ISO∕IEC20000-1:2018)
1. 目的为确保客户服务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对客户服务管理体系、客户服务方针和客户服务管理目标进行定期评审,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最高管理者对公司客户服务管理体系的评审。
3. 职责3.1管理者代表主持召开管理评审大会;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3.2最高管理者批准管理评审计划;组织召开管理评审会;组织撰写管理评审报告。
3.3管理评审小组制定管理评审计划;负责搜集并提供管理评审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人力资源部准备和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4. 工作流程4.1管理评审准备4.1.1管理评审小组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一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计划主要内容包括:1)评审时间;2)评审目的;3)评审依据;4)评审内容;5)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6)参加评审部门(人员);7)各部门应该准备的资料以及提交时间。
4.1.2 预定评审前一周,主管体系建设的部门组织、指导、督促各部门完成本部门应该提交的资料,以书面形式向人力资源部经理汇报。
人力资源部经理认为资料准备不全,信息不够充分的,主管体系建设的部门组织相关责任部门按照管理者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
4.2评审的频次4.2.1管理评审一般在同一年度最后一次内审完成后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2.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适当增加管理评审频次:1)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2)发生重大服务事故/安全事故或用户关于服务/信息安全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3)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4)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5)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时;6)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3管理评审输入4.3.1 对于服务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1)服务方针、目标的适用性;2)服务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3)近期内审结果报告;4)外部审核(包括第一方、第二方)情况汇报;5)纠正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报告;6)上一次管理评审输出的落实情况;7)客户投诉及处理结果汇报;8)服务级别评审的结果;9)各过程负责人进行的过程评审的结果;10)过去12个月中过程目标的达成情况;11)来自相关方的反馈,包括内部部门和其他第三方;12)先前计划的改进措施的进展情况;13)现有及潜在的可用于中央技术研究院门改进客户绩效和有效性的技术、产品或程序方面的改进;14)任何可能影响客户服务管理的变更,包括组织结构、业务目标、客户要求、法律等;15)改进的建议。
EICC内部审核管理程序
内部审核管理程序(RBA6.0/SA8000-2014)1.0目的:验证各管理体系满足法律法规和对应的标准/准则的要求,其活动及有关结果是否符合策划的安排,达到预定的目标。
2.0范围:公司内部的各管理体系活动。
3.0职责:3.1总经理:负责任命内审组长,批准内部审核年度计划表。
3.2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内部审核年度计划表,并负责内审组的编成。
3.3内审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日程表和内部审核总结报告,组织实施现场审核。
3.4内审员:编制内审检查表,按内部审核日程表进行审核。
3.5各部门:配合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并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0内容:4.1审核准备4.1.1总经理,批准内部审核年度计划表,此计划应覆盖公司各管理体系的所有规定的要求。
4.1.2总经理任命审核组组长,审核成员应独立于其审核的工作区域。
4.1.3各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工作一年至少进行一次。
如出现重大的系统错误、组织结构改变,或因客户或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要求,可提前实施内部质量审核或增加内部质量审核的次数。
4.2.审核实施4.2.1审核组长负责制定内部审核日程表,说明审核的原因、审核范围、审核日期、审核依据、审核的主要项目及时间安排等。
4.2.2内部审核日程表至少提前5天发给被审核部门,被审核部门如对日程表内容有异议,可在两天内提交审核组协商解决。
4.2.3审核组长按内部审核日程表编制相应的内部审核检查表,交审核员进行内部审核时使用。
审核员审核的方式可以是与被审核部门的相关人员交谈、查阅档、检查被审核部门的工作现场等。
4.2.4审核员在内部审核检查表上记录审核的情况,将审核中发现法律法规和对应的标准/准则的不符合项,用《不符合报告》记录下来。
