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差异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及其文化根源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差异及其文化根源摘要人类交际有两种渠道:语言的和非语言的。
非语言交际指的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
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概括了中西方非语言交际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文化根源I. 非语言交际概述I.1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关于非语言交际,西方学者提出的定义很多。
有的定义很简单,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Malandro et al, 1989: 5)。
有的定义则比较具体,如“非语言交际是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或行动,这些属性和行动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的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Burgoon and Saine, 1978, 见 Malandro, 1989: 7)。
或“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即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Samovar et al, 1981: 156)。
I.2 非语言交际的作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对语言交际起到的是强调和补充的作用。
具体地说,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发挥其辅助作用:1)重复(Repetition)。
例如,你告诉某人,办公楼在教学楼的西面,同时用手指向西方给以重复。
2)否定(Contradicting)。
非语言交际所表达的意思可以完全与语言行为相反。
例如,甲对乙说:“你干得不错。
”同时却向丙使眼色表示不满。
3)代替(Substituting)。
有时不用讲话,只用非语言行为就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父亲批评儿子时,儿子一句话也不说,却满脸不服气,还用眼不时斜瞟父亲,父亲也就知道儿子的态度了。
4)补充(Complementing)。
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到修饰和描写的作用。
例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以后,一面检讨,一面以沉痛或后悔的表情表明懊悔的心情和态度。
中国和法国间非语言交流的异同
中国和法国间非语言交流的异同摘要:中国和法国的非语言交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国的文化差异。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里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即文化、社会规范、个人行为和面部表情。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中国和法国两国人的非语言交流,但不包括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手势和姿势。
这些是文化因素,与法国人的社交方式和中国人的社交方式一样。
但是,它们不是我们在其他国家所能看到或使用的。
对于中国人来说,用手势或姿势来表示“我”“我爱”“你”或“你想要”等表达感情时,法国人可能会用其他方式来表达。
同样,中国人用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时,法国人可能会用其他方式来表达。
这两种方式都是重要的非语言交流形式。
关键词:文化;社会规范;个人行为;面部表情1文化差异在中国,有一些非语言交流的惯例,但是对法国人来说并不适用。
例如,在法国,在某些场合中(如婚礼),人们用手触摸头部的动作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
同样,中国人握手时常常是两只手同时伸出,这也是不礼貌的。
然而,中国人见面时握手或拥抱也是常见的。
此外,在中国的某些场合中(如葬礼),人们会把手放在别人的肩膀上。
然而,法国人则会把手放在别人身上。
类似地,在法国,人们可以用身体接触来表示友好。
例如,一个人可以用身体接触来表示道歉、安慰或安慰。
在中国或法国都有一些文化差异。
例如,在中国和法国都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
这些文化符号反映了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例如,在中国人看来,“数字”代表着幸运和财富;而在法国人看来则是一种禁忌:“22”这个数字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4”是个非常吉祥的数字;而对于法国人来说这个数字则是一个禁忌;“6”代表着完美和成功;“8”代表着幸运和财富。
1.1数字法国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它对法国的数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文化三位一体的宗教传统确定了数字“三”在法国人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被冠以完美和谐之意,备受青睐。
与中国人最大的不同是,法国人视偶数为不祥,奇数为大吉(十三除外),因为他们认为偶数隐含分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不同文化之间的礼仪差异常常导致误解和不适,尤其是在中泰文化间。
本文将探讨中泰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礼仪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以促进良好的文化交流和互理相待。
1. 目光接触在中文文化中,目光接触被视为一种尊重和信任的表达方式。
当人们进行交流或面对面的对话时,保持适度的目光接触被视为礼貌和诚意的体现。
然而,在泰国文化中,持续的目光接触被认为是不尊重的。
当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持续而强烈的目光接触,以免让对方感到不适。
2. 姿势和动作在中文文化中,坐姿端庄、手势稳定被视为得体和礼貌的举止。
而在泰国文化中,交谈时坐得更加放松自在,使用手势较多也是常见的。
因此,在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应该着力放松自己,采用更加开放和动态的姿势和手势,以更好地适应泰国文化的习惯。
3. 礼貌用语礼貌用语在中泰文化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文文化中,使用适当的客套话和敬语被视为一种对对方的尊重和示好。
然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直接且简洁的语言,过多的客套话反而被认为是虚伪和拖泥带水。
因此,在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应该避免过多地使用礼貌用语,并尽量使用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
4. 身体接触身体接触在文化间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除非和熟悉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多的身体接触,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而在泰国文化中,人们更加习惯于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或靠近对方说话。
在与泰国人交往时,我们需要更加开放和接受一定的身体接触,以示尊重和亲近。
