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教案6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教案5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教案5 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三章《地球和宇宙》的第三节《月相》。
主要内容包括: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与潮汐的关系以及观测月相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概念,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
2. 能够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并观测实际月相。
3. 掌握月相与潮汐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及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重点:月相的概念、变化过程及观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球模型、地球模型、手电筒、月相变化图。
2. 学具:观察日记、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月球模型和地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月相现象。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月相?(2)月相是如何变化的?(3)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月相与潮汐有什么关系?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分组观察月球模型,描述月相变化。
(2)根据月相变化图,让学生画出月相变化过程。
4. 讲解与演示:(1)讲解月相的概念、变化原因及与潮汐的关系。
(2)演示月相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
(2)拓展月相与潮汐的关系,讨论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变化过程3. 月相变化原因4.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月相的概念。
(2)画出月相变化过程。
(3)分析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2. 答案:(1)月相:月球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2)月相变化过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
(3)月相与潮汐关系:月相变化导致潮汐现象,潮汐与月相具有同步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了月相的概念、变化过程及观测方法。
但在拓展月相与潮汐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实际月相,记录月相变化,并分析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第五节 月相 教学设计
第五节月相教学设计第五节月相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本课时教学的着眼点在于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以学生的亲身参与和感知作为基础,以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作为动力,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为前提,创设教学情景,解决教学难点,关注实践体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根据斯金纳提出的:积极发现原则——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性,主动进行月相成因及规律的探讨。
小步子原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一步步设疑引导,促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而不是一蹴而就。
及时反馈原则——在学生对新知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检测反馈练习,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与观点。
二、教材分析《月相》一节是新课标教材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月相一节,文字内容不多,但是包含大量知识信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月相的成因、月相的变化规律和月相与人类的关系。
教材文字叙述不多,但高度概括,在教学处理时,一要充分利用教材图像信息,补充有关知识内容。
二要注意添加科学而细致的讲解和说明,引用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感性认识。
月相的成因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结合动态演示,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月相变化规律是教学重点,可以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古代诗歌,引起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的记忆。
月相与人类的关系,可以通过对农历的介绍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三、学情分析认知方面,学生对月相的产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能够作一个初步的解释,而且学生对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在本课前有一定的认识,但具备这两个条件还不够,知识还只停留在形象的表达上,并不知道其形成原因和规律。
探究方面,学生对操作模拟实验还不是很熟悉,对制定实验方案还缺乏意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操作方面的素养有一个明显的提高,能够合理地分工合作,严谨、细致地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科学问题。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地球和宇宙》,第一课时《月相》。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月相的概念,掌握月相变化规律,理解月相形成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概念,认识月相的种类及变化规律。
2. 掌握月相形成的原因,理解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种类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月相形成的原因,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球仪、地球仪、手电筒、PPT课件。
2. 学具:观月记录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实践情景:展示不同阶段的月相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照片上的月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吗?2. 新课讲解讲解月相的概念,展示月相种类及变化规律。
讲解月相形成的原因,结合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判断不同月相的名称及出现时间。
解析例题,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规律。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探讨月相变化的原因,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完成观月记录表,进行画图练习。
拓展:介绍有关月球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种类及变化规律。
2. 月相形成的原因。
3. 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月相变化图,标注出不同月相的名称及出现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文现象,了解我国探月工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月相的概念、种类及变化规律,月相形成的原因。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体与宇宙”中的第二节“月相”。
本节主要讲述月相的成因、变化规律和观测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能解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月相变化。
2. 学会使用望远镜等观测工具观察月相,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相的成因、变化规律和观测方法。
