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沧浪文化打造成郧阳文化核心支撑
“弥陀寺”:养在深闺的待解之谜
“弥陀寺”郧县素有远古“郧县人”发祥地,恐龙的故乡,楚文化的源头之称。
然而,恐龙的故乡已建成了郧阳地质博物馆,辽瓦店子遗址也得以系统地发掘、保护。
而对有着“国宝中的国宝”之谓的远古“郧县人”故里的发掘、保护,却远远滞后。
时值市县各级文化部门深度开发沧浪文化之际,笔者有义务不揣浅陋、愿倾一腔热血,对养在深闺的远古“郧县人”的故里——青曲镇弥陀寺村,向广大郧阳父老们做一介绍。
弥陀寺村,面积约800余公顷,共有八(原)个村民小组,全村390户人家,总人口1353人。
这块群山叠翠、汉水奔流的弹丸之地却有着清丽如谜的厚重与深沉——一、弥陀寺得名之谜:这里的近20余个地名,每处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弥陀寺的来历更是扑朔迷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说与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有关。
屈原第一次流放汉北地区,据考证,即现在的郧县青曲镇境内的“曲远河”流域。
(详见十堰日报《郧山汉水间的屈原足迹》一文。
)当年,屈原虽被流放,但与当地百姓同耕同乐,同甘共苦。
深受百姓爱戴,于是用他的名字为这支河流题名。
后来,当地百姓认为用屈原的名字直接给河流题名,如果被朝廷奸佞知道,可能会招风惹事,势必会给屈原招致祸端。
于是人们有意用屈原的谐音“曲远”来为河流题名,以此来纪念这位爱国诗人。
“曲远河”入汉江处有一寺庙,曰“弥陀寺”。
据传,当年人们洒泪痛悼屈原,并在此筑庙,日日口念弥陀为之祈祷,故曰“弥陀寺”;“曲远河”入汉江向下不足一公里处,有一小洲,名叫“祠堂洲”,传说当地百姓为祭拜屈原而立,现今这座小岛上的祠堂历久损毁,但“曲远河”流域善良的民众口诵佛经、手持高香,怀念屈原赤心挚情,却如同此地汉江段沿岸周边各村,原生态划龙舟习俗是何等的古朴厚重。
去年,已移民潜江的韩家洲黑龙会,竟不远千里,不顾大旱汉江枯涸之厄,朔流而上,一心只为奔赴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会。
邻近的店子河村竟然发现了失传千年之久的《龙船调》。
就是活生生的佐证。
这儿还有部分人竟流传着:“屈原流放在青曲,留下了曲辕犁、曲圆磨,以及曲远河(屈原河)地名”的种种传说。
中国颜色之沧浪阅读理解
中国颜色之沧浪阅读理解摘要:一、引言1.中国颜色的历史背景2.沧浪颜色的寓意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二、沧浪颜色的阅读理解1.沧浪颜色的象征意义2.沧浪颜色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三、沧浪颜色的文化内涵1.沧浪与古代文人墨客的关联2.沧浪颜色在传统工艺品中的应用四、沧浪颜色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1.传统沧浪颜色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2.沧浪颜色在现代工艺品中的创新五、结论1.沧浪颜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沧浪颜色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前景正文: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熠熠生辉,其中色彩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沧浪颜色,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颜色之一,承载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沧浪颜色的历史背景、象征意义、文化内涵以及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独具魅力的色彩。
沧浪颜色起源于古代,历经千年的演变,已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沧浪寓意着高洁、坚韧和忠诚。
这种颜色常见于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作品中,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达心志的重要载体。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便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野火”即为沧浪颜色,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沧浪颜色在古代工艺品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瓷器、绣品、画作等都可以看到沧浪颜色的身影。
这些作品将沧浪颜色与其它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韵味。
如今,沧浪颜色依然在传统工艺品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现代社会,沧浪颜色依然焕发着生机。
许多设计师将沧浪颜色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赋予传统色彩新的生命。
例如,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都可以看到沧浪颜色的身影。
同时,沧浪颜色在现代工艺品中也不断得以创新。
如将沧浪颜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展现了时代风貌。
总之,沧浪颜色作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成”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追求
G o v e r n a n c e s c h o o l s t r a  ̄ g y
语, { - 谵 丈
以 “ 成’ ’文化 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追求
张 萍
( 江 苏省 苏州 市沧浪 实验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校 东校 区 ,江 苏 苏州 2 1 5 0 0 8 )
【 摘要 】 以 “ 成”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追求,将学生的成长、成人放在首位 ,对学生个人评价多元化。思考教育,抛开功利和模式, 让教 育走 进 学生 的心灵 ,让老 师和 学生 的关 系如沐 春 风 、回归 自然 ,还教 师发展 的主动 权 ,让老 师在 工作 中拥有 更 多的 职业 幸福 感。 【 关 键 词 】学校 文化 ; “ 成” 文化 . 【 中图分类号 】G 6 2 2 【 文献标识码 】 A
学 校文 化是 一所 学校 的精 神相 貌 ,体现 着学 校对 教育 理念 及其 在 “ 成 ”文化 下 ,我们 的教 风是 “ 敬业 乐为 ”。 《 论语 ・ 学 而 价 值 的判 断和 取合 。 学 校 文化 既是松 散 的 , 散 落 于校 园 的各个 角落 ; 中言 , “ 敬 事而 信 ” ,要 求对 待 工作 严肃认 真 且 信实 无欺 。 “ 敬 信 它又 是集 中的 ,可 以凝 练为 一个 词 、一个 字 ,凝 聚 并传 承着学 校 的 楼 ”也是 我们 行政楼 之名 ,专注 于人 师之 责 ,爱 岗敬业 ,快乐 工作 。 教育 精神 追 求 。 学风 “ 端 行乐 学 ”。端 正思 想 ,端正 言行 ,快 乐 学 习 ,喜 爱学 习 , “ 学校文化” 文质 彬彬 ,正 是我 们对学 生 的期待 。 “ 学 校 文化 具 体表 现 为学 校 整 体 的思 想 、心理 和 行为 方 式 ,通 在 “ 成 ”文 化下 , “ 成 ”衍 生为 “ 诚”。 “ 诚 ” ,信也 ,从 言 过 学校 的教 学 管 理 、组 织和 生活 的运 营 而表 现 出来 ,是学 校 内部 从成 。春 风化 雨 ,老师 要 以一 言一 行 的力 量 润物 无声 ,师 生诚 信 做 全 体成 员 共 同认可 和遵 守 的价 值观 念 、道德 标 准 、学校 哲学 、行为 人 。 “ 成 ”衍 生 为 “ 城” 。 “ 城” ,从 土从 成 。土 为基 础 、根基 , 规 范 、办学 理 念 、管理 方 式 、规章 制度 等 的总 和 , 以人 的全 面 发展 我们 要 * L C L 实实 打好 学生 的精 神底 子 ,为 孩子 们的成 功 扎好 根基 , 为 终极 目标 。”不 同于 “ 校 园文化 ” ,学 校文 化 “ 其实 是一 种 办学 打好 基础 教 育之基 。 “ 成 ”衍 生为 “ 碱” 。 “ 玻” ,从 玉从 成 ,意 理 念 的外 显 ,是 以通 过理 念 来引 领师 生改 变观 念 、改善 他 们 ‘ 行走 为 美玉 、美珠 。我们 携璞 玉而 行 ,雕琢 打 磨 ,成人 之美 。