5. 微笑微笑在泰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泰国人习惯于用微笑来表达欢迎、善意和友善。
无论是商务场合还是日常交流,微笑都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中国文化中,微笑的意义相对较为复杂,不同情境下的微笑传达不同的含义。
因此,在与泰国人交流时,我们应该学会用微笑来传达友善和善意,以更好地融入泰国文化的交际方式。
总结:中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方面存在差异,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是建立良好跨文化交流的关键。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功能及范围1.1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我们将不同文化的人们一起交往的过程称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大致可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中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
它指“非语言交际指那些不通过语言手段的交际,包括手势,身势,眼神,面部表情,体触,体距等。
”(胡文仲1999 )语言行为以外的交际方式都可以看作非语言交际。
身势语是主要的交际形式,它在整个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1.2非语言交际的功能非语言交际在大多数情况下与语言结合使用,从而具备了重复功能、否定功能、替代功能、补充功能、强调功能和调节功能。
例如,表示欢迎时人们会微笑着伸出手; 不满意时通常皱眉、摇头; 告诉对方所要东西在桌子上时会指向桌子的方向等。
1.3非语言交际的范围非语言交际包括的范围很广,分类方法也很多,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可将其粗略地分为四大类:(1)体态语。
包括基本姿态,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各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比如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触等身势语。
(2)副语言。
包括沉默,话语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
(3)客体语。
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个人用品的交际作用,家具和车辆所提供的交际信息。
(4)环境语。
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等。
(刘晨华2002 :93)二、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2.1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密切联系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和共同拥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并作为一种社会遗产传之后代,具有一种共同的社会属性。
”(杜学增2000:3)在非语言交际领域中,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两者密不可分,离开了文化的非语言交际是没有意义的,更不可能很好地进行交际,甚至会产生文化差异的冲突,阻碍跨文化交际。
因此非语言交际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一定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只有对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有着比较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中美差异
一、简单介绍人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交际,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当然是通过语言。
当语言被记载下来的那一刻,语言就可以完全从它发生的语境中脱离出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自我包含的过程。
对人类来说,很显然语言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它却不是人类交际的全部。
非语言交际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有力的补充。
通过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人可以更好的了解他人。
一些学者发现,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两者是互相依附的。
这在大部分的情况下确实是正确的。
但是在某些场合下,肢体的行动与所说的相互对立。
当这一情况发生时,我们就要去找到进一步的信息,或者通过语境来猜测说话者表达的真正含意。
二、学习非语言交际中身势语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尽管我们也许没有意识到,当我们与别人交流时,我们所使用的远远超出了语言本身。
通过表达,我们同时也在用肢体来表达我们的感情,比如说微笑或是伸出手来表示欢迎等等。
在大家看来,点头意思是“是”,张开手挥舞是在说“再见”,在别人说话或是听讲座是靠在椅背上或是打哈欠表示缺乏兴趣,感觉无聊。
但是,在某些文化背景下,以上所提到的身势语却表达了其他的含意。
对斯里兰卡人、尼泊尔人、一些印度人、一些爱斯基摩人来说,点头不是“是”而是“不是”。
所以为了用外语和别人有效的交际,我们应该知道伴随语言同时产生的姿势、身体运动所表达的意思。
三、身势语在中国和美国的具体种类和应用(一)交流时的安全距离不同的人对人们在交流时应保持的安全距离有着不同的见解。
研究表明,在美国,人们在社会和商业关系中,主要有四种距离:亲密、个人、社会和公共。
其中,亲密距离是指45厘米到直接肢体接触之间,产生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如丈夫和妻子;个人距离指45厘米—80厘米,主要发生于朋友、熟人、亲戚之间;社会距离指1.3米—3米;而那些在一起公事或在社交聚会中谈话的人通常都要保持更远的距离,这就是公共距离,通常情况下在公众发言或教师在教室中都属于公共距离。
还有一点我们要时刻记住,那就是大多数的英语国家都不太喜欢人们靠他们太近。
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
3. 属地原则
属地原则就是“入 乡随俗”,即迎合沟通 所在地的文化习惯。
跨文化沟通
4. 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是跨文化沟通的一项极其重 要的原则,是指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要 做到既不完全固守又不完全放弃本土文化, 力求在本土文化和对方文化之间找到平衡 点,要掌握“度”,过或不及都会给跨文 化沟通造成障碍。
项目
跨文化沟通
跨文化沟通
第四节跨文化沟通
1
跨文化沟通的内涵
2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3
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4
跨文化沟通的途径
跨文化沟通
一、 跨文化沟通的内涵
跨文化沟通通常是指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之间发生的沟通行为。
跨文化沟通
二、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 因素主要包括语言差异、 非语言差异、民族差异、 情境文化差异等。
地域间文化冲突
跨文化沟通
4. 情境文化差异
1
2
高情境文化 低情境文化
跨文化沟通
三、 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1. 2. 3. 4.
