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医进展

合集下载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一、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因素有关。

在《内经》中有“脾为后天之本,制水而行谷,君臣之官也;胃者,受谷而主纳谷者也”的记载,说明脾胃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从而引起便秘。

气滞血瘀和肝郁脾虚则是中医认为导致便秘的病理机制之一。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通过调整脾胃功能、行气活血、疏肝解郁等方式来改善便秘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芒硝、大黄、厚朴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湿度,改善便秘症状。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脏腑功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肠道蠕动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大肠俞、中脘等。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对功能性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按摩腹部、肚脐周围和背部腧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推拿按摩还可以调整脾胃功能,改善气机运行,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三、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1. 临床观察有研究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进行了总结,发现中药、针灸和推拿按摩等疗法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药联合针灸的治疗效果最佳,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2. 机理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理主要包括调整肠道蠕动、改善脾胃功能、调节血液循环等方面。

中医治疗还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情绪压力,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3. 临床指南近年来,针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临床指南相继问世,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规范化诊疗方案。

这些临床指南从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方面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规范,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结语通过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可以得知,中医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困扰。

传统的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方法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旨在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

一、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是由脾胃失调、肝气郁结、肾虚等因素引起的。

脾胃失调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稀烂或干结;肝气郁结则表现为胁痛、脉弦等症状;肾虚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频尿等症状。

而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疏肝解郁、补肾益气等方法来达到调节脾胃功能、舒畅气机、滋养肠道粘膜等目的。

1.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以补益脾胃、疏肝解郁、滋养肠道粘膜、促进肠蠕动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中药包括枳壳、川芎、白芍、黄连、黄芩、大黄等。

这些中药可以改善脾胃功能、调节肝气,从而改善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等症状。

3. 推拿治疗推拿治疗是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推拿治疗主要以舒经活络、调畅气机、缓解肠道紧张等为主要手段。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腹部推拿、腰部推拿、足底推拿等。

通过这些推拿手法,可以改善腹胀、胁痛、大便干燥等症状。

三、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近5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是显著的。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总有效率达到了80%以上,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另一项临床对照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有研究表明,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基于近5年的研究资料,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是肯定的,且总体安全性较高。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来自单中心小样本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来验证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

尽管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指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但排便频率减少,大便干结或者硬而较难排泄的一种肠道功能紊乱。

小儿功能性便秘病因复杂,其中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作息不规律、情绪压力过大、缺乏运动等因素。

传统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已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医生的重视。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法较为多样,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按摩等方法。

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和体质特点,中医医生会个性化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排便状况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药物疗法。

根据小儿的病情和症状特点,中医医生可能会选择一些草药制剂或成药来治疗。

比如一些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中药如火麻仁、大黄、芒硝等,可以帮助患儿排便通畅。

与此在使用药物时中医医生也会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质进行精准调配,减少药物对小儿的不良影响。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药调理。

中医中药以“清热解毒、益气生津”为主要治疗原则,可使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理气通便功效的中药材,如川芎、白术、陈皮等,通过中长期服用,来调理小儿的肠胃功能,增加肠道蠕动,改善排便情况。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针灸疗法也备受关注。

通过针灸手法刺激穴位,可以调理小儿的肠胃功能,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促进蠕动,达到通便的目的。

一些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对小儿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无副作用,可以作为中医治疗小儿便秘的有效手段之一。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重要方式之一。

适当的按摩可以刺激小儿腹部穴位,增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

通过适当的揉捏和拍打,可以促进小儿的肠胃蠕动,改善排便情况。

对于年幼的小儿来说,推拿按摩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并非一劳永逸,家长和医生需要长期配合,进行规范治疗。

在治疗期间,还需引导小儿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调整生活作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长期依赖药物或治疗,从根本上调理小儿的生理功能。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改变的同时其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也倍增,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下功能性便秘已经成为现代人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中医在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更加强调辨证施治与综合治疗,讲求通过内服外用的联合手段滋养整体消化系统,以达到不易复发、治病除根的效果。

在弘扬中医文化传统与探索现代化医学发展的背景下,中医治疗便秘的疗效已经在临床上与研究中获得了普遍认可。

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对提高我国医疗现代化水平具有理论性意义,对解决现代人的健康困扰具有现实意义。

1.功能性便秘概述便秘也称“大便难”,在中国传统医学书籍中有较为详实症状与治疗记载,现代医学中对于功能性便秘的表述主要区别于由于消化系统器质病变所带来的便秘症状。

在临床中患功能性便秘的患者的排便间隔将异常延长,且其便质多为干硬或难以成型的状态,这种排便困难所并发的腹痛、口臭、消化不良不仅严重影响病患的日常生活体验,对于发病几率较高且器官功能更为脆弱的老年患者来讲,其在排便过程中甚至存在诱发致命急性疾病的可能,这样极大程度上威胁病患的生命安全。

