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7.3《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2篇)

人教版高中物理7.3《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3)(2篇)

7.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知道分子间距离是时分子力为零,知道的数量级。

3、了解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不同物质状态下,分子运动的特点。

4、通过一些基本物理事实和实验推理得出分子之间有引力,同时有斥力。

这种以事实和实验为依据求出新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就是逻辑推理。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的分析1. 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通过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的一些演示实验和事实,推理论证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能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2. 难点是形象化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离子显微镜观察钨原子的分布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m 数量级。

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结论的实验依据是什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扩散、布朗运动、石墨原子、酒精和水相混合1+1≠2二 为什么分子不能紧贴在一起?分子间有斥力三 为什么有空隙还能形成固体和液体?分子间有引力四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如何变化?1、 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 半径r 增加,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减小的快3、 半径r 减小,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加,斥力增加的快五对比弹簧振子的振动(类似)六.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r 0=10 -10m r <r 0 引力<斥力 表现斥力r =r 0 引力=斥力 合力=0r >r 0 引力>斥力 表现引力 r =10 r 0 r =10 r 0 引力=斥力=0 合力=0(1)经过研究发现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分子间作用力+第1课时+参考教案

分子间作用力+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知道范德华力是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2.能说明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难点1.掌握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区别。

2.掌握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联想·质疑】你曾观察过电解水的实验,对水的三态变化也很熟悉。

通过对这两种变化过程及条件的比较,你对水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讲述】为什么气体在降温加压时会液化?液体在降温时会凝固?从微观过程来看,气体在液化、液体在凝固的过程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逐渐减小。

固体、液体在宏观上能够彼此凝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液化、凝固的过程中,随着分子间距离减少,分子间这种普遍的作用力逐渐增强;同理,在熔化、汽化的过程中,随着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这种普遍的作用力逐渐减弱。

二、讲授新课【讲解】事实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人们将这些作用统称为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范德华力。

【板书】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讲述】例如,降低气体的温度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逐渐减小;随着温度降低,当分子靠自身的动能不足以克服范德华力时,分子就会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甚至固体。

范德华力的作用能通常比化学键的键能小得多,一般只有2~20 kJ·mol-1,而化学键的键能一般为100~600 kJ·mol-1。

氯化钠中,将Na+和Cl-维系在固体中的作用是很强的离子键,氯化钠约在801 ℃时才能熔融;而氯化氢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弱的范德华力,相应地,氯化氢的熔点低至-112 ℃,沸点也只有-85 ℃,因此通常状况下氯化氢为气体。

【讲解】1.范德华力的概念: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它使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2.范德华力的特征:①范德华力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但只有分子间充分接近时才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量子力学教案:探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量子力学描述

量子力学教案:探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量子力学描述

量子力学教案:探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量子力学描述。

一、前言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它对于我们认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物质世界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现象之一。

本篇教案将通过量子力学的角度来深入探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和规律,旨在为大家更好地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量子力学描述提供帮助。

二、概述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什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intermolecular forces)指的是存在于分子之间的所有相互作用力,其中包括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氢键作用力、静电作用力等。

这些力对于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和规律时,我们需要运用到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2.量子力学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基本原理量子力学是述物质微观世界的一套理论,它通过薛定谔方程等数学工具来描述粒子或粒子系的运动状态和行为规律。

在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和规律时,我们要掌握以下基本原理:(1)分子的量子化学描述:分子可以被看作是由原子组成的粒子系,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原子和分子的量子化学描写;(2)量子力学中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量子力学中的相互作用势能来描述,而相互作用势能可以分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和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势能;(3)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宏观世界中的表现:宏观世界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由微观世界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所决定的,因此量子力学在宏观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具体教学内容1.理论教学(1)分子的量子化学描写: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量子力学中的原子与分子结构描述,各种量子数的含义及其应用。

(2)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原子与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描述,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种类与特点,分子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及种类。

(3)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理性质: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带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和熔点等物理性质的影响。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

书设计一、范德华力的存在二.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四.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1)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其熔沸点越高一、氢键的成因:H—X键具有强极性,“裸露”质子二、氢键的相关知识1.氢健的形成条件:2.氢键的定义:3.氢键的表示方法:X—H···Y(X、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4.氢键对物质的性质的影响:5.说明:氢键与范德华力之间的区别6.氢键可以在分子之间形成,也可在分子内部形成:如邻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

