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_声声慢比较
《一剪梅》与《声声慢比较鉴赏解读
一剪梅
声声慢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 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物 是 人 非 事 事 休 , 欲 语 泪 先 流 。
风 住 尘 香 花 已 尽 , 日 晚 倦 梳 头 。
品读提示:
A.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B. 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
C. 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声声慢
思考: 1)本词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2)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想 一想,词人的“愁”,包含 哪些内容? 3)这种种愁绪是借什么意象 来表达的?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 4)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 有谁堪摘? 分析后说说其作用。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与《声声慢》 比较鉴赏
——走近李清照
学习目标:
1、诵读,能当堂背诵两首词;
2、理解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两样愁情; 3、能赏析《一剪梅》的意境美; 4、能把握《声声慢》词中意象的特定含义;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归舟争渡
惊飞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的 相 思 之 情 。
近 明 白 的 语 言 , 表 达 一 种 刻 骨
则 是 直 抒 相 思 与 别 愁 , 词 以 浅
一剪梅和声声慢对比鉴赏
《一剪梅》和《声声慢》对比鉴赏首先,从不同的信息来鉴赏。
《一剪梅》中有“月”,且又是“月满”,月满本该人团圆,然而却是“两处”相隔,徒增思念与幽怨;《声声慢》中无月,更烦人心:“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空心,便可感受词人亦是空心,了无着落;而词人苦坐感受雨空滴,这“细雨”分明就是“苦雨”!点点滴滴,拖泥带水,一种凄苦之况便郁然而生。
并且,从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的运用来看,“梧桐”加“细雨”本就是凄凉意境的最好表现。
其次,我们来分析相同的信息,把握相同之下的不同内涵。
秋:《一剪梅》中,“秋”由“红藕香残玉簟秋”点出,《声声慢》未直接点出“秋”,却可从“满地黄花堆积”一语断出(“黄花”即菊花)。
不过前者之秋,只是凉秋(“红藕香残”、“轻解罗裳”),后者之秋,却是冷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秋凉与秋冷,心凉与心冷,略一品尝,便知况味全异。
独:《一剪梅》中的“独上兰舟”,其实是有着“双上兰舟”的假想的,是对共处时双双泛舟湖上的怀想,是一种温暖感的“唤回”,或者说仍有着“闲情致”的。
当然,到得湖中,照见的是只身孤影,自然更增孤单了;而《声声慢》中,是独“守着窗儿”,全无闲情可言,且因是苦捱时间(“独自怎生得黑”)而透露了一种“苦味”。
雁:《一剪梅》中的雁是“回”,与“去”相对,且能使人联想到词人“目送去,目迎来”,对“鸿雁传书”有着深深期盼,只是盼后无回信就又是失落:“云中谁寄”之“谁”当然指赵明诚,而又分明指“无人”。
但这种“失望”程度与《声声慢》一比就轻多了:此时雁并非“回”,而是“过”,便如过客,与词人似不相干,可见词人早断了心中所盼,而“却是旧时相识”一句,竟是有了“避之不及”之意,从有期盼到欲逃避,心情已从“失望”到“伤心不过”了。
花:《一剪梅》中,花已过盛期,正自飘零,由花逝,可推知“惜花更惜己”之意,含怨夫婿不归之情;而《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盛时,本该去赏去摘,却因“憔悴损”而失此心,比起前者,此时的词人更显得没有生活的意趣了。
《一剪梅》与《声声慢》 的比较
《一剪梅》与《声声慢》的比较作者:马骊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2期一、概述: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李清照词两首》古诗词有独特的魅力,可很多人并不喜欢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取了《一剪梅》和《声声慢》一起比较教学。
2.概述学习内容以及这节课的价值明白词的概念,理解词中蕴含的诗意,体会词可唱的魅力;借鉴比较文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感知两首词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词中感情,婉约的词风,并背诵过程与方法:用多媒体课件感受形象,教师讲授、学生歌唱、诵读品味语言,领悟作品内涵,了解作品有关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借意象比较两“愁”差别,知人论世。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初中时对词的知识有一定了解。
有诵读的诗词的经历,对婉约的词风有所接触。
四、设计策略设计理念:借鉴大学比较教学的方法,尝试在高中阶段进行比较教学。
设计方式:以歌曲入手,提高兴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中学语文资源网、百度图片、鉴赏辞典、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1课时)教师导入:自古逢秋悲寂寥,所以曹丕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日的清冷衰败常常在诗人心上写下大大的“愁”字。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清照的秋愁,看看两首词中的愁有何不同?PPT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动画展示秋+心=愁(借动画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教师回顾有关词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白词的概念,分清小令、中调、慢词的区别)PPT2:唐诗后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
每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名”,依调填词叫“依声”。
词别名“长短句”。
⑴小令,五十八字以内;⑵中调,五十九至九十字;⑶长调。
九十一字以外。
⑷慢词多为长调。
“慢词”,就是指文字的篇幅体长的一类词,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
教师播放《月满西楼》mp3,学生跟读、歌唱。
PPT3:《一剪梅》原词PPT4、5:《一剪梅》赏析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粉红荷花凋谢、精美竹席浸凉的秋天,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
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文章解析
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赏析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一一析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
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最近,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诚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
“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平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 绸罗“罗裳”无疑是指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
要是把上句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
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
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
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
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
“红藕”,即红色荷花。
“玉簟”,是精美的竹席。
