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区域卫生规划
(2)中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 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国家的宏观调 控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去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与计划经济相适 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卫生机构按 部门、地方行政隶属关系设置,多部门管理 。区域卫生规划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 的卫生计划模式,使卫生事业从粗放型增长 向集约型增长转变。
对不合理的卫生资源的布局和结构 进行调整。在供大于求地区,严格控 制增量、遏制增长势头、将存量从结 构和空间分布上向短缺地方调整;在 供小于求地区,采取适宜政策促进发 展。
(3)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 效利用,着眼于提高卫生事业的综合服 务能力,明确各层次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的地位、功能及相互关系,形成功能互 补的、整体的、综合的卫生服务体系。
三.区域卫生规划的意 义
1.区域卫生规划是国家对卫生事 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将逐步建立在国家 宏观调控之下各级政府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的卫生事业管理体制,将国家的卫生事业发 展规划落到实处,确保卫生事业朝着正确的 方向发展,使各区域卫生事业的发展与当地 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 健康需求相协调。
(4)加快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对区域内所有卫生资源实行全行业管理。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敢于冲破现有条条框框的约束,边规划,边 调整。
其实质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自然生 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人群疾病负担、主 要卫生问题和卫生服务需求等因素,确定区 域内卫生发展目标、模式、规模和速度,统 筹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区 域内卫生服务质量和数量,向全体居民提供 公平、有效卫生服务的过程。
二.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目 标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区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 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区域卫生规划
区域卫生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确保区域内居民的健康和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计划。
其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提高区域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首先,区域卫生规划需要建立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这包括提供全面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诊所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于卫生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区域卫生规划还需要制定预防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
这包括加强传染病监测和报告体系,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供紧急救护服务,确保居民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得到及时的救治和保护。
此外,还需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再次,区域卫生规划还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保障居民的生活环境清洁和健康。
这包括加大对水、空气、食品等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和危害,预防和控制各类环境污染疾病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推动居民建立卫生生活方式,如正确使用卫生设施,垃圾分类处理等,提高居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最后,区域卫生规划还需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关注和保护。
这包括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的研究和满足。
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特殊人群的医疗保健服务,保障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总结起来,区域卫生规划是为了提高区域内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制定的系统性计划。
它需要建立完善的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同时也需要关注和保护特殊人群的卫生需求。
只有通过全面规划和管理,才能实现区域卫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卫生建设方案
区域卫生建设方案1. 前言卫生建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卫生良好的区域,不仅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而且还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在建设区域卫生医学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高效、科学的规划与实施。
2. 区域卫生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卫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规划、统一调度。
区域卫生建设方案可以将全面、统一的卫生建设规划落实到具体执行步骤,指导卫生建设工作落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开展科学的调查、研究、实践等工作,以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区域卫生建设方案的制定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方案内容和方案执行计划。
这样,才能使区域卫生建设方案的实施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同时,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区域卫生建设信息化建设,提高卫生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3. 区域卫生建设方案的制定内容区域卫生建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制定卫生定向规划卫生定向规划是指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卫生需要,制定一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需要和可行性的卫生医学覆盖规划。
这个规划需要全面、科学地制定,包括卫生设施建设、服务能力、质量控制、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3.2 制定卫生三年行动计划卫生三年行动计划是指根据卫生定向规划确定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内,针对卫生领域的短期计划性工作。
这个计划需要结合当前的实际需要和卫生设施的建设情况,制定可行性较强、操作性比较强的行动计划,以保证计划的落地。
3.3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卫生服务水平是实施区域卫生建设方案的核心目标。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包括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个体医生等。
需要在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医务人员的素质提升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提高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和质量。
4. 实施区域卫生建设方案需要具备的条件区域卫生建设方案的实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卫生规划.
