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中语文 1.1《论雅俗共赏》课件 语文版必修5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课件 1.1 论雅俗共赏
还出现了一种宋朝叫做“笔记”的东西。这种作品记述有趣 味的杂事,范围很宽,一方面发表作者自己的意见,所谓议 论,也就是批评,这些批评往往也很有趣味。作者写这种书, 只当做对客闲谈,并非一本正经,虽然以文言为主,可是很 接近说话。这也是给大家看的,看了可以当做“谈助”,增加 趣味。宋朝的笔记最发达,当时盛行,流传下来的也很多, 目录家将这种笔记归在“小说”项下,近代书店汇印这些笔 记,更自题为“笔记小说”;中国古代所谓“小说”,原是指 记述杂事的趣味作品而言的。
《论雅俗共赏》是一本书的名字,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编 定的最后一本杂文集,内容主要涉及文学评论、诗歌创作与 欣赏、人物评论三个主要方面,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 方向说话。《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 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不按写作的先后,最 后的写作是《论老实话》。本书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 主要讨论了文学欣赏标准与差异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 令人深思的看法,对我们了解文学与人情世象、开展思考与 批评、认识诸多文学现象都有帮助,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
层解: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雅俗共赏”这一成语 形成的历史时期作一推断。
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 岭 。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地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
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 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 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逐渐多 起来。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这时候也没有种 了;只要家里能够勉强供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
为新”,说是“举一纲而张万目”。他将“以俗为雅”放在第 一,因为这实在可以说是宋诗的一般作风,也正是“雅俗共 赏”的路。但是加上“以故为新”,路就曲折起来,那是雅人 自赏,黄山谷所以终于不好懂了。不过黄山谷虽然不好懂, 宋诗却终于回到了“做诗如说话”的路,这“如说话”,的确 是条大路。
高中语文 1.1 论雅俗共赏课件 语文版必修5
《论雅俗共赏》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篇文 章的名字;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编定的最后一本杂 文集,内容主要涉及文学评论、诗歌创作与欣赏、 人物评论三个方面,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 方向说话。《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 书名,用意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 不按写作的先后,最后写作的是《论老实话》。本 书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主要讨论了文学欣赏标准与差异的 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令人深思的看法,对我们了解文学与人情世 相、开展思考与批评、认识诸多文学现象都有帮助,是一本开卷有益的 好书。
1 论雅俗共赏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 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 江省杭州)人。曾向宋神宗献《汴京赋》歌颂新法,受到赏识,任为太学 正;神宗死后被排挤出京,做过几任地方小官;徽宗朝官至大晟府提举,掌 音乐。
1.识记字音
嗜.好( )
奠.定( )
寒碜.( )
恪.守( ) 缜.密( ) 蜕.变( ) 2.识别字形
垮:
缜:
颐:
跨:
滇:
熙:
3.理解词义 (1)清隽: (2)虚妄: (3)参差错落: (4)出奇制胜: (5)雅俗共赏:
朱自清(1898—1948),江苏扬州人,原名朱自华, 号秋实,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及文学研究家。 有著作 27 种,共约 190 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 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 1953 年开明书店出 版的 4 卷《朱自清文集》。1988 年,江苏教育出版 社对朱自清的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搜集、整理,出版 了 6 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 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 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 他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 目的成就。1928 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 盛名的散文作家。他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你我》。
高中语文 1.1 论雅俗共赏课件 语文版必修5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却以描绘荷 花的风神而著称。上片写所感、所闻、所见。首四句写时间与季节的 特点,看似平常,实则用笔不苟。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前四句是思归, 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 出深沉的乡愁。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 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这首词写的不外是荷花以及与荷花有关的事, 但词人善用烘托,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 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 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多侧面刻画荷花 的风神。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 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周邦彦既未用典,也未化用前人的诗句,而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 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 容淡雅、自然清新的风韵。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沿波而讨源”,这是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作《文赋》中的一句话,原是讲 文学创作的。字面的意思是沿着水波而探得水源。教材借用这句话,赋 予了它新的含意。“波”,指各种文艺及文艺现象,“源”,指文艺的本质。“沿 波而讨源”就是要从文艺的各种现象来探求文艺的本质,以此提示本单 元课文的内容。本单元编选的课文均为文艺评论方面的文章,极富魅力: 文思与文采双美,理趣与情趣兼容,在娓娓道来中阐发灼见,在纵横捭阖 中涉笔成趣。 《论雅俗共赏》通过对“雅俗共赏”的文学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进 行了宏观的评价。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见解:中国 文学是从士人文化走向市民文化的过程。《谈中国诗》主要运用了比 较方法对中西诗歌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论述、评价。运用了众多比 喻,形象、生动、幽默,在谈笑风生中结束全文,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 象。《读<鲁滨孙漂流记>》写的是如何具体评论一部文学作品。伍尔 夫在文中独具慧眼地提出解读小说的一种方法——“掌握这位小说家 的透视法”,并且比较分析了作家透视法与读者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高中语文】论雅俗共赏ppt精品课件1