现阶段的西医治疗主要以药物灌肠或外科手术辅助积便排出为主,只能够临时的为患者缓解病情症状,一旦停止使用药物或饮食不当便秘病情就会再度复发,同时以助泻为主的油类或化学药物将会严重损害肠道内部菌群环境,带来较大的药物依赖性与使用副作用。

中医治疗相比于西医在治疗方案上更为多样,能在诊断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因进行针对性施方,同时其表里同治的治疗理念也明显降低了刺激性药物使用对患者所造成的机体负担,因此能够给予患者较为良好的治疗体验及最终结果。

1.辨证论治功能性便秘2.1八纲辨证法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是中医辨证的总纲,其概括了各种具体证候的共性内容,反映疾病的基本特点,是临床上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其中“阴”“阳”两纲统领全部八纲,在传统中医体系内为病情提供精准的形容与确切的系统划分。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排便困难、大便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甚至伴有腹胀、腹痛、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脾虚湿重、肝郁气滞、肾虚等多种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在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1.脾虚湿重型脾虚湿重型主要表现为面色黄暗,口淡不渴,身体发胖,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脉沉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导致脾气不足,湿气过重,从而造成便秘。

中医治疗主要是针对脾胃功能进行调理,扶正祛湿,常用的中药有破滞湿、健脾化湿的药物如枳实、陈皮、苍术、白术等。

2.肝郁气滞型肝郁气滞型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激动,食欲不振,腹胀疼痛,大便干结,舌苔薄黄,脉弦有力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是由于情绪压抑,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以疏肝理气,通便排便为主,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香附、枳壳、瓜蒂等。

3.肾虚型肾虚型是指小儿肾精不足,导致腰酸脚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等症状。

中医认为该类型主要是由于遗传不足,先天不足,以及长期疾病和疲劳所致。

治疗方法是以益气固本、滋肾养阴为主,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枸杞、山药等。

1.枳实枳实有理气行滞、消食化积的功效,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并且可加入猪肝、红枣、姜等配伍同煮,可以增强其通便作用。

2.芒硝芒硝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以直接服用或加入米汤中一起喝。

3.大戟大戟有泻下通气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有剧毒,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4.厚朴厚朴能够疏通肠道,通便润肠,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不适。

5.瓜蒂瓜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的功效,中医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但是需要注意控制剂量,以免引起腹泻等副作用。

1.定期调理小儿功能性便秘需要长期治疗,建议定期调理,避免便秘反复发作。

2.饮食调理小儿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通便。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1. 引言1.1 背景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顺畅、频率减少、便质干燥或硬结,持续时间较长,且无明显病理生理异常的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主要与体内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失调、肠道濡湿失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强调调理脾胃功能、通畅气机、滋补脏腑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优势。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在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的研究逐渐深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临床疗法和药物,为功能性便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0字】1.2 研究目的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报道和临床经验,但对于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尚属罕见。

本文旨在对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总结,探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针灸等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师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决策依据,促进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一步发展。

2. 正文2.1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便秘、大便干燥、大便排出困难等症状。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协调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包括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肾虚肠涩等。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 儿 功 能 , 陡 便 秘 的 中 医 药 治 疗 进 展
张雁 雁 , 郝 巧 茸 , 程 燕 ( 1 .天津 中 医药大 学 , 天津 , 3 0 0 1 9 3 ;
2 . 天津 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天津 , 3 0 0 1 5 0 )
[ 关键词 ] 小 儿功 能性便秘 ; 脾虚气弱 ; 中医药疗法 ; 综述 , 学术性
外邪, 久病不愈 , 则易造成脾 胃虚 弱 , 运 化无权 , 脾 胃升降失 常, 浊阴不降 , 影响 大肠 气机 , 致 传 导功 能低 下 , 糟 粕 内 留, 滞 热消耗 脾 阴 , 大 肠津 液 亏虚 , 则 大便 干燥 而致便 秘 , 便秘
剂, 1 周为 1 疗程 。观察 3 8例 , 显效 1 8例 , 有效 1 5例 , 无效 5例 , 总有效率 为 8 6 . 6 4 %。刘小燕 等 采用 自拟 健脾 通便
方治疗d , J L 脾虚型便秘 , 方药组成 : 生 白术 2 0 g , 当归 1 0 g , 生
地1 0 g , 白芍 1 2 g , 莱菔子 1 0 g , 槟榔8 g , 枳实 5 g , 厚朴 4 g , 火麻 仁6 g , 杏仁 6 g , 甘草 3 g 。每天 1剂 , 1 0 d为 1个 疗程 。观察
型便秘 1 5 0例 , 总有效率 9 0 %。 2 . 2 中成 药治疗 王金婵 等 采用 山麦健 脾 口服液 治疗 小儿 便 秘 , 观察 4 8例 , 显 效 8例 ( 1 6 . 6 7 %) , 有效 1 9例 ( 3 9 . 5 8 %) , 无效 2 l例 ( 4 3 . 7 5 %) 。万 海燕 采 用王 氏保 赤丸治疗小儿便秘 3 1 例, 总有效率 9 0 . 3 % 。闵明等 采用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指排除有机性病变的情况下,由于神经、肌肉和粪便的排出功能失调而导致的便秘症状。