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
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如“红藕香残”,虽然是表示出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
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就表现手法及其含义来看,这一句和南唐李璟《浣溪沙》的首句:“菡萏香销翠叶残”相类似。
同样是说荷花凋残,秋天来了。
《声声慢》与《一剪梅》对比赏析教学设计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词七首》中的一首。 本单元主要是学习宋词的鉴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婉约派和豪放派 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创作的,南渡是李词中 内容最深广的一篇。它通过一个“愁”字,把词人对亡夫的怀念,对国破家亡 的痛苦生活的悼念,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感慨抒写出来。
三、教学目标:
1、理解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愁情。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3、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
1、理解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愁情。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3、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难点:
1、感受、诵读、欣赏词作的艺术魅力。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受词的意境。
2、讲解内容:上片写景,交代了时令及发生的环境。“红藕香残”“花满楼” 二句明白如话却意蕴颇丰。“红藕香残”写秋来荷花落尽,“香残”而“玉簟” 生凉,已暗含离别凄清环境之意。“花满楼”一句,既补充了上句环境描写的 不足,同时又用“花满楼”这样优美的境界和与“香残”对应的境界来烘托, 则不仅使境界全出,而且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句,词人由此想像不知丈夫而今身处何方,内心又是怎样的孤苦凄凉。“雁字 回时”四句,作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初秋晚景图: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雁 字回荡,可是在这美丽的晚景中却没有自己丈夫“锦书”的来、鸿雁传书的回; 当自己独对这凄凉的秋景以素手弹琴排遣苦闷时,可又弹出“两重心字于罗衣” 这样无限伤感的曲调。这几句诗词包含着作者多少深情厚意啊!由于写景而抒 情,情景交融,结合得十分自然熨贴。
参考内容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13)班和高一(14)班的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但大多数学生积极向 上,对语文这门学科充满了热爱,对古典诗词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根 据上节课所学,进行诗词鉴赏,但有部分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看法,对于诗歌鉴赏这一块较为薄弱。
一般愁字别样情《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
一般愁字别样情《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一般愁字别样情——《声声慢》与《一剪梅》的比较阅读介绍作者前期的幸福生活:家庭背景及其所受的教育、美满的婚姻生活(“赌书消得泼茶香”、“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后期的悲惨遭遇: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再婚又离婚、超越时空的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学习新课:一、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两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同:明确:①风格上: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李清照艺术主张:诗庄词媚,诗如《夏日绝句》)②节令上:秋天③情感上: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两篇中都写“愁”绪,乍一看是相同的,而细细品味,我们便可发现这“愁”的内涵是不同的,正所谓“一般愁字别样情”。
细品两诗,体会两者之愁有何区别?1、在这两首词中,作者都用了直抒胸臆和融情于景两种抒情方式,我们先来看看浸染词人愁情的景(意象)有何不同?①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晚来风急”――心境的凄冷。
“独守窗儿”――无聊寂寞、度日如年。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一叶而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淒苦的秋雨,不仅滴在耳边,更滴向心头。
长夜如磐,风雨如晦,细雨绵密不断,而愁苦也就络绎不绝。
小结:所有意象,无一不是生愁、牵愁、助愁的,可以说是触处成愁:薄酒浇愁,淡而无味;晚风劲吹,心境凄冷;征雁南飞,离人伤逝;黄花憔悴,飘零沦落;独守窗儿,度日如年;雨打梧桐,更添愁苦。
通篇写“愁”,而除结句点明之外,全用所见抽感意象来渲染愁情,有“一重未了一重添”之势。
2、找出两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说说它们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明确:《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此情: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这是一种甜蜜的相思之愁。
(两处闲愁:可见两心如一,心心相印)《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词二首《声声慢》《一剪梅》
二、写作背景
•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 国,史称南宋。此时,李清照44岁,目睹黄河南北 相继沦陷,夫妻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 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日)在 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中,因中暑不治身亡 。此后,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 ,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 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生 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
在生命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
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 补偿和酬惠。
这首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一个身历国破家亡 的孤苦的妇女,在一个秋日黄昏十分真实的 生活感受。全词就抒写一个“愁”字,从不 同角度,选取不同意象,反复描写、渲染, 充分的表现出词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读后使 人感觉哀愁满纸。
直接抒情 (词眼)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 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 及” (梁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动作 环境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苦无告 沉痛凄厉
凄凄惨惨戚戚
感受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 运用叠词: •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 音节上: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二)间接抒情:
酒
雁
黄花
借 景 抒 情
梧桐
这些意象我们曾经在那些诗句中接触过? 如何理解这些具有丰富含义的意象?
