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树》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那树》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那树》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那树》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 课文《那树》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3. 讨论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那树》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2 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那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讨论与分享。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那树》,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的短文。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4.2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那树》,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那树》优秀教案(通用8篇)

《那树》优秀教案(通用8篇)

《那树》优秀教案《那树》优秀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那树》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那树》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

德育目标: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4、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

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资料助读1、关于作者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

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长短调》《世事与棋》《情人眼》《碎玻璃》《灵感》等。

2、多媒体播放反映人类生存困境的若干画面,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沙漠蔓延、洪水肆虐、森林面积锐减、资源严重枯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

多媒体显示;佝偻(gōu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2024年《那树》教案(精选

2024年《那树》教案(精选

2024年《那树》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那树》,具体章节为第三章《植物的根》。

详细内容包括根的结构、功能、类型以及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根的结构、功能、类型,掌握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植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根的吸收功能及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的结构、功能、类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根的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显微镜、刀片、镊子、培养皿、显微镜玻片、标签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根的实物、图片,引发学生对根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讲解根的结构,让学生观察植物根的实物、图片,认识根的各个部分。

(2)介绍根的功能,通过实例讲解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讲解根的类型,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根的特点。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植物根,用显微镜观察根的结构。

(2)学生动手制作根的切片,观察根的横切面结构。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根的结构与功能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根的结构2. 根的功能3. 根的类型4. 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根的结构及功能。

(2)举例说明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 答案:(1)根的结构包括根尖、伸展区、成熟区等部分。

根的功能主要有吸收水分、养分,固着植物体,储存养分等。

(2)根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吸收水分和养分,为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物质;固着植物体,使植物稳定生长;储存养分,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了根的结构、功能、类型,掌握了根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八年级语文《那树》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那树》优秀教案

八年级语文《那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为,了解珍爱自然的必要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了解那树价值及其不幸命运。

体会作者的情感。

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1、从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两组对比)葱郁的森林——被砍伐的树木绿色掩映的村庄——一座座水泥高楼社会的发展,为什么最终是这样的结果?《那树》是再一次引发我们的深思的好文章。

二、整体感知快速听读课文1、扫清生字障碍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 iú):卷曲的胡子。

这里指树根。

2、思考:本文给大家讲了一个人与自然的什么故事?曾为人们提供很多价值的一棵老树最终无法躲避灭亡命运的故事三、品味情感1、你能体会本文作者的感情吗?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答: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品味分析,各抒己见。

作者的心情是难过、痛惜,伤感、悲愤的。

A如:“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长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

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两者反差很大,对比鲜明,让我们体会到绿色环境得来不易,人类却轻而易举破坏了,实在令人痛心。

B、如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文中写了三处,表达作者对树的同情、对人的做法憎恶。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那树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那树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那树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课文《那树》:详细分析课文内容,提炼出核心思想,即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

象征手法:识别并解释课文中的象征元素,如树代表自然,人代表人类社会等。

情感主题:探讨作者对自然保护的呼吁和对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水平:了解学生当前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学习需求:考虑学生对环境保护和自然和谐相处的兴趣和认知。

个体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风格和背景的不同。

三、教学目标细化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课文情节,识别象征手法,并表达作者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反思,学生将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将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并培养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通过对话和辩论深化理解。

案例分析:引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提高参与度。

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情景模拟来体验不同的观点和情感。

五、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

六、教学准备教材和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有课文教材,准备相关的环境问题资料。

技术准备:多媒体设备的测试,确保课件和视频材料能够顺利展示。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视频或图片,引入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理解。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课堂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情感主题。

4. 实践活动: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或案例分析,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6. 作业布置: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和创作的作业,如写作或研究报告。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教师能够提供一个结构化但灵活的教学环境,既重视知识的传授,也强调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

2024年《那树》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那树》优秀教案(精选

2024年《那树》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那树》,主要涉及第二章《植物的生存智慧》第三节《大树底下好乘凉》。

详细内容包括树的组成部分、树木的生长过程、树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人与树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树木的组成部分,掌握树木的生长过程。

2. 理解树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树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与树的关系。

教学重点:树木的组成部分、生长过程以及保护树木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树底下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大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树的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挂图,详细讲解树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组成部分。

(2)树木的生长过程:通过图片和实例,介绍树木从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年树到衰老死亡的过程。

(3)树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结合实例,讲解树木在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作用。