这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结合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本文将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病因及病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不当、精神压力过大、缺乏运动、不良的排便习惯等因素。

儿童自身的肠道功能不够发达也是导致小儿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与肠道功能失调、脾胃虚弱、肾气不足等有关。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脾主运化水谷,主要是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搜更重要的是生成气血,维护肌体的机能活动。

如果脾失健运,就会造成肠道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发生。

二、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原则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原则是调整脏腑功能,改善脏腑的运化功能,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改善肠道蠕动,使大便正常排出。

调整营养代谢平衡,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肠壁的免疫功能,避免便秘的反复发作。

三、小儿功能性便秘中医药治疗方法1. 食疗调理食疗是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重要手段。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在治疗小儿便秘时,可以通过食疗调理,改善脾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日常饮食中,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等,避免食用过多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同时要注意充分水分摄入,多喝水有利于软化大便,促进排便。

2. 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有多种方法,一般根据小儿的具体症状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常用的中药包括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木香等,可以通过泻下通便、滋润肠道、调整脏腑功能等方式来治疗小儿便秘。

3.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认为,针灸疗法可以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肠道蠕动,对于小儿便秘也有一定的疗效。

近5年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近5年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小儿便秘是小儿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排出困难的一种消化系病证。

近5年推拿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主要有单纯推拿法、推拿联合口服药、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及推拿联合针灸等,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联合疗法的功效研究和优势探索方面。

本文就对近5年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做一综述,以求探究近年来推拿治疗本病的最新研究内容与方向,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推拿;小儿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造成儿童排便障碍的最常见因素,约战所有儿童便秘的90%[1]。

它是指儿童排便时间间隔过长或粪质干硬难下,或粪质虽不干硬,但便时自觉排便不尽的一种原发性病症。

大便长期停留于肠道,会导致腹胀、厌食甚至便血等症状,从而对患儿的营养状态、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水平造成不良影响。

目前,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干预、饮食与排便习惯训练、灌肠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等。

但这些疗法尚存在诸如疗程过长、疗效难以持久、药物依赖和副作用等不足。

推拿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具有体验舒适、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等优势,尤其明清以来,推拿疗法在儿科疾病的广泛运用中取效甚佳。

因此,本文就这一优秀疗法近5年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以求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单纯推拿法黄彩瑜等[2]选取功能性便秘患儿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妈咪爱,治疗组用从长强至大椎的捏脊进行干预,尤其在胃俞、大肠俞、肝俞重点操作。

每日1次,10天后对比两组较疗效。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67.5%,且治疗组在排便感、排便数方面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

胡嘉威[3]将108例虚秘患儿按摩腹法的不同方向和频率分为顺+急组、逆+急组、顺+缓组和逆+缓组各27例,观察不同摩腹法对便秘的改善情况。

治疗10天后,结果顺+急组对便秘的恢复最快,而疗效最持久的则是逆+缓组。

表明在急性期可用顺时针的急摩腹法,而在病情得以控制后用逆时针的缓摩腹法。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困难、大便量少、排便不规律或排便不尽等症状,但无明确的器
质性病变。

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膳食、运动、药物、行为治疗等,并且经常会长期依赖药物使用。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以调理脾胃、通达气机为主要原则,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分
析症候,对症施治。

本文综述了近5年中,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

1. 针灸疗法
多篇文献表明,针灸疗法可以显著缓解功能性便秘的症状。

比如,潘维等人的研究显示,在经过10次针灸治疗后,治疗组的排便次数与缩时排便反应时间均改善,且总有效
率高于对照组。

李翠等人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组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且患者满意度高。

2. 中药
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王艳娟等人通过回顾近5年的相关
文献,发现中药口服制剂可以改善症状,但多数文献存在方法学缺陷和研究数据不够全面
的问题。

另一项研究表明,服用柴胡苓桂枝茯苓丸能够明显缓解便秘的症状,具有长期疗效。

3. 推拿按摩
顾云等人的研究显示,推拿按摩可以显著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症状,如增加排便次
数和改善排便质量等。

