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案例
找次品过程
找次品过程1、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解:(1)等一次称量:先把其中4袋拿出分作2份,放在天平左右两边进行称量,如果左右相等,那么说明剩下的那一袋是次品;如果左右不等,那么说明次品就在其中一边;(2)第二次称量:把左边的两袋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称量:如果相等,那么次品在右边一组的两袋中,如果不等,那么说明这两袋中有一袋是次品;(3)把确定有次品的2袋盐,分别与其它三袋中的任意一袋继续称量,相等的是500克,不等的就是次品,由此也可以利用天平的平衡原理得出它的质量是大于500克或是小于50克.2、有三袋白糖,其中2袋每袋500g,另一袋不是500g,但不知道比500g重还是轻。
你能用天平找出来么?清楚用文字叙述出来一、随便称两袋,如果天秤平了,剩下的一袋就是不知道质量的那一袋。
如果天秤不平衡,请做下一步;二、第一次称的两袋称分别和剩下的一袋各称一次,称出天秤不平衡的那次的那袋就是不知质量的那一袋了。
3、有10个机械零件,其中九个质量相同,一个次品,次品的重量比其他的重。
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可以找到这个次品先把10个零件随机分成两份,每份5个,此时称第一次。
再把重的五个分成三份,两份有两个,另外一份为一个,此时称两份两个的,如果等重则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
如果不等重则要称第三次,把两个中重的称一下,重的就是次品。
所以要称两次或三次。
4、9个乒乓球中有一个次品(重量比其他的轻),一个天平,用几次才能找出这个次品!第一种情况;天平左右各放3个,如果平衡。
再把其余的3个放2个到天平的两边,如果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
如果不平衡,轻的一边就是次品。
第二种情况:天平左右各放3个,不平衡。
轻的一边中必有次品。
再把轻的一边的三个放2个到天平的两边,如果平衡,剩下的一个就是次品。
如果不平衡,轻的一边就是次品。
5、有11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才能把次品找出来?第一次,拿10个,左边放5个,右边放5个,如果两边一样重,则没放上去称的第11个就是次品如果两边不一样重,则继续第二次,拿比较轻的一边的5个出来,左边放2个,右边放2个,如果两边一样重,则没放上去称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两边不一样重,则继续第三次,拿比较轻的一边的2个出来,左边放1个,右边放1个,哪边轻哪边就是次品6、13 个球中有一个次品, 次品与正品重量不同, 用天平3次找出次品分3组,每组4个,4个,5 个来称。
《找次品》教学案例
《找次品》教学案例灵石县南关小学赵丽萍【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一节中的内容,属于思维训练教材,之前学生学习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初步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基础。
【设计意图】本节课设计体现“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这一理念,突出学生的观察、操作、自主探究等活动,使其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教学中通过引入学生们喜爱的动画形象,设置趣味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数学优化思想的渗透,体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应化繁为简,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通过架构“猜想-验证-概括”的活动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通过创设课尾悬念,有意联接数学前后知识点,并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向课外。
案例一1、故事引入,揭示课题师:瞧!谁来了?生:村长。
师:村长遇到难题了,他为本次羊羊运动会准备了3瓶一模一样的口香糖作为奖品,其中有1瓶被馋嘴的暖羊羊偷吃了几粒,那瓶就(少了几粒)轻了一些,在这里我们把外观和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上有所差异的称之为次品(板书:次品),你们能替村长想个办法找(板书:找)出来吗?生:数。
师:可以,但是数起来有点麻烦。
还有其他想法吗?生:用手掂一掂,感觉。
师:也行,但是当质量差别较小时,手感觉不出来。
还有吗?生:用天平称。
2、3瓶中找次品,说称量过程师:那怎样去称呢,需要称几次呢?谁能演示一下,边演示边解说称量的过程。
师:天平不平衡,跷起来的这一瓶就是次品,需要称几次就能找到次品。
(1次)明白吗?(明白)想一想,当我们任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去称的时候,天平可能不平衡,还可能?生:还可能平衡。
师:平衡说明什么?师:次品找到了吗?师:掌声。
在3瓶口香糖中,仅有一瓶次品,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保证找到。
(课件出示展示图)生:1次。
(评析: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精品同步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除法、乘法运算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通过学习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找次品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总结找次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4.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1.创设生活情境:教师通过展示购物找零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找出假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动画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播放找次品的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找次品的过程,为讲授新知识做铺垫。
3.问题导入: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如何快速找出次品吗?”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讲授新知
2.小组展示: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分享找次品的方法和心得。
3.互动提问:其他小组成员针对展示内容提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3.动手操作与多媒体教学: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教师还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找次品的经典例题
题目:找次品的经典例题及参考解析一、问题描述:某工厂生产电视机,将生产出的电视机分为合格品和次品两种。
现有一批电视机,其中有一些是次品。
要求通过检查,找出其中的次品电视机。
二、一道经典例题:某工厂生产了100台电视机,其中有10台次品。
现将这100台电视机随机编号为1到100号。
现有两种选项用于检查电视机的质量:1.选择一台电视机检查,检查后无论质量好坏都采纳。
2.选择一台电视机检查,如质量好,则采纳;如质量不好,则继续随机选择一台电视机检查,直到出现一台质量好的电视机为止。
问:如果采用第一种选项,最坏情况下需要检查几台电视机才能找到次品?三、参考解析:1.分析问题:根据题意,我们需要通过检查找到次品电视机。
对于第一种选项,只需要随机选择一台电视机进行检测,无论质量好坏都采纳。
因此,在最坏情况下,如果第一台电视机是次品,则需要检查1台电视机即可找到次品。
2.更详细的分析:对于第二种选项,需要随机选择一台电视机检查,如果质量好则采纳,如果质量不好则继续选择一台电视机检查,直到出现质量好的电视机为止。
由于有10台次品,因此在最坏情况下,可能需要检查所有的次品电视机之后才能找到一台质量好的电视机。
3.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最坏情况下,第一种选项只需检查1台电视机即可找到次品;而第二种选项可能需要检查所有的次品电视机,即10台电视机。
