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文化的意涵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中国文化基础一、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二)文化的汉语词源:化化者,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三)文化的拉丁文词源拉丁文中的cultra,英法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四)“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出自十五大报告)。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关于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种。
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四层说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最早的权威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文化具有时代性和超时代性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文化通俗理解
文化通俗理解1. 文化的定义与意义1.1 文化的概念文化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域、一定群体所创造、积累并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语言、宗教、价值观念、艺术、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1.2 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它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增强人们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提升人们的素质和修养,丰富人们的生活,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 文化的分类与特点2.1 文化的分类文化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 - 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如中华文化、西方文化等; - 地域文化: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如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等; - 时代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如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等; - 学科文化: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特点,如文学文化、艺术文化等。
2.2 文化的特点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多样性:文化是多元的,不同地区、民族、时期和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 开放性:文化是开放的,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并进行创新和发展; - 传承性:文化是传承的,通过教育、传统和习惯等方式代代相传; - 动态性:文化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更新。
3.1 文化通俗理解的定义文化通俗理解是指将复杂的文化概念和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释和传达,使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接受。
3.2 文化通俗理解的重要性文化通俗理解具有以下重要性: - 拓宽知识面:通过文化通俗理解,可以让人们对不同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 提高交流能力:文化通俗理解有助于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语言和文化的障碍; - 促进文化传承:通过通俗理解,可以将复杂的文化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促进文化融合:通俗理解可以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促进文化的融合与共享。
4. 文化通俗理解的方法与技巧4.1 使用通俗的语言在进行文化解释时,应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让听众或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文化”的基本内涵
“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传承下来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首先,文化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模式。
文化包括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对事物的评价以及对自身意义的追求。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历史、地理、民族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认同和思维方式。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团结、和谐、孝道,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自由、竞争和个人权利。
其次,文化包括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理念,蕴含了社会成员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这些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秩序的维护至关重要。
例如,人们对尊重他人、公平正义、诚信等价值观的追求,都是文化对行为的引导和规范。
再次,文化包括了艺术、文学、音乐、舞蹈、建筑等方面的创造。
这些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彰显了当地的历史、风俗和世界观。
例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题,用笔墨表现出内心世界的宽广和深邃;西方的古典音乐以交响乐和室内乐为主要形式,注重和声和音乐结构的完美。
另外,文化还包括了语言、宗教和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不同地区的语言反映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念。
宗教是人们对神秘超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代表着人类对意义和信仰的追求。
习俗是人们生活中的传统习惯和行为方式,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文化还包含了教育、科学、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智力、道德和创造能力。
科学和技术是人类对自然界进行认知和改造的重要工具,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制度则是社会秩序和权利保障的框架,为社会提供了公平、公正的规则。
总而言之,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艺术和文学创造,语言、宗教和习俗,教育、科学、技术和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如何理解文化
一、如何理解文化?文化(Culture)意思是栽培、教养。
文化一词先是指个体的向善及有教养,而后指民族愿望或理想的实现。
正是文化,才使得我们与我们的近亲区别开来进化为人类。
文化是人类强有力的生存工具,但又是一种非常脆弱的现象。
现在,多数采用的文化定义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切非纯自然的东西都可称为文化。
狭义的文化是仅指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在汉语系统中,“文化”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知识的学习、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等,本属精神领域的范畴,比如,“没文化,真可怕”,“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他是文化人”等语境中含义。