本研究还指出,推拿按摩对于改善便秘症状的效果,可能不亚于药
物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然而,由于缺乏
长期的随访数据和对于不同病因不同病机的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
实践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指除外器质性病变后,便意排便次数相对减少,大便质硬,排便困难,常伴有大便潴留和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以及大便潴留符合罗马Ⅳ标准。

小儿功能性便秘是儿科常见病之一,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的和睦,给孩子的生长发育和成长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中医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是由于脾胃功能失常,腑气不通,寒湿内阻,气机郁滞所造成的。

其病机是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寒湿内停,肠道积滞,气机郁滞而致。

中医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原则是健脾益气,化痰祛湿,理气通便。

二、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方法1. 中药汤剂治疗(1)四神丸将黄连、黄芩、厚朴、枳壳研末,加蒸鸡子黄,搓成丸,每次服3-6克,每日2次。

该方清热燥湿,解表下气,宿食积滞,利水消肿的功效,对小儿功能性便秘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

(2)四君子汤将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研末,用水调成糊状,制成小丸,每次服3-6克,每日2次。

该方健脾益气,和中止泻,有着增加腹部压力,促进排便的功效,对小儿功能性便秘有着显著的疗效。

2. 针灸疗法(1)脾胃穴位对小儿进行脾胃穴位的针刺,可以调和脾胃的功能,增加腹部的蠕动,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小儿顺利排便。

3. 推拿按摩疗法(1)腹部按摩对小儿腹部进行按摩,可以增加腹部的血液循环,增强肠道的蠕动,有益于小儿的排便。

4. 中药泻剂治疗在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中,也可以使用中药泻剂进行治疗,如大黄、芒硝、硼砂等,可以通过刺激肠道蠕动,加速大肠的蠕动,促进排便,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

三、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显著,疗效稳定,治疗周期短,不易复发。

通过对小儿进行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地调整脾胃功能,增加腹部的蠕动,促进肠道的蠕动,改善小儿的便秘症状,提高小儿的生活质量。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1.中药偏方中药偏方是指由中医按照自己的临床经验和中药配伍规律,组方治疗FEC病人的药方。

何萍等人[1]在治疗FEC病人时使用自拟的活血行气汤,治疗后发现病人大便质地变软,排便次数增加,肠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林剑严等人[2]使用参附温经汤治疗FEC病人,排便次数和排便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中药偏方通过改善肠道内环境,调理脾胃,改善气血运行状况,从而缓解了排便症状。

2.中药注射液中药注射液是一种适用于急症或危重病人,快速有效的治疗方式。

CJ101注射液是一种由肝宁颗粒配合槐角提取物、麦角拌汁、冬瓜草、菊花等中药材制成的中药注射液[3]。

该药物作用于肠壁平滑肌,从而增加肠蠕动和膈肌协调,缓解了FEC病人的便秘症状。

杨国强等人[4]在治疗FEC病人中使用了三九Ⅰ西瓜霜注射液,治疗后便秘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中药注射液的优点在于药效迅速,对急需治疗的病人有着较好的疗效。

3.化瘀通便汤化瘀通便汤是一种由当归、川芎、赤芍、枳实等中药材制成的方剂。

赵丰等人[5]通过随机对照实验比较化瘀通便汤和便秘灵对FEC病人的疗效,发现化瘀通便汤对于改善排便症状有着较好的疗效,且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该方剂能够活血化瘀,调节大肠蠕动和水分吸收,从而缓解FEC病人的便秘症状。

4.前列康片前列康片是由红花、延胡索、黄芩等中药材制成的中成药。

胡亚娟等人[6]在治疗FEC 病人时,使用前列康片辅助治疗,发现该药物可以通过增加直肠内压力、促进肠蠕动和改善排便环境,缓解FEC病人的便秘症状。

该药物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等优点。

总之,中药治疗是治疗FEC病人的一种有效方式,中药偏方、中药注射液、方剂和中成药等都可以作为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中药治疗虽然安全有效,但仍需结合具体的病情和患者身体状况而定。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治疗FEC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为FEC病人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方案。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中医治疗方法在缓解便秘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对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深入探讨,从中医角度阐述便秘的发生发展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等内在因素的关系。

本文将系统总结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灌肠、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以及这些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优势。

本文还将关注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基础研究,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针灸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揭示中医治疗便秘的科学内涵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推动中医在该领域的深入发展,为更多便秘患者带来福音。

二、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功能性便秘在中医理论中,多归属于“便秘”“大便难”等范畴。

其病因病机的理解,深深植根于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产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脏腑功能失调是功能性便秘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中,脾胃功能的失常尤为关键。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得以正常消化吸收,糟粕得以顺利下行。