酒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 急。
李清照诗词赏析
《一剪梅》原作: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词的上片主要描述词人的独居生活。
“红藕香残玉簟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给读者描绘了一幅词人眼中的余香袅袅的秋景图。
荷花已谢,虽仍留有残香,却不免透出秋的冷落与萧条。
玉席也已凉了,秋意渐来,秋凉渐浓。
中国的文人自古就悲秋,更何况是独守空闺的女词人呢?怎能不让她倍感孤独寂寥、怎能不思念远行的丈夫呢?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
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
我们可以设想:词人甚至会猜想丈夫在信中告诉自己归期、行程,那种企盼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看到雁群飞回故里,自然会强化企盼丈夫回来的心绪。
我们似乎看到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柔柔的月光洒满西楼,雁字回时,那种清冷,那种孤独,那种寂寥,怎可言传?下片是词人抒发内心感受,直抒相思之苦。
词人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这既是写她在舟中所见,也是她的内心所感。
花飘水流本是物之自态,却使词人触景生情:流水落花无从体味她的情怀,依旧我行我素地流走飘落,这更增加了词人的伤感与凄凉。
2024《声声慢》《一剪梅》比较阅读
本单元,我们对比阅读了,身处乱世,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他们都表达了各自的情感世界。
那么李清照呢?身处不同境遇的她,又是如何抒写人生感悟的呢?雁回雁过两情境物是人非愁不同——李清照《声声慢》与《一剪梅》联读库车市第四中学一李雪莹核心素养南渡前:闺情、离愁一一清丽婉转南渡后:哀伤、愁怨一一沉郁凄凉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表现思夫、思乡、思国文学作品活动一知人论世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北宋灭亡,丈夫去世,词人辗转南方逃亡避难,颠沛流离,晚年无儿无女。
《一剪梅》《声声慢》雁回雁过两情境李清照问题一为了消减闲愁,词人臆想鸿雁传书让我们置身诗境,描述一下读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时,你脑海当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问题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与“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所写之“雁”有何不同?问题二“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剪梅》《声声慢》《知人论世》《意象》《情感》《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北宋灭亡,丈夫去世,词人辗转南方逃.亡避难,颠沛流离,晚年无儿无女。
从《一剪梅》到《声声慢》,同一群雁,但一个是“回”一个是“过”。
从“雁回”到“雁过”词人的情感经历了从幽怨到凄苦的流变。
幽怨尚有人事可以寄托相思,而凄苦则人事无处寻觅,因此“可以说是从相思无限到了相思无地。
这正是“雁回雁过两情境,物是人非愁不同”!《一剪梅》《声声慢》《知人论世》《意象》《情感》《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北宋灭亡,丈夫去世,词人辗转南方逃.亡避难,颠沛流离,晚年无儿无女。
荷花黄花文学作品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李清照在不同境遇,面对同一意象所抒发的不同程度的愁。
《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剪梅》《声声慢》比较阅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传统的古诗词,宋代的《一剪梅》和明代的《声声慢》在中国文化中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这两首诗在流传过程中,被广泛传颂,并常常被作为教育和文化艺术的载体。
然而,虽然《一剪梅》和《声声慢》都是古体诗,它们的风格、语言、内容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这篇教案教学设计中,将通过对比阅读,《一剪梅》和《声声慢》的异同之处,以达到更好的教育和启迪。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一剪梅》和《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
2. 掌握《一剪梅》和《声声慢》的诗歌体一类、语言风格等基本知识。
3. 理解《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意境和主题。
4. 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一剪梅》和《声声慢》的异同之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
二、前期准备1. 教师应该对《一剪梅》和《声声慢》有深入的阅读和研究,并对其背景、作者、诗歌体、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教师可以通过诗词选读的方式,让学生事先了解一些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降低阅读难度。
3.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易懂的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一剪梅》和《声声慢》的意境和主题。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一剪梅》和《声声慢》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1. 介绍《一剪梅》的背景:《一剪梅》是南宋周邦彦所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
宋理宗皇帝因为被金朝俘虏,困守边疆十年,对祖国怀念如焚,周邦彦也因居于外地,终日思念家乡,写下了《一剪梅》这首五绝词。
该词刻画了主人公的孤独、凄凉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寄托故乡、难舍离别的感情。
2. 介绍《声声慢》的背景:《声声慢》是明代杨慎所作的一首表达爱情之苦的诗。
杨慎是一名文人,年轻时曾因父亲疏远妻子而感受到孤独、离别、失落之感,这也是他能够写出这首凄美动人的词的原因。
《声声慢》刻画了男女主人公分别的痛苦、思念与眷恋,表达了人之间最纯粹、最深情、最动人的情感。
《一剪梅》《声声慢》对比阅读