而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
比如,服装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青铜文化等。
文化是无形的,就像灵魂、生命、智慧一样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存在和能量,但是由于它无形,所以只有附着在一个物体上,或者通过直观的现象表现出来,人们才能感知它。
这点给人们的表述带来了难度。
因此,我们就要通过一些“文化”的用词语境,来理解文化的含义。
这也是我们理解某些词语的通常方法。
结合语境,服装文化、饮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节日文化等,就可以理解为是穿衣习惯、饮食习惯、喝酒习惯、节日风俗等。
从语境中来理解,文化实际上就可以理解为是做事的习惯方式,习惯做法,就是习惯怎么做。
我认为文化是:1.文化是传统,是习惯,而非一时一刻的做法。
文化是长时间形成、积淀并传承下来的。
2.文化与文化之间是有差异的,文化差异的实质就是习惯做法不同。
首先是,由于不同群体所处环境不同和面临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做法也必须不同。
例如处在热带的人需要减暑,而处在寒带的人需要保温,他们的服装文化就会出现极大的差异;其次是,对于同一个问题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
以婚礼仪式为例,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做法差异就很大,所以文化一定是多元的。
一章节文化意涵-文档资料
承載意義的文 本
優
點
缺
點
•以符號學方法處理意義的 解讀,比較嚴謹 •彰顯文化作為意義之再現 的特殊性
•容易落入形式主義 •忽視符號的生產過程 •忽視文本的社會脈絡 •符徵∕符旨的一一對應 •忽視主體解讀的主觀性 與解讀的變異範圍
→互為文本性
•突破文本的僵固界線 •可以處理文本意義生產與 解讀的文本脈絡
2
本章摘要
多元的文化觀不僅顯現在理解文化的不同取向 上,也牽涉了不同的文化分類和價值爭議,例 如高級文化、通俗文化、大眾文化等區別。 多元文化源自每個社會內部不同位置群體間的 差異,不同性別、階級、種族、年齡等群體, 都各自有其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主流文化的 差異。 再者,隨著人員、事物、資訊的跨國全球流動 日益增加,我們處於文化多元更加混雜的時代。 在思考多元文化論時,不能僅是尊重差異,還 要看到這些不同差異間不均等的權力關係。我 們提出文化詮釋、批判與實踐的反思文化三層 次做為主軸。
5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一個描述性與具體的範疇; 文化就是某個社會裡藝術與知識 作品的集合;這是文化在日常用 語裡的意思,而且帶有特殊性、 排外性、菁英主義、專業知識與 訓練等意涵。 例如印象派畫作、貝多芬作品、 紅樓夢、歌劇、書法
6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一個社會範疇;文化指涉 的是生活方式之整體。
例如勞動文化、泰雅族文化、消 費文化、通俗文化
•符徵與符旨間關係的遞延 性 •打破符徵與符旨的僵固對 應
•偏重文本與文本的關係, 而未及於非文本的層面。
•意義不穩固,甚至解離。
10
→符徵鍊
文化是生產意義的表意實踐系統
文化概念 優 點 表意實踐 •強調文化再現的 操弄(書寫與論述 之系統 實踐的概念) •賦予主體或社會 群體在文化生產與 消費上的更大自由 度 •積極抵抗的可能 性 缺 點 •過於強調主體 的能動性 •主體再現的層 次與結構性變革 之間有落差 •未充分處理表 意實踐與其他實 踐的關係
第一课(文化)
文化是什么? 一.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什么
1内涵:(P6) 内涵: 内涵 ――是相对于经济 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是相对于经济、 人类全部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 其产品。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 其产品。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 的部分。 的部分。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不是自然的 ③从个人来说: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从个人来说: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需要物质载体。 如奥运会、世博会等) ④文化需要物质载体。 (如奥运会、世博会等)
一、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什么 二、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 (1)经济是基础 )经济是 政治是经济的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 决定 的文化。 的文化。 政治 决定 反映 文化
什么是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
1内涵:(P6) 内涵: 内涵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是相对于经济 人类全部 活动及其产品。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 活动及其产品。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意识形态性质 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的部分 世界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 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自 然科学和技术等。 然科学和技术等。 价值观等
政治:文化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政治:文化的含义、特征和作用1、文化的含义“文化”这个概念极为抽象和复杂,国外的学者已先后对它下过近200种定义,但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
我国的学者一般认为,文化有广义、中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大致可归纳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部分。
其中,物质文化指生产工具、生产设备、交通工具、房屋僳俱、衣饰与饮食等,社会文化是指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等;精神文化指科技知识、文学艺术、哲学、思想、信仰等。
广义的文化概念包括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部分。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它包括上述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即,科学、文化艺术、哲学、思想、信仰、风俗、习惯、人际关系、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模式等。
有的人将其归纳为:真,真理化;善,道德化;美,艺术化等三个方面。
又可归纳为两点: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2、文化的特征(1)社会的历史性文化就其本质而言,它不是单个人创造的,是处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共同创造的社会财富。
文化就其存在状态而言,不是凝固不变的,它将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
在阶级社会中,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随着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阶级性。
在社会发展中,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还具有民族性。
(2)继承性文化虽然具有随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历史性,但文化的这种历史性的特点,并没有使文化的发展完全脱离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道,任何后来的文化都包含着对以往文化的继承。
尽管社会历史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新文化也不断产生,但新文化总是在吸取以往文化的营养成分基础上产生的。
中国的文化与西欧的文化存在着显著不同的特色,是因为前者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文化传统,而后者则继承了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文化传统。