尊重原则 平等原则 属地原则 适度原则
跨文化沟通
1. 尊重原则
尊重是有效跨文化 沟通的基础。不同文化 背景的人有各自不同的 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 宗教信仰。
跨文化沟通
2. 平等原则
跨文化沟通
二、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语言差异
因素
情境文化 差异
非语言差异
民族差异
跨文化沟通
1. 语言差异
国家间的语言差异 地域间的语言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礼仪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往过程中,礼仪往往决定着彼此间的态度和关系。
中泰两国有着各自的礼仪传统和规范,本文将探讨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中国和泰国在非语言交际的礼仪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目光礼仪、手势礼仪、空间礼仪、时间礼仪以及称谓礼仪等方面。
目光礼仪:在中泰文化中,目光交流的方式和频率有所不同。
中国人倾向于避免直接对视,尤其是在表达不满或批评时。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对视,以表示友好和尊重。
手势礼仪:中泰两国的手势礼仪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差异。
例如,泰国人常常用双手奉上食物,以示尊重和礼貌,而这一行为在中国的礼节中并不常见。
空间礼仪:中国人注重私人空间,交谈时保持一定的距离。
相比之下,泰国人可能更倾向于身体接触,他们用身体接触来表达友好和亲近。
时间礼仪:中泰两国对于时间的观念有所不同。
中国人一般比较守时,而泰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对较为宽松。
在泰国,迟到是常见现象,他们往往将这视为对对方的尊重。
称谓礼仪:在称呼对方时,中泰文化也有所不同。
在泰国,一般称呼对方为“P”,表示尊敬。
而在中国,则更倾向于使用“先生”、“女士”等称谓。
以商务场合为例,一位中国商务人士到泰国进行谈判。
在会议期间,泰国方人员不断用手势来加强他们的观点,且经常直接与对方身体接触。
而中方人员则尽量避免直接对视,并且保持一定的距离。
这个例子就展现了中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礼仪上的差异。
再举一个例子,在一次商业聚会中,一位中国商人和一位泰国商人相遇。
泰国商人不断赞美对方的商业成就,并经常使用头衔来称呼对方。
而中国商人则更注重平等,他们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或者使用“先生”或“女士”来称呼对方。
这个例子也展示了中泰两国在称谓礼仪上的差异。
中泰文化非语言交际的礼仪差异体现了两个国家在文化、历史、社会等方面的独特性。
中外非语言交流的差异性-精选文档
中外非语言交流的差异性The Differences in paralangua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ernGuo Jianghong:The differences in paralanguage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shows the intercultural features.The reason for these differences i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ultures.It helps to improve our abilities of observation and presentation when we are aware of these features in this world with more and more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Keywords: Paralanguage Difference Culture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我们一般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称为自然语言,把体态语等无声的伴随语言称为非自然语言。
在多数情况下,非自然语言是在口头语的运用中产生的,而且常常是无意识流露出来的。
人们运用非自然语言的时间比口头语早。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面部表情是体态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罗曼 ?罗兰的话适合于对整个非自然语言的评价。
非自然语言的交流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人们可以在学校里学习语言、语法,但学会非语言交流比较困难,非语言交流能力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锻炼提高的,用某种特定的手势、眼神、动作或借助一定的外物等辅助交流工具表达特定信息的能力。
非语言交流具有跨国、跨文化的传播功能,亦深受文化、亚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际固然重要,但非语言交际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双方交流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深入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减少误解和冲突。
本文将首先介绍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然后分别阐述中英两国在非语言交际礼仪方面的主要特点。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时间观念以及服饰礼仪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需求。
本文也希望能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二、非语言交际概述非语言交际是指通过语言之外的各种符号和方式来传达信息、情感、态度和关系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超越了语言本身的重要性。
非语言交际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触摸行为、时间观念、服饰打扮等诸多方面。
