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三章分析

合集下载

03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

03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
此后历代都在辅政权力分散与集中间摇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3.4 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1)
❖ 明初朱元璋永远废除丞相制度
❖ “四辅官”的失败
以四季为名,分季协助皇帝复核人事、司法及文书等事 务
分别轮班视事,不让久任,完全听从皇帝命令
❖ 朱棣重用的“七学士”
❖ 内阁制度趋于定型,内阁大学士便奉命处理重要政 务,掌握了票拟权
军机处只是一个力求准确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 要处,不是有权威的宰相府
至此,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达到完善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3.5 清末的责任内阁
❖ 1906年拟议的内阁,仿西方的政治体制,即由皇帝 选派内阁总理大臣,由总理大臣出面组阁的责任内 阁形式。后被慈禧否决。
❖ 1911年颁布《内阁官制》,组成以庆亲王为首的内 阁。尽管为责任内阁,但必须“请对”、“入对” 和“恭请圣裁”,实质上还是保证皇帝对全国的控 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
3.3.1 夏商周三代的贵族辅政制(1)
❖ 酋邦时期的“四岳”:禹、皋陶、契、后稷
❖ 夏代的辅政人员有:“六卿”、“三正”、 “四辅臣”、“三老五更”等
❖ 殷商的辅政人员:商汤时的伊尹、太保时的 保衡,武丁时的甘盘等;晚期有三公(太师、 太傅、太保)
❖ 西周的周、召二公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 运作方式
原则上应该遵照皇帝的诏书和面谕办事 宰相的 宰相的职位是按照分权制约的原则设置的 君权和相权的冲突中,宰相往往成为牺牲品
❖ 宰相开府保持相对独立的施政制度,显然与君主专 制格格不入,因此也无法持久存在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3.3.2 秦汉以后早期国家的贵族辅政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三章.精讲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三章.精讲

2018/10/29

民国初年,五花八门的政党表明: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过“多党” 的时代,但资产阶级政党组织涣散,内部 派系纷杂,思想上严重分歧,谁都无法完 成保护共和、反对独裁的政治任务。也正 是这种“多党”的政党政治,造成了当时 资产阶级力量的严重削弱,又将资产阶级 自身的弊病暴露无遗。

2018/10/29
1912年12月底,第一届国会选举在全国展开,
各省开始竞选议员,宋教仁在全国展开了一系列 游说和拉票活动,路经湖南、湖北、安徽、江苏 到达上海,沿途发表演讲,希望通过合法的选举, 让国民党控制议会和组建内阁,制定民主宪法, 并进而通过宪政来限制袁世凯正在膨胀的权力。 1913年3月,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得票三百九 十多张,获得压倒多数的席位,国会召开前夕, 宋教仁准备北上组阁,在沪宁路上海站被刺客以 枪击伤,22日不治而死。

2018/10/29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横取他国已行之法,
强施此土。”
——章太炎
2018/10/29

民国初年的中国变革者,对西方民主 政体的兴趣和引入这一制度的期望,并不 是由于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结构的契约化和 市民社会的增长,要求建立一种与社会发 展状态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而是由于中国 人在西方现代文明的示范效应的刺激下, 把摆脱专制政体的愿望投射到这种与专制 政体形成鲜明对比的异质的制度上的结果。

2018/10/29

纵观这一时期的党团,明显具有自己 的特征。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但民初的政 党政治、议会斗争,毕竟是代表社会进步 的新生事物,它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次史 无前例的尝试。
2018/10/29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三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魏晋南北朝 PPT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三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魏晋南北朝 PPT课件