难点:月相成因的理解和月相变化规律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月球仪、月相图、望远镜等。
2. 学具:月相观察记录表、月球仪、月相图、望远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相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观测月相:教师组织学生使用望远镜观察月亮,让学生亲身体验月相的变化。
6. 课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月相的成因:1. 地球自转:使地球不断改变相对于太阳的位置2. 地球公转:使地球不断改变相对于月亮的位置3. 光的反射: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反射到地球上月相的变化规律:1. 新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朝向地球2. 蛾眉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倾斜朝向地球3. 上弦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朝向地球4. 满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完全朝向地球5. 下弦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倾斜朝向地球6. 残月: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侧远离地球七、作业设计1. 观察并记录本月月亮的变化,画出月相图。
2. 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月相,使学生了解了月相的成因和变化规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部分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辅导。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月相》说课教学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月相》说课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月相》。
主要内容包括:月相的形成原因、月相变化规律、月相与潮汐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形成原因,理解月相变化规律。
2. 掌握月相与潮汐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月相与潮汐关系的掌握。
教学重点:月相形成原因,月相变化规律,月相与潮汐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相演示仪、地球仪、月球仪、投影仪。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小灯泡、乒乓球、白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夜晚的月亮,让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
2. 例题讲解:讲解月相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月相变化规律。
4. 演示实验:利用月相演示仪,直观展示月相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月相规律的理解。
5. 知识拓展:讲解月相与潮汐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6. 小组讨论:讨论月相与人类活动、海洋生物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月相形成原因2. 月相变化规律3. 月相与潮汐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记录下来,并分析变化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月相变化规律和月相与潮汐关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其他自然现象,如太阳、星座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天文馆、开展天文观测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演示实验4. 知识拓展5. 小组讨论6.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有何不同?2. 月亮形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 月相变化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月相变化现象,为后续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
七年级科学月相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月亮的基本知识,如月亮的形状、运动和月相的形成。
2. 学会观察和记录月相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月相的形成原因。
2. 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月相形成原因的理解。
2. 月相变化规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月相图。
3. 日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
二、探究月相的形成原因(15分钟)1. 教师讲解月相的形成原因,如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
2. 学生观看月相动画,理解月相的形成过程。
三、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15分钟)1. 教师发放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月相的变化。
2. 学生记录月相的变化过程,并尝试找出变化规律。
四、实践活动:记录月相变化(10分钟)1. 学生领取日历,记录每天的月相变化。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相变化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记录月相的变化,使学生掌握了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提高了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在讲解月相形成原因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说明对该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讲解和练习。
六、深入探究月相的周期性(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月相变化的全过程,强调月相的周期性。
2. 学生通过观察PPT中的月相图,尝试找出月相变化的周期。
七、月球的结构与组成(15分钟)1. 教师利用PPT课件,介绍月球的结构与组成。
2. 学生观看PPT课件,了解月球的地形、岩石等组成。
八、月相与潮汐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讲解月相与潮汐的关系,如月相变化对地球海洋潮汐的影响。
2. 学生通过观察日历,了解月相变化与潮汐的关系。
九、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2024年月相教案初中浙教
2024年月相教案初中浙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八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三节“月相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月相的定义、月相的形成原理、月相的变化周期及其观察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相的定义,理解月相的形成原理,掌握月相的变化周期。
2. 学会观察月相,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相的形成原理和变化周期。
难点:月相变化周期的观察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球仪、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组月相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相的变化,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2. 基本概念:讲解月相的定义,介绍月相的形成原理。
3. 知识讲解:使用月球仪和地球仪,演示月相变化的过程,讲解月相的变化周期。
4. 实践观察:分组进行观察活动,记录月相变化,填写观察记录表。
5.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月相现象,讲解相关例题。
6.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定义2. 月相的形成原理3. 月相的变化周期4. 观察月相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月相变化图,并解释其变化原因。
2. 答案:月相变化图及解释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相变化。