这些元素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解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对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非语言交际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表达情感、态度和尊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交流过程中,中国人倾向于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避免过于亲密或疏远的举动。
同时,中国人重视礼貌和谦逊,常常通过点头或微笑来表示认同和尊重。
相比之下,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则有其独特之处。
英国人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因此在交流时更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
非语言文化交际及其文化差异
非语言文化交际及其文化差异nonverbal communication组员:马慧敏王敏曹师骏王杉郭健Main content1.什么是非语言交际Defineing nonverbal communication2.非语言交际的特定与符号characters and notes of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1,除了语言,人们还使用其他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送各种信息2,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其中,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
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疑绝,疑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差异分析
中美非言语交际的差异分析发表时间:2020-12-09T07:18:44.32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2期作者:孙文[导读] 第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第二,中国的非语言交际在哪些方面有别于美国。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市 401331摘要: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两种手段。
在人类的整个历史中,语言是在人类之后出现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际的频率不断增加,近年来,对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得到了社会语言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对于大多数专家来说,在社会背景下,人们用来传达信息的口头交流量不超过35%。
换句话说,非语言交际在人类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需要更好地认识到母语和目标语言在非语言交际中的差异,以便人们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合理地进行交流。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差异;启示1.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跨文化交际。
关于如何适当对待国家间非语言沟通的研究有了极大的增长。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两国在贸易、文化、经济等方面的接触与合作逐渐兴起。
因此,如何看待两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非语言交流差异,在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两国非语言交际的差异,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一,什么是非语言交际;第二,中国的非语言交际在哪些方面有别于美国。
2.中美两国在非语言交际方面的差异2.1身势语身势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手段,在言语交际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
它指的是对身体运动交流的解释(王腾腾,2015:145)。
身势语的范畴包括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眼神交流和触觉。
下面,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身势语的差异。
2.1.1姿势姿势,或肢体语言,是指人们用身体的一般方式。
在中国,当被介绍给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地位很高的人时,所有人都必须站起来,这是一种表现谦虚、尊重和礼貌的方式。
而在美国,无论这个人是谁,女人在遇到同样的场合时都不需要站着。
国内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论文.
国内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论文2019-12-031手势表达同一种手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将会才呈现出不同的交际效果。
在脖子下面平放手掌,中国人将会将此视为杀头的意思,而对于英美人来说,却意味着他们已经吃饱了。
并且即使是在同一个民族中,相同的手势也会有不同的内涵。
由于不同民族的手势表达方式不同,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手势表达。
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非语言交际差异进行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弄懂不同手势在各个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意思。
英美人通常在表达希望事情能够进行顺利时将会将中指放在食指上。
对路旁的司机向上伸出大拇指,则表示美国人希望能够打到车。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有些手势也逐渐走向了国际化,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身势表达中国人和英美人在身势表达上也有不同。