规划
计划
卫生规划是关于时限较长的卫生发展 战略方向、长远目标、主要步骤和重大措 施(策略)的设想蓝图。
卫生计划是卫生规划的指导下的具体 安排,时限较短,内容比较具体。
制定全国性或区域性卫生规划应具备的条件:
应列出具体目标(包括提高人口健康状况、社会卫生 状况以及卫生资源发展目标)和有关指标。 目标及指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量的,便于监督控制 的,以提高卫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各地的卫生规划,必须符合本地区卫生状况、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以及卫生服务需求的实际情况。 卫生规划必须强调整体化效应。
2. 滚动原则:是指对规划不断进行调整修 正,使之更接近实际情况、更可行、更有效。
一个全局性的规划至多二年就得调整修正。
一个项目规划至多半年就应进行评估调整
一、制定规划的指导原则
3. 协调原则:卫生发展规划,涉及社会各 个方面,实施卫生规划,必须有全社会的参 与,所以制定卫生规划必须贯彻协调原则。。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制定综合性的疾病控制计划,往往需要 卫生部门内外的协作,即纵横协调机制的保证。
2. 确定为完成某一项任务中各机构的作用 及协作关系后,落实完成该活动所需的人员便 是关键。
3. 按目标制定计划,按计划编制费用预算。
实施规划的主要步骤
制定 实
建立控制系 统
步骤7:策略设计 关键是要设计标准明确、选择可行 的策略,评定所涉及的成果与资源要求, 以及根据评定的结果而修改原来的指标 和策略(即行动纲领)。
步骤8:制定规划 包括规划目标、活动、预期结果, 日程、实施方法及所需资源情况。
步骤9:写出规划提案 这是制定规划的最后步骤,主要对 上述各个步骤的成果进行高度的综合评 价,并以规划提案的形式形成文件。
环卫规划管理制度
环卫规划管理制度一、环卫规划的概念和意义环卫规划是指针对城市环卫工作的要求和目标,通过对城市环境的分析和评价,提出相应的环卫改善措施和发展方向。
环卫规划的核心是对城市环境问题和资源分布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以实现城市环境卫生的提升和管理的有效性。
环卫规划的建立和实施,有以下几点意义:1. 优化城市环境布局结构。
环卫规划可以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环卫设施的布局和配置,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品质和卫生水平。
2. 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效率。
通过环卫规划,可以达到城市环卫管理的有机整合和协调,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实现城市环卫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 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环卫规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整体卫生水平,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4.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环卫规划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管理效率、改善环境质量等措施,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环卫规划管理制度的建立环卫规划管理制度是指建立在环卫规划基础上的一套系统完备的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
环卫规划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确定环卫规划的制定程序和原则。
环卫规划的制定应该有一套科学的程序和原则,包括明确规划主体、参与主体及其职责、规划编制过程等,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参与性。
2. 确定环卫规划的内容和要求。
环卫规划应该明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划的范围和内容、规划的实施措施和监督机制等,以达到规划的全面性和实施性。
3. 建立环卫规划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责任制。
应该建立统一的环卫规划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规划的统一性和执行性。
4. 建立环卫规划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
建立健全的环卫规划管理监督检查机制,对规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5. 建立环卫规划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环卫规划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规划数据的共享和管理,提高规划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200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以下简称“新医改方案”),标志着新医改的开始。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医疗改革的近期目标,即“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期目标。
为保障医疗改革目标的更好实现,“新医改方案”中再次强调了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丰富了区域卫生规划的内容和涵义,为区域卫生规划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通过对区域卫生规划内涵、实施原则、意义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探讨,以期能丰富卫生工作者对新医改形势下的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认识。