若脾胃功能失调,运化失司,则糟粕内停,大肠传导无力,发为便秘。

大肠传导功能失司也是便秘的重要病因,大肠主传导糟粕,若其功能失常,则糟粕内停,发为便秘。

气血阴阳失衡也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病因。

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虚则肠道失养,阴虚则肠道干涩,阳虚则寒凝气滞,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

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亦能导致功能性便秘。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功能性便秘属于中医“便秘”“大便难”等范畴。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上展现出较大优势:安全性好,疗效确切。

现通过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内治法、内外同治法、外治法等方面综述,以期为该病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便秘;病因病机;中医药疗法;研究进展一、病因病机现代医家根据临床经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新的总结。

朱莹[1]教授认为,便秘多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感受外邪等病因引起肠道传导失调所致,脾肺气虚,阴亏肠燥为其病机,病位在大肠,多与脾肺有关。

李桂荣[2]教授认为便秘的常见病因为气血亏虚,胃肠积热,阴虚津亏,气滞血瘀。

马晶晶[3]认为传导的欠畅,津液的匮乏,功力的不足是功能性便秘形成的三个要素,从病因病机来看,食积,瘀滞,热积水湿,气滞皆能引起肠道阻塞,欠畅,肠道干枯,热结,失液等各种病因易引起津液匮乏,中气不足,推动无力引起功力不足。

曹小键等[5]认为五脏六腑病变均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发生便秘。

肺气虚,肃降不利,则无力推动大肠排泄,肾阳不足,肾精亏耗,则肠道干涩,脾虚则运化化失常,升降失调,积滞内停,均可导致便秘。

姜华[19]认为三焦不通是便秘的关键所在。

吴义春等[9]认为湿滞气机是当下社会 FC 的致病中的重要作用。

二、临床治疗1.辨证论治黄玉明[11]从脾胃论治便秘,将便秘分为肠道津伤及阴结脾约两型,肠道津伤用白术、生地黄、升麻等,阴结脾约用白术、肉桂、干姜等。

郑开明等[6]认为,气阴两虚型便秘药用党参、麦冬、黄芪、白术等,阳虚便秘用济川煎、附子理中丸,阴虚血弱型药用当归、生地黄、制何首乌、麦冬等,痰浊瘀阻型药用胆南星、全瓜蒌、石菖蒲等。

阙任烨等[7]研究证实,自拟芪榔合剂(黄芪、槟榔、枳实、知母等)治疗气阴两虚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

单崇武[8]采用黄芪汤加味治疗肺脾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结果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口服莫沙必利组。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直肠、结肠或外周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近年来,中医治疗
功能性便秘备受关注。

本文将综述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最新研究进展。

首先,针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

针刺疗法可以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促
进肠道蠕动和水分吸收。

一项2017年的Meta分析发现,针刺疗法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有效,提高了排便次数和改善了粪便形态。

其次,草药治疗也是一种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

许多草药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如大黄、厚朴和川楝子等。

一项2018年的Meta分析发现,草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排
便次数和缓解便秘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研究表明中药、针刺或艾灸治疗对长期便秘的有效性有限。

因此,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病情和病因,确定最适当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已成为一种受欢迎的治疗方法。

然而,由于研究质量、方法和样本量的差异,证实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

近5年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综述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排便次数减少等症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少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就近5年来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认为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脾胃失调、肝郁气滞、大肠湿热等病因有关。

脾主运化,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脾虚则运化失常,易致大便干结;肝郁气滞,导致气机不畅,易引起大肠气机不畅,影响大便的通畅;大肠湿热则可导致大便干燥、排便不畅等症状。

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生活不规律等也与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二、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法1. 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包括调理脾胃、疏肝解郁、祛湿泄热等方面。

常用的中药包括养胃宁肠颗粒、柴胡泻肝颗粒、泻下止痛胶囊等。

养胃宁肠颗粒具有调整脾胃功能、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功能性便秘有良好的疗效;柴胡泻肝颗粒则可舒肝解郁、疏肝理气,对于情志性便秘有良好的疗效;泻下止痛胶囊主要以泻下止痛、清热利湿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大肠湿热引起的便秘。

2.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也有显著疗效。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主要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畅通经络,调整脾胃功能,舒肝解郁,祛湿泄热等方式来达到通便的目的。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大肠俞、关元等。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3. 推拿保健推拿保健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对于功能性便秘也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腹部推拿、督脉推拿、足三里按摩等。

推拿保健通过刺激腹部穴位、舒筋活络、调理气血,达到调整脾胃功能、疏肝解郁、祛湿泄热的目的,从而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并且存在肠道运动异常,但无明确病理学或生理学异常的一种症状。