[背景]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
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有感而作的。
·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
——王维《使至塞上》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春,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 出塞宣慰,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 意象是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它的意蕴与诗人
的情感有关,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即便是同样的意 象,因不同诗人的不同经历,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意蕴。
所以,同样是看到大雁,李清照南渡前借之代指书信, 南渡后借之表达失群之落寞;王维借之寄寓思乡之情;元好 问借之歌颂爱情的忠贞。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这两首诗雁的特点分别是什么?诗人分别表达怎样的情感? (1)欧诗写了一只时刻有危险的远飞之征雁。“征”写大雁要 飞得很远,辛苦劳累,“缯缴”表明雁经常受到射杀(或随时 有危险)。欧诗明写征雁,暗写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被贬的 孤寂心境与悲愤情怀。 (2)杜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 寄托着诗人无限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 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 E )
A. 欧阳修被贬,世路正自坎坷,偶尔看到几只南征的大雁栖息于江水之间, 显得羽翼衰微,他觉得自己的命运与这些鸟儿是多么地相似啊! B. 回想过去,固然令人齿冷,而面对前路,又充满乐观的情怀。因此,欧 阳修在心中对雁儿说:请你们同我做个旅伴,一起南行吧! C. 杜诗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的苍凉与落魄。 D.杜诗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 切的心情。 E. 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 衷情。
一剪梅 声声慢 比较鉴赏
解读文本,合作探究:
体会两词中”愁”的不同内 涵
一、所见之景 ①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②不同的意象不同的心绪 二、所做之事 三、所生之情
所见之景
• 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
《一剪梅》: “红藕香残”、“花自飘零水自 流” 《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 谁堪摘?”
一样花开,两种情怀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丧夫之痛 • 颠沛之苦 • 亡国之恨 孀居之悲 故国之思
让我就这样淡淡地牵挂 着你 把如酒的心情 用淡淡的爱去稀释 在月朗风清的夜晚 让叮当的风铃 叩醒心中的那一抹柔情
那个朝代 被车轮和马蹄践踏得 支离破碎 你 只有在诗词里安身 一梦千年的情节里
前期愁: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相思之愁、闺怨之愁 后期愁: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遭遇之愁、悲世之愁
补足对联,提炼升华
下 联 雁 过 南 窗 梧 桐 细 雨 写 点 点 离 愁 上 联 : , : 月 满 西 楼 落 花 流 水 寄 绵 绵 情 思 ,
我 回望着那个嗅青梅的女孩
才刚刚绿肥红瘦 转眼已是菊花慵倦 帘卷西风的惆怅 填满了夜的空隙 载不动的离愁 搁浅了舴艋(zé měng)小舟
轻盈妙丽的望夫词
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
南渡前后“愁”不同
前期词为逸兴、遣怀、相思之作,此时的“愁”是闲愁,如《一剪梅
后期词为哀伤、凄楚、愤懑之作,此时的“愁”是悲愁,如《声声慢
一般愁字别样情
——比较鉴赏《一剪梅》、《声声慢》
窗前谁种芭蕉树?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手捻素笺寄相思
惊飞鸥鹭
琴瑟和鸣,如胶似漆
醉卧花丛,浓香吹尽
教学目标
《声声慢》与《一剪梅》比较鉴赏
表达愁情的意象常用的有哪些呢?
梧桐
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 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
2、 3、“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
凄凉悲伤的象征
1、“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
《更漏子》)
杜鹃鸟 :啼声甚哀 表达思念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 2、“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 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宋人 贺铸《忆秦娥》
融情于景
对比分析:
1、两首词中的“愁”各是通过什 么事物(意象)来表现的?
意象相同而意境(
):
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
——《声声慢》
回(回来) 过(过去)
花: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剪梅》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 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
各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 秦观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宋· 范仲淹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什么是诗歌意象?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诗歌中的常见典型意象:
杨柳、鸿雁、杜鹃、鹧鸪、潇湘、 南浦西楼、高楼、飞蓬、浮萍、明 月、菊花、梅花、胡琴羌笛、船帆 等
结论:
一般“愁”处别样情
《一剪梅》 “愁”的内涵:相思之愁 《声 声 慢》“愁”的内涵:死别之愁
暂时之愁 长久之愁
写愁的名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