师生 教学 方 式 ’为 最 终追 求 的一种 具有 学 校个 性特 征 的文 化 ,她 扎根于 学校 相 长 ,共 同打造 教育 至真 至上 品质 之 城 。落实 为 “ 成 ” ,成就 人格 所 在 的社 区 ,与 具体 的学 校 融为 一体 ,是 学校 在 发展进 程 中 的一种 之 独立 、精神 之健 全 的 “ 真 的人 ” 。 文化 积 淀 ,是被 学校 所 有成 员所 认 同的 价值 追求 、精 神意 志 、行 为 三 学校文化追求 的意义及影响 力 准则 、行 为 方式 等 等 ,其核 心是 价值 观 。而 ‘ 校 园 文化 ’则 只是 学 ( 一 ) 成就 “ 真 的 人” 。打好 精神 的底 色 校文化 中显性 的部 分 而 已。” 早 在五 四时期 ,面对 疾风 劲雨 中求 变革 的古 中 国 ,鲁 迅 、周作 = 以 “ 成” 文化 为核 心的学校 文化 追求 人 等激 进 分子 人 曾提 出一个 响 亮的 口号一 “ 发 现妇 女和 儿童 ” 。 我校 校名 “ 带 城实 验小 学校 ” ,坐 落于具 有 浓厚地 域 文化特 色 他们主张社会改变对妇女和儿童这两大弱势群体的认识 ,不再将其 的 葑 门老街 ,紧邻 十全 街 。借学 校 新建 之机 ,我 校 承接 老校 的文 化 视 为 附属 品和 私有 财产 ,而是 承认 其具有 独 立 的人格 ,并赋予 其 和 基 因 ,从 校名 中 “ 城 ”字 出发 并进 行衍 生 ,形 成 以 “ 成 ” 文化为 核 成年 男子 一样 的人权 , 进 而走 出千 百年 来封 建社 会的 束缚 , 成为 “ 真 心 的学 校文 化追 求 ,并将 成 人的 文化描 述 落实 为孩 子的 文化 行动 。 的人 ” 。在他 们看 来 , “ 真 的 人” 具有 现代 意义 ,这 样 的人 拥有 独 以 “ 成 ”文化 为核 心 的学校 文化 追 求 ,立足 于 “ 成人 之美 ” 。 立 的意 志和思 维 ,拥有 平 等的 尊严 和人 权 , 由这 样 的 “ 真 的人” 组 说 文解 字 : “ 成 ”, 就也。 意为 完成 , 形成 , 成全 , 成就 , 成功, 成才 。 成 的社 会才 是人 类存 在 的终极 目标 和意 义 。百 年之 后反 观 当下 ,这 “ 成 ” ,既是 一种 结 果 的展 现 ,也体 现着 过程 的 形成 。 论语 ・ 颜 种 终极意 义上 的 “ 真 的人 ”距离 我们 依 旧遥 远 。 渊 》: “ 子日: ‘ 君 子成人 之美 ;不成人 之 恶 。 小 人反 是 。’ ”是说 , ( 二) 让教 师拥 有更 多的职 业 幸福感 君 子要 成 全别 人 的好事 , 帮助 他人 实现愿 望 。 教 育 的本质 正在 于此 : 在 教育 教学 的 过程 中 , “ 为 了对你 负责 … 为 了你 的未来 ”成 老 师 是学 生成 长 路上 的 助手 ,是 学生 成人 路上 的 帮手 。我 们 以 “ 成 为 我们在 成 绩上过 分要 求 孩子 的冠冕 堂皇 的理 由。 孩子 成 了笼 中鸟 , 人 之美 ”为 校训 , 体 现 出我校 的教 育理 念—— 寄 予学 生美 好的希 望 , 日渐学 会 了新技 能 ,也 日渐忘 却 了蓝 天 。而我 们老 师在 此 过程 中也 用 心 指点 , 带 着幼 小 的灵 魂上 路 , 感受 生 活 , 在 品质 、 德行 上 引导之 , 无 法全 身 而退 ,生 气 、烦 躁 ,各种 病 痛早 早地 就显 现 了 出来 ,老师 在 知 识 、学业 上 教诲 之 , 内外兼 修 ,从 而帮 助他 们有 效 实现 自己的 在 无意 中也 把 自己的生命 填 进 了无法 自拔 的泥 淖 之 中 ,没 有 了职 业 愿 望— — “ 成学 生之 美 ” 。 “ 教 学相 长 ” ,在师 生相 扶持 、共 同行 带 来 的幸福 感 。师 生关 系也 因 为对 成绩 的要 求而变 得 不再 和谐 和 温 走 的这 条澄 明之路 上 ,我们 将 更 关注学 生精 神底 子 的形 成 , 以及 作 馨 。 为 “ 真 的人 ” 的文 化意 义上 的成 长 ,培 养学 生独 立 的思 想和 自由的 教 育 是 什么 ? 古 今 中外 很 多对 教育 的 阐释 都将 重心 放 在 了孩 人格 。“ 成学 生之 美 ”, 让教 育大 业具 体 可感 , 彰显 其社 会 文化意 义 。 子 、放 在 了受 教育 者之 上 ,而 忽略 了教 育者 以 及两者 之 间 的关 系 。 依校 训 “ 成人 之美 ” ,我们 将 校风 定为 “ 春 华秋 实” 。 “ 春 华 如 蒙台梭 利 言 ,我们对 儿童 所 做 的一切 ,都 会 开花 结果 ,不 仅 影响 秋 实 ”取 自 颜 氏家 训 ・ 勉学 。 “ 夫学者 犹 种树 也 ,春 玩其 华 , 他 的一 生 ,也决 定他 的一 生 。在 阐释 的过程 中,我 们教 师过 多地 承 秋登 其 实 。将 论 文章 ,春 华也 ;修 身 利行 ,秋 实 也 。”学 习就像 种 担 了教育 中的责 任 , “ 分数 ” “ 成 绩 ”这些 功 利化 的符 号让 我们 教 果 树一 样 ,春 天 可 以赏玩 花 朵 ,秋 天 可 以摘取 果 实 。将 论 文章 ,就 师 与学 生之 间的 关系变 得难 堪 。 好 比赏 玩春 花 ,修身 利行 ,好 比摘取秋 实 。从孩 子成 为 “ 真 的人 ” , 以 “ 成 ”文 化为 核心 的学 校文 化追 求 ,将 学 生 的成 长 、成 人放 学 习 知识 ,培 养 品性 ,内外 兼修 ,不 也正 是 成人 的途径 吗 ?从 现代 在 首位 ,对 学生 个 人评价 多 元化 。思 考教育 ,抛开 功 利和模 式 ,让 意 义上 来说 , 舂 华 秋 实 ,没有春 的 默默 耕耘 ,哪得秋 日的硕果 累累 。 教 育走 进学 生 的心 灵 ,让 老 师和 学生 的 关系如 沐春 风 、 回归 自然 , 可 见 ,教 育 是一 个春 华秋 实 的融 合 ,是过 程 和结 果 的统一 ,成 人 之 还 教师 发展 的主 动权 ,让老 师在 工作 中拥 有更 多 的职业 幸福 感 。 美重 在结 果 ,但意 义在 过程 。于 生如 此 ,于 师如 此 ,于 校 亦如 此 。 ( 编 辑 :龙 贤 东 )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四千年前大禹到沧浪治水;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到沧浪闻孺子歌;二千三百年前屈原到沧浪与渔父歌,由此出现了沧浪,形成了沧浪文化[1]。
而今国内八个地方有沧浪地和沧浪文化的元素,这八个地方是:武昌兴国州(现湖北阳新)、安陆沔阳州(现湖北仙桃)、常德龙阳(现湖南汉寿)、鲁之峄县(山东枣庄)、苏州沧浪亭(现江苏苏州)、湖广均州(现湖北丹江口)、湖广竹山(现湖北竹山县)、湖广郧县(现湖北郧县)。
其中三个地方有沧浪亭,它们是:均州沧浪亭(湖北丹江口市),苏州沧浪亭(江苏苏州),阳新沧浪亭(湖北阳新)。
这三座沧浪亭均始建于宋代,在历史上各领风骚,各有千秋。
均州沧浪亭由于其座落在中国沧浪地的源头、中国沧浪文化的源头,更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它承载了中国沧浪地厚重的历史和经久不衰的文化。
历经千年沧桑,它已经成为沧浪地人民的“传家宝”景区景点,成为沧浪地人民的“国宝”。
它的历史、现状和价值是值得关注的。
一、均州沧浪亭的五建五毁历程均州沧浪亭,虽经千年的沧桑,却依然基本保持了宋、明两代的建亭风貌,风流显世,令人感叹。
千百年来沧浪亭的屡废屡建,叠印着丰富的文化风尚与精神寄托,使之成为一个特有的地标地景空间、精神符号和特定的语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具有巨大阐释空间的绝佳个案[2]。
(一)始建年代均州沧浪亭始建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前后。
据《续辑均州志》卷十二记:其一: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沧浪亭处石壁题刻判官景况书,90字。
其二: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陆恺……武当宰相张彦自沧浪亭泛舟东沿江岸,因留题石壁间,巡检刘轸尉张况同至,63字。
其三:南宋嘉定丁丑(1217年)后清明三日,郡太守应谦之亨甫……题于沧浪亭,99字。
以上三处石刻均在沧浪亭处山崖石之上。
据此可知,“沧浪亭”在宋治平元年(1064年)前就已经存在了。
这是现在查证到的最早记载沧浪亭的年代,距今至少也有950多年的历史了。
沧浪文化初探
沧浪文化初探沧浪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汉水文化乃至楚文化、房陵文化圈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
它以道家的深奥哲理和思想宗旨为纽带,维系着历代谪宦逸士的精神世界,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
本文以流传千古的汉江民谣《孺子歌》(亦称《沧浪歌》)为主线,钩沉历来的古籍文献及相关学术成果,就这一文化现象略陈管窥之见,藉此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沧浪之水,名出禹经“沧浪”之名,始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不可稽考。
据《尚书·禹贡》云:“ 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1](p226),此为迄今发现最早记载“沧浪”之名的古文献。