4.延伸思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思考其他的相关问题,例如如果知道了次品电视机的编号范围,如何更有效地检查次品电视机?又或者如果我们想要最快速地找到一台次品电视机,应该如何选择检查的策略?四、总结:通过这个经典例题,我们了解到了如何通过检查找到次品电视机。
选择适当的检查策略,能够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也思考了一些延伸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这个例题帮助我们加深了对于找次品问题的理解,并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优秀8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优秀8篇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5瓶钙片、学生准备圆形学具10个。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谈话: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
说说你们家都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是什么品牌的?为什么选这个品牌呢?播放电影片断:海尔砸冰箱事件。
看了这段影像,你有什么感想?“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不但会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损毁一个企业的声誉,可见质量检测是多么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小小质检员,用我们的'智慧找出不合格的产品。
出示3瓶外观完全一样的钙片,说明:在这3瓶钙片中有一瓶少装了几颗,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瓶少装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出示天平。
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钙片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小组合作:从5瓶钙片中找出少装了的那瓶次品。
找次品案例及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找次品案例及分析在实践中优化,于操作中升华―――《找次品》案例及说明襄阳市新华路小学卜昌华教材说明:《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1/ 7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一)、情境导学 1、播放视频挑战者号爆炸的片断引出课题:找次品 [设计意图:挑战者号爆炸发生在 1986 年 1 月 28 日的一件真实事件,新课以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真切体会到产品检验的重要性,使学生能用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下面的学习。
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 2、出示 3 个零件,说明:在这 3 个零件中有一个稍轻,你有什么办法将它找出来? [设计意图:3 个零件的设计环节,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找次品》教学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有的是外观与合格观与合格 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习中要找的次品 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 ,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品”渗透优化思想,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 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本节课中涉及到的 “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能性的大小”等知识点学生在 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 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学习 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3、教师教的策略:教学方法主要为:情境导入法,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获取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4、学生学的策略: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质疑、猜测、验证、交流的方法获取知识,分享学习的成功和乐趣。
找次品案例分析
找次品案例分析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案例一、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以“找次品”这一学习活动为载体,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交流验证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
同时,还注意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优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1—112页。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内容。
“找次品”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也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找次品等生活场景为依托,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实际生活的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空间,感受排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从一些物品中找出次品,再通过操作、验证、讨论、概括等活动逐步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重点和难点:重点: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找出最优方法六、教学准备:电脑课件、3瓶木糖醇、硬币、天平图片、记录单若干张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感知原理。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一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画面(学生观看)。
师:据调查,这次爆炸事件是因为飞机零件中出了一个次品,价值百亿元的航天飞机顷刻间化为碎片。
《找次品》案例分析
《找次品》案例分析第一篇:《找次品》案例分析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案例一、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以“找次品”这一学习活动为载体,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交流验证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
同时,还注意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优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1—112页。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内容。