3. 例题讲解:以“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保护树木,提高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那树》2. 内容:树的组成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树木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年树→衰老死亡树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水源保护、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树木,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那棵树”为主题,画一幅画,并简要介绍这幅画的意义。

2. 答案:学生作品,无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教具,让学生了解了树木的组成部分、生长过程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那树教学设计12篇

那树教学设计12篇

那树教学设计12篇那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__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对__的深层挖掘能力,重新认识生命及人与周围生物的关系等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老树的命运。

2、难点在于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

【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及对都市文明与自然界共同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

【教学课时】一课时。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那树教学设计2二、检查预习1、生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三、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四、朗读课文,学生思考(缓慢、沉重)1、请你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

2、请你以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那树的品质。

五、讨论明确:无私奉献、忍辱负重,胸怀豁达、善良、默默无闻、坚固顽强、非常可怜,为什么?师:刚才,谈到大树的品质,树是自然界中的强者,也是人类的朋友,给人类送来绿荫,但人是世界的主宰,所有的生命都要为人类让步,当高楼林立,文明高度发展时,大树成为最大的障碍时,人类宣判了它的死刑,品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并思考。

六、品味欣赏(讨论)1、请用直线划出表现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好?明确:哪些事物代表人类文明:柏油路哪些词用的好:一里一里铺,架,挨。

为什么好?叠词,表现人类文明发展迅速。

分析:挨、排排(密、发展迅速)朗读时注意什么?(重读)学生齐读练习。

文明的发展如此迅猛,那树是难逃浩劫了,下面看一看那树的命运。

2、请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三处。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树的同情、对人的做法憎恶)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在作者笔下人类非常残忍,用咬、嚼这些词,对人类恶狠狠的描写之外,作者把伐木工人称为刽子手,而对树充满无限同情,你怎样体会到的?作者在写树时,只把它当做一棵植物来写吗?读出相关语句(大头颅、踝骨、动脉、静脉)。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那树》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那树》的基本情节、主题,发现作品所展示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2.了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理解作者运用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手法达到表达作品主题的目的;3.能够运用提问、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理解作品;4.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情感、语言、文化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1.作品的基本情节、主题;2.了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和表达手法;3.学习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班会习惯养成(5分钟)2.新课预习(10分钟)通过介绍作品《那树》的作者、题目、背景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翻阅课本,了解文章的背景、意义;重点让学生了解《那树》的主要情节。

3.教师讲解(20分钟)通过对作品全文的点拨讲解,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含义,强化阅读能力。

讲解思路如下:(1)作品题目的含义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那树》的含义,引导学生进入文本;(2)作品的基本情节告诉学生作品主要讲述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生命里的几个阶段,这个人的父亲一直告诉他,他们家族的长寿秘诀是那棵尤物树枝条的茶,但是这种秘诀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3)作者如何表达主题引导学生游读全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人物的情感变化、心理描写等方式表达作品的主题——亲情、责任与传承等。

(4)文本的特点及运用的手法讲解叙述性短文的特点,以及作者运用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手法达到表达作品主题的目的。

4.探究和讨论(25分钟)(1)提问式探究:通过回答以下问题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语感:1)主人公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没有明确提到?2)为什么一开始家里不让主人公碰尤物树?3)为什么主人公毕业后仍然选择留在老家?(2)感性讨论:由学生发表个人感受,或分享家族文化小故事,或群体合作,将课文中提到的“担当”二字寓意丰富起来。

《那树》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那树》课堂教学教案设计

《那树》课堂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题:《那树》讲述了一棵大树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反思。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大树象征自然和谐,树枝比喻人类社会的发展。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修辞手法。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写一篇短文。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修辞手法。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思维能力。

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文章《那树》。

大树的图片。

相关背景资料。

3.2 教学材料学生用书《那树》。

笔记本、笔等写作工具。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写作练习的质量。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反思自己在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讨论和写作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自然和人类关系的作品。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环境的变化。

5.2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六章:教学步骤详细设计6.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树图片,提出问题:“你们对图片中的树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思考树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6.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那树》,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回答问题和对文章内容的简要总结。

6.3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修辞手法。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4 文章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举例说明大树象征自然和谐,树枝比喻人类社会的发展等。

《那树》教学设计14篇

《那树》教学设计14篇

《那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王鼎钧及其创作情况。

2、理解、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二)、能力目标:在朗读中体会__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__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发展。

教学重、难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品格及命运。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深层含义,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

3、正确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导入课题,并介绍作者。

二、明确教学内容三、字词积累(幻灯片出示生字词)四、朗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1、体味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