做笔记[课堂练习]1.二氧化碳由固体(干冰)变为气体时,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间距离B、极性键C、分子之间的作用力D、离子键被破坏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离子键B、范德华力C、极性键D、非极性键3.SiCl4的分子结构与CH4类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SiCl4具有正四面体的构型B.在SiCl4和CCl4晶体中,前者分子间作用力比后者大C.常温下SiCl4是气体D.SiCl4的分子中硅氯键的极性比CCl4中的碳氯键强4.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A.碘和干冰的升华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苯和已烷的蒸发5.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B、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D、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6.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A、极性键B、非极性键C、离子键D、氢键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B、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C、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有影响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8.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可以用氢键的知识来解释的是()A、水比硫化氢气体稳定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D、0℃时,水的密度比冰大。

高中物理分子间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间关系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间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通过实验了解分子间关系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分子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

2. 分子间关系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物质的形成是由什么决定的?(引入分子概念)
2. 学习分子结构和性质:
a. 讲解分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b. 分析分子的性质如熔点、沸点等。

c. 展示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差异。

3. 探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a. 讲解分子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如范德华力、氢键等。

b. 比较不同相互作用力的强弱和影响。

c. 实验展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的影响。

4. 总结:归纳分子间关系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五、教学方式:
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分析。

2. 实验展示分子间关系对物质性质影响。

3. 学生合作讨论思考。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设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实验。

2. 作业布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作业。

3. 实验报告:分子间关系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
1. 提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关注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和概念。

举例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来说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存在。

第二章: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

让学生知道这些力的作用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

讲解分子间的斥力,包括电子云重叠和离子间的电荷排斥。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概念和作用。

实验法: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分子间的力。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概念。

学生能够解释这些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三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知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和硬度等性质的关系。

分析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法:分析一些具体的物质,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描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第四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化学反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设计和控制化学反应。

4.2 教学内容: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在物理学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解释和预测物质性质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和重要性。

1.2 学习目标1. 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概念;2. 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教学内容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二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概述2.1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指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作用力。

2.2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类型2.2.1 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弱的吸引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2.2.2 氢键: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强的吸引力,主要存在于含有氢原子的极性分子之间。

2.2.3 离子键:带正电荷的离子和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力。

2.2.4 共价键:共享电子对的原子之间的强烈吸引力。

2.3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2.3.1 熔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熔点越高。

2.3.2 沸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沸点越高。

2.3.3 密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密度越大。

2.3.4 溶解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与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有关。

2.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验测定2.4.1 表面张力:液体表面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2.4.2 黏度:流体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2.4.3 红外光谱: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定方法之一。

2.5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际应用2.5.1 药物设计:通过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提高药物与靶标之间的结合能力。

2.5.2 材料科学: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开发新型材料。

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三章:范德华力3.1 范德华力的定义和特点范德华力是分子之间的一种较弱的吸引力,包括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并能通过实例说明。

②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③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以及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④知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知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二、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分子间作用力规律的能力。

②物理离不开生活,能用分子力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①重点: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的特点。

②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学情分析: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处于高二年级,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对分子间作用力等微观概念辨别能力还欠缺。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初中学过热学的入门知识,但是学生遗忘较多,对于微观世界往往比较抽象,学生接触也比较少,学习有点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学好力学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前面两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学质疑、交流探究,获得新知,一定能把本节学好。

教学思路: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所以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合理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比较讨论和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

分子间作用力是微观领域的力,学生很难理解大量分子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的,所以设计好几个演示实验特别重要,此外还大量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体会分子间的作用力。

本节教学重点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关系曲线的理解,教学中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的层次化,层层递进,降低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公开课教案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目的】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知道分子力的引力、斥力和合力随间距变化的规律;3、知道合力为零时的特殊值r 0的数量级,知道合力趣于零时的分子间距是10 r 0;4、能用分子力的规律解释某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重点】分子的引力、斥力和合力随间距变化的规律;用分子力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难点】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理解。