“找次品”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也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找次品等生活场景为依托,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实际生活的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空间,感受排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从一些物品中找出次品,再通过操作、验证、讨论、概括等活动逐步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重点和难点:重点: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找出最优方法六、教学准备:电脑课件、3瓶木糖醇、硬币、天平图片、记录单若干张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感知原理。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一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画面(学生观看)。
师:据调查,这次爆炸事件是因为飞机零件中出了一个次品,价值百亿元的航天飞机顷刻间化为碎片。
《找次品》案例分析
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案例一、设计理念:本节课主要以“找次品”这一学习活动为载体,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特点,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课件演示、交流验证等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归纳。
同时,还注意研究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体现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渗透“优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1—112页。
三、学情与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这个单元的内容。
“找次品”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也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找次品等生活场景为依托,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实际生活的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空间,感受排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
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从一些物品中找出次品,再通过操作、验证、讨论、概括等活动逐步理解优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性。
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体会成功的喜悦。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五、重点和难点:重点:知识的拓展及用最优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找出最优方法六、教学准备:电脑课件、3瓶木糖醇、硬币、天平图片、记录单若干张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感知原理。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一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画面(学生观看)。
师:据调查,这次爆炸事件是因为飞机零件中出了一个次品,价值百亿元的航天飞机顷刻间化为碎片。
同学们,你对次品有什么看法?明确:其实,在生活中,外表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里往往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次品。
《找次品》案例分析
《找次品》案例分析“优化思想”如计算教学中的“算法优化”、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策略优化”以及统计教学中的“统计方法优化”等等。
所谓“优化思想”就是在有限种或无限种可行方案(决策)中挑选最优的方案(决策)的思想。
本课时教学目标分析:策略优化的内容学生已学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
在此前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借助画图手段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
本节课以“找次品”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经历从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验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其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探求优化策略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个问题,看看同学们课外知识了解的有多少?什么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 一个乒乓球重多少克?(2.7克)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吗?(幻灯片出示用天平称)拿出两个乒乓球。
师:这两球表面上看没什么两样,但其中一个重量比标准的乒乓球要轻,象这样偏重或偏轻的球,我们称为次品球。
如果在北京奥运会上出现次品球会怎么样?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用天平快速找次品的方法。
二、初步感知天平找次品的原理有三个球, 其中较轻一个是次品球,找出这个次品球,怎么找?(1)想一想。
怎样利用天平找出比较轻一点的次品。
(2)猜一猜。
随意拿两球放在天平上,会出现几种可能?(3)小结。
在天平两边各放1个球,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天平两边一样重,剩下的球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那浮起来的一端就是次品。
[教材中例1直接安排从5个物品中找次品,要求学生说出找次品的方法,不需要进行规律的总结,让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例2安排了9个待测物品,要求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多样化过渡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这样编排虽然考虑了学生的思维渐进性,但是对于第一次学习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从5个待测物品中找次品,难度似乎大了。
找次品案例及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找次品案例及分析在实践中优化,于操作中升华―――《找次品》案例及说明襄阳市新华路小学卜昌华教材说明:《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1/ 7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一)、情境导学 1、播放视频挑战者号爆炸的片断引出课题:找次品 [设计意图:挑战者号爆炸发生在 1986 年 1 月 28 日的一件真实事件,新课以这样一段动态的影像资料导入,能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给眼睛和心灵极大震撼的同时,真切体会到产品检验的重要性,使学生能用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下面的学习。
调动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 2、出示 3 个零件,说明:在这 3 个零件中有一个稍轻,你有什么办法将它找出来? [设计意图:3 个零件的设计环节,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找次品四例(不知轻重)