1.区域卫生规划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区域卫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社会资源,对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做出“选择”,通过规划方式,运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区域卫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作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区域卫生规划在全国兴起已十余年。
自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区域卫生规划和1999 年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许多地区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区域卫生规划。
然而,除个别地区外,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划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规划的执行和落实困难重重,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未得到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重视和关注,区域卫生规划似乎进入了一段沉寂时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标仍需进一步实现。
最新-提升区域卫生规划的认知 精品
提升区域卫生规划的认知编制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中央和国务院的既定政策,是深化卫生改革的必要措施,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实际需要。
怎样认识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在医院工作的同志们怎样迎接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所带来的挑战,笔者进行了讨论。
一、为什么要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为目标。
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笔者认为开展区域卫生规划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医疗机构的供给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不适应。
二是医疗机构与人员的结构不合理。
三是卫生经费的使用结构不合理。
一医疗机构的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地大于群众的医疗需求从1980年到1995年全国的医生数从115•3万增加到191•8万,增加了66•3,其中西医师的数量从44•7万增加到118•6万,增加了165•3。
县及县以上医疗的床位数1980年为119•2万张,1995年增加到205•3万张,增加了72•2,全部医院床位含乡镇卫生院从1980年的198•2万张增加到1995年的283•6万张,增加了84•6万张[1],可见增加的床位数全部为县及县以上医院所有,其它医院的床位总数还减少了1•5万张。
在80年代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群众医疗需求的增长速度,到了90年代,在患者的门诊和住院人数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的床位和人员仍在增长,以至人均工作量和床位使用率多年来在连续下降。
1985年县及县以上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2•7,1992年下降为78•6,1995年则进一步下降为66•9,其中卫生部门为70•2,工业及其它部门仅为59•2[1]。
卫生管理学界一般认为床位使用率以80~85为宜,何况我国的平均住院日较长,从这些指标分析,我国的医疗服务机构无论是结构与分布,还是人员、床位数,都明显超过了现阶段群众的实际需求,那么到底超过了多少呢?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饶克勤、陈育德同志根据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的资料,经过分析研究认为,依照需求法测算医生数多出87•5万人,依照需要法测算多出11•6万人,依照需求法测算病床数多出101•6万张,依照需要法测算多出11•5万张[2]。
最新卫生事业管理课件第五章卫生规划
4.修正目标
SWOT分析〔SWOT analysis〕: 优势 (Strengths) 劣势〔Weakness〕 时机〔Opportunities〕 威胁〔Threats〕
5.制定战略
制定战略的过程包括多种战略的研制和在多种 战略中择优两个方面。
必须指出的是,活动的最终有效,并不一定要 有一个出类拔萃的战略,而只要其恰当周详, 无明显缺陷。关键是要设计标准明确、选择可 行的策略。具体有:
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拥有的卫生机构数、床位 数、卫生人员数、卫生经费数及卫生经费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 区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卫生资源配置方式
1.方案配置方式
是以政府的指令性方案和行政手段为主的配置 卫生资源的方式。主要表达为统一分配卫生资 源,统一安排卫生机构、开展速度和规模等。 2.市场配置方式
效益
一般而言,卫生规划的产出多是社会福利 的提高,表达为社会效益,多反映在效果 指标上。也有一些卫生规划,其产出可用 货币来衡量,或可以将其产出效果转化为 可用货币计量的值。
影响
影响是指规划目的之外的,对卫生和有关社会 经济开展所起的影响。主要答复以下问题:
事先预测到的影响是否出现? 有无未预测到的影响出现? 这类出现的影响是正面效应还是负面效应? 出现的影响是否会长期持续? 有无专门的方法、方案消除此类影响?