《禹贡》大约成书于周秦之际,相传为孔子删订整理,它保存了我国古代重要的地理资料。
后来地志之书,自《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以及后来各代地理专著,无不以《禹贡》为依据,诚可见“沧浪”之名由来已久。
“沧浪”因何而得此名?清代胡渭在《禹贡锥指》中解释得很清楚,“沧浪者,汉水之色”[2](p101),该书援古验今,博引诸家旧说,议论详明,是研究《禹贡》的总结性专门著作。
此“沧浪”意谓水青色。
但是,滔滔三千里汉江,呈“沧浪”之色的江段又在哪里?清代钟岳灵在实地考察后认为:(汉水)源出于陇西嶓冢,历郧乡而下数百里内,山石峣确,涒滩递接,其水奔趋澎湃,初无宁时,至均之关门崖,滩始平,越十数里至槐关,水之自西而东者复折而南,地势纡回,江流乃缓,此处即均之东山焉。
山根有崖,水清隐隐可见,但深不知几许,水至此汇渟渊寂,若池昭然。
四时惟夏涨则潢流挠漫,非其本色;至霜露泬寥之际,色若结绿,纹如湘簟,较之他水自倍澄鲜。
或曰山树阴翳,翠添江色,此殆不然,盖水深则静、静则绿,如天之苍然者,积空气而成,宁有所映带耶?[3](钟岳灵《沧浪赋》)(本文所引《均州志》、《续辑均州志》中的文字,其标点符号均为笔者所加)上述文字对汉水的流向、流速以及所经之地均作了详明的阐述,对“沧浪绿水”的成因及其四时的变化亦有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就文中所言,“沧浪”必在均州(即今湖北丹江口市境内)无疑。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均州沧浪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城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园林建筑。
沧浪亭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历时八年完成。
沧浪亭是以南京太湖石为主要材料建造的,园林规模较大,风景秀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佳作之一。
沧浪亭以其园林艺术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沧浪亭是一座仿太湖山水创造的人造园林,整个园林占地面积为34.1亩,园林规模宏大。
园内有湖泊、山石、花木、廊庑、亭阁、庭院等一系列园林建筑。
沧浪亭是以不同的景点相互串连,相得益彰,令人流连忘返。
园内有大小不同的岛屿,可以上小舟游湖,感受自然之美。
沧浪亭中景色如画,湖水清澈见底,山水相间,石洞幽深,风景秀丽,被誉为江南园林艺术的代表,为世人所称道。
沧浪亭不仅有浓郁的园林艺术气息,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沧浪亭建造之初便彰显了乾隆帝对文化的重视,园内馆阁、亭台楼阁等建筑群体中,有多处雕刻有古籍名篇、名人诗文、碑刻以及名人书画等文化含义丰富的物品。
园林内的楼阁、亭台、廊庑、山水奇石都有着别具一格的寓意,它们不同样式的建筑和装饰,都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沧浪亭中还保存了不少历史文物,如明代的钟、鼓、铁炮、战罩、铜兽等,均为历史文化的真实记录,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沧浪亭兼具文化、艺术和历史等多种价值,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扬光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沧浪亭是古代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保护沧浪亭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推广和发展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另一方面,沧浪亭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中国历史政治、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成就,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沧浪亭是中国园林艺术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它优美的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备受关注。
沧浪亭的保护和弘扬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努力,它将成为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通报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通报【篇一:2010年全县春节文化活动情况通报】庄办发?2010? 号中共庄浪县委办公室庄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0年全县春节文体活动情况的通报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及省、市驻庄各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今年春节期间,全县组织开展了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健康、规模较大的系列春节文化体育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
现将活动开展情况通报如下: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为了搞好春节文体活动,县上下发了《2010年全县春节期间重点文化活动实施方案》,对春节文化活动作了全面安排部署。
所有乡镇和绝大多数单位能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活动,特别是县委宣传部、文体局等单位认真负责,组织严密,措施得力,确保了春节文体活动的成功开展。
二、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今年春节文体活动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宣传庄浪发展新思路、表达庄浪新特色、再创庄浪新辉煌为主旋律,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灯饰亮化、焰火晚会和社火表演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近年来全县各行各业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丰硕成果。
〔一〕春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蓬勃开展。
从元月26日开始,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体局、科技局、卫生局等单位配合,在紫荆广场举行了启动仪式,此后相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深入乡村社广泛开展了为群众送春联、送科普资料、义诊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三下乡”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春节焰火晚会盛况空前。
正月十六日晚,由县文体局牵头组织,在文化广场成功举办了大型焰火晚会,共燃放25大类560种礼花,营造了喜庆热烈的节日氛围,抒发了全县人民与时俱进,发奋向上的精神风貌。
本次焰火晚会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10个责任单位高度重视,积极筹资;二是焰花数量多,种类齐全;三是燃放密度高、时间长、规模大;四是观看人数多,晚会现场气氛热烈。
〔三〕街道、广场灯饰亮化。
在县建设局的牵头组织下,农办、粮食局、人口局、经济局、环保局、信用联社、水保局、交通局、商务局、国土局、工商局、农行、税务系统、烟草局、人险公司等15个单位落实了中心街、紫荆广场和东城区绿地公园的灯饰亮化,共购臵悬挂了彩灯、霓虹灯159组,将中心街、紫荆广场和东城区绿地公园装扮得流光溢彩,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氛围。
子胥湖
子胥湖中国子胥湖生态新区地处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滨临汉江。
总体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总投资150亿元。
辖原大堰乡牧场沟村、红桥、后店子、堰河、金岗、响耳河、马场关、洞耳河村、桃花沟、桑树垭、黄土梁、翻山堰等12个行政村。