【教具】1.演示分子间有间隙的实验:① 约1m 长的,外径约1cm 的玻璃管,各约20~30ml 的酒精和水、注射器。

②长15cm 的U 形玻璃杯、黑墨水。

2.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两个圆柱形铅块(端面刮光、平滑)、钩码若干。

用细线捆住的平板玻璃、直径20cm 的盛水玻璃槽、弹簧秤。

3.幻灯片: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曲线和两个分子距离在r=r 0,r > r 0,r <r 0时分子力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二、导入新课: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10-10m 数量级。

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结论的实验依据是什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个粒子数 10-10m么特点?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首先设问:既然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是否紧密排列、无空隙?1、分子间有间隙.由已知的实验事实分析、推理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1)演示实验:①长玻璃管内,分别注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玻璃杯盛有一定量的水,注入黑墨水。

提问学生: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气体、液体的内部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2)出示图片: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石墨表面原子结构图。

可看出碳原子间有空隙;(3)同时举例:钢铁这样坚固的固体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有人用两万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内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溢出。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教案

章节课题:分子间的作用力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

(2)知道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其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

(3)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之间的引力、斥力及合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在学习前面的内容后我们知道分子间有间隙,也就是分子间存在有一定的距离,分子间的距离直接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有关。

(2)新课教学: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说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扩散现象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大量分子能聚集成固体或液体,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两块纯净的铅紧压后会粘在一起,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用力压缩物体,物体内也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说明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研究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引力和斥力,以及合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如图:其中r0数量级10-10m。

F斥和F引都随r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分子距离为r0时,其中一个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大小相等,分子所受合力为0;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作用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

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以这三点建立的一种微观统计理论,叫做分子动理论。

由于热运动是无规则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分子而言,在每一时刻沿什么方向运动,以及运动的速率都具有偶然性,但是对于大量分子的整体而言,它们却表现出规律性,这种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3)巩固提高:当r=r0时,作用力的合力为0,r0数量级10-10m;当r>10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不计。

基础物理教案: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与疏水性

基础物理教案: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与疏水性

基础物理教案: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与疏水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与疏水性引言:在生命的起源、建筑材料的设计和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了解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其中,范德华力是一种重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而疏水性则是许多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

在本次教案中,我们将学习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和疏水性,以及它们的理论背景、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是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其性质不仅取决于分子的成分和结构,也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电荷分布和分子极强引起的静电作用力(如氢键和离子键等),二是由分子间极短距离范围内发生的非极性或弱极性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是一种重要的非极性相互作用力,它是由于两个分子极为接近时,它们的电子云被相互吸引,而产生的引力。

范德华力取决于两个分子靠近的距离和它们的极性差异等,这种相互作用力通常比氢键和离子键更弱,但只要物质中的分子数足够多,范德华力就有可能成为主导的相互作用力。

二、疏水性疏水性是指物质对水的逃避性,这种性质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密切相关。

许多分子由于它们的结构和成分,呈现出逃避水的倾向,这种分子被称为疏水性分子。

疏水分子通常是由非极性基团组成的,它们的极性比较小,表现出与水的亲和力比较低的性质。

疏水性在生命起源、蛋白质折叠和细胞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了解疏水性分子的性质,特别是认识到这些分子为什么能够表现出疏水性是非常重要的。

三、范德华力与疏水性的理论背景范德华力和疏水性背后的理论是从分子的动力学和统计物理学中发展而来的。

在这些理论中,分子和它们的相互作用力通常被建模为粒子间弹性碰撞和电磁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用精确的方程描述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而涉及到疏水性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的模型是疏水效应模型,这个模型以分子溶剂(通常是水)中的疏水分子为研究对象,考虑其在溶液中的独特特性。

四、范德华力和疏水性的应用范德华力和疏水性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1.蛋白质折叠:蛋白质的折叠是生命中的关键过程,了解范德华力和疏水性是对该过程的理解至关重要。

初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教案

初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掌握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3. 能够运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重点:1.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分子间作用力的微观解释。

2. 运用分子间作用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现象。

教学准备:1. 分子间作用力的PPT。

2. 相关日常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周围的空间是由什么组成的?2. 学生回答:空气、物体等。

3. 教师总结:空间中充满了分子,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

二、分子间的引力(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引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量,称为引力。