英美国家的师生在课堂中的坐姿和站姿与中国的师生就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的教师会认为英美国家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太随便,教师的约束和管理力度不够,很难在学生中树立自身的权威。
但是英美人却对我国的教育方式很不认同,觉得我国教师对学生太过严厉和苛刻,教学管理过于死板,使学生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这便是不同文化背景和观念所带来的身势表达差异。
3身体接触身体接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存在的不同。
第一,握手。
握手是国际交流时最为普遍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握手来表示亲热友好。
但是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握手时的表达习惯不太一样。
英美人在握手时习惯握手时仅仅有力,然后便非常迅速的松开,并保持双方之间适当地距离。
但是中国人作为传统的礼仪国家,对握手很是讲究。
首先先握手,然后为拉近关系,便不断的相互靠近,牢牢抓住对方的手进行寒暄,以便充分表达热情。
同时为了进一步表示尊重,甚至有时还会伸出双手去握。
这种握手方式会让英美人觉得十分不自在和尴尬。
中国人同时也会觉得美国人的握手方式太过于冷淡,缺乏热情;另外,异性之间握手顺序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女方没有握手的意思,英美国家的`男士不能主动伸出手要求和他握手;第二,拥抱和亲吻。
中西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距解析
中西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别解析一、体态语(bodylanguage)包括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
面部表情中最主要的是眼神。
身体动作又称身势,其中最主要的是手势。
(一)面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在所有非言语的交际方式中,脸是我们感情最重要的广播员。
人们会用笑容、拉长脸、脸红、皱眉等表情来表达高兴、生气、害羞和思考等感情或内心活动,这能够说是人类文化的共性。
但因为感情的表达是在文化背景中习得的,它们的表现往往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我们通常认为西方人肢体动作多,面部表情丰富,喜怒哀乐尽现于脸部,而且面部表情与自己的语言内容以及交谈对象的反应相配合。
而西方人认为亚洲人喜怒不形成于色,难以琢磨,即使家庭遭遇了不幸也要对客人笑脸相迎,这常让外国人困惑不解。
有时,同样的面部表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信息也不同。
通常我们认为,人们会因特别高兴的事情而大笑,而菲律宾人的大笑所表达的则是同情的意思;在中国文化中,咂嘴唇表示有滋有味,而英国人却表示没有滋味;我们中国人用笑脸迎接贵客到来,而美国的印第安人却用哭泣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
(二)眼神(eyelanguage)英语格言“Nevertrustapersonwhocan’tlookyouintheeyes.”(不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告诉我们:眼神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交际行为。
不过,同一目光行为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所表达的意义可能完全不同。
中国人在交谈时,不直视对方,并且有意地回避目光的持续接触,以此表示自己的谦卑或对对方的尊敬。
英美人交谈时,则习惯于直视对方,眼光直接接触,表示感兴趣。
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
这种眼神文化的差异,使得英美国家的人会因为中国人避免与自己实行目光交流而认为对方瞧不起自己;而中国人则会因英美国家的人总是盯着自己而感到对方无礼。
在俄罗斯,母亲让小孩说真话时常说“看着我的眼睛”。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交际(verbal communication)和非言语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
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人们的交际行为中,"言语交际所传达的信息仅占35%,而65%的信息则是通过非言语交际来传递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把握了各种非言语形式的不同含义,把它们放置在恰当的文化背景下,才能达到我们交际的目的。
本文拟对非言语交际在不同文化中表现的差异进行研究,探讨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及如何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培养这种能力。
一、非言语交际的内涵对于非言语交际的含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
美国著名学者萨默瓦(samovar)认为"非言语行为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接收者或输出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
这些因素既可以人为的生成,也可以由环境造就"。
在本文中,非言语交际指的是一个人不张口说话,不动笔书写的一切行为,它主要伴随在口头交际中,通过交际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来更真实地表达感情和态度。
二、中西方文化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人们在语言交流过程中,会时不时的伴随有各种各样的"小动作",这些小动作其实也是对交际的一种补充。
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1,体态语。
非言语交际中最常见的就是体态语的运用。
体态语是指人们利用姿态、动作,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传达信息的非言语行为。
下面就手势、面部表情、目光语等等来分析一下这种差异性。
一、手势上的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下,人们利用手势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一方面,相同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有不同的含义。