常见于小儿时期,给患儿带来不适和困扰。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已有一定进展,下面将详细介绍。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多由脾胃虚弱、肝气郁结、大肠湿热等因素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而发生。

中医药治疗主要通过调理脾胃、疏肝利胆、清热通便等方法来改善患儿的便秘症状。

中医药治疗重点调理脾胃功能。

中医认为脾胃为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

通过中药调理,可以增强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改善肠道功能,促进排便。

中医药治疗还注重疏肝利胆。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是导致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

通过中药调理可以疏肝解郁,促进胆汁分泌和胆固醇代谢,改善消化功能,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中医药治疗还注重清热通便。

中医认为大肠湿热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中药清热通便,可以改善大肠环境,减少湿热蕴结,促进肠道蠕动,使便通畅。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药汤剂、颗粒剂等中医药制剂对功能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研究发现,柴胡加大黄汤对功能性便秘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儿的排便困难和排便次数减少的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一些中药颗粒剂也被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具有疗效确切、用量准确、易于使用等优点。

中医药治疗还可以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饮食调理、按摩、针灸等,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饮食方面,可以适量增加纤维素、水分摄入,注意少食高脂食品和刺激性食物。

按摩和针灸可以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肠道压力,改善便秘症状。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针对不同病因进行调理,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综合调理脾胃功能、疏肝利胆、清热通便等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便秘症状,并且相对安全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确保治疗效果的稳定和安全性的可靠。

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医师,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近五年来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近五年来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

c oetrl cp t n ’t oiv xries estss ] MJ ad— h lseomi ai tv lp s ieeecs t s et[ . C i e il t r JA r
o,0 4 8 ( : — 7 l2 0 ,41 1 1 . )4
【2 oss 1]K ti UT,PtiaVC ,Sa o l S irg H i tb ui V,e lC rt r r n ta? aoi at yi— d e
Bo c rtd ah rs lr ssi ain s t c rnay a - e ie e a a oi t e o ceo i n p t twi e h o o r r tr d s a y s
【 .n i oy 2 0 , 32 17 1 3 JA g l , 02 5( : 7— 8 . 】 og ) [4De ra ,T kn 1] mi n S e iA,T kn c e iVG,e . C mprsn o a rt ta1 o aio fc — oi d it a m dati n s i a e t i tb n n p c r ess ni - e i h k es n pt ns t s l a ̄ aet sv r m c i wh a e o i u p t ns i c t crn r sn r e『 . m JC ri, 2 0 , 6 ) a e t t au o ay ydo i wh e o m J A ad l 0 5 9 ( : ] o 5
21 0 2年 9月
瘀 证和 痰 阻心 脉证 , 证 型 易 出现 单 支 病变 而合 并 气虚 、 单纯 阳虚 及 相关 病理 产物 的复 杂证 型易 出现 冠 脉多 支病 变 。 虚 血瘀证 与 气 右 冠状 动 脉高 度狭 窄相 关 性 紧密 ; 阻 心脉 证 与前 降支 高 度狭 窄 痰 相 关性 紧密 ; 心血瘀 阻证与 回旋 支 高度 狭 窄相关 性 紧 密。 萱 萱 朱 等 研 究 表 明 随冠 脉病 变 部 位 及 程 度不 同 ,H C D的 证 型分 布 各 有 特点,A C G结果 与 中医证 型 有一 定 的相 关 性 。张 鹏等 将 中医辨 证 分 型与冠 状动 脉造 影结 果相 结 合 ,研究 显示 冠 状动 脉 狭 窄重 , 多 支病 变者 中医证型 多 以气滞 血瘀 型 、 气虚 血 瘀 型 、 阻 心脉 型 、 痰 气 阴两 虚证 、 阳气 虚衰医辨证 多 以气 滞血 瘀型 、 虚血 瘀 型为 主 。随 着狭 窄程 度 气 加 重 。 瘀型 、 血 痰浊 型 、 阴两虚 型 、 虚 衰型 增 多 , 滞血 瘀 气 阳气 而气 型 减少 。 钦 等哪 f 发现 , 不稳 定型 心 绞痛 中, 医证型 以痰 林 究 在 中 阻心脉证 和心血瘀 阻 证最 为常 见 , 提示 痰浊 和瘀血 是 不稳 定 型心 绞 痛 的主要 发病 因素 。以上研 究均 表 明 , H C D中 医证型 与冠 状动 脉 病变 之 间有一 定 的内在 关联 , 脉造 影结 论 可 为 临床 辨证 提供 冠 定参 考并 指 导冠 心病 的 中医诊 疗 。 现 代 医学 对 冠心 病 的形 成 和 病 理 过程 已有 了 系统 全 面 的认 识, 中医药对 防 治心 血管 疾病 有其 独 特 的治疗 效果 。 近年 来 , 颈动 脉 超声 对 中医症 候分 析有 了较 多 的研 究 , 动 脉造 影 和 中医症 冠状 候 也有 许 多研究 , 颈 动脉 超声 与 冠状 动脉 造影 两 方 面结 合与 但是 中 医辨证论 治 方面 的研究 较 少 。辨证 论 治是 中 医的 特色 , 候研 证 究 是 中医 科研 的基 础 。 中 医证 型 与现 代检 测 指标 及 实验 室数据 将 融为 一体 是实 现 中西医 结合 的一 条 重要 途径 ,把三 者结 合 起来 , 中西 医优 势互 补 , 利 于明确 胸痹 的定性 、 量 等客 观化 依 据 , 有 定 为 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方法和手段。 参考 文献 【】 斌 , 志花 , l李彦 张 韩立 民. 心病 ( 痹心 痛) 冠 胸 中医 文献 及 病 证研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小儿功能性便秘是指排便不畅、大便干燥、频率减少或排便困难等症状,常见于小儿期,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就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中医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认识中医认为小儿功能性便秘主要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药治疗主要采用调理脏腑、补益气血、通畅经络的方法,以达到疏通便通、调整肠道功能的目的。