但在讲解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月相变化周期的规律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月相,记录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月相变化,提高观察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实践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3. 作业设计中的月相变化图的绘制与解释。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月相的形成原理、变化周期以及观察方法。
月相的形成原理涉及到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是理解月相变化的基础。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精彩教案5 浙教版
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精彩教案5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第3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三节《月相》。
详细内容包括:月相的定义、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与潮汐的关系以及月相观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月相的概念,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月相现象,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3. 增进学生对地球与月球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激发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潮汐的关系。
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月相观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月相卡片。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地球仪、月球仪和手电筒模拟月相变化,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例题讲解(1)什么是月相?(2)月相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月相与潮汐有什么关系?3. 知识讲解(1)月相的概念(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自转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月相与潮汐:月相变化影响潮汐大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观察记录表,并绘制月相变化图。
5.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月相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潮汐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自转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3.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4. 月相观测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分析月相变化与潮汐的关系。
2. 答案:月相变化记录表、月相与潮汐关系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月相的概念、变化原因及观测方法。
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月相与农业生产、航海、天文观测等方面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知识讲解中的月相变化原因4. 小组讨论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使用地球仪、月球仪和手电筒等教具,形象直观地展示月相变化过程。
科学:3.5《月相》教案(3)(浙教版七年级上).doc
月相(教案)一、学情分析月相是生活中常见的天文现象,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很有兴趣。
这也为本节内容的学习作了准备。
本节教学需深入地分析月相的成因,培养学习推理及想象能力,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利用模拟实验和媒体直观表现自然现象。
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一些情境,不断及时加以引导,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月相的特点。
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因。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能力目标:1、能利用所学的月相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初步学会现象——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索思路,使学生初步学会一种研究问题的程序。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对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的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天体的运动的规律。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月相的变化规律难点:科学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并探索规律的科学思路的形成四、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月相变化规律演示);图片(月相图片);FLASH(出现月相的古诗词动画);自制教具(月球)五、教学过程实验记录表1、 分别按A —H 的逆时针方向观察球被照亮部分的形状。
太阳 光ABCDEFGH2、观察记录:在空心球中用铅笔画出不同方位球光亮部分的形状(用阴影线表示暗部)。
3、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或引发的思考请写在下面。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表格式教学设计附练习
七年级科学
第五节月相
【教学目标】
1、了解月相的概念。
2、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3、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4、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5、知道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变化和农历的关系。
难点: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教学准备】
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乒乓球,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教学过程设计】:
第五节月相
活动:探索月相
1.右边射过来的平行光为太阳光,要求画出相应空白位置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并在旁边注明月相名称及A、C、E、G 的农历日期。
二、课后练习
1、设计实验:我们看到的月球的月面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2、探究:月相和时间的关系。
在中秋节满月的时候,我们看到月球在18:00从东边升起,早上6:00在西边落下。
在新月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一起在6:00从东边升起,一起在18:00从西边落下。
根据这个规律,你能推算出上弦月,下弦月什么时候升起,什么时候落下吗?还有峨嵋月,两个凸月,下弦月。
3、观察记录:长期观察月相变化。
要求:自己设计表格,连续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及当时的日期,时间,你看到的方向等……(可以隔日进行)
班级:姓名:。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五节《月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变化规律以及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天体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宇宙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推导,月相与潮汐关系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球模型、地球模型、手电筒、月相变化图、潮汐现象图等。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月相变化图,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月相。