5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论 雅 俗 共 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论 雅 俗 共 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祝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论雅俗共赏PPT教学课件
颐.和园(yí) 参.差.(cēn cī) (2)多音字
恪.守(kè)
譬.如(pì)
勉强.qiǎnɡ 强倔强.jiànɡ
坚强.qiánɡ
禅禅禅..宗让cshháànn 率草 效率 率. .slǜhuài
二、字形辨认 雅雅俗共赏 稚幼稚 凝凝结 疑疑问 拆拆伙 诉诉说 譬譬如 壁壁垒
籍祖籍 藉狼藉 脱脱离 蜕蜕变 颐颐和园 熙熙熙攘攘 赏欣赏 偿赔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此 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 军旅生活的安宁,征人安闲无事,前一句中的 “断”,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 现了出来;后一句中的“倚”字,则微妙地传 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颔联虚写昭 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 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 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 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 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生于江苏东 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
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 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 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作品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 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__朱__自__清__ _文__集__》__里。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 士,毛泽东称颂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 高尚气节。
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 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的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 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 荡气,韵味无穷。 【思考】 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 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文语文论雅俗共赏资料PPT课件
13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4页/共73页
14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5页/共73页
15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6页/共73页
16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7页/共73页
17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8页/共73页
18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9页/共73页
42
4.(2010·河南汤阴高二期中)与下面这段话能衔接恰当的一 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 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 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 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____。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2021年7月30日解析】作者在论证了“雅”“俗”的一些特点之后,提到 了“雅俗共赏”的观点,而讨论观点时,作者从“雅”“俗” 体现的文化特点入手,分析达到“雅俗共赏”的条件,即二 者要相互协调,能够逐渐靠拢。由此,可以在相对应的段落 中找到答案。 答案:作品必须雅俗兼赏,雅方要降低一点,因为雅化越深, 共赏的人就越少;俗方要提高一点,做到“俗不伤雅”,而不 是“俗不可耐”。
第63页/共73页
63
10.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 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请简要 概括这两个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同步课件: 第1课 论雅俗共赏 语文必修5
赏读:倘若有利于国家民族,应该不顾什么生和死,哪能因为 有祸就躲避,有福却往前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 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 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 国知识分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为“自清 ”,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 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 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朱自清因为 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 动。同年,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评价他“表现了我们 民族的英雄气概”。著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 赏》等。
tuì 蜕 变 (1)duì 兑 换
寒chen 碜 (2)凄cǎn 惨
huì 诲 盗 (3)huì 晦 涩
kuǎ 垮 台 (4)kuā kuā 夸夸 其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近义辨析
(1)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两个成语都表示“下定决心,最后拼一 下以求胜利”的意思。但是“孤注一掷”偏重在尽所有力量 做最后一次冒险行动;“破釜沉舟”侧重在有坚定信念,坚 决行动。“孤注一掷”含有贬义,“破釜沉舟”一般用于略 带褒义的句子。明确了两个词语的不同,在使用或辨别时, 结合语境语意和语句色彩就能够正确处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审美视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