4.2.5审核完成后,所有内部审核检查表及《不符合报告》均交审核组长汇总,由审核组长做内部审核总结报告。
4.2.6内部审核总结报告应注明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审核日期、审核依据、被审核部门及参加人员,说明审核中发现的主要不符合项及纠正情况,以及对整个管理体系的评估。
EICC内部审核程序
5.7.1管理评审报告
5.7.2管理评审会议形成的跟进项
5.7.3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
6.0例行月份审核:
6.1由SR专员或体系专员通过邮件的形式把月份的审核计划发给各责任部门
6.2审核频率:每月/次
6.3主导人:SR专员
6.4审核目的:查看SR日常执行情况
6.5审核结束后,由SR专员召集各责任部门开会并汇报审核结果。
4.5.4如果内审员与应审人员对纠正行动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管理者代表应报告最高管理者进行仲裁。
4.6跟踪检查
4.6.1当纠正行动预定完成日期已到,或当管理者代表已接到完成的通知时,应委派一名审核员去验证其完成情况。
4.6.2在下次计划中对该部门进行审核时,审核员应检查此纠正行动是否仍然有效。如不再有效,则应发出一张新的纠正行动要求表,在表中说明原来发现的问题。
5.1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时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内审结束后
5.公司最高管理者汇报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5.3管理评审会议由总经理主持或其指派授权人员主持
5.4管理评审时应从战略的角度审视工厂的强项、弱项、机会和威胁,审视体系持贯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决定资源的使用方向和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并确定来年的改进方向
4.3.3审核员应使用编制好的检查表作为进行审核的工具之一。
4.3.4审核的目是寻找不符合适用标准或程序的客观证据,以便进一步改善,不应加入个人的责备。
4.4报告审核结果
4.4.1审核员应在审核完成后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并对审核结果做一次口头报告,针对不符合事项开出《内审不符合项》,并且跟进其处理结果。
7.0SR成员KPI考核
7.1详见《SR委员会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文件编号:FCH-EICC-010
EICC-COP-012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
公司EICC 程序文件
文件名称:供应商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FLM-COP-012 制定部门:
生效日期:
第 1 页,共 2 页
版本:0
制定人: 日期: 发 行 章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郑重声明: 未经批准,不得复制!
修改记录
版本 页号 原有内容
修订后内容 批准人 日期
一、目的
改善及评估供货商社会责任的表现和承诺,评估供货商是否符合本公司社会责任要求。
二、范围
为本公司提供服务的所有供货商。
三、程序
3.1公司选择供货商时,首先考虑其对社会责任作出的承诺及表现,并对其能力
作出评估。
3.2评估用问卷或者实地审查进行。
公司由采购员对供货商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进行评审,评审后要根据其对社会责任作出的承诺及表现编制《供货商评审报告》。
3.3要求供货商遵守本公司商业行为守则及本标准的规定并签回“回条”以兹
承诺。
3.4当发现现有供货商有违反本标准规定的不符合事项时,应对供货商发出《补
救、纠正及预防措施报告》进行补救及改善,使其达到要求。
EICC-07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5.2.1管理审查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在每年12月下旬由职业健康安全代表提出下年度管理评审计划,由总经理或管理代表主持,但若遇组织或系统有重大变化时,由管理代表临时决定召开;
5.2.2管理审查会议召开前一周,由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代表确定列席会议人员名单,以口头或电话知会的方式通知相关单位相关事项,召集列席会议人员参加开会。
5.3准备文件:
5.3.1前次管理审查会议之记录(由各部门主管与职工代表负责整理);
5.3.2管理代表关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统运作的报告及相关的文件、记录等;
5.3.3各部门自己的发言准备及有关文件、记录资料。
5.4管理审查会议:
5.4.1各与会代表在《会议记录》上签到,会议召集人负责督导,缺席人员由会议召集人负责注明缺席原因、缺席者职责代替人等事项;
1.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正常运作与有效持续的实施,并符合管控之要求而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有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内容的建立、运作与检讨、外部/内部稽核结果与评估,以及预防措施等各项审查,均属本范围。
3.职责3.1ຫໍສະໝຸດ 理者代表:管理审查会议召集;3.2总经理:管理审查会议主持;
3.3管理审查会议参加人员:各单位负责人〈主管级以上干部,以及总经理指定之人员〉及职工代表参加;