第六节军队私人化的走向
1. 士家制——私兵部曲的制度化 ❖ 士家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士兵叛逃。士就是指士兵,
家是指士兵的家属。
2.军队私有化 ❖ 除了某些纯粹将领往往须通过直接控制一部 分精锐的私兵,才可能掌握整个部队。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 1. 为什么说三国是豪强政治? ❖ 2. 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促进门阀政治的发展? ❖ 3. “户调式”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其结果与制定者的主观
愿望相反? ❖ 4. 西晋分封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会引发“八王之乱”? ❖ 5. 为什么说三省制对于官僚制的进化有积极意义?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三国,贵族政治浮出水面
❖ 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整个三国时期,是贵族与豪强政 治的充分发育阶段。
❖ 一、作为传统意识形态的经学的衰落 ❖ 二、地方豪强与官僚的高度结合 ❖ 三、农民变成了豪强的依附者 ❖ 四、三国政府对豪强贵族的依赖 ❖ 五、豪强的军事化与兵役制度的变化,加强了贵族政治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九品中正制和“户调式”与门 阀政治
❖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是重新开始道 德讲求,建构儒家意识形态。二是削平门阀,重整官僚体系。 九品中正制就是他用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部分努力。
❖ 九品中正制的具体方法: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 察人才 ,吏部选官完全依照中正的考评,所以,此制度又称 九品官人法。中正编定的本地士人材料,分为两项: “家世” 和“状”,然后根据“状”,参考“家世”,评定每个人的 “品”,共分九品。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课堂课件全(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课堂课件全(



城邦联盟; 王权世袭; 分封: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後分封,用国为姓,故
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 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2.王权:

“后”;宫殿;礼器(eg.鼎)
3.统治方式: (1)服内:

六卿(六事/左右六人)
车正、庖正、牧正…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大战于甘,乃 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 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多指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或国家之 间的关系特征。 权位,势力,包括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 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现代汉语 词典)
3.何为国家?(nation,stay)


(1)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 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等组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现代汉语词典) 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该组织中,人被区分为 统治者及被统治者。(狄骥) 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 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韦伯)
4.参考文献



史记,通典,文献通考等。 白钢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10卷)》,人民出版社1996.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杨鸿年《中国政制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7.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5. 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 .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790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790人教PPT课件
行省制,宣慰司, 宣政院辖地
对中央集权影 响 加强 削弱 加强
削弱
加强;但三冗;积 贫积弱
趋势
中央权力不 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 断削弱
加强,重大变革 ,省制开端
二. 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
(一)两汉:中外朝制度
材料1: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 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 “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 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 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

强,京师不得不弱”。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二
材料2 “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 国初已来,未之有也。”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二
材料3 “乾符之后,天下离乱,礼乐征伐不自朝廷,禹迹 九州瓜分膏割,或并或析不可备书。
——《旧唐书·地理志一》。
好了歌
君权 相权
选官 制度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地方 制度
监察 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二) 唐朝: 设置节度使
藩镇割据
唐睿宗景云元年( 公元710年),丁 酉,以幽州镇守经 略节度大使薛讷为 左武卫大将军兼幽 州都督,节度使之 名自讷始。景云二 年,贺拔延嗣为凉 州都督充河西节度 使,节度使开始成 为正式的官职。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
殷:“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
而忠焉。”(《礼记·丧礼》) 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
焉知死?”(《论语·先进》)他的弟子也明确指 出:“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 而》)。
四、权责分离
由于权责分离,手中的权力越大,承担的 责任越小,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则不承担任何 责任,从而导致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完全以争夺 和保持权力为中心而运转,政治制度完全以争 夺和保持权力为中心而展开。
《百官表》、《百官志》、《职官志》、《功臣侯表》、 《王子侯表》、《大臣将相年表》、《礼志》、《兵 志》、《刑法志》等。
2、政书类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和
《续三通》、《清三通》等
3、会要类 《春秋会要》、《七国考》、《秦会要》、《西汉
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晋会要》、 《南朝宋会要》、《南朝齐会要》、《南朝梁会要》、 《南朝陈会要》、《唐会要》、《王代会要》、《宋 会要辑稿》、《明会要》等。
4、会典类 性质与会要大致相同,如《元典章》、
《明会典》、《清会典》等。
5、专著类 《唐六典》 、《职官分纪》(宋·孙逢吉) 清·《历代职官表》、清·孙星衍的《汉官六种》
6、其他类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 《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第五节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 意义和方法
上具有过总宰一切政务的执政官的地位。
(二)政务官员和机构
在《尚书·甘誓》中有“六卿”,也称“六事之 人”,注者认为是“王左右之人”,有的认为 六卿即司空、司徒、士正、虞、秩宗、纳言等。
商代的政务官员,主要有宰、卿事、多尹、御 事、事等。古代认为“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 冢宰就是后来的太宰,职位很高,其前身应该 是宰。因为甲骨文里还没有发现冢宰,只有 “宰”,多见于商代晚期的甲骨金文之中。从 文字内容未看,“宰”的活动,多是跟随商王 田猎、祭飨而受到赏赐,并能自做铜器以记荣 宠,有一定的地位,显然既是商王近臣又是参 与内廷事务的官员。史载伊尹为宰,“以滋味 说汤”而见赏识。