2. 展示分子间引力的实验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糖水中加入盐后会变得更甜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子之间会存在引力?4. 学生回答:分子之间存在着电磁力。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引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固态、液态和气态。

三、分子间的斥力(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斥力: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力量,称为斥力。

2. 展示分子间斥力的实验现象: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气体膨胀等。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分子之间会存在斥力?4. 学生回答:分子之间存在着电磁力。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斥力使得物质能够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

四、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10分钟)1. 介绍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2. 展示分子间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现象:弹簧测力计测量分子间的引力、分子间的斥力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影响物质的性质的?4. 学生回答:分子间的引力使得物质保持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子间的斥力使得物质保持一定的空间结构。

5. 教师总结:分子间的距离与作用力的关系是物质性质的基础。

物理实验教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定方法

物理实验教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定方法

物理实验教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定方法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定方法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测定方法,通过观察物质的表面张力和溶液的表面张力,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1.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是表面层内分子相互吸引所造成的张力,它将液体表面拉成尽可能小的曲面,将表面层的分子紧密排列,表面层的厚度越小,表面张力越大。

表面张力可以通过一种称为"Pendant drop"的方法测定。

2.溶液的表面张力当两种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时会发生相互作用,比如水和油等。

溶液的表面张力即为混合物接触角的余角。

表面张力越大,则混合物接触角的余角越小;表面张力越小,则混合物接触角的余角越大。

表面张力可以通过测量混合液体的接触角来计算。

3.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氢键等,相互作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溶液的表面张力。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1.计量器具:电子天平、手持超级外科刀片;2.实验器材:实验室台、试管、玻璃片、玻璃棒、滴管、注射器、手动移液器、表面张力计;3.试剂:纯水、乙醇、表面张力计用液。

四、实验步骤1.Pendant Drop法测量表面张力(1)预备动作:将实验室台放平,将一个小滴管封头磨平,去掉顶端的那一小部分玻璃管。

(2)实验操作:(1) 将不少于5ml的表面张力计用液注入干净的盛有少量表面张力计用液的玻璃片中,注意不要将液体带到玻璃片的边缘,形成悬滴。

(2) 将提前准备好的小滴管用玻璃管插进自来水龙头水流中,调节水流大小使其符合实验要求,将滴管头沿着玻璃片方向拉出一小滴液滴。

(3) 用手持超级外科刀片倒置从玻璃片液面底部用力挑起一小滴液滴并将其尽量多得从玻璃片上抖掉,一但滴的大小被决定,测量管的角度就不能改变。

(4) 快速取下刀片,用表面张力计测量液滴的表面张力。

2.混合液体接触角法测量溶液的表面张力(1)预备动作:准备好玻璃片和实验台。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27)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优质获奖精品教案 (27)
• 分子间的距离不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 也就不一样.
• (1)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小,分子之间的作 用力表现明显,分子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 做范围很小的无规则振动.因此,固体不 但具有一定的体积,还具有一定的形状.
• (2)液体分子间的距离也很小,分子之间 的作用力也能体现得比较明显,但与固体 分子相比,液体分子可以在平衡位置附近 做范围较大的无规则振动,而且液体分子 的平衡位置不是固定的,在不断地移动, 因而液体虽然具有一定的体积,却没有固 定的形状.
• (3)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彼此间的作用
• (1)宏观现象的特征是大量分子间分子合 力的表现,分子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 小,但大量分子力的宏观表现合力却很 大.
• (2)物体状态不同,分子力的宏观特征也 不同,如固体难压缩是分子间斥力的表现, 气体难压缩是气体压强的表现.