3.4体系管理部:负责收集整理各部门提交评审的相关资料,保存评审记录,负责编制管理评审报告,交将评审报告发放至相关部门。
4.名词解释:
管理审查: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或其代理人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5.工作程序
5.1本公司职务代理人序位依《各部门职务代理人一览表》执行;
供应商社会责任管理程序(EICC5.1版)
供应商社会责任管理程序(EICC5.1版)供应商社会责任管理程序1·目的为了确保公司供应商懂得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并步改善其社会责任表现。
2·范围适用于公司对所有供应商社会责任的管理。
3·定义无4·职责采购部负责本文件的执行,并采取行动要求并协助供应商的社会责任管理。
5·内容5.1采购部根据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表现挑选供应商,选择表现良好的供应商,淘汰表现不好的供应商,从而鼓励所有供应商采取措施改善社会责任表现。
5.2采购部在与供应商正式建立合同关系时,由采购部颁发本公司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政策给供应商,并签收确认。
同时需建立供应商社会责任档案,保持供应商审查结果和改善措施的证据和记录。
5.3采购部需在与供应商合作前签署社会责任承诺书,承诺遵守当地的劳动法规和EICC 的要求,并接受公司的现场审查。
5.4采购部每年至少安排一次供应商的现场审查,审查供应商的社会责任表现,将审查结果记录于《供应商社会责任审查表》中,评定出合格的供应商,跟进改善措施,发《供应商社会责任审查表》给供应商代表确认,并要求其及时纠正和保存记录,在一个月内将实施记录传回。
5.5审查的内容至少有:(1)童工(2)强迫性劳动(3)饮水安全(4)消防安全(5)宿舍饭堂卫生安全(6)工厂操作安全(7)与员工沟通、投诉方式(8)歧视(9)人道的待遇(10)工作时间(11)工资报酬(12)相关政策和文件记录(13)对供应商的审查记录等5.6发现供应商故意使用童工、强迫性劳动或其它严重违反劳动法规的现象,需立即停止合作关系。
5.7合格的供应商列入《社会责任合格供应商名录》中,交总经理审查。
5.8公司需了解供应商商与其供应商的商业关系,防止其供应商严重违反EICC的要求,使用童工、监狱劳工和其它强迫性劳动等。
5记录:6·相关文件《救济童工及未成年工保护管理程序》7·相关记录7.1《供应商社会责任审查表》7.2《社会责任合格供应商名录》XXXXXX有限公司《供应商社会责任审查表》。
RBA6.0(EICC)全套管理手册及程序文件
RBA6.0程序文件目录RBA6.0管理手册00.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欧美跨国公司已经并继续将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基地转移到劳动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建立起“全球采购,全球销售”的经营模式,大大地降低了成本,获得巨大的发展。
目前,欧美市场95%以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是由发展中国家生产的。
近十几年来,在欧美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劳工标准和贸易之间的紧密联系。
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劳工问题,他们对产品的生产条件提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他们所购买的产品是否是童工或强迫劳动生产的,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是否遵守基本的劳工标准。
他们还要求跨国公司采取进一步的行动,监督海外的合约公司的劳动条件。
在这一运动中,一些非政府组织,如工会组织、劳工组织、消费者协会,人权组织、宗教组织和大学生组织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他们要求跨国公司,特别是消费品行业的跨国公司采取实际的行动,确保他们在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公司)遵守当地劳动法规,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
有一些非政府组织还会派出代表访问这些公司,调查公司的劳工问题,然后将调查结果提交给有关的跨国公司总裁,要求他们作出回答,有些重大事件报告甚至会在新闻媒体广为传播,形成巨大的压力。
十年以前,大部分跨国公司往往借口这些公司不属于他们或并不由他们管理,因而不承担任何社会责任;随着广大公众的社会觉悟日益提高,抗议行动日益强烈,一些非政府组织经常举行大型的游行示威活动,联合抵制某些使用童工或者血汗公司的跨国公司的产品,阻挠公司的商业活动,冲击公司的办公楼,甚至损坏或捣毁其商店,造成经济方面的巨大损失和品牌形象的严重损害,一些公司因此股票价格下跌,甚至高层经理被迫辞职。
目前,几乎所有跨国公司都已经意识到他们对全球合作伙伴的社会责任,一些公司制定自己的公司政策,将公认的劳工标准作为采购合同条款,要求全球合作伙伴(特别是那些为他们生产产品的公司)遵守国际劳工标准和当地劳动法规,很多大型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或者委托专业公司监督公司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有严重违反的情况,他们会要求立即纠正,严重的可能会立即取消订单。
EICC-COP-009管理审查控制程序
公司EICC 程序文件
文件名称:管理审查控制程序 文件编号:FLM-COP-009 制定部门:
生效日期:
第 1 页,共 2 页
版本:0
制定人: 日期: 发 行 章
审核人: 日期: 批准人:
日期: 郑重声明: 未经批准,不得复制!