(3)抽象性文化并非指某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形态,而是指体现在这个具体表现形态之中的心智文明程度,是人们对具体文化现象进行抽象和概括,由此而形成的关于文化的概念。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第一讲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创造的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艺术表现等一系列文化现象。
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代表着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中强调的“仁爱”、“和谐”、“忠诚”等理念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使得中国社会相对保持稳定和谐。
这种思维方式也体现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体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包括诗歌、书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以及孔子、墨子、老子等众多优秀思想家的思想理论。
这些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表达方式,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例如,中国的诗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和人性的感悟和理解,展现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传统文化中重视道德的修养和行为的规范,提倡忠诚、孝顺、友善等美德。
这种道德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个人行为和社会秩序有着积极的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提倡人们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墨子提出了“兼爱”的观念,强调人类共同的利益。
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还可以理解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权贵阶级主导了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形成,传统文化受到了其影响。
这些文化传统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传承,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体系。
这种传承和发展不仅延续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也与现代社会和现代价值观进行了对话和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中国社会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又包括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
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文化:人类创造和共享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涉及的范围广泛,定义多种多样。
在这个简短的回答中,我将提供一个相对全面的描述,涵盖文化的多个方面。
1.定义文化通常被定义为人类创造和共享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这些财富在人类社会中的表达和传播方式。
它包括了人类的思想、信仰、价值观、习俗、艺术、科技和社会组织等方面。
2.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共享性:文化是人类社会共享的,它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共同认知和行为模式。
多样性:世界各地的文化各不相同,每个群体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
表达性:文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如语言、符号、仪式、艺术、建筑等进行表达。
适应性:文化会随着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和演变。
3.文化的构成要素文化由多个要素构成,下面列举几个主要的要素:语言和符号:语言是文化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用于交流和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
信仰和价值观:信仰和价值观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塑造了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决策。
习俗和社会规范:习俗是指一个群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习惯,社会规范则规定了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责。
艺术和文学:艺术和文学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们反映了人类对于美、情感和生活的理解。
科技和工艺:科技和工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群体中的成员如何互动和协作。
4.文化的重要性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它为人类提供了意义、指导和归属感,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基础。
文化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帮助人们理解和适应社会环境。
通过文化的传承和教化,人们学习到群体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信仰,成为社会中的一员。
文化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共享的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帮助群体成员建立联系,形成共同的目标和行动。
同时,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使得社会更具包容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外部的挑战和压力。
文化的含义
文化的含义2篇文化的含义(一)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财富积累的总和。
它包含了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宗教信仰、思想观念、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剧、建筑、传统习俗等各个层面的内容。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是人类社会的瑰宝和精神财富。
文化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它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塑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面貌。
文化的内涵丰富多样,它既是对过去的传承,也是对未来的引领。
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表达。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国家,能够让其公民在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中凝聚力量,团结一心,追求共同目标。
例如,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华文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和世界上独特的符号,凝聚力量让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文化还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能够滋养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思维和审美能力。