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为r0时,正
好处于平衡状态,下列关于分子间作用力
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它们之间只 有斥力作用
• B.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分子处于平 衡状态,不受力
• C.当分子间的距离从0.5r0增大到10r0的 过程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在减小, 且斥力比引力减小得快
• (2)从微观上:分子间虽然有间隙,大量 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说 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分子间有引力, 而分子间又有空隙,没有紧紧吸在一起, 这说明分子间还存在着斥力.
•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要能灵活 应用分子动理论对其物理本质作出合理的 解释.
• (1)分子间距为r0时,引力与斥力大小相 等.分子力为零并不是无引力和斥力,且 此时分子并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在平衡位置 附近振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2. 让学生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来源和作用。

3. 让学生掌握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来源和作用。

2. 教学难点: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3. 运用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小球、酒精。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动画素材。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

3. 实验演示:利用弹簧测力计、细线和小球,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4. 动画展示:播放多媒体动画,形象地展示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分子间距离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6. 课堂讲解:结合实验现象和动画,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来源和作用。

7. 练习巩固: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9.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要求:让学生了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理解其来源和作用,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课堂讲解:讲解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概念,阐述其来源和作用。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存在着力的作用(2)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定性关系(3)会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现象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先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析二: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斥力减小得快.如上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现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表现出引力.教法建议建议一:为形象起见,可以用两个小球间的弹簧来比喻分子力.建议二:要充分利用图象说明好分子间的作用力关系,重点强调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而已.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教学难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及其变化规律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由实验现象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1、分析图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只不过减小的规律不同,斥力减小得快.如上图所示,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快,所以表现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斥力、引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快,所以表现出引力.2、填表vAlign=top width=145>分子间距离作用力vAlign=top width=84>小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91>等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83>大于平衡距离vAlign=top width=118>大于10倍平衡距离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2.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3.知道分子间距离r< 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4.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 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5.知道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6.能用分子力解释简单的现象.二、重点难点重点:分子间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的特点.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三、教与学教学过程:组成物体的分子间虽有空隙,但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拉伸物体需要力,种.种事实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一)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演示】(1)压紧两表面洁净的铅块,使它们合在一起,下面的铅块不下落.(2)压缩一固体(如一铅块)很不容易,物体内要产生反抗的弹力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如:压紧的铅块结合在一起,它们不易被拉开)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如: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注意】压缩气体也需要力,不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压缩气体时需要的力是用来反抗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壁(活塞)时对容器壁(活塞)产生的压力.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分子力).(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只与分子间距离(相对位置)有关,与分子的运动状态无关.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的距离r的增大而减小,且斥力总比引力随r的增大衰减得快.(三)分子力与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可用课件展示)如下图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横轴上方的虚线表示分子间斥力随r的变化图线,横轴下方的虚线表示分子间引力随r的变化图线,实线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合力F(分子力)随r的变化图线.?1.当r=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平衡,,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其中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 .2.当r< 时,,对外表现的分子力F为斥力.3.当r> 时,,对外表现的分子力F为引力.4.当r>10 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认为分子力F为零(如气体分子间可认为作用力为零).(四)引起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原因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大全三7. 3 分子间的作用力设计理念 1.《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2. 使学生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含义及其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及其作用。

难点: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平衡。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PPT。

2. 教学素材(如:磁铁、带电体等)。

3. 小组合作讨论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磁铁吸引铁钉)引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含义及其作用。

4.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解释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现象。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现象的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及其应用,是否能够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掌握程度。

八、拓展活动:组织一次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内容: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2. 分子间的引力。

3. 分子间的斥力。

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实验探究。

六、教学策略与步骤: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通过实物演示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微观图像,增强学生的理解。

1.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学案(教科版选修3-3)

1.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学案(教科版选修3-3)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学案Ⅰ知识回顾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测定分子的大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有什么方法?3.有什么现象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什么叫布朗运动?布朗运动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把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4.什么事实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仔细研究下图,说明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填好以下空格)分子间斥力和引力都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系。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

(1)当分子间距为r0时,,分子力F=0,r0为平衡位置,r0的数量级约为米。

(2)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0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得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

(3)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虽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得更快,因而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

(4)当分子间的距离的数量级大于米时,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Ⅱ例题精讲【例1】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引力f引和斥力f斥两部分组成,则 [ ] A.f引和f斥是同时存在的.B.f引总是大于f斥,其合力总表现为引力.C.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小,f斥越大.D.分子之间的距离越小,f引越大,f斥越小.【例2】试估算水分子的直径约为____米(阿伏伽德罗常数NA=6×1023摩-1)。