福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00

福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期末考试学习资料00

福师《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一、简述辅政制度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二、第一,宰辅制度的发展变化始终是围绕着皇权进行的。

在历史上,许多尊贵的官员及其实际职责,其实都是逐渐演变而来的。

宰辅名称的不断变化,正标志着皇权对相权控制的加强和中央集权制的强化。

三、第二,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促使宰辅制度本身不断发生变化的主因。

皇权与相权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又是相克相制的。

宰辅的地位过尊,权力过大,必然要引起皇帝的猜疑。

西汉第一任丞相萧何,屡遭刘邦怀疑,不得不自坏名誉以释刘邦之疑。

不断防范和削弱相权,不断为维护和加强皇权而采取新措施,建立新体制,乃是这方面的发展规律。

四、第三,宰辅制度受到社会和阶级关系的影响。

宰辅制度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某一君主出于臆想设计的产物,它是奠基在各个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总体之上的重要政治制度。

各种政治势力的沉浮升降及其力量对比变化,促使宰相体制也发生变化。

五、第四,统治集团对国家机器的调整也是宰辅制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在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原有的宰辅体制往往不能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促使最高统治者对国家机器进行必要的调整。

例如,清代军机处的出现,这有力地说明,基于集中权力和提高统治效能的政治调整,经常导致宰辅制度发生重要的变化。

六、二、简述职官制度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古代国家官制非常复杂,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社会的发展导致阶级关系的变化,官僚群体的出现,基本打破了世袭的贵族。

以流动的、可以升降调动甚至罢黜的官僚组成职官队伍,是人事制度的一大进步。

在君主专制集权制度下,一切设官任职以及对此的调整,无不先从君主的统治利益出发。

离开君主专制这一特点,就无法理解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及其演变。

其次,中国古代长期以儒家思想作为设官分治的指导原则。

儒家的德治、礼治、礼法伦理纲常等基本原则总是贯彻始终的,仅是依据不同需要对《周礼》作了一些不同的解释而已。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785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785人教PPT课件

材料二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 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 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
“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 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 理也。”
——唐太宗 (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 (2)思想; 扬长避短;
虚怀纳谏; 知人善任; 任人唯贤
材料三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 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 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 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 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 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 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 发展。——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考点四
[考纲原文呈现]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至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情揭秘]
课标全国卷近 5 年考查情况分析和预测
年份 题号 题型 考查角度 分值 难度 命题预测
2016年 全国甲 卷
2016年 全国乙 卷
25
选择 题
科举制
26
选择 题
(3)原因:传统方式的文官选用导致了政府的腐败和无 能;
科举制所体现的公平性适应了启蒙思想反对封建专制的 要求;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文官任用方式上实现制度化和规范 化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868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868人教PPT课件

• 作用: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2分)维持 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2分)加强了中央统治 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分)
• ⑵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地方治理制度出现的背景和 影响。(13分)
• 背景:元朝统一后,为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管辖;根本目的是维护元朝 统治。(2分)
• 美国:接受并发展启蒙思想家的分权制衡理论;邦联制存在弊端。(4分)
• 影响:元代: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省的建制沿用至今。(2分)弊端:路府州县行政能力下降; 行省面积过 大超越其管理能力。 (1分)
分立。麦迪逊曾说:“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利首先分给两种不同
的政府,然后把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利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因此,人民的权力
就有了双重的保障”。……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的联邦制,是在经历了历史的检
验之后,才为人们所真正认识到。从1787年建立联邦时的13个州扩展到现今的50
个州。因此,联邦制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肯定的。
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
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 【探究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特点及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行政区划的一个主要原则便是依“山川形便”,将自然环境
与行政区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谓“州郡有时而更,山川千古不易”。
元代以前,行政区独立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往
• 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避免了中央集权过分集中,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 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3分)但也存在在严重的弊端:法律不一;机构重叠;权限不清。(1分)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教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教案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教案教案标题: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的第三章内容,包括主要的政治制度演变和发展;2. 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其对政治制度演变的影响;3. 掌握相关的政治制度术语和概念,并能够运用于分析和讨论。