2. 新课讲解:(1)月相的概念:月亮在地球上看到的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2)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球绕地球旋转,地球绕太阳旋转,导致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相变化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制作月相变化图:每组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制作一个月相变化图。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月相变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月相变化的选择题和填空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月相的概念、变化原因、变化规律及与潮汐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变化的原因3. 月相变化规律4.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月相变化规律,预测下一个月相。
2. 答案:下一个月相为新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讨论等环节,学生对月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初中科学教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月相》说课稿
《月相》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和地位本课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中的第五节《月相》,是学生认识宇宙空间的开始,前几节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以及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本课将继续学习有关月球的知识——月相,同时为下一节《日食和月食》的学习打好知识基础。
2、教学重难点重点: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和成因难点:初步解释月相的成因二、说学情1、知识基础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关于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基础,然而,就月相成因分析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学习。
2、学习特点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开始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但是对于初一年级的低年级初中生,具体形象思维还是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具体形象的动画、图片演示来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
3、兴趣基础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关于月亮的传说,作为生活在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对月亮有一种特殊的向往和神秘感,这就奠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基础。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①知识与技能理解月相的概念及其成因,并能够利用月相成因示意图说明月相的周期性(朔--望--朔的演变过程)变化规律。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使用相关动画演示和模拟实验,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月相变化过程。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供观测表,并布置月相观测任务,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理论去解释自然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价值观。
四、说教法根据本专题的内容构成,采用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讲授法呈现学生熟知的事物和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要学习的问题;然后采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相关动画的演示法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原因;最后再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结合了学生观察月相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月相观察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观察记录,这里运用的是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将学到的原理延伸到实践中。
五、教学准备月相形状变化示意图,PPT演示文稿,动画演示文件,实践观测记录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五节《月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月相的概念、成因及变化规律;掌握月相与时间的关系;了解人类对月相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成因及变化规律,能够描述月相与时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宇宙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相的概念、成因及变化规律。
难点:月相与时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月相挂图、月球模型、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相变化的动画,引导学生关注月相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观察月相变化动画,思考月相成因及变化规律。
3. 课堂讲解(1)月相的概念:月球绕地球运动过程中,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
(2)月相成因:月球绕地球运动,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
(3)月相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4. 实践活动5. 例题讲解(1)什么是月相?月相是如何形成的?(2)月相有哪些变化规律?它们分别出现在农历的哪一天?(3)如何根据月相判断时间?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成因3. 月相变化规律4. 月相与时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本上的月相变化,分析月相与时间的关系。
2. 作业题目:根据月相变化规律,推测未来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答案:根据月相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如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月相的概念、成因、变化规律及与时间的关系。
2024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35《月相》教案c浙教版
2024年初中科学七年级上35《月相》教案c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5课《月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月相的概念、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的周期性以及月相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理解月相变化的原因,掌握月相的周期性及其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思考、分析等方法,探索月相变化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相变化的原因及周期性。
难点:月相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球仪、地球仪、手电筒、月相卡片。
学具:观察记录表、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一组月相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相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2. 探究新知:(1)学生分组,每组用月球仪、地球仪、手电筒等教具,模拟月球、地球运动,观察月相变化。
(3)讲解月相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并结合月相卡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月相变化。