【例3】在标准状态下,水蒸汽分子间的距离大约是水分子直径的多少倍?Ⅲ巩固练习1.下列现象中,最能恰当地说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 [ ] A.气体容易被压缩.B.高压密闭的钢筒中的油从筒壁渗出.C.两块纯净的铅压紧后合在一起.D.滴入水中的墨汁微粒向不同方向运动.2.钢铁和水都不易被压缩.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已没有空隙.B.分子时刻作着热运动.C.分子间没有引力.D.分子间距减小时会出现很大的斥力.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距离增大的变化情况是 [ ]A.引力增大,斥力增大.B.引力减小,斥力减小.C.引力增大,斥力减小.D.引力减小,斥力增大.4.当分子之间的距离等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______;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随着距离减小而______;当分子之间的距离大于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随着距离增大而______;当分子之间的距离为______以上时,可认为分子间已无相互作用.Ⅳ能力训练5.从下列哪一组数据可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 ]A.水的密度和水的摩尔质量B.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体积C.水分子的体积和水分子的质量D.水分子的质量和水的摩尔质量6.甲、乙两个分子相距较远,它们间的分子力为零,当它们逐渐接近,直到不能再接近的全过程中,分子力大小的变化和分子力做功的情况是[ ]A.分子力逐渐增大又逐渐减小,分子力总是做正功B.分子力逐渐增大,总是做负功C.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D.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又增大,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7.关于布朗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所作的无规则运动叫布朗运动B.固体小颗粒周围的液体分子所作的无规则运动叫布朗运动C.布朗运动说明固体小颗粒周围的液体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D.布朗运动说明固体小颗粒内部分子在作无规则运动8.试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说明物体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为什么有不同的宏观特征?提示:可以根据分子间距的不同,使得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也不同的特点去解释.Ⅴ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分子引力和斥力随距离变化的曲线的理解,要抓住曲线上的几个关键点,例如分子力零、分子力较大、分子力较小等点来理解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引力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引力教案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引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子间引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分子间引力的种类和表达方式。

3. 理解分子间引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分子间引力的种类和表达方式。

2. 分子间引力对物质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1. 探讨分子间引力的作用机制。

2. 分子间引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分子间引力?
2. 分子间引力的种类:范德华力、氢键、离子键等。

3. 分子间引力的表达方式。

4. 分子间引力对物质的影响:物质的状态、物质的性质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凝聚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间的作用力。

2. 讲解:介绍分子间引力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影响物质性质的机制。

3. 实验:通过实验模拟不同分子间引力的影响,让学生亲自感受分子间引力的作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分子间引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让他们理解分子间引力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子间引力在物质世界中的作用。

六、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教材,总结范德华力、氢键和离子键的特点和应用。

2. 研究分子间引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份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分子间引力的概念、种类和作用,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对分子间引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题1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

课题1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教案一、教材分析“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中“科学视野”栏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设置的。

由于本节是继化学键存在于微观粒子之间微弱的作用力的内容较抽象,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的影响②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初步学习用微观的观念来学习化学。

②逐步增强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体验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对常见生活现象的了解,激发对事物的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对物质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的影响教学方法类比法,讲授法。

教学材料教材,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PPT展示图】干冰的用途【提出问题】干冰用途的原理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生活常识】为是么冰会浮在水上,水结冰体积膨胀结合图,和生活常识,带着疑问走进新课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我们知道一杯水中含有无数个水分子,而每个水分子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来组成的每个水分子间存在一种力将无数个水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我们肉眼可观察到的水物质,而这种力就叫做分子间的作用力【板书】分子间的作用力: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的作用力(也叫范德华力)它不属于化学键比化学键弱的多,是一种微弱的相互作用,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板书】特点: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回忆已学知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分子是原子或离子间通过化学键来形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点,为新知识分子间作用力作好承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知道分子间距离是r0时分子力为零,知道r0的数量级。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内容有两个,一是通过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和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的一些演示实验和事实,推理论证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二是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能正确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2.难点是形象化理解分子间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曲线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教师讲解,课件演示
四、教具:
1.演示分子间有间隙的实验。

①约1m长的,外径约1cm的玻璃管,各约20~30ml的酒精和有红色颜料的水、橡皮塞。

②长15cm的U形玻璃管、铁架台、橡皮塞、红墨水。

2.演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实验。

两个圆柱形铅块(端面刮光、平滑)、支架、钩码若干。

用细线捆住的平板玻璃、直径20cm的盛水玻璃槽、弹簧秤。

3.CAI课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曲线和两个分子距离在r=r0,r>r0,r<r0时分子力的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分子动理论是在坚实的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我们通过单分子油膜实验、隧道扫描显微镜观察碳原子的分布等实验,知道物质是由很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大小在10-10m数量级。