影响力等
4Hale Waihona Puke 组织的时机 遵循木桶原 理:各种因 素中,最薄 弱的环节将 成为组织开 展的瓶颈
3.分析资源
涉及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 源、技术信息、社会评价等。应考虑以下问题:
当前卫生组织的成员拥有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 组织的资金状况怎么样? 设备使用效率如何? 在提供效劳方面一贯很成功吗? 社会公众对组织所提供的效劳及其质量的评价如
浅论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
浅论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我国社会发展和卫生改革为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是我国卫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
本文围绕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下的:区域卫生规划、全科医疗的成效、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与绩效管理进行综合的阐述和分析。
标签: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绩效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是现代医学观的体现,实践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1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概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基本概念是指通过组织、计划、控制等活动的功能,把一个组织(机构)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资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使之发挥最大效率,产生最大效益,达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定义:是综合运用管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的科学管理。
从管理的职能作用方面包括预测和计划、组织和指挥、监督和控制、挖潜和创新。
1.1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特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有助于管理理论和思想体系的形成;有助于其管理方法和技术体系的建设;有助于管理者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其最典型的特点是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技术与管理的双重属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实践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广泛性。
社区卫生管理必须依据组织进行分工合作。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最大特点体现的另一个层面是是团队精神。
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
1.2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1)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定义:是为了有效地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任务,实现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按照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和一定的责任、权利及其职能分工而形成的系统集合。
是一个开发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和综合系统。
(2)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征:组织必须具有目标。
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目标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保健,满足他们的卫生服务需求。
(3)职能组织: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为了有效的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合理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和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卫生规划.
识 别 可 能 的 障 碍 6
策 略 设 计 7
制 定 规 划 8
写 出 规 划 提 案 9
步骤1 制定规划的准备
政府组织一个规划制定小组并提供参考 资料,包括时间安排、预期成果、资料信息 和有关问题的资料,以及为完成规划工作的 授权书。规划制定小组则计划他的日程、采 用的工作方法和安排,取得第1步所需的资 料。
一、评价工作的意义
评价是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借以 改进当前的各项工作,选择今后的行动方案, 使规划更符合实际,更为有效。这就要对规 划及其实施的不同环节,包括规划的制定工 作、规划的适合程度、规划的效率和影响、 规划的费用以及有关各方对规划的接受程度 和履行各自职责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二、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卫生规划的概念
规划
计划
卫生规划是关于时限较长的卫生发展 战略方向、长远目标、主要步骤和重大措 施(策略)的设想蓝图。
卫生计划是卫生规划的指导下的具体 安排,时限较短,内容比较具体。
制定全国性或区域性卫生规划应具备的条件:
应列出具体目标(包括提高人口健康状况、社会卫生 状况以及卫生资源发展目标)和有关指标。 目标及指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量的,便于监督控制 的,以提高卫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各地的卫生规划,必须符合本地区卫生状况、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以及卫生服务需求的实际情况。 卫生规划必须强调整体化效应。
步骤5:建立目标和指标 包括把难以达到的目标分成若干阶 段性目标,即用目标分解的方法,提供 与其性质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服务,以 达到原来难以实现的目标。
也就是用权变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 方法。
步骤6:识别可能的障碍 主要要识别、分析和排除在卫生系 统和支持系统中的缺陷,以及为弥补此 种缺陷而需要克服的困难与障碍。这个 步骤是确定策略的前提与基础。
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
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第一篇: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关于区域卫生规划的思考2009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以下简称“新医改方案”),标志着新医改的开始。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医疗改革的近期目标,即“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和“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期目标。
为保障医疗改革目标的更好实现,“新医改方案”中再次强调了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丰富了区域卫生规划的内容和涵义,为区域卫生规划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通过对区域卫生规划内涵、实施原则、意义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探讨,以期能丰富卫生工作者对新医改形势下的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认识。
1.区域卫生规划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区域卫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和培植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合理、有效地配置稀缺社会资源,对区域内卫生资源配置做出“选择”,通过规划方式,运用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区域卫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作为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举措,区域卫生规划在全国兴起已十余年。
自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区域卫生规划和1999 年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许多地区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区域卫生规划。
然而,除个别地区外,由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划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规划的执行和落实困难重重,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并未得到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重视和关注,区域卫生规划似乎进入了一段沉寂时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目标仍需进一步实现。