美国人用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圈,其余三个手指向上伸直,表示"OK",即同意、赞成;英国人用此表示顺利、不错和许可;在日本,这一手势表示钱,阿拉伯人用其表示深恶痛绝并同时使劲咬牙。
谈中国人和西方人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谈 中国人和西方人非语言交 际的差异
马立 杰 ( 吉林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1 3 0 0 1 2 )
体态 语 是 非语 言 交际 的重 要 组成 部分 , 它包 括 眼神 、手 姿 、 身势 、 面部 表情 、眼 神接 触等 非语 交际 。
1 . 身姿
的标 志 。 中国人 会用 微 笑迎 接 宾客 ,即 使 是当客 人 的家 庭遭 遇苦 难 的 时候 ,而美 国人 几乎 从不 掩饰 自己的 内心悲痛 。
摘 要 :在 经 济全 球化 过 程 中, 学 习跨 文 化 交 际 变得 愈 发 的 重 或消 极 的非 语 言信 息 。在跨 文 化环 境 中 ,能够 从参 与 者所 采取 的
要。跨 文化 交际 包括语言 交际和非语 言 交际。本文对非语言 交际中中 姿势 及 所要 传达 的 意义 中 看 出显著 的 差异 。例 如 ,美 国人 喜欢 在
实践 价 值
会选 择 站着 与在 上 司 、长 辈或 上级 交谈 以表达 对他 们 的尊 敬和 重 视 ,而年 长 、地位 比较 高 的人通 常会 采取 坐姿 说话 2 . 手势 语
关键 词 :非语 言 交 际 ;文 化 差 异 ;跨 文 化
一
、
引言
人 们也 可 以通 过手 和 手指 的动 作 ,而 不是 采刚 语 言 ,来表 达 的 核心 ,在整 个交 际 中起 着非 常重 要 的作 用 。但 是 ,手势 语在 不
部 表 情是 表达 情 绪 ,表现 出人 际交往 的 态度 及对 他 人评 论做 出 非 关 系 决定 的 , 即使 是 公认 的微 笑 也不 例 外 。在 中国 ,微笑 有 时也
非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1.1 体态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 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即传递 交际情感的表情和动作。 体态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首先是姿 势语的差异。从站姿看 , 男性站立的姿势比女性更放松 , 他们
常常一只脚伸出去, 上身稍往后仰, 身体呈扩张型, 并且经常 变动体态, 显得很兴奋、 活跃。 而女性更倾向于直接面对对方,
பைடு நூலகம்相差无几 。
2.3 运用的策略。女性在交际中表现得比较合作, 礼貌程 度大于男性 , 很少发生频繁使用非语言打断对方发言的情况。 相比之下, 男性在交际中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 倾向于由自己 来控制话题的选择与说话的机会, 经常使用话轮转换, 打断对 方发言, 侵犯他人空间。 使用体态语时动作有力, 幅度大。 并且 当自己说话被打断时, 男性一般都会发出明确的抗议行为, 而
非 语 言 交 际 中 的 性 别 差 异
秦 为民
(湖北民族学院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恩施 445000 )
摘 要: 非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是跨文化交际研 究的微观领域。笔者从非语言行为、 非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 分析 了非语言交际中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和成因。
关键词 : 非语 言交际 性别差异 成因
女性则多以沉默的方式应对。 2.4 种类的偏好。男性在非语言交际中, 使用的动作语多
于表情语, 体态语行为多于副语言、 客体语和环境语行为, 而 女性则相反。此外 , 在使用非语言声音这类副语言时, 女性的 语音低于男性, 但在语调上更偏爱升调。
二、 非语言交际性别差异的形成原因 1。 生理 因素的影响
1.非语 言行 为差异
上, 女性更注意掩饰自己的体味, 她们更多使用香水, 尽量避 免食用容易留下体味的食物, 如葱、 蒜;在衣着服饰上, 女性的
国内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论文
国内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论文国内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论文国内外非语言交际的差异论文篇11手势表达同一种手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将会才呈现出不同的交际效果。
在脖子下面平放手掌,中国人将会将此视为杀头的意思,而对于英美人来说,却意味着他们已经吃饱了。
并且即使是在同一个民族中,一样的手势也会有不同的内涵。
由于不同民族的手势表达方式不同,每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手势表达。
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非语言交际差异进展深化的认识和理解,弄懂不同手势在各个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意思。
英美人通常在表达希望事情可以进展顺利时将会将中指放在食指上。
对路旁的司机向上伸出大拇指,那么表示美国人希望可以打到车。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有些手势也逐渐走向了国际化,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身势表达中国人和英美人在身势表达上也有不同。
英美国家的师生在课堂中的坐姿和站姿与中国的师生就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的老师会认为英美国家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太随意,老师的约束和管理力度不够,很难在学生中树立自身的权威。
但是英美人却对我国的教育方式很不认同,觉得我国老师对学生太过严厉和苛刻,教学管理过于死板,使学生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这便是不同文化背景和观念所带来的身势表达差异。
3身体接触身体接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传递的情感信息存在的不同。
第一,握手。
握手是国际交流时最为普遍的一种交流方式,通过握手来表示亲近友好。
但是中国人和英美人在握手时的表达习惯不太一样。
英美人在握手时习惯握手时仅仅有力,然后便非常迅速的松开,并保持双方之间适当地间隔。
但是中国人作为传统的礼仪国家,对握手很是讲究。
首先先握手,然后为拉近关系,便不断的互相靠近,牢牢抓住对方的手进展应酬,以便充分表达热情。