核心区规划面积17.88平方公里,总投资56亿元。
范围内有牧场沟、红桥、后店子、堰河、金岗等5个行政村。
区域内拥有子胥堰、子胥渠、茶马古道、梨花寨等遗址。
中国子胥湖关于集团湖北子胥湖集团始创于1997年,是一家以打造养老健康、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产业为主的综合型集团,业已形成休闲农业产业、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建设、房地产开发、金融产业、市政配套建设、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整车销售、酒店投资运营等业务板块。
目前,子胥湖集团在北京、浙江、湖北、四川、上海等地拥有控股及参股企业10多家,拥有员工逾500人。
集团创业至今,一直遵循产业化投资、专业化运营的经营理念,通过高效的资源整合、多产业的协同发展,致力成为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建造者。
在坚持“旅游休闲目的地建造者”主导产业的同时,公司培育了休闲农业、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园林绿化等一批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业务实体,通过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整体巩固和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集团成立以来革故鼎新,不断探索。
展望未来,子胥湖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心态,开启中国旅游度假的新时代。
公司架构中国子胥湖开发背景编辑中国子胥湖政策背景南水北调作为国家重点战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为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本项目已经成为国家、省、市多级政府重点政策扶持区域。
政策支持:“国家移民后续发展”、“水生态文明示范”、“国家科技农业示范”、“国家生态示范”“环丹江口库区地灾修复”等。
两圈两带2014年,湖北省政府将“两圈一带”战略升级为“两圈两带”战略,首度将汉江流域的快速发展提上日程:引导产业向沿汉江城市集中、项目向沿汉江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努力把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打造成高科技产业走廊、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新型城镇带、现代农业示范带两圈:武汉城市圈和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带: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蝶变2014年12月17日上午,郧阳区挂牌仪式正式启动,自此郧县正式更名为郧阳区。
十堰导游词——精选推荐
十堰资料房县古称房陵,介于大巴山与秦岭之间,素称“千里房县”,为湖北省第一大县。
房县民间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房陵文化圈。
其中心地域在房县,整个地域范围大致可以概括为“东西两康,南北两江”。
即东起湖北保康,西至陕西安康;南起长江,北至汉江。
房陵文化圈有如下四个特点:1.神农文化是房陵文化的根基。
历史上神农架系房县辖地(1970年5月国务院批准神农架从房县划出设立县级神农架林区),炎帝在这里“斫木以耜,揉木为耒“,采集草药,医治病患,开创了农耕文明和医药文明,体现在民歌里有采药歌、农耕歌。
被称为汉民族文化创世史诗《黑暗传》在此发现,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最原始信息。
此外尧子丹朱被封为房邑候,他为儿子取名为房陵,因此,房陵的来历与其历史文化的传承有直接关系,应在神农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2.诗经文化渊源流长。
房陵人有好歌传统,其地又紧傍西周五畿之地,周王室定期派“行人”(行人是西周王室定期派出的到民间采风搜集民间歌谣的人)到这里采风,使诗经文化承载着民间诗歌和宫廷诗风互动与整合的轨迹,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的作者和编撰者是西周周宣王时期的大臣尹吉甫。
他是房县青峰镇人,有“宝堂寺”、“天官坟”和有关墓碑佐证。
至今这里还有诗经有关民歌的传唱。
3.流放文化是房陵文化最具特色的文化。
房陵是我国年代最早,规模最大、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流放地。
从秦朝到明朝的1400年里,史书记载有14位帝王被流放到这里,此外还有几千户的亲戚、誊属的整体流放也有多起。
被流放的帝王把宫廷文化带到了这里,使这块并不是陪都的地域成为当朝的“文化陪都”。
尽管历史上全国有不少的流放地,但像房陵这样的几乎是专供王室成员和高品级人等流放的地域,全国是唯一的。
4.秦巴文化颇具特色。
它不等同于大巴山山脉地域的文化,它蕴涵着楚文化,秦文化,巴文化及汉水文化。
房陵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属陕西汉中郡管辖,尤其是地处秦巴交界,朝秦暮楚,其民俗文化具有“楚调、巴音、秦韵”等。
十堰几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十堰几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者:杨咏梅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15期摘要:大山的封闭性与稳定性和汉江、盐道的开放性与流动性,造就了十堰原住民既传统保守又开放求新的二元共生的文化个性。
比较原生态地、完整地保存了一批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和远古人物传说、民间长诗、原始的民间音乐等遗产,这些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事项,在一定的区域、地域内充分体现了区域文化特点,代表和影响了整个区域性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并为现在的人们所利用。
这是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地域性;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辖“五县一市两区和一个经济特区”。
历史上我市传统文化有“巴俗秦风楚歌豫音”的说法。
武当山道教文化、房陵移民文化、竹山的堵河水道和盐道文化、郧县和丹江口市的古城文化、秦岭巴山武当山山系、汉水水系与鄂豫川陕渝的地缘关系,使归属于北方方言区的十堰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具备了巴俗秦风楚歌豫音交融共通的文化要素。
比较原生态地、完整地保存了一批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和远古人物传说、民间长诗、原始的民间音乐等遗产。
武当山道教、汉水、盐道、移民的介入,又使十堰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具有了俗神信仰、手工技艺技能、追求精细化消费、歌死哭嫁、信鬼好巫的资源特色。
大山的封闭性与稳定性和汉江、盐道人流的开放性与流动性,造就了十堰原住民既传统保守又开放求新的二元共生的文化个性。
至2011年底,我市已建立市级名录65项,其中省级名录30项,国家级名录7项:武术、道乐、庙会共同构成了武当山玄妙飘灵的文化内涵,伍家沟民间故事村、青塘武当神戏戏剧村、吕家河民歌村,都是武当文化产业链条上的重要节点。
郧阳府古城形成的崇凤、水上竞技、和均州古城遗留的陶文化技艺、沧浪亭与儒子歌处遗产、生动的故事与优美的民歌民乐、古朴的调子戏、竹山县与房县之间的地理联系和古道文化、神农本草文化、炎帝女娲创世神话、皮影绝技、神怪故事、人物传说、商旅文化、玄武及火龙信俗、民间美术、奇石珍宝加工、秦巴民歌、诗经遗风等项目,都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更添异彩。
十堰城市特色文化及郧阳文化品牌宣传语提炼
十堰城市特色文化及郧阳文化品牌宣传语提炼作者:田运科等来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03期摘要:郧县撤县改区,极大丰富了十堰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十堰城市特色文化主要有汽车文化、郧阳文化、武当文化、汉水文化和县市特色文化。
郧阳文化以郧阳区,即原郧县地域为主,内涵非常丰富,但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是生命源、楚文化源、“汉江王”和南水北调中线源。