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word参考模板
区域卫生发展规划的概念及其实践意义[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
并且指出,市(地)级政府根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制订的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订当地区域卫生规划,并组织实施。
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区域卫生规划,对区域内卫生发展实行政策指导、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对现有卫生资源要逐步调整,新增卫生资源要严格审批管理。
“决定”明确了区域卫生规划的性质、地位与作用,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制订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中所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明确了卫生行政部门的任务和职责。
本文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的精神,阐述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以及制订与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实践意义。
第一个问题: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区域卫生规划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卫生发展规划的基础,是政府对卫生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依据。
它以保护和增进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健康为目的,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针对区域内主要的卫生问题,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使卫生资源供给与卫生服务需求保持平衡而有计划的采取的一系列决策程序和步骤。
一、区域卫生发展规划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卫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反映了经济学从增长经济学到发展经济学的观念转变。
按照当今发展经济学的普遍看法,虽然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发展的惟一组成部分。
发展不能只理解为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和金钱方面,而必须体现精神文明的发展变化。
这就是说,发展必须体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变化的全部内容,使社会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向更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转变。
主张用人类发展指标取代过去单纯使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来衡量经济与社会发展。
最新-贫困区实行卫生规划的重要性 精品
贫困区实行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对卫生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协调医疗卫生服务供需平衡,推进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手段和重要依据。
如何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调整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对卫生资源配置的不良影响,不少卫生管理专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多层次的探索,不少地区正在进行实践并取得长足发展。
但究竟如何在民族贫困地区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尚无好的模式,为此,笔者有如下三点不成熟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1在民族贫困地区实施区域卫生规划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04,而分布地域却达637,且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为国家级特贫地区,特贫人口所占比例相当大,人们生活水平偏低,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不少农村病人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挨,重病等着埋,因而卫生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
其次,医疗秩序混乱,非法行医现象大量存在。
再次,城乡卫生资源配置比例严重失衡。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20的城市人口,占用着全国75的卫生资源,而80的农村人口仅占用着25的卫生资源。
从民族贫困地区的局部来看也是如此,据1997年保靖县卫生统计,全县12的县城人口占有65的卫技人员,而88的农村人口仅拥有35的卫技人员。
同时,卫生资源宏观规划不力,社会办医自成体系,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布局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存在,如保靖县存在卫生一条街问题,即县医院、中医院、妇保所集中到一条街上,医疗卫生机构为增强竞争实力,只得竞相扩大规模,增加病床,扩充人员,添置设备,分摊设点。
因而外延扩张的盲目性与内涵质量管理的滞后性并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民族贫困地区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宏观调控,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2民族贫困地区要抓住机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民族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的严重困难,极大地制约了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
城市规划对社区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对社区公共卫生的重要性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保障社区公共卫生。
城市规划在这一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对社区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具体实施的方法和效果。
一、城市规划对社区公共卫生的影响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
它直接影响着社区的生活环境和公共卫生状况。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合理规划社区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运动的场所。
这有助于改善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并减少慢性病的发生率。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合理规划社区的道路和交通,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生活质量。
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合理规划社区的供水、排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卫生条件。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对社区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方法要实现城市规划对社区公共卫生的重要性,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方法。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科学性是指城市规划应该基于科学的数据和研究成果,合理规划城市的各个方面;可持续性是指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实现长期的公共卫生目标。
其次,要注重社区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发展。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位,要通过整体规划和统筹发展,提高社区的公共卫生水平。
例如,可以规划社区的医疗设施、教育设施和文化设施,提供全方位的公共卫生服务。
再次,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享。
社区公共卫生是一个群体行为,需要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共享。
因此,城市规划应该鼓励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提高他们的公共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城市规划对社区公共卫生的效果城市规划对社区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还体现在实践中的效果。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可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和户外活动可以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最新-地方卫生规划的必要性 精品