找次品四例(不知轻重)找次品三例(不知轻重)快乐老师整理[例一]有五个乒乓球特征相同,其中只有一个重量异常(次品),现在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平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次品)找出来。
解答方法:把五个球分别编号为ABCDE。
第一次称:把AB和CD分别放在天平两边,有三种情况:i、AB=CD,E是次品ii、AB>CD,E是标准品,A或B有可能是重次品;或者C或D有可能是轻次品。
iii、AB<CD E是标准品,A或B有可能是轻次品;或者C或D有可能是重次品。
第二次称:假设是上面的第ii种情况,AB>CD。
把A和B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有三种情况:i、A=B,次品在C或D中,A和B是标准品,且知道C或D是轻次品。
第三次,把A和C称,有两种情况:(1)A>C,C是轻次品,(2)A=C,D是轻次品。
ii、A>B,A是重次品或者B是轻次品,C和D标准品。
第三次,把A和C称,有两种情况:(1)A>C,A是重次品,(2)A=C,B是重次品。
iii、A<B,和上面的第ii种相似,请自己分析。
[例二]有十二个乒乓球特征相同,其中只有一个重量异常,现在要求用一部没有砝码的天平称三次,将那个重量异常的球找出来。
首先,把12个球分成三组:A,B和C,假设次品球为X,比较A组和B组。
第一步:若A=B,则X在C组1 比较 C1,C2,C3 (左边)和A1,A2,A3(右边)1.1 若相等,则X是C41.1.1 把C4和其他的球比较,则知X是轻还是重。
1.2 若不等,且左边重,则比较C1和C21.2.1若 C1=C2, C3是X且较重;否则X是C1和C2中较重的那个1.3 若不等且左边轻,同理得出X,且较轻。
第二步:A不等于B,则X在A或B中1 有一个组会重一些,假设是左边的A组2 选择下面的球做比较 A1 A2 B1 : A3, B2, C12.1 若左边=右边,则X在(A4, B3 或 B4)。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案例
找次品教学案例教材简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5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这节课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利用天平找出5件物品中的1件次品,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基本的解决手段和方法。
例2的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在实验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便于学生与例1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经历找次品的过程;另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四、教学准备学生4人一组;多媒体课件;圆形学具若干个。
五、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大家平时愿意帮助别人吗?老师遇到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忙吗?2.师:最近我的身体不太好,买了3瓶同样的药,(出示三个药瓶)其中有1瓶我吃掉了几粒,这瓶比其他的要怎么样?(轻一些)我不注意将这瓶药和另外两瓶混在了一起。
怎样才能帮我把这个次品找出来?。
学生介绍各种方法。
(可以数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称)3.师:大家帮我找到了这么多方法解决问题,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用天平称好)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最优化的方法,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
找次品的经典例题
找次品的经典例题
摘要:
1.找次品的经典例题:三盒苹果
2.三盒苹果的题目描述
3.找次品的方法:比较法
4.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5.比较法的优缺点
正文:
【找次品的经典例题:三盒苹果】
在找次品的问题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题,那就是三盒苹果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有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有一些苹果,其中一个盒子里的苹果是次品,问如何通过比较,找出次品所在的盒子。
【三盒苹果的题目描述】
假设有三个盒子,分别装了5 个、4 个和3 个苹果。
其中有一个盒子里的苹果是次品,次品苹果的重量比其他苹果重或者轻。
现在,你需要通过比较这些苹果,找出次品所在的盒子。
【找次品的方法:比较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比较法来找出次品。
比较法的原理是,通过比较物品的重量或者大小,找出不同的那个物品。
【比较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从第一个盒子里拿1 个苹果,从第二个盒子里拿2 个苹果,从第三个盒子里拿3 个苹果。
2.然后,将这些苹果放在一起,总共有5+4+3=12 个苹果。
3.接下来,将这些苹果编号,例如,从第一个盒子里拿的苹果编号为1,从第二个盒子里拿的苹果编号为2,从第三个盒子里拿的苹果编号为3。
4.然后,将这些苹果的重量进行比较。
如果所有苹果的重量都相同,那么次品就在未拿的苹果中。
如果苹果的重量有不同,那么次品就在重量不同的那个苹果中。
【比较法的优缺点】
比较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只需要进行一次比较就可以找出次品。
缺点是,如果物品的数量很大,比较法就会显得效率低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次品>案例与反思宋志红一、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而新课标教材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几节课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本节课中会涉及到的“可能”、“一定”、可能性的大小、分数的通分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的。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中要用到天平,在以往学习等式的性质等知识时,学生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的时间,几年来,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学生比较喜爱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分工、合作、交流,较好地完成探究任务。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
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活动完成后再让学生分组汇报结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
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出示3瓶钙片,说明:在这3瓶钙片中有一瓶少装了几颗,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瓶少装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出示天平。
说说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钙片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例1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那就是并不需要把每个物品都放上去称,3个物品中把2个放到天平上,无论平衡还是不平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个是次品。
只有理解了这些,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设疑:如果老师有2187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一颗,用天平几次保证能找到次品?请你猜一猜。