因此郧阳区的城市品牌宣传语可以提炼为“百万年郧阳史,三千里汉江王”。
关键词:郧阳文化;城市文化;宣传语中图分类号: G127;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5)03-0051-04作者简介:田运科(1973-),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课部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旅游经济,高职研究。
李垣璋(1978-),男,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编辑,研究方向:文艺学,编辑学。
郑妍妍(1975-),女,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处长,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应用写作。
2014年9月,郧县撤县改区,是十堰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突破性事件,既标志着十堰从山城拓展为山水之城,更标志着十堰从现代汽车城演变为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城,大大丰富了十堰特色文化的发展。
一、十堰与郧阳、郧县的关系要谈十堰城市文化,先要讲清楚十堰与郧县、郧阳的关系。
一言以蔽之,十堰是“后来居上”。
一是从产生时间上讲,郧县最早,郧阳次之,十堰最晚。
首先郧县。
汉因秦制,于郧县境地置长利县,西汉长利有地名“郧关”;晋太康五年(284年),改长利县为郧乡县;至元十四年(1277年),郧乡县改郧县。
其次郧阳。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5月设郧阳抚治,同年12月在郧县设郧阳府,抚治、府、县三者同城。
郧阳府辖郧县、房县、竹山县、郧西县、上津县、竹溪县,弘治十一年后增保康县。
郧阳抚治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下荆南道,辖河南南阳府各州县,湖广安陆府(后为承天府,治今钟祥市)、荆门州、沔阳州、郧阳府、荆州府各州县,陕西汉中府各州县,以及陕西西安府之商州各县,四川夔州府各县,所辖共八府、九道、九州、六十五县。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均州沧浪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均州镇中心,始建于南唐开宝六年(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沧浪亭因为王羲之的《兰亭序》而著名,也因此得名。
沧浪亭不仅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迹,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沧浪亭的沧桑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沧浪亭的沧桑历史值得我们深思。
这座古亭见证了南唐政权的兴衰,历经了风雨,沧桑几经修葺。
据史载,沧浪亭始建于南唐开宝六年(976年),是作为当时官员的王忱修建的私人园林。
之后,南唐落入宋朝的手中,成为王安石的私人园林。
此后,沧浪亭更曾历经多次毁坏和修复。
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沧浪亭无论在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呈现出了千年沧桑的痕迹,而这些沧桑痕迹,正是沧浪亭内涵丰富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沧浪亭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沧浪亭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同样也是沧浪亭的镇亭之宝。
王羲之以宣、隶、草书法的技巧为兰亭题写了《兰亭序》,该作品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被列为中国书法的“五大法帖”之一。
《兰亭序》的闪烁着沧浪亭的光芒,使沧浪亭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沧浪亭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沧浪亭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魅力,其匾额题词、花木树艺等均是园林建筑的杰作。
沧浪亭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沧浪亭聚集了无数文人墨客,涌现了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例如张籍的《枫桥夜泊》、陆机的《赤壁血战》等等。
沧浪亭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沧浪亭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在的历史积淀,更在于它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沧浪亭尤以王羲之的《兰亭序》而著称,这座小小的亭子因为这篇传世之作而闻名天下,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境界。
苏州沧浪亭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
苏州沧浪亭文化空间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谢天开【摘要】Canglang Pavilion is Suzhou’s most ancient garden named after pavilion, and it is a symbol of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symbols. From the initial building of Canglang Pavilion as a waterside pavilion to the later incident of Canglang Pavilion displacement, these events relfected the cultural space construction,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the three dementions of society, history and space, and they also show that the mainstream social ideology of Confucian culture eventually reached a compromise with the seclusion culture in a certain sense.%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沧浪亭”,一个中国园林的经典文化符号。
从“沧浪亭”初始的临水而筑,到后来发生的“沧浪亭”亭子位移事件,反映了沧浪亭文化空间在社会—历史—空间三个维度中的建构、解构与重构,而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的儒文化最终也与隐逸文化达成某种意义的妥协。
【期刊名称】《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5页(P25-29)【关键词】沧浪亭;文化空间;建构;解构;重构【作者】谢天开【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成都 6117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098.4;G122沧浪亭,一座以亭命名的苏州最古老的园林。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沧浪亭建于北宋元祐年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它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沧浪街道,是中国现存的四大名亭之一,也是苏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
沧浪亭的时代特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和艺术特色。
文化特色沧浪亭地处江南水乡,它承载了江南水乡文化的精髓,也代表了江南文化的辉煌。
在历史上,苏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曾是各种文化交流的中心。