同时为了进一步表示尊重,甚至有时还会伸出双手去握。
这种握手方式会让英美人觉得非常不自在和为难。
中国人同时也会觉得美国人的握手方式太过于冷淡,缺乏热情;另外,异性之间握手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假如女方没有握手的意思,英美国家的男士不能主动伸出手要求和他握手;第二,拥抱和亲吻。
跨文化沟通障碍非语言信息差异
跨文化沟通障碍——非语言信息差异
此外,语气和语调在非语言信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 气和语调说出来,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在某些文化中,高声和强 硬的语气可能被视为自信和权威的象征,而在其他文化中,这样的行为可 能被视为粗鲁或挑衅
为了克服跨文化沟通中的非语言信息差异,我们需要增强对不同文化的敏 感度和理解力。了解不同文化的非语言信息解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 确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情感,从而减少误解和冲突。同时,提高我们的跨 文化沟通能力也有助于建立更深入、更有效的跨文化交流
20XX
跨文化沟通障碍— —非语言信息差异
XXXX
跨文化沟通障碍——非语言信息差异
目录
跨文化沟通障碍——非语言信息差异
在跨文化沟通中,语言信息并非唯一的交流方式。事实上,非语言信息在沟通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表情、肢体语言、语气和语调等。然而,不同文化背 景下的非语言信息解读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可能导致跨文化沟通中的误解和障碍
THANK YOU
首先,面部表情在非语言信息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文化对于面部表情的解读可能大相径 庭。例如,某些文化可能强调公开表达情绪,而另一些文化可能更注重内敛和谦虚。在一 种文化中,微笑可能表示友好和亲近,而在另一种文化中,相同的微笑可能被解读为敷衍 或尴尬
其次,肢体语言也是非语言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文化对于肢体语言 的解读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某些文化可能鼓励直接的身体接触以表示 亲近和信任,而在其他文化中,身体接触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冒犯
浅谈中德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2012.12学教育48语言研究浅谈中德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许多(成都师范学院外语系,四川成都611130)[摘要]作为跨文化交际中起重要辅助功能的非语言行为,在实际交际中发挥着难以磨灭的延伸作用,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差异赋予了不同国别非语言行为的不同含义。
本文从副语言、身势语、体距三方面分析了中德两国在非语言行为上的差异表现,进而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讨论了适应这些非语言行为之文化差异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德;跨文化交际;非语言行为;文化;差异一、前言非语言行为是相对于语言行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除语言因素以外,对输出者或接受者含有信息价值的其他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人为地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加深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中国和德国的交流越来越多,本文试从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行为角度,分析中德文化交际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以实现两国在政治、经济、民间等交往上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
二、中德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的具体表现由于语言的使用规则不同,常常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意识地使用一种语言的标准规范来解释描述另一种语言,导致交际的预期目标大打折扣。
此时,在直接交际活动中利用好副语言、身势语言、身体距离等非语言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具有重复、否定、替代、强调、调节的功能。
接下来本文将根据非语言行为的四个表现类型来列举其在中德非语言行为上的文化差异。
首先是副语言的差异,指的是交际中的音量、音速与音调等能够表达交际者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起语段(supraseg-mentals),还可以指用叹息、咳嗽、呻吟来传递某种信息的类语言行为。
中国人在谈话中停顿被视为深思熟虑的表现,而德国人则对此深感别扭,说话很少停顿,通常会对中国人在交谈中的沉默、微笑、点头视为不重视。
其次是身势语的差异。
指的是交际者过程中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这些身势语在交际过程中具有说明、情感表露、象征、适应性以及调节等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
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
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
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
诫如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
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
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
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
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
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