地方卫生规划的必要性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翻下对卫生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协调医疗卫生服务供偏平衡,推进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依据。
目前,卫生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怎样在政府有限投人的前提下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保健偏求,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的确是摆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前的高难度考题。
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办公立卫生机构仍然是承担公众基本卫生服务的主体力量,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职能,必须由欢府主持拍板,对现存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和有效控制,增进卫生资源效益,提高区域卫生服务能力。
一、从海口卫生事业现状粉制订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和必需性建省以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对广大市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海口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是卫生资源得到明显加吸和充实,特别是基础设施投人成倍增长;二是医疗机构人员燎合素质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三是人民群众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耍幼儿死亡率等重要健康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家水平。
海口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8个,卫生技术人员62余人,病床4680余张,无论是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还是病床数都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资源可谓十分丰富。
应该说,作为特区省会城市,海口已经扭转建省前缺医少药,看病困难—特别是疑难重症需要出岛求治的落后局面,已经可以浦足广大市民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海口卫生事业发展卓有成效。
但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海口市卫生资源与医疗保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
一方面,是郊区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偏低,缺医少药的状况尚未完全改观,农村卫生院条件较差,人民群众对于看病就医收费昂贵的呼声很高;一方面,是个体诊所、药店或集体所属医疗机构设点过多,审批过滥,特别是存在多头审批,只批不管的现象,个体或集体开业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乱收费,乱用药,乱作广告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是大医院过于集中,医疗资源供过于求,有相当数童的人员、设备、病床闲置,存在明显的卫生资源浪费。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环境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导语:城市的急剧发展,人工建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促使人们日益重视保持自然和人工环境的平衡以及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问题。
“大地景观”的概念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有的城市规划学者对此作了系统的阐述,引申出把大城市地区看作人类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等观念。
各国的城市规划工作都考虑保护自然环境问题。
一、前言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和城市各项建设得以合理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
此外,城市规划作为国家和城市政府的综合性行政职能,成为政府管理城市、对城市发展、城市建设进行调控的基本手段。
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作为城市公用设施专项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专项内容上的深化和补充,对实现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城镇环境卫生“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卫生专业规划体系,结合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加快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编制,所有省、自治区编制完成城乡环境卫生总体规划,地级以上城市完成环境卫生专业规划,50%的县级市完成环境卫生专业规划。
”二、意义环境卫生规划促进城市发展,对城市环境卫生发展的主要作用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1、环卫规划是协调和适应社会发展与环境卫生管理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环境卫生中、长期规划,就会导致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使得城市环境卫生的.发展受到限制和阻碍,大大影响城市的发展。
环卫规划以城市发展为基础,根据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科学地合理地进行环卫基础设施、环卫管理、环卫事业发展思路的布局与规划。
2、环卫规划是构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化和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管理的范围广、任务重。
最新-地方卫生规划的必要性 精品
地方卫生规划的必要性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各级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翻下对卫生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合理配置,协调医疗卫生服务供偏平衡,推进卫生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重要依据。
目前,卫生改革已进人攻坚阶段,怎样在政府有限投人的前提下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保健偏求,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的健康水平,的确是摆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面前的高难度考题。
由于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办公立卫生机构仍然是承担公众基本卫生服务的主体力量,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全行业管理职能,必须由欢府主持拍板,对现存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和有效控制,增进卫生资源效益,提高区域卫生服务能力。
一、从海口卫生事业现状粉制订区域卫生规划的重要性和必需性建省以来,由于市委、市政府对广大市民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海口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是卫生资源得到明显加吸和充实,特别是基础设施投人成倍增长;二是医疗机构人员燎合素质不断提高,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三是人民群众健康状况不断改善,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耍幼儿死亡率等重要健康指标已接近或达到国家水平。
海口市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8个,卫生技术人员62余人,病床4680余张,无论是平均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还是病床数都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卫生资源可谓十分丰富。
应该说,作为特区省会城市,海口已经扭转建省前缺医少药,看病困难—特别是疑难重症需要出岛求治的落后局面,已经可以浦足广大市民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海口卫生事业发展卓有成效。
但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海口市卫生资源与医疗保健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存在。
一方面,是郊区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偏低,缺医少药的状况尚未完全改观,农村卫生院条件较差,人民群众对于看病就医收费昂贵的呼声很高;一方面,是个体诊所、药店或集体所属医疗机构设点过多,审批过滥,特别是存在多头审批,只批不管的现象,个体或集体开业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偏低,乱收费,乱用药,乱作广告的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是大医院过于集中,医疗资源供过于求,有相当数童的人员、设备、病床闲置,存在明显的卫生资源浪费。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卫生