沧浪亭也成为了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场所。
北宋初年,它是学校的场所,供给生徒课堂和娱乐。
元时期,苏州知府周德清对沧浪亭进行了整修,使它成为重要的著名书画交流中心。
南宋末年,苏州著名文学家蒋捷在此书写了他的《东篱乐府》。
建筑特色沧浪亭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典范之一。
它的设计和建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思想。
沧浪亭的核心是一个由池塘、榭阁和假山等园林构造组成的景观,这个景观体现了传统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诗意化表现。
同时,沧浪亭内还建有大量廊亭、桥梁、池塘、假山、花卉等,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园林体系。
整个园林设计和布局都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建筑美学理念。
艺术特色沧浪亭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艺术展示中心。
沧浪亭常年举行各类文化展览和艺术表演活动。
亭内常设一个古代建筑模型展厅,展示着苏州市知名的传统建筑、画作、陈设、文物等。
沧浪亭与苏州园林、钞票和《戏曲大典》一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这显示出了沧浪亭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重要地位,同时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总的来说,沧浪亭是一个体现中国江南水乡文化特色,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特色以及中国艺术特色的文化中心。
沧浪亭由于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在现代中国的文化领域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郧县撤县改区与十堰城市文化建设刍议
郧 县 撤 县 改 区与 十堰 城 市 文化 建 设 刍议
田运科 , 张莉 萍 2
( 1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系 ; 2 .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离退处 , 湖北 十堰 4 4 2 0 0 0 )
摘 要: 近年来数起十堰城 区道路命名而引起的热议 , 凸显大家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关注。现在
提 升城市 人文魅 力 。 ”_ 2 紧 接着 , 1 2月 5 日市 价值观念、 基本信念、 城市精神、 行为规范等精神财 印记 , 富的总 和 … 。城 市 文 化 是 一 个 城 市 生 存 的基 础 和 委常委会议“ 听取城区道路命名( 更名 ) 有关情况汇
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 , 也是人与人之 间的联系纽 报 , 要求重点解决道路名称混乱、 一路 多名 、 新路无
・-- — —
4 0- - - — —
田运科 , 张莉萍 : 郧县撤县改区与十堰城市文化建设 刍议
的堆 积 , 也 容 易千 城 一 面 。城市 文 化 建 设 也是 一 个 生态 三 大城市 品牌 。充 分利用 汽 车城 、 武 当山、 丹 江
系统工程 , 现在十堰站在大城市建设的新起点上 , 需 水 等 国内外知 名 品牌 …… , 做 足做 好 品牌 城市 发 展
要 更 加重视 城 市文化 的规 划和建 设 。 的文 章 , 把我 市营 造成 为全 国最 具特 色 的城市 之一 ,
究 的问题 。
一
来 越重 视 十堰 城市 文化 建设 。
、
近年来 数起 十堰 城 区道 路命 名 的热
2 0 1 4年 9 月,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即将调水之
议 凸显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关注
际, 国务院以国函[ 2 0 1 4 ] 1 1 8号文件正式批复撤销 设立 十堰 市郧 阳区 。撤 县设 区后 , 十堰 市城 区 近年来 , 十堰发生数次因城 区道路命名而引起 郧县 , 0 9 3平方 公里 , 人 口约 1 1 7万 。这 标 志着 十 网民热议 的现象 , 比如 2 0 1 2年 3月荆楚 网《 网传十 面积 达 5
郧阳区教育一校一品育真人
郧阳区教育“一校一品”育真人文化是校园的生命力。
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郧县大力实施“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品德高尚、知行合一、健康快乐的阳光公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过一年来的建设,校园文化已初见雏形,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展现了她独有的魅力。
外修环境,育知行合一新人2013年9月,郧县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加强郧县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每所学校围绕一个建设主题,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开展校园环境布置和主题教育建设活动,形成具有深厚地域特色的“一校一品”校园文化。
为促进校园文化迅速落地,教育局下拨了专项资金,并对有特色的学校给予了奖励。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依托“恐龙故乡、人类发祥地、楚文化的源头、沧浪文化发源地、中原突围主战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翰墨丹青”等地域文化名片,紧扣时代脉搏,凸现“一校一品”育人特色,努力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文化传承、思想励志教育。
在校园文化主题定位中,积极渗透了社会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对每一位学生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如实验中学弘扬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翰墨丹青”主题教育,城关一中弘扬中国诗词瑰宝的“诗风词韵”主题教育,青曲中心小学“国学经典”启蒙的主题教育。
其次,在学生灵魂深处根植我爱我家的乡土情结。
如柳陂初级中学歌颂郧阳风光、历史、文化及发展前景的“美丽郧阳”主题,柳陂五角岭小学以歌颂郧县移民舍小家为国家精神的“家文化”主题,南化初级中学以歌颂老区人民牺牲奉献精神的“红色文化”主题等。
在校园文化主题定位中,还契合了时代特征。
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都十分注重培育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以歌颂当地学子勤学及艰苦奋斗精神的“励志”主题,安阳小学确定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实验小学确定了以培养学生科技发明兴趣的“科技创新”主题等。
加强沧浪亭文化遗产保护的对策研究
一
6 6一
C E E H R U T R B T A T HI S O TI L U E A S R C S N C
极不相称 ,但它是沧 浪亭在 民 国时 变迂的一 种见证 ,而且 占地面 积较大 ,若 拆除将 给 园子带 来更大 的损害 。苏州 美
浪亭的认识,才能对游客进行深入解说 ,展示它以水环 园的建
排放 ,游客丢弃 的废弃物 等 引起 水质变 差 。纵观 苏州古 典
园林 ,大部分 园林水 质只能达 尚可水 质 ,而沧浪 亭的水 质 已属最差水 质之一。沧浪 亭的水 体保护刻不容缓。
加 强沧浪 亭的宣传 力度 ,提 高其展 示水平 。通 过编辑
出版画册 、图书 ,拍摄专 题片等 方式 ,宣传沧浪 事的 内涵 以及保护 的重大意义 。模仿拙政 园专 门开辟展厅 ,放映 介 绍沧浪亭视频 ,利 于游 客深 层次 了解沧浪 亭。 加强对 大众的教 育力度 ,增强群众 参与保 护力度 。开 展公众教育 ,增强人民群众对 历史文 化遗产的尊重和热 爱 , 保证这一 优秀遗 产的流传 ,既造福 自己也造福 子孙 ,让 群 众参与到保护沧浪亭的活动 中。
3 4 注重 宣传 ,加 强大众保 护沧浪亭的意 识 .
加 强对沧浪 亭景 点讲解 员专业素 养的培 训 ,加深 对沧
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 0 7 20.