1. 玉米须玉米须为中医常用的清热利水药物,具有利尿、通便的功效。

可用玉米须泡水代茶给患儿饮用,有助于促进小儿的排便。

2. 枸杞子枸杞子为补益肾气、滋阴润燥的中药材,对小儿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可将枸杞子加入粥中煮熟,作为小儿的日常膳食,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

3. 麦芽麦芽为健脾和胃的中药材,具有缓解消化不良、促进排便的功效。

可用麦芽煮粥给患儿食用,有助于调整肠道功能,改善便秘。

以上药物均为中医常用的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药物,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适合家庭使用。

1. 巴戟天口服液巴戟天口服液为中成药中常用的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药物,对小儿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其主要成分为巴戟天、阿胶等,在临床中常用于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1. 脾经穴位灸脾经是脾脏所对应的经络,脾经上的穴位如足三里、中脘等可通过针灸的方式来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促进小儿的消化吸收和排便。

以上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常见方法,具有调理脾胃、促进通便的作用,适合小儿接受。

1. 腹部推拿腹部推拿可以刺激小儿的腹部经络,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可以在小儿排便前后进行腹部推拿,有助于缓解便秘症状。

2. 足底按摩足底是人体的重要反射区,足底按摩可以刺激相关的经络,调理小儿的脾胃功能,有助于改善便秘。

中医药对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9月摘要:近五年来,国内中医临床医生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分型、治疗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为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治疗该病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8-0095-03近五年来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陈奇志*韩新民***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00)2012年7月1日收稿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次数减少,排便间隔较久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的一种病症。

亦称便闭、秘结、大便不通。

便秘既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

本病在儿科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属于中医学便秘的范畴[1]。

1中医诊断1.1中医诊断标准:目前,国内比较常用的诊断依据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每周排便2次或不到2次;②有大量粪便滞留史;③有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④直肠内有巨大的粪块;⑤排出的粪便粗大以至于堵塞厕所下水道。

符合以上5项中的2项并持续1个月即可确诊。

有研究者采用《实用中医儿科学》[3]所提出的儿童便秘诊断标准:经常性排便困难,大便干燥如羊屎,大便次数减少,2~5d1次。

也有研究者采用各地颁布的地方性中医诊疗常规,如《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

瘀证和痰阻心脉证,单纯证型易出现单支病变而合并气虚、阳虚及相关病理产物的复杂证型易出现冠脉多支病变。

气虚血瘀证与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性紧密;痰阻心脉证与前降支高度狭窄相关性紧密;心血瘀阻证与回旋支高度狭窄相关性紧密。

朱萱萱[23]等研究表明随冠脉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CHD 的证型分布各有特点,CAG 结果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鹏等[24]将中医辨证分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结合,研究显示冠状动脉狭窄重,多支病变者中医证型多以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痰阻心脉型、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型等为主,而冠状动脉病变较轻者,单支病变者中医辨证多以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为主。

随着狭窄程度加重,血瘀型、痰浊型、气阴两虚型、阳气虚衰型增多,而气滞血瘀型减少。

林钦等[25]研究发现,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

以上研究均表明,CHD 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之间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冠脉造影结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一定参考并指导冠心病的中医诊疗。

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形成和病理过程已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中医药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颈动脉超声对中医症候分析有了较多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和中医症候也有许多研究,但是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造影两方面结合与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的研究较少。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证候研究是中医科研的基础。