教学重点:1.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 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3. 政治制度术语和概念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对于政治制度演变的理解和分析;2. 对于政治制度术语和概念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政治制度史教材第三章;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资源: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对中国政治制度史有什么了解?你认为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是什么?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介绍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 分析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影响;3. 解释相关的政治制度术语和概念,如君主制、共和制、立宪制等;4. 通过案例和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和影响。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演变事件,并分析其影响和意义;2. 学生展示和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和讨论。

四、概念运用与拓展(15分钟)1. 提出问题:你认为当前的中国政治制度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2.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制度术语和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3. 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政治制度演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2. 学生反思:你对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理解有哪些提高?你还有哪些问题或困惑?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的政治制度演变事件,撰写一份相关的研究报告;2. 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拓宽对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政治制度史()PPT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史()PPT课件

2020/3/28
28
户籍,又称版籍,《晋令》载,晋郡国诸户口为黄 籍,即正式户籍,籍用长一尺二寸的木札,凡“在 官役者” 都登记在户籍上。东晋时期,还有一种临 时户籍,登记流民,称为白籍。编制户籍的主要目 的是管理编户,向编户征收租调,摊派徭役。
户籍包括郡县乡里、户主及其家庭成员姓名、年龄、 身份(兵、散、大府吏)、性别(男、女),男性 又分为丁、次、小以及造籍年、月。
1.皇帝与皇室 ●世袭与嫡长子继承制 ●宗正 2.皇权强弱的演化 ●曹魏与司马篡权 ●西晋与八王之乱 ●东晋与侨姓擅权 ●南朝与皇室内讧
2020/3/28
17
3.宫廷制度 ●后宫:称号、数量、级别 ●东宫 4.宦官与后党 ●宦官不得干政 ●后宫不得预政 ●宦官与后宫弄权举例
2020/3/28
18
三、中央决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1.丞相、相国及三公、八公
2.中书省的设置与职权
3.门下省的设置与职权
●晋置门下省,此后南北朝都置门下省,其长官为 侍中和给事黄门侍郎。门下省尚有散骑常侍、 散骑侍郎以及给事中、谏议大夫等官。
●晋宋时期,门下省除出纳诏命,弹劾纠察外,还
管辖禁中禁令仪制等,很大程度上成了皇帝事
务总机构。
2020/3/28
●东汉桓帝置秘书监,属太常,掌管禁中图书秘籍,校订异 同。
●曹操执政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兼管禁中图书秘籍。
●魏文帝黄初中,分秘书立中书、秘书置监,管理艺文图书, 仍属少府。
●明帝后期,少府职位卑落,秘书从少府中独立出来。
●晋武帝曾并秘书府于中书省,惠帝时复置秘书监,秘书监 一人,属官有丞、有郎;并兼辖著作省(史官)。
9
2020/3/28
10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6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6人教PPT课件

趋势
西汉 重用亲信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相权
隋唐 完善三省六部制
不断 削弱
北宋 元朝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皇权 不断 加强
归纳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利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 一种是多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互牵制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
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
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
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
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谢谢!
宣政院辖地
中直河山山书辖北东西、、省地
唐代三省六部制
皇帝
1、运作程序: 2、影响:
中书省
(决策)

军事上: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 行政上: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
宋 财政上: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元 朝
实行行省制度
演变特点
地方权力 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 不断增强,
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 日益严密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从汉至元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从汉至元,宰相职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 出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演进趋势?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从汉至元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从汉至元,宰相职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反映 出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演进趋势?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地方制度的演变
西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 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 唐朝中期地方上设置节度使 朝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人教PPT课件

史料一 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 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 央需要。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 站”。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问题:(1)从史料一特别是画线部分可以看出行省制度 的哪些特点? 史料二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 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 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 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问题:(2)从史料二特别是画线部分能够获知行省制度 的什么特点?
3.就选拔标准和方式而言,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主 要标准经历了由以家世、财产、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的 变迁,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形式趋向公开、公平、客 观。
4.就选拔程序而言,汉代主要是由地方推选人才为 官,隋唐以后主要是由中央采用考试方式选官,从汉至唐 选官制度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封建政府将官员的选拔权收 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实质。
史料三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 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 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 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 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钱穆《国史新论》 问题:(3)根据史料三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史料四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 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 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 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 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问题:(4)史料四画线部分唐中宗的两个“不敢”
朝代
措施
秦朝
中央政府和郡一级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 的官员
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 西汉 担;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