( 上接5 页) 1
单 位附属绿地建设 ;() 4搞好各类绿地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配置结构 ,避免纯 草坪或 纯灌木 的低生态种 植 ,强调植 物组合的 生态群落 。
对于它 的完整性 ,尤 其是格 局的完 整性保护 同样需 要特别
关注 。因此 ,对于 占用 园内土地的 苏州市兰 花协会 以及个 人应予 以搬迁 ,废 弃的房 屋应予 以翻新 ,使原有 的景点能 对公众开放 ,展现沧浪亭的原本风貌 。 对厅堂 内的家具 陈设 、字画 、匾额 、对联等 经常检查 ,
沧浪河历史文化简介
沧浪河历史文化简介位置:南官河流经兴化城大南门外和小南门外(古为南津里、沧浪里和金城里),包括大东门外宝塔湾和王家塘段。
又称“南溪”“南津”等。
重要遗迹略举:1三闾大夫庙:又称“三闾遗庙”,在沧浪河边原城南小学处,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是全国仅有的四座“三闾大夫庙”之一。
庙共三进,为山门、屈子殿和女嬃殿。
40年代毁于战火。
2沧浪亭馆:沧浪亭馆为兴化最早的园林建筑,为宋代时任兴化知县的范仲淹所建。
苏州城中现存最早的园林“沧浪亭”尚比兴化“沧浪亭馆”晚建19年。
沧浪亭馆为接官所用,内有“濯缨亭‘和”沧浪亭”沿砖石驳岸而建,中间以瓦卷长廊相连。
明代又增建“莲花堡”一座,内壁嵌有范仲淹诗词。
范仲淹为官兴化时,曾在此处驯鸥,有《南溪驯鸥》诗存世。
3学宫和范公祠:范仲淹为官兴化,还开创了兴化第一所官办学宫,也就是后世熟知的“夫子庙”。
学宫当时也在大南门外沧浪河边,开启了一代文风。
兴化人民为范仲淹建祠堂供奉,明代以后俱迁址儒学街,但依然围绕沧浪河。
4百花洲与宗公祠:百花洲在沧浪河中,原机具厂一带,四面环水,有“通文桥”一座连接城中。
明代兴化“中原才子”宗臣和父亲宗周读书此地,广植花木,故得名“百花洲”。
宗臣死后,归葬百花洲,后人建“宗公祠”祭祀。
5解家花园,即兴化人民俗称的“花园垛”。
为明代刑部尚书解学龙家花园。
解学龙“忠诚正直”,明亡后不屈服清朝,投扬子江而死。
清代此处被诗僧浑然和尚改作“鸿寄园”,吸引了一大批名士在此吟诗作画,后又改为“八腊庙”。
6圆通庵,明末所建,在沧浪河中段,临河背靠城墙,一代“僧中素王”震华便出此地。
6南公园,民国时期邑人所建,上有茶馆,可品茗吃面赏景。
另有“莲池古刹”等胜迹。
7文峰塔与法轮寺:在沧浪河宝塔湾东门段,明代所建,文峰塔底镇有李春芳玉带,曾多次重建,抗战中拆除。
以上仅为例举的部分沿河著名建筑。
另外沧浪河一带还有“三官堂”“奋忠祠”“地藏寺”“沧浪清风楼”“文昌阁”“凤凰桥”等名胜。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均州沧浪亭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它建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沧浪亭坐落于苏州古城区的均州路上,占地面积较小,但却是一座极为精致的建筑。
整个建筑分为前亭和后亭,前亭为三阶平台,后亭则是回廊式建筑,整体呈现出优美的造型和比例。
沧浪亭也是文人雅士们喜爱的地方,许多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诗句、题字和书画作品。
这些文化遗存丰富了沧浪亭的文化内涵,也留下了他们对苏州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
沧浪亭也成为了苏州文化的重要象征,被誉为“苏州文化的摇篮”。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它采用了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风格,以水作为主题,通过水面的反射营造出独特的景观。
亭内设有石桥石栏杆,配以盆景、花卉和假山等元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沧浪亭还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如均匀分布的木柱、瓜棱式的屋顶等,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湛工艺和高超技艺。
沧浪亭还承载了许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传说。
相传,沧浪亭曾是一个湖泊,每逢暴雨时,湖水会泛滥,形成汪洋大海,却仍然保持着一片清澈。
后人将此处称为“沧浪之水”,并赋予了它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沧浪亭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价值的古建筑。
它不仅见证了苏州城市发展的历史变迁,也留下了许多文人雅士的足迹和创作。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展示了古代中国建筑的精髓和美学价值。
沧浪亭被认为是苏州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无论是从历史还是文化的角度,沧浪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值得珍视和保护的文化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沧浪文化打造成郧阳文化核心支撑“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首先秦时期的民间歌谣《沧浪歌》至今广为传唱。
沧浪这个地名,曾出现于孔子、屈原等诸多历史名人的作品之中,然而人们只知道这种文化发源于一个叫沧浪洲的地方,但沧浪洲在哪里至今仍无定论。
目前全国一百多处地名叫沧浪,其中七个地方较著名。
沧浪洲、沧浪之水到底在哪里?4月26日下午,湖北十堰沧浪文化研讨会在郧县隆重举行。
此次沧浪文化研讨会由郧县县委、县政府主办,由十堰市郧阳文化研究会及郧县文体局等单位联合承办。
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原郧阳教育学院院长匡裕从等省、市文化领域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与会专家认为,沧浪文化发源地评定标准有五个主要条件:一是该处有大水,二是水中有洲,三是孔子来过,四是屈原来过,五是与历史记载相符。
根据这五个主要条件,与会有关专家认为,郧县柳陂镇应是古沧浪洲所在地,郧县五峰乡至郧县县城的河道水应叫沧浪水。
与会有关专家查阅有关沧浪文化的典籍发现,孔子、屈原当年不仅到过郧县,还在沧浪听过歌。
研讨会上,傅广典等诸多专家学者肯定上述研究成果,建议进一步弘扬和传承沧浪文化,培育郧县沧浪文化品牌,打造郧阳文化核心支撑。
沧浪之歌展现郧阳风华沧浪山水衍生千秋人文——湖北十堰沧浪文化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坚定信心发掘弘扬郧阳文化召开沧浪文化学术研讨会,一是表明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文化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重要一体来深度谋划、强力推进;二是通过研讨会,唤起郧县各级各部门,乃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
郧阳文化该如何传承、发掘和弘扬?一是继承传承郧阳文化的决心必须坚定。
郧县文化浩如烟渺、博大精深,郧阳是龙蛋共存之地、有一百万年前的“郧县人”、有4000年文明的辽瓦店子文化考古遗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灯等。
二是研究研讨郧阳文化的恒心必须坚定。
对文化的研究探讨是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更多部门通力合作,需要多届党委政府持续努力,绝不仅仅是一个会、一个文件、一个项目那么简单。
县委、政府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境界,要有博大的胸怀和气魄,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韧劲,下大力气研究研讨郧阳文化。
三是弘扬郧阳文化的信心必须坚定。
经济决定今天,科技决定明天,教育决定后天,文化是决定一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文化的力量不是一般的力量,军事经济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是一种持久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也是强大的凝聚力。
十堰市委、市政府要求郧县要引领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是要靠经济和市场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靠文化的凝聚力。
对沧浪文化的研究,下一步究竟如何走?一是一定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二是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三是要古为今用,他为我用。
一旦形成共识的东西,马上要通过现实把它固化,反过来推动文化探讨进一步深入。
沧浪文化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沧浪文化是汉江俗称沧浪这一河段的一种区域性文化,其内涵表述体主要是春秋初期产生于汉北的民间歌谣《孺子歌》,其地理载体主要在孔子听歌处的丹江沧浪亭和屈原流放时遇到渔父的沧浪洲。
也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孺子歌》,发生了孔子听《孺子歌》、屈原遇渔夫时渔夫唱《孺子歌》之事,并以此事为启,才有了沧浪文化的形成。
全国其它各地“沧浪”之名,是沧浪文化的辐射和延伸的结果。