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小组合作:从5瓶钙片中找出少装了的那瓶次品。
(合作要求:用手模拟天平,用5个学具当钙片。
你们是怎样称的?称了几次?组长负责作好记录。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用图示法板书学生的操作步骤:平衡:1 1次5(2,2,1)不平衡:2(1,1)2次5(1,1,1,1,1)1次或2次……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但考虑到学生用天平来称在操作上会很麻烦,以前对天平的结构、用法以及平衡与不平衡所反映的信息都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所以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
图示法较为抽象,对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观察板书的图示法,思考: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设计意图: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如果运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
在这里必须引导学生在理解“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的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也为下面的填表、探究优化策略作好准备。
]三、探索最优策略在9个零件中有一个次品(次品重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呢?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画图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
(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2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2名同学分析填表。
)零件个数分成的份数每份的个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突破这个难点。
为了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活动前先在小组内进行分工,使每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任务。
让学生摆学具而不再使用天平,并尝试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
]引导观察:用哪一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小结: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最少。
[设计意图:小组汇报时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图示法板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初步掌握这种分析方法。
待测物品数量为9个时,只有平均分成3份称才能保证2次就找到次品,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2次要多,这样便于学生发现规律。
]解决课始提出的问题,只需7次,让学生从强烈的对比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不能平均分成3份的应该怎样分呢?学生用图示法从8个零件中找出一个次品。
(指名汇报,投影展示学生的分析过程。
引导观察,感知规律: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平均分成3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设计意图:设计待测物品数量为8个,带领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分析模式,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知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完全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不能对这个规律作出解释?[设计意图:4-6年级学段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学生通过合作探索、归纳总结出了“找次品”的最优策略,解释这个规律能使学生对得出结论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要想用比较少的次数找到次品,那么每称一次都应该将次品锁定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因为天平有2个托盘,每称一次不但能对放上去的2份进行推理判断,还能对没放上去的1份进行推理判断,所以每称一次保证能锁定范围的最小值是待测物品的三分之一左右。
]四、拓展提高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第135页“做一做”:有()瓶水,除1瓶是盐水略重一些外,其他几瓶水质量相同。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请你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来解这道题,独立用图示法分析,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本节课中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对数量更大时的情形是否适用,还需要通过试验来检验。
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再将“做一做”进行适当的改编,设计成较为开放的问题,既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用更多的数据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
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课后完成。
]《找次品》教学反思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
因此,上课开始,我首先拿出学生们喜欢的口香糖调动学生的兴趣,并与学生交流:“老师这里有3瓶口香糖,要送给今天表现得最出色的同学,不过其中有一瓶已经被我吃过了两片,送给你们肯定不行,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找次品”: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的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从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的方法是本节课的基础。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用手做天平的托盘,感知从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只要称一次就足够了。
接着让学生用五个圆片代替5瓶口香糖,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体验从五件物品中找出一件次品的基本方法。
随后,师生小结出方案。
第一种方案:每份分一个,至少需要称两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有2份分2个,1份分1个,至少需要称两次就能找出来。
然后通过从9个零件中找出一个轻一些的次品,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对学习的程序、方式、方法、策略等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所以,本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在试验、研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
接下来,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一是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这样次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