3. 例题讲解:通过一道例题,巩固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观察记录表,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2. 月相变化的原因3. 月相的周期性4. 月相与地球、月球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分析变化规律。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如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月相变化的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及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天文现象,如日食、流星雨等,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月相》教案
东半边亮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填出表格的空出
展示古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让学生根据判断当时的月相
根据古诗和刚学的知识判断当时的月相
与学过的古诗结合起来,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活动
你现在是某杂志社的美术编辑,有一篇反映老师工作辛苦披星戴月的文章,需要你画一幅简单的插图。
由于月相知识较为抽象,因此通过动画来让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概念。
板书
在黑板上画出峨眉月的形成过程为何是这样的形状。然后找学生上来分别画出上弦月、满月、凸月等
听讲画图
一方面让学生在无形中记住各种月相的名称,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更能发现他们的问题。
展示漫画
这幅漫画的名字叫做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欣赏漫画,发现问题
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
展示Flash动画
展示过程中,展示之前不断的让学生思考几种月相的见月时间和当时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
根据老师的引导回答让学生源自一个思维的动态过程。展示表格
月相
农历日期
升落时刻
肉眼观测
新月
初一
晨升昏落
看不到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午升子沉
西半边亮
满月
十五、十六
昏升晨落
圆盘状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林肯连珠炮般的发言,驳得证人哑口无言,只得承认被人收买提供假证的事实。阿姆斯特朗也被当庭释放。
思考,解决问题
让学生了解历史的同时,明白月相知识是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并且锻炼的他们筛选信息的能力。
作者:10071710131夏文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月相说课
将实验结果联系实际和所要提 出的知识点——月相 将对应的字母填入索月相形成的原因,以及四种 主要月相“新月,上弦月,满月, 下弦月”形成时的日、地、月关 系及形成日期。目的在于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从 学会到会学,同时通过自己探索 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 掌握。
第5节 月相
丁桥镇中学 黄周毓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了地球,太阳,月球,星 空之后来反应日、地、月三者相对位 置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月相与我们的 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通过对月相 成因和变化规律的探究,使同学们掌 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并指导我们的实 践 ,学会应用月相判断日期、时间、 方向,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
端午节:日期 __________;
重阳节:日期 __________;
3、简单小结(由学生叙述)
月相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朔望月及不同月相形成的日期, 日、地、月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及月相
作业布置:作业本,同步练习
十一、板书设计
一、月相成因 二、月相变化规律 新月—初一 上弦月—初七、初八 满月—十五 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 三、朔望月,阴历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规律,及朔 望月,阴历的定义,并设计一 个练习不仅让学生能巩固已经 学的知识,对其进行运用,还 能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新课标 的精神
练习 写出下列我国传统节日的农历日期及月相
春节:日期 __________;月相 _____ 元宵节:日期 __________;月相 _____ 中秋节:日期 __________;月相 _____
四、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逐 步形成自我探究大自然奥秘的 意识; 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在展示 自我时注重科学性。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美好明天的情感。
月相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月相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月相》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月相的概念及其成因,月相变化规律,月相观测技巧以及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成因及变化规律,掌握月相观测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相的成因、变化规律及观测技巧。
难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以及月相与潮汐关系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相演示仪、地球仪、月球仪、天文望远镜。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相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相变化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月相的概念及成因:利用月相演示仪,讲解月相的概念、成因及分类。
(3)月相观测技巧:介绍月相观测的基本技巧,如选择观测时间、地点等。
(4)月相与潮汐的关系:讲解月相与潮汐的关联性,解释潮汐现象。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月相观测、月相变化规律等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概念、成因及分类2. 月相变化规律3. 月相观测技巧4. 月相与潮汐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月亮,记录一个月内的月相变化,并解释变化原因。
(2)简述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2. 答案:(1)月相变化记录表(略)。
(2)月相与潮汐关系:月相变化会影响潮汐的大小和涨落时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天文现象,组织天文观测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月相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2. 月相与潮汐关系的掌握。
2024年月相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
2024年月相教案浙教版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科学教材第八章《地球和月球》第三节“月相的秘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月相的定义、月相变化的原因、月相观测的方法,以及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月相与潮汐的关系,增强对地球自然环境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相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
难点: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月球仪、地球仪、投影仪、月相变化图。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夜晚的月亮,记录月亮的形状和位置。
(2)讨论月亮为什么会“变脸”,引导学生思考月相变化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讲解月相的定义和月相变化的原因。