文学、音乐、艺术等艺术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表达和传播美的感受,使人们更加丰富内心的情感世界。
文化也是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它为人们提供了不断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尊重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友好合作,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世界上有着各种独特的文化宝藏,我们应该尊重并珍惜每一个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和谐多元的世界。
文化的含义(二)文化是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下创造的一系列精神和物质的成果。
它包括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制度、生活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的文化形态具有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化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认知和应对。
人类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有别于自然的物质和非物质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成为了人们进行交流和理解的重要工具。
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传统、行为、信仰、语言、艺术等。
它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可与民族、语言和宗教等地位相同。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文化。
1.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指一类人的特定文化惯例、信仰、道德、风俗等。
它主要与它们的历史传统、地域环境、社会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语言有关。
文化是一种共享的价值体系,它塑造了一群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 文化与传统文化和传统有密切关系。
传统是指长期被人们遵循和继承的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文化可以在世代之间传承下去。
它们共同构成了民族和社会的基本特征。
3. 文化与行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
人们根据文化模式表达他们的观点和信仰,制定他们的生活方式,并在社会中相互交流。
文化可以塑造人的行为方式,使人们更加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行为方式的精神内涵。
4. 文化与语言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紧密。
语言是沟通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传递文化信息和知识。
人们的语言和文化方式可以反映出文化的特点和独特性。
因此,语言和文化可以彼此影响和塑造。
5. 文化与艺术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
艺术可以作为一种语言和表达,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示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音乐、绘画和文学等可以被用来表达文化价值、历史和传统。
艺术也可以传递观点和情感,这种传达过程补充了人们对文化的理解。
总结文化是复杂而多样化的。
它与传统、行为、语言和艺术等方面紧密相连。
文化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体现。
人们应该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和社会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文概2 文化的含义
第一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什么是文化?有什么特点?1.在中国古代,文化两个字是分开出现的。
这也是中国字的独特之处,我国古代文字多用单字,很简单的几个字组合起来就能够表达出很丰富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讲一下文化的文字,文字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就是我们现在纹字的意思,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文字又有了引申的意思,和文字、文学、文章联系在一起了。
到了春秋的时候,文字又和质、物相对,具有了精神修养和美善德行的意思。
我们来看一下论语里的一段话,可能就会更深刻的了解文字的含义。
“文质彬彬”:大家可以看到这句话中有文质彬彬这个词语,大家对这个词应该并不陌生。
现在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文雅并且有礼貌的样子。
但是,在当时,文质彬彬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来看一下这句话。
其中,质的意思不是质量,而是指自然,或者说是人的自然秉性。
文指的是文化或者文饰。
孔子认为,文和质是相辅相成的,质是文的基础,文是质的升华,孔子反对文质任何一方的偏重,认为偏文或偏质都会形成片面的人格,如他所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当人偏执于自然本能,缺乏文化的理性的教养时,就会表现得粗鄙、野蛮;同样,当人一味地追求矫饰、浮华,就会表现得呆板可憎,如同机器人一样。
从这句话里我们就能够看出来儒家思想追求的是和谐,就是我们上节课所讲的中庸之道。
我们用直白一点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无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要讲究适度,写文章也要讲究“词达而已矣”就是说写文章的时候,用的词语要适度,要准确,不能少说,少说了别人看不懂,也不能多说,反复的说,那样别人会看的很烦,你写的也很罗嗦。
但是,一般人写文章不会象我们说的这么简单,总是要多说,唯恐别人不明白,所以,我们在平时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反复的修改,注意语句的凝练。
那么这种追求文和质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中国的文学中也是有体现的。
我们说中国的文学样式有很多钟,但是从风格上来区分大致会有两种:一种是以杜甫和鲁迅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一种是以李白,苏轼,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风格。
文化的定义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而深远的话题——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阐述文化的定义。
一、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艺术形式、生活方式和制度体系。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1. 思想观念:文化是人类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它包括哲学、宗教、伦理、法律、政治等思想观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2. 道德规范: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维护着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3. 艺术形式:文化是人类表达情感、审美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它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体现。
4. 生活方式: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饮食习惯、服饰风格、居住环境等生活方式。
它反映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5. 制度体系: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体系。
它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文化的特征1. 普遍性:文化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2. 传承性: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一代又一代人将其传承下去。