,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 兴,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 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 国知识分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为“自清 ”,考入本科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的中学任教 。上大学时,朱自清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 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 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 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朱自清因为 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参加了拒绝接受美国救济粮的运 动。同年,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评价他“表现了我们 民族的英雄气概”。著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 影》、《欧游杂记》;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 赏》等。
tuì 蜕 变 (1)duì 兑 换
寒chen 碜 (2)凄cǎn 惨
huì 诲 盗 (3)huì 晦 涩
kuǎ 垮 台 (4)kuā kuā 夸夸 其谈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近义辨析
(1)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两个成语都表示“下定决心,最后拼一 下以求胜利”的意思。但是“孤注一掷”偏重在尽所有力量 做最后一次冒险行动;“破釜沉舟”侧重在有坚定信念,坚 决行动。“孤注一掷”含有贬义,“破釜沉舟”一般用于略 带褒义的句子。明确了两个词语的不同,在使用或辨别时, 结合语境语意和语句色彩就能够正确处理。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审美视窗
论雅俗共赏ppt1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7
作业:
5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朱 自 清
论 雅 俗 共 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7
作业:
5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朱 自 清
论 雅 俗 共 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论雅俗共赏ppt详解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7
作业:
论
雅
俗
朱 自
共
清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5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8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社会外因 士民分界严格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7
作业:
论
雅
俗
朱 自
共
清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5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8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社会外因 士民分界严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1898年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1898年11 ),字佩弦 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后移居江苏扬州, 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移居江苏扬州, 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 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诗人、散文作家、 著名学者。 著名学者。 与其同时代人一样,他幼读私塾, 与其同时代人一样,他幼读私塾,后入江苏 省立第八中学,1916年毕业 年毕业。 省立第八中学,1916年毕业。同年入北京大学哲 学系,1920年毕业 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 年毕业。 学系,1920年毕业。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 吴凇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第六师范、 吴凇中国公学、台州浙江省第六师范、温州浙江 第十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 第十中学、宁波浙江省立第四中学、春晖中学等 校任教,1925年 受聘为清华学校中文教授。 校任教,1925年8月,受聘为清华学校中文教授。 1930年 他代理清华国文系主任。1931年到英国 1930年,他代理清华国文系主任。1931年到英国 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 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 学系。 学系。
1937年 随西南联合大学南行。抗战胜利后, 1937年,随西南联合大学南行。抗战胜利后, 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 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8于北平 病逝。 病逝。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他同 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 月刊,这是“ 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 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 长诗《毁灭》 1926年10月 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 背影》 1924年12月 踪迹》结集出版之后, 《背影》。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 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这一时期,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 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 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等。
看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雅俗 看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雅俗之争 生活中有没有雅俗之争
1932年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从这时起, 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 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 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 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 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家庭人 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 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 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 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 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 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先 后有《伦敦杂记》 新诗杂话》 后有《伦敦杂记》、《新诗杂话》、《诗言 志辨》 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志辨》、《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填写表格, 填写表格,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从上节课填写表格的过程中, 从上节课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你能得出 那些认识? 那些认识?