2、思考下列问题:(1)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2)请你用“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五、整体感知1、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那棵树的故事?(课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作者对大树命运的痛惜,以及对都市文明发展的利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深层思考和深重感慨。

)2、请你用“那是一棵————————的树”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归纳那树具有的高尚品格:坚韧顽强、无私奉献、豁达宽容、富有爱心。

六、课文分析1、文中树的命运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在不同的阶段,大树的外型特点和自然环境有了怎样的变化?(第一部分:早期的大树。

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特殊的生活环境(2)、奇特的容貌(3)、对人类有功德。

早期的大树是自然之树。

第二部分:近期的大树。

作者着眼于“矛盾冲突”,写了两方面的矛盾:(1)、大树与外界环境的矛盾冲突。

(2)、大树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

语文课文那树的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那树的教案设计

《那树》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评价一篇文章。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懂得珍惜生命,尊重每一种生命形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树的描写和赞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大自然的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树的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和评价课文。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一种自己喜欢的树。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保护环境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树的小故事。

3. 调查周围的环境状况,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生字词掌握、修辞手法运用以及环境保护观点表达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

《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共3篇《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1《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一、教学目标1. 掌握并理解《那树》全文的主要内容。

2. 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表现手法。

3.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细节,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感情,理解和体会语言的表达和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采取交互式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参与的方式开展教学。

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学生参与: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通过互动的方式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树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以此引出本文的主题。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课前阅读整篇文章,认真理解文本。

阅读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根据文章回答,帮助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内容:1)文中提到了那棵树建筑于一个家园的中央,这说明了什么?2)阅读文章开头第一句话“They had been together since the house was built.”,你认为这句话暗示了什么?3)在文章的结尾,“He never had to wait for visitors because it was always filled with one or two peoplewho wanted to rest or just talk.”,为什么这棵树成了一个自然的聚集之地?4)文章用了很多极具表现力的形容词和名词,谈谈你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几个,以及它们给你的感受。

3. 探究语言表现教师为学生介绍文章中的一些语言表现手法,让学生了解这些手法是如何加强和丰富文章的表达:1)拟人:在文章中出现了“the tree seemed to talk back”和“the tree was not happy”等句子,这是一种拟人的语言表现。

2024年八年级语文《那树》优秀教案

2024年八年级语文《那树》优秀教案

2024年八年级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那树》,主要章节为全文。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理解文章主题,分析作者通过对树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生命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及特殊句式;领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培养环保意识。

2.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短语及特殊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领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如作者对生命、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点:生词、短语及特殊句式的学习,文章主题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引入本课主题。

2. 课文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教师解答学生疑问。

3. 生词、短语学习:讲解并板书生词、短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4. 例句分析:挑选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分析,讲解特殊句式。

5.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分析作者通过对树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生命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主题,分享各自心得体会。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那树》2. 生词、短语:投影展示,黑板板书。

3. 重点句式:黑板板书。

4. 文章主题:黑板板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从环保、生命尊重等角度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大自然,参加环保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层含义理解。

那树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那树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

那树优秀教案设计那树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那树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那树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想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很少人再去寻找身边悄然消失的东西。

但是这些消失的东西往往是我们发展的时候忽略或破坏掉的美的东西。

一方净土,一片森林,在人类发展的巨斧下默默隐退,剩下的是自然独自的慨叹。

如何解决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关系,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就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进行了探讨,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到身边的变化和用心倾听自然的呼喊。

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从感知老树的形象入手,品析文中含蓄而深沉的语言。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体悟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字词间流露的情感。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悟文章的主旨。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了解树的生命历程,通过树的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

2.揣摩语言的特点,学习从字里行间分析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学生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自然遭到破坏的有关素材。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课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简单的调查,小组交流。

教师课前准备根据有关材料截取一段有关树木被砍伐、特写的年轮的片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每当我们看到参天的大树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杀,大批的鸟儿被迫迁移我们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权利,但是人们往往在发展自己的文明的时候忽略了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使自然成为发展的牺牲品。

即使是一颗老树也难逃人类的伤害。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那树》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那树》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那树》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文章,全文为记叙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两个少年在夜里偷鸡时发现的一棵戴着白花的树,他们被树的美丽所吸引,同时也被树上的一只乌鸦所引导,最后通过一番追逐和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走了出去,也了解了疏离之美。

二、教学目标1、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价值。

通过文学作品,感知生活的真谛,体味生活的美好。

2、让学生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结构。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抓住关键词,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发现和表达文学作品描写物的独特视角。