中国政治制度史第三章
军机处不设衙门,不颁发关防,不准以军机处的名 义独立发文和直接指挥各级军政部门;
军机处只是一个力求准确贯彻皇帝意图的御前机要 处,不是有权威的宰相府;
至此,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达到完善;(议政王大 臣会议)军机处、南书房、内阁。
3.5 清末的责任内阁
❖ 1906年拟议的内阁,仿西方的政治体制,即由皇帝 选派内阁总理大臣,由总理大臣出面组阁的责任内 阁形式。后被慈禧否决。
❖ 明后期,司礼监秉笔太监掌握批朱权,中枢辅政 实际成为内阁和司礼监双轨制;
❖ 清恢复明代内阁制度办理一般事务,重要事务由 议政王大臣会议办理,康熙帝在南书房设办事处, 挑选翰林官入直,成为新的机要秘书处;
3.4 宰相奉命拟旨辅政制(3)
❖ 从军需房到军机处
参与议政,负责传达皇命,职任办理和监督机要文 书运转的御前机要办公中枢;
3.3 宰相参议辅政制
❖ 3.3.1 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 ❖ 3.3.2 宰相参议辅政制的沿革
3.3.1 帝宫层次与中外朝官
❖ 汉——中外朝官
以中外来划分朝官始于汉武帝时期,文武侍臣、加 官、尚书、大司马;
中朝官之首为大司马(控制尚书组织),外朝官之 魁为丞相;
大司马既主兵又主政,握有实权,丞相为首的外朝 官仅承命办事;
❖ “四辅官”的失败
以四季为名,分季协助皇帝复核人事、司法及文书 等事务,分别轮班视事,不让久任,完全听从皇帝命 令
启用翰林院、詹事府的学士、编修,并授予殿阁学 士头衔和正五品的待遇;
❖ 朱棣重用的“七学士”——黄淮、解缙、胡广、 杨荣、杨士奇、金幼孜、胡俨;
❖ 经洪熙帝、宣德帝,内阁大学士地位已经高于各 部尚书,内阁制度趋于定型,内阁大学士便奉命 处理重要政务,掌握了票拟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2 年5 月9 日正式成立。黎元洪为理 事长,张謇、章太炎、程德全等为理事。
2020/10/2
政纲:
保持全国统一,取国家主义;
以国家权力扶持国民进步,应世界大势;
以平和实利立国为政纲。
在上述三项政纲中,共和党特别强调第一项, 它解释说,所谓“国家主义”,即“一切政事都 从全国统一着想”,“不准各省各自为政”。在 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国家主义就是反对同盟会、 支持袁世凯的同义语。
2020/10/2
统一党
在统一党并入共和党8 天后,清末立宪 派章炳麟于5 月17 日在北京本部召开大会, 公开宣布与共和党分裂,统一党复行独立, 并改理事制为总理制,由他自任总理。政 治倾向与共和党基本一致,因此,并没有 什么作用,存在时间并不长。
2020/10/2
国民党
国民党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实行政党政治、 对抗立宪派、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在宋教仁 等人的积极主持下,由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 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等4个小党 派组成的,1912 年8 月25 日正式成立。国民党 改组的核心人物是宋教仁,成功地将同盟会转换 为国民党,也就是将秘密革命组织改组为共和制 度下公开活动的政党,为实现民主政治和政党内 阁的理想提供基础。
中国政治制度史
2020/10/2
第三章
中华民国的权力结构 和元首制
2020/10/2
一、君主专制政体向君主立宪政体 的失败实验
二、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三、中华民国元首制及其特点
2020/10/2
一、君主专制政体向君主立宪政体的失 败实验
晚清政治变局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求变革旧政治体 制和社会关系,要求打破两千年来皇权独尊无上的 僵死体系。 清末的政治改革中企图仿行立宪,就是 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出现的。
党制、多党制。
2020/10/2
※民国初年政党制度的演变
中华民国的政党政治是从西欧和美国 学来的,西欧与美国实行的是两党制和多 党制。中国的资产阶级也希望在中国实行 多党制。
与一般政党政治的特点相比,中国的政 党政治更具自己的特色。
2020/10/2
辛亥革命引起了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 出现了革命派、立宪派与封建军阀旧官僚 三足鼎立之势。三种政治势力围绕政权问 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各方都以政党作为 斗争的工具,来扩张自己的势力。