(1)文学的雅俗共赏由社会和其自身两方面原 ) 因决定。 因决定。 (2)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 )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 (3)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 )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 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 “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 (4)要达到雅与俗“共赏”,贯彻“文艺是为 )要达到雅与俗“共赏” 贯彻“ 大众”的原则,雅士需要理会迁就“ 的趣味, 大众”的原则,雅士需要理会迁就“俗”的趣味, 而俗士也需要学习,享受,蜕变。 而俗士也需要学习,享受,蜕变。 水浒传》 (5)《西厢记》和《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典 出标注社会发展的词语:
唐以前
唐
宋
宋以后
2找出简述每个朝代社会发 展特点的句子。 展特点的句子。 3找出文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及 他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 他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 4找出每部作品、每种文体 找出每部作品、 出现的时代及特点的句子。 出现的时代及特点的句子。
1946年回到清华,胃病更加恶化, 1946年回到清华,胃病更加恶化,他抱病完 年回到清华 成了《论雅俗共赏》 语文影响及其它》 成了《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著 1947年 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 述。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 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 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6月, 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 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 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 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拖了十几年的病体再也经 受不住煎熬,1948年 胃病复发, 受不住煎熬,1948年8月 6日,胃病复发,8月12 日于北平病逝。 日于北平病逝。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 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 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 给予称赞, 给予称赞,赞扬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朱自清的一生, 朱自清的一生, 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 生,在他有限的生命 中,他始终把自己的 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 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 在一起, 在一起,身后留下著 作二十余种, 作二十余种,约二百 万言, 万言,这是留给后人 的取之不尽、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宝贵财富。 竭的宝贵财富。
“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 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 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 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 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 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 历来争论不休。 历来争论不休。读过朱自清先生 论雅俗共赏》 的《论雅俗共赏》,你会豁然开 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 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 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 启我们的疑难之锁, 收获。 收获。
1937年 随西南联合大学南行。抗战胜利后, 1937年,随西南联合大学南行。抗战胜利后, 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 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8于北平 病逝。 病逝。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他同 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 月刊,这是“ 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 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 长诗《毁灭》 1926年10月 长诗《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 背影》 1924年12月 踪迹》结集出版之后, 《背影》。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 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朱自清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这一时期,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 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 还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等。
看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雅俗 看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雅俗之争 生活中有没有雅俗之争
1932年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从这时起, 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 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 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 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 抗战期间,由于昆明物价飞涨,家庭人 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 口多,花费大,入不敷出,生活极为困苦, 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 朱自清得了胃病,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他 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 仍日以继夜工作,进入了高产创作时期,先 后有《伦敦杂记》 新诗杂话》 后有《伦敦杂记》、《新诗杂话》、《诗言 志辨》 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志辨》、《经典常谈》等著作问世。
填写表格, 填写表格,了解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从上节课填写表格的过程中, 从上节课填写表格的过程中,你能得出 那些认识? 那些认识?
(1)文学的雅俗共赏由社会和其自身两方面原 ) 因决定。 因决定。 (2)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 )雅俗共赏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广大的群众。 (3)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 )雅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有宾主之分; 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 “共赏”者却以俗人为主。 (4)要达到雅与俗“共赏”,贯彻“文艺是为 )要达到雅与俗“共赏” 贯彻“ 大众”的原则,雅士需要理会迁就“ 的趣味, 大众”的原则,雅士需要理会迁就“俗”的趣味, 而俗士也需要学习,享受,蜕变。 而俗士也需要学习,享受,蜕变。 水浒传》 (5)《西厢记》和《水浒传》是雅俗共赏的典 出标注社会发展的词语:
唐以前
唐
宋
宋以后
2找出简述每个朝代社会发 展特点的句子。 展特点的句子。 3找出文中出现的每个人物及 他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 他们生活的时代的特点。 4找出每部作品、每种文体 找出每部作品、 出现的时代及特点的句子。 出现的时代及特点的句子。
1946年回到清华,胃病更加恶化, 1946年回到清华,胃病更加恶化,他抱病完 年回到清华 成了《论雅俗共赏》 语文影响及其它》 成了《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著 1947年 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 述。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 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 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6月, 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 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 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 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拖了十几年的病体再也经 受不住煎熬,1948年 胃病复发, 受不住煎熬,1948年8月 6日,胃病复发,8月12 日于北平病逝。 日于北平病逝。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 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 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 给予称赞, 给予称赞,赞扬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朱自清的一生, 朱自清的一生, 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 生,在他有限的生命 中,他始终把自己的 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 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 在一起, 在一起,身后留下著 作二十余种, 作二十余种,约二百 万言, 万言,这是留给后人 的取之不尽、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宝贵财富。 竭的宝贵财富。
“雅俗共赏”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 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 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以什 频率很高的词。孰雅孰俗, 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 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 历来争论不休。 历来争论不休。读过朱自清先生 论雅俗共赏》 的《论雅俗共赏》,你会豁然开 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 朗。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 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 启我们的疑难之锁, 收获。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