5、增强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和表达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

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特点。

难点:1、理解乌鸦的象征意义和疏离之美的内涵。

2、通过词语和语句描写,形成对树的形象感性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请出示一棵树的图片,请同学们围绕这棵树说出自己的感受。

2、预习请同学在课前阅读《那树》。

在预读时,特别关注乌鸦、白花和“走了出去”等关键词,提前理解文章的大架构和主要内容。

3、听读以上门逐句朗读该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感。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对学生进行反复培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讲授教师通过讲授,介绍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以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关键内容。

5、思维引导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那树》中乌鸦、白花和“走了出去”等关键词的理解,并在老师指导下归纳总结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看法。

2、解释在上一课中,学生已经归纳出“乌鸦”“白花”和“走了出去”的象征意义。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创造性思维请同学们回忆文章中树的形象描写,发现作者蕴含的独特视角,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些表现形式。

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语文《那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分析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对树木的印象和感受,引出本课主题。

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停顿。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感知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树木的精彩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文章主题。

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作者对树木的情感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的深层含义。

三、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写作训练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请以‘那树’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树木的感情。

”2.学生进行课堂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一、课堂导入2.板书课题《那树》,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课堂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作业布置1.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树木的观察日记。

2.鼓励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体验与树木共成长的喜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同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那树》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那树》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那树》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那树》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那树》是著名作家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一个老树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

此篇故事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表达能力,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那树》中的人物、情节、主旨,学会运用语言表达文学欣赏的看法与感受。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理解能力,逐渐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护自然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学生发掘自然美并珍惜自然。

三、教学过程1. 演示教学首先,教师通过朗读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体味老树的美丽与悲壮,引导学生思考老树的故事是如何表达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2. 阅读指导(1)导读。

通过举例子、提出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兴趣。

如:“你们是否认为老树是哪位故事人物的化身呢?为什么?”(2)整体阅读。

给学生30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并整理出自己的读书笔记。

在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在旁边指导与解释,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阅读难点进行讲解。

(3)重点分析。

在分组教学的形式下进行分析,以便让学生感受到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的快乐。

每组分析一段落,根据文章的主旨对每段的理解进行策略性的引导,如:情感描写、语言表现等。

(4)个人总结。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与理解,写出一个大致结论,阐明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3. 课堂扩展通过策划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活动,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1)画画比赛。

让学生通过画画表现对老树的看法和情感,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老树所代表的意义。

(2)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读后感写作。

对于对《那树》有深入思考的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读后感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是否参与积极,能否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否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节。

《那树》教案设计

《那树》教案设计

《那树》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文章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文章主要内容和情节。

3. 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问题或情景引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内容和情节。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4. 分析:学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培养阅读能力。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那树》原文。

2. 参考资料:关于文章背景和作者的介绍。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3.2 教学材料1. 课文打印稿: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标记。

2. 讨论问题清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3. 分析指南: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批判性思维:通过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和评价评估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口头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口头反馈,指导其学习方向。

2. 书面反馈:在学生提交的分析报告和作文中给予书面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一课时: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阅读课文。

2. 第二课时: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手法。

3. 第三课时:进行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4. 第四课时: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训。

5.2 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45分钟):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阅读课文。

2024年《那树》教案(通用

2024年《那树》教案(通用

2024年《那树》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教材,涉及章节为《那树》。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学习生词及难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感受文章中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 掌握文章结构,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积累一定量的生词及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重点:体会文章主旨,积累生词及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

3. 分析文章: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4. 学习生词:讲解生词及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5.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旨:那树——大自然的赞美与敬畏2. 文章结构:总分总3. 生词及表达方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分析文章结构,阐述作者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积累本节课的生词及表达方式,运用到写作中。

答案:(1)作者通过描写大树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描述大树的生长环境,再详细描绘大树的形态,抒发感慨。

(3)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大自然,尝试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章主旨的理解2. 文章结构的分析3. 生词及表达方式的积累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详细说明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文章主旨的理解1. 阅读文章前,提出引导性问题,如:“文章中的大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 阅读文章后,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那树》教学教案设计

《那树》教学教案设计

《那树》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和人性美,树立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那树》全文2.2 教学重点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3 教学难点解读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层含义。

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准备相关资料,如作者生平、作品评价等。

3.2 课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介作者和作品背景,为学生进入文本做好准备。

3.3 文本解读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自己的解读心得,互相交流。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作品主题的文章。