将中医证型与现代检测指标及实验室数据融为一体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把三者结合起来,中西医优势互补,有利于明确胸痹的定性、定量等客观化依据,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1]李彦斌,张志花,韩立民.冠心病(胸痹心痛)中医文献及病证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2):321-322.[2]吴启相.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概述[J].光明中医2010,25(4):672-673.[3]郑峰,曲丹,徐浩,陈可冀.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超敏C 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6):485-488.[4]赵益业,林晓忠,邓铁涛,等.邓铁涛教授以心脾相关学说诊治冠心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39(4):5-6.[5]李鹏,沈宝藩,何立人,等.心痛宁加味方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律失常记分的影响[J].福建中医药,2004,35(4):43-45.[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5-137.[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8-109.[8]钟新林,匡肇,刘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6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5):672.[9]王阶,邢雁伟,陈建新,等.1069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因子分析方法的分类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5):344-346.[10]邢丽,李鑫.辨证分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5):39.[11]Giral P ,Bruchert efulness in predicting coronary disease byultrasound ecaluation of carotid arteries in asymptomation by per-cholesterolmic patient with positive exercise stress tests[J].AMJCardi -ol ,2004,84(1):14-17.[12]KotsisUT ,Pitiriga VCH ,Stabouli SV ,et al?Carotid artery in -tima -mediathickness could predict the pre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Am JHy-pertens ,2005,18(5Pt1):601-606.[13]Takash W ,Tsutomu F ,Kentaro F.Ultrasonic correlates ofcom -mo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ngiology ,2002,53(2):177-183.[14]Demircan S ,TekinA ,TekinVG ,et a.l Comparison of ca -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with stable anginapectoris versus patients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Am J Cardio ,l 2005,96(5):643-644.[15]Ksblak-Ziembicka A ,Traez W ,Przewloeki T ,etal ,Association ofincreased ,mil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with the extent of coronar -yartery disease[J].Heart ,2004,90:1286-1290.[16]程康林,覃勇,陈仁山,张敏州.痰浊型冠心病患者痰浊证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新中医,2006.8(38):20-21.[17]王玉燕,杜武勋,魏营,宋启刚.冠心病不同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的研究[J].山西中医,2009,,25(2):34-36.[18]魏峥,富蓉.冠心病血瘀证及痰浊证与其他证型颈动脉彩超的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8):899-900.[19]邢亚楠,田金洲,时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探讨[J].北京中医药,2008,6,(27):413-416.[20]Dewood A.reporting system on patients evaluated for coronary arterydisease [J].Circulation ,1975,51(1):40.[21]ShishehborMH ,BhattDL.Treating patientswith non-STEMI:stent the culpritartery only or address all lesions [J].Curr Treat OptionsCardiovasc Med ,2008,10(1):93-97.[22]朱翠玲,闫奎坡,朱明军.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12,(34):3289-3291.[23]朱萱萱,秦晓康.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8,(28):1579-1581.[24]张鹏.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2,5(2):101-103.[25]林钦.胸痹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8,6(8):893-895.95内蒙古中医药《中医儿科处方手册》[1]提出儿童便秘的诊断要点: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排便间隔大于2天,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为其临床特征。

1.2中医辨证分型:小儿便秘协作组牵头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11年7月制订的《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诊疗方案》提出便秘的中医辨证标准。

实证:(1)肠道实热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大便干结;②口干口臭次证:①腹中胀满或痛;②五心烦热;③小便短赤;④脉滑数;⑤舌红苔黄厚。

(2)肠道气滞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大便干结或不干;②腹满胀痛。

次证:①肠鸣矢气;②嗳气或口苦;③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④舌苔白厚。

虚证:(1)脾胃虚弱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②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

次证:①便后乏力;②面色萎黄;③神疲懒言;④舌淡苔薄白。

(2)阴虚肠燥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②口干少津。

次证:①形体消瘦;②心悸怔忡;③两颧红;④脉细数;⑤舌红少苔。

(3)脾肾阳虚证(主证2项+次证1项以上即可诊断)主证:①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

②腹中冷痛,得热则减。

次证:①小便清长;②四肢不温;③眩晕耳鸣;④舌淡苔白厚。

2中医治疗2.1内服法(1)实秘———王鹏飞经验方李歆等[4]选取60例符合实秘型的食积便秘、燥热便秘两型患儿,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名老中医王鹏飞经验方,药物组成:大腹皮、陈皮、香附、砂仁、苦楝子、厚朴、莱菔子、藿香、枳实、木香、槟榔、大黄,以中药健脾和胃、行气导滞汤剂治疗,疗程2周。

将患儿用药前后,餐前、餐后胃体及胃窦导联的胃电参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药后主频率、主功率的正常百分百和平均值的绝对值均较用药前有所增高,经配对t检验,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