3. 独特性:每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体现了民族的精神风貌。
4. 时代性: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5. 普及性: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三、文化的作用1. 塑造民族精神: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2. 传承文明:文化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3. 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4. 提高国民素质:文化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文化的内涵及解读
文化的内涵及解读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含了艺术、音乐、文学、语言、宗教、习俗、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
文化的内涵十分广阔,不仅仅是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更涵盖了人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的内涵首先表现在其所包含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包括建筑、艺术品、文物等实物,而精神财富则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非物质的成果。
这些财富代表了一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发展程度,也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标识。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财富,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类的智慧,从而塑造自身的人格和思想。
二、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文化是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体现。
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甚至不同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环境、历史和人民的特点。
而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泉之一。
世界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包容他人,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存。
三、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内涵还包括历史传承和创新。
每个文化都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承载着一个个民族的记忆和传统。
通过学习和弘扬历史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根源,并传承下去。
同时,文化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文化元素涌现出来,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文化的内涵也表现在其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现代的信息技术使得人们更加容易获取和分享不同文化的内容。
这种交流与融合既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总结起来,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多样性和包容性、历史传承和创新、交流和融合等方面。
文化的含义
3. 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1)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 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
2)边际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接地带。在文化模式的边缘地带,本民族 文化特征大大减弱,外来文化的影响较中心文化增强,边际文化也常出现两种以上 文化的混合。广州比北京接受外来文化的速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冲突的角度对文化做的区分,也有 学者认为,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亚文化。一般说来,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 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 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就不同民族文化比较而言,文化或外来文化可以区分为评比性文化和非评比性文化 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比较中,可以评出之孰优 孰劣文化。在美国文化中,先进的科学,发达的教育,。。是优秀文化。 而吸毒,高犯罪率是劣性文化。非评比性文化是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 高下之分的文化。比如,握手和拥抱难分优劣。
5)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墮距
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时刻处于变化之中(自然条件的变化,不同文化之间的 接触,发明与发现)。威廉。奥格本的文化墮距(Culture Lag):由相互依赖的 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 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 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一般说来,总是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的 变迁速度快于非物质文化,两者不同步,于是产生差距。
Ⅲ 文化的结构
2. 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1)文化中心主义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 其他文化,常常敌视和怀疑为自己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必备知识点
第一课第一框《体味文化》必备知识点
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我们观察所有文化现象都主要是着眼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归结为人们的精神生活。
所以文化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4)小结:文化非经济,非政治,非自然,非物质。
3、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時候指涉規範:norm,喪禮的禮貌,具有某種強制性,而不僅僅是覺得好而已。這是規範與價值比較不一說「尊重別人」既是一種價值,又是「規範」。規範之間也會有衝突,例如跨文化之間的規範是不同的,我們對於什麼是身體的距離有一定的規範,師生之間有一定的規範,台灣與英國便不相同,好比說,我們進教室時,如果是遲到,會透過身體來表達一種文化規範,會低頭鞠躬向老師說抱歉,再走進教室;在英國上課的情況就不一樣,學生會說「sorry,I am late」,然後很自然地就走進教室;日本人在禮節上最誇張,上課遲到後會一直跟老師道歉,然後躡手躡腳走進教室,整個身體好像不見了。規範是社會性的制度,是一種人與人相互維持關係與互動的原則,有些社會學的大學課程,有時候會要大家去做違反「規範」的事,例如使用嬰兒的語氣跟同學說話時,在電梯裡大笑,用陌生人的方式跟父母聊天等…以嘗試顛覆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
二、文化的定義:
(1)有時候指涉價值:value,大家覺得是好的,例如慈悲、愛與和平。譬如說人權的價值。譬如說,進步的價值。價值之間會有某種衝突,例如,樂生保留運動(痲瘋病患),以及捷運所代表的進步與文明。經過衝突,有時候會帶來價值的重新定義,例如,捷運真的代表進步與文明嗎? 什麼是真正的進步與文明? 人權的保障難道不是進步與文明嗎? 進步與文明難道不能是對於弱勢者的一種設身處定的設想嗎?