4.3 学生自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和收获。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阅读推荐与《那树》类似的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5.2 实践活动组织一次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

5.3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树》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破坏自然的错误行为,了解珍爱自然的必要性,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了解那树价值及其不幸命运。

体会作者的情感。

品味本文简洁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1、从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图片)(两组对比)
葱郁的森林——被砍伐的树木
绿色掩映的村庄——一座座水泥高楼
社会的发展,为什么最终是这样的结果?《那树》是再一次引发我们的深思的好文章。

二、整体感知
快速听读课文
1、扫清生字障碍
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 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

这里指树根。

2、思考:本文给大家讲了一个人与自然的什么故事?
曾为人们提供很多价值的一棵老树最终无法躲避灭亡命运的故事
三、品味情感
1、你能体会本文作者的感情吗?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答: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品味分析,各抒己见。

作者的心情是难过、痛惜,伤感、悲愤的。

A如:“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长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

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两者反差很大,对比鲜明,让我们体会到绿色环境得来不易,人类却轻而易举破坏了,实在令人痛心。

B、如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文中写了三处,表达作者对树的同情、对人的做法憎恶。

“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


“大头颅、踝骨、动脉、静脉”等,把树当作生命来看待,而人类就没在意这些生命的存在!
C、再比如“于是人死。

于是交通专家宣判要那树偿命。

于是这一天来了,”三个“于是”,作者好像是一个局外人,在讲一件与己无关,而且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实际上作者把深沉的感情隐藏在平淡得文字里,一种痛惜愤激的情感更表达得深沉含蓄了!
2、读完这个故事,你的感受如何?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明确主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希望人们的觉醒,不能因为自己的的利益而伤害自然。

四、写法赏析
你喜欢本文吗?它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让学生讨论,然后小结:
1、托物寓意,言近旨远。

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讲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具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2、拟人修辞的运用。

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从生动的描摹到刻意的比拟。

最后赋予“那树”以真实的性灵,让真实的性灵敲击读者的良知。

在作者笔下,活着的树赋予人生存,更赋予人美好;被杀戮的树显出几许哀叹、无奈而又悲壮。

如果造化有知。

那树将会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3、情节富有奇幻色彩。

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它们来参加树的葬礼。

物犹如此。

人作何感?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竟如此无情,值得我们深思。

4、语言特点,是生动、老练、简洁。

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如写大树的形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动感都很强;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完全是诗化的语言,“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
之笔,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

再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

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

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用简省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丰富含蓄的思想感情。

5、对比描写,突出主旨。

(结合课后第一题分析)
那树具有高尚的品格,对人类有着巨大的价值,可遭遇悲惨的命运;
作者对那树怀有深情,认定大树的价值和品格,可是交通专家却认为有害无益。

还有一些语句,如树的缓慢延伸与人类的迅速发展的对比等。

五、问题探讨
1.传说往往并不真实,而本文却多次引用一些神奇的传说,说说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
“据说,当这一带还没建造新公寓之前……”
“与树为邻的一位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息”,
清道妇“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有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

这几处引用的话的内容,它们都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事情不确定,也许确是作者道听途说的;二是事情奇特,直述怕读者难以相信,如“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怎么可能?三是利用引述事件的不确定性,可以自由地写来,尽情地抒发感想,如对清道妇的传言,作者就抒发了很多很深刻的感想。

这些引用的传说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深化主题的作用。

2.如何理解“蚂蚁国”里的事情?
这也是作者引用当地人的传说,很难料定事情的真假。

这是文章中最为奇特的事情,给文章带来了奇幻的色彩。

作者细致地描写“蚂蚁国”里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于:一、动植物有预知的能力,比人类还更有灵感;二、创造一种悲壮气氛,表明动植物世界有友爱,而人类有时极其缺乏友爱,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怀着敬意来写这件事,字里行间带着深情,如“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让人看到老树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把蚂蚁国民认作一个民族,就像人类一样的民族,显然是怀着敬意的。

五、课外扩展
1、老树的命运是否就是我们自然界万物最终的命运呢? 你结合身边一些例子说说
反面例子的,人类捕杀动物的镜头。

正面例子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情感体验
让学生关注现实,并能对其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你是交通专家你将如何处置那棵树?学生可能谈——改道、移栽、修转盘、建设旅游景区等
由大家的美好设想,推而广之,人与自然之间其它很多方面关系应怎样正确处理?
六、作业
以“人与自然” 话题与一篇文章。

表达你对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关系处理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