从逻辑学上讲,要考证柳陂郧阳岛是屈原遇渔夫的沧浪洲,有两个层面的考证工作:一是自然地理的考证;二是人文地理的考证。
自然地理的考证除了地理文献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考古学。
从目前地貌上看,柳陂郧阳岛具有江洲的地貌。
如果能够发掘出当年河床的砂样,就找到了郧阳岛曾是江洲的考古学根据。
人文地理的考证既需要地理文献也需要历史文献。
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武当县西北四十里有沧浪洲”的记载,《均州志》有“沧浪乃孺子歌处、屈原《渔父歌》之地”的记载,《天顺襄阳郡志》有俗称沧浪洲是屈原遇渔夫之地的记载。
这些文献的记载,为论证沧浪洲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今天,我们再次考证沧浪洲,研讨沧浪文化,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是沧浪文化长久以来没有纳入国家文化视野,没有进入主流媒体,而“沧浪在本域”的争说纷起,貌似百家争鸣,实际是一种学术混乱。
应该还原历史面貌,澄清谬传,以正视听。
二是有利于中华文化和中华人文精神的全面构建与传承。
三是有利于十堰地区的历史文化发掘和当代文化建设,有利于对郧阳文化构成和内涵的全面认识。
四是有利于开发旅游事业,促进经济发展。
从《孺子歌》探讨沧浪文化讨论《孺子歌》的思想内容,从本质上说就是探讨沧浪文化的精神。
《孺子歌》倡导了君子处世为人的正确理念,鼓吹了一种积极向上奋进有为的进取精神,又能根据不同境况选择不同的进取方式。
这就是沧浪文化的思想内涵,也是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所认同、喜爱和推崇的原因。
沧浪之水在十堰静静地流淌,对喜山爱水、与山水相依为命的十堰人有着相当的影响。
从远古到现在,数千年来鄂西北山区接纳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移民,并且与外来移民融洽相处,共同开发了这一方土地。
究其原因正是十堰人有着大山一样宽厚的胸怀,有着吸纳涓涓细流的品德,以及由此产生的包容、大气、大度的民风。
这当然不是一掬沧浪之水可以担当的,但也绝不能排除沧浪之水的影响。
《孺子歌》流传以来,为众多的士子所喜爱,古往今来的十堰读书人,更是吟诵着这首歌谣长大。
他们受着它的熏陶、感染、影响,以君子之慨立身处事,因而出现了一大批十堰籍的爱国志士,如施洋、杨献珍等。
他们为社会的进步奔走呼号、扎实工作,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和无比光辉的形象,直到现在仍为人民所景仰、所崇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
这当然不能全部归功于《孺子歌》,但《孺子歌》对他们所产生的潜在而巨大的影响是不容抹杀的。
今后,如何弘扬光大沧浪文化,是摆在当今十堰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要调度各种手段,运用多种形式来广为宣传,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十堰的一笔精神财富。
其次,要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沧浪之水旅游景点。
沧浪文化的价值不可限量开发沧浪文化可以增加一块新的郧阳文化品牌,极大地提高郧阳文化知名度。
沧浪文化与沧浪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屈原、司马迁联系在一起,又和苏州文化模式、山亭区文化模式相呼应,品牌本身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所以,郧县沧浪文化的价值是不可限量的。
沧浪文化蕴含着与时俱进的处世哲学;清浊分明、是非分明的判断;理性深邃的人生经验;朴素通达的人生智慧;高贵自持的人生抉择和原则等内涵,在浮躁浮华的时代,对于提升人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警醒人们坚定信念提供了精神支柱。
沧浪文化的开发,将丰富郧阳文化的内涵,为汉江生态经济带注入活力,有利于发掘、复原和传承历史。
郧县沧浪文化可供发掘的空间很大,有山、水、亭、台、诗、赋等,是任何一处风景点都不可比拟的。
由于沧浪文化是阳光产业、低碳产业、文化产业,如果精心设计,可以形成一条新的具有竞争力的旅游线路。
围绕这条旅游线路,可以形成一条延伸很长的产业链,可以刺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发展。
沧浪文化开发后,可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充实人民文化生活,提升人民文明水平,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尊严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可以把文化与旅游、科技、商贸、民生、社会经济等融合,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与发展优势,起到一举多得、一箭多雕的作用。
政府可以发挥引领主导作用,企业可以盘活资金、开拓市场,人民可以得到实惠,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均能得到保护和传承,繁荣和发展。
功在当代,利于千秋,沧浪文化必将产生长久、稳健的经济价值,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沧浪之水是一种独特“语码”《孺子歌》的诞生,特别是孔子听到《孺子歌》并被孟子引述后,就为沧浪之水赋予了崭新而深刻的涵义,使沧浪之水由自然之水上升为人文之水,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语码”,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孟子引述《孺子歌》背景和汉代赵岐注、宋代孙奭疏《孟子正义》的解释不难看出,孟子是在讨论人的安危完全是由自己造成的这一问题时引述孔子听《孺子歌》之事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人之安危,皆由于己”的观点,并以清喻仁,以浊喻不仁,把自然之水的清浊与人的精神境界的清浊,乃至于社会的清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沧浪之水”成为高雅脱俗、清廉自守的象征。
这就使楚地民歌《孺子歌》中歌咏对象沧浪之水由原来的自然之水上升为人文之水,给它赋予了崭新、深刻的内涵。
沧浪之水对中国文化产生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
一是沧浪之水成为中国历代正直的知识阶层和士大夫阶层追求的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优美情操。
孔子、孟子、屈原之后,历代都有正直的知识阶层和士大夫阶层从沧浪之水汲取精神营养,他们不断用清纯、高洁的沧浪之水洗涤、冲刷自己的灵魂中的污垢,始终保持崇高的境界和优美情操,从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脊梁,中华民族才能够备受欺凌不屈,历经劫难不衰,几经沉浮而复兴。
二是沧浪之水成为中国历代身处逆境的知识阶层和士大夫阶层寻求心理慰藉的精神家园。
三是全国各地许多地方纷纷以沧浪命名山川楼阁,把对沧浪之水的精神追求物化,把精神家园具体化。
四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描摹沧浪之水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石刻书画等文艺作品,不断丰富和发扬了沧浪文化,为中华民族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孺子歌》体现了道家思想《孺子歌》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很好地体现了道家的“顺其自然”思想。
水之清、浊是人无法左右的自然现象,“濯缨”、“濯足”是人在清、浊之水面前的选择。
我们无法决定和改变自然,但我们可以顺应自然规律,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与条件,选择、决定我们的行为,让自然为我所用。
同样体现道家这种观念的,还有庄子《南华经》中的“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耳”。
想想看,面对浩浩大水,渴了,我舀一瓢喝;水清,我清洗帽带;水浊,我也不叹息,用它洗洗脚总可以吧?道家与自然相处得何等和谐,又是多么巧妙地顺应自然,让自然为我所用啊!所以,尽管《孺子歌》体现的是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但儒学创始人孔子对它也十分欣赏,连连嘱咐“小子识之”!可见,儒、道虽各倡“入世”、“出世”,但二者并非是绝然对立的,在人与自然大的层面上认识是一致的。
也因此,才会有“孔子师老聃,郯子之徒……”。
就形式上而言,《孺子歌》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化结合的精品:它既有《诗经》一咏三叹,只改动语句中个别词语而表达出丰富意境的特点;而用“兮”字,则又体现出《楚辞》的特点。
22个字的一首短歌,既精炼地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又把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诗经》和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显得浑然天成、质朴自然。
如果说这首深湛而精巧的民歌产生于郧阳,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