指定閱讀:
王志弘,1999,〈文化概念的探討〉,收錄於《流動、空間與社會1991-1997論文集》,台北:田園城市。
本講次關鍵概念
一、文化的概念
什麼是文化? 這個概念放在不同脈絡下有不同的意義。文化是指「高尚」的藝術嗎? 是「意識形態」? 是人們的歷史記憶呢? 還是「觀光與消費」的行為? 宗教、社會文化指秩的又是什麼?這個概念放在不同脈絡下有不同的意義。
(5)有時候是各種象徵符號,例如影像、文字、語言等等。我們的概念是包含在語言之中的,或者說,語言便是一堆概念,根據這個因此有各種的行動。失去語言等於失去一切。我們語言當中,親屬是很複雜的,例如區分母、父系之間的關係,表、堂,上下輩之間的父/母、祖/祖母、兒/女、孫/女,同輩之間的兄弟姊妹,以及由此發展出來的伯、叔、丈、嬸、姨、姑…等等。西方人比較簡單,這也表示親屬結構的關係不同,以及行動上的不同。無論如何,這大概是集中在何謂是「我」的概念(組成是骨、皮肉:三太子。台灣傳統中的我,是在親屬下的我,我是誰,我是誰的孫子,所以社會規範,是根據這個我與他人的關係而出現的。西方出現的一個絕對的主體,我就是我,是一個邊界清清楚楚的我,社會規範就是自我的要求。當前大家的我,主要已經是西方的我了,大家開口閉口就是我覺得,我感覺,我想要,我愛與我恨)。
(3)文化有時候指涉的是「藝術」所謂high art。那我們便會說,某些東西是不夠藝術的(沒有文化)。
(4)文化有時候指涉的是宗教。好比說,當們說西藏文化,大概所談得就是佛教文化等等。宗教是很複雜的價值體系、也是某種強制性的規範(戒律),也有一定的儀式。例如說,佛教徒相信四個主要的信念:諸行無常(沒有永恆不變、獨立於條件存在的東西)、諸法無我(我是因為各種因果而成立的)、諸受是苦(苦苦:直接的感受、壞苦:打扮/shopping/大餐/唱歌/情愛/喝酒、行苦:我現在這個存在,乃是因果的結果,這本身便是苦)、涅盤寂靜(是因為我們執著於有一個獨立於條件之外的、永恆不變的東西,去除之後,苦因既滅,就近如另一個境界)。因此在規範上就會有各種誡律,希望能夠幫助我們去除掉苦因(執著於有個永恆的我)、一定的儀式(透過參拜、法會等等的來去除這個我,然後看到這個我的痛苦,也看到別人的我的痛苦,而產生慈悲)
第一講(09/21): 文化的意涵
<来源网址:.tw/~e62/HRIM/sub03/9601/class1.htm>
第一講(09/21): 文化的意涵
前言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指「高尚」的藝術嗎?是「意識形態」? 是人們的歷史記憶呢? 還是「觀光與消費」的行為? 這個概念放在不同脈絡下有不同的意義。有時候這個概念指涉「價值」(value,好比說:慈悲、愛與和平)、有時候指涉規範(norm,具有某種強制性),有時候指涉的是「藝術」、有時候則代表著「象徵符號」以及「語言」等等。更有人(主要是人類學家)把文化當成是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a whole way of life)。本週我們要釐清在不同脈絡下的意義。
(6)更有人(主要是人類學家)把文化當成是一種「整體的生活方式」(a whole way of life)。那我常常聽到的所謂多元文化,基本上指涉比較是整體的生活方式的概念。全球化下的在地文化的崩解,指的便是整個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有人就說,那這樣不是什麼都包,講了等於沒講,好像也對。但是人文社會學的重點是豐富與啟發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而不是在追求什麼像物理學、數學上的定義。所以接下來的課程,我們就來談談台灣的多元文化,主要採取的文化概念是比較寬鬆的,所謂整體的生活方式。但是又針對議題:階級、性別、種族、語言、媒體、年齡…等來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