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
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
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
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英语中有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
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
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头不算摇头算”。
印度人则以摇头或歪头表“同意接受”。
英语国家的“OK”手势已为中国人所熟悉,但文化不同,其意思也大相径庭在美国及欧洲广泛使用于各种场合,表示“好”或“是”,但一位西方商人和日本商人谈判结束之后,在签订合同时向对方作了OK手势后.却发现日本商人的态度突然变了。
在西方人看来,OK表示“很高兴我们谈成了这笔交易”,但日本人却理解为“他在向我们提出要钱的暗”;因为在日本,OK手势就像硬币形状一样,表示“钱”的意思。
法国人理解OK手势为“零”或“不值钱”,在德国和巴西等国,这一手势是非常粗鲁的,甚至是侮辱性的。
在跨文化交际中,同一动作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有时甚
至是截然相反或对的。
例如:中国人在对人讲话时,为了防止唾沫外溅或口臭,用手捂住嘴,英语国家的人就误以为他们在说谎话。
中国人认为女子拿杯子时小指弯曲很优雅,英语国家的人则认为这有点故作优雅,是表示我不想弄手、不能乱摸东西的意思。
有些体态语则是英语文化中所独有的。
如英语国家的人用不断转动手上戒指的动作,表示情绪紧张或不安。
英、美、加等国家的人是面对开过来的汽车,右手握拳,拇指翘起向右肩后晃动。
这些行为在汉语中是没有的。
所以在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应明确各种非语言行为的确切涵义,有利于顺利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身体行为还包括交谈者之间的距离。
在美国和大多数北欧国家。
人们相互之间交谈的距离是18—36英寸。
而亲密朋友之间交谈的距离是6~18英寸,拉丁美洲人之间交谈的平均距离则是6—18英寸,这个距离对非拉丁美洲血统的美国人来说是关系密切的表现,因此美国人认为拉丁人热情冲动,傲慢专横,办事性急:而拉丁人则认为美国人冷漠无情,漠不关心,性格孤僻。
事实上,在拉丁美洲人看来,触摸是一种“谈话”的方式,见面时拉丁人触摸表示问候“喂”或作为一种请求的方式,如“我能和你谈~谈吗?”。
在拉美国家里,妇女见面要相互触摸、亲吻和热烈拥抱,男子也是如此,然而非拉美的男性和女性几乎从来不像拉丁人那样相互触摸,初次见面时,只是相互点一点头或轻轻握一下手。
由于文化差异,非语言行为表达不尽相同,同一个动作或行为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非语言行为引起的误解屡见不鲜,这种误解甚至会造成沟通受阻,谈判失败,合作受挫。
由此可见,对对方文化有所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身体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也可见一斑。
1.2时间、空间安排
英美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可以人为地进行切分或组合的具有实体性(tangibility)的东西。
英美人习惯于一个单位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因此特讲究计划的周密性。
社交活动中,提前预约被视为必要的礼貌行为。
与英美人打交道.守时至关重要一例如你在美国念书,不按时交付作业,教授可能因此降低你的作业分数,甚至拒绝批改你的作业。
与外商打交道,能否遵守期限,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团体或个人的信誉与利益.有时还牵涉到法律责任。
时间、空间安排就是社交规范的无声的语言,如在中国文化中,主为“上”,为“先”,为“正”,副为“下”,为“后”,为“偏”,主要人物通常走在人群的前面,坐在最前排居中,宣布开会后第一个发表讲话,其他人依职务或重要性依次向后排。
但中国的座次安排有时与国际惯例不相符,如中国文化中.普遍认为“左为上:’。
“右为下”,男左女右就是历史传统中男尊女卑的遗风,但通常的国际惯例却是“以右为上”,其他还有“居中为上”,“前排为上”,“面门为上”等,因此在谈判厅,通常使用横桌,客人面门为上,主人背门为下,首席谈判手居中,如有翻译,翻译居主谈右侧以示尊重,其他人依重要性依次向两边排列。
用汽车接送客人也是交往中极常见的活动,汽车中座次的安排同样体现着对客人的体贴关心和尊重。
以双排五座小车为例,通常副驾驶座因其遇到事故时危险系数相对较高通常属于保镖或秘书,而客人通常坐在最安全的后排司机对角线位置。
如果是私家车.主人亲自接送的话.副驾驶位不能空着,因为这是对主人的不敬.把他当司机看待。
2.非语言交际与跨文化交际
非语言交际系统和语言交际系统,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
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系统也不一致。
在跨文化交际中,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非语言行为。
在跨文化交际中.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还要严重,因为非语言行为一般是情感、情绪和态度的表露。
然而,许多人以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只是语言.他们比较注意语言交际行为的正确性、合适性和可接受性,却易忽视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频频发生。
其实,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比语言交际行为所起的交际作用更大,在语言交际发生障碍时其代替、维持甚至挽救交际的作用则更不可低估。
因此,学习者在把英语当作外语或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要同时关注语言和非语言交际体系,因为在面对面的口语交际中,它们是同时发生的。
但是学习非语言交际体系并不容易,因为非语言交际所体现的文化是如此之多,文化学习的障碍很多情况下是非语言的而不是语言的。
总之,非语言行为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求语言得体,而且要求非语言行为的得体,以达到正常的交目的,而“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入门问讳”则是跨文化交流的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