2020/10/2
临时政府北迁后,特别是国会大选前夕, 政党迭兴的势头有增无减。但这一时期政 党政团的重新组合成为政党活动的突出特 点,形成了“小党则化合为大,多党则并 合为少”的政党合并潮流。主要形成了四 个大党:
2020/10/2
共和党
共和党是立宪派为了对抗同盟会,联合 统一党、民社、国民协进会、国民党同志 会、民国公会5个小政党政团而组成的,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 上升为统治阶级,在中国政 治发展史上呈现出前的所未 有的局面,就是政党政治、 议会斗争的出现和活跃。
2020/10/2
※政党政治的内涵
政党政治是资产
阶级民主制的表现形
式之一,一般是指资
本主义国家通过议会
或总统竞选,由获胜
的政党执政或联合执
政的政治制度。
2020/10/2
2020/10/2
各省的谘议局在1907年到1909年间相继成立, 其性质有点类似中央的资政院。它的存在极大地限 制了督抚的权力,立宪派利用谘议局的阵地,大力 宣传立宪,极大地促进了新政改革向深度发展。在辛 亥革命之后,很多省的地方政权,都是在谘议局的 参与下建立起来的。
2020/10/2
二、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
2020/10/2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以议会为立法 机构,内阁为行政机构,大理院或裁判所为司法机 构。
清末在立宪的呼声中,三权分立成为立宪的主 题。1906年10月,清政府宣布立宪后,中央的立法 权将由议会行使,议会有权对内阁的工作同意或否 决,甚至弹劾资政院,在地 方各省设立谘议局,作为议会成立前的过渡机构。
第二,政府的产生是由政党间的相互 自由竞争,通过选举来决定的,这个选举 具有无上的权威,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改变 选举的结果;
2020/10/2
第三,竞选获胜的执政政党无权改变国 家的根本大法,而只能遵守根本大法,在 根本大法的约束下制定政策、执行政务;
第四,它是权力制衡的一种表现; 第五,政党政治有多种,有一党制、两
实行议会制的国家,由在议会选举中获 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组织 政府;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由各政党提出 总统候选人进行竞选,而后由当选总统组 织政府。
2020/10/2
政党政治是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 位的政治制度,一般要具备几个特点: 第一,必须是在法治化的国家,一切 按法律程序进行;
2020/10/2
思考: 如何理解清末“政治制度改革是一场不彻底
的改革,假立宪中有真改革。”?
2020/10/2
所谓的“真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宣布预备立 宪和进行官制改革。
在官制改革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和地方 分别设立仿效西方议会体制的议事部门,即中央的 资政院和各省的谘议局,借以表示向近代化的君主 立宪政体靠拢。
2020/10/2
资政院虽然多少还有官府衙门的意味,清政 府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府机关,但它毕竟是当时 中国国内立宪斗争的一个重要果实,在中国近代政 治制度发展史上发挥过一定的作用。有些议员敢于 慷慨陈言,抨击政府,弹劾军机大臣,甚至也涉及 皇帝,这在2000多年专制政体的一潭死水中激起民 主波澜。清政府的权威受到冲击,社会变革也因此 加快了。
2020/10/2
按资政院章程,资政院可以讨论国家预算、制 定税法、各种法令的规定,以及各种皇帝认为应该 讨论的问题。资政院决议的事情,如果行政部门认 可,则通过皇帝下发成为法令;如果行政部门不认 可,则交还资政院重审;如资政院依然坚持原议, 则由皇帝裁决。此时的资政院已经基本接近日本明 治以后的议会。
2020/10/2
民国初年政党制度的演变:
武昌起义,尤其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政党蓬勃兴起,短短几个月,全国出现各种政治
党团200 多个。但在数百个政党政团中,具有较完整 政纲的只有几十个,而且内容多数雷同。 大致来说,这些政党政团分属两个阵营,即以孙 中山为代表的革命阵营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阵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