(2)通过月球仪和地球仪,演示月相变化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预测未来几天的月相。
(2)分析月相变化与潮汐的关系。
4. 小组讨论(2)拓展延伸:介绍月相与农业生产、渔业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月相的定义和变化原因2. 月相变化的规律3.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分析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月相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月相与潮汐的关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月相与人类生活、天文观测等方面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月相变化的原因及规律2. 月相与潮汐的关系3. 实践情景引入和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记录与分析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月相变化的原因及规律月相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相对位置关系所决定的。
当月球与太阳相对地球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月亮被太阳光照亮的面积也随之改变,从而产生不同的月相。
规律:(1)新月: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月亮不被照亮,无法观测到。
月相教案初中浙教
月相教案初中浙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知道月相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月亮变化的习惯,提高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月相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2. 观察月亮变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月相变化规律的理解。
2. 观察月亮变化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月相图。
3. 月相变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亮的变化。
2. 提问: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月亮每天都在变化吗?它有哪些变化?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月相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月相的变化规律。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月相的概念,解释月相的变化规律。
2. 教师通过月相图,引导学生观察月相的变化。
3. 教师播放月相变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月相的变化。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月相,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2. 学生将观察到的月相变化画在纸上,并进行展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月相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交流如何更好地观察月亮变化。
3.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天文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月相及天文现象。
2. 组织学生进行月相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变化,让学生了解月相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要培养学生观察月亮变化的习惯,提高对天文现象的兴趣。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评价。
七年级科学上册《月相》教案6 浙教版
2、日、地、月相对运动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P103,(用小球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
逆时针方向,前,左前,左,左后,后,右球一般包上报纸就可以了,有报纸的是黑色的)来演示。
作记录,描绘,边观察边记录,然后让中间的学生上来画。(看的比较清楚)P104,播放课件
三、要掌握的一定时间的月相。
新月(朔)(初一)――>>峨嵋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望)(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朔)(初一)(图略)
【观察月相】
月相
时间
特点
新月
初一
6:00-18:00
晚上看不见
上弦月
初七、初八
3、农历和月相周期
查一查:P105
五、给出月相,画出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略
轶
事
记
录
课
后
反
思
课题
3.5月相
日期
教
学
目
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2、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3、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重
点
难
点
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是重点。
通过多媒体呈现,加上在晚上(或白天)知道学生观察月相从而知道农历的日期和时间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准备
用篮球在全班进行月相形成的演示
用软件来表现月相随日期的变化
教、学 预 设
调控 对 策
【引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家在平时是否留心观察过月亮,我们每晚看到的月亮一样吗?——不一样,请同学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预 设
调控 对 策
【引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大家在平时是否留心观察过月亮,我们每晚看到的月亮一样吗?——不一样,请同学描述。
我们能看到的其实只是月亮的一部分,哪部分?——太阳照到的
月有阴晴圆缺(形态变化在科学上就叫做月相。P103
一、月相变化的形成原理。
四、月相和农历
1、朔望月:新月――>>满月――>>新月29.53天
朔:农历月的初一望:农历月的十五或十六
2、分别画出下面农历节日的月相
春节(正月初一)端午(五月初五)
重阳(九月初九)中秋(八月十五)
元宵(正月十五)七夕(七月初七)女儿节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中国鬼节(七月十五)
除夕(十二月三十日)【以上农历节日可叫学生互相补充】
三、要掌握的一定时间的月相。
新月(朔)(初一)――>>峨嵋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望)(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朔)(初一)(图略)
【观察月相】
月相
时间
特点
新月
初一
6:00-18:00晚上看 Nhomakorabea见上弦月
初七、初八
12:00-24:00
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 西(边天) 西(边亮)
比太阳落后6个小时
满月
十五、十六
18:00-6:00
全夜可见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24:00-12:00
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 东(边天) 东(边亮)
比太阳提早六个小时
总结:朔、望时,日、地、月在同一直线上
上弦月,下弦月时,三者成直角
3、农历和月相周期
查一查:P105
五、给出月相,画出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略
轶
事
记
录
课
后
反
思
课题
3.5月相
日期
教
学
目
标
1、探究并理解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2、知道月相变化与农历的关系。
3、了解月相与生活的关系。
重
点
难
点
月相形成的原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是重点。
通过多媒体呈现,加上在晚上(或白天)知道学生观察月相从而知道农历的日期和时间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准备
用篮球在全班进行月相形成的演示
1、月球本身不发光,月球不透明。
2、日、地、月相对运动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P103,(用小球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
逆时针方向,前,左前,左,左后,后,右后,右,右前,前
二、月相变化规律。
用小球(一半黑,一半白,把排球一般包上报纸就可以了,有报纸的是黑色的)来演示。
作记录,描绘,边观察边记录,然后让中间的学生上来画。(看的比较清楚)P104,播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