修改记录
版本 页号 原有内容
修订后内容 批准人 日期
一、目的
定期对本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进行审查,确保其适应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二、范围
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所有要素。
三、程序
3.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层审查。
3.2管理审查由总经理主持,同时参加的还有管理层代表、员工代表、各部门主管。
3.3管理层审查会议包括以下内容:
3.3.1审查社会责任政策、目标、程序及各项内容:
(1)公司的社会责任政策和目标。
(2)内部审核报告。
(3)上一次管理审核报告。
(4)第二方或第三方审核报告。
EICC-12员工代表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了使公司员工代表能够充分代表员工行使自己的权利,公司尊重并保护工人自由选举员工代表,建立并维持有效的申诉和投诉机制,使员工代表表达式员工就相关问题与管理层进行交涉,并监督处理的公正性,切实保障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2.1本程序适用于员工代表的选举.2.2本程序适用于员工代表权利的行使.2.3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层与员工代表的定期例会管理.2.4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管理层就员工代表意见的处理.3、主要职责和权限3.1.公司行政部协助组织员工进行员工代表选举并保持选举记录.3.2.EICC管理者代表关注并审议员工意见,负责至少每季度一次与员工代表召开会议并确保对此类事件做出适当处理.3.3.员工代表职责:3.3.1.代表员工就工时、工资、人权、福利、工作环境、健康安全等员工所关心的问题与管理层进行交涉。
3.3.2.定期参加与管理层的沟通会议,提报员工所关心的问题和公司EICC准则的实施情况。
3.3.3.协助员工申诉及调查处理的取证工作。
3.3.4.监督员工投诉及处理的公正性。
3.3.5.不定期收集员工所关心的问题或意见反馈给管理代表,并监督处理的公正性。
3.3.6.有责任认真学EICC准则及公司颁布的等同文件并贯彻给员工。
3.3.7.有权享受与其它员工相同的待遇。
3.3.8.有权在不受任何歧视或打击报复的情况下独立开展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4、工作程序4.1.员工代表选举:员工代表任期为一年,期满后需要重新选举,可连任二届。
经过民主选举,以得票多少为依据并且在征得其本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由公司发布员工代表任命书。
4.1.1.员工代表名额和选举区域划分:公司每个职能部门至少选举一名员工代表,超过200人的部门按1%的比例选举员工代表。
本公司按工种和班次不同确定员工代表的名额;具体分配如下:装配部:名塑胶部:名当班次和人数增加时,需要增加相应的员工代表名额:每增加1班时,至少增加1名员工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评审管理程序
(RBA6.0/SA8000-2014)
1.0目的:
对本厂各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确保本厂各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满足法律法规和对应的标准/准则的要求。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厂管理层对各管理体系的评审。
3.0定义:
无
4.0职责:
4.1总经理:负责主持管理评审会议,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报告。
4.2管理者代表:负责制订管理评审计划、组织管理评审、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4.3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并落实评审中提出的纠正措施。
5.0内容:
5.1管理评审频次:
5.1.1公司管理层至少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对各管理体系评审一次,两次间隔时间不超过12个月。
5.1.2出现特殊情况时,如质量/环境/HSF目标实现困难、产品质量出现较大问题、人事重大变革、工艺重大变革、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EICC管理体系等重大变更、关键设备异常、HSF产品HS浓度超标招回、重
大客诉事件、环境事故、相关方重大投诉事件发生时等,由管理者代表向总经理提出报告,经批准后,可临时安排管理评审。
5.2管理评审计划:
5.2.1管理者代表应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前半个月,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确定管理评审的会议议程、评审内容、参加评审人员名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提前7天通知参加人员。
5.2.2参加评审的人员应提前准备评审所需的管理评审输入资料,如相关报告、信息、数据。
5.3管理评审输入(评审内容):
5.3.1 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包括如下内容(但不仅限于此):
A、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B、质量管理体系和危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含内审和外审)。
C、以往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跟踪。
D、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E、质量方针、HSF政策的适宜性。
F、质量目标、HSF目标及削减计划的达成情况。
G、顾客满意度情况及有关相关方的反馈。
H、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I、过程的绩效和产品的情况合格。
J、外部供应商的绩效。
K、上次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及跟踪情况。
L、相关法律法规及客户在HS控制方面的要求的变化。
M、HS 的识别、使用。
N、客户对组织的HS 管理绩效所作的评价和反馈。
O、任何因违反法律法规或顾客的要求而造成的损失。
P、实现HSF 产品和过程所需的资源。
Q、各部门的改进建议。
5.3.2 环境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包括如下内容(但不仅限于此):
A、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的充分性和适宜性。
B、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含内审和外审)、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C、和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投诉。
D、环境表现报告。
E、环境方针的适宜性。
F、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达成情况。
G、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
H、重大环境事故报告。
I、资源需求的评估。
J、上次管理评审的改进措施及跟踪情况。
K、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适用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价。
L、可能影响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情况(如人事、产品、设施、与组织环境因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等)。
M、各部门的改进建议。
5.3.3 EICC管理体系管理评审输入包括如下内容(但不仅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