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卫生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公共卫生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卫生意义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卫生是指通过城市空间的布局、环境的建设、公共设施的设置等手段,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这一工作的意义在于:1. 改善环境质量城市中存在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噪声、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对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公共卫生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调整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缓解噪音污染、净化水源等,从源头上降低了居民接触污染物的机会,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健康水平。
2. 提高居民的生命健康水平公共卫生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通过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的设置,提高居民的生命健康水平。
例如,设置公园、游泳馆、健身房等公共设施,能够给居民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增强体质、防病预防,提高居民的生命质量。
3.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城市规划中有关公共卫生问题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居民的生命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免受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影响。
例如,设置消防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医疗机构等,能够有效地应对火灾、地震、气象灾害等突发事件,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
二、城市规划中的具体措施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卫生问题涉及到城市的变化、发展和建设等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来保障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1. 增加公园绿地公园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开放的空间,除了美化城市环境外,还能够增加居民的户外锻炼场所、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社交等。
因此,城市规划应当增加公园绿地,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环境。
2. 优化交通结构优化交通结构是城市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一环。
交通问题涉及城市的交通流量、出行时间、交通网络等,与居民的健康与生存密切相关,对城市交通的规划要格外谨慎,不能盲目扩张。
应当提倡绿色出行,例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非机动交通等。
城市卫生系统规划方案
城市卫生系统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卫生系统的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健康的城市卫生系统不仅关乎居民的身体健康,也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卫生系统规划方案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施的策略。
一、城市卫生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卫生系统规划是为了提供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城市环境,以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它不仅包括医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还涉及到城市的环境卫生、水源管理、废物处理、疫情控制等方面。
一个良好的城市卫生系统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的传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卫生系统规划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水平。
通过建立健全的医疗设施和卫生服务网络,居民可以更便捷地获得医疗资源和健康咨询。
此外,规划还应注重预防保健工作,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其次,城市卫生系统规划对于城市形象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此外,规划还应注重环境卫生和废物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自然资源,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卫生系统规划的策略1. 建立健全的医疗设施和卫生服务网络城市卫生系统规划应该注重医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首先,应该合理布局医疗机构,确保医疗资源的均衡分布。
其次,应该提高医疗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此外,还应该加强卫生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健康咨询。
2. 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城市卫生系统规划应该注重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应该加强疫情监测和控制,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其次,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此外,还应该加强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控,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改善城市环境和废物处理城市卫生系统规划应该注重城市环境和废物处理。
首先,应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城市的清洁和整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
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区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 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
第二节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
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具体体现.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落实国家计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念见》的实际行动表现.
区城卫生规划是区城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事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促进卫生事业从偏重数最、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以内涵为主,注重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模式转变的和为市场机制调节失灵下政府宏观调控,管理卫生事业的重要手段。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是卫生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深化卫生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医疗卫生机构不是按区域、按人群健康需要设置,而是按部门或地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设皿.并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造成条块分割、机构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导致卫生资像重复配置,不少地方出现卫生服务与需求失衡等状况,这是卫生改革进展到现阶段迫切浦要研究和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区城卫生规划有利于对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分级分工、服务网络和服务方式进行改革. 改变现有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卫生全行业管理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