我们又通过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等实验知道了分子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个结论的实验依据是什么?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板书】第一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1.已知的实验事实分析、推理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1)演示实验:
①长玻璃管内,分别注入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②U形管两臂内盛有一定量的水(不注满水),将右管上端用橡皮塞堵住,左管继续注入水,右管水面上的空气被压缩。

提问学生: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上述实验可以说明气体、液体的内部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钢铁这样坚固的固体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有人用两万标准大气压的压强压缩钢筒内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溢出。

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否则分子便不能运动了。

前面第一节讨论分子的大小时,认为固体和液体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那只是估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而做的设想,实际上分子大小比估算值要小,中间存在着空隙,但数量级还是正确的。

(再次说明,第一节课估算分子直径是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2)一方面分子间有空隙,另一方面,固体、液体内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定的形状或固定的体积,这两方面的事实,使我们推理得出分子之间一定存在着相互吸引力。

(3)演示实验:
两个圆柱形铅块,当把端面刮平后,让它们端面紧压在一起,合起来后,它们不分开,而且悬挂起来后,下面还可以吊起一定量的重物。

还有平时人们用力拉伸物体时,为什么不易拉断物体。

2.根据已知的实验事实,推理得出分子之间还存在着斥力。

提问学生:由哪些实验事实,判断得出分子之间有斥力?
综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即使气体压缩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压缩也是很困难的;用力压缩固体(或液体、气体)时,物体内会产生反抗压缩的弹力。

这些事实都是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的表现。

运用反证法推理,如果分子之间只存在着引力,分子之间又存在着空隙,那么物体内部分子都吸引到一起,造成所有物体都是很紧密的物质。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说明必然还有斥力存在着。

【板书】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1)经过研究发现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2)由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r0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r0的数量级为10-10m,相当于距离为r0的位置叫做平衡位置。

【课件演示】当分子间距离r<r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得更快,因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当r>r0时,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是斥力减小的更快,因而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但它也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10-9m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

图1表示分子间距离r不同的三种情况下,分子间引力斥力大小的情况。

(三)例题精讲
见多媒体课件
(四)课堂练习
1.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洒在屋里的一点香水,很快就会在屋里的其他地方被闻到。

(2)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

(3)高压下的油会透过钢壁渗出。

(4)温度升高,布朗运动及扩散现象加剧。

(5)固体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

2.把一块洗净的玻璃板吊在橡皮筋的下端,使玻璃板水平地接触水面(如图3)。

如果你想使玻璃板离开水面,用手向上拉橡皮筋,拉动玻璃板的力是否大于玻璃板受的重
力?动手试一试,并解释为什么?
课堂上,表演后让学生回答。

正确答案是:拉力会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玻璃板离开水面时水会发生分裂,由于水
分子之间有引力存在,外力要克服这些分子引力造成外界拉力大于玻璃板的重力。

玻璃
板离开水面后,可以看到玻璃板下表面上仍有水,说明玻璃板离开水时,水层发生断裂。

(五)课堂小结
1.前面三课时内学习的内容是对初中物理已学过的分子动理论的加深和扩展。

总结起来,分子动理论内容是: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分子动理论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的,这一理论是解释、分析热现象的基本理论。

2.通过实验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而且知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少,尤其斥力随距离增大减小得更快。

由于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同时存在,每个分子受到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大小及方向随分子间距离大小而改变。

其中分子间距离在10-10m的数量级有一个平衡位置(r0),此位置,斥力与引力的合力为零。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r0引力显著,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斥力显著。

分子间距离接近10-9m时,分子间作用力将微小到可忽略的程度。

(六)作业:完成课本练习三(P76)(2)、(3)、(4)题。

教学建议
完成本节课内容,以教师与学生相互讨论对话方式进行为宜,在其中应完成几个必要的演示实验。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人们根据已知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过程。

避免一节课自始至终采用教师单独讲授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